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 宏观周报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 宏观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 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30期 秦泰 博士 首席宏观分析师 屠强 / 贾东旭 宏观分析师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周关注: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 国常会、发改委关注三大中短期风险:极端天气、通胀、投资。国常会、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关注三大短中期风险因素:洪涝灾害短期冲击、大宗商品价格偏高、稳定投资。1)7月经济数据、特别是消费数据偏弱,与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的短期冲击直接相关,国常会要求加快恢复重建,我们预计8月经济数据在消费和投资方面或迎来反弹。2)合理增加重要原材料的国内生产,纠正“运动式‘减碳’”,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3)用好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基建投资下半年预计两年平均增长趋势或将略好于上半年。 7月财政支出增加或难延续,下半年扩张重点仍在基建。7月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趋势平稳,与二季度宏观经济“工业生产偏热、消费需求偏冷”的结构相对应。极端天气、洪涝灾害触发民生类财政支出7月高增,一般预算内广义基建支出有所加快。而7月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同步明显回落,一方面受地产调控深化、第二次集中供地多有推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意愿仍然相对谨慎。专项债发行加快、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有所改善;但一般预算预计仍将保持定力,增收入、稳消费或是明年财政政策主线。尽管下半年商品消费可能持续相对偏冷,但在我国今年经济恢复强度仍显著好于主要发达国家的背景下,一般预算财政或将不急于推出大规模政策措施稳定消费这一慢变量,而如果明年外需持续降温,稳消费必要性凸显,相信一般预算财政支持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稳定可选商品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明年有望走向前台。 国内宏观数据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动力煤、钢铁价格回落 需求:商品房成交和乘用车销售偏弱。供给:主要钢材产量、库存小幅回升。食品价格:猪肉零售价和鲜菜价格下行。工业品价格:油价回落,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行。 政府债务发行:专项债发行节奏小幅放缓。货币与流动性:长、短端利率小幅下行。汇率: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承压贬值。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工业企业利润 以下为正文 周关注: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 1. 国常会、发改委关注三大中短期风险:灾害、通胀、投资 国常会、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关注三大短中期风险因素:洪涝灾害短期冲击、大宗商品价格偏高、稳定投资。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8月16日)以及隔天召开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均聚焦于上述三大短中期风险因素。 一、7月经济数据、特别是消费数据偏弱,与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的短期冲击直接相关,国常会要求加快恢复重建,我们预计8月经济数据在消费和投资方面或迎来反弹。国常会指出,7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极端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多省多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要求“扎实做好遏制疫情和防汛救灾、恢复重建工作”,“推动受灾地区加快恢复重建”,“抓紧抓好秋粮补种改种、水毁农田和设施修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完善等”,“持续实施生活物资保障机制,保证市场供应充裕”,“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上述表述显示,7月经济数据的大幅走弱,特别是必需品消费罕见的走弱(详细分析可见《不太担忧的消费,不太期待的投资,不算“宽松”的降准——7月经济数据解读》2021.8.16)主要源于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和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升级导致的居民出行减少,暂时性特征较强,预计8月或将迎来较为明显的改善;投资在7月的大幅下滑也很大程度上与上述短期因素直接相关,并不宜将7月数据简单趋势外推,而对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过度悲观。 二、合理增加重要原材料的国内生产,纠正“运动式‘减碳’”,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国常会再度明确提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问题,要求“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具体要求包括“合理增加国内生产,科学组织储备投放,强化重点商品市场联动监管”等,遏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目标并未改变。