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视点】动力煤:一路飙红,原因何在?
(以下内容从中粮期货《【中粮视点】动力煤:一路飙红,原因何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结论及预判 8月下旬至今,动力煤经历了一波疯狂的上涨,其间数次涨停,整体上维持非常强劲的态势,截至10月15日收盘价定格在1692.0元/吨,基差为658.0元/吨,处在深贴水状态;不仅如此,动力煤现货的涨势远胜于期货,一路上涨冲破了2000元/吨大关,较2008年历史高点1050元/吨增加了一倍。 此前,笔者判断煤价短期涨至1000后震荡,但由于西安全运会和山西涨水问题,短期矛盾加剧,价格持续拉涨。 预计10月,市场会继续保持供需紧张且供不应求的状态,年度累计缺口持续扩大,加上下游库存持续走低,动力煤2201合预计下一目标位1800,并有向上至2000的可能性。第四季度市场的供需缺口依旧存在,对价格存在有力的支撑;核心矛盾仍在于供给,重点关注煤炭保供政策落地情况,同时还需关注10月28日大秦线完成检修运力恢复之后对供应端的影响。山西、陕西、蒙西产能接近饱和,目前政策推动产量释放节奏相对缓慢,且产能释放空间较小。需求端11-12月进入冬季,为动力煤的旺季,水电进入枯水期、供暖以及下游的冬储会继续支持强劲的需求端。 2022年,国内供应和进口来源国有望增加,核心矛盾将转向需求,预计价格经历四季度和明年年初拉涨后,部分回吐后,价格会在高位震荡,支撑位1000。 一 平衡表调整:需求拉动型市场,下调 2021 年供应预估 动力煤供需特点是两端集中、需求拉动。供应方面,大约 90%由国内生产供给,10%来自进口。国内供应主要来自“三西”——陕西、山西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且以国有大型煤矿为主,故形成了“西电东送”的格局。进口方面在 2020 年中澳关系恶化,目前我国的进口煤主要来自印尼和俄罗斯。国内政策近期以长协保供为首要任务,晋陕蒙第四季度保供总量为 1.45 亿吨。需求方面,我国发电量以火电为主,占全部发电量的 70%以上。动力煤的供需较大程度受宏观经济状况和相关下游行业发展的影响,属于典型的需求拉动型市场。 9 月西安全运会,导致附近榆林地区矿山开动受限;而后山西暴雨影响开采和运输,预计9 月产量将大幅下降。产能已至“天花板”,9 月减量部分难以弥补,故下调 2021 年全年产量预估,由上一期 32.2 亿吨,下调 1200 万吨,至 32.08 亿吨。同时,上调净进口预估,主要由于新增部分进口来源国,预计四季度整体进口量继续增加。需求此消彼长,整体变化不大,故不进行调整。 二 库存: 持续降库,冬储仍待观察 近期,动力煤港口以及下游电厂的库存一直处在不断下行的状态,给需求端提供了有力支撑。重点六大电厂的煤炭库存屡创新低,截至 10 月 10 日已经达到 1072 万吨,处于历史同期相对低位;同时,六大电厂的煤炭库存可用天数在 10 月 10 日为 14 天,亦达到近几年低点;主要港口库存远低于 2016-2020 年库存均值。预计四季度进入旺季,市场交易活跃,季节性累库依然存在,但贸易商和电厂受制于高煤价,累库成本和风险较大,最终结构仍待观察。 三 供应:保供+能耗双控 从 2021 年年初开始,保供政策就在不断出台;近一个月内煤价不断创下新高,政府加大保供的力度。然而经过近两月对政策落地情况的追踪,我们发现保供政策从出台到实际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价格的抑制作用不大。 结合 8 月 12 日发改委《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与 7 月至今各省市能耗双控相关措施,笔者发现上半年预警程度越高的地区,在下半年的相应政策越严格,多省为了尽快达到政策的要求,年底前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的指标任务,直接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此措施也缓解了部分电厂面对过高的煤价的压力。 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对未发生生产事故,但存现实危险的违法行为提出追究刑事责任”,制约产量释放,直接造成煤矿超产意愿几近于无。9 月,受到全运会影响,陕西部分煤矿停产;9 月底,山西地区又遭遇强降雨,截至 10 月 4 日已停产煤矿 27 座,启动 IV 及救灾应急响应。2021 年 1-8 月动力煤的产量为 21.56 亿吨,同比 2020 年增长 6.6%,同比 2019年增长 7.2%。预计 9 月产量下降,这也是促使近期煤价大幅上涨的主因。 目前,陕晋蒙三省均已接近满产生产。综合分析,调降 2021 年产量 1200 万吨。新增部分电煤进口来源国,调增净进口预估 700 万吨。 四 需求:火电位居高位,依旧看好四季度旺季需求 1-8 月,全社会用电量为 5470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3.8%,处于近5年的高位;第二产业的用电量为 36529 亿千瓦时,比重为 66.8%,同比增长13.1%。而火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 71.9%,同样处于近5年的高位。终端采购成本增加,自备电厂普遍停机,改用网点,导致网电需求增加。 