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2021年中国铝业周会议纪要

2021年中国铝业周会议纪要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投安信期货】/ 发布时间:2021-10-2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投安信期货《2021年中国铝业周会议纪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安如泰山 信守承诺 会议背景:2021年10月12日至10月14日中国铝业周在山西太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和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特邀协办,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是国内参与度及知名度最高的铝行业会议。 本会议纪要对会议部分内容进行摘要和总结,仅用于国投安信期货公司客户交流与查阅。不尽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主题1:奋楫笃行,努力推进中国铝工业高质量发展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一)2021年运行情况 (1)产量总体实现超预期增长:前8月,氧化铝5525万吨,同比8.7%;电解铝2608万吨,同比8.3%,铝材3738万吨,同比5.1%。 (2)价格大幅上涨。 (3)全行业盈利水平创新高:今年前8个月,铝冶炼行业(含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利润743亿元,同比增长366%,销售利润率达到12.7%。其中,电解铝行业贡献率最高,实现了难得一见的全面高水平盈利,但仍以降资产负债率为主(今年前8个月为60.4%,去年同期为68.1%)。 (4)电解铝进口保持高位、铝材及制品出口强劲:2021年前8个月,铝材累计出口345万吨,同比增长15.7%。其中,8月份出口47.8万吨为历史次新高,仅次于国外疫情开始爆发的2020年3月(48.1万吨)。 (5)电解铝生产成本显著上升:2021年1-7月,电解铝加权平均完全成本为13676元/吨;8-9月,电解铝加权平均完全成本为15761元/吨,较前7个月平均值增长15.2%。 (6)全球铝产业链中的排位:铝土矿全球储量前五:几内亚、澳大利亚、越南、巴西、牙买加;全球产量前五:澳大利亚、中国、几内亚、巴西、印尼;全球产量前五大企业:力拓、美铝、赢联盟、南拓32、中铝。氧化铝全球产量前五大国家: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全球产量前五大企业:魏桥、中铝、美铝、俄铝、信发。电解铝全球产量前五大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加拿大、阿联酋,全球产量前五大企业:魏桥、中铝、俄铝、信发、力拓。铝加工:全球产量前五大国家: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全球产量前五大企业:诺贝利斯、海德鲁、肯联、奥科宁克、日铝全综,中国达到百万吨级企业有:中铝高端制造、南山、明泰。 (二)主要特点 (1)产业链完整安全。 (2)规模全球最大:截至2020年底,中国规模以上铝工业企业2917家,总资产1.9万亿元,从 业人数超过80万人。2020年,中国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和再生铝产量分别为9270万吨、7313万吨、3708万吨、3738万吨和745万吨,全球占比分别为23%、53%、57%、58%和43%。 (3)布局不断优化:铝土矿由国内开采拓展到全球化资源配置;氧化铝由内地向港口,由国内向国外;电解铝第一轮由中东部到西北,第二轮由煤电铝到水电铝。 (4)产品质量优、技术装备水平高:主要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现行标准461项,其中国家标准243项、行业标准205项、协会标准13项。达到LME的金属交割品级要求,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的中国电解铝企业10家,交割品牌15个。产品满足国内外客户要求。各种铝材产品均可自主生产,铝材出口11%。 (5)能耗及排放水平国际领先:目前铝锭平均综合交流电耗已降13543千瓦时/吨,比全球平均水平低800千瓦时左右。 (6)绿色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7)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近3年涉铝的国家及行业科技一等、二等奖励项目共78项。 (8)企业影响力及话语权增强。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五大问题: (1)国内资源瓶颈叠加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国内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低,利用经济性差,铝土矿进口集中度过高存在安全保供风险。 (2)氧化铝投资热情过高:截至目前,国内氧化铝建成产能已达到9015万吨/年。在建及拟建项目产能高达2960万吨/年,其中在建940万吨/年、拟建2020万吨/年。