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固收】2021年以来评级上调的特征 ——2021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二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光大固收】2021年以来评级上调的特征 ——2021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标题:2021年以来评级上调的特征——2021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二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8月4日 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分析师:危玮肖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70001 摘要 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行业分化明显。截至2021年7月末,国内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数量大幅低于2020年同期,其中原因与评级下调数量大幅增长的解释大致相同。但是我们注意到,在上调主体数量大幅下降的同时,部分如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逆势上行。我们根据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评级或展望上调情况,从评级、区域、行业、企业属性这四个维度对发行主体进行梳理,并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综合来看,2021年跟踪期发行主体信用级别上调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评级分布 对于原有评级较低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小;对于原有评级较高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大,但评级机构对此也更为谨慎,倾向于先上调其展望而非评级。 评级机构对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上调数量占比较大,达到84.85%。其中原评级为AA的主体占比最高,为45.45%。主体评级较低(A+及以下)的企业只占约15%。 从直接上调评级的主体占全部上调类型的比例来看,原评级为AA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的占比最高,达到100%,AA-与A+及以下次之,为80%,AA+级别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比例最低,为33.33%。 从上调的幅度来看,各评级的上调幅度均较小。除浙江天子湖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由BBB上调至AA外,其余评级上调均为一个级别跨度。 2)区域分布 2021年跟踪期评级或展望调高的主体数量排名在前的省份或直辖市为北京市(7家)、江苏省(6家)、山东省(4家)和湖北省(4家)。 3)行业分布 评级或展望上调主体数量整体显著下降,不同行业间上调主体趋势出现分化。 受疫情冲击、区域经济增长放缓、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建筑装饰/综合/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化工行业的上调主体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66/47/20 /12/8/5家。 受下游需求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等因素的影响,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及电气设备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逆势上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家、3家和2家。 4)企业属性分布 评级或展望被上调的发行人中,国企38家,占比80.85%,民企9家,占比19.15%;城投企业14家,占比29.79%,低于2020年同期的37.96%。 前言 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行业分化明显。截至2021年7月末,国内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数量大幅低于2020年同期,其中原因与评级下调数量大幅增长的解释大致相同。但是我们注意到,在上调主体数量大幅下降的同时,部分如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逆势上行。我们根据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评级或展望上调情况,从评级、区域、行业、企业属性这四个维度对发行主体进行梳理,并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主体评级上调概况 2021年至今(截至7月31日,下称跟踪期),在剔除金融债后,共47个发行主体发生了48次评级或展望上调(下文均以剔除金融债后的发行人为讨论主体)。与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跟踪期非金融债发行主体评级或展望上调个数与次数都有较大减少,分别减少169家/206次,降幅达-78.24%/-81.10%。 2、评级上调主体的评级分布 由于国内外评级机构的评级设置不同,本部分的分析主体将剔除与国内评级设置差异较大的国际评级机构如惠誉、穆迪公司的评级。 对于原有评级较低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小;对于原有评级较高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大,但评级机构对此也更为谨慎,倾向于先上调其展望而非评级。 从上调的主体来看,原评级为AA-及以上的企业占大多数,占比84.85%,其中原评级为AA的主体占比最高,为45.45%。主体评级较低(A+及以下)的企业只占约15%,说明本身主体评级越低,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大,评级上调的概率越小。 