发改委新闻发布会称,通过“分批次、不定期、不定量”、主要面向加工制造企业定量投放的方式进行的储备金属投放,成交价均低于市场价格,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并称未来会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大增产增供”、“加强进出口调节”,切实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关于纠正“运动式‘减碳’”问题,发改委指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包括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提出的目标超越发展阶段”,也包括“有的机构蹭热度、追热点,热衷于打标签、发牌子,碳中和‘帽子’满天飞”,发改委明确指出这些现象“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发改委透露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跑偏、不走样”。 三、用好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基建投资下半年预计两年平均增长趋势或将略好于上半年。7月投资的大幅走弱则兼有短期因素和中期担忧,离通胀传导链条较远的地产投资仍在需求支撑下稳定高增,基建、制造业投资则单月明显走弱且可能部分持续,尤其是基建投资,持续显示出专项债“穿透式监管”强度加大+工业品通胀飙升推升投资成本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常会突出强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发改委也强调“将指导督促各地高质量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并指出“确保专项债券发行后能够及时投入项目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释放“敦促专项债发行、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导向,预计专项债发行将持续至今年四季度,有望保障下半年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长趋势略好于上半年,全年有望稳定于4.0%附近。 2. 7月财政支出增加或难延续,下半年扩张重点仍在基建 7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下滑,一般预算支出短期高增。7月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同比8.6%,两年复合年化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至7.4%。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合计同比-0.4%,两年复合年化增速回升4.5个百分点至4.1%。 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趋势平稳,与二季度宏观经济“工业生产偏热、消费需求偏冷”的结构相对应。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11.1%,略好于我们预期(10.0%),两年平均增速小幅改善0.3个百分点至7.6%。主要的贡献来自7月集中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两年平均增速上行1.3个百分点至13.6%,凸显二季度外需拉动下我国工业生产再获高增,对税收收入的支持作用扩大。但主要由国内消费需求所驱动的增值税(两年平均增长2.5%,下行3.6个百分点)却明显走弱,显示二季度消费需求持续偏冷。 极端天气、洪涝灾害触发民生类财政支出7月高增,一般预算内广义基建支出有所加快。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4.9%,好于我们预期(-6.9%),两年平均增速回升10.1个百分点至6.1%(下口径同)。单月支出走强主要表现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合计增速为14.6%,上行19.9个百分点),可能较大程度上与7月下旬国内多地遭遇极端天气、洪涝灾害,以及疫情在多地出现,触发短期财政支出增加有关。此外,一般预算内的广义基建支出(-1.2%,上行7.0个百分点)回暖,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中也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 7月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同步明显回落,一方面受地产调控深化、第二次集中供地多有推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意愿仍然相对谨慎。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2.5%,两年平均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至6.8%(下口径同),主因7月土地供应脉冲式波动,地产调控深化的背景下,多地集中供地计划暂时有所推迟。7月政府性基金支出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1.5个百分点至2.5%,显示年初以来在“穿透式监管”要求提升的同时,工业品价格高位波动推升基建投资成本,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意愿仍相对谨慎。 专项债发行加快、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有所改善;但一般预算预计仍将保持定力,增收入、稳消费或是明年财政政策主线。针对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意愿不强的潜在下行风险,7月30日政治局会议表态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加之央行7月初中性降准操作,稳定全年信用扩张增速、支持基建融资的目标更为清晰明确;加之供给侧着力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资预计行将趋于改善,但资管新规之后,不期待基建投资重回两位数增长,地方政府不会再被允许走加杠杆稳增长的老路。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两年复合增长趋势稍好于上半年,维持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4.0%的预测不变。