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如何调整基金组合?关键要点速看!
(以下内容从东莞证券《干货 | 如何调整基金组合?关键要点速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基金组合通过不同类别资产的分散配置能够有效起到降低资产波动的效果,但尚若碰到极端市场波动可能导致资产配置的严重偏离、组合中基金经理离任或由于自身风险偏好发生变化等情况,后期进行组合调整都是有必要的。 那么组合多久调整一次为佳?如何调整组合更能有效保护资产? 每季定期检查 公募基金每季度披露持仓信息,其中包括管理人信息、股票仓位、债券仓位、股票行业配置、债券类别配置、前十大重仓个股和债券等信息,并且在半年报和年报中会披露全部持仓情况。 阅读基金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对于持有主动管理策略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了解基金经理是否发生了变化,整体持仓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与搭建组合时的初衷发生偏离。 对于完全不关心基金持仓的“消极型”投资者来说,至少需要以季度为单位检查基金经理是否发生变化,因为对于主动策略基金来说,基金经理是产品的灵魂所在,如果资深的基金经理发生离职,则需要考虑是否进行调仓。而在产品业绩大幅落后同类时,通过阅读季报来了解经理对业绩是否有合理的解释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积极型”投资者则可以通过季报中的基金持仓对组合进行诊断。例如,如果投资者最初选择了一只股票仓位为90%的偏股型基金进行配置,是为了获取较高的股票类资产的配置,一段时间后,通过季报披露发现基金的股票配置持续回落到70%甚至更低,与自己的初衷出现一定背离,此时需要考虑是否进行调整。 对于追求风格配置的投资者来说,透过基金的持仓可以了解组合整体的风格特征,由此判断是否需要对组合进行调整。 举例来说,由于A股历年以来存在风格轮动的特征,2013年~2015年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相对明显的中小盘成长风格占优,但2018年~2020年是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价值风格占优,基础市场的风格特征反应在一些主动策略的偏股型基金上为不同年份的风格飘移,而这种风格飘移如果带来了与初衷的背离,则投资者需要进行一定调整。 类似的,如果投资者初始选择某基金搭建组合是基于该产品的持仓对某行业的重点配置,如果季报显示配置发生了变化,也需要考虑是否进行组合调整。 大类资产配置的偏离 在一些极端的年份,例如2006年、2007年和2009年,股市的涨幅远远高于债市,会导致一段时间内股债的配比与初始设定的相差甚远,此时投资者需要考虑偏离后的大类资产配置是否仍旧适合自己。重新调整时,可以选择减持构成组合的权益类基金或是增持组合中的债券基金。 与此相反的例子是,在2008年和2018年,股市出现大幅下挫导致权益类资产的配比低于初始设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图表1:沪深300指数与中证全债指数历年涨跌幅 日期 沪深300 中证全债 2020-12-31 27.21% 3.05% 2019-12-31 36.07% 4.96% 2018-12-28 -25.31% 8.85% 2017-12-29 21.78% -0.34% 2016-12-30 -11.28% 2% 2015-12-31 5.58% 8.74% 2014-12-31 51.66% 10.82% 2013-12-31 -7.65% -1.07% 2012-12-31 7.55% 3.52% 2011-12-30 -25.01% 5.88% 2010-12-31 -12.51% 3.10% 2009-12-31 96.71% -1.40% 2008-12-31 -65.95% 15.94% 2007-12-28 161.55% -2.41% 2006-12-29 121.02% 2.81% 2005-12-30 -7.65% 11.83% 2004-12-31 -16.30% -1.55% 2003-12-31 8.25% 1.19% 资料来源:wind,东莞证券研究所整理 单一基金配比的偏离 有时组合中不同基金表现迥异会导致单一基金配比的偏离,举例来说,初始组合设定某基金的占比为10%,但由于一段时间内基金净值大幅上涨而组合中其他基金净值大幅下跌,可能导致该基金占比变为20%,此时投资者需要考虑该集中度是否合理,如若担心单一基金占比太高,未来可能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同理,占比下降过多的基金也需要考虑站在长远角度考虑,该比例是否合适。 这种情况在市场极端分化的时比较容易遇到,例如今年以来,截止7月14日,虽然上证50指数下跌了8.27%,但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涨幅超过40%,如果投资者年初在权益类资产中同时配置了上证50指数基金和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就会遇到上述的偏离。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取决于投资者认为未来这种分化是否可以持续,但拉到3年以上的周期,均值回归仍是大概率凑效。 战术性调整 由于市场千变万化,不同阶段往往存在不同的投资机会。举例来说,如果在2017年~2020年之间配置了医药行业基金,当时行业的景气度、估值以及未来的成长性皆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基金净值稳步攀升,但随着市场的持续炒作,2021年之后估值已攀升至历史高位,谨慎的投资者此时出于落袋为安的心理寻找新的替代品也是较为稳妥的一种战术性调整。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基金存在7天内1.5%的惩罚性赎回费,并且持有一年之内的赎回费也多在0.5%,有些甚至更高,因而频繁进行调整的成本较高,如果调整思路错误,则损失更大。常见的错误是,因为基金出现了短期的亏损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进行调整,追高买入热门基金,则未来的亏损可能更大。 自身风险偏好变化 投资者自身风险偏好发生变化也是构成基金组合调整的理由之一。常见的情况是,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风险偏好逐步降低,对资产波动的忍受能力下降,此时适当降低组合中权益类高波动资产的配比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风险提示: 1.在任何情况下,本资讯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此投资风险自担,东莞证券不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因使用本资讯信息所载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本资讯所载内容版权归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本信息所载内容。如引用、刊发,需注明资讯的机构来源、作者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资讯的风险,不得对本资讯信息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资讯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风险提示 ∥ 【东莞证券提醒您】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重拳出击扫黑除恶,依法严惩违法犯罪
