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美零售、CPI见顶,无阻Taper决策 | Global Weekly

美零售、CPI见顶,无阻Taper决策 | Global Weekly

作者: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宏观】/ 发布时间:2021-09-2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美零售、CPI见顶,无阻Taper决策 | Global Weekly》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美零售、CPI见顶,无阻Taper决策 全球宏观周报 · 第36期 秦泰 博士 首席宏观分析师 王茂宇 宏观分析师 申万宏源宏观 Global Weekly 周观点:美零售、CPI见顶,无阻Taper决策 8月美零售小幅回升,补贴退坡耐用品走弱、餐饮意外保持强劲。8月美国零售销售两年平均增速8.9%,较上月反弹0.2个百分点,环比0.7%,总体略好于市场预期,但结构分化拉大,并不可期待持续高位,年内预计仍将趋于回落。未来美国消费趋势的变化仍将主要由收入端所驱动,即使疫情再度反复,也不会再度出现明显的商品消费替代服务消费的逻辑。考虑到美国联邦政府过度财政补贴结束之后,就业(特别是永久性冲击特征较为明显的制造业就业)难以迎来爆发性恢复,预计美国居民收入增速在9月之后行将快速下行,从而美国零售未来数月预计仍将持续回落,无法对我国出口形成持续的外需拉动。 飓风影响美工业生产小幅放缓,艰难恢复的趋势仍延续。8月美国工业生产两年平均增速-0.5%,环比0.4%,均较上月有所放缓,这和8月非农数据中制造业就业虽然并未转负,但环比就业新增放缓的情况一致。1)8月工业生产受到“艾达”飓风冲击而走弱。2)随着补贴在9月退出,美国工业生产是否会大幅改善呢?我们认为也不会。后续美国工业生产虽然会进入一个较为正常的,没有补贴抑制的恢复阶段,但恢复幅度并不会非常迅猛。 美CPI通胀出现见顶迹象,但仍足以支持美联储10月启动Taper。8月美国CPI(季调)同比5.2%,环比0.3%,两年平均增速3.3%,结构上呈现比较明显的见顶迹象。8月美核心CPI同比4.0%,环比0.1%,均较上月有所放缓。尽管8月美零售略超市场预期,同时工业生产恢复遇到小幅挫折,但并未出现消费品CPI进一步走高,耐用品CPI未能延续过去数月连续上行的态势,是CPI趋势见顶的重要迹象。整体上,8月CPI两年平均增长3.2%,较7月扩大0.1个百分点,但以耐用品上涨趋势的停滞为代表,已呈现出CPI见顶的迹象。 那么,8月CPI同比的回落,是否会让美联储推迟QE Taper呢?我们认为不会。1)其一,鲍威尔在Jackson Hole研讨会上承认通胀已满足Taper条件,综合20-21年美核心CPI同比仍然远超美联储2%平均目标水平,从而虽然通胀小幅回落,但并不影响美联储QE Taper;2)其二,美联储真实决策框架已经转向金融市场风险,但这一风险仍然迟迟未得缓解,从而美联储QE Taper仍然箭在弦上。我们维持9月FOMC会议美联储正式宣布QE Taper计划,并在10月正式开始实施的判断。 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再进一步。9月16日,根据中国商务部,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1)在中欧CAI于去年年末谈判完成后,实际上前期阻碍中国加入CPTPP的主要障碍——在国企经营等方面的高标准已经基本扫除,使得中国成功加入CPTPP可能性大增;2)中国的“最终需求方”与“协同供给方”的双身份,令日本可以摆脱需求不足却又不得不承担起“需求枢纽”身份的尴尬,并有利于保障我国的关键中间品和资本品来源,保障稳定产业链安全性。 全球宏观数据 本周高频数据:8月美国核心CPI同比放缓 疫情:全球新增确诊趋缓,疫情持续缓和。 需求:美8月零售销售超预期;供给与就业:美国8月工业生产环比增速下滑;通胀和大宗商品:美8月核心CPI同比放缓。