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到底能不能干得过机构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散户到底能不能干得过机构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长假期间,投资者再也不用担心市场先生的折磨,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啥事都能不往心里搁,美妙的假期真不错。但是,我们在尊享“八天乐”的同时,也应该充充电,审视一下自己之前的投资,以便取长补短,在未来获得更好的成绩。 海涅说,每一次自我审视,都会带来新的成长机会,那些不愿意自我反省的人,往往不是别人放弃了你,而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 投资的旅途,就是一个不断修炼和修正自己的成长过程,只有不断反省,平衡好心态,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反复无常的市场。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散户如何才能战胜机构?》,其中分别罗列出散户和机构的优势和劣势,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文中表示,散户的优势有:时间成本低、沟通成本无、资金少操作灵活等;机构的优势主要有:多个行业立体知识的覆盖、信息速度和质量都很高、更多更好的工具和投研支持等。而散户与机构的劣势则是互为相反的。 文章最后的结论大概是:散户可以进行差异化竞争,用自己的优势去打击别人的劣势,从而获得战胜机构的机会。而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散户最难的永远是自知之明和保持平常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没错,自知之明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涉及到“认知”的问题。然而,散户与机构之间的力量相差过于悬殊,虽然不排除个别散户最终能成长为高手中的高手,比如冯柳这一类的,但99.9%的散户最终是打不过机构的。 所以,与其去探讨“散户如何打败机构”,倒不如想想“如何让机构为我所用”,而所谓的自知之明,恰恰就是要懂得这一点。 散户到底能不能干得过机构呢?从整体来看,基本不可能。 截止2020年,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近12亿个,数十年间累计向投资者分红3.3万亿元,而主动权益基金的年化平均收益超过16.8%。可是,有多少散户投资者达到了这样的收益?此前基金业协会给出过一个数据,过去20年左右,投资者通过持有基金实际收益率趋近于0,甚至有大比例的亏损。 那么,如何“让机构为我所用”呢?战术层面比较好理解,选择优秀的管理人,长期持有即可,但这里其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从心底改变认知,承认我们不是机构的对手,才可能拿得住。 网上有人将“认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状态,占比95%。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认知,占比4%。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达到了高级认知的状态,占比0.9%。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占比0.1%。 在投资市场,其实不少投资者都处于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实际上我们很容易低估机构的实力,也很容易以为我们已经想明白了自己在市场上的处境。 水浒传里有个典故叫: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是一个表现鲁智深力量的场景。我们当然都知道一个人倒拔垂杨柳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五大才子施耐庵先生运用的夸张修辞手法。然而,你以为的与实际的其实相差非常大。 B站有很多闲暇时间的高级利用者,一位UP主就通过近似计算得出:如果鲁智深真的能倒拔垂杨柳,那么他单手即可以输出27万牛顿的力,举起两头大象不成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典韦可以逐虎过涧,那么鲁智深就能在侏罗纪追着霸王龙满世界地跑。 你看,即便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实际上也与我们以为的认知相去甚远。 所以对于散户朋友来说,努力提高自己固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扭转认知结构,从而切实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至少,在市场里,我们不要老想着单打独斗,而应该借助机构的力量,为我所用,学会控制风险,做好资产配置,这样才更容易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而不是动不动就被市场先生所羞辱。 机构大多实力雄厚,普通投资者打不过,就算是少数优秀的个人投资者,长期来看,仍然难以成为机构的对手,而其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被机构收编。个中原因并不复杂,机构之所以为机构,其实就代表着某种碾压性的优势,二者压根不在同一个维度。 在狗狗家族中,比特犬是特别生猛的品种。该犬原产美国,个性顽强,之前叫“美国斗兽场牛头梗”,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猛犬,它能够持续释放120分钟的耐力和每平方厘米80千克的咬合力,一身的腱子肉,好勇斗狠,誓死不休,连藏獒都调戏。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一只老虎和10只比特犬打架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够老虎吃25天的。 -END-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资料为公开数据汇总整理的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资料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非作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它标的的邀请。