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固收】零售行业的信用资质变化——从上市公司2021年中报观测信用基本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光大固收】零售行业的信用资质变化——从上市公司2021年中报观测信用基本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标题:零售行业的信用资质变化——从上市公司2021年中报观测信用基本面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9月7日 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分析师:危玮肖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70001 摘要 2021年至今零售行业发行人信用评级变动较小,但这并不代表发行人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基于2021中报的情况,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等问题,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零售行业概览 零售行业包括百货、超市、多业态零售与商业物业经营等多种业态。截至2021年9月6日,零售行业存续发债企业共43家,整体债券规模为980.67亿元。 零售行业发行人主体评级多数较高,且较为稳定。多数发行人评级在AA-级别及以上,评级变动方向亦多为“维持”。 尽管发行人的评级较为稳定,但并不代表发行人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房地产政策趋严等外部因素与企业债务规模、营收业绩变动等内部因素也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的问题,我们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1)公司属性方面 上市企业、国有企业的信用资质较优,信用风险较小。在43家零售行业发行人中,有17家主体是上市企业,数量占比较高,为39.53%。国企背景的发债主体平均外部评级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其中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的AAA级别主体占比分别为100%和35.29%,民营企业的AAA级别主体占比为15.79%。 2)自有物业方面 自有物业占比高且抵押比例低的企业可以免受租金上涨、退租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稳定性,信用资质较好。 3)经营与财务方面 营业收入规模大、期间费用率低、偿债能力强、经营稳定性高的发行人信用资质较好。从统计结果看,评级高的发行人营业收入与零售业务收入规模也相对较高。从不同评级下零售发债主体的平均期间费用率分布情况来看,2021H1外部评级为C的主体期间费用率达到46.35%,而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平均期间费用率均低于25%。2021年H1零售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长期偿债能力提升。经营业态多元化程度与区域布局等因素影响发行人经营稳定性。 导言 2021年至今零售行业发行人信用评级变动较小,但这并不代表发行人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基于2021中报的情况,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等问题,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1、零售行业概览 零售行业包括百货、超市、多业态零售与商业物业经营等多种业态,属于下游行业,从行业历史违约状况与评级调整情况来看,其信用风险较上游与中游行业低。截至2021年9月6日,零售行业存续发债企业共43家,整体债券规模为980.67亿元,其中豫园股份的债券存续规模最大,为126亿元。 发行人的主体评级多数较高。在43家零售行业发行人中,除暂无主体评级的5家企业,评级为AAA/AA+/AA/AA-的分别有10/9/15/2家,评级为C的企业共2家,为大连金玛和三胞集团,两家企业分别于2019年6月27日和2021年6月28日获得C级评级,中诚信国际于2021年1月终止了对大连金玛的评级。 发行人的主体评级多数较稳定。在有主体评级的发行人中,有4家企业为首次评级,最新主体信用评级变动方向为“调低”和“维持”的分别有2家和32家企业,多数零售行业的发行人评级情况较为稳定。 尽管发行人的评级较为稳定,但并不代表发行人的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宏观层面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意愿下降,导致2021年7月国内消费超预期回落。行业层面来看,零售企业业绩受到房地产周期的影响,房地产景气度与家居零售、商场运营等业务表现有较高相关性,2021年以来房地产监管政策进一步趋严,也对零售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微观企业层面来看,各企业间债务规模、营收业绩、资产规模等情况各不相同,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也有所差别。此外,河南暴雨、疫情反复等因素也对各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虽然发行人的评级多数较高且保持稳定,但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仍值得深入分析。 零售行业发行人的评级跨度较小,区分度不高。发行人主体评级多数为AA-、AA、AA+或AAA,仅两家主体评级为C,多数主体评级跨度较小,区分度不高,但发行人间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建立更细化的评价体系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2、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我们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等问题,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2.1、公司属性方面 公司属性方面,我们选取是否上市、是否国企作为信用风险的衡量因素。 