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太平洋证券研究 8月20日最新观点:以长期眼光精选赛道,把握优质资产回调良机

太平洋证券研究 8月20日最新观点:以长期眼光精选赛道,把握优质资产回调良机

作者:微信公众号【太平洋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8月20日最新观点:以长期眼光精选赛道,把握优质资产回调良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8月20日早间新闻精选】 1、央行发布7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7月份沪市日均交易量为5263.1亿元,环比增加18.5%;深市日均交易量为6777.2亿元,环比增加22.9%。 2、美国政府将连续4周限制部分中国航空公司班机的载客率不高于40%,外交部回应表示,美方没有理由这么做。 3、商务部昨日表示,鼓励引导各地通过增加号牌指标等措施,减少新能源汽车购买环节的限制,在充电、通行、停车等使用环节为新能源汽车创造更多便利。 4、据恒大集团官网消息,恒大汽车在战略股东引进过程中,曾与小米集团有过初步交流,并未深入洽谈推进。另据科创板日报独家获悉,小米仍会选择自己造车,地址最快将于下周正式公开。 5、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昨日部分锂电材料价格再度调涨,碳酸锂涨1500元/吨;氢氧化锂涨1000元/吨。 6、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个人自主挂牌房源”功能,打破传统依赖中介机构的房屋销售模式。 7、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物储司负责人表示,目前铜铝锌等价格仍处于高位,将继续投放国家储备铜铝锌。 8、隆基宣布调整硅片价格,M10 182上调至6.11元每片,涨0.24元每片。M6 166上调至5.09元每片,涨0.2元每片。158.75上调至4.99元每片,涨0.2元每片。 9、中钢协发布钢铁行业出口自律倡议书:自觉控制出口总量,优化结构,减少普通产品出口,促进高端产品出口。 10、《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生物质发电补贴中央分担部分逐年调整并有序退出,逐年增加用于竞争配置的中央补贴规模。 11、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周四涨5%,报3833点,为自2010年中最高水平,海岬型船运价指数突破3个月高点。 12、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1-7月证券交易印花税1664亿元,同比增长41.8%。 13、昨日,央行、银保监会约谈恒大集团高管,要求努力保持经营稳定,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依法依规做好重大事项真实信息披露,不传播并及时澄清不实信息。 14、消息称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商汤科技”计划最快月底申请在香港IPO,最多融资20亿美元。 15、中信证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1.98亿元,同比增长36.66%;平安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5.83亿元,同比增长28.5%;恒瑞医药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6.68亿元,同比增长0.21%。 16、石大胜华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223万元;东岳硅材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343.42%;旗滨集团上半年净利21.93亿元,同比增333%;华菱线缆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649.79万元,同比增长222.45%。 17、新和成拟3亿元-6亿元回购股份;甘源食品持股8.7773%股东红杉铭德拟减持不超过6%。 18、德生科技公告,与华为签订民生一卡通相关项目采购协议。 19、周四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19%,纳指涨0.11%,标普500指数涨0.13%。热门中概股大幅下跌,高途教育跌超15%,贝壳找房跌超14%,老虎证券跌超12%;欧洲主要股指集体收跌,德国DAX30指数跌1.27%。 20、隔夜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跌超2%,美油跌2.7%,布油跌2.61%,日线六连跌,创18个月以来最长连跌纪录。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医药】以长期眼光精选赛道,把握优质资产回调良机 本周周报我们讨论雍禾医疗的投资逻辑。 