投资要点 基金组合通过不同类别资产的分散配置能够有效起到降低资产波动的效果,但尚若碰到极端市场波动可能导致资产配置的严重偏离、组合中基金经理离任或由于自身风险偏好发生变化等情况,后期进行组合调整都是有必要的。 那么组合多久调整一次为佳?如何调整组合更能有效保护资产? 每季定期检查 公募基金每季度披露持仓信息,其中包括管理人信息、股票仓位、债券仓位、股票行业配置、债券类别配置、前十大重仓个股和债券等信息,并且在半年报和年报中会披露全部持仓情况。 阅读基金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对于持有主动管理策略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了解基金经理是否发生了变化,整体持仓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与搭建组合时的初衷发生偏离。 对于完全不关心基金持仓的“消极型”投资者来说,至少需要以季度为单位检查基金经理是否发生变化,因为对于主动策略基金来说,基金经理是产品的灵魂所在,如果资深的基金经理发生离职,则需要考虑是否进行调仓。而在产品业绩大幅落后同类时,通过阅读季报来了解经理对业绩是否有合理的解释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积极型”投资者则可以通过季报中的基金持仓对组合进行诊断。例如,如果投资者最初选择了一只股票仓位为90%的偏股型基金进行配置,是为了获取较高的股票类资产的配置,一段时间后,通过季报披露发现基金的股票配置持续回落到70%甚至更低,与自己的初衷出现一定背离,此时需要考虑是否进行调整。 对于追求风格配置的投资者来说,透过基金的持仓可以了解组合整体的风格特征,由此判断是否需要对组合进行调整。 举例来说,由于A股历年以来存在风格轮动的特征,2013年~2015年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相对明显的中小盘成长风格占优,但2018年~2020年是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价值风格占优,基础市场的风格特征反应在一些主动策略的偏股型基金上为不同年份的风格飘移,而这种风格飘移如果带来了与初衷的背离,则投资者需要进行一定调整。 类似的,如果投资者初始选择某基金搭建组合是基于该产品的持仓对某行业的重点配置,如果季报显示配置发生了变化,也需要考虑是否进行组合调整。 大类资产配置的偏离 在一些极端的年份,例如2006年、2007年和2009年,股市的涨幅远远高于债市,会导致一段时间内股债的配比与初始设定的相差甚远,此时投资者需要考虑偏离后的大类资产配置是否仍旧适合自己。重新调整时,可以选择减持构成组合的权益类基金或是增持组合中的债券基金。 与此相反的例子是,在2008年和2018年,股市出现大幅下挫导致权益类资产的配比低于初始设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图表1:沪深300指数与中证全债指数历年涨跌幅 日期 沪深300 中证全债 2020-12-31 27.21% 3.05% 2019-12-31 36.07% 4.96% 2018-12-28 -25.31% 8.85% 2017-12-29 21.78% -0.34% 2016-12-30 -11.28% 2% 2015-12-31 5.58% 8.74% 2014-12-31 51.66% 10.82% 2013-12-31 -7.65% -1.07% 2012-12-31 7.55% 3.52% 2011-12-30 -25.01% 5.88% 2010-12-31 -12.51% 3.10% 2009-12-31 96.71% -1.40% 2008-12-31 -65.95% 15.94% 2007-12-28 161.55% -2.41% 2006-12-29 121.02% 2.81% 2005-12-30 -7.65% 11.83% 2004-12-31 -16.30% -1.55% 2003-12-31 8.25% 1.19% 资料来源:wind,东莞证券研究所整理 单一基金配比的偏离 有时组合中不同基金表现迥异会导致单一基金配比的偏离,举例来说,初始组合设定某基金的占比为10%,但由于一段时间内基金净值大幅上涨而组合中其他基金净值大幅下跌,可能导致该基金占比变为20%,此时投资者需要考虑该集中度是否合理,如若担心单一基金占比太高,未来可能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同理,占比下降过多的基金也需要考虑站在长远角度考虑,该比例是否合适。 这种情况在市场极端分化的时比较容易遇到,例如今年以来,截止7月14日,虽然上证50指数下跌了8.27%,但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涨幅超过40%,如果投资者年初在权益类资产中同时配置了上证50指数基金和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就会遇到上述的偏离。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取决于投资者认为未来这种分化是否可以持续,但拉到3年以上的周期,均值回归仍是大概率凑效。 战术性调整 由于市场千变万化,不同阶段往往存在不同的投资机会。举例来说,如果在2017年~2020年之间配置了医药行业基金,当时行业的景气度、估值以及未来的成长性皆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基金净值稳步攀升,但随着市场的持续炒作,2021年之后估值已攀升至历史高位,谨慎的投资者此时出于落袋为安的心理寻找新的替代品也是较为稳妥的一种战术性调整。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基金存在7天内1.5%的惩罚性赎回费,并且持有一年之内的赎回费也多在0.5%,有些甚至更高,因而频繁进行调整的成本较高,如果调整思路错误,则损失更大。常见的错误是,因为基金出现了短期的亏损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进行调整,追高买入热门基金,则未来的亏损可能更大。 自身风险偏好变化 投资者自身风险偏好发生变化也是构成基金组合调整的理由之一。常见的情况是,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风险偏好逐步降低,对资产波动的忍受能力下降,此时适当降低组合中权益类高波动资产的配比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风险提示: 1.在任何情况下,本资讯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此投资风险自担,东莞证券不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因使用本资讯信息所载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本资讯所载内容版权归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本信息所载内容。如引用、刊发,需注明资讯的机构来源、作者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资讯的风险,不得对本资讯信息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资讯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风险提示 ∥ 【东莞证券提醒您】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重拳出击扫黑除恶,依法严惩违法犯罪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