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长假期间,投资者再也不用担心市场先生的折磨,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啥事都能不往心里搁,美妙的假期真不错。但是,我们在尊享“八天乐”的同时,也应该充充电,审视一下自己之前的投资,以便取长补短,在未来获得更好的成绩。 海涅说,每一次自我审视,都会带来新的成长机会,那些不愿意自我反省的人,往往不是别人放弃了你,而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 投资的旅途,就是一个不断修炼和修正自己的成长过程,只有不断反省,平衡好心态,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反复无常的市场。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散户如何才能战胜机构?》,其中分别罗列出散户和机构的优势和劣势,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文中表示,散户的优势有:时间成本低、沟通成本无、资金少操作灵活等;机构的优势主要有:多个行业立体知识的覆盖、信息速度和质量都很高、更多更好的工具和投研支持等。而散户与机构的劣势则是互为相反的。 文章最后的结论大概是:散户可以进行差异化竞争,用自己的优势去打击别人的劣势,从而获得战胜机构的机会。而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散户最难的永远是自知之明和保持平常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没错,自知之明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涉及到“认知”的问题。然而,散户与机构之间的力量相差过于悬殊,虽然不排除个别散户最终能成长为高手中的高手,比如冯柳这一类的,但99.9%的散户最终是打不过机构的。 所以,与其去探讨“散户如何打败机构”,倒不如想想“如何让机构为我所用”,而所谓的自知之明,恰恰就是要懂得这一点。 散户到底能不能干得过机构呢?从整体来看,基本不可能。 截止2020年,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近12亿个,数十年间累计向投资者分红3.3万亿元,而主动权益基金的年化平均收益超过16.8%。可是,有多少散户投资者达到了这样的收益?此前基金业协会给出过一个数据,过去20年左右,投资者通过持有基金实际收益率趋近于0,甚至有大比例的亏损。 那么,如何“让机构为我所用”呢?战术层面比较好理解,选择优秀的管理人,长期持有即可,但这里其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从心底改变认知,承认我们不是机构的对手,才可能拿得住。 网上有人将“认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状态,占比95%。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认知,占比4%。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达到了高级认知的状态,占比0.9%。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占比0.1%。 在投资市场,其实不少投资者都处于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实际上我们很容易低估机构的实力,也很容易以为我们已经想明白了自己在市场上的处境。 水浒传里有个典故叫: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是一个表现鲁智深力量的场景。我们当然都知道一个人倒拔垂杨柳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五大才子施耐庵先生运用的夸张修辞手法。然而,你以为的与实际的其实相差非常大。 B站有很多闲暇时间的高级利用者,一位UP主就通过近似计算得出:如果鲁智深真的能倒拔垂杨柳,那么他单手即可以输出27万牛顿的力,举起两头大象不成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典韦可以逐虎过涧,那么鲁智深就能在侏罗纪追着霸王龙满世界地跑。 你看,即便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实际上也与我们以为的认知相去甚远。 所以对于散户朋友来说,努力提高自己固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扭转认知结构,从而切实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至少,在市场里,我们不要老想着单打独斗,而应该借助机构的力量,为我所用,学会控制风险,做好资产配置,这样才更容易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而不是动不动就被市场先生所羞辱。 机构大多实力雄厚,普通投资者打不过,就算是少数优秀的个人投资者,长期来看,仍然难以成为机构的对手,而其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被机构收编。个中原因并不复杂,机构之所以为机构,其实就代表着某种碾压性的优势,二者压根不在同一个维度。 在狗狗家族中,比特犬是特别生猛的品种。该犬原产美国,个性顽强,之前叫“美国斗兽场牛头梗”,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猛犬,它能够持续释放120分钟的耐力和每平方厘米80千克的咬合力,一身的腱子肉,好勇斗狠,誓死不休,连藏獒都调戏。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一只老虎和10只比特犬打架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够老虎吃25天的。 -END-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资料为公开数据汇总整理的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资料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非作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它标的的邀请。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