2020年中国脱发人口超2.50亿,植发手术渗透率仅0.21%,约为美国市场的 1/2,潜在市场空间较大。 针对潜在用户关于植发动机、手术风险、支付能力、机构合规性等顾虑,现已有一定程度的缓解:需求端毛发关注度和支付能力提升,供给端技术日益精进疗效好,监管方提高诊疗服务标准化利好头部规范机构。中国毛发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184亿元增至2030年1,381亿元,期间CAGR22.3%。 针对植发产业客户粘性差、硬壁垒低、人才匮乏的痛点,植发机构通过增设养固服务提高复购率、构建品牌软壁垒、人才培养和储备等方式破局。 由于植发需求和操作流程标准化、初期耗材设备投入金额不大、医生培 育周期较短等因素,植发机构易于扩张;全国连锁植发机构凭借在项目完整性、品牌建设力、服务质量、专业形象等方面的优势,有望提升行业的连锁化率及头部机构的市占率。 雍禾医疗深耕植发16年,2020年植发收入14亿元、市占率10.5%,中国最大的植发医疗服务提供者。 1、相较于后进入者,公司已经形成了在规模、品牌、资本等方面的先发优势;2、在可持续的营运能力方面,公司在服务、技术、人才等方面建立了可复制、标准化的扩张模式;3、未来看点在于盈利能力提升(老店稳健运营+新店快速爬坡)、市场份额扩大(下沉拓店至百家+升级综合医院+收购延至境外)、新业务拓展(增加养固提高粘性+丰富项目拓展用户)。 相关标的:雍禾医疗。 风险提示:毛发医疗服务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公众对毛发医疗行业产 生负面观感的风险,持续的监管改革而影响行业发展的风险。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呈前高后低走势,前期滞涨品种如药店表现相对较好,疫苗和CXO板块下跌。本周生物医药板块下跌1.56%,跑输沪深300指数2.05pct,跑赢创业板指数2.62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靠后。本周中信医药医药流通、化学原料药和中成药子板块上涨,医疗服务、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板块下跌较多,分别下跌4.55%、3.01%和1.75%。 投资建议:医药板块在创下新高后,近一个月处于持续震荡,部分核心资产盘整。近期建议配置估值相对合理、前期积累涨幅相对较小的板块如血制品、药店以及部分消费赛道个股,建议关注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长春高新、迈瑞医疗以及药店板块等,以及近期调整较多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和锦欣生殖。 1、迈瑞医疗:疫情后国内海外迎新机遇,各业务亮点突出——全球知名度提升为海外发展铺路;疫情后国内迎发展新机遇;核心产线各有亮点。 2、康泰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纳入紧急使用,业绩兑现加速,大品种进展催化——公司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经国家卫健委提出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临床数据优秀,产品竞争力强。大品种进展催化。 3、药明康德:小分子CDMO业务进入加速期,细胞和基因治疗CTDMO打开中长期天花板。 4、长春高新:生长激素持续表现优异,金赛药业净利率维持较高水平。围绕内分泌领域持续丰富儿科和生殖健康产品线。 5、天坛生物:再次获批设立 4 个浆站进一步验证了公司持续不断获 批更多的浆站的能力,天坛采浆量具备持续成长性,稀缺的具有持续成长性血制品公司,成长路径清晰,确定性高。 中长期投资建议: 一、供给侧的创新是夯实竞争力、提升竞争壁垒的核心要素 创新药产业链:研发投入及投融资高景气,“卖水人”订单持续旺盛;创新医疗器械:国产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升级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创新疫苗:市场天花板高、创新意愿强,供给需求有望长期保持高景气。 二、需求端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寻找高成长的好赛道 连锁医疗服务:宽赛道、高壁垒;药店:处方外流带来市场扩容, 药店龙头市占率将持续提升;消费升级下的壁垒高格局好、渗透率低、具备长期成长的企业;血制品:浆站资源高壁垒,国内血制品企业具有长足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价格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风险,扩张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境外新冠病毒疫情的不确定性,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等风险。