另一方面,尽管下半年商品消费可能持续相对偏冷,但在我国今年经济恢复强度仍显著好于主要发达国家的背景下,一般预算财政或将不急于推出大规模政策措施稳定消费这一慢变量,而如果明年外需持续降温,稳消费必要性凸显,相信一般预算财政支持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稳定可选商品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明年有望走向前台。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煤炭、钢铁价格回落 1. 需求:商品房成交和乘用车销售偏弱 1)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强,商品房成交偏弱。8月18日当周,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较上周大幅下行11.0pct至-29.4%,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周下行0.7pct至-5.0%。2)乘用车零售和批发下行。8月15日当周,受到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加强的短期冲击,乘用车零售和批发同比分别下行18.0和7.0pct至-17.0%和-20.0%。3)新片上映带动电影票房小幅回暖。8月18日当周,电影票房周均8115.5万元/日,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周上行18.0pct至-35.8%。4)疫苗接种速度小幅放缓。8月12日至18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共7988.9万剂次,我国累计接种超19亿剂次。 2. 供给:主要钢材产量、库存小幅回升 1)半钢胎开工率明显下行。8月13日当周,高炉开工率环增0.4pct至57.6%。8月19日当周,汽车半钢胎开工率57.3%,较上周下行2.9pct。2)主要钢材和产量小幅反弹。8月13日当周,主要钢材产量同比增速回升1.1pct至-8.3%;其中,螺纹钢产量同比增速回升0.4pct至-16.9%,线材产量同比增速基本稳定于-5.7%。3)主要钢材库存小幅回升。8月13日当周,主要钢材库存同比增速回升0.5pct至-2.8%,铁矿石库存同比增速回升0.1pct至11.5%。8月18日当周,沥青库存率回升0.1pct至54.0%。 3. 食品价格:猪肉零售价和鲜菜价格下行 1)猪肉、生猪价格继续下行。8月11日当周,猪肉零售价环跌0.4%至25.7元/公斤,同比增速回落0.2pct至-54.2%;生猪出场价环跌0.1%至16.1元/公斤,同比增速上行0.2pct至-56.7%。 2)鲜菜价格下行,鲜果价格基本稳定。8月19日当周,蔬菜周均价环跌1.6%至4.6元/公斤,同比增速回落3.9pct至0.7%;鲜果价格环涨0.7%至5.7元/公斤,同比增速回落0.1pct至7.7%。 4. 工业品价格:油价回落,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行 1)API原油库存减少幅度低于预期。美国8月13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减少116.3万桶,市场预期减少125.9万桶,前值减少81.6万桶;美国原油产量增加10万桶/日至1140万桶/日。2)海外疫情再度复杂化,前期全球市场对服务消费乐观预期逐渐转向,加之原油供给逐步释放,原油价格持续下行。8月19日当周,WTI轻质原油周均价环跌2.9%至66.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周均价环跌2.0%至69.7美元/桶。3)动力煤价格回落,焦煤价格高位上行。8月19日当周,动力煤周均价环跌2.1%至1047.5元/吨;1/3焦煤和二级冶金焦价格高位上行,周均价同比分别上行4.2和10.8pct至48.0%和73.4%。4)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行,钢材价格小幅回落。截至8月19日,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周均环跌7.3%,同比增速下行13.2pct至23.4%;螺纹钢和热轧板卷周均价同比增速分别下行0.3和1.4pct至38.6%和43.1%。5)化工产品价格分化,PTA价格回落,PVC价格上行;有色金属价格方面,铜价格明显下行,铝价格上涨。 5. 政府债务发行:专项债发行节奏小幅放缓 本周专项债密集发行后,下周发行节奏小幅放缓。8月20日当周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一般债分别发行2241.6亿和514.2亿,较前期有明显加速。下周(2021年8月23日-27日),已经披露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一般债发行量分别为1287亿和276.2亿,发行节奏小幅放缓。8月20日当周国债发行2031.6亿元,下周(2021年8月23日-27日无新增发行。 6. 货币与流动性:长、短端利率小幅下行 本周央行无逆回购资金净投放和净回笼,MLF接近等额续作,资金面较为充裕,平稳度过税期,短端利率小幅下行;本周公布经济数据偏弱,引发政策宽松预期,长端利率下行。本周央行投放7天逆回购资金500亿,利率维持2.20%不变,到期500亿。8月16日MLF投放6000亿,到期7000亿,接近等额续作,银行间流动性较为充裕,缴税高峰冲击较小,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均小幅下行。截至8月19日,R007、DR007周均2.1767%、2.1071%,10Y国债收益率为2.8395%。 7. 汇率: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承压贬值 美联储公布7月FOMC会议纪要,对“实质性进展”进行了详细评估,讨论了QE Taper的计划和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年内QE Taper预期增强,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承压贬值。截至8月19日,美元指数报收93.5680,较上周上行0.5%;欧元、英镑兑美元汇率(英镑汇率数据截至18日)分别报收1.1696、1.3756,分别较上周贬值0.4%、0.8%;美元兑日元汇率报收109.78,较上周升值0.5%;美元兑加元汇率报收1.2792,较上周贬值2.1%;CNY、CNH分别报收6.4929、6.4980,较上周分别贬值0.2%和0.3%。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工业企业利润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30期》 证券分析师:秦泰 / 屠强 研究支持:贾东旭 发布日期:2021.08.22
