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电新/有色】储能大时代,锂价看新高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电新/有色】储能大时代,锂价看新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君电新核心结论 储能市场空间广阔,政策直接痛点,将进一步催化行业发展提速,持续看好锂电、逆变器、储能EPC等赛道。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阳光电源、锦浪科技、派能科技、永福股份、明阳智能、苏文电能;受益标的:固德威、百川股份、科士达等。 1、储能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碳中和的背景下,终局的理论空间数倍于光伏or电动车。储能主要应用于电网输配与辅助服务、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及微网以及用户侧各部分,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 2、曾经缺乏合理商业模式,推进难以提速。近年来,全球和国内储能市场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但整体推进难以提速,主要原因为峰谷电价差较小,缺乏合理商业应用模式,储能系统经济性未能突显。 3、发改委直击行业痛点,拉大峰谷电价差异将直接提升储能经济性,逐渐破解长期发展困局。近期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我们认为此举有望直击行业痛点,直接提升储能系统经济性,未来后续政策有望持续推出,将破解长期发展困局,行业迎来根本性改变。 我们认为,储能市场空间广阔,政策直接痛点,将进一步催化行业发展提速,持续看好锂电、逆变器、储能EPC等赛道。 国君有色核心观点: 1. 下半年锂价看到18w+。如果只涨到12-15w的话,这是不能解释下半年供需的紧张程度的,对产业链的供需和下半年的采购理解不够深刻。 2. 7月份的催化剂,①无锡盘上碳酸锂合约,②Pilbara电子拍卖平台,如我们预期都兑现了,8-9月份我们将看到锂价上涨的逐步加速,下游抢货,冶炼厂抢矿。 3. 未来3-5年,锂价中枢逐步上移。2022-2025年,锂行业主要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锂资源开发和全球日益增长的锂电需求的矛盾。动态的看,新增供给难以匹配快速增长的锂电需求。Capex周期和产能周期滞后于需求周期。 4. 估值依旧合适,整个锂板块继续看50-100%空间:目前以锂价9w测算,二线锂盐标的明年估值分布在35-40x,都很便宜,如果锂价从9w涨至18w,eps有望增厚2-3X 5. 标的:优先资源。天齐锂业、赣锋、江特电机、天华超净、雅化集团、融捷、永兴、西藏矿业、中矿、盛新锂能、科达、藏格。 6. 同时看好稀土板块和华友钴业。 国君电新 庞钧文/石岩/李子豪/周淼顺 国君有色 邬华宇/汤龑/于嘉懿/宁紫微 【电新:储能大时代,重点推荐电池、逆变器和EPC环节】 全球储能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累计装机规模已达191.1GW。储能产业兴起较早且发展稳定,截止2010年底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达到135GW;2010-2015年期间的由于受到整体经济低迷影响,整体装机量增速放缓,截止2015年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44.8GW;2016-2020年由于受到成本下降和政策推动的双重刺激,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截止2020年底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91.1GW。抽水蓄能占比达到90.3%,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电化学储能占比从2018年的3.7%提升到2020年的7.5%。 中国储能市场发展稳中有进,已成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前受益于国家对水电站的大力投资建设,抽水蓄能得以快速发展,随后我国储能项目整体进入平稳发展趋势。2021年4月能源局与发改委等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由此可见新型储能核心新型储能将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35.6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比重达到18.6%,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储能整体装机中抽水蓄能占比达到89.3%,电化学储能与其他储能方式共存,其中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比为9.2%。 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截止2020年底,电化学储能装机量达到14.25GW,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2%;钠硫电池和铅蓄电池分别占比3.6%、3.5%;其他储能方式作为电化学储能多元发展的一部分,占比仅为1%,且大多为示范性工程,如超级电容仅在美国建设有示范性储能电站。