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广发策略】专精特新:助力小盘成长点状扩散——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九)

【广发策略】专精特新:助力小盘成长点状扩散——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九)

作者:微信公众号【戴康的策略世界】/ 发布时间:2021-08-2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广发策略】专精特新:助力小盘成长点状扩散——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九)》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摘要 ●“专精特新:“小盘成长”点状扩散再下一城!关于小盘成长,我们今年做了两个重要判断:2月下旬“微观结构调整布局市值下沉”和5月中旬“全球通胀预期见顶有利于成长”。7.30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专精特新”小巨人,根据推算,378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多为300亿市值以下的科技制造业,符合我们在7.25《当前风格是否会切换?》中对小盘成长的定义。我们判断:政策加码将会进一步强化小盘成长的信用扩张预期,并引导了小盘成长风格点状扩散的潜在方向。 ●政策脉络:上承金融供给侧改革,下启高质量发展,牵引共同富裕。(1) “专精特新”政策则直接明确了生产资源应该进入的具体领域,补足了“金融供给侧改革”拼图的关键一环。(2)“专精特新”政策进入加速验证期:730政治局会议提出“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旨在培育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3) “专精特新”指明了生产资料的分配方向,与旨在生产成果分配的“共同富裕”政策一脉相承,且同等重要。 ●胜率赔率:即期业绩好/赔率合适,在微观结构修正第三阶段“业绩验证分化”更占优。(1)从胜率的角度来看,“专精特新”公司21年的盈利预期持续上修。我们在8.22《微观结构调整再现下的应对之策》中指出:A股当前处于微观结构调整第三阶段“业绩验证分化”期,盈利预期持续上修的“专精特新”公司有望成为“小盘成长”点状扩散的重要方向。同时,中期来看,18年“技改”以后,“专精特新”公司的利润率趋势性改善,驱动ROE显著抬升。(2)从赔率的角度来看:“专精特新”公司当前估值并不高,风险溢价则已经处于相对高位,2季度基金持仓已经有所回升但仍有空间,交投热度也适中。 ●投资主线:“补链”夯基础,“强链”铸优势。以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为主线,我们基于“补链强链”梳理 “专精特新”两大投资线索:(1)“补链”夯基础——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航天装备等;新材料:MLCC、军用新材料、部分高端化工品种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高值耗材、CXO、创新药等。(2)“强链”铸优势——新能源:新能源车、光伏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下游IDC、工业互联网、医疗信息化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从利润率(技术护城河)和国产化率(成长性)梳理了“专精特新”潜在最受益的50个股票池(详见正文)——我们选取符合“补链强链”投资线索,且500亿市值以下,近三年研发费用率高于10%或复合增速大于25%(国产替代),近三年净利率处于上升趋势且处于行业均值以上、ROE超过15%(利润率技术护城河)。 ●核心假设风险。海外疫情反复,全球政策退出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报告正文 1 专精特新:“小盘成长”点状扩散再下一城! 今年730政治局会议强调“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会强化小盘成长风格点状扩散。关于小盘成长,我们今年做了两个重要的判断“微观结构调整布局市值下沉”“全球通胀预期见顶有利于成长”(参见2.24《扩散升级》、3.4《拾级而下,“市值下沉”如何布局?》、5.23《小盘成长接棒》)。730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专精特新”小巨人,从监管角度进一步强化小盘成长的政策驱动/盈利修复预期,并引导了小盘成长风格点状扩散的潜在方向。 小盘成长再扩散:“专精特新”公司集中在300亿以下市值的科技制造细分领域,政策驱动有助于小盘成长风格继续点状扩散。“专精特新”公司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我们基于此筛选出378家A股上市公司——2020年研发支出占比不低于3%;近两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平均增速不低于5%;负债率不高于70%等。“专精特新”A股公司集中分布在300亿市值以下的科技制造业,基本符合我们对于小盘成长的定义——我们在7.25《当前风格是否会切换?》中定义小盘成长是:市值600亿元以下、自由流通市值300亿元以下的科技制造业,“专精特新”公司正好符合我们对于小盘成长的定义:从行业结构来看,“专精特新”公司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化工、电子、电气设备、医药生物和计算机等行业;从实质结构来看,目前“专精特新”公司总市值整体偏低,100亿以下市值公司合计占比72%,其中以小于50亿市值公司为主。由此可见,“专精特新”小巨人也是以科技成长为主的 “小盘成长”股。我们判断,730政治局会议强调“专精特新”小巨人,将会强化小盘成长风格继续点状扩散。 2 政策脉络:上承金融供给侧改革,下启高质量发展,牵引共同富裕 (一)上承:补足“金融供给侧改革”关键一环,指明高质量发展方向 “专精特新”与金融供给侧改革本质上一脉相承,都指明了高质量发展主线。19年金融供给侧改革目的在于使信贷资源向科技制造倾斜,推动高质量发展——19年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目的在于增加新经济、民营企业资金供给,使信贷资源从传统部门向科技制造倾斜、从头部公司向中小微企业扩散,推动高质量发展。