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通胀推动进出口超预期——2021年9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胀推动进出口超预期——2021年9月外贸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通胀推动进出口超预期——2021年9月外贸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德礼/张璐 核心摘要 2021年9月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回升到28.1%,进口同比回落到17.6%,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至667.7亿美元。 1、9月外贸数据印证当前中国的外需好于内需。出口的当月同比、两年平均同比和季调同比,都较8月回升。进口的当月同比和季调同比较8月回落,两年平均同比回升。总的来说,中国进、出口都维持了较强韧性,但出口表现更好,印证了中国外需强于内需。 2、海外疫情、对美出口和价格因素,共同推动9月出口超预期。分产品看,主要产品里机电产品仍是当前出口的最主要贡献,劳动密集型产品、防疫物资对出口两年平均同比的拉动都和8月持平。分国别和地区看,同8月相比,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9月出口两年平均同比的拉动分化,美国和中国香港的贡献都明显回升,欧盟、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减弱。我们认为9月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9月海外日新增确诊仍处在高位,部分订单流向中国,中国出口市占率被动提升,这体现在9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防疫物资对出口的拉动都处在高位上;二是,美国在财政和货币的配合下,消费需求保持强劲,而复工复产又面临着供应链瓶颈,因而对中国生产的消费品、资本品和中间品都有需求;三是,PPI同比对出口价格指数同比有领先性,今年3月以来PPI同比持续回升且到达高位,价格因素也会推升出口金额。 3、价格因素对9月进口的贡献较大。对9月进口拉动明显的有原油、铁矿砂及精矿、集成电路、农产品和煤及褐煤,这五种产品合计拉动9月进口同比增长10.1%,对进口同比的贡献率达到了65.2%。量价拆分后,可发现除农产品外(未公布农产品的进口量)的四种商品,进口同比处于高位都主要是价格因素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外贸大概率已经过了疫情后最为景气的阶段。但年内的出口和进口,预计都能维持韧性,剔除掉基数影响后,两年平均增速将是震荡下台阶。出口方面,海外需求复苏和供应链受阻,将延长中国的出口景气时间。进口方面,国内政策转向稳增长,能耗双控和拉闸限电也在纠偏,加之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中国进口有望继续维持韧性。 2021年9月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从25.6%回升到28.1%,进口同比从33.1%下滑到17.6%,两者都高于市场预期值。贸易顺差从583.3亿美元提高到667.6亿美元(图表1)。从两年平均同比看,出口和进口的增速,分别从8月的17.1%和14.4%,提高到9月的18.4%和15.5%。海关总署公布的季调数据显示,9月出口同比30.0%,连续两个月回升;9月进口同比22.2%,已连续4个月走低(图表2)。总体来看,9月外贸数据印证,目前中国外需的韧性好于内需。 为剔除去年基数变化的影响,我们采用两年平均增速来分析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国别结构。分产品看,9月主要产品对出口两年平均增速的拉动都是持平或者回升(图表3)。机电产品仍然是当前出口的最主要贡献项,这体现在两点:一是9月机电产品对出口两年平均增速的拉动为10.7%,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8.2%;二是机电产品对出口两年平均增速的拉动,从8月的9.8%提高到10.7%,是主要产品里增幅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防疫物资对出口两年平均同比的拉动,分别为2.4%和0.7%,都和8月的持平,均处于今年3月以来的高点。9月海外疫情虽出现好转,但日新增确诊的中枢仍在50万例以上,对中国生产的防疫物资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有较强需求。除上述产品外的其它产品对出口的拉动,从4.2%提高到4.5%。 分国别和地区看,美国和中国香港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明显回升。和8月相比,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9月出口两年平均增速的拉动出现分化。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从8月的3.1%回升到4.3%,处于3月至今的最高水平;香港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从1.1%提高到1.7%;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从上月的2.1%小幅回升到2.2%,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1.9%,是今年3月至今的新低,可能与疫情冲击下东南亚国家生产放缓,进而减少了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有关;韩国和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分别从8月的1.0%和0.5%,下滑到0.8%和0.3%,继续处于低位(图表4)。 从主要产品和向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变化看,9月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9月海外日新增确诊仍处在高位,部分订单流向中国,中国出口市占率被动提升,这体现在9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防疫物资对出口的拉动都处在高位上;二是,美国在货币和财政的配合下,消费需求强劲,而复工复产又面临着供应链瓶颈,对中国生产的消费品、资本品和中间品都有需求;三是,价格因素对同比读数有正的贡献。由于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因此PPI同比对出口价格指数同比有领先性,今年3月以来PPI同比持续回升且到达高位,也会从计价角度推升出口金额。9月出口价格指数(HS2)还没有公布,我们用8月数据做测算,8月出口价格指数同比6.5%,出口同比25.6%,简单估算价格因素贡献了25.4%。因9月工业品继续涨价,预计9月价格因素对出口的贡献更高。 今年以来受病毒变异影响,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进入一个3个月左右周期波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欧美发达国家的供应链恢复不及预期;前期疫情防控较好的其它东南亚国家在病毒变异后,供应链进一步受损;其它欠发达国家受制于疫苗普及程度不足,供应链恢复缓慢。这就使得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优势得到持续体现。同时,美联储无限量QE的时长超预期、财政刺激力度高且趋于进一步加码,使得其作为疫情后全球需求的边际提供者,保持了较强的动能。因此,中国出口无论从外需盘子、市场占有率、还是价格因素上,都保持了良好支撑,且有望延续到四季度,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单月增速看,对9月进口拉动明显的有原油、铁矿砂及精矿、集成电路、农产品和煤及褐煤,价格因素影响较大。这五种产品合计拉动9月进口同比增长10.1%(图表5),对进口同比的贡献率达到了65.2%。价格因素的贡献较大,9月原油、铁矿砂及精矿、集成电路、煤及褐煤进口量的同比分别为-15.3%、-11.9%、1.2%和76.0%,而进口均价分别同比上涨了59.4%、60.1%、10.1%和89.5%,价格因素对进口同比的贡献,都超过了量的影响。主要产品中,汽车和汽车底盘9月进口量同比下降了21.0%,显示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采购和生产仍面临着供给冲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