截止2020年底在中国电化学储能新装机分布中,锂离子电池以88.8%的装机占比占据主导地位;铅蓄电池是电化学储能市场的重要补充,装机量占比达到10.2%;其余电化学储能方式如液流电池、超级电容、钠硫电池占比合计仅为1%。 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发文,新型储能迈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量化的储能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即年均50-70%的增速是可以保持的。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此外在储能多元化发展、政策机制的完善以及电价疏导机制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这为储能行业的持续发展基本扫清了政策障碍醍醐。 分时电价机制完善,用户侧储能配置再迎催化。2021年7月29日,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通知要求:1)优化分时电价机制,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年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3:1。2)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尖峰时段根据前两年当地电力系统最高负荷95%及以上用电负荷出现的时段合理确定,灵活调整;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3)强化分时电价机制执行,加强分时电价机制实施保障。鼓励工商业用户通过配置储能、开展综合能源利用等方式降低高峰时段用电负荷、增加低谷用电量,通过改变用电时段来降低用电成本。 我们非常看好,储能市场爆发对逆变器企业的业绩催化,主要的逻辑是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新能源发电与储能的匹配度非常好,光伏+储能有望成为最优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新能源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在时间上具有波动性,而储能可以很好地 起到平滑能源输出、吸收过剩电力,减少“弃风弃光”以及即时并网的作用。未来随着新能源发电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分布式光伏装机的快速增长,提高光伏能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光伏+储能有望成为最优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我们看到,随着光伏与电化学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储能系统这一能源解决方案,已在海外多个高电价的国家已经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商业模式开始逐渐成熟。 在国内,分布式光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8.9GW,同比增长97.5%,其中户用装机5.9GW,同比大幅增长280%,预期全年将达到17GW以上。我们认为,随着这次峰谷电价差异拉大的政策出台,国内的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将逐渐清晰,市场有望快速启动。 第二,从销售渠道来看,逆变器产品与储能产品的重合度非常的高,逆变器企业可以通过现有的销售渠道,实现其储能产品的推广和覆盖。从目前的商业模式来看,逆变器厂商开展储能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通过外采电芯做pack,直接向客户提供储能一体机;第二是通过与储能企业开展合作,提供PCS的模式。 从价值量和利润来看,储能逆变器可达到光伏逆变器的2-3倍,而如果是储能一体机的模式,则可以获得的盈利将显著更高,因而,储能业务的发展,对于逆变器企业的成长空间和业绩弹性都非常巨大。 我们观察到,逆变器企业开始逐渐向储能领域发力,上半年逆变器龙头企业的储能业务,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高速增长,也反应了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和龙头企业在其中的持续受益。 此外,除了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量以外,国产逆变器还持续受益于多重逻辑催化。 1. 持续受益于海外渗透率的提升,我们预计逆变器市场将会逐渐向组件市场格局演化,国产逆变器全球市占率有望达到85%甚至以上。预计今年,国产逆变器市占率将继续从2020年的60%向70-75%提升。凭借优异的成本控制和可靠的产品品质,海外逆变器市场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市场,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将保持持续强劲。 2. 受益下半年装机旺季需求启动,以及户用分布式市场大幅增长,逆变器下半年需求有望持续旺盛。 