一旦全部建成,中国氧化铝产能将超过1.2亿吨/年。 (3)能源约束因素突显:双碳目标下,节能减碳大势所趋,煤电铝发展模式遭遇“挑战”。能耗双控成常态,用能较多行业是首当其冲的调控对象。能源价格上涨,各地已陆续提价;国家明令要求取消电解铝优惠电价。“阶梯电价”、“两高项目”等政策对企业能耗提出更高要求。 (4)再生铝保级利用水平低:保级利用水平低,大量的高档变形铝合金废料降级利用。产品单一,以生产普通ADC12等再生铝铸造合金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5)自主创新不足。 两大挑战: (1)贸易摩擦愈演愈烈:铝产品贸易救济案件数量近70起,仅次于钢铁。涉及美国、欧盟、印度、泰国、越南、巴西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 (2)绿色低碳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固废、危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污染物有组织、无组织 排放全面管控;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控;3060双碳目标;碳排放权交易;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增加清洁能源消纳;节能低碳改造。 (四)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1)立足发展新阶段,铝工业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2)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尤其要坚持创新和绿色发展:找准重大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或者探索颠覆性技术,确立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打造管理和营销创新模式,坚持绿色低碳环保底线。 (3)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开创铝工业双循环新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中国铝工业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全力应对贸易摩擦稳住出口基本盘。 (4)坚定不移,做好“三个坚持”:一要坚持国内与国外统筹发展;二要坚持全产业链协调发展;三要坚持升级改造,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5)保持风险意识,做好行业自律,打造命运共同体:坚持底线思维,谨防铝价大起大落;严防同质化过度竞争;避免恶性竞争;上下游之间力求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产业链可相互衔接,优势互补,促进全产业链均衡发展。 --------------------------------------------------- 主题2:中国铝用预焙阳极市场展望 ——索通发展 (一)中国预焙阳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1年我国预焙阳极产能2775万吨,同比略有下降。产量2130万吨,同比增长7.2%。商业阳极仍主要位于山东、河南等地。2011-2022年我国阳极计划新建产能335万吨。近两年已经拆除的产能102万吨,目前闲置产能212万吨。 2021年炭素行业将迎来三个升级:环保目标升级、石油焦贸易模式升级、产业信息化升级。 (二)中国预焙阳极市场2022年展望 供应端:冬奥会时间为2022年2月恰好与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影响的时间周期重叠,因此对于明年初阳极的产量,市场普遍认为是要低于去年。 需求端:2022年中国电解铝在总产能不变的基础上,产量整体前低后高,总体相较于2021年没有明显的提高。国际电解铝需求强劲,新开工项目、复产项目明显增多。截至2021年8月,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为3827万吨,预计至2022年5月前,新增、复产将持续受限电、双控等因素影响,整体运行产能持续低迷。分区域看,广西、云南地区将持续受限电影响,运行产能维持低位运行,内蒙古地区受双控影响,整体产能也维持低位。 原料端:2022年煤沥青产量预计为755.64万吨,同比小涨2.36%。产能增速明显,深加工开工有所下降;2022年煤沥青仍为深加工支柱型产品,价格总体高位震荡,或将维持在5000元附近;未来2-3年焦化行业将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焦化—深加工链条延伸度大幅增加。 2022年国内石油焦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944万吨,其中新增产能约为131万吨;外销量约为2417.26万吨,占总产量的82.1%;2022年国产石油焦以3B和4A石油焦为主,其中3B占总产量的20.6%;4B占总产量的27.6%。其中两大炼油4B总产量约达219万吨,占4B总产量的27%。 --------------------------------------------------- 主题3:新形势下的氟化铝发展趋势 ——多氟多 (一)行业现状 2021年我国氟化铝建成产能147万吨,运行产能115万吨,运行企业共25家。在建和产能转移项目16万吨。 2021年1-9月份氟化铝产量同比去年减少14.1万吨至不到4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37.96%。 需求端:近几年电解铝产量在3600万吨左右,国内氟化铝需求稳定在57万吨左右。2021年1-9月份电解铝产量2938万吨,去年同期2757万吨,增加181万吨,氟化铝需求增加2.72万吨至44.07万吨,同比增长6.56%。 2021年1-8月海外电解铝产量1891万吨,氟化铝需求30.26万吨。中国出口3.1万吨,出口量同比下降53.18%。 (二)发展趋势 双碳双控,倒逼转型。 结构调整,产品高端化:多产品转换:氟化铝、氢氟酸产能转换;产品高端化:电子级氢氟酸、六氟磷酸锂等。 氟源多元,产品绿色化:各种低品位氟资源的高效利用,打破了氟化铝原有格局,解决对战略资源萤石的依赖,影响行业未来发展。 应用开发,产品精细化:高纯和电子级氟化铝,用途逐步得到开发,应用于新能源、光学等行业。 双碳双控政策下氟化铝供需发生深刻变化,行业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节奏会加快;技改实现氟化氢和氟化铝产品相互转换,产品高端化、精细化、系列化是未来发展趋势;低品位氟资源的高效利用,助推氟化工可持续发展;高性能氟化铝技术不断突破,将广泛应用于新行业。 (三)后期预测 “双碳”战略作为供给侧改革总基调,影响广泛且深远。现阶段化工品价格涨幅明显,化工行业盈利能力有所改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化工行业必将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能耗双控和限电限产政策,化工行业的供需紧张格局将长期存在,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行业存量产能的价值将凸显。短期: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供应偏弱,氟化铝价格上涨,破万指日可待。长期:企业转型升级,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多元化、系列化,促进主流氟化铝企业高质量运行发展。 --------------------------------------------------- 主题4:中国铝用碳素市场展望 ——安泰科 (一)铝用炭素市场运行特点 截至2021年10月,国内铝用预焙阳极价格持续上涨至5113元/吨,环比同比分别涨3%和55%;出口高价达900美元/吨,创近年来新高。自2021年以来国内预焙阳极市场延续上涨走势。国内外经济向好和原料石油焦供应紧张推升阳极持续上涨。 截至9月阳极完全成本按即期原料价格测算已近4800元,环比涨10%,吨阳极净利润约276元,1-9月行业平均利润约117元/吨,同比降23%;利润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融资成本和生产流程是否完善等。 随着我国电解铝产能布局向能源富集和低电价区域转移,预焙阳极的生产重心也随电解铝产业从河南、山东向西南和拥有环境容量的区域转移。自2019年以来因环保退出的产能共计196万吨,其中2021年退出产能73万吨,新增产能105万吨,产能净增22万吨/年。 前9个月行业整体开工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至72%。特别是3月份北方采暖季限产结束后,阳极开工率从低位回升至75%,带动日产量近6万吨。自7月开始阳极产量下滑。1-9月阳极产量共计1575万吨,同比增加119万吨,增幅8%,商用产量增10%至826万吨,配套增6%至749万吨。预估2021年阳极产量2087万吨,增幅6%。 截至2021年9月国内阳极总需求量为154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23万吨,增幅9%。内需:中国电解铝运行产能3832万吨/年;建成产能4314万吨/年,较2020年末增94万吨,但部分新建产能建成之后并未投放。1-9月中国电解铝产量为293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81万吨,增幅7%;预计2021年电解铝产量3910万吨,增幅5%。 刚性需求向好及利润正向稳定驱使企业积极生产,整体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带动日产量明显高于需求,但采暖季临近和冬奥会保障期间阳极生产和运输受限,供给端将大幅下降,预估全年供应小幅增6%。国内电解铝新增建成但并未投放,内需增长不及预期,但出口强劲复苏将弥补部分内需萎缩。预估全年总需求较上年增5%而供应增6%,全年供应过剩84万吨。 (二)挑战和机遇 需求增长空间相对有限:2022年内需增幅1%。 出口延续增长态势:国外阳极厂减产及下游需求增加,特别是澳洲、东欧和亚洲地区对阳极的需求持续增加,中东和北美地区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 区域过剩矛盾突出:2022年预估新增产能60-130万吨/年,增幅2.2%。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中部山东、河南、河北等原主产区域将开启市场化去产能的序幕,预估产能增幅2%,产量微增1%。