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东吴晨报1015】【策略】【固收】【行业】轻工、机械【个股】汇川技术、华阳集团、星源材质、新宙邦

【东吴晨报1015】【策略】【固收】【行业】轻工、机械【个股】汇川技术、华阳集团、星源材质、新宙邦

作者:微信公众号【东吴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1-10-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1015】【策略】【固收】【行业】轻工、机械【个股】汇川技术、华阳集团、星源材质、新宙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11015 音频: 进度条 00:00 / 08:02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策略 9月唯高股息胜出 ——东吴策略·掘金月报 震荡行情下机构未能跑赢市场。9月市场经历上半月的修复后,下半月随着经济数据仍疲弱、恒大事件扰动、节前资金避险离场等因素影响而持续走弱。上证综指全月微涨0.7%,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0.4%,机构未能跑赢市场整体。东吴策略构建的成长和价值组合中,仅高股息组合跑赢。 弱势市场下,高股息策略表现占优。一般而言,市场大幅上涨过后的下跌和震荡盘整期,例如2011-2013、2016-2019年,高股息策略发挥“熊市保护伞”特性,超额收益明显。8月以来政策导向叠加市场整体防御情绪较强,以招商蛇口、华电国际、中国神华为代表的高股息个股涨幅明显。 成长型策略连续两月失利。9月东吴成长策略中仅十倍股基金经理组合与万得全A 收益持平,其余组合均跑输市场整体。成长板块连续两月跑输,主要原因在于前期上涨后的估值已隐含未来2-3年极乐观的盈利预期,后续估值提升有赖流动性的进一步宽松。 风险提示:企业盈利不及预期,企业历史财务数据表现不代表未来;新的市场环境下,根据历史回溯效果得到的筛选标准可能失效。 (分析师 姚佩、邢妍姝) 固收 2021年9月物价数据点评 猪油价格背离下CPI-PPI剪刀差持续加大 事件 数据公布:2021年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CPI和PPI相关数据:(1)2021年9月,CPI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2)PPI同比增速10.7%,涨幅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观点 CPI:2021年9月,CPI同比增长0.7%,涨幅缩窄0.1个百分点,符合市场预期水平。猪肉价格同比跌幅扩大、翘尾因素的正向影响减弱是CPI同比涨幅缩窄的主要原因。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食品价格环比由涨转降,猪肉、水产品降幅扩大;非食品价格环比由降转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水泥、液化石油气和小汽车价格上涨较明显,暑期结束带动出行价格下降。 PPI:2021年9月,PPI同比增长10.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接近市场普遍预期。PPI环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PPI同比、环比涨幅扩大主要由于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 展望后期: CPI方面,我们预计2021年10月CPI同比涨幅或将扩大。食品项方面,2021年10月上半月,猪肉价格下降至17元区间。2021年10月10日,多个部门共同决定,将收储3万吨中央储备猪肉,此次将布局存储在12个省份。同时,天气转冷,猪肉需求进入旺季。但是由于2021年4月-6月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保持上涨趋势,猪肉供给(滞后6个月)在2021年10月-12月或将持续增加,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发生改变,猪肉价格或将保持低位波动。由于2020年10月猪肉价格出现下滑,2021年10月猪肉价格同比跌幅或将出现缩窄。非食品项方面,2021年10月上半月,WTI原油期货结算价出现明显上涨,达到80美元/桶区间,或将带动成品油价格上涨。天气转冷,冬装上市,或将带动服装价格上涨。国庆期间,旅游需求上涨或将带动出行价格上涨。综合来看,我们预计2021年10月CPI同比涨幅或将扩大。 PPI方面,我们预计2021年10月PPI保持高位。2021年10月上半月,WTI原油期货结算价出现明显上涨,达到80美元/桶区间。钢铁业压减基调下,粗钢限产、焦炭供应持续不足或影响高炉产量,钢材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煤炭方面,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同时供暖临近、煤炭需求或将出现上涨,2021年10月煤炭价格或将继续保持强势。同时考虑基数因素,我们预计2021年10月PPI保持高位。 风险提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超预期:原油价格受供需两端风险影响或出现超预期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煤炭、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或出现超预期上涨;宏观政策变动风险:经济下行预期下宏观政策或出现改变。 (分析师 李勇) 2021年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如何看待进出口增速的一温一火? 