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 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30期 秦泰 博士 首席宏观分析师 屠强 / 贾东旭 宏观分析师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周关注: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 国常会、发改委关注三大中短期风险:极端天气、通胀、投资。国常会、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关注三大短中期风险因素:洪涝灾害短期冲击、大宗商品价格偏高、稳定投资。1)7月经济数据、特别是消费数据偏弱,与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的短期冲击直接相关,国常会要求加快恢复重建,我们预计8月经济数据在消费和投资方面或迎来反弹。2)合理增加重要原材料的国内生产,纠正“运动式‘减碳’”,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3)用好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基建投资下半年预计两年平均增长趋势或将略好于上半年。 7月财政支出增加或难延续,下半年扩张重点仍在基建。7月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趋势平稳,与二季度宏观经济“工业生产偏热、消费需求偏冷”的结构相对应。极端天气、洪涝灾害触发民生类财政支出7月高增,一般预算内广义基建支出有所加快。而7月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同步明显回落,一方面受地产调控深化、第二次集中供地多有推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意愿仍然相对谨慎。专项债发行加快、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有所改善;但一般预算预计仍将保持定力,增收入、稳消费或是明年财政政策主线。尽管下半年商品消费可能持续相对偏冷,但在我国今年经济恢复强度仍显著好于主要发达国家的背景下,一般预算财政或将不急于推出大规模政策措施稳定消费这一慢变量,而如果明年外需持续降温,稳消费必要性凸显,相信一般预算财政支持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稳定可选商品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明年有望走向前台。 国内宏观数据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动力煤、钢铁价格回落 需求:商品房成交和乘用车销售偏弱。供给:主要钢材产量、库存小幅回升。食品价格:猪肉零售价和鲜菜价格下行。工业品价格:油价回落,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行。 政府债务发行:专项债发行节奏小幅放缓。货币与流动性:长、短端利率小幅下行。汇率: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承压贬值。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工业企业利润 以下为正文 周关注: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 1. 国常会、发改委关注三大中短期风险:灾害、通胀、投资 国常会、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关注三大短中期风险因素:洪涝灾害短期冲击、大宗商品价格偏高、稳定投资。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8月16日)以及隔天召开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均聚焦于上述三大短中期风险因素。 一、7月经济数据、特别是消费数据偏弱,与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的短期冲击直接相关,国常会要求加快恢复重建,我们预计8月经济数据在消费和投资方面或迎来反弹。国常会指出,7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极端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多省多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要求“扎实做好遏制疫情和防汛救灾、恢复重建工作”,“推动受灾地区加快恢复重建”,“抓紧抓好秋粮补种改种、水毁农田和设施修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完善等”,“持续实施生活物资保障机制,保证市场供应充裕”,“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上述表述显示,7月经济数据的大幅走弱,特别是必需品消费罕见的走弱(详细分析可见《不太担忧的消费,不太期待的投资,不算“宽松”的降准——7月经济数据解读》2021.8.16)主要源于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和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升级导致的居民出行减少,暂时性特征较强,预计8月或将迎来较为明显的改善;投资在7月的大幅下滑也很大程度上与上述短期因素直接相关,并不宜将7月数据简单趋势外推,而对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过度悲观。 二、合理增加重要原材料的国内生产,纠正“运动式‘减碳’”,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国常会再度明确提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问题,要求“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具体要求包括“合理增加国内生产,科学组织储备投放,强化重点商品市场联动监管”等,遏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目标并未改变。