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金工&电新】产业链全面覆盖,业绩规模双领先——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基金投资价值分析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金工&电新】产业链全面覆盖,业绩规模双领先——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基金投资价值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从坎坷小路到康庄大道。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从供给侧到需求侧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成熟产业链。自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相关碳排放政策密集落地,为新能源产业打开成长空间。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浪潮已经开启,目前已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在未来继续大放光彩。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前景展望:上下游共振,紧跟节奏。新能源汽车整车销量飞速增加的同时,其相关产业链中的各细分行业也步入了黄金发展阶段。产业链上游的钴矿等原材料以及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行业景气度只增不减,下游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及时跟上了整个大行业的发展步伐。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投资价值分析:多方位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CS新能车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CS新能车指数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龙头,能跑赢主要宽基指数,收益风险比较高。从2020年8月27日至2021年8月27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近一年来涨幅达到131.97%,远高于沪深300的2.02%和中证500的9.14%,区间收益表现亮眼。此外CS新能车指数呈现高估值高成长的特点。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基金开始发行。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A(013013.OF)及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C(013014.OF)于2021年8月25日开始发行。目标基金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历史业绩排名靠前,规模成交领先。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基金经理为李俊先生。李俊先生有着丰富的被动产品管理经验,在管基金产品共19只,总规模达410.57亿元。 风险提示:1.政策超预期风险;2.未来变化风险;3.模型估计风险。 正 文 1.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从坎坷小路到康庄大道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日,已逐渐形成了从供给侧到需求侧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成熟产业链。自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相关碳排放政策密集落地,为新能源产业打开成长空间。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浪潮已经开启,目前已经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在未来继续大放光彩。 1.1.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走向快速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后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发展阶段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技术科技研发期(2001-2008):在2001年9月我国正式将电动车研究开发列入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之前,在“八五”和“九五”计划期间,国家计委已经展开了对电动车关键技术以及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计划。在前后长达近八年的研发后,2008年国内第一款电动车获得上市批准,并开始量产。 “十城千辆”产业准备期(2009-201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起始于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财政补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可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参与成本高昂。企业兴趣不足等原因,十城千辆计划产生的效果十分有限。 产业调整与发展期(2013-2015):在对“十城千辆”的总结反思后,2013年财政部对2013年到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进行调整,这鼓励了2014-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但市场的蓬勃之下,人们对国家大幅补偿企业、销量增加但技术仍未突破等方面非议不断。 产业快速发展期(2016至今):2016年开始,我国通过对过去发展阶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划与补贴政策做出一系列调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动力电池、电动机、充电桩、整车技术等领域,中国企业也在迅速崛起。 1.2.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黄金阶段 全球碳减排、碳中和成为大势所趋,发展新能源汽车则成为了各国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步入全球发展的黄金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15年仅为37.9万辆。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紧跟世界步伐。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所占全球市场份额数一数二,消费市场也渐渐摆脱了过去对政策补贴的过度依赖,产业结构化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了136.6万辆,是2015年全年销量的3.6倍。进入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7月的渗透率也超过了10%的大关。我国于2020年11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划将于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5%。因此,我们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的发展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前景展望:上下游共振,紧跟节奏 新能源汽车整车销量飞速增加的同时,其相关产业链中的各细分行业也步入了黄金发展阶段。产业链上游的钴矿等原材料以及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行业景气度只增不减,下游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及时跟上了整个大行业的发展步伐。 