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建投观察】消费的故事从奶茶说起

【建投观察】消费的故事从奶茶说起

作者:微信公众号【CFC农产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信建投期货《【建投观察】消费的故事从奶茶说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 | 吴新扬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1年10月4日 “我身体里流淌着的不是血液,而是奶茶。” ——部分95后的生存信条 作者是一个“视奶茶如命”的人,在外求学的日子里,在无数个赶作业的日子里,一杯口感丝滑且有嚼劲的“Taro Milk Tea with pearls”既解思乡情切,同时又可激活灵感源泉。 尽管我们深知珍珠奶茶里面没有珍珠,也可能没有奶,甚至可能没有茶,但是谁能在苦苦的日子里拒绝一杯甜甜的珍珠奶茶呢? 本篇文章我们借着节日的欢乐气氛,聊一下“快乐源泉”奶茶的故事: 1、 珍珠奶茶的起源 2、 千禧一代的流量密码——奶茶 3、 快乐源泉是中年油腻的起点? 4、 教你定制“节后的第一杯健康奶茶” 珍奶的灵感来自鸡尾酒 快乐的源泉在全世界流淌 珍珠奶茶起源于中国台湾,上个世纪80年代一家名为“春水堂“的台中茶店里,老板刘汉杰受鸡尾酒调制的方法所启发,将茶、牛奶和冰倒入调酒器中混合,再加入木薯粉制作的珍珠,开创了中国人喝茶的新理念,饱受好评,时至今日这家奶茶店依然以“珍奶发源地”自居,门前依旧是络绎不绝的打卡食客。奶茶因廉价的制造成本、“茶和奶”的健康加持以及全民可接受的实惠价格,让珍珠奶茶成为饭后休闲的必备饮品,快速风靡于亚洲,之后又传入北美,甚至在大洋彼岸也能看到随处可见的奶茶店和不同肤色的饮茶人。 GrabFood 一个东南亚的食品配送软件,其配送数据显示,自2018 年起东南亚的珍珠奶茶订单以 3000% 的速度增长。快速增长的消费者需求让奶茶店的扩张变得势不可挡,以至于 GrabFood 仅在其网络中就有近 4000 家珍珠奶茶;数据显示,东南亚人平均每人每月喝四杯珍珠奶茶,泰国则达到六杯。 快速成长的千禧一代 快速扩张的快乐源泉 背靠年轻人市场的公司,反复地在资本市场上书写着奇迹。以奶茶为代表的饮料市场,在新一代年轻人的追捧下快速崛起,16-25岁成为奶茶的主力消费人群,占总体消费人群的5成以上。 前瞻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中国大学生群体月均喝奶茶次数的数据上看,每周喝一次奶茶的大学生占比为31.9%,每周奶茶消费2-4次的大学生占比为35.3%,19.7%的大学生每月1次或更少,从来不喝奶茶的大学生为7.2%,每天1次或以上的大学生占比5.9%,也就意味着至少8成以上的新一代青年均为奶茶的稳定消费者。据美团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团上的奶茶外卖订单达到2.1亿份,以女性消费者为主,26岁以下的女性基本每周都会订购奶茶。 新一代的消费习惯和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基础给饮料和奶茶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着基础。多年来中国的饮料市场价值维持稳步增长,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复合增长率为4.46%,2019年饮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950亿美元,占全球饮料行业的十分之一;其中珍珠奶茶市场规为24亿美元,且保持7.8%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3亿美元。 我国的奶茶消费还有扩张的空间,尽管我国的奶茶行业已经在高速扩张中,但是人均消费量依然少于欧美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每年奶茶消费量为500-1000倍左右,即便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人均年消费也分别超过了300杯和200杯,而我国人均奶茶消费量为每年50杯,因此我国奶茶产业还有扩张的可能性。 奶茶新时代的社交文化加持 中国茶饮千千万,各式品种繁多,为什么老天爷偏偏选中的珍珠奶茶?奶茶店售卖的奶茶味道大同小异,为什么我们还愿意买一张几百的机票远赴他省去打卡,除了消费习惯和人口红利的支持,奶茶的崛起离不开社交文化的加持。 奶茶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是 “立秋后第一杯奶茶”的一条朋友圈,是“我身体里流淌着的不是血液,而是奶茶”的调侃,也是小红书和微博的种草贴,奶茶高频地活跃在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上。因为奶茶本身就自带潮流的流量密码,各路奶茶店也是深谙其中的“社交”运营之道,再配合饥饿营销的方式,吸引年轻人们积极打卡,然后再鼓励大家纷纷在朋友圈分享一杯排队耗时几个小时的饮料,这个时候奶茶不再是一杯饮料,而是潮流的象征,漫长等待的时间也成为了一种卖点。 跟风种草的消费行为正在下沉为日常生活习惯。从《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显示,以“喜欢,看到就要喝”为由的购买动机占比66%位列第一;“找个地方聊天,休息”则占42%,为人们日常茶饮消费的第二大购买动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奶茶店的定价区间波动很大,有上探至30~40元的潮牌饮品店,诞生的目的即为了满足当代年轻人打卡和追求潮流的需求,而另外一批在10~20元区间的奶茶店即可满足年轻人的日常需求,造就了奶茶店千千万,但是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运营模式。 