事件 数据公布:2021年10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了我国9月进出口数据。按人民币计价,今年9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5.4%。其中,出口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9.9%;进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贸易顺差4331.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463亿元。按美元计价,今年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出口3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进口2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贸易顺差667.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顺差353.4亿美元。截止今年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28.33万亿元,1至9月累计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累计15.55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2.7%;进口累计12.7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2.6%;贸易顺差27690.7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2393亿元。按美元计价,前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累计43741.1亿美元,1至9月累计同比增长32.8%。其中,出口累计24008.2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33%;进口累计19732.9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32.6%;贸易顺差4275.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顺差3166.3亿美元。 观点 出口方面:出口当月同比维持高位,强韧性有望持续。2021年9月以美元口径计量的出口总金额为3057.4亿美元,当月同比增速收于28.1%,增速较上月有所上行。9月出口同比增速回升保持高位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美国和东南亚国家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攀升速度并未放缓,而我国疫情虽偶有零星复发,但在海外产业链逐渐修复的过程中,我国出口供应链优势仍存;第二,全球经济总体仍在修复,海外商品需求对我国出口有所拉动,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资本品保持高拉动率,服装和玩具等消费品出口金额当月同比亦有所回升;第三,从出口价格指数来看,出口商品价格的增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出口的强劲。 进口方面:进口当月同比回落,限电限产影响有所显现。今年9月我国进口总金额为2389.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7.6%,较8月增速回落。进口增速有所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去年9月基数相对较高,基数效应令进口增速较上月有所回落;第二,9月限电限产措施令部分企业生产受阻,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弱,铜材及钢材对进口的拉动率回落至负值。 展望后期:进出口高同比难持续,四季度压力或将增大。出口方面,我们的延续2021年9月7日发布报告《出口的超预期是“昙花一现”或将“气势长虹”?》中的判断,鉴于全球疫情肆虐,从我国主要出口经济体和其他出口导向型国家的产能恢复角度来考虑,我国在疫情控制得当的情况下,出口将保持韧性,但由于基数效应,上半年的高同比难再现。同时,PMI新出口订单连续收缩下降,海运价格高企,出口压力或将在四季度增大。进口方面,为完成年内能耗双控目标,限电限产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压力在短期内或将持续,令进口需求回落。 风险提示:(1)国内外疫情反复: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及力度超预期,降低疫苗有效性,影响保护屏障建立,导致国内外疫情反复;(2)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叠加经济内部结构不均衡或致经济走势超预期下行;(3)贸易摩擦风险:中国与别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将影响我国出口份额。 (分析师 李勇) 2021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 实体信贷需求仍不强,社融或已触底 事件 数据公布:2021年10月13日,央行公布 2021 年 9月金融数据。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327亿元。