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再看评级虚高和峭壁效应

再看评级虚高和峭壁效应

作者:微信公众号【债券人】/ 发布时间:2021-08-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再看评级虚高和峭壁效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标题:再看评级虚高和峭壁效应——兼论人行公告〔2021〕第11号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8月15日 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分析师:危玮肖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70001 再看评级虚高和峭壁效应 在2018年8月17日的报告《外部评级的两个问题》中我们曾指出“债券评级行业还存在若干问题,例如个别行业存在评级虚高和评级调整的峭壁效应”。三年后的今天,上述两个问题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仍未完全消除。 过度依赖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应用不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恰是形成上述两个问题的重要原因。当投资者迷信外部评级时,就很难对其结果形成科学的评价,也不易在评级市场发挥出声誉机制的约束作用,此时评级结果虚高便不足为奇了。 投资者对于外部评级的依赖和机械应用还会造成峭壁效应。外部评级结果下调的信息会瞬间传遍整个市场,这容易在投资者间形成共振。大量投资者同时卖出的结果是二级市场收益率和一级市场发行利率的快速上行以及发行人资金可得性的快速下降。这便是信用评级调整的峭壁效应。历史经验显示,峭壁效应既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评级下调→利率上行及资金可得性下降”,也有可能传染至其余发债企业乃至整个信用债市场。 当投资者和监管制度以外部评级结果为投资、风控的阈值时(这也是外部评级依赖的一种),也容易引发峭壁效应。例如,《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要求保险资金投资的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需具有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AA级或者相当于AA级以上的长期信用级别。因此,一旦外部评级被下调至AA级以下,全市场中的保险资金便都要对相应债券进行处置,这也容易引发上文所描述峭壁效应。 中国市场出现的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国际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事实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便对外部评级依赖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改正。2010年6月,G20多伦多峰会提出在法规制定和监管方面减少对信用评级的依赖。2010年7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要求减少监管机构对于使用外部评级的强制性要求,鼓励投资者进行独立分析。2010年10月和2012年11月,FSB先后发布了《减少信用评级依赖的原则》和《减少信用评级依赖的路线图》。 为了降低市场主体对外部评级的依赖,人民银行于8月11日发布其2021年第11号公告,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此处值得一提的是,第11号公告并不是强制不使用外部评级,而是将使用外部评级的自主性交予市场主体。而且,投资者在进行内部评级时,也是可以将外评结果作为输入变量予以考虑的。 对于发行人而言,发行环节中强制性的评级要求变为了非强制性的,具有提升发行效率、节省评级费用的作用,这也是金融系统向实体企业让利的一个体现。对于投资者而言,随着无评级债券占比的提高,内评体系的价值会更为凸显,显然目前是金融机构充实内评力量的有利窗口。而且,内评力量的壮大会降低外评的垄断性和影响力,对于缓解评级虚高和峭壁效应有正面的作用。 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要求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但政策的见效很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评级要求取消后,必然还有市场主体逐步接受、转变认知惯性的过程。也许初期只有很少数优质企业会不进行评级,但我们相信随着市场接受程度的提高,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发行人加入此列。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今年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越迈越扎实。希望三年后我们再度回顾市场时,评级虚高和峭壁效应的问题已经在各方努力下得到了完美化解,信评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大局。 风险提示 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 往期研报精选 ?利率债(张旭/李枢川) 汇率双向波动,勿赌单向的升值或贬值 我国财政政策调控:阶段划分、演变规律与后续展望 不宜将MLF的操作规模与货币政策取向划等号 前期的资金紧张逐渐被淡忘了 建议用两年平均增速分析金融数据 中国央行遥遥领先——写在美债收益率冲高之时 再论收益率对利空因素的“免疫” 我们更应关注什么?——利率债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 与LPR相比,我们更关心存款利率 不宜过度关注OMO的数量 金融数据“增量高、增速降”是必然的;不如关注OMO和DR007利率。 DR007开盘价的提高并不是为了引导资金价格上行 1月的信贷数据容易被扰动 技术性的资金紧张 为何14天逆回购还等不来? 是否应取消“存款利率指导”? ?信用债(危玮肖/董乃睿) 冀往开来——河北省65家发债主体全梳理 一文走进美丽的新疆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遵义的债务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山西焦煤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分析之同煤集团 银行永续债近况 铁路投资主体信用分析要点 煤炭行业信用研究框架 是否应严禁“红色”地区的城投债融资? 无序违约提高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可转债(方钰涵) 转债涨幅领先正股,对正股后续涨幅是否有预测能力?——转债对正股的预测能力分析 正股分红如何影响转债——关注高平价、高分红转债的配置机会 美国转债的发行交易规则、条款及特殊品种 转债条款的魅力 转债下修面面观 转债估值水平因何而变 影响转债估值的三因素 :转换价值、正股波动率及信用等级 转债破发解因 转债发行“进化史”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