21年反复提出“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也是为了引导资本进入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方向——21年7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多次提出“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目的在于弱化资本市场负外部性,引导资本进入真正能够改善社会民生、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方向。21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升至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方向——近期“专精特新”政策则是明确了金融资源、政策资源、人力资源倾斜的方向,目的在于对重点产业领域定点输送,通过发展“专精特新”企业“补链强链”,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金融供给侧改革一样, “专精特新”亦是为高质量发展主线下的“新经济”领域提供侧重支持,补充“金融供给侧改革”拼图的关键一环。 (二)下启:“补链强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 “专精特新”旨在培育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加快解“卡脖子”难题。 “专精特新”的概念自2011年被工信部首次提出后不断获得政策加码——2021年七月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专精特新”的概念,随后国务院、工信部连续发布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年初起,“补链强链”专项行动陆续展开,“专精特新”政策进入加速验证期——2021年3月12日银保监会提出要为掌握“专精特新”技术的小微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2021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样在2021年7月,工信部公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至此工信部共评选三批共49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补链强链”,对于加快解“卡脖子”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专精特新”政策加快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补链强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引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构建了完善的梯度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构建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的梯度评价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专精特新”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补链补强”——评选条件要求“专精特新”企业属于我国重点产业领域,或聚焦制造业弱项补强短板,补强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或攻关关键技术构筑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巩固领先地位。 (三)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专精特新”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在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通过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对重点产业领域定点输送,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追赶型”经济体到“领先型”经济体的跨越,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实现共同富裕还需优化制度基础,即进行生产结构的三次分配——通过调整“三大分配”结构、完善社会的激励系统、鼓励乡村振兴等措施促进贫富差距收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缩小地区间及城乡差距。我们认为:指明生产资料分配的“专精特新”政策和优化生产结果分配的“共同富裕”政策,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同等重要的。 3 胜率赔率:即期业绩好,赔率合适,在微观结构修正第三阶段“业绩验证分化”更占优 (一)胜率:“专精特新”即期业绩好、远期业绩改善 “专精特新”即期业绩持续改善。我们基于分析师重点跟踪公司(5家及以上机构更新)测算“专精特新”企业21年度的预期净利润增速,可以看到:21年“专精特新”公司预期盈利增速为37.7%,从年初以来持续抬升。 微观结构修正进入第三阶段的“盈利验证分化”,“专精特新”公司有望持续占优。我们在3.29《微观结构恶化的成因与展望》中指出:历史经验表明微观结构调整阶段,小市值/即期业绩好的公司将取得超额收益。当前正处于微观结构修正第三阶段,市场走势依据业绩验证分化,中小市值/即期业绩持续修复的“专精特新”大概率将持续占优。 “专精特新”的远期业绩也在改善:销售利润率趋势性抬升,驱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在对378家“专精特新”公司进行杜邦拆解后,我们发现,“专精特新”公司在10-16年主要靠增量扩张来拉动盈利,杆杠率/周转率维持高位;在16-17年供给侧改革下,“专精特新”公司供给端收缩,资产周转率迅速下降;18年技改升级后,“专精特新”公司进入高质量发展通道:19年中报以来,“专精特新”公司利润率趋势性改善,带来盈利能力显著回升。 (二)赔率:“专精特新”估值适中、ERP相对高位、基金持仓不高、交易集中度适中 “专精特新”公司估值合理,风险溢价水平处于相对高位。从估值水平来看,“专精特新”公司目前PE(TTM)为44.8倍,估值接近历史均值,性价比优势凸显。从风险溢价来看,“专精特新”公司ERP值趋势性抬升,当前投资价值超过历史平均水平,赛道赔率增强。 “专精特新”公司公募持仓仍有空间,交投热度适中。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2季度基金对于“专精特新”公司仓位仅为7.6%,后期加仓余地充分。从成交额占比来看,“专精特新”公司总成交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为1.3%,赛道交投热度已经明显回落。 4 投资主线:“补链”夯基础,“强链”铸优势,把握国产替代&利润率抬升趋势 在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主线中,把握国产替代和利润率抬升两大趋势——(1)国产替代路径促进中国科技制造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具备丰富的自主研发成果和成熟技术储备,为国产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叠加 “逆全球化”趋势与疫情不确定性,证明了国产化加速的必要性。(2)寻找利润率潜在抬升的方向:当前中国科技制造业利润率仍处于全球低位,在强政策驱动下,“专精特新”公司进入高质量发展通道,利润率趋势性改善,具有持续性。根据国产化进程加速和利润率改善双逻辑,我们从“补链、强链”两个维度出发,梳理出“专精特新”投资线索: “补链”夯基础——(1)高端装备制造:从制造业大国成长为制造业强国,装备制造的国产化、高端化是必由之路。目前行业总体国产化程度不高,但国产化进程较快,利好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航天装备等;(2)新材料:下游高端制造升级,离不开上游新材料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部分新材料品种仍处于国产替代起步阶段,增长空间巨大,技术革新推动利润率抬升,利好MLCC、军用新材料、部分高端化工品种等;(3)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医药/医疗行业惠及民生,长期来看赛道依然长坡厚雪。目前我国部分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等领域仍与国外龙头有较大差距,利好高值耗材、CXO、创新药等。 “强链”铸优势——(1)新能源:新能源革命为我国制造业“弯道超车”提供了绝佳机遇,目前我国已经实现全球份额领先,规模效应和下游需求推动利润率抬升,利好新能源车、光伏产业链;(2)新一代信息技术: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数字中国,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目前国内具有一定基础,正在逐步构建全球比较优势,利好上游半导体,下游IDC、工业互联网、医疗信息化等。 基于国产替代和利润率抬升两大逻辑,我们分别设置了相关的指标进行筛选,得到50只个股: 必要条件: (1)市值介于50亿和500亿之间; (2)至少1家机构参与评级; 第一,国产替代 (1)近三年研发费用率高于10%,或复合增速大于25%; (2)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大于20%(19年实际值-21年预测值)。 第二,利润率抬升 (1)近三年净利率处于上升趋势; (2)截止21Q1的净利率(TTM)高于行业平均;(3)截止21Q1的ROE(TTM)高于15%。 (合规原因,微信公众号无法贴具体标的。欢迎私信我们团队索取“专精特新”50只重点个股) 5 核心假设风险 海外疫情反复,疫苗研发/投产低预期,全球财政/货币退出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拖累经济修复预期。 近期广发策略重磅系列报告 1 聚拢小盘成长系列 8.22【广发策略】微观结构调整再现下的应对之策——周末五分钟全知道(8月第4期) 8.15【广发策略】继续“市值下沉”,寻找点状扩散——周末五分钟全知道(8月第3期) 8.8【广发策略】风格仍聚拢,配置寻扩散——周末五分钟全知道(8月第2期) 8.1【广发策略】聚拢小盘成长——周末五分钟全知道(8月第1期) 7.4 【广发策略】“2月冲击”会重现吗?——周末五分钟全知道(7月第1期) 6.27 【广发策略】全球的寻找赔率更佳的小盘成长——周末五分钟全知道(6月第4期) 6.20 【广发策略】全球的通胀交易结束了吗?——周末五分钟全知道(6月第3期) 6.6 【广发策略】复苏后期,寻找量价突破——周末五分钟全知道(6月第1期) 5.23 【广发策略】小盘成长接棒——周末五分钟全知道(5月第3期) 5.17 【广发策略】周期交易的赔率与胜率——周末五分钟全知道(5月第2期) 2 增持小盘价值系列 7.25 【广发策略】当前风格是否会切换?——周末五分钟全知道(7月第4期) 7.18 【广发策略】小盘价值攻守兼备——周末五分钟全知道(7月第3期) 7.11 【广发策略】重新增持小盘价值——周末五分钟全知道(7月第2期) 3 第三波顺周期行情系列 2.17 【广发策略】第三波顺周期行情已经确立——周末五分钟全知道(2月第2期) 2.2 【广发策略联合八大行业】如何布局21年涨价(下篇) 2.2 【广发策略联合八大行业】如何布局21年涨价(上篇) 1.3 【广发策略】迎接“第三波”顺周期行情——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1期) 4 微观结构修正系列 7.2 【广发策略】哪些细分领域还有市值下沉空间——微观结构系列(五) 3.29 【广发策略】微观结构恶化的成因与展望——微观结构系列(四) 3.18 【广发策略】从微观结构看美债和A股——微观结构系列(三) 3.12 【广发策略】如何观测市场微观结构?——微观结构系列(二) 3.3 【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微观结构恶化——历史与影响 5 “策话新兴产业”系列 8.23 【广发策略】如何刻画新兴产业估值?