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89.4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1.1个百分点。初步统计,2021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675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3876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4.28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 观点 信贷:居民与企业中长贷为主要拖累项,但剔除基数效应企业中长贷边际回暖,票据冲量有所减弱。综合来看,9月信贷结构进一步恶化,新增中长期贷款比例由上月的78%下降为70%。整体实体融资需求仍偏弱,居民中长期贷款仍为主要拖累项,居民中长贷与企业中长贷均同比少增,但以2019年为基数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边际有所改善。主要原因有1)房地产政策继续保持监管高压;2)经济复苏不均衡,制造业PMI跌入收缩区间,生产活跃度下降和生产资料涨价使企业信贷需求继续偏弱。实体融资需求较弱,商业银行继续通过票据冲量但力度有所减弱。 社融:表外融资进一步收缩拖累,实体信贷不强。9月社融增量比上年同期少5693亿元,但比2019年同期多3858亿元。我们分析如下:1)实体信贷需求不强,对实体人民币信贷新增1.7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1397亿元,较2019年同期多162亿元;2)财政后置,政府融资继续修复,政府债券9月净融资8109亿元,较2019年同期多4332亿元。3)表外三项进一步收缩,总体较去年同期多减2163亿元,较2019年多减1012亿元,多减力度较上月大幅增加,其中信托贷款压降力度为年内最高。 M2:M2增速小幅回落,M2-M1剪刀差扩大。9月末, M2余额234.28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M1余额62.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4.4个百分点;M1增速回落较多,主要由于房地产销售持续管控。M2同比增速回升从结构上看主要为居民存款多增和财政存款少减影响。M2-M1同比剪刀差继续扩大,环比增加0.6个百分点至4.6%。 金融数据后续怎么看:从信贷需求看,企业生产经营动能可能仍不足,但企业中长贷边际需求有所改善。房地产调控影响下居民长期信贷仍难有同比多增。从政策信号看,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会议均提出“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再新增3,000亿元人民币支小再贷款额度释放宽信用信号。9月下旬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两个维护”、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 “加强对合理购房需求的信贷支持以及对稳健型房企经营的金融支持”释放房地产维稳信号,后续有望通过鼓励银行信贷投放、释放部分积压房贷等宽信用政策和后置的财政鼓助社融与信贷企稳。综上我们预计9月社融存量增速10%或为本年底部,具体仍取决于房地产融资宽松信号和宽信用信号的落实、财政政策稳增长的实际效果、“限产限电”对企业生产动能恢复的影响。 风险提示:(1)变种病毒超预期传播:消费复苏与企业生产受影响,实体信贷需求超预期下行;(2)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上涨:企业信贷需求超预期下降;(3)宏观政策调整超预期:信贷投放与政府融资超预期。 (分析师 李勇) 行业 轻工: PMTA首批,雾化监管进入新阶段 投资要点 FDA首次批准雾化电子烟销售,Vuse成为首个通过PMTA的雾化电子烟品牌。美国时间2021/10/12,美国FDA宣布允许英美烟草(BAT)旗下雷诺烟草(RJR)三款电子烟产品上市销售。此次为美国FDA首次通过雾化电子烟产品的PMTA申请。 烟草口味通过申请,薄荷醇口味尚未得到最终结果。此次通过PMTA准予上市的三款产品为Vuse Solo烟杆及配套的两款烟弹产品(均为烟草原味、尼古丁含量4.8%,棉芯产品)。Vuse调味电子烟产品均被拒绝上市,薄荷醇口味产品尚未得到最终审核结果。 FDA认可雾化电子烟减害效果,为行业长期发展释放积极信号。截至2021/10/12,美国FDA共拒绝了98%产品上市申请(共有约650万份申请,其中大部分为雾化电子烟产品)。被拒绝的申请中有450万份申请在初审阶段已被拒绝(Refusing to file);超过100万份申请在复审阶段被给予“不予上市”的审核结果(Marketing Denial Orders)。我们认为FDA首次通过雾化电子烟产品上市申请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FDA对雾化电子烟减害效果的充分认可,允许电子烟合法销售并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意味着美国电子烟正式走上合法化发展的道路,同时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集中。尽管Vuse陶瓷芯产品Alto系列暂未通过审批,但后续进度有望加快。 美国FDA对于雾化电子烟尼古丁含量标准较宽,有望促进电子烟渗透率提升。此次通过的两款产品均为烟草原味,调味口味未批准上市,薄荷醇口味尚未得到最终审核结果,该结果符合我们预期。从尼古丁含量上来看,此次通过审核的产品尼古丁含量为4.8%,高于欧盟2%的电子烟尼古丁含量限制标准,更容易达到与传统卷烟相似的使用体验,有望促进雾化电子烟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提升。 