10 月 12 日,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问题,提出改革旨在燃煤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扩大上下浮动范围至 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 20%上浮幅度的限制。对于市场的影响目前来看主要是增加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增加 PPI,该政策的目的是充分传导发电成本上升压力,改善电力的供求状况。 根据目前情况(如图),国网(剔除西藏)电价均值低于南网;地区方面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中南部地区电价相对较高,新疆、宁夏和陕晋蒙等西部地区电价相对较高。再结合 10 月新政,火力发电企业主要集中和缺电省份的燃煤上网电价大概率上调,如陕晋蒙、两广、长三角地区;同时,高耗能(高耗电)企业集中的省市交易电价有可能上涨幅度超过 20%,如两广、长三角地区。假设按照新政,现有价格上浮 20%,则广东、湖南、海南、广西四省的绝对价格降超过 0.5元/千瓦时。 虽然进入冬季高耗能行业减产,工业用电、民用用电增速放缓,但是水电进入枯水期,火电需补充部分水电,需求预计仍将高于季节性同期,尤其在云南、湖北等水电集中地区;有分析预计 2021 年冬季为冷冬,未来冬季取暖需求恐有增量,同时,低库存促使电厂的冬储采购压力较大。 作者简介 曹姗姗 中粮期货研究院 资深研究员 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0013588 风险揭示 1. 中粮期货有限公司拥有本报告的版权和其他相关的知识产权。未经中粮期货限公司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如引用、转载、刊发需要注明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违反前述要求的,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2. 本策略观点系研究员依据掌握的资料做出,因条件所限实际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请投资者务必独立进行交易决策。公司不对交易结果做任何保证。 3. 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过往策略观点的吻合并不保证当前策略观点的正确。公司及其他研究员可能发表与本策略观点不同的意见。 4. 在法律范围内,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就涉及的品种进行交易,或可能为其他公司交易提供服务。
结论及预判 8月下旬至今,动力煤经历了一波疯狂的上涨,其间数次涨停,整体上维持非常强劲的态势,截至10月15日收盘价定格在1692.0元/吨,基差为658.0元/吨,处在深贴水状态;不仅如此,动力煤现货的涨势远胜于期货,一路上涨冲破了2000元/吨大关,较2008年历史高点1050元/吨增加了一倍。 此前,笔者判断煤价短期涨至1000后震荡,但由于西安全运会和山西涨水问题,短期矛盾加剧,价格持续拉涨。 预计10月,市场会继续保持供需紧张且供不应求的状态,年度累计缺口持续扩大,加上下游库存持续走低,动力煤2201合预计下一目标位1800,并有向上至2000的可能性。第四季度市场的供需缺口依旧存在,对价格存在有力的支撑;核心矛盾仍在于供给,重点关注煤炭保供政策落地情况,同时还需关注10月28日大秦线完成检修运力恢复之后对供应端的影响。山西、陕西、蒙西产能接近饱和,目前政策推动产量释放节奏相对缓慢,且产能释放空间较小。需求端11-12月进入冬季,为动力煤的旺季,水电进入枯水期、供暖以及下游的冬储会继续支持强劲的需求端。 2022年,国内供应和进口来源国有望增加,核心矛盾将转向需求,预计价格经历四季度和明年年初拉涨后,部分回吐后,价格会在高位震荡,支撑位1000。 一 平衡表调整:需求拉动型市场,下调 2021 年供应预估 动力煤供需特点是两端集中、需求拉动。供应方面,大约 90%由国内生产供给,10%来自进口。国内供应主要来自“三西”——陕西、山西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且以国有大型煤矿为主,故形成了“西电东送”的格局。进口方面在 2020 年中澳关系恶化,目前我国的进口煤主要来自印尼和俄罗斯。国内政策近期以长协保供为首要任务,晋陕蒙第四季度保供总量为 1.45 亿吨。需求方面,我国发电量以火电为主,占全部发电量的 70%以上。动力煤的供需较大程度受宏观经济状况和相关下游行业发展的影响,属于典型的需求拉动型市场。 9 月西安全运会,导致附近榆林地区矿山开动受限;而后山西暴雨影响开采和运输,预计9 月产量将大幅下降。产能已至“天花板”,9 月减量部分难以弥补,故下调 2021 年全年产量预估,由上一期 32.2 亿吨,下调 1200 万吨,至 32.08 亿吨。同时,上调净进口预估,主要由于新增部分进口来源国,预计四季度整体进口量继续增加。需求此消彼长,整体变化不大,故不进行调整。 二 库存: 持续降库,冬储仍待观察 近期,动力煤港口以及下游电厂的库存一直处在不断下行的状态,给需求端提供了有力支撑。重点六大电厂的煤炭库存屡创新低,截至 10 月 10 日已经达到 1072 万吨,处于历史同期相对低位;同时,六大电厂的煤炭库存可用天数在 10 月 10 日为 14 天,亦达到近几年低点;主要港口库存远低于 2016-2020 年库存均值。