贸易:8月日本出口两年平均增速提升。 房地产:美国MBA市场综合指数小幅上行。货币政策和汇率:美元指数上行,金价下跌。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美联储9月FOMC会议 以下为正文 周观点:美零售、CPI见顶,无阻Taper决策 1.8月美零售小幅回升,补贴退坡耐用品走弱、餐饮意外保持强劲 8月美国零售销售两年平均增速8.9%,较上月反弹0.2个百分点,环比0.7%,总体略好于市场预期,但结构分化拉大,并不可期待持续高位,年内预计仍将趋于回落。1)耐用消费品受补贴退坡影响增速大幅下滑,两年平均增速再度下滑2.1个百分点至8.6%,较今年4月高点已经回落8个百分点,但仍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9月初之后美国联邦政府的额外失业补助计划已经全部退出,就业的缓慢复苏无法扭转美国居民收入下滑的趋势,预计耐用消费品的回落态势仍将持续至年底。2)美国秋季开学季来临拉动非耐用消费品零售暂时性增加,是8月零售总体好于预期的主要原因,但这一临时性的拉动因素显然是不可持续的。3)餐饮服务并未随疫情的大幅反扑而明显下滑,8月在日均新增病例数达到10万+的背景下,美国餐饮服务环比0%而并未出现明显下滑,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餐饮服务达到5.0%,不仅较7月还小幅改善0.1个百分点,而且已经非常接近疫情前的趋势增速(2019年平均5.6%),这意味着未来美国消费趋势的变化仍将主要由收入端所驱动,即使疫情再度反复,也不会再度出现明显的商品消费替代服务消费的逻辑。考虑到美国联邦政府过度财政补贴结束之后,就业(特别是永久性冲击特征较为明显的制造业就业)难以迎来爆发性恢复,预计美国居民收入增速在9月之后行将快速下行,从而美国零售未来数月预计仍将持续回落,无法对我国出口形成持续的外需拉动。 2.飓风影响美工业生产小幅放缓,艰难恢复的趋势仍延续 8月美国工业生产两年平均增速-0.5%,环比0.4%,均较上月有所放缓,这和8月非农数据中制造业就业虽然并未转负,但环比就业新增放缓的情况一致。 8月工业生产受到“艾达”飓风冲击而走弱。在6、7月份美国财政补贴逐步开始退出影响下,7月美工业生产环比已经转正为0.8%,但为何8月再度放缓至0.4%呢?根据美联储报告,美国8月工业生产受到飓风“艾达”的影响,大约影响环比增速0.3个百分点,从而若无飓风冲击,8月美国工业生产可能是0.7%,而两年平均增速也将朝着转正更进一步。 随着财政补贴在9月的退出,美国工业生产是否会大幅改善呢?我们认为也不会。近期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国供应链脆弱特质仍然存在,而疫情肆虐至今已经接近2年,根据此前多轮经济危机的经验,美国工业生产已经产生永久性产能损失,从而后续美国工业生产虽然会进入一个较为正常的,没有补贴抑制的恢复阶段,但恢复幅度并不会非常迅猛。 3.美CPI通胀出现见顶迹象,但仍足以支持美联储10月启动Taper 8月美国CPI(季调)同比5.2%,环比0.3%,两年平均增速3.3%,结构上呈现比较明显的见顶迹象。8月美核心CPI同比4.0%,环比涨幅回落至0.1%,均较上月有所放缓。 尽管8月美国零售略超市场预期,同时工业生产恢复遇到小幅挫折,但并未出现供需缺口扩大导致的消费品CPI进一步走高,耐用消费品CPI未能延续过去数月连续上行的态势,是CPI趋势见顶的重要迹象。美国CPI中价格波动最大的是耐用消费品,8月两年平均增速为6.9%,与上月持平,结束了此前5个月连续大幅涨价的趋势,这一变化与零售结构是相匹配的,即尽管8月美国工业生产受飓风影响而小幅受挫,但耐用消费品零售需求的持续回落仍意味着耐用消费品的供需缺口并未进一步扩大,从而难以再度拉动耐用消费品通胀上行。非耐用消费品(除食品饮料)CPI两年平均增速上行了0.9个百分点至2.8%,显示油价的再度上行、以及美国开学季日用品需求集中释放等暂时性因素是主要原因。