随着中国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形成,未来铝用炭素需求增长空间相对有限。同时行业将进入高度集中状态。 行业集中度提高:区域矛盾突出,随下游产能转移的动态过程中,新建和原产能不能同时调整是当前总量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环保和能耗双控将调节行业的资源整合,向集约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行业也进入高度集中状态,中小型企业面临被兼并或被迫退出。2021年前十大企业产能1446万吨,占比53%。 采暖季和冬奥会对生产的影响:当前阳极主产区山东省部分城市缺电严重,企业在10月初已开始夜间半生产状态。另外冬奥会在采暖季期内,影响叠加主要是对B级企业减产时长延长,C级从半生产到停产(±18万吨/年),因此阳极供应不会再现“一刀切”式减产的紧张局面。根据当前运行产能测算,采暖季叠加冬奥会期间,阳极月产量将环比降2%。2022F年阳极产量预估2100万吨,增幅0.6%。 在基本面持续向好和成本抬升助推下,2022年阳极价格将高位盘整,预测2022年阳极大致运行区间在4800-5400元/吨,出口均价在900美元/吨。 --------------------------------------------------- 主题5:2022年氧化铝市场展 ——安泰科 (一)氧化铝供需紧平衡 环保督察:山西河南铝土矿供应紧张;洪水灾害:河南氧化铝减产;能耗双控:广西氧化铝减产50%。目前氧化铝减产1180万吨。 2021年中国氧化铝开工持续上升,6月份达到87.8%,较去年12月份上升5.7个百分点;7月份以后开工率受洪水等影响明显回落。1-9月中国氧化铝产量累计5668万吨,同比增加8.2%。 目前在建和拟建产能650万吨,其中620万吨使用进口矿。2021年9月底,中国氧化铝产能达到9015万吨/年。广西龙州新翔10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于5月底投料。贵州广铝一期二段30万吨/年产能已于6月份投产。综合考虑减产以及新产能投放进度,预计全年氧化铝产量将达到7504万吨,同比增加5.7%。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8月,中国氧化铝累计进口233.2万吨,同比减少11%,累计出口9.8万吨,累计净进口223.4万吨。根据对海关的调研,目前港口的氧化铝库存达71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连云港、青岛港、盘锦港和鲅鱼圈。 需求方面,2021年1-9月,中国电解铝产量为2937.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81万吨,增幅6.6%;预计2021年电解铝产量3910万吨,增幅4.8%。 1-9月国内氧化铝市场由短缺向过剩转变。前9个月氧化铝市场整体过剩38万吨。后期随着被动减产的增加,氧化铝运行产能下降,全年氧化铝市场供需紧平衡。 (二)氧化铝成本持续增加 受环保督察等影响,北方地区铝土矿价格上行。河南铝土矿价格近期上涨幅度较大,10月价格至470元/吨,较年内最低上涨110元/吨;山西铝土矿价格由于此前本处于高位,因此上涨幅度较小,10月价格至470元/吨,较年内最低上涨50元/吨。进口铝土矿在海运费大幅飙升后价格持续上涨,8月份到岸价格为48.8美元/吨,较年内最低上涨12%。 电力资源紧张,烧碱局部开工不足增加检;原料海盐价格上调,烧碱成本增加。2021年2月底,国内32%离子膜烧碱平均价格触及近10年来的最低532,自7月份起价格加速上涨,截止9月底,32%离子膜烧碱价格至1154元/吨,折百价格达到3654元/吨,较年内最低上涨120.0%。 9月末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上涨至1500元/吨,较年内最低点上涨160%。由于水电出力不足,火电增势超过预期,拉动煤炭需求增长超预期。 2021年9月中国氧化铝生产的平均完全成本为预计将达到2553元/吨(含税),较去年12月上涨313元/吨。北方氧化铝企业8月开始有百元以上利润。9月份实现全行业盈利。 (三)氧化铝生产用矿结构变化 国内铝土矿5年左右的储采比难以支撑每年1亿吨级的开采。铝土矿品位的下降以及价格的高企迫使国内氧化铝改变用矿结构。中国原有进口矿产能2760万吨,改造进口矿产能920万吨,新增进口矿产能580万吨,进口矿产能占比达到47%。 国产铝土矿价格较低时,应尽量使用国产铝土矿,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当国产铝土矿价格上涨至400元/吨时,应尽量使用40美元/吨以下的进口矿。当国产矿价格上涨至500元/吨时,51美元/吨以下的进口矿可以完全替代国产矿。 2020年,中国共进口铝土矿11156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0.9%。2021年前8个月中国累计进口铝土矿7311万吨,同比下降8.2%。截止目前为止,已有6家中资企业几内亚铝土矿项目出矿。 (四)2022年氧化铝市场展望 计划2022年投产的在建氧化铝产能420万吨,拟建产能高达2670万吨。受环保影响,目前拟建氧化铝项目建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安泰科判断,在实现有色行业碳达峰目标之前,生产持续受限或成为常态。新投或复产规模取决于能耗双控政策的实施力度,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悲观情况下,2022电解铝产量甚至会下降。