奶茶会是中年油腻的起点吗? “高卡路里和高糖危害健康?”是珍珠奶茶最有争议的话题。据国际健康委员会的建议,建议每个成年人每日的糖摄入量在8~11茶匙(即32~44克),但是一杯常规奶茶的平均含糖量是建议摄入量的两倍以上。 据《食品科学与营养》的研究发现,一杯大号珍珠奶茶,热量500卡路里左右,含糖 60克左右。但是根据饮食指南,一个成年人每天从糖里摄取的能量不超过总需热量的10%;即假设一个成年人每日需要2000卡路里的热量,那来自糖的热量建议不超过200卡路里,即不超过50克糖,而一杯常规珍珠奶茶的含糖量基本超标。 通过计算,若每天喝一次 500 ~ 700 毫升的珍珠奶茶,但不改变其他饮食摄入或增加运动,那很有可能在一个月内增加1.3 公斤至 2 公斤,这样看起来确实是肥胖和中年油腻的开端。 除了肥胖,过多的食糖摄入会导致血糖水平的飙升和胰岛素的激增,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并且据一篇发表在Diabrtes care上的文章表明,过多的摄入含糖饮料是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罪魁祸首;除了糖尿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亦会增加,据哈佛医院的一项研究,他们通过调查超过118000名医疗从业人员在30多年的数据,发现对于含糖饮料的摄入越多,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更高,每天喝两杯以上含糖饮料的人死于心脏病或中风的概率,会比不喝或少喝的人高出3成。 而频繁高糖奶茶摄入亦会引发“痤疮”等皮肤问题。糖的血糖指数很高,他们会迅速进入血液,而我们身体会分泌大量胰岛素降低血糖,在分泌血糖时会影响其他激素分泌,也会促进皮肤中的油脂分泌,进而引发皮肤问题,比如大量粉刺。 定制健康的“节后第一杯奶茶” “奶茶”光是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构成——牛奶和茶,其实两者适量摄入都是对人体有益的,所以只要选择好奶、低热量的Topping和微糖,快乐源泉依然可以继续流淌。 “焦糖珍珠奶茶和水果茶的含糖量最高”这是Mount Alvernia一家医院比较了市面上最火爆的几款奶茶得出的结论,结论显示焦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达到74克/杯,水果茶的含糖量64克/杯,均超过每天的建议摄糖量,而一杯绿茶的含糖量通常在30克/杯。因此这两者可以首先排除在购物车中。 在调查中,该医院认为珍珠奶茶的绿茶和红茶等茶底是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关节炎和癌症等疾病风险的功效,但由于替代牛奶的奶精和小料的高含糖量会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所以选择新鲜、低脂或脱脂牛奶和低热量的Topping小料也是降低糖分的方法。 根据Mount Alvernia的测算,牛奶奶盖的热量最高每份超200卡路里,而常见的西米小料每份仅为42卡路里;用西米替代木薯珍珠即可实现150卡的热量降幅。 对于食糖消费,中国饮料的消费依然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也就意味着食糖的消费在短期也将呈现稳定。 对于奶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一个背靠年轻人的产业,更有可能在资本的市场创造奇迹,潮流文化的加持和媒体的运营赋予了这个行业不同的意义。 对于每个普通的年轻人,谨慎选择奶茶,适当摄入糖分,简单的快乐依然源源不断。 资料来源: The Malaysian Reserve, The Asean Pos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The Culture Trip, National Health and Morbidity Survey 2017 “The founder of bubble tea in Taiwan”, SCMP Number of milk tea shops in China,前瞻研究 What the success of bubble tea in China reveals about Chinese consumers,Steffi No?l “我国人均奶茶消费较低,未来市场前景巨大”,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 “How Bubble Tea Affects Your Health?”,MSH CHINA 2018-2019 中国奶茶行业品牌感知与消费群画像分析报告,艾媒生活与出行产业研究 重要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中信建投期货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CFC农产品研究(ID:zxjtqhncptd),获取更多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信息!同时欢迎在公众号中对我们的研究提出建议和意见,如有疑问或合作转载需求,请点击公众号菜单的“联系我们”获取我们的联系方式,顺祝商祺!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