发改委新闻发布会称,通过“分批次、不定期、不定量”、主要面向加工制造企业定量投放的方式进行的储备金属投放,成交价均低于市场价格,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并称未来会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大增产增供”、“加强进出口调节”,切实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关于纠正“运动式‘减碳’”问题,发改委指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包括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提出的目标超越发展阶段”,也包括“有的机构蹭热度、追热点,热衷于打标签、发牌子,碳中和‘帽子’满天飞”,发改委明确指出这些现象“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发改委透露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跑偏、不走样”。 三、用好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基建投资下半年预计两年平均增长趋势或将略好于上半年。7月投资的大幅走弱则兼有短期因素和中期担忧,离通胀传导链条较远的地产投资仍在需求支撑下稳定高增,基建、制造业投资则单月明显走弱且可能部分持续,尤其是基建投资,持续显示出专项债“穿透式监管”强度加大+工业品通胀飙升推升投资成本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常会突出强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发改委也强调“将指导督促各地高质量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并指出“确保专项债券发行后能够及时投入项目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释放“敦促专项债发行、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导向,预计专项债发行将持续至今年四季度,有望保障下半年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长趋势略好于上半年,全年有望稳定于4.0%附近。 2. 7月财政支出增加或难延续,下半年扩张重点仍在基建 7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下滑,一般预算支出短期高增。7月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同比8.6%,两年复合年化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至7.4%。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合计同比-0.4%,两年复合年化增速回升4.5个百分点至4.1%。 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趋势平稳,与二季度宏观经济“工业生产偏热、消费需求偏冷”的结构相对应。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11.1%,略好于我们预期(10.0%),两年平均增速小幅改善0.3个百分点至7.6%。主要的贡献来自7月集中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两年平均增速上行1.3个百分点至13.6%,凸显二季度外需拉动下我国工业生产再获高增,对税收收入的支持作用扩大。但主要由国内消费需求所驱动的增值税(两年平均增长2.5%,下行3.6个百分点)却明显走弱,显示二季度消费需求持续偏冷。 极端天气、洪涝灾害触发民生类财政支出7月高增,一般预算内广义基建支出有所加快。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4.9%,好于我们预期(-6.9%),两年平均增速回升10.1个百分点至6.1%(下口径同)。单月支出走强主要表现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合计增速为14.6%,上行19.9个百分点),可能较大程度上与7月下旬国内多地遭遇极端天气、洪涝灾害,以及疫情在多地出现,触发短期财政支出增加有关。此外,一般预算内的广义基建支出(-1.2%,上行7.0个百分点)回暖,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中也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 7月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同步明显回落,一方面受地产调控深化、第二次集中供地多有推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意愿仍然相对谨慎。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2.5%,两年平均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至6.8%(下口径同),主因7月土地供应脉冲式波动,地产调控深化的背景下,多地集中供地计划暂时有所推迟。7月政府性基金支出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1.5个百分点至2.5%,显示年初以来在“穿透式监管”要求提升的同时,工业品价格高位波动推升基建投资成本,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意愿仍相对谨慎。 专项债发行加快、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有所改善;但一般预算预计仍将保持定力,增收入、稳消费或是明年财政政策主线。针对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意愿不强的潜在下行风险,7月30日政治局会议表态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加之央行7月初中性降准操作,稳定全年信用扩张增速、支持基建融资的目标更为清晰明确;加之供给侧着力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资预计行将趋于改善,但资管新规之后,不期待基建投资重回两位数增长,地方政府不会再被允许走加杠杆稳增长的老路。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两年复合增长趋势稍好于上半年,维持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4.0%的预测不变。另一方面,尽管下半年商品消费可能持续相对偏冷,但在我国今年经济恢复强度仍显著好于主要发达国家的背景下,一般预算财政或将不急于推出大规模政策措施稳定消费这一慢变量,而如果明年外需持续降温,稳消费必要性凸显,相信一般预算财政支持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稳定可选商品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明年有望走向前台。