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财政支出蓄力明年,货币导向力稳信用 | 宏观周报

财政支出蓄力明年,货币导向力稳信用 | 宏观周报

作者: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宏观】/ 发布时间:2021-08-2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财政支出蓄力明年,货币导向力稳信用 | 宏观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财政支出蓄力明年,货币导向力稳信用 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31期 秦泰 博士 首席宏观分析师 屠强 / 贾东旭 宏观分析师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周关注:财政支出蓄力明年,货币导向力稳信用 财政部半年报:一般预算蓄力明年、专项债加速发行。财政部于8月27日发布上半年《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透露出一般预算支出蓄力明年的政策导向,同时敦促专项债加速发行,支持下半年基建投资稳定增长。1)报告明确指出上半年“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以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凸显出今年一般预算财政在支出方面有意保持较为谨慎的节奏,以增加财政资金储备,或具有一定的蓄力明年的导向。2)“适度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支持下半年基建投资稳定增长。我们预计今年专项债的发行过程可能持续至12月,全年新增3.65万亿专项债额度有望全部发行完成。3)2022年财政政策或着力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动商品消费升级。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谈到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并考虑到商品消费升级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偏好直接相关,且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来源主要是劳动所得而非资本所得,财政政策恰可以通过减让个税税率的方式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支持商品消费需求升级进程,我们预计2022年财政政策或在个税减税领域推出201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新变化,建议保持关注。 货币政策致力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对降准持开放态度。8月23日的央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传递出三大变化,年内再次全面降准的概率正在提升。1)对经济形势判断上,强调“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仍然聚焦工业品通胀对投资需求的抑制令信用需求持续偏冷的中期风险。2)指出衔接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实际上年内再次“中性降准”的必要性明显提升。3)强调仍需从“第二支柱”角度加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年内“中性降准”或仍需“全面降准”而非“定向”。预计在8-12月MLF全部等额续作假设下,今年11月前仍需再次全面降准75BP以上,才能支撑M2全年增长约8.8%、以及对应10.8%左右社融存量同比。 发改委加速批复煤矿用地。本周国家发改委表态称近期加速批复煤矿用地,有助于煤炭产能释放,尤其是聚焦推动内蒙古等地煤矿复产。内蒙古、陕西煤炭减产是近几个月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回落的主要原因,发改委上述表态具有较强的煤炭增产保供措施针对性。韩正副总理强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有助于中期优化煤炭、电力需求结构,煤炭供需关系有望进一步理顺。在此背景下,虽然本周煤炭价格仍有所上行,但未来进一步上行空间预计较为有限,加之7月钢材产量大幅减少的情况有所缓解,钢材价格亦明显下行。 国内宏观数据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煤炭价格上行,钢材价格回落 需求:乘用车零售持续偏弱。供给:钢材产量稳定,库存回落。食品价格:猪肉、鲜菜价格下跌。工业品价格:钢材、铁矿石价格下行。 政府债务发行:月末地方债计划发行量下降。货币与流动性:长、短端利率上行。汇率:美元指数下行,人民币基本稳定。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PMI 以下为正文 周关注:财政支出蓄力明年,货币导向力稳信用 1. 财政部半年报:一般预算蓄力明年、专项债加速发行 财政部于8月27日发布上半年《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透露出一般预算支出蓄力明年的政策导向,同时敦促专项债加速发行,支持下半年基建投资稳定增长。 一、报告明确指出上半年“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以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凸显出今年一般预算财政在支出方面有意保持较为谨慎的节奏,以增加财政资金储备,或具有一定的蓄力明年的导向。报告指出今年财政政策的总体要求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意味着今年一般预算财政的政策导向就是结构优化比支出增加更为重要,考虑到2019年的大规模减税、2020年的大规模降费举措接连导致一般预算财政资源趋于紧张的局面,今年财政支出在总量上保持较为谨慎的节奏是合理的。报告回顾上半年一般预算收支情况,指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8.6%,主因“经济恢复拉动税收收入较快增长”;但并未暗示一般预算收入与支出之间在节奏上具备直接的相关性,而是认为上半年同比仅增长4.5%、明显低于收入增幅的一般预算支出“保持了较强的支出力度”,事实上,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较2019年同期下滑-1.5%,与财政收入高增之间对比极为鲜明,今年上半年一般预算财政收支缺口为近5年最窄,较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别收窄1.1万亿、1.5万亿左右。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两会时预算水平,但报告再次强调今年全国一半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增长1.8%”,这令我们相信报告的未来政策展望部分所指的“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并不代表着全年财政支出增速将明显超过1.8%的预算水平,毕竟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仅占预算全年支出规模的48.7%,明显慢于正常年份50%-52%的区间,仅略高于去年的47.4%,从而下半年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事实上仅能保证下半年一般预算支出的同比增速不会出现明显下滑,而并不包含支出增速转向高增的转向性暗示。 二、“适度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支持下半年基建投资稳定增长。如果今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是有意以较为谨慎的速度展开,那么广义财政资金投向基建投资领域的两个明显偏慢的现象,则是明显低于财政部和市场预期的。其一,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至7月累计仅发行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36.0%,明显落后于2019年(78.4%)和2020年(60.4%);其二,政府性基金收入使用偏慢,即使不考虑专项债发行较慢的问题,1-7月政府性基金累计收入较2019年同期增长达21.4%的背景下,同期政府性基金累计支出仅较2019年同期增长11.1%,不包含专项债融资的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至7月累计仅2400亿,大幅小于2019年、2020年同期的近6000亿和近1.4万亿缺口。