零售行业上市主体的占比较高。相较非上市发行人,上市发行人受到的市场监管更严格,财务数据披露的完整度和即时性也更强,有助于发行人获得更好的业务发展及融资条件。43家零售行业发行人中,17家主体是上市企业,数量占比较高,为39.53%。 国企背景的零售企业信用风险相对较低。零售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同质化竞争激烈,相较其他性质的企业,国企背景的零售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在融资上可获得有力的外部支持,风险抵御能力更强。零售行业中,国企背景的发债主体平均外部评级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其中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的AAA级别主体占比分别为100%和35.29%,民营企业的AAA级别主体占比为15.79%。 2.2、自有物业方面 自有物业占比高且抵押比例低的企业信用资质较好。自有物业作为零售行业的重要公司资产,可以使企业免受租金上涨、退租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稳定性。同时部分企业将自有物业以成本法入账,后续升值空间较大,在抵押比例较低的基础上,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偿债保障,降低信用风险。 以京客隆、王府井和国美电器为例:京客隆与王府井均为地方国企,主要布局北京,京客隆的外部评级为AA,低于王府井AAA的外部评级2个级别,这其中有零售业务收入与资产总额较低的原因,也有其门店租赁比例高,自有物业少的影响;国美电器相比王府井在零售业务收入与资产总额上都更占优势,但国美电器直营门店以租赁经营为主,房租价格的波动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大,继而导致经营业绩的不稳定性,这可以部分解释国美电器外部评级AA+低于王府井1个级别的原因。 2.3、经营与财务方面 公司经营与财务部分,我们主要从经营规模、成本控制、偿债能力及经营稳定性4个方面出发,对零售行业的信用资质进行分析。 营业收入反映企业经营规模。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及规模的直接指标,由于零售行业业务同质化严重,因此具有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经营规模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实力。我们选取营业收入作为经营规模的指标,同时将其细化为零售板块收入与其他板块收入。从统计结果看,评级高的发行人营业收入与零售业务收入整体规模也相对较高。 期间费用率低的主体成本控制能力强。不同评级下零售发债主体的平均期间费用率分布情况来看,2021H1外部评级为C的主体期间费用率达到46.35%,而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平均期间费用率均低于25%。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主体经营业绩稳定性较高,信用风险较小。 偿债指标衡量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两方面,零售企业的债务结构一般呈现短期化特征,对于短期偿债能力更为关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采用经营性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情况,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用总资本化比率来衡量,总资本化比率=有息负债/(有息负债+所有者权益),该指标值越小,表明公司负债的资本化程度低,长期偿债压力小。 2021H1零售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长期偿债能力提升。零售企业的债务结构一般会呈现短期化特征,融资主要通过流动负债来解决(包括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预付卡等)。从统计结果看,2021H1零售行业发行人的经营性现金流对流动负债的覆盖能力有所下降,短期偿债指标由2020年末的5.78%下滑至1.88%;总资本化比率有所下降,由2020年末的48.67%下降至47.80%,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小幅改善。 经营稳定性是定性指标,衡量企业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经营,影响因素有经营业态的多元化、区域布局以及其他影响经营稳定的因素。 多元化业态结构在抵御外部销售波动方面的作用较强。超市以销售食品、日用品为主,需求刚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百货以销售服装鞋帽为主,需求弹性高;高端定位的百货以销售奢侈品为主,销售额波动极易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多元化业态经营的企业在应对经济波动时表现出更好的经营稳定性,但业务板块间的协调也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域布局对营业稳定性的影响同理,不同区域经济存在不同周期性,全国布局有利于抵消对销售额的影响,同时布局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区域,经营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好于其他地区。 3、总结 零售行业概览 零售行业包括百货、超市、多业态零售与商业物业经营等多种业态。截至2021年9月6日,零售行业存续发债企业共43家,整体债券规模为980.67亿元。 零售行业发行人主体评级多数较高,且较为稳定。多数发行人评级在AA-级别及以上,评级变动方向亦多为“维持”。 尽管发行人的评级较为稳定,但并不代表发行人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房地产政策趋严等外部因素与企业债务规模、营收业绩变动等内部因素也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的问题,我们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公司属性方面:上市企业、国有企业的信用资质较优,信用风险较小。