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煤炭、钢铁价格回落 1. 需求:商品房成交和乘用车销售偏弱 1)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强,商品房成交偏弱。8月18日当周,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较上周大幅下行11.0pct至-29.4%,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周下行0.7pct至-5.0%。2)乘用车零售和批发下行。8月15日当周,受到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加强的短期冲击,乘用车零售和批发同比分别下行18.0和7.0pct至-17.0%和-20.0%。3)新片上映带动电影票房小幅回暖。8月18日当周,电影票房周均8115.5万元/日,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周上行18.0pct至-35.8%。4)疫苗接种速度小幅放缓。8月12日至18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共7988.9万剂次,我国累计接种超19亿剂次。 2. 供给:主要钢材产量、库存小幅回升 1)半钢胎开工率明显下行。8月13日当周,高炉开工率环增0.4pct至57.6%。8月19日当周,汽车半钢胎开工率57.3%,较上周下行2.9pct。2)主要钢材和产量小幅反弹。8月13日当周,主要钢材产量同比增速回升1.1pct至-8.3%;其中,螺纹钢产量同比增速回升0.4pct至-16.9%,线材产量同比增速基本稳定于-5.7%。3)主要钢材库存小幅回升。8月13日当周,主要钢材库存同比增速回升0.5pct至-2.8%,铁矿石库存同比增速回升0.1pct至11.5%。8月18日当周,沥青库存率回升0.1pct至54.0%。 3. 食品价格:猪肉零售价和鲜菜价格下行 1)猪肉、生猪价格继续下行。8月11日当周,猪肉零售价环跌0.4%至25.7元/公斤,同比增速回落0.2pct至-54.2%;生猪出场价环跌0.1%至16.1元/公斤,同比增速上行0.2pct至-56.7%。 2)鲜菜价格下行,鲜果价格基本稳定。8月19日当周,蔬菜周均价环跌1.6%至4.6元/公斤,同比增速回落3.9pct至0.7%;鲜果价格环涨0.7%至5.7元/公斤,同比增速回落0.1pct至7.7%。 4. 工业品价格:油价回落,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行 1)API原油库存减少幅度低于预期。美国8月13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减少116.3万桶,市场预期减少125.9万桶,前值减少81.6万桶;美国原油产量增加10万桶/日至1140万桶/日。2)海外疫情再度复杂化,前期全球市场对服务消费乐观预期逐渐转向,加之原油供给逐步释放,原油价格持续下行。8月19日当周,WTI轻质原油周均价环跌2.9%至66.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周均价环跌2.0%至69.7美元/桶。3)动力煤价格回落,焦煤价格高位上行。8月19日当周,动力煤周均价环跌2.1%至1047.5元/吨;1/3焦煤和二级冶金焦价格高位上行,周均价同比分别上行4.2和10.8pct至48.0%和73.4%。4)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行,钢材价格小幅回落。截至8月19日,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周均环跌7.3%,同比增速下行13.2pct至23.4%;螺纹钢和热轧板卷周均价同比增速分别下行0.3和1.4pct至38.6%和43.1%。5)化工产品价格分化,PTA价格回落,PVC价格上行;有色金属价格方面,铜价格明显下行,铝价格上涨。 5. 政府债务发行:专项债发行节奏小幅放缓 本周专项债密集发行后,下周发行节奏小幅放缓。8月20日当周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一般债分别发行2241.6亿和514.2亿,较前期有明显加速。下周(2021年8月23日-27日),已经披露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一般债发行量分别为1287亿和276.2亿,发行节奏小幅放缓。8月20日当周国债发行2031.6亿元,下周(2021年8月23日-27日无新增发行。 6. 货币与流动性:长、短端利率小幅下行 本周央行无逆回购资金净投放和净回笼,MLF接近等额续作,资金面较为充裕,平稳度过税期,短端利率小幅下行;本周公布经济数据偏弱,引发政策宽松预期,长端利率下行。本周央行投放7天逆回购资金500亿,利率维持2.20%不变,到期500亿。8月16日MLF投放6000亿,到期7000亿,接近等额续作,银行间流动性较为充裕,缴税高峰冲击较小,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均小幅下行。截至8月19日,R007、DR007周均2.1767%、2.1071%,10Y国债收益率为2.8395%。 7. 汇率: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承压贬值 美联储公布7月FOMC会议纪要,对“实质性进展”进行了详细评估,讨论了QE Taper的计划和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年内QE Taper预期增强,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承压贬值。截至8月19日,美元指数报收93.5680,较上周上行0.5%;欧元、英镑兑美元汇率(英镑汇率数据截至18日)分别报收1.1696、1.3756,分别较上周贬值0.4%、0.8%;美元兑日元汇率报收109.78,较上周升值0.5%;美元兑加元汇率报收1.2792,较上周贬值2.1%;CNY、CNH分别报收6.4929、6.4980,较上周分别贬值0.2%和0.3%。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工业企业利润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政策关注三大因素:极端天气、通胀、投资——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30期》 证券分析师:秦泰 / 屠强 研究支持:贾东旭 发布日期:2021.08.22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