两个现象均指向今年在“穿透式监管”强度明显提升的背景下,大宗工业品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大幅提升基建投资成本,令地方政府对基建投资的态度转为相对谨慎。针对这一现象,报告重申了7月底政治局会议要求的“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并且明确要求“适度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指导地方加强项目储备”,与发改委近期督促加快推动基建投资和融资活动推进的操作导向一致。考虑到专项债发行到形成基建投资之间大约有3个月左右的时滞,综合报告信息和近期基建投资相关的日臻明确的政策导向,我们预计今年专项债的发行过程可能持续至12月,全年新增3.65万亿专项债额度有望全部发行完成,加之对应的基建投资项目的广义信贷融资需求的有序释放,预计三季度社融存量增速已经达到全年低位,4季度有望迎来反弹,维持全年社融存量同比约10.8%的预测不变,有望在政府去杠杆的同时,推动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稍好于上半年,维持全年基建投资同比4%左右的判断不变。 三、2022年财政政策或着力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动商品消费升级。《报告》要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和“统筹做好今明两年财政政策衔接”。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周期性风险可能来自两方面,其一是随着9月以后美国财政补贴结束、海外工业生产缓慢但持续的恢复过程共同作用下,我国出口外需或将趋冷,明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作用预计较为有限;其二是今年2季度以来由于工业品通胀向耐用可选消费品的传导等原因,可选商品消费需求动能受到极大削弱,而下半年地产竣工情况可能有所回落,从而明年的商品消费需求亟需有效政策措施给予支持。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谈到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并考虑到商品消费升级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偏好直接相关,且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来源主要是劳动所得而非资本所得,财政政策恰可以通过减让个税税率的方式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支持商品消费需求升级进程,我们预计2022年财政政策或在个税减税领域推出201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新变化,建议保持关注。 2. 货币政策致力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对降准持开放态度 8月23日的央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传递出三大变化,年内再次全面降准的概率正在提升。 1)对经济形势判断上,强调“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强调“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仍然聚焦本轮工业品通胀对投资需求的抑制效应令信用需求持续偏冷的中期风险。 2)指出衔接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而在下半年流动性缺口较大、信用需求受通胀抑制的背景下,实际上年内再次“中性降准”的必要性明显提升。此外从“跨周期调节”的角度理解“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意味着虽然明年名义GDP增速大概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货币政策并不会机械性的同步收紧。 3)强调仍需从“第二支柱”角度加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年内“中性降准”或仍需“全面降准”而非“定向”。强调“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此外,8月26日央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进一步传递出央行对降准工具的运用持开放态度。央行表示“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根据我们在此前报告《四大变化——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中的详细测算,预计在8-12月MLF全部等额续作假设下,今年11月之前仍需再次全面降准75BP以上,才可能支撑M2全年增长约8.8%、以及对应10.8%的左右的社融存量同比。 3. 发改委加速批复煤矿用地 本周国家发改委表态称近期加速批复煤矿用地,有助于煤炭产能释放。据8月25日发改委表态,7月在20多座露天煤矿取得接续用地批复后,“近日又有16座鄂尔多斯露天煤矿取得接续用地批复,涉及产能2500万吨/年左右”,与此同时,“还有产能近5000万吨/年露天煤矿将于9月中旬陆续取得接续用地批复。”且发改委指出“全部正常生产后,月可增加产量700万吨以上。”。相当于7月内蒙古产量的10%。此外,7月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等5省区已对15座联合试运转到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煤矿办理延期手续,同意联合试运转时间再延长1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产增供。15座煤矿涉及产能合计4350万吨/年,已全部复产,预计每日可稳定增加产量15万吨。 内蒙古、陕西煤炭减产是近几个月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回落的主要原因,发改委上述表态具有较强的煤炭增产保供措施针对性。今年4月以来,原煤产量出现了一轮大幅下行,两年复合年化增速(下同)由4月4.4%的正常水平,大幅回落至7月-2.6%的负值区间。与此同时,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成为推升PPI持续高位的最主要因素。前期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多处煤矿因安全生产问题先后停工,内蒙古对全国原煤产量增速的贡献从3月的0.3%大幅下滑至7月的-1.8%;此后陕西等地也出现煤矿停产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全国原煤产量增速回落的态势;主要产煤省份中,仅山西保持了持续的正贡献。 韩正副总理强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有助于中期优化煤炭、电力需求结构,煤炭供需关系有望进一步理顺。8月26日,韩正副总理主持召开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突出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理解这项重大任务”,同时提出三大具体举措,“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要坚决整改,增量项目要坚决严控,不符合能耗双控要求的新项目不能再审批。”,并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进行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同时要严格“两高”项目审批管理。发改委亦表示,8月上旬用煤高峰过后,全国电煤消费逐步回落,煤炭供需宽松,港口存煤开始累积。 在此背景下,虽然本周煤炭价格仍有所上行,但未来进一步上行空间预计较为有限,加之7月钢材产量大幅减少的情况有所缓解,钢材价格亦明显下行。本周动力煤均价同比上行2.6pct至89.7%,据发改委分析,也一定程度受到部分煤矿不合理涨价、恶意炒作等影响,但后续进一步大幅上行空间有限;螺纹钢价格同比下行1.2pct至37.5%。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煤价上行,钢价回落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PMI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财政支出蓄力明年,货币导向力稳信用——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31期》 证券分析师:秦泰 / 屠强 研究支持:贾东旭 发布日期:2021.08.29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