2022年氧化铝需求增速下降。 2021年产量在复产及新产能的支撑下增加至7504万吨,综合进口320万吨后,全年短缺3万吨,供需格局维持紧平衡。2022年中国氧化铝新产能投放的影响下,产量增加至7730万吨,考虑净进口300万吨后,供应过剩101万吨。 四季度国内氧化铝被动减产导致供应短缺,支撑价格上涨。但2022年新产能的投产与国内大范围的被动减产同时进行,氧化铝供应增速快于需求,平衡由短缺向过剩转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高氧化铝生产成本,成本上升对氧化铝价格底部形成支撑。在全球前所未有的财政和货币宽松环境下,铝价的高位维持将带动氧化铝价格重心上移。 --------------------------------------------------- 主题6:2022年铝市场展望 ——安泰科 (一)市场现状 截止2021年9月,中国电解铝运行产能3844万吨,建成产能4314万吨,较2020年末增加94万吨,但部分新建成产能未投产。1-9月电解铝产量2937.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181万吨,增幅6.6%。预计2021年电解铝产量3910万吨,同比增4.8%。 内需恢复性增长,铝材出口强劲,1-9月电解铝消费量3044.3万吨,同比增长7%。 2021年9月,电解铝平均完全成本16466元,较年初增3500元,企业利润较高。 (二)2022年展望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生产持续受限或成为常态。新投或复产规模取决于能耗双控政策的实施力度,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悲观情况下,2022产量甚至会下降。中性判断2022年产量3950万吨,同比增长1%。 采暖季限产力度或加码。2020-2021年,全面推行重点行业差异化减排措施,按照企业环保绩效水平,开展绩效分级。电解铝企业要求:A级企业自主采取减排措施;B级企业,停产10%;C级企业停产20%,都以电解槽计。2021-2022年,整体上秋冬季实施范围有所扩大,涉铝区域包括:河南、山西全境;山东聊城、滨州;陕西铜川。 预计2022年中国原铝消费量为4080万吨,增幅0.7%。国内总体短缺20万吨。 成本将持续保持高位水平,电价上调是趋势,阶梯电价引导节能减排,9月全国平均电价0.43元。 从2020年5月份开始,中国市场正在引领全球价格走势,内外价差也由负转正,价格呈现明显的内强外弱特点;在“双碳”背景下,未来几年可能会一直保持这样的价差结构。氧化铝、阳极将保持高位,预计2022年铝价自高位回落,但底部有支撑,均价或将保持在18000元/吨附近。 --------------------------------------------------- 主题7:中国铝行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 ——安泰科 几点认识:中国铝行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产能规模和单位排放都影响行业的总体排放;中国铝行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产能规模和单位排放都影响行业的总体排放;中国铝行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产能规模和单位排放都影响行业的总体排放;中国铝行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产能规模和单位排放都影响行业的总体排放;中国铝行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产能规模和单位排放都影响行业的总体排放; 中国碳排放主要来自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领域,主要集中在中、东、南部地区。 2018年全球铝行业碳排放总量-11.27亿吨-占全球总排放的2%。 2019年全球电解铝全生命周期(铝土矿-铝锭铸造)单位排放为16.5 t.CO2e/t.Al。2018年全球铝行业的全生命周期单位排放为11.8吨t.CO2/t.铝材。电解铝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单位排放)——铝电解排放占77.6%,电力排放占64.8%。清洁能源比重越高,排放越低。 2020年中国电解铝企业—铝电解环节排放为12.05 t.CO2/t.Al,如果不考虑PFC(阳极效应),则排放为11.8 t.CO2/t.Al。 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中国电解铝生产以煤电为主,排放较高。8个省区的排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省区的排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电丰富地区排放较低,其中云南省排放最低,为7.1t.CO2/t.Al,山西最高,为11.7 t.CO2/t.Al。 铝全产业链(采选、冶炼、加工,不含辅料)排放约5.60亿吨,其中,冶炼(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环节排放为5.28亿吨,电解环节排放4.50亿吨。按照IAI摇篮-大门的边界,电解铝生产的单位排放约为14.6 t.CO2/t.Al(未包含运输排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2.8t.CO2/t.Al)。