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生猪期货交易指南】1 生猪产业链及生产、消费与贸易

【生猪期货交易指南】1 生猪产业链及生产、消费与贸易

作者:微信公众号【兴业期货】/ 发布时间:2021-10-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兴业期货《【生猪期货交易指南】1 生猪产业链及生产、消费与贸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期货投资开户请扫二维码 兴业期货 | 兴业银行集团成员单位 期货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生猪产业链及生产、消费与贸易 生猪概述与产业链概况 生猪饲料 生猪养殖 生猪贸易流通 猪肉供给 猪肉消费 1、生猪概述与产业链概况 生猪是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家猪的统称。目前全球种猪有5大品种,其中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三个品种的养殖最为广泛。随着选育技术的发展,不同品种间通过杂交又形成了新的种系,如英系、美系、丹系、加系和法系。国内种猪主要为宁乡猪、太湖猪、香猪、东北民猪。 高元次杂交猪的各类性状普遍优于低元次猪,通过杂交得到的商品猪,继承了不同品种的优势基因,具有体型大、生长周期短、饲料回报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目前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商品猪主要为国外品种杂交后的“杜长大"外三元猪。 杂交过程中不同代际定义为一元猪、二元猪、三元猪。其中"祖代”一元猪生产二元母猪,主要是长白猪和大白猪。"父母代"二元猪用来生产三元商品猪,母二元猪是一元猪的后代,公猪使用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商品代"三元猪是二元猪杂交出来的品种。 生猪产业链由上而下包括饲料产销、种猪繁育及商品猪养殖、屠宰分割及肉制品加工等环节。 猪饲料环节的投入品包括玉米、小麦、数皮、粕类及添加剂等;产出品按料型分为配合料、浓缩料及预混料,按饲喂阶段分为前期料及育肥料。 养殖环节的投入品包括种猪或仔猪、饲料、动保及养殖设备;产出品包括种猪、仔猪和大猪。 屠宰环节收购商品猪,分割为猪肉和猪副产品,活猪到猪白条的转化率为70%-75%。猪肉分为热鲜肉、冷鲜肉及冻肉。 肉制品加工环节投入品包括鲜肉、冻肉、辅料;产出品包括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 2、生猪饲料 1 .饲料类型 我国生猪工业饲料类型包括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 预混料由维生素、矿物质和载体构成,需另添加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其优势在于自配料成本低、原料自选可控,新鲜度较好以及加药方便。其劣势在于劳动力投入加大、需自建原料渠道与库存、生产管理难度加大。 配合料由预混料、蛋白原料和能量原料构成,经粉碎、混合、制粒加工而成。其优势在于使用方便、高温制粒安全。其劣势在于成本高(比自配料高500-800元/吨)、原料不能自选且不可控、制粒后不方便加药等。 浓缩料由预混料和蛋白原料构成,需另添加能量原料。其优势与劣势介于预混料、配合料之间。 2. 饲料产量 2011年至2019年我国生猪工业饲料产量由6830万吨增加至7663万吨。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导致猪料消费近年来首次下降,猪料产量同比下降26.6%,生猪工业饲料产量占比由2018年的44%下滑至2019年的33%。 3 .生猪养殖各阶段饲料消耗 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相继经历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等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哺乳期、乳猪期、保育期、育肥期四个饲养环节。120千克出栏肉猪理论饲养日龄200天,总耗料312千克,料肉比为2.6。 每个阶段的饲料品种、日龄、采食量及料肉比的详细情况见下图: 3、生猪养殖 1.生猪养殖流程 国内生猪养殖分为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育肥。自繁自养是指从引进后备母猪到出栏商品猪(育肥猪120千克)的养殖过程,历时约14至15个月,具体包含4个月妊娠期分娩得到仔猪,21至24天哺乳期转为断奶仔猪, 50天保育期转为小猪,130至135天育肥期转为商品猪。 外购仔猪育肥是指通常采购15千克为主的仔猪,经过5.5至6个月育肥期达到出栏体重的养殖过程。 商品猪的岀栏体重通常为100至140千克。养殖户会根据猪价高低导致的边际收益及季节性调整岀栏体重。压栏现象尤其体现在代养农户和社会散户。 2.区域分布 四川省生猪出栏量居于全国首位,2018年出栏6638万头,占比9.6%,其次是河南省6402万头,占比9.2%,之后依次是湖南省、山东省和湖北省,东三省合计占比8.9%。 