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晨会1015丨成交萎缩是基本面定价的开始;“宽”信用,并非易事;石头科技、永兴材料、万里扬等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开源晨会1015丨成交萎缩是基本面定价的开始;“宽”信用,并非易事;石头科技、永兴材料、万里扬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宏观经济】结构性通胀加快凸显——宏观经济点评-20211014 【宏观经济】“宽”信用,并非易事——宏观经济点评-20211013 【策略】成交萎缩是基本面定价的开始——投资策略专题-20211014 【中小盘】GIL优势显著前景广阔,双线成长静待花开——中小盘主题-20211013 行业公司 【农林牧渔】9月白羽鸡苗补栏维持高位,鸡苗及毛鸡均价下跌——行业点评报告-20211014 【家电:石头科技(688169.SH)】9月内外销改善,迎来布局新时点——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11014 【钢铁有色:永兴材料(002756.SZ)】锂电板块业绩持续释放——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11014 【汽车:万里扬(002434.SZ)】变速器龙头,布局混动系统迎二次增长——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11014 【中小盘:华阳集团(002906.SZ)】2021Q3预告逆势高增,智能座舱龙头业绩持续兑现——中小盘信息更新-20211014 研报摘要 赵伟 首席经济学家 证书编号:S0790520060002 【宏观经济】 结构性通胀加快凸显——宏观经济点评-20211014 1、原材料涨价对CPI的传导在持续显性化,猪价和服务低迷使得CPI保持低位 猪价等拖累食品回落,部分商品涨价推升非食品。9月,CPI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0.7%,环比走平于1.2%;核心CPI同比走平于1.2%。分项环比中,食品由正转负至-0.7%、上月为0.8%,主要受猪价、鲜菜等拖累;非食品环比转正至0.2%、上月为-0.1%,主要受原材料涨价传导、服装季节性涨价等影响,其中,家用器具、服装等分项环比明显上涨,而疫情反复拖累服务项的涨幅低于季节性。 原材料涨价传导继续显现,关注供给收缩下成本压力加速凸显的潜在风险。9月,剔除猪肉和服务的CPI同比达2%左右、高于疫情前,与原材料涨价相关、成本转嫁能力较强的消费品涨价在CPI中进一步显现,例如,耐用消费品涨价持续推升CPI家用器具、9月创近10年新高的1.5%。原材料涨价对中下游利润挤压,或导致部分中下游消费品供给收缩,一旦消费修复,可能加速成本压力的显性化。 2、生产资料价格飙升、推动PPI创新高,涨价压力加速向部分中下游行业传导 生产资料价格飙升、推动PPI创有数据以来新高。9月,PPI同比10.2%、涨幅扩大1.2个百分点,环比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至1.2%。大类分项同比中,生产资料创新高至14.2%,采掘涨幅扩大7.6个百分点至49.4%,原材料和加工工业涨幅分别扩大2.1和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小幅抬升0.1个百分点至0.4%,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涨幅扩大超0.2个百分点,食品回落0.2个百分点。 供需缺口下,工业品涨幅继续扩大,向中下游传导加速显现。主要行业环比来看,煤炭加工、煤炭开采分别上涨18.9%和12.1%、合计影响PPI环比上涨0.5个百分点,有色矿采、有色冶炼延续上涨、涨幅分别扩大0.3和1.5个百分点;原材料涨价推动中下游涨价延续,其中,电热生产、燃气生产供应环比均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至0.4%和2.5%,化学制品、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均环比上涨。 3、重申观点:经济承压下,结构性通胀对货币政策掣肘有限,不会动摇债牛基础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结构性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掣肘有限;伴随债务风险、结构性矛盾等凸显,货币流动性环境仍有进一步宽松的必要。伴随地产和出口两大动能加速走弱,经济加速回落的风险上升;在终端消费低迷下,原材料涨价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生存压力,进而加剧经济结构性矛盾。经济走弱、结构分化的同时,地方债务和地产债务等风险加速显现,仍需要宽松的货币流动性环境“呵护”。 综合宏观形势和流动性环境等来看,本轮债牛基础牢固,不要轻易“下车”。我们在《坚定债牛不动摇》中指出,当前与过往的三大不同点,决定债市分析“基准”已变;尤其是眼下货币政策要服务于多重目标,经济压力加大、债务风险的加速暴露、原材料涨价对中小企业的“伤害”等,仍需宽松的货币流动性环境来“呵护”;叠加经济增速下台阶、信用和利率中枢下移,皆指向债牛基础牢固。 风险提示:供给短缺持续,需求加速修复。 赵伟 首席经济学家 证书编号:S0790520060002 【宏观经济】 “宽”信用,并非易事——宏观经济点评-20211013 1、信用环境由紧转松并不容易,继续强调债牛基础牢固、不要轻易“下车” 社融低预期、有效社融加速回落,主因贷款、非标收缩等。9月,新增社融2.9万亿元、低于Wind平均预期的3.24万亿元,同比少增5675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10%、创历史新低;代表企业中长期资金的有效社融增速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9.2%。其中,贷款、非标和政府债券同比大幅收缩、贡献超9成社融缩量,信托贷款收缩幅度扩大,表外票据低于以往同期。 中长贷走弱拖累信贷,而票据维持高位,或指向实体需求走弱、地产调控影响等加速显现。9月,企业中长贷加速回落,同比少增超3700亿元、降幅较上月增长8成,或缘于实体需求加速走弱、能耗双控下“运动式”减碳等,票据连续4个月放量,也指向实体需求偏弱。地产调控影响下,居民中长贷同比连续5个月收缩、降幅扩大,加大房企资金压力,进而加大地产债务“螺旋式”收缩压力。 传统引擎受限、实体需求偏弱等,或使得信用环境由紧转松并不容易。当前债务监管、地产调控政策定力较强,对相关链条融资的影响或仍将持续显现;尽管地方债错位发行、基数支持等,可能推动社融读数有所上升,传统引擎受限、实体需求偏弱下,信用环境由紧转松并不容易。伴随经济潜在增速下台阶,GDP增速已彻底告别6%时代,与之匹配的合意社融增速中枢也已下台阶、波动区间收窄。重申观点:本轮债牛基础牢固、不要轻易“下车”,阶段性调整或提供加仓机会。 2、常规跟踪: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回落、票据继续冲量,实体需求加速走弱 社融主要分项多低于2020年同期,表外票据等拖累明显。9月,新增社融同比少增5675亿元至2.9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同比缩量超2000亿元至8109亿元;人民币贷款和表外票据同比分别收缩1397和1488亿元;信托贷款收缩幅度较上月扩大56%至2129亿元、同比降幅970亿元;股票融资同比少增369亿元至772亿元;委托贷款环比转负至-22亿;新增企业债券1400亿元、同比相当。 企业中长贷加速回落、票据冲量,居民中长贷、短贷双双走弱。9月,新增贷款1.66万亿元、同比少增2327亿元,其中,企业中长贷连续3个月走弱,同比降幅扩大至3732亿元、上月降幅为2037亿元,短贷1826亿元、同比小幅增加552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增加3985亿元、连续4个月大幅冲量;居民中长贷连续5个月同比收缩、降幅扩大至1695亿元,短贷同比延续收缩、降幅达175亿元。 M1创新低,M2维持低位。