预计四季度进入旺季,市场交易活跃,季节性累库依然存在,但贸易商和电厂受制于高煤价,累库成本和风险较大,最终结构仍待观察。 三 供应:保供+能耗双控 从 2021 年年初开始,保供政策就在不断出台;近一个月内煤价不断创下新高,政府加大保供的力度。然而经过近两月对政策落地情况的追踪,我们发现保供政策从出台到实际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价格的抑制作用不大。 结合 8 月 12 日发改委《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与 7 月至今各省市能耗双控相关措施,笔者发现上半年预警程度越高的地区,在下半年的相应政策越严格,多省为了尽快达到政策的要求,年底前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的指标任务,直接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此措施也缓解了部分电厂面对过高的煤价的压力。 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对未发生生产事故,但存现实危险的违法行为提出追究刑事责任”,制约产量释放,直接造成煤矿超产意愿几近于无。9 月,受到全运会影响,陕西部分煤矿停产;9 月底,山西地区又遭遇强降雨,截至 10 月 4 日已停产煤矿 27 座,启动 IV 及救灾应急响应。2021 年 1-8 月动力煤的产量为 21.56 亿吨,同比 2020 年增长 6.6%,同比 2019年增长 7.2%。预计 9 月产量下降,这也是促使近期煤价大幅上涨的主因。 目前,陕晋蒙三省均已接近满产生产。综合分析,调降 2021 年产量 1200 万吨。新增部分电煤进口来源国,调增净进口预估 700 万吨。 四 需求:火电位居高位,依旧看好四季度旺季需求 1-8 月,全社会用电量为 5470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3.8%,处于近5年的高位;第二产业的用电量为 36529 亿千瓦时,比重为 66.8%,同比增长13.1%。而火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 71.9%,同样处于近5年的高位。终端采购成本增加,自备电厂普遍停机,改用网点,导致网电需求增加。 10 月 12 日,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问题,提出改革旨在燃煤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扩大上下浮动范围至 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 20%上浮幅度的限制。对于市场的影响目前来看主要是增加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增加 PPI,该政策的目的是充分传导发电成本上升压力,改善电力的供求状况。 根据目前情况(如图),国网(剔除西藏)电价均值低于南网;地区方面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中南部地区电价相对较高,新疆、宁夏和陕晋蒙等西部地区电价相对较高。再结合 10 月新政,火力发电企业主要集中和缺电省份的燃煤上网电价大概率上调,如陕晋蒙、两广、长三角地区;同时,高耗能(高耗电)企业集中的省市交易电价有可能上涨幅度超过 20%,如两广、长三角地区。假设按照新政,现有价格上浮 20%,则广东、湖南、海南、广西四省的绝对价格降超过 0.5元/千瓦时。 虽然进入冬季高耗能行业减产,工业用电、民用用电增速放缓,但是水电进入枯水期,火电需补充部分水电,需求预计仍将高于季节性同期,尤其在云南、湖北等水电集中地区;有分析预计 2021 年冬季为冷冬,未来冬季取暖需求恐有增量,同时,低库存促使电厂的冬储采购压力较大。 作者简介 曹姗姗 中粮期货研究院 资深研究员 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0013588 风险揭示 1. 中粮期货有限公司拥有本报告的版权和其他相关的知识产权。未经中粮期货限公司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如引用、转载、刊发需要注明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违反前述要求的,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2. 本策略观点系研究员依据掌握的资料做出,因条件所限实际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请投资者务必独立进行交易决策。公司不对交易结果做任何保证。 3. 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过往策略观点的吻合并不保证当前策略观点的正确。公司及其他研究员可能发表与本策略观点不同的意见。 4. 在法律范围内,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就涉及的品种进行交易,或可能为其他公司交易提供服务。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