产业链上游的锂电池行业近年来产量不断增长;在需求方面,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锂电池成为产业需求增长的集中领域,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从2016年至202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和装机量逐年上升,2020一整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63.6GWh,动力电池出货量达80GWh,同比增长13%。锂电池在消费量激增的同时,未来将朝着节能化和高速化进一步发展。 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持续高速增长。自2015年9月中央出台独立的充电设施政策文件后,充电桩行业逐渐形成了规范的政策体系,促进了行业景气度的上升。截至2020年末,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数量55.7万个,私人充电桩数量87.4万个,规模保持在世界首位。 3.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3.1.指数概况: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龙头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399976.SZ)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以2011年12月31日为基日,于2014年11月28日正式发布。该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样本空间:同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 可投资性筛选: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样本空间前80%。 选择方法:1) 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样本; 2) 将待选样本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成分股为新能源产业链龙头公司,权重以大市值为主。按成分股权重划分,大于500亿元市值的股票占75%,介于300亿-500亿元市值的股票占18%,介于100亿-300亿元市值的股票占6%,有1%的成分股市值小于100亿元。 二级行业分布偏向新能源动力系统,整体较为分散。从指数成份股所属中信二级行业分布来看,权重最多的五大行业为新能源动力系统、其他化学制品II、乘用车II、稀有金属和电气设备,分别占有31.16%、21.65%和12.26%、11.42%和8.78%的权重,全部覆盖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行业。 前10大权重股多为行业龙头。表1显示了截至2021年8月30日的前十大权重股,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和赣锋锂业位居前三,分别占有10.79%、10.48%、8.89%的权重。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占比为65.47%,合计流通市值为29711.92亿元。考虑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天赐材料、恩捷股份、赣锋锂业和格林美表现突出,均实现超40%的超额收益,其中天赐材料更是贡献78.21%的超额收益。 3.2.历史走势:跑赢主要宽基指数,收益风险比较高 近1年以来跑赢主要宽基指数:根据2014年11月28日到2021年8月27日期间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和主要宽基指数的净值走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自2020年10月以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明显跑赢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此外,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近一年来涨幅达到131.97%,远高于沪深300的2.02%和中证500的9.14%,区间收益表现亮眼。 收益风险比较高:截至2021年8月27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达21.71%,超过沪深300、中证500、上证指数与创业板50的业绩。在此期间,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夏普比率达0.81,高于主要宽基指数;年化波动率达4.71%,略高于创业板50和其他宽基指数;最大回撤为62.18%,低于中证500和创业板50。表明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单位风险所带来的收益更高,同时,相较于市场波动性差异不大。 3.3.盈利估值:高估值,高成长 3.3.1.指数估值:估值偏高,分位数处于较高位 横向比较,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估值偏高:截至2021年8月27日,相较于其他主要宽基指数,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估值偏高,预测2021年PEG达1.39,高于创业板50的1.33,排名最前。 纵向比较,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估值分位数处于较高位:自2019年1月以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估值呈现高涨趋势,于2020年10月达到上市以来历史分位数的最高点,随后有所回落并维持阶段性震荡。截至2021年8月27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估值市盈率(TTM)为134.22,位于历史86.57%分位点,估值处于较高水平。 3.3.2.盈利指标:2021年利润营收成长性强 横向比较,中证新能源汽车利润营收成长性较强。2021年一季度,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227.45%,远超中证500(112.70%)、上证指数(43.65%)和沪深300(36.13%);指数营收同比增速高达101.75%,同样高于中证500(42.33%)和其他宽基指数,盈利指标成长性表现佳。 纵向比较,2021年利润营收成长性强于2019-2020年的水平: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归母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2019年达到最低点。随后实现快速反弹,在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05%、营收同比增长19.91%。到2021年,利润营收继续保持较强的成长性,据Wind预测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达132.6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58.59%,超越2019-2020年的水平。同时,我们预计2022-2023年利润营收将继续维持较高增速。 4.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基金开始发行 4.1.产品信息:投资ETF份额,追求指数相似回报 1)产品代码:A类(013013.OF),C类(013014.OF); 2)基金类型:被动指数型; 3)产品风险等级:R4(中高风险); 4)运作方式:契约型开放式; 5)发行时间:2021年8月25日起至2021年9月7日。 6)投资目标:通过对目标ETF基金份额的投资,跟踪标的指数,获得与指数收益相似的回报。基金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35%,年跟踪误差不超过4%。 4.2.目标基金:ETF业绩排名靠前,规模成交领先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515030.OF)成立于2020年2月20日,是华夏基金旗下的一款跟踪CS新能车指数的被动指数型基金,基金经理为李俊先生。自基金成立以来至2021年8月27日,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收益表现较好,区间回报149.36%,回报排名4/819。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在全市场所有跟踪CS新能车的ETF基金中规模保持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Q2季报,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基金规模达71.55亿元,较上一季度末规模增长10.11亿元。