9月,M1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3.7%、创20个月以来新低,M2同比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8.3%。M1回落,或与企业需求低迷、地产销售下降等有关;M2小幅抬升,主因居民和非银存款支撑、同比分别增加1240和2508亿元,而财政存款同比多减,或指向财政支出依然偏慢。 风险提示:金融风险加速释放。 牟一凌 策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40001 【策略】 成交萎缩是基本面定价的开始——投资策略专题-20211014 1、思考:成交额起落的背后 2021年8月以来,A股的日均成交额中枢经历了逐步上移后回落的过程,具体来看:A股日均成交额先从1.3万亿左右逐步抬升至1.5万亿左右,9月15日之后逐步下降,其中,9月15日至9月27日的日均成交额为1.3万亿左右,与8月第一波行情(8月2日至8月20日)的日均成交额相当,而9月28日之后日均成交额进一步下降至1万亿以下,明显低于近几个月的中枢水平。上述现象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关注,这也是本文将讨论的重点。 2、“处置效应”之辩:没那么简单 从行业视角来看,9月15日以来,前期热门板块的日均成交额降幅较大,部分投资者认为“处置效应”是本轮成交额萎缩背后的核心原因,诚然,从投资者行为来看,这一效应确实可能存在,但这可能并不能解释本轮行情成交额异于过往的高涨与回落的过程。一方面,所谓“处置效应”并不稳定存在:在日均成交额下滑阶段,行业层面看日均成交额的环比变化与区间涨跌幅的匹配度并不高;另一方面,以2021年2月为例,春节后随着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市场日均成交额相比于节前并未呈现明显下滑,反而有所提升,且部分行业虽然在春节后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日均成交额相较于节前仍在环比上升,在看似没有成交量的处置效应下,当时的核心资产反而没有反弹回前高。这背后的意义是:即使市场存在“处置效应”,但可能并不能被市场成交额的变化所指示,“处置效应”也并非成交额萎缩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成交额是否收缩也不能成为判断周期板块未来会因为处置效应存在大量套牢盘的理由。 3、本轮“退潮”的核心原因:趋势交易者的退场 成交额是成交量(量)和股价(价)交互的结果。基于此,我们将成交额的变动来源进行拆分发现:(1)在本轮日均成交额的上升阶段,价格效应为正且不断上升;(2)在本轮日均成交额环比下降初期,交易量的下滑是主因,随后价格效应带动成交额下滑。对于中证500而言,上述结论同样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轮日均成交额环比下降的第二个阶段(20210928-20211014),由于成交量下滑带来的成交额的下降水平超过了第一阶段(20210915-20210927)的整体下滑水平。对于两融投资者而言,我们发现:在本轮全A日均成交额环比下降阶段,无论是对于全A整体还是大多数行业而言,两融均选择卖出,且两融日均买入额占全A成交额的比重在逐步下降。如果我们把两融作为杠杆资金和趋势交易者的代理变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类资金可能对价格形成了某种负向正反馈机制(这也符合该类资金的特征)。 4、定价权回到基本面投资者手中 上述结论可能与大多数基本面投资者的感受一致:在基本面并未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周期板块的股价却出现了大幅回撤,而我们认为这背后正是趋势交易者与杠杆交易者的离场。当下市场成交量和价格水平恰好也回到了趋势交易者入场之前。我们的建议是,基本面投资者不应该为过去市场的下跌去找理由进而循环论证,亦不用过度担心处置效应。基本面研究对于周期股的定价权正在归来。投资者也应该认识到“滞胀牛”中,周期股并不先于商品价格见顶。 风险提示:测算误差。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GIL优势显著前景广阔,双线成长静待花开——中小盘主题-20211013 1、GIL性能优越,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逐步打开市场需求 GIL作为一种地下输电方式,具备安全可靠、高效、集约、智能等优点,相对于架空线和地下电缆在性能上有显著优势,近30年来运行稳定。GIL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处于第三技术阶段,环保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全球领先的苏通GIL管廊的成功投运也标志着我国GIL在多项技术和工程化落地上实现了赶超。用途来看,GIL目前主要用途包括三大类:城区架空线入地改造、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极端环境保障电力供应。未来随着GIL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GIL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逐步打开市场需求。 2、存量替代叠加增量扩张,双线成长静待花开 从成长路径来看,存量替代和增量扩张双轮驱动GIL的需求释放。存量替代方面,城市高功率输电端GIL替代存量架空线入地大势所趋。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城市半径扩大和5G基站增多等带来的电网扩容需求迫切。叠加土地成本不断,城市架空线的经济性不断下降,入地化大势所趋。GIL作为地下输电方式,在大容量输电场景下相对地下电缆不仅性能优势明显,在高功率多回路输电的场景下更是具备经济性优势,替代城市高功率输电存量架空线的市场空间广阔。增量扩张方面,特高压加码和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产业园改造等应用场景拓展将带动GIL需求新增量。我国目前能源结构正加速向新能源转型,能源侧与负荷侧逆向分布的特点使得特高压成为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最佳选择。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提高的背景下,特高压投资规模预计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在特高压建设中,GIL支持大容量特高压传输,线路损耗更低,有望取代GIS母线以及在部分特定和极端环境替代电缆,获得增量成长。同时,化工、钢铁等高能耗行业出于安全和用电效率提升等方面考虑,也存在GIL建设需求,新应用场景的拓展也将贡献新的增量。政策方面,国内GIL行业相关政策的频繁落地,叠加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推动了我国GIL行业的快速发展。从市场潜在空间来看,我们预计仅城区架空线改造、特高压建设和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产业园区改造对应的GIL市场潜在需求即超3000亿元。考虑到GIL的应用场景还处于持续拓展之中,我国GIL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3、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看好具备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 竞争格局来看,国内GIL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参与公司较少,目前仅有安靠智电、中国西电、平高电气、国电南瑞等少数企业具备量产合格GIL产品的能力。同时,GIL行业具备非常高的技术研发壁垒,不仅各项技术需要突破海外垄断、产品需要通过专业认定,同时技术的进步同样是成本下降的核心。