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医药】义翘神州——乘风破浪的国产生物科研试剂领军企业 报告摘要 生物科研试剂赛道宽广,国产品牌仍大有可为 得益于政府资金对于生物领域基础科研的支持以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多,我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全球市场,预计24年达到260亿元,期间复合增速+13.8%。 对于生物科研试剂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1)拥有庞大产品库的供应商更容易满足科研和工业用户对于生物试剂的多样化需求;2)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需要供应商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3)生物试剂和技术服务种类多、标准化程度较低,需要供应商提供配套指导服务。 随着国产试剂优质企业的崛起,我们预计1)国产试剂行业规范将得到完善;2)行业并购案例增多,市场集中度将迅速提升。对比外资品牌科研试剂,国产试剂具备价格、服务和货期优势,未来国内科研试剂市场的国产替代确定性较强。而目前国内优质试剂企业均参与全国供应,在海外成本压力相对更大的情况下,国内供应商同样拥有份额扩张的基础。 他山之石:并购扩充产品种类+全球化稳步扩张构筑行业巨头发展之路 1、Bio-Techne:1985年凭TGF-β细胞因子切入,前期由检测试剂盒带动发展,1998年收购Genzyme确立研究和诊断细胞因子龙头地位,此后通过收购和自研持续扩充产品数,并依托于欧美拓展全球市场,中国等子公司贡献增长动力。 2、Abcam:1998年成立,主营抗体类试剂,以OEM起家,前期依靠线上销售优势飞速发展,2012年并购启动进入发展第二阶段,产品数持续增多,自研自产试剂占比提升,成长为研究性抗体的引用数第一的企业。 义翘神州依托于公司丰富技术平台,打造强大蛋白试剂产品库 公司起步虽晚,得益于核心研发人员技术过硬,十余年打造成产品种类数和质量极富竞争力的试剂平台,核心竞争力在于1)技术平台丰富、多平台协同提升研发效率;2)产品种类多样,“一站式”服务提升客户黏性;3)核心原材料自主开发和制备,有效降低产品成本;4)病毒类蛋白的开发能力和产品储备方面优势明显。 得益于重组蛋白试剂的优势,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迅速,文献引用率稳步提升。此外疫情期间公司率先上线新冠产品,一方面带来丰厚订单贡献业绩,另一方面构成切入海外客户、提升认可度的契机;海外科研试剂占有率提升也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试剂的国产替代,形成海外国内双驱动的良好发态势。 首次覆盖,给与“增持”评级。 公司是国产蛋白类科研试剂领军企业,依托于全面的技术平台构建丰富重组蛋白和抗体产品库,受益于下游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需求以及质优价廉趋势下的国产替代潮流,未来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预计21-23年公司营收为11.70/9.34/9.8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72/5.69/5.23亿元,首次覆盖,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订单量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价格降幅超预期。 【太平洋环保】蓝晓科技(300487)2021中报点评:吸附材料高增长;新能源空间大,高新领域技术强、国产替代空间大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实现营收5.56亿,同比增长27.60%;净利润1.50亿元(1.41亿元),同比增长29.40%(扣非同比增长26.57%)。ROE(加权)8.77%,同比提升0.33个百分点。经现净额0.93亿元,同比提升122.47%。 公司点评 金属资源等引领吸附材料高增长、出口增长强劲国际化迈上新台阶。 报告期吸附材料实现销量1.53万吨,同比增长72%;实现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45%,从细分领域看,金属资源板块实现收入6655万元,同比增长40%;生物医药板块实现收入5592万元,同比增长6%;水处理与超纯化板块实现收入14482万元,同比增长85%;节能环保板块实现收入5191万元,同比增长67%;食品与植物提取板块实现收入3054万元,同比下降14%;化工与工业催化板块实现收入3753万元,同比增长58%。吸附分离材料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也是公司系统集成业务的重要支撑,其在各领域的多点开花彰显公司产品、技术实力受到不同领域的高度认可,也将支撑公司整体业务的持续发展。 在疫情等诸多不利影响之下,公司海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 增长91.22%,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拓展覆盖到包括欧洲、亚洲、 南美、非洲、北美等地区,销售布局渐次形成,国际化迈上新台阶。 