综上,逆变器板块持续受益于储能市场的启动,成长空间和业绩弹性都非常巨大;此外,还持续收益海外渗透率提升和下半年装机需求旺盛,行业有望持续高速增长,龙头企业业绩高增可期。 我们继续重点推荐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同时建议投资者关注德业股份和上能电气。 【国君有色:锂价看新高,重视锂资源板块配置】 一、上周的变化 ①Pilbara的拍卖,锂精矿创历史新高 事件:澳洲主力锂矿Pilbara 于2021年7月29日在BMX电子平台上拍卖锂精矿,30余家企业参与,最终锂精矿价格拍出1250USD/t(FOB),加65运费为1315USD/t (CIF 中国),拍出历史新高。氧化锂品位:5.5%作为投标基准,最终品位上下浮动在0.1%之内,最终价格不变,超过0.1%上下浮动按照比例增减单价。按此计算碳酸锂成本在9.7万元/吨,已经超过了碳酸锂的现货市场价格9万/吨。 上游资源紧张,议价能力加强。上一轮周期,锂盐价格最高到18万/吨,当时锂精矿价格高点为1000-1100美元/吨,这次Pilbara以拍卖的形式,创下锂精矿的历史新高价格,区别于大部分长单价格,更体现锂精矿市场供需的紧张状态。根据供需的分析,我们认为锂精矿和锂盐价格的主升浪刚刚开始,下半年锂价的全面上涨拉开序幕。 ②宁德落地江西,和江西政府签战略合作协议 具体细则还没有出来,大体的思路是江西政府给宁德提供宜春锂云母的资源保障,宁德在江西建厂。一直强调,盐湖、云母、锂辉石,没有上下之分,不要有对资源的偏见,再整个行业都紧张的状态下,锂云母一样也是下游锂电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依旧说明一件事情:锂很紧张,锂资源很紧张。 二、锂价看18w,为什么18w+?下半年节奏怎么样? 逻辑:供需,还是供需,下半年的无解状态。2021年下半年是近几年锂行业供需最紧张的一段时间。需求端,预计下半年锂电需求环比上半年增加50%左右,锂电需求逐季逐月抬升。反观供给端,短期供给刚性,下半年刚好遇上新增供给释放真空期,2021年Q3Q4的季度供给基本持平Q2,鲜有增量。锂精矿创历史新高,体现了锂矿是最短的短板。下半年,整个锂电产业链缺锂,整个锂行业缺矿,成为最明显的特征。 为什么18w??调高锂价预测至历史前高18万/吨。目前电碳价格普遍在9万/吨左右,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在10万/吨左右,需求起量,供给紧张,产业链的采购逐步趋于紧张,锂精矿和锂盐价格的上涨在7月份拉开帷幕,我们预计,锂行业在下半年或进入硬短缺,随着下游企业锂的采购量增加,下游企业未来主要目标保增长,保份额。锂盐的市场博弈从上下游对价格接不接受的博弈,转向下游和下游抢货的博弈,就如锂矿山和冶炼厂的价格博弈转变为冶炼厂之间的抢货竞价博弈。供需的紧张程度和锂价变化是非线性的,根据对锂市场上下游更强的理解和感知,我们认为下半年锂价高度将超市场预期,我们调高下半年锂价预测至历史前高18万/吨。 如果锂价只到12-13w,说明对周期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三、标的配置: 一直强调重板块配置,有锂就好,核心是锂的仓位有多少,本身是一个大beta行情,自上而下的史诗级别行情。 我们也做过一个回测:过去9个月,每1-2礼拜,锂板块领涨的标的都要换一波。 标的:优先资源。天齐锂业、赣锋、江特电机、天华超净、雅化集团、融捷、永兴、西藏矿业、中矿、盛新锂能、科达、藏格。
国君电新核心结论 储能市场空间广阔,政策直接痛点,将进一步催化行业发展提速,持续看好锂电、逆变器、储能EPC等赛道。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阳光电源、锦浪科技、派能科技、永福股份、明阳智能、苏文电能;受益标的:固德威、百川股份、科士达等。 1、储能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碳中和的背景下,终局的理论空间数倍于光伏or电动车。储能主要应用于电网输配与辅助服务、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及微网以及用户侧各部分,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 2、曾经缺乏合理商业模式,推进难以提速。近年来,全球和国内储能市场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但整体推进难以提速,主要原因为峰谷电价差较小,缺乏合理商业应用模式,储能系统经济性未能突显。 3、发改委直击行业痛点,拉大峰谷电价差异将直接提升储能经济性,逐渐破解长期发展困局。近期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我们认为此举有望直击行业痛点,直接提升储能系统经济性,未来后续政策有望持续推出,将破解长期发展困局,行业迎来根本性改变。 我们认为,储能市场空间广阔,政策直接痛点,将进一步催化行业发展提速,持续看好锂电、逆变器、储能EPC等赛道。 国君有色核心观点: 1. 下半年锂价看到18w+。如果只涨到12-15w的话,这是不能解释下半年供需的紧张程度的,对产业链的供需和下半年的采购理解不够深刻。 2. 7月份的催化剂,①无锡盘上碳酸锂合约,②Pilbara电子拍卖平台,如我们预期都兑现了,8-9月份我们将看到锂价上涨的逐步加速,下游抢货,冶炼厂抢矿。 3. 未来3-5年,锂价中枢逐步上移。2022-2025年,锂行业主要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锂资源开发和全球日益增长的锂电需求的矛盾。动态的看,新增供给难以匹配快速增长的锂电需求。Capex周期和产能周期滞后于需求周期。 