此外,GIL由于投资大且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成熟的样板工程项目和运营经验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具备技术领先和先发优势的龙头厂商有望强者恒强。 重点推荐:安靠智电(300617.SZ)——国内GIL行业龙头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陈雪丽 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30001 【农林牧渔】 9月白羽鸡苗补栏维持高位,鸡苗及毛鸡均价下跌——行业点评报告-20211014 1、9月商品代白羽鸡苗补栏量环比增加,鸡苗及毛鸡均价下跌 白羽鸡:据中国禽业协会数据,样本企业9月白羽鸡父母代鸡苗及商品代鸡苗销量分别为567.56万套及2.9亿羽,分别环比变动+12.3%及+0.3%。截至9月末,父母代鸡苗价格39.8元/套,环比下降9.5%;商品代鸡苗价格2.0元/只,环比下降33.5%。截至9月底,行业白羽鸡销售均价6.8元/公斤,环比-18.4%。黄羽鸡:样本企业9月黄羽鸡父母代鸡苗及商品代鸡苗销量分别为474.7套及1.4亿羽,分别环比变动-6.9%及-4.6%。截至9月末,父母代鸡苗价格10.3元/套,环比+3.1%;商品代鸡苗价格1.7元/只,环比-10.8%。9月中速鸡均价13.0元/公斤,环比+4.4%;817肉杂鸡均价8.5元/公斤,环比-6.6%。蛋鸡:据博亚和讯数据,9月末蛋鸡苗价格3.2元/只,鸡蛋棚前批发价8.8元/公斤,分别环比变动-20.0%、-3.3%。国家发改委数据,9月末全国平均鸡蛋出厂价9.6元/公斤,环比+1.5%,蛋鸡养殖利润48.98元/羽,环比增长3.6%。 2、9月鸡苗销量环比变动不一,蛋鸡销售均价及收入环比上涨 9月益生股份鸡苗销量4435.00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0.55%及-3.58%;民和股份鸡苗销量2692.68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0.92%及+5.60%。销售收入及均价方面,9月益生股份鸡苗销售均价2.48元/羽,环比下跌0.85元/羽,销售收入为1.1亿元;民和股份鸡苗销售均价2.19元/羽,环比下跌0.71元/羽,销售收入为0.59亿元。晓鸣股份9月鸡产品销量1610.08万只,环比+8.54%;销售收入0.59亿元,环比+11.48%;销售均价3.67元/羽。 3、9月白羽鸡肉制品销量及收入上涨,均价变动不一 仙坛股份9月鸡肉销量(抵减后)为3.25万吨,同、环比分别变动+14.29%、-0.58%;销售收入(抵减后)2.77亿元,同、环比分别变动+13.81%、-6.11%;销售均价8509.49元/吨,环比-5.54%。圣农发展9月实现鸡肉销量(抵减前)8.67万吨,同、环比分别变动-5.53%、-6.96%;销售收入(抵减前)为9.06亿元,同、环分别变动+5.36%、-3.44%,鸡肉销售均价为10534.9元/吨,环比-2.63%。 4、9月黄羽鸡销量、均价及销售收入均环比增加 温氏股份9月肉鸡销量为10424.60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9.71%、+0.09%;实现销售收入26.56亿元,同、环比分别变动+13.31%、+11.08%;销售均价为13.03元/公斤,环比+10.33%。立华股份9月销售肉鸡3339.65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3.57%、+0.65%;实现销售收入8.81亿元,同、环比分别变动+9.17%、+13.97%;销售均价为13.28元/公斤,环比+12.07%。湘佳股份9月活禽销售296.04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64.09%、+2.74%;销售收入为0.63亿元,同、环比分别变动+65.43%及+12.54%;销售单价为12.08元/公斤,环比+11.90%。 风险提示:禽养殖产业链供给大幅增加,价格下跌企业亏损;禽业疫病的不确定性使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下游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吕明 可选消费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30002 【家电】 石头科技(688169.SH):9月内外销改善,迎来布局新时点——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11014 1、9月内外销改善,迎来布局新时点 2021M9公司内外销均明显向好,伴随后续新品放量以及原材料和海运的持续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将迎拐点,我们认为布局时点已至。因海运受阻对于公司收入有较大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16.7/22.5/28.3亿元(2021-2023年原值为18.6/24.5/30.5亿元),EPS为25.0/33.7/42.4元(2021-2023年原值为27.8/36.8/45.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1.2/23.2/18.4倍。考虑到海运受阻为阶段性因素,公司长期竞争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不变。 2、内销:9月电商销售表现亮眼,新品产品力强劲、营销方式多样促进销售转化 根据参谋数据,2021M9石头品牌阿里渠道GMV为0.52亿(+118.37%),相较于2021M8的+53.8%和2021M7的+66.8%,环比改善显著。在2021M9的销售带动下,2021Q3石头品牌阿里渠道GMV达1.14亿(+81.9%);根据魔镜数据,2021M9石头品牌京东渠道GMV0.32亿(+59.8%),2021Q3石头品牌京东渠道GMV0.95亿(+57.2%),势头良好。2021M8下旬推出扫地机新品G10和洗地机新品U10后,公司在小红书与达人合作、发布测评种草,在抖音、淘宝每日直播,对扫地机G10上刷下刮的基站自清洁模式、高频震动擦地、自动补水的亮点,洗地机U10差异化双滚刷设计的亮点,采用多样化营销方式促进销售转化。 3、外销:9月家电行业出口额高增,石头品牌美亚渠道销售表现亮眼 2021M9家电行业出口景气度高增,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M9相对于2019M9的家电行业出口额复合增速为40.8%,2021M8相对于2019M8的家电行业出口额复合增速为36.2%,环比提升4.6pcts。在家电行业出口改善的大背景下,2021M9石头品牌外销改善明显。根据Jungle Scout数据,2021M7石头品牌美亚GMV为695万美元(-38.3%),2021M8石头品牌美亚GMV为1070万美元(+9.46%),2021M9石头品牌美亚GMV为1201万美元(+101.7%),环比持续改善。2021M9石头品牌销售的良好表现,带动2021Q3石头品牌美亚GMV同比增长9.9%。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短缺;海外疫情风险加大。 赖福洋 钢铁有色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钢铁有色】 永兴材料(002756.SZ):锂电板块业绩持续释放——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11014 1、公司业绩超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10月13日公司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34亿元至5.59亿元,同比增长110.00%至120.00%,其中2021Q3实现归母净利润2.31亿元至2.56亿元,同比增长154.47%至182.48%,环比增长29.22%至43.45%。