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PMI回落是暂时的,制造业订单走弱则需重视——PMI数据分析(21.8)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服务业PMI回落是暂时的,制造业订单走弱则需重视——PMI数据分析(21.8)》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服务业PMI回落是暂时的,制造业订单走弱则需重视 PMI数据分析(21.8) 秦泰 博士 首席宏观分析师 屠强 宏观分析师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8月,中采制造业PMI回落0.3至50.1,为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新订单指数明显回落构成主要拖累,内部呈现出短期风险改善、但中期风险持续约束的结构。 前期因极端天气走弱的必需品消费明显改善,但外需缺口降温、通胀抑制内需两大中期风险约束新订单回落。8月新订单指数大幅回落1.3至49.6,20年3月以来首次跌至50以下。内部其实有可喜的因素: 7月因极端天气、洪涝灾害而罕见大幅回落,拖累零售明显不及预期的必需品消费,8月积极回补。但是,两大中期风险进一步演化,构成拖累新订单回落的主因。其一,新出口订单单月回落幅度较此前水平明显扩大,其二,工业品通胀抑制内需的情况仍然明显,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大于新出口订单,且结构上对大宗可选耐用消费品需求以及基建投资需求仍构成明显约束。 因大宗工业品通胀维持高位,生产企业囤积原材料,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下滑幅度小于新订单。6-7月生产跟随需求节奏降温之后,8月新订单指数明显回落1.3的背景下,采购量仅回落0.5至50.3,生产指数仅小幅回落0.1至50.9,再次出现了类似5月企业因大宗涨价预期而提前购置原材料生产,导致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与需求侧新订单指数差距拉大的“短期化生产行为”情况。这与前期PPI再度超预期上行,工业品通胀压力整体仍持续较大有直接关系。此背景下,产成品库存继续上行,回升0.1至47.7。 价格指数均明显回落,结构性扭曲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理顺。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分别回落1.6/0.4至61.3/53.4。钢材产量供给偏紧压力最大的阶段在7月,8月已重拾回升态势。原煤产量两年复合年化增速7月跌至较深的负值区间,而8月伴随发改委批复前期停工的煤矿用地等一系列实质性增产保供政策落地,煤炭供给正在逐步恢复。国内供需定价的上游工业品结构性扭曲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理顺,后续价格水平有望继续降温。 月中统计的特性令8月服务业PMI指数遭本轮疫情防控升级影响而下滑程度较深,这种回落是暂时性的。因PMI调查时点在月中这一技术原因,本轮疫情防控升级令8月服务业PMI指数下滑程度较深,服务业PMI回落7.3至45.2,其中,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PMI均大幅降至50以下。但这种回落是暂时性的,伴随目前国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预计9月服务业PMI有望明显反弹。 财政、货币稳需求类政策,与供给侧大宗保供稳价政策,仍待进一步相互配合、发力。8月PMI数据充分显示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短期积极因素与中期风险约束。短期积极因素有二,其一,7月因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影响而暂时性偏弱的必需品消费,8月明显回补,有望支撑零售明显反弹。其二,本轮散发疫情冲击已经体现,伴随国内防控形势向好,预计9月服务业逐步回归正常。但更值得担忧的是两大中期风险,其一,外需缺口收窄的大趋势对我国出口将构成中期持续约束。其二,工业品通胀的“需求抑制效应”仍在凸显,不仅继续约束基建投资改善空间、令建筑业PMI反弹幅度相对有限,同时对大宗可选耐用品消费需求的抑制仍在演化,因此,下半年旨在稳需求的财政、货币政策导向仍待进一步发力,此外也需要供给侧大宗保供稳价政策的配合。 以下为正文 8月,中采制造业PMI回落0.3至50.1,为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新订单指数明显回落构成主要拖累,内部呈现出短期风险改善、但中期风险持续约束的结构。 一、前期因极端天气走弱的必需品消费明显改善,但外需缺口降温、通胀抑制内需两大中期风险约束新订单回落 8月新订单指数大幅回落1.3至49.6,20年3月以来首次跌至50以下。