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招商宏观】增量需求骤减和高基数导致出口增速下行——2021年7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招商宏观】增量需求骤减和高基数导致出口增速下行——2021年7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 发布时间:2021-08-0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宏观】增量需求骤减和高基数导致出口增速下行——2021年7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7月出口大幅回落,主要原因可能有几点:一是,从生产需求来看,重要经济体PMI指数维持高景气区间,但整体上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增量需求不足以支撑出口增速向上;二是,从库存需求来看,重要经济体补库存或已步入下半场,由于复苏进度差异,即便是其他经济体接力补库存,也没有足够大的量能支撑出口增速向上;三是,从消费需求来看,海外补贴政策逐步退出抑制传统商品需求,但是由于 “与病毒长期共存”将催生线上办公和居家办公成为常态,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将支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维持景气。四是,去年下半年基数不低,拖累出口增速。 7月进口增速回调,主要原因可能有几点:一是,虽然国内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但已有走弱趋势,意味着增量需求并不乐观;二是,当前商品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处于高位,价格快速上涨或已降低下游加工需求;三是,海外疫情再度发酵,或因通关效率、运输等问题存在一定供应约束。 展望未来,进出口贸易将维持较高增速,结构上“前高后低”的年内走弱趋势在所难免。出口方面,重要经济体已从快速复苏阶段转向平稳阶段,逐步衰减的生产、库存、消费等需求增量无法支撑出口增速上行,此外,从出口环比增长,但同比和两年平均增速走弱可知,下半年的高基数效应正在拖累增速。出口结构上,重点关注高新技术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方面,国内PMI指数维持景气度,增量需求趋稳,进口增速同样缺乏上行动力,影响进口边际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宗商品价格、碳中和政策等。要关注新兴经济体疫情、海外政策转向等因素对进出口的影响。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海外政策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1年8月07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7月,我国进出口508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出口2826.6亿美元,同比增长19.3%,环比增长0.4%;进口22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8.1%,环比下降1.6%;贸易顺差565.8亿美元。 核心观点: (1)7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9.3%,前值32.2%,环比增长0.4%;7月出口两年平均增速12.9%,前值15.1%。 欧美日制造业PMI指数处于在历史高位区间,整体上呈现震荡下行趋势。7月对欧美日出口同比增速均走弱,其中对美出口同比13.4%(6月17.8%)、对欧盟出口同比17.2%(6月27.2%)、对日本出口同比12.6%(6月26.0%)。7月美国PMI 录得 59.5(6月60.6),欧元区PMI录得62.8(6月63.4),日本PMI 录得53.0(6月52.4)。 大部分重点经济体和重点商品出口均走弱。从出口的地区结构看,7月我国对韩国、东盟、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经济体出口增速均回落,分别录得27.9%(6月36.4%)、14.5%(6月33.1%)、56.8% (6月70.4%)、13.2% (6月51.1%)和9.3% (6月27.7%)。从出口的产品结构看,7月我国大部分重点商品出口均走弱,其中传统商品如服装、玩具、家具、灯具照明等下降明显,分别录得8.2%(6月17.7%)、14.3%(6月40.5%),9.3% (6月25.3%),11.4%(6月22.4%)。受基数影响,纺织纱线和医疗仪器器械连续两月增速转负,分别录得-26.8%和-17.1%。 我们在《出口超预期的持续性存疑- 2021年6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中已提出,虽然6月出口超预期,但是没有任何确定性因素支持下半年出口增速下行的趋势整体反转。综合7月份数据来看,我们认为引起出口大幅回落的原因如下:一是,从生产需求来看,重要经济体PMI指数维持高景气区间,但整体上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增量需求不足以支撑出口增速向上;二是,从库存需求来看,重要经济体补库存或已步入下半场,由于复苏进度差异,即便是其他经济体接力补库存,也没有足够大的量能支撑出口增速向上;三是,从消费需求来看,海外补贴政策逐步退出抑制传统商品需求,但是由于“与病毒长期共存”将催生线上办公和居家办公成为常态,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将支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维持景气。四是,去年下半年基数不低,拖累出口增速。 (2)7月进口同比增速为28.1%,前值36.7%,环比下降1.6%;7月进口两年平均增速13.2%,前值18.8%。 7月进口增速回调,主要原因可能有几点:一是,虽然国内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但已有走弱趋势,意味着增量需求并不乐观;二是,当前商品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处于高位,价格快速上涨或已降低下游加工需求;三是,海外疫情再度发酵,或因通关效率、运输等问题存在一定供应约束。 7月,原油、铁矿石、汽车、大豆等商品进口额分别上涨51.5%(6月62.8%)、63.9%(6月83.3%)、40.2%(6月50.4%)和31.9%(6月44.4%),钢材和铜材分别增长-18.2%(6月13.0%)和-10.6%(15.2%)。影响大宗商品进口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价格仍处高位,但量出现下降。金属价格快速上涨或已降低加工需求,叠加整体制造业需求增量趋于平稳拉低增速;二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景气度上升,支撑汽车进口增速;三是,基数因素。2020年下半年进口低基数逐步消失,拖累2021年下半年增速,比如2020年7月钢材、铜材进口基数相对较高,分别为58.8%和71.9%。 (3)展望未来,进出口贸易将维持较高增速,结构上“前高后低”的年内走弱趋势在所难免。出口方面,重要经济体已从快速复苏阶段转向平稳阶段,逐步衰减的生产、库存、消费等需求增量无法支撑出口增速上行,此外,从出口环比增长,但同比和两年平均增速走弱可知,下半年的高基数效应正在拖累增速。出口结构上,重点关注高新技术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方面,国内PMI指数维持景气度,增量需求趋稳,进口增速同样缺乏上行动力,影响进口边际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宗商品价格、碳中和政策等。要关注新兴经济体疫情、海外政策转向等因素对进出口的影响。 招商宏观团队:罗云峰、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 关注“轩言全球宏观”请长按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