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第二轮集中供地特征分析——信用风险监测(20210912)

第二轮集中供地特征分析——信用风险监测(20210912)

作者: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固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第二轮集中供地特征分析——信用风险监测(20210912)》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申万宏源债券】孟祥娟 姚洋 赵宇璇 武文凯 摘要 热点解析:第二次集中供地有何特征 从土拍政策调整后完成第二次集中地的城市情况来看,热度较第一次集中供地有明显下降。第一次集中供地市场火热,部分城市土地溢价率过高,并不符合集中供地‘稳房价’‘稳地价’政策的初衷。在第二次集中供地开始阶段,相关部门叫停了第二次集中供地,调整土地出让规则。最重要的调整是对溢价率的限制,将溢价率上限下调至15%,同时规定达到地价或地价上限时不得通过竞人才公寓自持(变相提高拍卖价格)等确拍,可从绿色建筑、装配式、智慧化等方式择优确认竞拍方。并且对资金来源要求更加严格,要求竞买方必须有自有资金,其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各地陆续推迟了第二次集中供地时间。第二次集中供地政策调整后,福州、青岛、天津完成了第二次集中供地,整体热度较第一次集中供地明显下降,溢价率下降,底价成交居多。 集中供地政策的调整将保证房企一定合理的利润空间,预计未来房企的利润将有所好转。2018年实行限房价不限地价,第二次集中供地后房价和地价均有所限制,预计将会成为房企利润空间的转折点。 上周房企超额利差走扩3.35bp,其中央企和国企小幅走扩,分别走扩1.14bp和1.05bp,民企大幅走扩7.02bp,继续创新高。长期来看,整体地产债利差将有所压降,但目前对利差的扰动因素仍较多,短期内仍将处于较高水平。一方面,恒大事件的进展对市场情绪扰动较大,债券兑付情况仍需观察他的资产处置情况。另一方面,房企在18年高价拿的低利润甚至亏损项目集中在今年年中和年末进行结算,也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产业债策略:当前信用利差低位但分化极大,产业债超额利差历史高位,不建议持有利差上行风险较大的中高等级长久期品种。今年政策对债务问题格外重视,各地政府纷纷表态确保地方国企债券兑付,非国企近几年经营较好且资本开支平稳,债务风险可控,因此我们认为今年信用市场整体违约率较低,可适度下沉收益率较高且基本面较好的短久期产业债。“碳中和”战略下,钢铁行业一方面基本面将继续夯实,另一方面长期资本开支有望下降,目前利差较高,风险较小,性价比最高。煤炭行业优选持续经营能力强的主体。下半年经济韧性对中游制造业形成利好,并且整体利差较高,可适当关注。 城投债策略:城投融资环境收紧既成事实,下半年城投债调整压力加大,关注刚兑信仰的动摇,预计城投债信用利差将大幅上行,下半年防风险为主。当下的格局下,东部沿海地区城投债收益率较低,高负债区域风险度较大,城投债整体配置价值不高,首推河南省的城投,同时建议向大城市的区县级城投要收益,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长沙市等。 行业景气高频追踪: 高频追踪:上行:环渤海动力煤、NEWC动力煤、焦煤坑口价、焦煤车板价、一级冶金焦车板价、一级冶金焦平仓价、螺纹钢期货价格、螺纹钢现货价格、乙烯、甲醇、PVC、LME铝、LME锌、铜、铝、锌、铅、全国水泥均价、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持平:钢材综合价格指数、BRENT原油、丙烯、甲苯、LLDPE、PX、纯碱、LME铜、LME铅;下行:丁二烯、二甲苯、PTA、尿素、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信用债周度回顾: 产业债——市场:上周信用利差多数下行,等级利差多数下行,期限利差有所分化。