内部其实仍有可喜的因素:7月因极端天气、洪涝灾害而罕见大幅回落,拖累零售明显不及预期的必需品消费,8月积极回补,统计局解读称“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且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水平”。 但是,两大中期风险进一步演化,构成拖累新订单回落的主因。其一,新出口订单单月回落幅度较此前水平明显扩大,回落1至46.7,显示外需缺口收窄的大趋势对出口的约束正加速体现。其二,工业品通胀抑制内需的情况仍然明显,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大于新出口订单,新订单回落1.3至49.6,其中前期涨价较多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50以下,统计局称“对制造业总体负向拉动明显”。其次,虽然建筑业PMI伴随灾区重建、前期专项债筹措资金陆续使用下回升3至60.5,但仅恢复至略高于6月的水平,反弹力度并不强,背后仍凸显的是地方政府面临工业品高通胀、专项债“穿透式”监管而演化出的成本收益矛盾,投资积极性不高。此外,在必需品消费、基建回补的背景下内需订单仍明显回落,指向工业品通胀对大宗可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仍构成抑制,亦是拖累7月新订单指数回落的主要原因。 二、因大宗工业品通胀维持高位,生产企业囤积原材料,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下滑幅度小于新订单 6-7月生产跟随需求节奏降温之后,8月新订单指数明显回落1.3的背景下,采购量仅回落0.5至50.3,生产指数仅小幅回落0.1至50.9,再次出现了类似5月企业因大宗涨价预期而提前购置原材料生产,导致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与需求侧新订单指数差距拉大的“短期化生产行为”情况。这与前期PPI再度超预期上行,工业品通胀压力整体仍持续较大有直接关系。此背景下,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上行,回升0.1至47.7。 三、价格指数均明显回落,结构性扭曲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理顺 价格指数经历了7月因供给阶段性偏紧而明显上行后,8月均明显回落,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分别回落1.6/0.4至61.3/53.4。高频数据来看,钢材产量供给偏紧压力最大的阶段在7月,8月已重拾回升态势。原煤产量两年复合年化增速7月跌至较深的负值区间,而8月伴随发改委批复前期停工的煤矿用地等一系列实质性增产保供政策落地,煤炭供给正在逐步恢复。国内供需定价的上游工业品结构性扭曲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理顺,后续价格水平有望继续降温。 四、月中统计的特性令8月服务业PMI指数遭本轮疫情防控升级影响而下滑程度较深,这种回落是暂时性的。 因PMI调查时点在月中这一技术原因,本轮疫情防控升级令8月服务业PMI指数下滑程度较深,服务业PMI回落7.3至45.2,其中,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PMI均大幅降至50以下。但这种回落是暂时性的,伴随目前国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预计9月服务业PMI有望明显反弹。 五、财政、货币稳需求类政策,与供给侧大宗保供稳价政策,仍待进一步相互配合、发力 8月PMI数据充分显示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短期积极因素与中期风险约束。 短期积极因素有二,其一,7月因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影响而暂时性偏弱的必需品消费,8月明显回补,有望支撑零售明显反弹。其二,本轮散发疫情冲击已经体现,伴随国内防控形势向好,预计9月服务业逐步回归正常。 但更值得担忧的是两大中期风险,其一,虽然海外疫情复杂化或阶段性支撑我国出口,但外需缺口收窄的大趋势将构成中期持续约束,展望至明年出口增速或也不容乐观。其二,工业品通胀的“需求抑制效应”仍在凸显,不仅继续约束基建投资改善空间、令建筑业PMI反弹幅度相对有限,同时对大宗可选耐用品消费需求的抑制仍在演化,而供给端来看,当前工业品涨价令企业生产行为再度“短期化”,也加剧了后续生产调整的风险。 因此,下半年旨在稳需求的财政、货币政策导向仍待进一步发力,此外也需要供给侧大宗保供稳价政策的配合。大宗保供稳价政策从供给侧缓解工业品通胀压力,同时从源头根治内需偏弱的症结;财政政策继续加力敦促专项债发行,预计今年专项债的发行过程可能持续至12月,全年新增3.65万亿专项债额度有望全部发行完成,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中枢高于上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即使8-12月MLF全部等额续作的假设下,11月之前仍需“中性”全面降准75bp以上,支撑信用增速不至于失速回落。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服务业PMI回落是暂时的,制造业订单走弱则需重视——PMI数据分析(21.8)》 证券分析师:秦泰 / 屠强 发布日期:2021.08.31
