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宏观不确定性加强,低库存及供应偏紧支撑铜价

宏观不确定性加强,低库存及供应偏紧支撑铜价

作者:微信公众号【中粮期货工业品部】/ 发布时间:2021-10-0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粮期货《宏观不确定性加强,低库存及供应偏紧支撑铜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01 观点综述 一、期现行情回顾 9月沪铜主力宽幅震荡,现货节前补库尚可,维持升水状态。宏观偏空因素较多,市场情绪极为敏感,月中旬铜价到达高位后多头资金获利离场,在低库存和紧供应支撑下铜价维持震荡。 二、宏观及基本面情况 宏观:当前宏观因素以偏空为主,美联储后期缩债基本已成既成事实,联邦政府债务违约问题短期得以解决,后期仍存隐患。9月内有色板块涨至高点后多头资金大多获利了结出场,落袋为安。国内限电升级已影响至生活的各个方面,能耗双控将成为国内投资者的一条长期交易逻辑主线。整体来看,当前宏观环境错综复杂,铜板块难以独善其身; 库存:LME及SHFE库存维持流出,低库存局面维持,但当前铜价基本price in库存利好,库存支撑边际减弱; 供应:TC维持上行,铜精矿维持宽松,冶炼厂结束检修季,预计后续产量将有所上升,但能耗双控对大型冶炼厂或略有影响,进口方面受船运紧张影响,进口量维持下行,同时废铜维持全球性紧张; 需求:传统下游需求支撑一般,中秋、国庆前期铜价下行,下游逢低补库尚可,整体需求未有亮眼表现。四季度专项债支撑下电网、房地产等基建需求仍存,低价铜或可刺激需求回升。 三、策略推荐 10月低库存及供应端紧缺对铜价形成支撑,预计铜价维持震荡,震荡区间预计在68500-71000,建议区间操作为主。 02 期现行情回顾 9月沪铜主力合约收于70100元/吨,月跌2150元/吨,跌幅为3.07%,月内受宏观扰动及能耗双控影响,呈宽幅震荡走势。期货层面,月初铜价呈V型走势,美国季调后就业人数超预期导致美元指数上升,铜价承压,而后国内外PPI数据发布,均环比上升,提振市场情绪,铜价反弹。进入月中,消费端数据不及预期及国抛储再度到来抑制铜价,资金面获利离场,有色板块集体回调,铜价进入美联储议息会议前缄默期。接近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11-12月预计进入缩债周期,宏观偏利空,限电升级对铜产业链供需侧均有冲击,多空因素交织下铜价宽幅震荡。 现货方面,9月国内期现结构维持Contango结构,沪铜升贴水缩窄至135元/吨,月初铜价高位震荡,需求端疲软,炼厂及持货商降低报价出售,但市场观望情绪较为浓厚,月中旬铜价下行后询盘气氛好转,叠加节前补库需求,现货上调报价,临近月末期铜宽幅震荡,现货报价波动频繁,下游分区域来看采购情绪各异,但整体备货尚可。整体来看,9月月中价格下行及中秋、国庆双节前补库需求驱动下,现货成交尚可,考虑到市场货源偏紧及库存低位局面,铜价下行空间有限。 伦铜电3上月重心不断下移,月跌幅为6.16%,价格收于8948美元/吨,目前降至年内偏低位。9月内,伴随着欧美经济主体的逐步复苏和工业需求量的平稳增加,LME库存有所流出,LME现货贴水(0-3)9月内由小幅贴水转为小幅升水,升贴水幅度变动不大。较8月而言,9月洋山铜溢价上行13-17美元/吨,表明当前市场精铜仍较为紧缺。 03 宏观及基本面情况 1、库存情况:库存维持流出状态,低库存局面维持 就库存数据而言,SHFE铜库存期货维持下行,LME铜库存月减3.35万吨,COMEX库存月增0.57万短吨。9月库存迅速下降,侧面佐证市场流通货源仍偏紧张。 国内库存分区来看,上海保税区铜库存月跌8.60万吨,跌幅为27.92%,9月进口货源较少,广东铜库存月跌2.14万吨,跌幅为66.46%,无锡铜库存月跌0.51万吨,跌幅为30.18%,总库存跌11.25万吨。本月铜库存维持去库,低库存局面托底铜价,除了精铜,废铜方面同样紧张,精废价差处于倒挂局面,整体供应偏紧,但考虑到需求侧受限电、出口海运费大涨影响,整体需求也不容乐观,库存支撑边际弱化。 2、TC及供应情况 2.1、TC及精铜供应情况:TC继续上升,电解铜进口预计下行,国内产量或略受限电影响 从铜冶炼厂加工费来看,8月平均TC在58.5美元/干吨,9月平均TC上涨至61.9万吨,同时CSTC小组敲定四季度铜精矿现货TC指导价在70美元/干吨,显著上升,表明当前铜精矿供应维持宽松。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前十大铜矿之一的秘鲁Las Bambas铜矿(年度产量约在30.5-31.5万吨)道路再次被封锁,政府解决难度较大,出口受限,哈萨克斯坦也面临交通阻碍,但智利整体供应逐步恢复正常,中国铜精矿进口整体受碍不大。 从电解铜进口角度来看,目前沪伦比在7.63,汇率窄幅震荡,目前在6.4626左右,电解铜现货进口窗口虽然维持打开状态,但物流方面国际航线运力持续不足,且越南等地疫情加重,8月进口量下降,在23.63万吨,环比下降7.16%,预计9月进口量也将收到影响。目前影响电解铜进口的主要因素为疫情蔓延、海运运力不足以及海运费大幅上升,部分外贸企业已难以承担高昂的进口费用,大型外贸企业也承受巨大压力,海运费正在严重侵蚀进口利润。 