——“策话新兴产业”系列(五) 7.30 【广发策略】新兴产业指数全复盘——“策话新兴产业”系列(四) 7.27 【广发策略】揭秘新兴产业的公募基金持仓——“策话新兴产业”系列(三) 7.19 【广发策略】新兴产业中外龙头全对比——“策话新兴产业”系列(二) 7.10 【广发策略】北上如何配置A股新兴产业?——“策话新兴产业”系列(一) 6 暂避锋芒,扩散升级系列 5.5 【广发策略】一季报总量到结构有何亮点?——周末五分钟全知道(5月第1期) 4.26 【广发策略】震荡期哪些交易因子占优?——周末五分钟全知道(4月第4期) 4.22 【广发策略】兼顾“即期业绩”与“市值下沉——公募基金21年Q1配置分析 4.19 【广发策略】紧信用确认,配置方向变了吗?——周末五分钟全知道(4月第3期) 4.11 【广发策略】坚定市值下沉+低PEG策略——周末五分钟全知道(4月第2期) 4.5 【广发策略】反弹下半场,继续调结构——周末五分钟全知道(4月第1期) 3.28 【广发策略】珍惜反弹时光——周末五分钟全知道(3月第4期) 3.22 【广发策略】微观结构修正进入第二阶段——周末五分钟全知道(3月第3期) 3.4 【广发策略】拾级而下,“市值下沉”如何布局? 2.24 【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扩散升级——A股市场策略快评 1.31 【广发策略】背离已收敛,广度将扩散——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5期) 1.17 【广发策略】波动加剧,行情扩散——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3期) 7 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 8.17 【广发策略】中国制造“国产化”的量衡与推演——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报告(八) 7.26 【广发策略】擎画中国FAANG投资图谱——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七) 6.16 【广发策略】从FAANG看A股“热门股”行情——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六) 4.10 【广发策略】历史“供给收缩”下周期行情的启示——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五) 3.19 【广发策略】产能视角看“碳中和”投资机会——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四) 2.19 【广发策略】基于产能周期看当前行业比较——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三) 2.3 【广发策略】哪些行业“供需缺口”潜在扩张?——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二) 1.19 【广发策略】产能视角看行业“供需缺口”——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一) 8 “碳中和”系列报告 5.20 【广发策略】“碳中和”的ESG投资策略—“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七) 4.29 【广发策略】资金视角看“碳中和”绿色投向—“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六) 4.21 【广发策略】碳交易市场的“产业映射”—“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五) 3.24 【广发策略】“碳中和”产业图谱与指数构建—“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四) 3.23 【广发策略】政策比较:“碳中和”如何实现?—“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三) 3.14 【广发策略】避闹取静,“碳中和”恰逢其时——周末五分钟全知道(3月第2期) 2.25 【广发策略联合全行业】谋局“碳中和”—“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二) 2.9 【广发策略】擎画“碳中和”主题投资愿景—“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一) 9 “广开金股”系列 8.13 【广发策略】次新股:投资时钟与选股模型——“广开金股”系列(五) 7.29 【广发策略】净利润断层如何获得更高收益?——“广开金股”系列(四) 7.1 【广发策略】潜力股深挖:AH折溢价策略——“广开金股”系列(三) 6.21 【广发策略】北上资金:“聪明钱”选股策略——“广开金股”系列(二) 5.26 【广发策略】性价比之王:优化的PEG选股策略——“广开金股”系列(一) 10 “科创出鞘”系列 7.14 【广发策略】科创板:新一轮打新“盛宴”—“科创出鞘”系列(四) 7.5 【广发策略】科创板估值“过热”了吗?—“科创出鞘”系列(三) 6.25 【广发策略】科创板:四象限选股模型 —“科创出鞘”系列(二) 6.21 【广发策略】科创板:星火可燎原—“科创出鞘”系列(一)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1年8月27日 分析师: 戴 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曹柳龙:SAC 执证号:S0260516080003 ●团队成员介绍● 戴 康 CFA:策略首席分析师,11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2020年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二名、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策略第一名、金牛奖2020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一名。 郑恺:联席首席分析师,8年策略卖方研究经验。 曹柳龙:资深分析师,7年策略卖方研究经验。 俞一奇:资深分析师,7年大类资产配置、市场研究和国际比较经验。 韦冀星:资深分析师,4年策略研究经验。 倪赓:资深分析师,4年策略卖方研究经验。 王永健:资深分析师,4年宏观策略卖方研究经验。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