服务业PMI回落是暂时的,制造业订单走弱则需重视 PMI数据分析(21.8) 秦泰 博士 首席宏观分析师 屠强 宏观分析师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8月,中采制造业PMI回落0.3至50.1,为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新订单指数明显回落构成主要拖累,内部呈现出短期风险改善、但中期风险持续约束的结构。 前期因极端天气走弱的必需品消费明显改善,但外需缺口降温、通胀抑制内需两大中期风险约束新订单回落。8月新订单指数大幅回落1.3至49.6,20年3月以来首次跌至50以下。内部其实有可喜的因素: 7月因极端天气、洪涝灾害而罕见大幅回落,拖累零售明显不及预期的必需品消费,8月积极回补。但是,两大中期风险进一步演化,构成拖累新订单回落的主因。其一,新出口订单单月回落幅度较此前水平明显扩大,其二,工业品通胀抑制内需的情况仍然明显,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大于新出口订单,且结构上对大宗可选耐用消费品需求以及基建投资需求仍构成明显约束。 因大宗工业品通胀维持高位,生产企业囤积原材料,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下滑幅度小于新订单。6-7月生产跟随需求节奏降温之后,8月新订单指数明显回落1.3的背景下,采购量仅回落0.5至50.3,生产指数仅小幅回落0.1至50.9,再次出现了类似5月企业因大宗涨价预期而提前购置原材料生产,导致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与需求侧新订单指数差距拉大的“短期化生产行为”情况。这与前期PPI再度超预期上行,工业品通胀压力整体仍持续较大有直接关系。此背景下,产成品库存继续上行,回升0.1至47.7。 价格指数均明显回落,结构性扭曲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理顺。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分别回落1.6/0.4至61.3/53.4。钢材产量供给偏紧压力最大的阶段在7月,8月已重拾回升态势。原煤产量两年复合年化增速7月跌至较深的负值区间,而8月伴随发改委批复前期停工的煤矿用地等一系列实质性增产保供政策落地,煤炭供给正在逐步恢复。国内供需定价的上游工业品结构性扭曲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理顺,后续价格水平有望继续降温。 月中统计的特性令8月服务业PMI指数遭本轮疫情防控升级影响而下滑程度较深,这种回落是暂时性的。因PMI调查时点在月中这一技术原因,本轮疫情防控升级令8月服务业PMI指数下滑程度较深,服务业PMI回落7.3至45.2,其中,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PMI均大幅降至50以下。但这种回落是暂时性的,伴随目前国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预计9月服务业PMI有望明显反弹。 财政、货币稳需求类政策,与供给侧大宗保供稳价政策,仍待进一步相互配合、发力。8月PMI数据充分显示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短期积极因素与中期风险约束。短期积极因素有二,其一,7月因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影响而暂时性偏弱的必需品消费,8月明显回补,有望支撑零售明显反弹。其二,本轮散发疫情冲击已经体现,伴随国内防控形势向好,预计9月服务业逐步回归正常。但更值得担忧的是两大中期风险,其一,外需缺口收窄的大趋势对我国出口将构成中期持续约束。其二,工业品通胀的“需求抑制效应”仍在凸显,不仅继续约束基建投资改善空间、令建筑业PMI反弹幅度相对有限,同时对大宗可选耐用品消费需求的抑制仍在演化,因此,下半年旨在稳需求的财政、货币政策导向仍待进一步发力,此外也需要供给侧大宗保供稳价政策的配合。 以下为正文 8月,中采制造业PMI回落0.3至50.1,为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新订单指数明显回落构成主要拖累,内部呈现出短期风险改善、但中期风险持续约束的结构。 一、前期因极端天气走弱的必需品消费明显改善,但外需缺口降温、通胀抑制内需两大中期风险约束新订单回落 8月新订单指数大幅回落1.3至49.6,20年3月以来首次跌至50以下。内部其实仍有可喜的因素:7月因极端天气、洪涝灾害而罕见大幅回落,拖累零售明显不及预期的必需品消费,8月积极回补,统计局解读称“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且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水平”。 但是,两大中期风险进一步演化,构成拖累新订单回落的主因。