从直接上调评级的主体占全部上调类型的比例来看,原评级为AA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的占比最高,达到100%,AA-与A+及以下次之,为80%,AA+级别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比例最低,为33.33%,表明尽管低评级的主体上调概率较小,但评级机构倾向于直接上调其评级,而对于原评级已经较高的主体,评级机构的调整则更为谨慎,进行展望上调的比例更高。 从上调的幅度来看,各评级的上调幅度均较小。除浙江天子湖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由BBB上调至AA外,其余评级上调均为一个级别跨度。 3、评级上调的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1年跟踪期评级或展望调高的主体数量排名居前的省份或直辖市为北京市(7家)、江苏省(6家)、山东省(4家)和湖北省(4家)。而2020年同期评级或展望调高的主体排名居前的省份或直辖市为江苏省(39家)、浙江省(31家)、广东省(17家)、安徽省(12家)、四川省(12家)、北京市(11家)、山东省(11家)、河南省(9家)、湖南省(9家)、福建省(7家)、河北省(7家)、上海市(6家)、山西省(6家)和天津市(4家)。 4、评级上调的行业分布 4.1、行业分布概况 2021年跟踪期主体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发行人数量明显少于2020年同期。从行业分布来看,2021年跟踪期建筑装饰、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综合、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主体评级上调数量较多,在发生上调的47家发行人中,建筑装饰占11家,公用事业占6家,医药生物占5家,综合占5家,有色金属占4家。 4.2、上调行业分化明显 评级或展望上调主体数量整体显著下降,不同行业间上调主体趋势出现分化。受疫情冲击、区域经济增长放缓、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建筑装饰/综合/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化工行业的上调主体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66/47/20/12/8/5家。而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及电气设备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则逆势上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家、3家和2家。 2021年跟踪期医药生物业主体评级或展望调高的发行人增长最多,共5家,同比增长5家。受疫情影响,国内医药市场的旺盛需求延续,生物制药行业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同时,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医疗改革,鼓励药企转型,加之国内人口老龄化加深,推动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释放,对医药生物业有正面推动作用,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完善、专利数量多、研发能力强的医药企业有积极影响。 有色金属行业主体评级或展望调高的发行人共4家,同比增加3家,增幅较大。受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产能扩张、行业集中度提高等有利因素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景气度提升,相关企业经营状况向好。上调主体普遍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稳固的行业地位以及产能和产品优势,叠加下游行业需求回暖,相关企业的未来盈利预期良好,债务回收前景较好。 电气设备行业主体评级或展望调高的发行人共3家,同比增加2家。电气设备行业与电力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属于周期性行业,受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步落实,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全社会用电量提升,带动电气设备行业景气度提升。同时电气设备行业下游行业如汽车、家电等行业的需求增加,也为相关企业带来积极影响。 5、评级上调的企业属性分布 从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属性来看,2021年跟踪期主体评级调高的47家发行人中,国企38家,占比80.85%,民企9家,占比19.15%。此外,主体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城投企业有14家,占比29.79%。2020年同期有82家城投公司的主体评级上调,占比37.96%。 6、小结 政策扶持、行业景气度提升、下游需求旺盛以及企业自身产能扩大、营收增强等因素均可导致发行人评级或展望上调。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跟踪期主体评级或展望被调高的发行人数量同比大幅降低,说明2021年跟踪期间,有效降低信用风险的主体个数明显下降。在信用风险分化的背景下,投资者需加强对发行人所处行业及自身业务风险的判断,甄别优质主体。 综合来看,2021年跟踪期发行主体信用级别上调主要有以下特点: 评级分布 1)对于原有评级较低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小;对于原有评级较高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大,但评级机构对此也更为谨慎,倾向于先上调其展望而非评级。 2)评级机构对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上调数量占比较大,达到84.85%。其中原评级为AA的主体占比最高,为45.45%。主体评级较低(A+及以下)的企业只占约15%。 3)从直接上调评级的主体占全部上调类型的比例来看,原评级为AA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的占比最高,达到100%,AA-与A+及以下次之,为80%,AA+级别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比例最低,为33.33%。 