从全市场跟踪CS新能车的所有ETF基金来看,截至2021Q2底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以71.55亿元的基金规模占全市场规模的76%,规模领先于其他跟踪标的的ETF基金。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成交活跃。从2021年2月27至8月27日,近6月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区间日均成交额达到4.79亿元,成交额活跃度超过同类跟踪CS新能车的ETF基金。季度区间换手率从2020Q4至2021Q3,保持300%以上的水平。 4.3.基金经理:指数管理经验丰富 李俊先生,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高级副总裁,公募基金管理经验超过3年。李俊先生自2008年12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华夏5G ETF、华夏人工智能AI ETF、华夏新能源车ETF等产品基金经理,拥有丰富的被动指数型产品管理经验,近年来更是专攻于管理被动指数型基金。 截至2021年8月30日,李俊先生当前在管基金产品均为被动指数型基金,在管基金产品共19只,总规模达410.57亿元。在管产品中,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产品规模高达171.16亿元,在ETF基金产品(非货币)中排名靠前;再如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业绩十分出色,李俊先生任期回报为149.36%,同类排名4/819。 4.4.基金公司:实力和规模市场前列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截至2021年8月30日,华夏基金在管基金数量为435只,管理规模9574.57亿元。华夏基金定位于综合性、全能化的资产管理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多个资产类别、行业和地区,构建了以公募基金和机构业务为核心,涵盖华夏香港、华夏资本、华夏财富的多元化资产管理平台。公司以专业、严谨的投资研究为基础,为投资人提供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 华夏基金有丰富的指数基金管理经验和实力,曾于2004年11月29日发布境内首支ETF:华夏上证50ETF。目前,华夏基金旗下权益ETF管理规模超2200亿元,连续16年行业第一(含子公司),曾连续5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2015-2019年度,中国证券报),是境内首家旗下管理权益类ETF突破千亿和两千亿规模的基金公司,唯一一家规模连续16年排名行业第一的基金公司。 华夏基金旗下被动产品种类多样,跟踪指数涵盖综合指数、Smart Beta指数、商品指数、海外市场指数等。被动指数产品包括多只管理时间长的基金,如华夏上证50ETF(国内首只ETF),富有特色的主题基金,如金融ETF、新能源ETF、房地产ETF等。 5.风险提示 1.政策超预期风险。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随着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政策支持让位于市场选择,补贴退坡速度加快,新能源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压缩,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2.未来变化风险。本报告所有统计结果均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3.模型估计风险。本报告中未来盈利预测可能受宏观基本面等因素影响,真实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往期报告: 2021.08.05:【东吴金工&电新】动力领域需求强劲,储能市场一片蓝海——电池基金投资价值分析(012862.OF) 2021.06.22:【东吴金工&电新】华安中证内地新能源ETF配置价值分析 2020.11.27:【东吴金工&电新】华泰柏瑞光伏ETF配置价值分析 团队介绍 识别二维码,关注新兴产业汇,获得更多精彩文章!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Green_Energy)由东吴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新能源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新能源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投资要点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从坎坷小路到康庄大道。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从供给侧到需求侧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成熟产业链。自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相关碳排放政策密集落地,为新能源产业打开成长空间。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浪潮已经开启,目前已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在未来继续大放光彩。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前景展望:上下游共振,紧跟节奏。新能源汽车整车销量飞速增加的同时,其相关产业链中的各细分行业也步入了黄金发展阶段。产业链上游的钴矿等原材料以及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行业景气度只增不减,下游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及时跟上了整个大行业的发展步伐。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投资价值分析:多方位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CS新能车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CS新能车指数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龙头,能跑赢主要宽基指数,收益风险比较高。从2020年8月27日至2021年8月27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近一年来涨幅达到131.97%,远高于沪深300的2.02%和中证500的9.14%,区间收益表现亮眼。此外CS新能车指数呈现高估值高成长的特点。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基金开始发行。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A(013013.OF)及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C(013014.OF)于2021年8月25日开始发行。目标基金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历史业绩排名靠前,规模成交领先。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基金经理为李俊先生。李俊先生有着丰富的被动产品管理经验,在管基金产品共19只,总规模达410.57亿元。 风险提示:1.政策超预期风险;2.未来变化风险;3.模型估计风险。 正 文 1.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从坎坷小路到康庄大道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日,已逐渐形成了从供给侧到需求侧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成熟产业链。自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相关碳排放政策密集落地,为新能源产业打开成长空间。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浪潮已经开启,目前已经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在未来继续大放光彩。 1.1.