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产能迫近天花板,电解铝路在何方?

产能迫近天花板,电解铝路在何方?

作者:微信公众号【信达期货】/ 发布时间:2021-08-2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信达期货《产能迫近天花板,电解铝路在何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要点提示 1. 我国电解铝产能已逐渐逼近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 2. 我国电解铝产能主要向内蒙古和云南等西南方向转移,新增产能近年来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和云南,云南成最大赢家。 3. 电解铝产能转移主要原因是成本驱动和政策导向,一方面高昂的电力成本使得产能从山西和河南等地转移到山东、新疆、云南等地;另一方面,政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促进产能转移,分别是通过管控电价和限制产能投产,即管控以火电为主的地区的电价及限制产能(河南、山西等),给予以水电为主的地区优惠电价和产能指标(云南、广西等),从而促进产能逐步西进。 4. 未来电解铝产能转移的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向水电丰富的西南地区转移,二是向海外转移,三是转向再生铝替代。 电解铝产能转移历史 我国电解铝产能一共经历了2次大的迁移,实现了从高成本向低成本地区的转移,2010年以前电解铝产能主要集中在山西和河南两个省份,2010年到2017年之间,电解铝产能逐渐转移到山东和新疆两地,2017年至今,产能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云南地区,由于内蒙古地区承接了大量的落后淘汰产能,随着双碳政策的提出,火电铝新增产能受到限制,近年来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富含水电的云南地区。 从地域性上来说,国内电解铝的产能在2010年之前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带(山西、河南),其主要优势是铝土矿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或方便获取,劣势在于电价成本高,同时随着开采的进度加深,铝土矿品味下降。 之后至2017年,电解铝产能向电力成本较低的省份转移。向西至新疆,取其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但是其运输成本过高且电解铝总产能达到总量控制上限。向东至山东,取其进口铝土矿海运成本低的优势,后由于环保压力大,政策面要求减煤而减产。当前电解铝的产能正向内蒙和云南转移。内蒙电费低,运煤铁路通道便利,环保压力小,承接了大量落后淘汰产能。 但新建自备电厂限制较多,当地原料端配套不足,且政策要求优化产能。而云南近些年大力发展水电,资源丰富,低成本且环保,拥有政策支持,是电解铝产能转移的新方向。影响电解铝产能转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分别是成本和政策,其中政策因素也会影响成本,同时政策端也可利用成本作为工具进行政策调控,因此成本与政策是相互关联的。 图2和图3为电解铝主要产区建成产能和产量的情况,产能与产量变迁趋势也较为明显。云南地区产能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逐年上涨的幅度却很大,内蒙古地区由于承接大量产能,产能与产量也处于增长区间。其他地区则出现产能与产量减少的情况。 图4展示的是电解铝新增产能变迁,2017年以来,内蒙古地区新增产能逐渐减少,甚至为0,这主要是因为2019年内蒙古是唯一一个能耗双控未达标的省份,因此减产效应较为明显。而以云南为主的西南地区凭借丰富的水电资源成为最大赢家,即绝大多数新增产能向云南等地区转移,从云南与广西的特批指标也可以看出,近年来西南地区占据政策和成本的绝对优势。 电解铝产能转移的原因 2.1成本因素 2.1.1 冶炼方式 电解铝主要通过铝土矿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电解生产电解铝,这其中电力占据较大的比重。而电力则通过煤炭和水力两种方法实现,河南、新疆和内蒙等内陆地区主要使用煤炭进行火力发电,云南等地则主要依靠丰富的水源进行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高污染,高成本,水力发电低排放,低成本。 2.1.2 成本构成 从电解铝成本构成来看,电力成本占据31%的比重,氧化铝占据42%的比重,值得注意的是,氧化铝的成本中电力成本也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电力成本是生产电解铝中最重要的成本因素。 2.1.3主要产区电力成本 一般情况来说,每生产一吨电解铝需要消耗电力13200-13500千瓦时,因此电解铝企业电力成本下降0.1元/千瓦时,电解铝利润相应上涨1320元/吨-1350元/吨,电力成本在电解铝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国生产电解铝主产区中,大户工业电价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省市电解铝产业利润。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9年山西、河南和重庆等低电价居于全国首位,山东、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电价处于低位,云南地区电价虽然不处于相对低位,但由于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支持,云南地区电解铝生产企业电价较低,生产成本也处于低位,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电解铝新增产能向山东、新疆、内蒙古和云南地区转移。而从2019年产能分布情况来看,山东、新疆、内蒙古和云南是主要的产能集中地,进而验证了电价是电解铝企业考虑的重要成本因素。 2.2政策因素 2.2.1 双碳政策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各国在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愈发严重,各国纷纷推出碳排放政策规划来应对,中国也不例外。 从我国的碳排放计划来看,虽然从2007年就开始提出要全面部署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工作,但没有设置具体的量化目标。从2009年底开始,我国开始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具体目标,也是从2010年开始,我国电解铝产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转移,从山西和河南转到山东和新疆。 2015年中旬我国第一次提出碳达峰政策并设置了碳强度下降的具体目标,2017年左右,我国电解铝产能发生第二次大迁移。这次与以往不太一样,将重心放在水电为主的云南地区,内蒙古地区则主要是承接大量的落后淘汰产能。从第二次迁移开始,云南地区成为主要的承接电解铝新增产能转移地区。 2.2.2 产能天花板 从2021年新增产能主要投放企业来看,企业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广西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地区新增产能为0。这主要是自2018年颁布《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后,全国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速快速下降,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逐步确立。 从图8可以看出我国电解铝产能已经逐渐迫近4500万吨,因此新增产能会逐年减少,而内蒙地区由于承接了大量落后产能叠加它是2019年唯一未完成能耗双控目标的省份,今年新增产能基本上难以推进。因此在接下来的电解铝市场中,供给会持续处于紧缺状态。 