以盐湖提锂为龙头,新能源金属板块多点开花;产业化梯次展开打开大市场空间:盐湖提锂领域的三大项目(藏格锂业10000吨吸附单元、 锦泰项目3000吨整线运营、 五矿项目1000吨技术改造)均已顺利投产运行。三大项目的技术攻关及实践,使得公司可针对中、高、低不同品位的卤水提供不同方案,技术辐射精制、回收、除硼、矿石锂除杂等多个维度;项目经验及技术全面性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报告期公司签订多个中试项目,包括:盐湖股份“盐湖沉锂母液高效分离中试实验研究项目”等新技术型中试项目,中蓝长华设计院(比亚迪) 600吨碳酸锂中试和配套除硼中试生产线,五矿盐湖项目10000吨/年ED浓水深度除镁成套装置等规模化工业项目。 公司同样努力布局海外市场,公司研发出锂钠分离吸附剂及成功申请两项锂钠分离发明专利,上述技术在海外盐湖提锂领域有较大应用潜力,目前公司已开拓SQM(智利)、 Ansson(美国)、Vulkan(欧洲)等多个海外客户并签订多个中试合同。 目前公司在手10多个盐湖提锂中试项目,未来有望逐步落地为商业合同。我们测算,30万吨盐湖提锂产能对应市场空间将在200亿以上。 新能源、 半导体产业等新兴产业对稀贵金属需求旺盛,公司在相关领域已形成梯次发展的格局,有望给公司提供持续增长动力: 提镍:公司报告期获得海外客户近4000万元吸附材料及系统装置的整体解决方案订单;钴回收:公司在刚果(金)获得整线合同;提铀:已在非洲矿实现年度稳定供货;提金:在欧洲和非洲形成百方级别的吸附剂稳定供货;提钒、提钪:已形成稳定客户群并贡献千万元级别的营收;提铼、钨等也有小批量销售。 生命科学板块形成体系化、梯次化发展格局,实现国产替代彰显技术高度。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产品分为纯化类和载体类,产品方向定位为高技术、市场空间大、高度垄断的品系。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两大体系80多个品种;已建成年产20000L/年生命科学软胶产品生产设施。生命科学板块形成多品系新品储备、梯次且有序量产的发展状态, 部分产品已实现量产并稳定销售,形成业绩贡献来源: 固相合成载体用于多肽类药物合成,已形成量产,年度贡献千万元级别销售收入。微载体用于细胞培养,本年度开始形成产业化订单。药用粉末树脂已通过客户认证并已形成销售收入。核酸载体已获客户认可,正在逐步开发国内外客户群。此外,新型多肽药物用固相合成载体、核酸检测、蛋白分离纯化、DNA载体等均有项目立项在研,部分品种获得阶段性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打破了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微载体产品LX-MC-dex1,对标Cytiva(原GE生命科学)已进入工业化应用,开始服务于国内医药企业;色谱填料丁基4B, 已进入中试验证阶段,为国产品牌产品突破;层析介质SeplifeG50SF,用于微凝胶柱血液检测领域,实现了国产品牌的产品突破与应用;层析介质CM Seplife C50和DEAESeplife A50,用于血液制品纯化领域, 实现国产品牌的产品突破, 部分产品实现量产并稳定商业化销售。 均粒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电子级、核级超纯水制备产业化在即。公司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射法均粒技术已于2019年7月实现量产,均粒系列吸附材料用于半导体领域超纯水制备, 可实现电子级超纯水系列吸附分离材料的进口替代, 解决产业链超纯水“卡脖子”技术环节, 符合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 基于均粒技术的系列吸附材料具有优异的动力学性能、运行压差小、强度高等特殊性能,适用于对吸附分离要求严苛的工业领域。电子级和核级超纯水制备就是典型的应用领域。喷射法均粒技术是目前行业获取电子级均粒树脂的主流技术路线,一直为少数国外公司垄断。 公司抛光均粒树脂生产的电子级超纯水出水水质稳定, 电阻率不低于18.18MΩ·cm,完全满足ASTM(American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出水指标。报告期内,公司在电子级和核级吸附分离材料领域产生实质业务,逐步开展合作。与京东方体系合作,已完成树脂性能测试、出水水质测试过程,开始提供面板生产用超纯水抛光树脂Monojet 6150U,逐步试行工业化国产替代。与光电、面板及核电企业开展中试及小规模销售,与国内芯片厂家的测试及技术洽谈也在进行中。 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分别为3.09亿元、3.92亿元、5.13亿元,对应PE65/51/39倍。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强、技术优势显著;盐湖提锂等新能源、半导体相关金属提取领域有望迎来爆发,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技术研发及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