其一,新出口订单单月回落幅度较此前水平明显扩大,回落1至46.7,显示外需缺口收窄的大趋势对出口的约束正加速体现。其二,工业品通胀抑制内需的情况仍然明显,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大于新出口订单,新订单回落1.3至49.6,其中前期涨价较多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50以下,统计局称“对制造业总体负向拉动明显”。其次,虽然建筑业PMI伴随灾区重建、前期专项债筹措资金陆续使用下回升3至60.5,但仅恢复至略高于6月的水平,反弹力度并不强,背后仍凸显的是地方政府面临工业品高通胀、专项债“穿透式”监管而演化出的成本收益矛盾,投资积极性不高。此外,在必需品消费、基建回补的背景下内需订单仍明显回落,指向工业品通胀对大宗可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仍构成抑制,亦是拖累7月新订单指数回落的主要原因。 二、因大宗工业品通胀维持高位,生产企业囤积原材料,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下滑幅度小于新订单 6-7月生产跟随需求节奏降温之后,8月新订单指数明显回落1.3的背景下,采购量仅回落0.5至50.3,生产指数仅小幅回落0.1至50.9,再次出现了类似5月企业因大宗涨价预期而提前购置原材料生产,导致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与需求侧新订单指数差距拉大的“短期化生产行为”情况。这与前期PPI再度超预期上行,工业品通胀压力整体仍持续较大有直接关系。此背景下,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上行,回升0.1至47.7。 三、价格指数均明显回落,结构性扭曲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理顺 价格指数经历了7月因供给阶段性偏紧而明显上行后,8月均明显回落,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分别回落1.6/0.4至61.3/53.4。高频数据来看,钢材产量供给偏紧压力最大的阶段在7月,8月已重拾回升态势。原煤产量两年复合年化增速7月跌至较深的负值区间,而8月伴随发改委批复前期停工的煤矿用地等一系列实质性增产保供政策落地,煤炭供给正在逐步恢复。国内供需定价的上游工业品结构性扭曲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理顺,后续价格水平有望继续降温。 四、月中统计的特性令8月服务业PMI指数遭本轮疫情防控升级影响而下滑程度较深,这种回落是暂时性的。 因PMI调查时点在月中这一技术原因,本轮疫情防控升级令8月服务业PMI指数下滑程度较深,服务业PMI回落7.3至45.2,其中,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PMI均大幅降至50以下。但这种回落是暂时性的,伴随目前国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预计9月服务业PMI有望明显反弹。 五、财政、货币稳需求类政策,与供给侧大宗保供稳价政策,仍待进一步相互配合、发力 8月PMI数据充分显示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短期积极因素与中期风险约束。 短期积极因素有二,其一,7月因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影响而暂时性偏弱的必需品消费,8月明显回补,有望支撑零售明显反弹。其二,本轮散发疫情冲击已经体现,伴随国内防控形势向好,预计9月服务业逐步回归正常。 但更值得担忧的是两大中期风险,其一,虽然海外疫情复杂化或阶段性支撑我国出口,但外需缺口收窄的大趋势将构成中期持续约束,展望至明年出口增速或也不容乐观。其二,工业品通胀的“需求抑制效应”仍在凸显,不仅继续约束基建投资改善空间、令建筑业PMI反弹幅度相对有限,同时对大宗可选耐用品消费需求的抑制仍在演化,而供给端来看,当前工业品涨价令企业生产行为再度“短期化”,也加剧了后续生产调整的风险。 因此,下半年旨在稳需求的财政、货币政策导向仍待进一步发力,此外也需要供给侧大宗保供稳价政策的配合。大宗保供稳价政策从供给侧缓解工业品通胀压力,同时从源头根治内需偏弱的症结;财政政策继续加力敦促专项债发行,预计今年专项债的发行过程可能持续至12月,全年新增3.65万亿专项债额度有望全部发行完成,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中枢高于上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即使8-12月MLF全部等额续作的假设下,11月之前仍需“中性”全面降准75bp以上,支撑信用增速不至于失速回落。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服务业PMI回落是暂时的,制造业订单走弱则需重视——PMI数据分析(21.8)》 证券分析师:秦泰 / 屠强 发布日期:2021.08.31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