在43家零售行业发行人中,有17家主体是上市企业,数量占比较高,为39.53%。国企背景的发债主体平均外部评级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其中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的AAA级别主体占比分别为100%和35.29%,民营企业的AAA级别主体占比为15.79%。 自有物业方面:自有物业占比高且抵押比例低的企业可以免受租金上涨、退租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稳定性,信用资质较好。 经营与财务方面:营业收入规模大、期间费用率低、偿债能力强、经营稳定性高的发行人信用资质较好。从统计结果看,评级高的发行人营业收入与零售业务收入整体规模也相对较高。不同评级下零售发债主体的平均期间费用率分布情况来看,2021H1外部评级为C的主体期间费用率达到46.35%,而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平均期间费用率均低于25%。2021年H1零售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长期偿债能力提升。经营业态多元化程度与区域布局等因素影响发行人经营稳定性。 4、风险提示 统计口径是申万行业为商贸零售的企业,可能有未覆盖到的其他口径零售行业企业;仍需关注其他信用资质影响因素;疫情反复、自然灾害给基本面恢复带来负面影响;政策加速收紧,警惕相关企业再融资压力。 注:实习生韩林真对本文亦有贡献。 往期研报精选 ?利率债(张旭/李枢川) 汇率双向波动,勿赌单向的升值或贬值 我国财政政策调控:阶段划分、演变规律与后续展望 不宜将MLF的操作规模与货币政策取向划等号 前期的资金紧张逐渐被淡忘了 建议用两年平均增速分析金融数据 中国央行遥遥领先——写在美债收益率冲高之时 再论收益率对利空因素的“免疫” 我们更应关注什么?——利率债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 与LPR相比,我们更关心存款利率 不宜过度关注OMO的数量 金融数据“增量高、增速降”是必然的;不如关注OMO和DR007利率。 DR007开盘价的提高并不是为了引导资金价格上行 1月的信贷数据容易被扰动 技术性的资金紧张 为何14天逆回购还等不来? 是否应取消“存款利率指导”? ?信用债(危玮肖/董乃睿) 冀往开来——河北省65家发债主体全梳理 一文走进美丽的新疆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遵义的债务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山西焦煤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分析之同煤集团 银行永续债近况 铁路投资主体信用分析要点 煤炭行业信用研究框架 是否应严禁“红色”地区的城投债融资? 无序违约提高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可转债(方钰涵) 转债涨幅领先正股,对正股后续涨幅是否有预测能力?——转债对正股的预测能力分析 正股分红如何影响转债——关注高平价、高分红转债的配置机会 美国转债的发行交易规则、条款及特殊品种 转债条款的魅力 转债下修面面观 转债估值水平因何而变 影响转债估值的三因素 :转换价值、正股波动率及信用等级 转债破发解因 转债发行“进化史”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标题:零售行业的信用资质变化——从上市公司2021年中报观测信用基本面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9月7日 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分析师:危玮肖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70001 摘要 2021年至今零售行业发行人信用评级变动较小,但这并不代表发行人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基于2021中报的情况,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等问题,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零售行业概览 零售行业包括百货、超市、多业态零售与商业物业经营等多种业态。截至2021年9月6日,零售行业存续发债企业共43家,整体债券规模为980.67亿元。 零售行业发行人主体评级多数较高,且较为稳定。多数发行人评级在AA-级别及以上,评级变动方向亦多为“维持”。 尽管发行人的评级较为稳定,但并不代表发行人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房地产政策趋严等外部因素与企业债务规模、营收业绩变动等内部因素也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的问题,我们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1)公司属性方面 上市企业、国有企业的信用资质较优,信用风险较小。在43家零售行业发行人中,有17家主体是上市企业,数量占比较高,为39.53%。国企背景的发债主体平均外部评级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其中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的AAA级别主体占比分别为100%和35.29%,民营企业的AAA级别主体占比为15.79%。 2)自有物业方面 自有物业占比高且抵押比例低的企业可以免受租金上涨、退租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稳定性,信用资质较好。 3)经营与财务方面 营业收入规模大、期间费用率低、偿债能力强、经营稳定性高的发行人信用资质较好。从统计结果看,评级高的发行人营业收入与零售业务收入规模也相对较高。从不同评级下零售发债主体的平均期间费用率分布情况来看,2021H1外部评级为C的主体期间费用率达到46.35%,而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平均期间费用率均低于25%。2021年H1零售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长期偿债能力提升。经营业态多元化程度与区域布局等因素影响发行人经营稳定性。 