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走向快速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后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发展阶段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技术科技研发期(2001-2008):在2001年9月我国正式将电动车研究开发列入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之前,在“八五”和“九五”计划期间,国家计委已经展开了对电动车关键技术以及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计划。在前后长达近八年的研发后,2008年国内第一款电动车获得上市批准,并开始量产。 “十城千辆”产业准备期(2009-201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起始于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财政补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可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参与成本高昂。企业兴趣不足等原因,十城千辆计划产生的效果十分有限。 产业调整与发展期(2013-2015):在对“十城千辆”的总结反思后,2013年财政部对2013年到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进行调整,这鼓励了2014-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但市场的蓬勃之下,人们对国家大幅补偿企业、销量增加但技术仍未突破等方面非议不断。 产业快速发展期(2016至今):2016年开始,我国通过对过去发展阶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划与补贴政策做出一系列调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动力电池、电动机、充电桩、整车技术等领域,中国企业也在迅速崛起。 1.2.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黄金阶段 全球碳减排、碳中和成为大势所趋,发展新能源汽车则成为了各国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步入全球发展的黄金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15年仅为37.9万辆。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紧跟世界步伐。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所占全球市场份额数一数二,消费市场也渐渐摆脱了过去对政策补贴的过度依赖,产业结构化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了136.6万辆,是2015年全年销量的3.6倍。进入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7月的渗透率也超过了10%的大关。我国于2020年11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划将于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5%。因此,我们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的发展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前景展望:上下游共振,紧跟节奏 新能源汽车整车销量飞速增加的同时,其相关产业链中的各细分行业也步入了黄金发展阶段。产业链上游的钴矿等原材料以及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行业景气度只增不减,下游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及时跟上了整个大行业的发展步伐。 产业链上游的锂电池行业近年来产量不断增长;在需求方面,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锂电池成为产业需求增长的集中领域,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从2016年至202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和装机量逐年上升,2020一整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63.6GWh,动力电池出货量达80GWh,同比增长13%。锂电池在消费量激增的同时,未来将朝着节能化和高速化进一步发展。 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持续高速增长。自2015年9月中央出台独立的充电设施政策文件后,充电桩行业逐渐形成了规范的政策体系,促进了行业景气度的上升。截至2020年末,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数量55.7万个,私人充电桩数量87.4万个,规模保持在世界首位。 3.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3.1.指数概况: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龙头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399976.SZ)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以2011年12月31日为基日,于2014年11月28日正式发布。该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样本空间:同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 可投资性筛选: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样本空间前80%。 选择方法:1) 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样本; 2) 将待选样本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成分股为新能源产业链龙头公司,权重以大市值为主。按成分股权重划分,大于500亿元市值的股票占75%,介于300亿-500亿元市值的股票占18%,介于100亿-300亿元市值的股票占6%,有1%的成分股市值小于100亿元。 二级行业分布偏向新能源动力系统,整体较为分散。从指数成份股所属中信二级行业分布来看,权重最多的五大行业为新能源动力系统、其他化学制品II、乘用车II、稀有金属和电气设备,分别占有31.16%、21.65%和12.26%、11.42%和8.78%的权重,全部覆盖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行业。 前10大权重股多为行业龙头。表1显示了截至2021年8月30日的前十大权重股,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和赣锋锂业位居前三,分别占有10.79%、10.48%、8.89%的权重。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占比为65.47%,合计流通市值为29711.92亿元。考虑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天赐材料、恩捷股份、赣锋锂业和格林美表现突出,均实现超40%的超额收益,其中天赐材料更是贡献78.21%的超额收益。 3.2.历史走势:跑赢主要宽基指数,收益风险比较高 近1年以来跑赢主要宽基指数:根据2014年11月28日到2021年8月27日期间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和主要宽基指数的净值走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自2020年10月以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明显跑赢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此外,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近一年来涨幅达到131.97%,远高于沪深300的2.02%和中证500的9.14%,区间收益表现亮眼。 收益风险比较高:截至2021年8月27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达21.71%,超过沪深300、中证500、上证指数与创业板50的业绩。在此期间,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夏普比率达0.81,高于主要宽基指数;年化波动率达4.71%,略高于创业板50和其他宽基指数;最大回撤为62.18%,低于中证500和创业板50。