4)从上调的幅度来看,各评级的上调幅度均较小。除浙江天子湖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由BBB上调至AA外,其余评级上调均为一个级别跨度。 区域分布 5)2021年跟踪期评级或展望调高的主体数量排名居前的省份或直辖市为北京市(7家)、江苏省(6家)、山东省(4家)和湖北省(4家)。 行业分布 6)评级或展望上调主体数量整体显著下降,不同行业间上调主体趋势出现分化。 7)受疫情冲击、区域经济增长放缓、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建筑装饰/综合/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化工行业的上调主体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66/47/ 20/12/8/5家。 8)受下游需求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等因素的影响,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及电气设备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逆势上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家、3家和2家。 企业属性分布 9)评级或展望被上调的发行人中,国企38家,占比80.85%,民企9家,占比19.15%;城投企业14家,占比29.79%,低于2020年同期的37.96%。 7、风险提示 统计口径不包含金融债发行人,结论适用性存在差异;仍需关注其他评级影响因素;疫情反复、自然灾害给基本面恢复带来负面影响;政策加速收紧,警惕相关企业再融资压力。 往期研报精选 ?利率债(张旭/李枢川) 汇率双向波动,勿赌单向的升值或贬值 我国财政政策调控:阶段划分、演变规律与后续展望 不宜将MLF的操作规模与货币政策取向划等号 前期的资金紧张逐渐被淡忘了 建议用两年平均增速分析金融数据 中国央行遥遥领先——写在美债收益率冲高之时 再论收益率对利空因素的“免疫” 我们更应关注什么?——利率债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 与LPR相比,我们更关心存款利率 不宜过度关注OMO的数量 金融数据“增量高、增速降”是必然的;不如关注OMO和DR007利率。 DR007开盘价的提高并不是为了引导资金价格上行 1月的信贷数据容易被扰动 技术性的资金紧张 为何14天逆回购还等不来? 是否应取消“存款利率指导”? ?信用债(危玮肖/董乃睿) 冀往开来——河北省65家发债主体全梳理 一文走进美丽的新疆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遵义的债务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山西焦煤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分析之同煤集团 银行永续债近况 铁路投资主体信用分析要点 煤炭行业信用研究框架 是否应严禁“红色”地区的城投债融资? 无序违约提高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可转债(方钰涵) 转债涨幅领先正股,对正股后续涨幅是否有预测能力?——转债对正股的预测能力分析 正股分红如何影响转债——关注高平价、高分红转债的配置机会 美国转债的发行交易规则、条款及特殊品种 转债条款的魅力 转债下修面面观 转债估值水平因何而变 影响转债估值的三因素 :转换价值、正股波动率及信用等级 转债破发解因 转债发行“进化史”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标题:2021年以来评级上调的特征——2021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二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8月4日 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分析师:危玮肖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70001 摘要 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行业分化明显。截至2021年7月末,国内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数量大幅低于2020年同期,其中原因与评级下调数量大幅增长的解释大致相同。但是我们注意到,在上调主体数量大幅下降的同时,部分如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逆势上行。我们根据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评级或展望上调情况,从评级、区域、行业、企业属性这四个维度对发行主体进行梳理,并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综合来看,2021年跟踪期发行主体信用级别上调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评级分布 对于原有评级较低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小;对于原有评级较高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大,但评级机构对此也更为谨慎,倾向于先上调其展望而非评级。 评级机构对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上调数量占比较大,达到84.85%。其中原评级为AA的主体占比最高,为45.45%。主体评级较低(A+及以下)的企业只占约15%。 从直接上调评级的主体占全部上调类型的比例来看,原评级为AA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的占比最高,达到100%,AA-与A+及以下次之,为80%,AA+级别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比例最低,为33.33%。 从上调的幅度来看,各评级的上调幅度均较小。除浙江天子湖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由BBB上调至AA外,其余评级上调均为一个级别跨度。 2)区域分布 2021年跟踪期评级或展望调高的主体数量排名在前的省份或直辖市为北京市(7家)、江苏省(6家)、山东省(4家)和湖北省(4家)。 