铝加工环节排放为0.74 t.CO2/t.铝材,加上原料生产中的碳排放,用原铝生产1吨铝材的排放约15.4 t.CO2/ t.铝材。 受电解铝产量、能源结构、电耗水平等因素影响,中国铝行业碳排放量增速减缓;和IAI给出的全球铝行业排放分布相比,中国电解铝行业规模大,排放占比高;再生铝行业规模小,排放占比较低;加工行业规模大,且废铝保级回收水平低,排放占比较高。 铝是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自身需要减排,才能更好服务终端,终端消费领域倒逼铝行业减少碳足迹。发达国家借气候问题之机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铝产品出口面临绿色壁垒。 中国电解铝行业达峰情景模拟——基于电解铝产量于2024年达峰的基本假设。前提假设:电解铝产量在2024年达到峰值,之后在再生铝的替代之下逐渐下降;自备电比例下降,能源结构持续改善,电力排放因子下降;指标优化及短流程比例继续提升使单位能耗下降。 达峰情景模拟:电解环节电力消耗产生的单位排放(A)变化基本上可以代表电解铝行业排放的变化。2024年达到峰值,比2020年增加4.9%;2030年比2020年下降22%,比峰值下降26%;2035年比2020年下降37.5%,比峰值下降40%。 达峰前,2021-2024年,电解铝产量增加,虽然电力结构改善使电力因子下降,且单位电耗降低,但排放仍增加4.9%;达峰后,2025-2030年,电解铝产量如期下降,电力因子和电耗继续下降,排放下降25.9%,产量下降对减排的贡献度最高,占14 pcts;2031-2035年,各变量继续下降,排放下降19.6%,电力因子下降对减排的贡献略大约产量的下降,分别为9.8pcts和9.7pcts;电耗下降的空间不大,减排作用不如降低产量、改善能源结构明显。 电解铝行业如果能够在2025年前实现达峰,则铝行业整体可同期实现达峰,同时,电解铝环节排放在铝行业整体排放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情景模拟中,2035年,电解铝排放占比为68.3%,比2020年下降6.8个百分点。 电解铝行业将被纳入第二批碳排放交易,排放交易成本会改变企业的成本格局,企业也需尽快进行碳排放盘查,认清自身在全国排放曲线中的位置,为参与碳排放交易进行积极的准备。 机遇:利用发展契机,实现全面低碳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重塑);低碳经济产生新的需求亮点(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的需求);为低碳技术研发注入强劲动力(如惰性阳极、碳捕集技术等);碳排放交易等市场手段助力低碳发展,绿色金融将激励企业实施减排工程。 挑战:中国资源能源禀赋偏重化石能源;电解铝产能规模大,排放偏高,任务艰巨;电解铝可能列入率先碳达峰的重要行业,时间安排紧;碳达峰硬约束和行业发展的协调;节能降碳边际成本高(履约成本、技术成本、管理成本、碳关税等间接成本);革命性技术存在瓶颈需要突破;低碳转型、碳排放交易能力建设不足。 --------------------------------------------------- 主题8:铝市场展望 ——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有限公司 2021年对于铝价而言是百年来最好的一年。 工业强劲复苏,但势头正在减弱。除中国以外的地区经济复苏一直是由耐用品带动的,而且还在持续,隔离封锁带来了对商品的强劲需求。关键终端消费指标仍然乐观,但是物流面临重大挑战。 某些关键终端消费领域发生了变化。中国高的竣工面积对铝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与低的开工面积相结合,就意味着去杠杆化。与此同时,全球汽车销售因半导体短缺而陷入困境。 2021年的全球需求增速将是2010年以来最大的,中国以外地区的增速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中国的需求开始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 我们预计全球产量将呈现同比下降趋势。生产增长已经开始放缓,随着中国产量增速放缓,全球铝产量将出现负增长。 中国以外地区的买家已经在原材料方面面临更多竞争,中国铝材出口减少将是下一个挑战。“输家”是净进口地区——北美、欧洲、日本、韩国和台湾。 本年度计划的供应损失已经超过了1994年或2010年。闲置产能如果要重启利用,但需要时间进行大量的升级改进工作。近年来价格疲软阻碍了资本支出的增长,我们预计情况将出现逆转,印尼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增长地区。 任何新建的铝产能都必须是低碳的才能有竞争力。中国以外地区的主要生产商将继续推动其低碳认证,而高碳设施将难以获得外部资金。 增加废料的使用对降低工业碳足迹至关重要,我们预计到2030年,大多数地区的再生铝使用量将超过总消费量的50%。发达国家控制的是低碳资源,废铝贸易壁垒存在可能。 氧化铝厂停产和几内亚局势的担忧导致大西洋盆地的氧化铝价格飙升,但这只是暂时的。我们认为氧化铝供应过剩。 我们预计今年铝市场将出现短缺,可见铝库存继续下降,大部分剩余铝锭滞留在仓库排队等候,未来几年全球铝供应将出现适度短缺。 国投安信期货 高级分析师 刘冬博 投资咨询号:Z0015311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