导言 2021年至今零售行业发行人信用评级变动较小,但这并不代表发行人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基于2021中报的情况,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等问题,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1、零售行业概览 零售行业包括百货、超市、多业态零售与商业物业经营等多种业态,属于下游行业,从行业历史违约状况与评级调整情况来看,其信用风险较上游与中游行业低。截至2021年9月6日,零售行业存续发债企业共43家,整体债券规模为980.67亿元,其中豫园股份的债券存续规模最大,为126亿元。 发行人的主体评级多数较高。在43家零售行业发行人中,除暂无主体评级的5家企业,评级为AAA/AA+/AA/AA-的分别有10/9/15/2家,评级为C的企业共2家,为大连金玛和三胞集团,两家企业分别于2019年6月27日和2021年6月28日获得C级评级,中诚信国际于2021年1月终止了对大连金玛的评级。 发行人的主体评级多数较稳定。在有主体评级的发行人中,有4家企业为首次评级,最新主体信用评级变动方向为“调低”和“维持”的分别有2家和32家企业,多数零售行业的发行人评级情况较为稳定。 尽管发行人的评级较为稳定,但并不代表发行人的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宏观层面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意愿下降,导致2021年7月国内消费超预期回落。行业层面来看,零售企业业绩受到房地产周期的影响,房地产景气度与家居零售、商场运营等业务表现有较高相关性,2021年以来房地产监管政策进一步趋严,也对零售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微观企业层面来看,各企业间债务规模、营收业绩、资产规模等情况各不相同,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也有所差别。此外,河南暴雨、疫情反复等因素也对各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虽然发行人的评级多数较高且保持稳定,但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仍值得深入分析。 零售行业发行人的评级跨度较小,区分度不高。发行人主体评级多数为AA-、AA、AA+或AAA,仅两家主体评级为C,多数主体评级跨度较小,区分度不高,但发行人间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建立更细化的评价体系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2、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我们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等问题,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2.1、公司属性方面 公司属性方面,我们选取是否上市、是否国企作为信用风险的衡量因素。 零售行业上市主体的占比较高。相较非上市发行人,上市发行人受到的市场监管更严格,财务数据披露的完整度和即时性也更强,有助于发行人获得更好的业务发展及融资条件。43家零售行业发行人中,17家主体是上市企业,数量占比较高,为39.53%。 国企背景的零售企业信用风险相对较低。零售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同质化竞争激烈,相较其他性质的企业,国企背景的零售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在融资上可获得有力的外部支持,风险抵御能力更强。零售行业中,国企背景的发债主体平均外部评级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其中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的AAA级别主体占比分别为100%和35.29%,民营企业的AAA级别主体占比为15.79%。 2.2、自有物业方面 自有物业占比高且抵押比例低的企业信用资质较好。自有物业作为零售行业的重要公司资产,可以使企业免受租金上涨、退租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稳定性。同时部分企业将自有物业以成本法入账,后续升值空间较大,在抵押比例较低的基础上,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偿债保障,降低信用风险。 以京客隆、王府井和国美电器为例:京客隆与王府井均为地方国企,主要布局北京,京客隆的外部评级为AA,低于王府井AAA的外部评级2个级别,这其中有零售业务收入与资产总额较低的原因,也有其门店租赁比例高,自有物业少的影响;国美电器相比王府井在零售业务收入与资产总额上都更占优势,但国美电器直营门店以租赁经营为主,房租价格的波动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大,继而导致经营业绩的不稳定性,这可以部分解释国美电器外部评级AA+低于王府井1个级别的原因。 2.3、经营与财务方面 公司经营与财务部分,我们主要从经营规模、成本控制、偿债能力及经营稳定性4个方面出发,对零售行业的信用资质进行分析。 营业收入反映企业经营规模。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及规模的直接指标,由于零售行业业务同质化严重,因此具有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经营规模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实力。我们选取营业收入作为经营规模的指标,同时将其细化为零售板块收入与其他板块收入。从统计结果看,评级高的发行人营业收入与零售业务收入整体规模也相对较高。 期间费用率低的主体成本控制能力强。不同评级下零售发债主体的平均期间费用率分布情况来看,2021H1外部评级为C的主体期间费用率达到46.35%,而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平均期间费用率均低于25%。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主体经营业绩稳定性较高,信用风险较小。 偿债指标衡量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两方面,零售企业的债务结构一般呈现短期化特征,对于短期偿债能力更为关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采用经营性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情况,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用总资本化比率来衡量,总资本化比率=有息负债/(有息负债+所有者权益),该指标值越小,表明公司负债的资本化程度低,长期偿债压力小。 