表明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单位风险所带来的收益更高,同时,相较于市场波动性差异不大。 3.3.盈利估值:高估值,高成长 3.3.1.指数估值:估值偏高,分位数处于较高位 横向比较,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估值偏高:截至2021年8月27日,相较于其他主要宽基指数,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估值偏高,预测2021年PEG达1.39,高于创业板50的1.33,排名最前。 纵向比较,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估值分位数处于较高位:自2019年1月以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估值呈现高涨趋势,于2020年10月达到上市以来历史分位数的最高点,随后有所回落并维持阶段性震荡。截至2021年8月27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估值市盈率(TTM)为134.22,位于历史86.57%分位点,估值处于较高水平。 3.3.2.盈利指标:2021年利润营收成长性强 横向比较,中证新能源汽车利润营收成长性较强。2021年一季度,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227.45%,远超中证500(112.70%)、上证指数(43.65%)和沪深300(36.13%);指数营收同比增速高达101.75%,同样高于中证500(42.33%)和其他宽基指数,盈利指标成长性表现佳。 纵向比较,2021年利润营收成长性强于2019-2020年的水平: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归母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2019年达到最低点。随后实现快速反弹,在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05%、营收同比增长19.91%。到2021年,利润营收继续保持较强的成长性,据Wind预测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达132.6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58.59%,超越2019-2020年的水平。同时,我们预计2022-2023年利润营收将继续维持较高增速。 4.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基金开始发行 4.1.产品信息:投资ETF份额,追求指数相似回报 1)产品代码:A类(013013.OF),C类(013014.OF); 2)基金类型:被动指数型; 3)产品风险等级:R4(中高风险); 4)运作方式:契约型开放式; 5)发行时间:2021年8月25日起至2021年9月7日。 6)投资目标:通过对目标ETF基金份额的投资,跟踪标的指数,获得与指数收益相似的回报。基金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35%,年跟踪误差不超过4%。 4.2.目标基金:ETF业绩排名靠前,规模成交领先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515030.OF)成立于2020年2月20日,是华夏基金旗下的一款跟踪CS新能车指数的被动指数型基金,基金经理为李俊先生。自基金成立以来至2021年8月27日,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收益表现较好,区间回报149.36%,回报排名4/819。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在全市场所有跟踪CS新能车的ETF基金中规模保持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Q2季报,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基金规模达71.55亿元,较上一季度末规模增长10.11亿元。从全市场跟踪CS新能车的所有ETF基金来看,截至2021Q2底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以71.55亿元的基金规模占全市场规模的76%,规模领先于其他跟踪标的的ETF基金。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成交活跃。从2021年2月27至8月27日,近6月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区间日均成交额达到4.79亿元,成交额活跃度超过同类跟踪CS新能车的ETF基金。季度区间换手率从2020Q4至2021Q3,保持300%以上的水平。 4.3.基金经理:指数管理经验丰富 李俊先生,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高级副总裁,公募基金管理经验超过3年。李俊先生自2008年12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华夏5G ETF、华夏人工智能AI ETF、华夏新能源车ETF等产品基金经理,拥有丰富的被动指数型产品管理经验,近年来更是专攻于管理被动指数型基金。 截至2021年8月30日,李俊先生当前在管基金产品均为被动指数型基金,在管基金产品共19只,总规模达410.57亿元。在管产品中,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产品规模高达171.16亿元,在ETF基金产品(非货币)中排名靠前;再如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业绩十分出色,李俊先生任期回报为149.36%,同类排名4/819。 4.4.基金公司:实力和规模市场前列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截至2021年8月30日,华夏基金在管基金数量为435只,管理规模9574.57亿元。华夏基金定位于综合性、全能化的资产管理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多个资产类别、行业和地区,构建了以公募基金和机构业务为核心,涵盖华夏香港、华夏资本、华夏财富的多元化资产管理平台。公司以专业、严谨的投资研究为基础,为投资人提供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 华夏基金有丰富的指数基金管理经验和实力,曾于2004年11月29日发布境内首支ETF:华夏上证50ETF。目前,华夏基金旗下权益ETF管理规模超2200亿元,连续16年行业第一(含子公司),曾连续5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2015-2019年度,中国证券报),是境内首家旗下管理权益类ETF突破千亿和两千亿规模的基金公司,唯一一家规模连续16年排名行业第一的基金公司。 华夏基金旗下被动产品种类多样,跟踪指数涵盖综合指数、Smart Beta指数、商品指数、海外市场指数等。被动指数产品包括多只管理时间长的基金,如华夏上证50ETF(国内首只ETF),富有特色的主题基金,如金融ETF、新能源ETF、房地产ETF等。 5.风险提示 1.政策超预期风险。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随着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政策支持让位于市场选择,补贴退坡速度加快,新能源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压缩,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2.未来变化风险。本报告所有统计结果均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3.模型估计风险。本报告中未来盈利预测可能受宏观基本面等因素影响,真实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往期报告: 2021.08.05:【东吴金工&电新】动力领域需求强劲,储能市场一片蓝海——电池基金投资价值分析(012862.OF) 2021.06.22:【东吴金工&电新】华安中证内地新能源ETF配置价值分析 2020.11.27:【东吴金工&电新】华泰柏瑞光伏ETF配置价值分析 团队介绍 识别二维码,关注新兴产业汇,获得更多精彩文章!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Green_Energy)由东吴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新能源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新能源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