受益于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公司业绩超出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5(+1.92)、25.42(+10.26)、27.99(+9.06)亿元,EPS分别为2.16(+0.48)、6.26(+2.52)、6.90(+2.24)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45.9、15.8、14.4倍,维持“买入”评级。 2、2021Q3碳酸锂价格环比增长23.66%,公司锂电业务充分受益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在特钢新材料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锂盐行业景气度不断上升,锂盐材料价格也持续上涨,公司锂电业务产销情况良好,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根据SMM数据,2021Q3电池级碳酸锂平均含税价格达到10.98万元/吨,较2021Q2环比上涨23.66%,其中9月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更是出现多次跳涨,截至目前已经达到18.5万元/吨左右。公司现有电池级碳酸锂产能1万吨/年,充分受益于锂盐价格的大幅增长。 3、锂盐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继续看好公司低成本下的产能扩张 供给端,短期来看西澳锂矿、南美盐湖以及国内锂资源新增供给均为有限,而需求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下游需求正在加速释放,锂资源短缺局面已经基本确定,锂盐价格易涨难跌。同时根据公司公告,2021H1公司碳酸锂单吨营业成本仅为3.64万元,成本优势十分显著。未来随着公司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的逐步放量,预计2021-2023年公司碳酸锂销量将分别达到1.1、2.5、3.0万吨,公司业绩也将迎来集中释放。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进程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大幅下滑等。 邓健全 汽车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1040001 【汽车】 万里扬(002434.SZ):变速器龙头,布局混动系统迎二次增长——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11014 1、国内自动变速器龙头企业,产品矩阵不断拓展 公司是国内自动变速器龙头企业,产品覆盖商用车、乘用车两大市场。CVT产品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超过10%,高端轻卡变速器市场份额超过60%。公司DHT混动系统落地在即,有望迎来二次增长。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为68.04/79.07/100.7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95/8.55/11.35亿元,EPS为0.52/0.64/0.8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20.5/16.6/12.5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2、CVT为乘用车变速器板块重要增长引擎,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2018年以来乘用车变速器营收占比提高,CVT 为重要增长引擎。2020年公司乘用车变速器销量达78.6万台,同比增长26.34%,其中CVT销量达45.6万台,同比增长87.69%。公司乘用车变速器产品体系不断完善,CVT、MT配套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主机厂。配套新车型的持续拓展将有力驱动乘用车变速器产销增长。 3、高端轻卡变速器份额领先,重卡变速器有望成为新增量 公司目前已实现国内主流轻卡客户全覆盖,国内高端轻卡变速器市场份额超过60%。同时公司积极拓宽重卡产品线,开发9挡、10挡、12挡重卡手动变速器。目前,9MT完成了12家客户的开发匹配,重卡变速器有望为公司带来增量业绩。 4、DHT混动系统落地在即,新能源相关产品不断丰富 政策与供给两端发力,混动市场迎来较大发展机遇。公司积极布局乘用车及轻卡混动系统,自主开发的DHT混动系统正在进行多个客户的样车搭载试验。公司EV减速器2019年下半年开始量产,配套一汽奔腾等。2019年公司与博世合作开发出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全球首款无级变速器ECVT。此外,公司重点布局的ED“二合一”电驱动系统、EDS“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亦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华阳集团(002906.SZ):2021Q3预告逆势高增,智能座舱龙头业绩持续兑现——中小盘信息更新-20211014 1、2021Q3业绩预告逆势高增,单季度同比增长73.37%-100.04% 2021年10月13日晚,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2.12亿元,同比增长126.18%-137.37%。单季度来看,2021Q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500-7500万元,同比增长73.37%-100.04%,环比下滑8.5%-20.73%。但考虑到2021Q2存在0.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扣除该影响后,预计公司2021Q3实现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84%-20.97%,业绩符合预期。同时,考虑到公司订单饱满,高价值量AR-HUD和座舱域控制器即将量产,且四季度为公司传统旺季,预计全年业绩可期。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8/4.16/5.42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63/0.88/1.1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8/45.0/34.6倍,维持“买入”评级。 2、智能座舱产品加速放量,AR-HUD和座舱域控制器量产落地在即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智能座舱订单大幅增加,中控、液晶仪表、HUD、无线充电等产品加速放量,驱动公司业绩逆势高增。其中,中控及液晶仪表已相继搭载于长安、长城、广汽等相关车型,同时亦具备金康塞力斯等项目定点,后续有望驱动车机业务稳步增长。W-HUD新获长城坦克、欧拉以及长安CS75 Plus等重磅车型项目定点,基于TFT技术的AR-HUD将在广汽传祺GS8、奇瑞等车型中量产,带动产品单车价值量提升。此外,公司座舱域控制器规模量产时机已成熟,并于9月获国产车型定点,该产品有望凭借其高集成度和扩展性快速渗透。 3、缺芯边际改善叠加步入旺季,全年业绩高增可期 在东南亚疫情缓解及国内严打芯片囤货背景下,芯片供应紧张状况有望边际改善,预计车企在四季度将加速排产保交付和补库存。同时,公司核心客户长城、长安、广汽等均为自主龙头品牌,预计将率先摆脱缺芯影响,迎来快速恢复。公司作为产品线最为齐全的座舱电子龙头,原有产品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新产品快速渗透,公司将步入收入和利润率双升的阶段,全年业绩高增长可期。 风险提示:下游整车销售不及预期、HUD等智能化产品面临激烈竞争等。