服务CPI根据供需相等的属性,其价格波动是比较小的,8月两年平均增速2.5%,较7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与食品饮料涨幅的小幅扩大基本抵消。整体上,8月CPI两年平均增长3.2%,较7月扩大0.1个百分点,但以耐用消费品上涨趋势的停滞为代表,已经呈现出CPI通胀见顶的迹象。 往后看,前期推动通胀的决定性因素——财政补贴已经退坡,从而美国通胀高点已过,但仍然有数个因素,可能一定程度上阻滞通胀下滑速度。1)滞后于美国房价的住宅租金可能将稳定推动通胀,但幅度不大;2)美工业生产恢复缓慢、全球疫情仍然严重下供应链脆弱性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3)当前美居民通胀预期仍然高企(如密歇根大学统计消费者对明年通胀预期仍然高达4.6%)。 那么,8月CPI同比的回落,是否会让美联储推迟QE Taper呢?我们认为不会。1)其一,鲍威尔在Jackson Hole研讨会上承认通胀已满足Taper条件,综合20-21年美核心CPI同比仍然远超美联储2%平均目标水平,从而虽然通胀小幅回落,但并不影响美联储QE Taper;2)其二,美联储真实决策框架已经转向金融市场风险,但这一风险仍然迟迟未得缓解,从而美联储QE Taper仍然箭在弦上。我们维持9月FOMC会议美联储正式宣布QE Taper计划,并在10月正式开始实施的判断。 4.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双循环相互促进再度主动出击 9月16日,根据中国商务部消息,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在中欧CAI于去年年末谈判完成后,实际上前期阻碍中国加入CPTPP的主要障碍——在国企经营等方面的高标准已经基本扫除,使得中国成功加入CPTPP可能性大增。中欧CAI中关于国企市场化经营、劳工、补贴透明度等方面的要求,已经非常接近CPTPP协议中纳入的高标准条款(见CPTPP第17、18、19章等国企劳工相关章节),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以更高的全球标准来实施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力度,为中国加入CPTPP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又一实例。详细分析见《为何中欧CAI是堪比RCEP的“外循环”大事件?-申万宏源宏观海外周报 · 第1期》(2021.01.04)。 中国的“最终需求方”与“协同供给方”的双身份,令日本可以摆脱需求不足却又不得不承担起“需求枢纽”身份的尴尬,并有利于保障我国的关键中间品和资本品来源,保障稳定产业链安全性。CPTPP的前身TPP的成立实际上是由美国的最终需求带动的。但美国退出谈判后,CPTPP内缺少一个“需求枢纽”来黏合整个FTA。日本作为CPTPP中最大经济体和协议签署的积极方,势必在美国退出后承担起自贸区需求方的角色。在日本积极推动下,即使美国退出,仍粘合了其余10国共同签署了CPTPP,但因其人口老龄化和巨额政府负债问题,日本孱弱的内需难以真正带动CPTPP形成区域内循环。而中国在多数双边FTA中,扮演的是与美国类似的最终需求方的角色。中国的双身份和对日本相对较高技术的需求令日本可以摆脱需求不足却又不得不承担起“需求枢纽”身份的尴尬。详细分析见《中国与RCEP:“双身份+双循环”的“蝴蝶效应”-申万宏源宏观 ·“国风”系列之三》(2020.11.21)。 全球宏观数据:美8月核心CPI同比放缓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美联储9月FOMC会议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美零售、CPI见顶,无阻Taper决策——全球宏观周报 · 第36期》 证券分析师:秦泰 研究支持:王茂宇 发布日期:2021.09.21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