3)行业分布 评级或展望上调主体数量整体显著下降,不同行业间上调主体趋势出现分化。 受疫情冲击、区域经济增长放缓、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建筑装饰/综合/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化工行业的上调主体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66/47/20 /12/8/5家。 受下游需求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等因素的影响,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及电气设备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逆势上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家、3家和2家。 4)企业属性分布 评级或展望被上调的发行人中,国企38家,占比80.85%,民企9家,占比19.15%;城投企业14家,占比29.79%,低于2020年同期的37.96%。 前言 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行业分化明显。截至2021年7月末,国内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数量大幅低于2020年同期,其中原因与评级下调数量大幅增长的解释大致相同。但是我们注意到,在上调主体数量大幅下降的同时,部分如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逆势上行。我们根据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评级或展望上调情况,从评级、区域、行业、企业属性这四个维度对发行主体进行梳理,并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主体评级上调概况 2021年至今(截至7月31日,下称跟踪期),在剔除金融债后,共47个发行主体发生了48次评级或展望上调(下文均以剔除金融债后的发行人为讨论主体)。与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跟踪期非金融债发行主体评级或展望上调个数与次数都有较大减少,分别减少169家/206次,降幅达-78.24%/-81.10%。 2、评级上调主体的评级分布 由于国内外评级机构的评级设置不同,本部分的分析主体将剔除与国内评级设置差异较大的国际评级机构如惠誉、穆迪公司的评级。 对于原有评级较低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小;对于原有评级较高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大,但评级机构对此也更为谨慎,倾向于先上调其展望而非评级。 从上调的主体来看,原评级为AA-及以上的企业占大多数,占比84.85%,其中原评级为AA的主体占比最高,为45.45%。主体评级较低(A+及以下)的企业只占约15%,说明本身主体评级越低,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大,评级上调的概率越小。 从直接上调评级的主体占全部上调类型的比例来看,原评级为AA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的占比最高,达到100%,AA-与A+及以下次之,为80%,AA+级别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比例最低,为33.33%,表明尽管低评级的主体上调概率较小,但评级机构倾向于直接上调其评级,而对于原评级已经较高的主体,评级机构的调整则更为谨慎,进行展望上调的比例更高。 从上调的幅度来看,各评级的上调幅度均较小。除浙江天子湖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由BBB上调至AA外,其余评级上调均为一个级别跨度。 3、评级上调的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1年跟踪期评级或展望调高的主体数量排名居前的省份或直辖市为北京市(7家)、江苏省(6家)、山东省(4家)和湖北省(4家)。而2020年同期评级或展望调高的主体排名居前的省份或直辖市为江苏省(39家)、浙江省(31家)、广东省(17家)、安徽省(12家)、四川省(12家)、北京市(11家)、山东省(11家)、河南省(9家)、湖南省(9家)、福建省(7家)、河北省(7家)、上海市(6家)、山西省(6家)和天津市(4家)。 4、评级上调的行业分布 4.1、行业分布概况 2021年跟踪期主体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发行人数量明显少于2020年同期。从行业分布来看,2021年跟踪期建筑装饰、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综合、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主体评级上调数量较多,在发生上调的47家发行人中,建筑装饰占11家,公用事业占6家,医药生物占5家,综合占5家,有色金属占4家。 4.2、上调行业分化明显 评级或展望上调主体数量整体显著下降,不同行业间上调主体趋势出现分化。受疫情冲击、区域经济增长放缓、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建筑装饰/综合/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化工行业的上调主体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66/47/20/12/8/5家。而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及电气设备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则逆势上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家、3家和2家。 2021年跟踪期医药生物业主体评级或展望调高的发行人增长最多,共5家,同比增长5家。受疫情影响,国内医药市场的旺盛需求延续,生物制药行业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同时,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医疗改革,鼓励药企转型,加之国内人口老龄化加深,推动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释放,对医药生物业有正面推动作用,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完善、专利数量多、研发能力强的医药企业有积极影响。 