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1.10.14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机构或个人客户(以下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机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宏观经济】结构性通胀加快凸显——宏观经济点评-20211014 【宏观经济】“宽”信用,并非易事——宏观经济点评-20211013 【策略】成交萎缩是基本面定价的开始——投资策略专题-20211014 【中小盘】GIL优势显著前景广阔,双线成长静待花开——中小盘主题-20211013 行业公司 【农林牧渔】9月白羽鸡苗补栏维持高位,鸡苗及毛鸡均价下跌——行业点评报告-20211014 【家电:石头科技(688169.SH)】9月内外销改善,迎来布局新时点——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11014 【钢铁有色:永兴材料(002756.SZ)】锂电板块业绩持续释放——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11014 【汽车:万里扬(002434.SZ)】变速器龙头,布局混动系统迎二次增长——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11014 【中小盘:华阳集团(002906.SZ)】2021Q3预告逆势高增,智能座舱龙头业绩持续兑现——中小盘信息更新-20211014 研报摘要 赵伟 首席经济学家 证书编号:S0790520060002 【宏观经济】 结构性通胀加快凸显——宏观经济点评-20211014 1、原材料涨价对CPI的传导在持续显性化,猪价和服务低迷使得CPI保持低位 猪价等拖累食品回落,部分商品涨价推升非食品。9月,CPI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0.7%,环比走平于1.2%;核心CPI同比走平于1.2%。分项环比中,食品由正转负至-0.7%、上月为0.8%,主要受猪价、鲜菜等拖累;非食品环比转正至0.2%、上月为-0.1%,主要受原材料涨价传导、服装季节性涨价等影响,其中,家用器具、服装等分项环比明显上涨,而疫情反复拖累服务项的涨幅低于季节性。 原材料涨价传导继续显现,关注供给收缩下成本压力加速凸显的潜在风险。9月,剔除猪肉和服务的CPI同比达2%左右、高于疫情前,与原材料涨价相关、成本转嫁能力较强的消费品涨价在CPI中进一步显现,例如,耐用消费品涨价持续推升CPI家用器具、9月创近10年新高的1.5%。原材料涨价对中下游利润挤压,或导致部分中下游消费品供给收缩,一旦消费修复,可能加速成本压力的显性化。 2、生产资料价格飙升、推动PPI创新高,涨价压力加速向部分中下游行业传导 生产资料价格飙升、推动PPI创有数据以来新高。9月,PPI同比10.2%、涨幅扩大1.2个百分点,环比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至1.2%。大类分项同比中,生产资料创新高至14.2%,采掘涨幅扩大7.6个百分点至49.4%,原材料和加工工业涨幅分别扩大2.1和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小幅抬升0.1个百分点至0.4%,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涨幅扩大超0.2个百分点,食品回落0.2个百分点。 供需缺口下,工业品涨幅继续扩大,向中下游传导加速显现。主要行业环比来看,煤炭加工、煤炭开采分别上涨18.9%和12.1%、合计影响PPI环比上涨0.5个百分点,有色矿采、有色冶炼延续上涨、涨幅分别扩大0.3和1.5个百分点;原材料涨价推动中下游涨价延续,其中,电热生产、燃气生产供应环比均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至0.4%和2.5%,化学制品、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均环比上涨。 3、重申观点:经济承压下,结构性通胀对货币政策掣肘有限,不会动摇债牛基础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结构性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掣肘有限;伴随债务风险、结构性矛盾等凸显,货币流动性环境仍有进一步宽松的必要。伴随地产和出口两大动能加速走弱,经济加速回落的风险上升;在终端消费低迷下,原材料涨价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生存压力,进而加剧经济结构性矛盾。经济走弱、结构分化的同时,地方债务和地产债务等风险加速显现,仍需要宽松的货币流动性环境“呵护”。 综合宏观形势和流动性环境等来看,本轮债牛基础牢固,不要轻易“下车”。我们在《坚定债牛不动摇》中指出,当前与过往的三大不同点,决定债市分析“基准”已变;尤其是眼下货币政策要服务于多重目标,经济压力加大、债务风险的加速暴露、原材料涨价对中小企业的“伤害”等,仍需宽松的货币流动性环境来“呵护”;叠加经济增速下台阶、信用和利率中枢下移,皆指向债牛基础牢固。 风险提示:供给短缺持续,需求加速修复。 赵伟 首席经济学家 证书编号:S0790520060002 【宏观经济】 “宽”信用,并非易事——宏观经济点评-20211013 1、信用环境由紧转松并不容易,继续强调债牛基础牢固、不要轻易“下车” 社融低预期、有效社融加速回落,主因贷款、非标收缩等。9月,新增社融2.9万亿元、低于Wind平均预期的3.24万亿元,同比少增5675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10%、创历史新低;代表企业中长期资金的有效社融增速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9.2%。其中,贷款、非标和政府债券同比大幅收缩、贡献超9成社融缩量,信托贷款收缩幅度扩大,表外票据低于以往同期。 中长贷走弱拖累信贷,而票据维持高位,或指向实体需求走弱、地产调控影响等加速显现。9月,企业中长贷加速回落,同比少增超3700亿元、降幅较上月增长8成,或缘于实体需求加速走弱、能耗双控下“运动式”减碳等,票据连续4个月放量,也指向实体需求偏弱。地产调控影响下,居民中长贷同比连续5个月收缩、降幅扩大,加大房企资金压力,进而加大地产债务“螺旋式”收缩压力。 传统引擎受限、实体需求偏弱等,或使得信用环境由紧转松并不容易。当前债务监管、地产调控政策定力较强,对相关链条融资的影响或仍将持续显现;尽管地方债错位发行、基数支持等,可能推动社融读数有所上升,传统引擎受限、实体需求偏弱下,信用环境由紧转松并不容易。伴随经济潜在增速下台阶,GDP增速已彻底告别6%时代,与之匹配的合意社融增速中枢也已下台阶、波动区间收窄。重申观点:本轮债牛基础牢固、不要轻易“下车”,阶段性调整或提供加仓机会。 2、常规跟踪: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回落、票据继续冲量,实体需求加速走弱 社融主要分项多低于2020年同期,表外票据等拖累明显。9月,新增社融同比少增5675亿元至2.9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同比缩量超2000亿元至8109亿元;人民币贷款和表外票据同比分别收缩1397和1488亿元;信托贷款收缩幅度较上月扩大56%至2129亿元、同比降幅970亿元;股票融资同比少增369亿元至772亿元;委托贷款环比转负至-22亿;新增企业债券1400亿元、同比相当。 企业中长贷加速回落、票据冲量,居民中长贷、短贷双双走弱。9月,新增贷款1.66万亿元、同比少增2327亿元,其中,企业中长贷连续3个月走弱,同比降幅扩大至3732亿元、上月降幅为2037亿元,短贷1826亿元、同比小幅增加552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增加3985亿元、连续4个月大幅冲量;居民中长贷连续5个月同比收缩、降幅扩大至1695亿元,短贷同比延续收缩、降幅达175亿元。 M1创新低,M2维持低位。9月,M1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3.7%、创20个月以来新低,M2同比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8.3%。