投资建议:FDA批准通过Vuse三款雾化电子烟产品标志着雾化电子烟在美国市场正式走向合法,较高的准入门槛有望驱动品牌集中度的快速提升。此外本次批准的产品尼古丁含量较高,或意味着美国对雾化电子烟尼古丁含量的容忍度高于欧盟,有望促进美国雾化电子烟渗透率的提升。国内雾化电子烟政策尚处于制定期,美国雾化电子烟管理办法对我国雾化电子烟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作用。推荐关注国内雾化电子烟龙头【思摩尔国际】,同时国内HNB政策有望于近期放开,建议关注:【集友股份】、【华宝国际】。 风险提示:国内及海外电子烟行业政策不确定性,PMTA审核标准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 张潇、邹文婕) 机械: 9月挖机销量同比-23% Q4旺季启动需求有望改善 投资要点 9月挖机销量同比-23%,略高于CME此前-25%预期 2021年9月挖机销量200,85台,同比-22.9%,略高于此前CME同比-25%预期。其中国内销量13,934台,同比-38.3%;出口6,151台,同比+79.0%,好于CME此前预期+46%。2021年1-9月累计销售挖机279,338台,同比+18.1%;其中国内销售232,312台,同比+9.2%;出口47,026台,同比+98.5%,出口占比16.8%。海外市场复苏、国产品牌全球化驱动下,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小挖需求环比复苏,关注后续大挖改善趋势 国内市场分吨位来看:9月小挖(0-18.5t)销量8,448台,同比-35.8%,环比+25.4%;中挖(18.5-28.5t)销量3,498台,同比-44.6%,环比-4.7%;大挖(>28.5t)销量1,988台,同比-36.3%,环比+2.3%转正。9月国内小挖/中挖/大挖销量占比分别60.6%/25.1%/14.7%,同比+2.3/-2.8/+0.5pct。2021年1-8月基建、地产投资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分别累计同比增长2.6%、10.9%。当前国内能源供给形势严峻,内蒙古、山西、陕西三大煤炭主产地均出台保供政策,增产势头明显,关注后续大挖需求改善趋势。 传统施工旺季叠加基建发力,Q4行业需求有望复苏 Q4为行业传统施工旺季,9月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实际产量高于月初排产,9月底起需求环比上行。从政策端看, 910国常会再提跨周期调节,要求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2021年1-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占全年发行目标64.9%,待发行额度1.28万亿元有望在年底发完。专项债发行传导至基建项目集中落地,Q4行业需求有望呈现复苏。 月度数据波动较大,但全年看行业周期属性在弱化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行业月度销售数据波动较大,但全年看行业周期波动弱化得到初步验证,并有望在高基数下实现两位数增长。按今年10-12月国内挖机销量下滑20%,出口增长80%,全年行业增速仍有11%。按今年Q4挖机销量同比-10%,则对应全年增速10%。 相较上一轮周期(2011年),国内小挖(<20T)占比已由30%提升至今年60%,出口占比由6%提升至20%。吨位小型化+出口高速增长,销售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明年行业有望同比个位数波动,维持高位震荡态势。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三一重工】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龙头之一,看好全球化进程中戴维斯双击的机会。【中联重科】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后周期龙头,新兴战略业务贡献新增长极。【徐工机械】汽车起重机龙头,混改有望大幅释放业绩弹性。【恒立液压】国产液压件稀缺龙头,泵阀+非标放量赋力穿越周期。 风险提示:基建地产投资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全球贸易争端。 (分析师 周尔双、朱贝贝) 个股 汇川技术(300124) 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告点评 预告业绩符合预期,龙头继续体现强经营α 投资要点 前三季度业绩预增55%~75%,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公司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Q1-3收入125.5-141.7亿元,同比+55%~75%;归母净利润23.2~26.2亿元,同比+55%~75%。按中值测算,2021Q1-3收入133.6亿元(+65%)、归母净利润24.7亿元(+65%)。 工控行业2021Q3整体需求环比有所放缓、但先进制造板块表现较好,汇川下游先进制造领域布局占比高、竞争力突出, “保供”措施稳步推进,叠加“上顶下沉”强势提升销售额份额,我们预计三季度工控业务整体同增50%+。今年工控需求仍是大年,公司的销售份额快速提升,尤其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提升更为明显,我们测算2021Q3工控业务收入同增50%+,分产品看变频同增40%+、PLC同增50%+,伺服、机器人翻番。我们预计全年工控业务同增60%以上、明后年维持30%以上增长。同时公司下游结构大幅优化,目前先进制造行业占比过半,对未来需求持续增长有强劲支撑,同时传统行业周期对公司影响有限。 新势力客户继续放量,有望带动公司电动车业务翻倍以上高增,利润端今年大幅减亏,明年有望盈利。