2021H1零售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长期偿债能力提升。零售企业的债务结构一般会呈现短期化特征,融资主要通过流动负债来解决(包括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预付卡等)。从统计结果看,2021H1零售行业发行人的经营性现金流对流动负债的覆盖能力有所下降,短期偿债指标由2020年末的5.78%下滑至1.88%;总资本化比率有所下降,由2020年末的48.67%下降至47.80%,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小幅改善。 经营稳定性是定性指标,衡量企业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经营,影响因素有经营业态的多元化、区域布局以及其他影响经营稳定的因素。 多元化业态结构在抵御外部销售波动方面的作用较强。超市以销售食品、日用品为主,需求刚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百货以销售服装鞋帽为主,需求弹性高;高端定位的百货以销售奢侈品为主,销售额波动极易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多元化业态经营的企业在应对经济波动时表现出更好的经营稳定性,但业务板块间的协调也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域布局对营业稳定性的影响同理,不同区域经济存在不同周期性,全国布局有利于抵消对销售额的影响,同时布局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区域,经营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好于其他地区。 3、总结 零售行业概览 零售行业包括百货、超市、多业态零售与商业物业经营等多种业态。截至2021年9月6日,零售行业存续发债企业共43家,整体债券规模为980.67亿元。 零售行业发行人主体评级多数较高,且较为稳定。多数发行人评级在AA-级别及以上,评级变动方向亦多为“维持”。 尽管发行人的评级较为稳定,但并不代表发行人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房地产政策趋严等外部因素与企业债务规模、营收业绩变动等内部因素也对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针对零售行业发行主体评级跨度小、区分度不高的问题,我们从公司属性、自有物业情况、经营与财务三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建立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分析框架。 公司属性方面:上市企业、国有企业的信用资质较优,信用风险较小。在43家零售行业发行人中,有17家主体是上市企业,数量占比较高,为39.53%。国企背景的发债主体平均外部评级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其中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的AAA级别主体占比分别为100%和35.29%,民营企业的AAA级别主体占比为15.79%。 自有物业方面:自有物业占比高且抵押比例低的企业可以免受租金上涨、退租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稳定性,信用资质较好。 经营与财务方面:营业收入规模大、期间费用率低、偿债能力强、经营稳定性高的发行人信用资质较好。从统计结果看,评级高的发行人营业收入与零售业务收入整体规模也相对较高。不同评级下零售发债主体的平均期间费用率分布情况来看,2021H1外部评级为C的主体期间费用率达到46.35%,而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平均期间费用率均低于25%。2021年H1零售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长期偿债能力提升。经营业态多元化程度与区域布局等因素影响发行人经营稳定性。 4、风险提示 统计口径是申万行业为商贸零售的企业,可能有未覆盖到的其他口径零售行业企业;仍需关注其他信用资质影响因素;疫情反复、自然灾害给基本面恢复带来负面影响;政策加速收紧,警惕相关企业再融资压力。 注:实习生韩林真对本文亦有贡献。 往期研报精选 ?利率债(张旭/李枢川) 汇率双向波动,勿赌单向的升值或贬值 我国财政政策调控:阶段划分、演变规律与后续展望 不宜将MLF的操作规模与货币政策取向划等号 前期的资金紧张逐渐被淡忘了 建议用两年平均增速分析金融数据 中国央行遥遥领先——写在美债收益率冲高之时 再论收益率对利空因素的“免疫” 我们更应关注什么?——利率债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 与LPR相比,我们更关心存款利率 不宜过度关注OMO的数量 金融数据“增量高、增速降”是必然的;不如关注OMO和DR007利率。 DR007开盘价的提高并不是为了引导资金价格上行 1月的信贷数据容易被扰动 技术性的资金紧张 为何14天逆回购还等不来? 是否应取消“存款利率指导”? ?信用债(危玮肖/董乃睿) 冀往开来——河北省65家发债主体全梳理 一文走进美丽的新疆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遵义的债务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山西焦煤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分析之同煤集团 银行永续债近况 铁路投资主体信用分析要点 煤炭行业信用研究框架 是否应严禁“红色”地区的城投债融资? 无序违约提高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可转债(方钰涵) 转债涨幅领先正股,对正股后续涨幅是否有预测能力?——转债对正股的预测能力分析 正股分红如何影响转债——关注高平价、高分红转债的配置机会 美国转债的发行交易规则、条款及特殊品种 转债条款的魅力 转债下修面面观 转债估值水平因何而变 影响转债估值的三因素 :转换价值、正股波动率及信用等级 转债破发解因 转债发行“进化史”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