M1回落,或与企业需求低迷、地产销售下降等有关;M2小幅抬升,主因居民和非银存款支撑、同比分别增加1240和2508亿元,而财政存款同比多减,或指向财政支出依然偏慢。 风险提示:金融风险加速释放。 牟一凌 策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40001 【策略】 成交萎缩是基本面定价的开始——投资策略专题-20211014 1、思考:成交额起落的背后 2021年8月以来,A股的日均成交额中枢经历了逐步上移后回落的过程,具体来看:A股日均成交额先从1.3万亿左右逐步抬升至1.5万亿左右,9月15日之后逐步下降,其中,9月15日至9月27日的日均成交额为1.3万亿左右,与8月第一波行情(8月2日至8月20日)的日均成交额相当,而9月28日之后日均成交额进一步下降至1万亿以下,明显低于近几个月的中枢水平。上述现象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关注,这也是本文将讨论的重点。 2、“处置效应”之辩:没那么简单 从行业视角来看,9月15日以来,前期热门板块的日均成交额降幅较大,部分投资者认为“处置效应”是本轮成交额萎缩背后的核心原因,诚然,从投资者行为来看,这一效应确实可能存在,但这可能并不能解释本轮行情成交额异于过往的高涨与回落的过程。一方面,所谓“处置效应”并不稳定存在:在日均成交额下滑阶段,行业层面看日均成交额的环比变化与区间涨跌幅的匹配度并不高;另一方面,以2021年2月为例,春节后随着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市场日均成交额相比于节前并未呈现明显下滑,反而有所提升,且部分行业虽然在春节后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日均成交额相较于节前仍在环比上升,在看似没有成交量的处置效应下,当时的核心资产反而没有反弹回前高。这背后的意义是:即使市场存在“处置效应”,但可能并不能被市场成交额的变化所指示,“处置效应”也并非成交额萎缩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成交额是否收缩也不能成为判断周期板块未来会因为处置效应存在大量套牢盘的理由。 3、本轮“退潮”的核心原因:趋势交易者的退场 成交额是成交量(量)和股价(价)交互的结果。基于此,我们将成交额的变动来源进行拆分发现:(1)在本轮日均成交额的上升阶段,价格效应为正且不断上升;(2)在本轮日均成交额环比下降初期,交易量的下滑是主因,随后价格效应带动成交额下滑。对于中证500而言,上述结论同样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轮日均成交额环比下降的第二个阶段(20210928-20211014),由于成交量下滑带来的成交额的下降水平超过了第一阶段(20210915-20210927)的整体下滑水平。对于两融投资者而言,我们发现:在本轮全A日均成交额环比下降阶段,无论是对于全A整体还是大多数行业而言,两融均选择卖出,且两融日均买入额占全A成交额的比重在逐步下降。如果我们把两融作为杠杆资金和趋势交易者的代理变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类资金可能对价格形成了某种负向正反馈机制(这也符合该类资金的特征)。 4、定价权回到基本面投资者手中 上述结论可能与大多数基本面投资者的感受一致:在基本面并未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周期板块的股价却出现了大幅回撤,而我们认为这背后正是趋势交易者与杠杆交易者的离场。当下市场成交量和价格水平恰好也回到了趋势交易者入场之前。我们的建议是,基本面投资者不应该为过去市场的下跌去找理由进而循环论证,亦不用过度担心处置效应。基本面研究对于周期股的定价权正在归来。投资者也应该认识到“滞胀牛”中,周期股并不先于商品价格见顶。 风险提示:测算误差。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GIL优势显著前景广阔,双线成长静待花开——中小盘主题-20211013 1、GIL性能优越,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逐步打开市场需求 GIL作为一种地下输电方式,具备安全可靠、高效、集约、智能等优点,相对于架空线和地下电缆在性能上有显著优势,近30年来运行稳定。GIL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处于第三技术阶段,环保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全球领先的苏通GIL管廊的成功投运也标志着我国GIL在多项技术和工程化落地上实现了赶超。用途来看,GIL目前主要用途包括三大类:城区架空线入地改造、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极端环境保障电力供应。未来随着GIL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GIL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逐步打开市场需求。 2、存量替代叠加增量扩张,双线成长静待花开 从成长路径来看,存量替代和增量扩张双轮驱动GIL的需求释放。存量替代方面,城市高功率输电端GIL替代存量架空线入地大势所趋。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城市半径扩大和5G基站增多等带来的电网扩容需求迫切。叠加土地成本不断,城市架空线的经济性不断下降,入地化大势所趋。GIL作为地下输电方式,在大容量输电场景下相对地下电缆不仅性能优势明显,在高功率多回路输电的场景下更是具备经济性优势,替代城市高功率输电存量架空线的市场空间广阔。增量扩张方面,特高压加码和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产业园改造等应用场景拓展将带动GIL需求新增量。我国目前能源结构正加速向新能源转型,能源侧与负荷侧逆向分布的特点使得特高压成为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最佳选择。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提高的背景下,特高压投资规模预计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在特高压建设中,GIL支持大容量特高压传输,线路损耗更低,有望取代GIS母线以及在部分特定和极端环境替代电缆,获得增量成长。同时,化工、钢铁等高能耗行业出于安全和用电效率提升等方面考虑,也存在GIL建设需求,新应用场景的拓展也将贡献新的增量。政策方面,国内GIL行业相关政策的频繁落地,叠加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推动了我国GIL行业的快速发展。从市场潜在空间来看,我们预计仅城区架空线改造、特高压建设和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产业园区改造对应的GIL市场潜在需求即超3000亿元。考虑到GIL的应用场景还处于持续拓展之中,我国GIL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3、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看好具备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 竞争格局来看,国内GIL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参与公司较少,目前仅有安靠智电、中国西电、平高电气、国电南瑞等少数企业具备量产合格GIL产品的能力。同时,GIL行业具备非常高的技术研发壁垒,不仅各项技术需要突破海外垄断、产品需要通过专业认定,同时技术的进步同样是成本下降的核心。此外,GIL由于投资大且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成熟的样板工程项目和运营经验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具备技术领先和先发优势的龙头厂商有望强者恒强。 