从电解铜产量来看,8月电解铜产量环比上行,整体产量在85.54万吨,9月电解铜产量预计为86.05万吨。随着检修季的结束,预计9月电解铜冶炼企业产能利用率在84.8%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山东等地的限电进一步趋严,电解铜产量或受一定限制,且今年缺煤少电为主基调,电价上行政策也会对冶炼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当前铜价仍处偏高位,如果电价成本转移至消费端,或造成更严重的下游畏高情绪。 2.2、废铜供应情况:精废价差倒挂,利好精铜出货 从废铜角度来看,精废铜合理差价在1300-1600元,目前精废铜价差处于倒挂状态,废铜维持紧缺,下游加工厂更愿意使用精铜或粗铜进行生产,利好精铜出货。 从废铜进口角度来看,可看到8月废铜进口量下降至12.98万吨,环比减少13.06%。在马来西亚收紧废铜政策影响及东南亚疫情难以抑制的情况下,废铜供应紧缺预计成为常态,9-10月废铜进口量亦不容乐观。 3、需求:金九银十需求难有超预期表现 9月中秋、国庆双节前下游阶段性补库,虽然已进入“金九银十”旺季,但需求并没有超预期表现。 分板块来看,铜杆线市场开工率缓步提升;铜板带箔市场开工率维持在86.3%-86.4%左右,铜板带箔市场表现尚可;铜管和铜棒市场开工率均有所上升,同比也有所上行,为旺季正常现象,下游心态较为谨慎,刚需采购为主。 从出口角度来看,8月出口量在5万吨,上升幅度较大,且绝对数额对铜价影响不高。 从终端需求来看,电网电源板块,电网电源建设投资完成额已出现拐点,数据显示四季度电网电源投资或有所好转;汽车板块,汽车产量已到往年低点,表现疲乏;房地产板块中,竣工增速仍处于上升区间,新开工、销售面积逐步下滑,目前房价受政策影响承压下降,并未显示出明显好转;家电板块,空调产量仍在下降;挖掘机板块,挖掘机产量下滑速度减缓。 综上,电网电源投资逐步好转符合市场预期和政策调整,全球汽车生产均受缺芯影响,房地产板块表现并不亮眼,白家电领域在房地产竣工面积上升的情况下后续或有所好转,但整体传统领域并未有出色表现。目前市场对于新能源、光伏等行业仍有期待,但该类行业需求为增长类需求,短期并不能弥补传统行业受限的缺口。金九银十或难呈现往年盛况。 4、宏观因素影响:国内经济持续放缓,限电影响供需,欧美经济平稳恢复 从国内宏观角度来看,9月国内经济指标企稳下行,制造业PMI指标降至49.6,财新制造业PMI为50,整体在荣枯线及荣枯线以下。同时,多地限电升级及全国涨电价调整政策已出台,对于大型冶炼厂及下游耗能量较大的中小型企业开工影响较大。利多方面,下半年针对基础设施等多行业的专项债发行将利好电网投资等领域,四季度需求不宜过看低。 从海外宏观角度来看,预计疫情反复将成为常态,新冠病毒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步由黑天鹅转为灰犀牛,庞大而难以短期解决。数据方面,美国9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60.5,预期61.5,同时根据季调CPI数据来看,通胀上行压力逐步消退,美国经济数据已逐步满足美联储议息会议缩债要求,预计11-12月开启缩债,利空大宗商品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立法者们已就提高短期债务上限达成协议,将债务上限延长至12月初,协议允许债务限额增加480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在12月3日之前能够支付账单,短期联邦政府应当不会出现债务违约问题。 综上,我们认为当前美联储后期缩债基本已成既成事实,联邦政府债务违约问题短期得以解决,但后续仍存隐患,9月内有色板块涨至高点后多头资金大多获利了结出场,落袋为安。国内限电升级已影响至生活的各个方面,能耗双控将成为国内投资者的一条长期交易逻辑主线。整体来看,当前宏观环境错综复杂,铜板块难以独善其身。 04 策略推荐 策略推荐: 10月低库存及供应端紧缺对铜价形成支撑,预计铜价维持震荡,震荡区间预计在68500-71000,建议区间操作为主。 风险因素: 联邦政府违约隐患;美联储提前缩债;四季度专项债效能不及预期。 作者简介 工业品部分析师 刘伯源 Z0014884 免责声明 1. 本策略观点系研究员依据掌握的资料做出,因条件所限实际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请投资者务必独立进行交易决策。公司不对交易结果做任何保证。 2. 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过往策略观点的吻合并不保证当前策略观点的正确。公司及其他研究员可能发表与本策略观点不同的意见。 3. 在法律范围内,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就涉及的品种进行交易,或可能为其他公司交易提供服务。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