新势力客户理想、小鹏2021Q1-3销量分别5.53/3.92万辆,同比+204%、+478%,带动公司电动车2021Q3收入同增翻倍以上,目前客户布局包括新势力(理想、小鹏等)、内资一线(广汽、长城等)及海外头部车企等,未来全球销量份额、ASP均有持续提升的空间。我们继续维持全年收入25亿元+的预期,未来销量份额、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明年有望扭亏为盈。 电梯业务2021Q3表现仍较为稳定。2021Q1在低基数背景下电梯业务同增53%、2021Q2同增19%。公司+BST融合给电梯事业部带来销售额份额提升,继续提升在跨国企业、海外企业等销售额份额占比,我们预计2021Q3电梯收入同增10%-15%,但芯片短缺、大宗涨价对电梯零部件的毛利率仍带来一定压力。未来有望维持10%左右的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行业制造业行业资本开支景气度下行及利润率因素,我们下调公司20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1亿(-3.7亿)/43.0亿(-5.2亿)/56.5亿(-7.7亿)(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同比53%/+34%/+32%,对应现价PE分别49倍、37倍、28倍。考虑到公司在工控行业的强经营α、以及电机电控内资龙头地位,给予目标价73.80元,对应2022年4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 曾朵红、柴嘉辉) 华阳集团(002906) 2021三季报业绩预告点评 利润同比实现高增长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业绩符合我们预期。2021年Q3预计实现净利润0.65~0.75亿元,同比+69.14%~+100.04;环比-20.73%~-8.5%。 三季度核心客户受芯片短缺影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环比增长:1)三季度受东南亚疫情带来的芯片短缺的持续影响,全国乘用车产量环比-0.12%,公司核心客户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产量环比分别为-0.12%/-2.32%。2)2021年Q2公司因为对北汽银翔债券进行了重新计量和确认,带来了0.2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扣除这部分影响后,2021年Q2净利润为0.62亿元,Q3净利润预计环比为+4.84%~+20.97%。 芯片短缺消退带来下游补库需求,AR-HUD即将量产推动产品价值量提升:1)东南亚各国疫情逐渐好转,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三国新增感染人数持续下降,疫情带来的芯片短缺影响在10月份逐渐好转,供给即将恢复到7月水准,下游车企带来强劲补库需求;2)公司核心客户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一线自主品牌摆脱芯片短缺的影响,叠加新产品周期推动销量持续提升;3)AR-HUD即将量产,带动产品价值量攀升。公司AR-HUD产品获得多家车企定点,产品单车价值量有望提升至2000-4000元,首款搭载AR-HUD的车型广汽GS8即将于年内上市量产。 “受益智能座舱/HUD行业红利,精密压铸持续向好:1)基于效率+安全+娱乐需求,消费者买单意愿推动下游主机厂积极提升智能座舱/ADAS渗透率,在高性价比+快速响应能力的双重优势下,国内智能座舱/ADAS供应商的客户质量处于改善通道中,华阳亦是核心受益企业。2)受益成本下行,HUD产品进入头部品牌供应链,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3)华为合作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公司借助自身软硬一体化的适配优势,与华为在多领域开展合作,有望实现共赢。4)精密压铸业务持续向好。受益于电动化带来的轻量化升级趋势,凭借制造技术先进和服务支持优势,公司精密压铸业务有望实现稳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1)ADAS/智能座舱量价齐升可期,客户结构持续改善;2)随着成本的下行,HUD渗透率加速提升;3)与华为全方面合作开启,打开远期成长空间;5)精密压铸业务稳步增长。我们维持对公司的业绩预测,2021-2023年预计实现营收48.49/58.09/69.20亿元,同比+43.7%/+19.8%/+19.1%,归母净利润为2.83/4.06/6.06亿元,同比+56.1%/+43.6%/+49.3%,对应EPS分别为0.60/0.86/1.28亿元,对应PE为66.21/46.15/30.9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控制低于预期;芯片短缺超出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星源材质(300568) 三季报业绩预告点评 三季度量利双升,业绩亮眼 投资要点 公司预计2021Q3归母净利润0.98-1.04亿元,环比增长97%-109%,符合市场预期。公司预计2021Q1-Q3归母净利润2.05-2.21亿元,同比增长99.84%-115.44%,其中2021Q3归母净利润0.98-1.04亿元,同比增长214%-233%,环比增长97%-109%,2021Q3扣非归母净利润0.88-0.93亿元,环比增长72%-81%。 三季度隔膜出货环增,盈利水平大幅提升。我们预计2021Q3隔膜出货3亿平,单月约1亿平,环比增长25%,满产满产满销。