重点推荐:安靠智电(300617.SZ)——国内GIL行业龙头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陈雪丽 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30001 【农林牧渔】 9月白羽鸡苗补栏维持高位,鸡苗及毛鸡均价下跌——行业点评报告-20211014 1、9月商品代白羽鸡苗补栏量环比增加,鸡苗及毛鸡均价下跌 白羽鸡:据中国禽业协会数据,样本企业9月白羽鸡父母代鸡苗及商品代鸡苗销量分别为567.56万套及2.9亿羽,分别环比变动+12.3%及+0.3%。截至9月末,父母代鸡苗价格39.8元/套,环比下降9.5%;商品代鸡苗价格2.0元/只,环比下降33.5%。截至9月底,行业白羽鸡销售均价6.8元/公斤,环比-18.4%。黄羽鸡:样本企业9月黄羽鸡父母代鸡苗及商品代鸡苗销量分别为474.7套及1.4亿羽,分别环比变动-6.9%及-4.6%。截至9月末,父母代鸡苗价格10.3元/套,环比+3.1%;商品代鸡苗价格1.7元/只,环比-10.8%。9月中速鸡均价13.0元/公斤,环比+4.4%;817肉杂鸡均价8.5元/公斤,环比-6.6%。蛋鸡:据博亚和讯数据,9月末蛋鸡苗价格3.2元/只,鸡蛋棚前批发价8.8元/公斤,分别环比变动-20.0%、-3.3%。国家发改委数据,9月末全国平均鸡蛋出厂价9.6元/公斤,环比+1.5%,蛋鸡养殖利润48.98元/羽,环比增长3.6%。 2、9月鸡苗销量环比变动不一,蛋鸡销售均价及收入环比上涨 9月益生股份鸡苗销量4435.00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0.55%及-3.58%;民和股份鸡苗销量2692.68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0.92%及+5.60%。销售收入及均价方面,9月益生股份鸡苗销售均价2.48元/羽,环比下跌0.85元/羽,销售收入为1.1亿元;民和股份鸡苗销售均价2.19元/羽,环比下跌0.71元/羽,销售收入为0.59亿元。晓鸣股份9月鸡产品销量1610.08万只,环比+8.54%;销售收入0.59亿元,环比+11.48%;销售均价3.67元/羽。 3、9月白羽鸡肉制品销量及收入上涨,均价变动不一 仙坛股份9月鸡肉销量(抵减后)为3.25万吨,同、环比分别变动+14.29%、-0.58%;销售收入(抵减后)2.77亿元,同、环比分别变动+13.81%、-6.11%;销售均价8509.49元/吨,环比-5.54%。圣农发展9月实现鸡肉销量(抵减前)8.67万吨,同、环比分别变动-5.53%、-6.96%;销售收入(抵减前)为9.06亿元,同、环分别变动+5.36%、-3.44%,鸡肉销售均价为10534.9元/吨,环比-2.63%。 4、9月黄羽鸡销量、均价及销售收入均环比增加 温氏股份9月肉鸡销量为10424.60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9.71%、+0.09%;实现销售收入26.56亿元,同、环比分别变动+13.31%、+11.08%;销售均价为13.03元/公斤,环比+10.33%。立华股份9月销售肉鸡3339.65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3.57%、+0.65%;实现销售收入8.81亿元,同、环比分别变动+9.17%、+13.97%;销售均价为13.28元/公斤,环比+12.07%。湘佳股份9月活禽销售296.04万只,同、环比分别变动+64.09%、+2.74%;销售收入为0.63亿元,同、环比分别变动+65.43%及+12.54%;销售单价为12.08元/公斤,环比+11.90%。 风险提示:禽养殖产业链供给大幅增加,价格下跌企业亏损;禽业疫病的不确定性使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下游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吕明 可选消费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30002 【家电】 石头科技(688169.SH):9月内外销改善,迎来布局新时点——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11014 1、9月内外销改善,迎来布局新时点 2021M9公司内外销均明显向好,伴随后续新品放量以及原材料和海运的持续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将迎拐点,我们认为布局时点已至。因海运受阻对于公司收入有较大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16.7/22.5/28.3亿元(2021-2023年原值为18.6/24.5/30.5亿元),EPS为25.0/33.7/42.4元(2021-2023年原值为27.8/36.8/45.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1.2/23.2/18.4倍。考虑到海运受阻为阶段性因素,公司长期竞争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不变。 2、内销:9月电商销售表现亮眼,新品产品力强劲、营销方式多样促进销售转化 根据参谋数据,2021M9石头品牌阿里渠道GMV为0.52亿(+118.37%),相较于2021M8的+53.8%和2021M7的+66.8%,环比改善显著。在2021M9的销售带动下,2021Q3石头品牌阿里渠道GMV达1.14亿(+81.9%);根据魔镜数据,2021M9石头品牌京东渠道GMV0.32亿(+59.8%),2021Q3石头品牌京东渠道GMV0.95亿(+57.2%),势头良好。2021M8下旬推出扫地机新品G10和洗地机新品U10后,公司在小红书与达人合作、发布测评种草,在抖音、淘宝每日直播,对扫地机G10上刷下刮的基站自清洁模式、高频震动擦地、自动补水的亮点,洗地机U10差异化双滚刷设计的亮点,采用多样化营销方式促进销售转化。 3、外销:9月家电行业出口额高增,石头品牌美亚渠道销售表现亮眼 2021M9家电行业出口景气度高增,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M9相对于2019M9的家电行业出口额复合增速为40.8%,2021M8相对于2019M8的家电行业出口额复合增速为36.2%,环比提升4.6pcts。在家电行业出口改善的大背景下,2021M9石头品牌外销改善明显。根据Jungle Scout数据,2021M7石头品牌美亚GMV为695万美元(-38.3%),2021M8石头品牌美亚GMV为1070万美元(+9.46%),2021M9石头品牌美亚GMV为1201万美元(+101.7%),环比持续改善。2021M9石头品牌销售的良好表现,带动2021Q3石头品牌美亚GMV同比增长9.9%。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短缺;海外疫情风险加大。 赖福洋 钢铁有色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钢铁有色】 永兴材料(002756.SZ):锂电板块业绩持续释放——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11014 1、公司业绩超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10月13日公司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34亿元至5.59亿元,同比增长110.00%至120.00%,其中2021Q3实现归母净利润2.31亿元至2.56亿元,同比增长154.47%至182.48%,环比增长29.22%至43.45%。受益于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公司业绩超出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5(+1.92)、25.42(+10.26)、27.99(+9.06)亿元,EPS分别为2.16(+0.48)、6.26(+2.52)、6.90(+2.24)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45.9、15.8、14.4倍,维持“买入”评级。 