3.行业集中度 我国推行生猪规模化养殖已有20年。按照农业农村部500头以上出栏即为规模化猪场的标准,2009年规模化占比为31.7%,而2019年规模化占比已达52.3%, 10年间增加了20多个百分点。 从规模化进程来看,2015年以来的环保供给侧改革与2019年突发的非洲猪瘟加速了行业规模化的进度。2015年是被动规模化的一年,环保导致禁养区散养户大规模退出,同时非禁养区的散养户因为环保投入问题扩张缓慢。2019年我国爆发非洲猪瘟,产能由北往南大幅下降,疫情防控及硬件改造直接提高了行业门槛,规模化呈现加速态势。 4、生猪贸易流通 我国猪肉贸易以生猪运输为主,由于区域供需形势不同,长期以来形成了净调入区域及净调出区域。净调入区域包含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四川等主销区,净调出区域包含黑吉辽、河北、两湖、河南及山东等主产区。 5、猪肉供给 1.全球猪肉产量 过去近20年以来,全球猪肉供需总体均保持平稳上涨趋势,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2020年猪肉产量出现大幅下滑。据USDA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猪肉产量约为10196万吨,同比下降9.7%,较2000年的8476万吨增长20.3%,年均增长1.07%。2020年猪肉产量预估9432万吨,同比下降7.5%。 分国别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2019年产量为4255万吨,占全球比重为42%, 2018年之前均在50%以上,其次是欧盟27国,产量2393万吨,占比为 24%,之后依次是美国、巴西等。 2 .全球猪肉贸易量 2000年以来全球猪肉贸易量保持上升趋势,但占猪肉供给总量的比例一直较低,近年来始终保持在10%左右。出口方面,2000至2019年猪肉出口量由308万吨增加至933万吨,增长率达到203%,其中欧盟出口量最大,2019年出口量355万吨,占比51%,其次是美国2019年出口量286万吨,占比19%,之后为加拿大、巴西等。 进口方面,2000至2019年猪肉进口量由295万吨增加至842万吨,增长率达到185%,其中中国进口量最大,2019年进口量245万吨,占比29%,其次是日本2019年进口量149万吨,占比18%,之后为墨西哥、韩国等。 3 .我国猪肉产量 2000至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由2000年的3966万吨增加至2019年的4255万吨,高点为2014年的5821万吨。在周期下行及环保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2014年我国猪肉产量开始下滑,但幅度较为有限。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我国猪肉产量大幅下降至4255万吨,相当于10年前的水平。 4 .我国猪肉进出口情况 我国猪肉进出口主要表现为净进口,主要是因为国内猪肉需求巨大,生产成本高于国外。 猪肉逬口方面,2010年至2019年我国猪肉进口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年度间进口量会根据国内猪周期的运行出现增减调整。2010年我国猪肉进口量为19.9万吨,2018年为119.2万吨,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导致国内猪肉缺口拉大,逬口量达到199.4万吨,2020年1至4月进口量达到131.8万吨。 从进口国家来看,西班牙、德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为前5大来源国,2019年西班牙进口量占比为19%,德国16%,美国12%,巴西11%,加拿大9%。 我国猪肉进口以冷冻肉为主,主要产品品类为冻猪肉、冻带骨猪前腿、冻猪后腿及其肉块。 6、猪肉消费 1.全球猪肉消费量 全球猪肉消费与供给走势较为一致,2000至2019年全球猪肉消费稳步增长与产量大体同步。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2020年岀现一定幅度下降。据USDA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猪肉消费量约为1.01亿吨,同比下降10%。分国别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2019年消费量占比45%,其次是欧盟占比20%,随后是美国10%。 2.我国猪肉消费量 2000至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为57.6千克,较2000年的47.1千克增长22.3%,年均增长率为1.2%。 我国肉类消费一直以猪肉为主,2018年猪肉占肉类消费比重为62.7%,2019年猪 肉产量大幅减少导致占比下调至52.9%。 我国猪肉消费渠道以家庭采购为主,占比50%,餐饮消费占比32%,加工消费占比18%。 (转载自:大连商品交易所 培训教育) 期货投资开户请扫二维码 兴业期货 | 兴业银行集团成员单位 期货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