从盈利水平来看,Q3公司满产满销,扣非净利润中值在9000万元左右,我们预计单平利润达0.3元/平,环比增长30%左右,主要受益于公司客户结构的改善及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我们预计Q4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有望达到0.3-0.4元/平。Q3起海外客户LG湿法隔膜开始放量,全年我们预计贡献1亿平左右增量,2022年预计翻番增长,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看,由于前3季度公司出货量达到8亿平,我们预计2021全年公司隔膜出货将达11亿平,同比增长近60%,其中湿法隔膜受益于宁德时代大规模采购,Q3起LG、海外三星、村田、SAFT等海外客户开始贡献新增量,我们预计湿法隔膜占比60%以上,干法受益于比亚迪刀片电池采购,出货占比接近40%,我们预计公司隔膜业务全年贡献3亿元以上利润。 加大扩产力度,支撑长期高增长。公司常州湿法基地、江苏干法和涂覆基地产能基本建设完毕。2021年10月公司湿法基膜产能合计9亿平,其中深圳基地3000万平,合肥基地8000万平,常州基地8亿平(母卷)。干法方面,深圳基地近2亿平产能稳定生产,主要供货LG化学,江苏基地4亿平产能全部投产,合计公司产能15亿平。涂覆方面,公司江苏基地分2期建设,一期30条线,对应6亿平,二期20条线,对应4亿平,已全部投产。考虑一些线用于打样,2021年10月公司满产下,单月产量1亿平,产能供不应求,因此后续还将于常州、瑞典进一步扩产干法、湿法产能,瑞典基地规划7亿平,一期0.9亿平涂覆产能开始建设,将于23年开始逐步投产,国内将规划8亿平产能,将于明年开始陆续投产。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出货量有望超过11亿平,同比实现近60%增长;2022年下半年公司新增干法及湿法产能放量,我们预计隔膜出货17亿平以上,同比55%;2023年产能产能释放,增长提速。为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公司拟通过定增方式募资不超过60亿加大产能扩产,后续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隔膜业务量利齐升,我们上修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至3.21/7/11.24亿元(原预期3.1/5.9/8.1亿元),同比增长165%/118%/61%;对应现价PE分别110/51/32倍,给予2022年65xPE,对应目标5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及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 新宙邦(300037) 2021Q3业绩预告点评 电解液纵向一体化加深,业绩大超预期 投资要点 公司预计2021Q3归母净利润4.2-4.5亿元,环比增长50%-60%,超市场预期。公司预计2021年Q1-Q3归母净利润8.6-9亿元,同比增长130%-140%,其中2021年Q3归母净利润4.2-4.5亿元,同比增长210%-230%,环比增长50%-60%。2021Q1-Q3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约为0.6亿元,对应2021年Q3非经常损益0.22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Q3扣非归母净利3.99-4.27亿元,环比52%-63%。随着公司溶剂项目产能的释放和添加剂的扩产,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增厚公司盈利水平。 多点开花,H1电解液量利双升超预期,氟化工+电容器业务持续增长。我们根据行业情况拆分公司1H的净利润情况,我们预计2021年Q3氟化工净利润1亿元左右,环比微增;电解液贡献3亿元+利净润,环比翻番,主要受益于公司溶剂产能释放+添加剂价格上涨;我们预计2021Q3电容器化学品贡献0.25亿元左右净利润,半导体贡献净利润0.05亿元左右。 一体化进程加速,Q3电解液盈利显著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Q3电解液出货2-2.2万吨左右,环比增长约10%,我们预计2021年Q1-Q3累计出货5.8万吨左右,同比翻番以上。我们测算2021年Q3公司电解液净利润为3亿元+,对应单吨净利润1.4万元左右。全年看,公司电解液出货量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1年出货量7-8万吨,同比翻倍,由于行业高景气度持续,2022年我们预计公司电解液出货量进一步翻番至14-15万吨。 氟化工+电容器化工品稳健增长,半导体客户持续拓展。我们预计2021Q3氟化工净利润1亿元+,环比微增,为公司重要利润来源;此前公司预计募投项目1万吨新产能于2021年投产,我们预计2021年氟化工营收增速仍可保持30-40%,贡献净利润3亿元以上。电容器业务公司作为国内龙头,销量稳步提升,且产品毛利率近40%,盈利水平高,我们预计2021年净利润超1亿元。公司半导体化学品业务正处于导入期,客户储备充足且已对龙头客户实现稳定交付。我们预计公司半导体业务2021年有望实现翻倍增长,贡献净利润0.2亿元+。 投资建议:考虑到行业高景气度持续,我们上修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至13.5/18.99/24.59亿元(原预期10.1/15.66/21.07亿元),同增161%/41%/29%,对应PE为44/31/24x,给予22年45xPE,目标价20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市场预期。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 十月十大金股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