2、2021Q3碳酸锂价格环比增长23.66%,公司锂电业务充分受益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在特钢新材料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锂盐行业景气度不断上升,锂盐材料价格也持续上涨,公司锂电业务产销情况良好,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根据SMM数据,2021Q3电池级碳酸锂平均含税价格达到10.98万元/吨,较2021Q2环比上涨23.66%,其中9月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更是出现多次跳涨,截至目前已经达到18.5万元/吨左右。公司现有电池级碳酸锂产能1万吨/年,充分受益于锂盐价格的大幅增长。 3、锂盐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继续看好公司低成本下的产能扩张 供给端,短期来看西澳锂矿、南美盐湖以及国内锂资源新增供给均为有限,而需求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下游需求正在加速释放,锂资源短缺局面已经基本确定,锂盐价格易涨难跌。同时根据公司公告,2021H1公司碳酸锂单吨营业成本仅为3.64万元,成本优势十分显著。未来随着公司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的逐步放量,预计2021-2023年公司碳酸锂销量将分别达到1.1、2.5、3.0万吨,公司业绩也将迎来集中释放。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进程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大幅下滑等。 邓健全 汽车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1040001 【汽车】 万里扬(002434.SZ):变速器龙头,布局混动系统迎二次增长——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11014 1、国内自动变速器龙头企业,产品矩阵不断拓展 公司是国内自动变速器龙头企业,产品覆盖商用车、乘用车两大市场。CVT产品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超过10%,高端轻卡变速器市场份额超过60%。公司DHT混动系统落地在即,有望迎来二次增长。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为68.04/79.07/100.7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95/8.55/11.35亿元,EPS为0.52/0.64/0.8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20.5/16.6/12.5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2、CVT为乘用车变速器板块重要增长引擎,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2018年以来乘用车变速器营收占比提高,CVT 为重要增长引擎。2020年公司乘用车变速器销量达78.6万台,同比增长26.34%,其中CVT销量达45.6万台,同比增长87.69%。公司乘用车变速器产品体系不断完善,CVT、MT配套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主机厂。配套新车型的持续拓展将有力驱动乘用车变速器产销增长。 3、高端轻卡变速器份额领先,重卡变速器有望成为新增量 公司目前已实现国内主流轻卡客户全覆盖,国内高端轻卡变速器市场份额超过60%。同时公司积极拓宽重卡产品线,开发9挡、10挡、12挡重卡手动变速器。目前,9MT完成了12家客户的开发匹配,重卡变速器有望为公司带来增量业绩。 4、DHT混动系统落地在即,新能源相关产品不断丰富 政策与供给两端发力,混动市场迎来较大发展机遇。公司积极布局乘用车及轻卡混动系统,自主开发的DHT混动系统正在进行多个客户的样车搭载试验。公司EV减速器2019年下半年开始量产,配套一汽奔腾等。2019年公司与博世合作开发出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全球首款无级变速器ECVT。此外,公司重点布局的ED“二合一”电驱动系统、EDS“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亦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华阳集团(002906.SZ):2021Q3预告逆势高增,智能座舱龙头业绩持续兑现——中小盘信息更新-20211014 1、2021Q3业绩预告逆势高增,单季度同比增长73.37%-100.04% 2021年10月13日晚,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2.12亿元,同比增长126.18%-137.37%。单季度来看,2021Q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500-7500万元,同比增长73.37%-100.04%,环比下滑8.5%-20.73%。但考虑到2021Q2存在0.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扣除该影响后,预计公司2021Q3实现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84%-20.97%,业绩符合预期。同时,考虑到公司订单饱满,高价值量AR-HUD和座舱域控制器即将量产,且四季度为公司传统旺季,预计全年业绩可期。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8/4.16/5.42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63/0.88/1.1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8/45.0/34.6倍,维持“买入”评级。 2、智能座舱产品加速放量,AR-HUD和座舱域控制器量产落地在即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智能座舱订单大幅增加,中控、液晶仪表、HUD、无线充电等产品加速放量,驱动公司业绩逆势高增。其中,中控及液晶仪表已相继搭载于长安、长城、广汽等相关车型,同时亦具备金康塞力斯等项目定点,后续有望驱动车机业务稳步增长。W-HUD新获长城坦克、欧拉以及长安CS75 Plus等重磅车型项目定点,基于TFT技术的AR-HUD将在广汽传祺GS8、奇瑞等车型中量产,带动产品单车价值量提升。此外,公司座舱域控制器规模量产时机已成熟,并于9月获国产车型定点,该产品有望凭借其高集成度和扩展性快速渗透。 3、缺芯边际改善叠加步入旺季,全年业绩高增可期 在东南亚疫情缓解及国内严打芯片囤货背景下,芯片供应紧张状况有望边际改善,预计车企在四季度将加速排产保交付和补库存。同时,公司核心客户长城、长安、广汽等均为自主龙头品牌,预计将率先摆脱缺芯影响,迎来快速恢复。公司作为产品线最为齐全的座舱电子龙头,原有产品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新产品快速渗透,公司将步入收入和利润率双升的阶段,全年业绩高增长可期。 风险提示:下游整车销售不及预期、HUD等智能化产品面临激烈竞争等。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1.10.14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机构或个人客户(以下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机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