2.2.3政策导向之节能减排 表4主要介绍了火力和水力生产电解铝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火电生产一吨电解铝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水电生产排放二氧化碳量的7倍还多,因此,水电铝更环保,可以更好推动双碳政策的实现。 各地政府为实现碳排放目标,均出台各项政策积极引导电解铝生产实现二氧化碳低排放。下图重点列出电解铝几个主产区的一些政策,主要有山西、河南、山东、新疆、内蒙和云南几个省份,可以看出2010年之后,各省市积极出台各项政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们通过前文可知,电解铝生产使用的电力可以通过火力和水力两种方式进行发电,火力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远远高于水力发电。因此,政策主要从两个方向出发,分别是通过管控电价成本和限制产能投产,即管控以火电为主的地区的电价及限制产能(河南、山西等),支撑产能向以水电为主的地区转移并给予支持电价(云南、广西等)。 再看上图的政策,2010年之后,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引导电解铝产业向具有清洁能源和资源优势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淘汰落后产能,2010-2017年间电解铝产能向新疆和山东地区逐步转移。 2017年之后,云南凭借水电铝低成本、低排放的绝对优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国家推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云南省开展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弃水电量消纳试点的批复》等政策以支持云南电解铝行业发展,同时推出从2018年开始,自带电解铝产能指标的电解铝企业前五年按照0.25元电价执行,助推云南水电铝的发展,2017年之后电解铝新增产能大幅向云南转移。内蒙古因为承接大量落后产能而使得电解铝产量出现暴增,2019年能耗双控未达标,近两年来内蒙古地区出现新增产能逐年下降的情况。 未来电解铝产能转移方向 3.1国内电解铝产能加速向西南方向转移 下面两张图分别介绍了国内和国际上生产电解铝的水电和火电占比,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铝生产中,水电占比仅10%,火电占比高达86%,而国际上电解铝生产中水电占比为25%,远远高于我国。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引导电解铝生产向清洁能源转化还仅仅只是个开端,未来我国电解铝产能会更大幅度向云南等以水电铝为主的地区转移。但需注意的是云南地区水电铝占比仅11%,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2电解铝产能陆续向海外转移 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国际层面,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国际上水电铝占比较高,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充分挖掘国外电解铝生产的优势,实现国际国内双赢发展。我们认为电解铝向国外转移有三个方面的好处,分别是优化资源受限问题,优化国内产能过剩和降低火电生产比例,节省成本。 国内铝土矿资源受限,电解铝产能外移是大势所趋。众所周知,我国的铝土矿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进口依赖度占据很高的比例,而氧化铝和电解铝的产能需求占比却非常大,如果电解铝全部依赖国内生产,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铝土矿,国内生产的成本比较高。 产能天花板逐渐迫近,国内电解铝生产逐渐过剩。随着双碳政策推出及4500万吨电解铝产能天花板的确立,导致很多电解铝企业遭受严重限产,可能面临利润缩减甚至亏损的局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国外寻找具备条件的国家(铝土矿资源较丰富、电解铝需求较旺盛、水电铝占比较高等),若能将电解铝产能转移到这些国家,那么也有利于我国电解铝产能释放,有利于电解铝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双赢发展。 国内电力成本不断上升,产能急需外移降低成本。电解铝的主要成本在于是电力成本,由前文可知国际上采用水电生产电解铝的比重远远高于国内,加之国内政策近年来逐步取消优惠电价政策,且限制自备电厂的发展,因此如果一部分电解铝产能转移到国外,可以更多的参与水电铝生产,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3.3 转向再生铝替代 在铝的生产中,除了通过铝土矿生成电解铝之外,还可以通过废铝生成再生铝,再生铝的工艺相对简单。由表6可知,原铝与电解铝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差距较大,再生铝的碳排放不到电解铝的20%,因此,用再生铝替代电解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环境压力,更好实现双碳政策。 但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对再生铝的利用度较高,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而言,中国再生铝产量与总产量占比最高仅到20%,而全球平均水平最低在20%以上,我国再生铝利用还存在较大的空间。 从对再生铝未来产量预估中可以知道,再生铝未来的产量处于直线上升的状态,到2025年再生铝产量将近翻一番。不仅可以减少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于它自身生产流程简单,还可以节约用水、用煤和固废排放量,极大的减轻了我国环保的压力。 再生铝行业未来可期,但我们也应关注到再生铝在我国广泛应用具有两个主要的难点,分别是原料短缺(废铝)和终端应用不够广泛。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程度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进程较短,因此可供拆解成废铝的设备和设施并不充足,因此废铝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而近年来我国进口废铝的限制越来越多,目前来看废铝是较为短缺的。另一方面,由于废铝含有较多杂质,因此再生铝的终端应用不如原铝广泛。 主要结论 4.1 我国电解铝产能主要向内蒙古和云南等西南方向转移,新增产能近年来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和云南,其中云南地区成为最大赢家。 4.2 我国电解铝产能已逐渐逼近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 4.3 电解铝产能转移主要原因是成本驱动和政策导向,一方面高昂的电力成本使得产能从山西和河南等地转移到山东、新疆、云南等地;另一方面政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促进产能转移,分别是通过管控电价和限制产能投产,即管控以火电为主的地区的电价及限制产能(河南、山西等),给予以水电为主的地区优惠电价和产能指标(云南、广西等),从而促进产能逐步西进。 4.4 未来电解铝产能转移的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向水电丰富的西南地区转移,二是向海外转移,三是转向再生铝替代。 · END · 作者:信达有色研发团队张秀峰(Z0011152)&李艳婷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信达研究所,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我们力求本信息准确可靠,但对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转载文章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 买一手要花多少钱?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