有色金属行业主体评级或展望调高的发行人共4家,同比增加3家,增幅较大。受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产能扩张、行业集中度提高等有利因素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景气度提升,相关企业经营状况向好。上调主体普遍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稳固的行业地位以及产能和产品优势,叠加下游行业需求回暖,相关企业的未来盈利预期良好,债务回收前景较好。 电气设备行业主体评级或展望调高的发行人共3家,同比增加2家。电气设备行业与电力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属于周期性行业,受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步落实,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全社会用电量提升,带动电气设备行业景气度提升。同时电气设备行业下游行业如汽车、家电等行业的需求增加,也为相关企业带来积极影响。 5、评级上调的企业属性分布 从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属性来看,2021年跟踪期主体评级调高的47家发行人中,国企38家,占比80.85%,民企9家,占比19.15%。此外,主体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城投企业有14家,占比29.79%。2020年同期有82家城投公司的主体评级上调,占比37.96%。 6、小结 政策扶持、行业景气度提升、下游需求旺盛以及企业自身产能扩大、营收增强等因素均可导致发行人评级或展望上调。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跟踪期主体评级或展望被调高的发行人数量同比大幅降低,说明2021年跟踪期间,有效降低信用风险的主体个数明显下降。在信用风险分化的背景下,投资者需加强对发行人所处行业及自身业务风险的判断,甄别优质主体。 综合来看,2021年跟踪期发行主体信用级别上调主要有以下特点: 评级分布 1)对于原有评级较低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小;对于原有评级较高的主体,评级机构上调其评级或展望的概率较大,但评级机构对此也更为谨慎,倾向于先上调其展望而非评级。 2)评级机构对AA-及以上评级的主体上调数量占比较大,达到84.85%。其中原评级为AA的主体占比最高,为45.45%。主体评级较低(A+及以下)的企业只占约15%。 3)从直接上调评级的主体占全部上调类型的比例来看,原评级为AA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的占比最高,达到100%,AA-与A+及以下次之,为80%,AA+级别的主体直接上调评级比例最低,为33.33%。 4)从上调的幅度来看,各评级的上调幅度均较小。除浙江天子湖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由BBB上调至AA外,其余评级上调均为一个级别跨度。 区域分布 5)2021年跟踪期评级或展望调高的主体数量排名居前的省份或直辖市为北京市(7家)、江苏省(6家)、山东省(4家)和湖北省(4家)。 行业分布 6)评级或展望上调主体数量整体显著下降,不同行业间上调主体趋势出现分化。 7)受疫情冲击、区域经济增长放缓、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建筑装饰/综合/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化工行业的上调主体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66/47/ 20/12/8/5家。 8)受下游需求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等因素的影响,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及电气设备行业的上调主体数量逆势上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家、3家和2家。 企业属性分布 9)评级或展望被上调的发行人中,国企38家,占比80.85%,民企9家,占比19.15%;城投企业14家,占比29.79%,低于2020年同期的37.96%。 7、风险提示 统计口径不包含金融债发行人,结论适用性存在差异;仍需关注其他评级影响因素;疫情反复、自然灾害给基本面恢复带来负面影响;政策加速收紧,警惕相关企业再融资压力。 往期研报精选 ?利率债(张旭/李枢川) 汇率双向波动,勿赌单向的升值或贬值 我国财政政策调控:阶段划分、演变规律与后续展望 不宜将MLF的操作规模与货币政策取向划等号 前期的资金紧张逐渐被淡忘了 建议用两年平均增速分析金融数据 中国央行遥遥领先——写在美债收益率冲高之时 再论收益率对利空因素的“免疫” 我们更应关注什么?——利率债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 与LPR相比,我们更关心存款利率 不宜过度关注OMO的数量 金融数据“增量高、增速降”是必然的;不如关注OMO和DR007利率。 DR007开盘价的提高并不是为了引导资金价格上行 1月的信贷数据容易被扰动 技术性的资金紧张 为何14天逆回购还等不来? 是否应取消“存款利率指导”? ?信用债(危玮肖/董乃睿) 冀往开来——河北省65家发债主体全梳理 一文走进美丽的新疆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遵义的债务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析之山西焦煤集团 下沉至主体的信用分分析之同煤集团 银行永续债近况 铁路投资主体信用分析要点 煤炭行业信用研究框架 是否应严禁“红色”地区的城投债融资? 无序违约提高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可转债(方钰涵) 转债涨幅领先正股,对正股后续涨幅是否有预测能力?——转债对正股的预测能力分析 正股分红如何影响转债——关注高平价、高分红转债的配置机会 美国转债的发行交易规则、条款及特殊品种 转债条款的魅力 转债下修面面观 转债估值水平因何而变 影响转债估值的三因素 :转换价值、正股波动率及信用等级 转债破发解因 转债发行“进化史”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