具体来看,信用利差多数下行:3年期中票(AA+)利差下行最大,为9BP;其次是3年期中票(AA)、3年期中票(AA-),利差下行8BP。等级利差多数下行:1年期AA-AAA、1年期(AA-)-AAA利差下行2BP;3年期AA-AAA、3年期(AA-)-AAA利差下行1BP。期限利差有所分化:(AA+)5年-3年、(AA)5年-1年、(AA-)5年-1年上行最多,为4BP;(AA+)3年-1年下行最多,为3BP。行业超额利差有所分化。上周19个行业中8个行业超额利差下行,其中电子行业下行幅度最大,为10.63BP;其次为钢铁、煤炭下行4.94BP、4.30BP;11个行业超额利差上行,其中机场行业上行幅度最大,为7.47BP,其次为航空运输,上行4.24BP。 城投债——市场:本周城投债表现整体差于产业债,1年期、3年期、7年期、10年期城投债表现差于产业债,5年期城投债表现好于产业债。 信用债风险警示:多家发债主体评级被下调。 正文 1.第二次集中供地有何特征 从土拍政策调整后完成第二次集中地的城市情况来看,热度较第一次集中供地有明显下降。第一次集中供地市场火热,部分城市土地溢价率过高,并不符合集中供地‘稳房价’‘稳地价’政策的初衷。在第二次集中供地开始阶段,相关部门叫停了第二次集中供地,调整土地出让规则。最重要的调整是对溢价率的限制,将溢价率上限下调至15%,同时规定达到地价或地价上限时不得通过竞人才公寓自持(变相提高拍卖价格)等确拍,可从绿色建筑、装配式、智慧化等方式择优确认竞拍方。并且对资金来源要求更加严格,要求竞买方必须有自有资金,其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各地陆续推迟了第二次集中供地时间。 第二次集中供地政策调整后,福州、青岛、天津完成了第二次集中供地,整体热度较第一次集中供地明显下降,溢价率下降,底价成交居多。9月10-11日,天津第二批集中供地成交40宗,成交总价330亿元,9宗出现溢价,19宗地块停牌,2宗流拍。天津第二次集中供地有几点特点,第一,和第一次集中供地相比,非市内六区及滨海新区的地块供应有所增加,第二,第二次集中供地出让以底价成交为主,第三,以央企和大房企拿地为主。9月8-9日,福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14宗地块,总成交价76.16亿元。此前第一批集中供地中,福州共出让26宗地块,成交价为157.56亿元。受限价摇号和限制马甲的双重要求,房企机会更为均等,1家房企连续夺得多个地块的情况并未出现。青岛第二批集中供地合计出让76宗地块,总成交价为279.12亿元,多数以底价成交。 预计第二次集中供地整体热度将较第一次有明显下降。一方面,第一次集中供地时期房企补库存需求较强烈,且第一次集中供地获得土地若加快开发周期,大概率可以计入2021年的销售,两者共同作用下第一次集中供地市场较热。另一方面,第二次集中供地限制了土地溢价率上限为15%,且对房企资金来源要求更为严格,并且限制拿地金额不得超过权益回款的40%,整体房企资金来源相对第一次集中供地时期更为紧张,也给第二次集中供地有所降温。 集中供地政策的调整将保证房企一定合理的利润空间,预计未来房企的利润将有所好转。2018年实行限房价不限地价,第二次集中供地后房价和地价均有所限制,预计将会成为房企利润空间的转折点。 2.地产债超额利差继续小幅走扩 上周房企超额利差走扩3.35bp,其中央企和国企小幅走扩,分别走扩1.14bp和1.05bp,民企大幅走扩7.02bp,继续创新高。长期来看,整体地产债利差将有所压降,但目前对利差的扰动因素仍较多,短期内仍将处于较高水平。一方面,恒大事件的进展对市场情绪扰动较大,债券兑付情况仍需观察他的资产处置情况。另一方面,房企在18年高价拿的低利润甚至亏损项目集中在今年年中和年末进行结算,也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3.信用债风险警示 4.行业新闻追踪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