4. 估值依旧合适,整个锂板块继续看50-100%空间:目前以锂价9w测算,二线锂盐标的明年估值分布在35-40x,都很便宜,如果锂价从9w涨至18w,eps有望增厚2-3X 5. 标的:优先资源。天齐锂业、赣锋、江特电机、天华超净、雅化集团、融捷、永兴、西藏矿业、中矿、盛新锂能、科达、藏格。 6. 同时看好稀土板块和华友钴业。 国君电新 庞钧文/石岩/李子豪/周淼顺 国君有色 邬华宇/汤龑/于嘉懿/宁紫微 【电新:储能大时代,重点推荐电池、逆变器和EPC环节】 全球储能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累计装机规模已达191.1GW。储能产业兴起较早且发展稳定,截止2010年底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达到135GW;2010-2015年期间的由于受到整体经济低迷影响,整体装机量增速放缓,截止2015年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44.8GW;2016-2020年由于受到成本下降和政策推动的双重刺激,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截止2020年底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91.1GW。抽水蓄能占比达到90.3%,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电化学储能占比从2018年的3.7%提升到2020年的7.5%。 中国储能市场发展稳中有进,已成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前受益于国家对水电站的大力投资建设,抽水蓄能得以快速发展,随后我国储能项目整体进入平稳发展趋势。2021年4月能源局与发改委等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由此可见新型储能核心新型储能将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35.6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比重达到18.6%,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储能整体装机中抽水蓄能占比达到89.3%,电化学储能与其他储能方式共存,其中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比为9.2%。 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截止2020年底,电化学储能装机量达到14.25GW,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2%;钠硫电池和铅蓄电池分别占比3.6%、3.5%;其他储能方式作为电化学储能多元发展的一部分,占比仅为1%,且大多为示范性工程,如超级电容仅在美国建设有示范性储能电站。截止2020年底在中国电化学储能新装机分布中,锂离子电池以88.8%的装机占比占据主导地位;铅蓄电池是电化学储能市场的重要补充,装机量占比达到10.2%;其余电化学储能方式如液流电池、超级电容、钠硫电池占比合计仅为1%。 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发文,新型储能迈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量化的储能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即年均50-70%的增速是可以保持的。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此外在储能多元化发展、政策机制的完善以及电价疏导机制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这为储能行业的持续发展基本扫清了政策障碍醍醐。 分时电价机制完善,用户侧储能配置再迎催化。2021年7月29日,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通知要求:1)优化分时电价机制,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年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3:1。2)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尖峰时段根据前两年当地电力系统最高负荷95%及以上用电负荷出现的时段合理确定,灵活调整;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3)强化分时电价机制执行,加强分时电价机制实施保障。鼓励工商业用户通过配置储能、开展综合能源利用等方式降低高峰时段用电负荷、增加低谷用电量,通过改变用电时段来降低用电成本。 我们非常看好,储能市场爆发对逆变器企业的业绩催化,主要的逻辑是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新能源发电与储能的匹配度非常好,光伏+储能有望成为最优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新能源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在时间上具有波动性,而储能可以很好地 起到平滑能源输出、吸收过剩电力,减少“弃风弃光”以及即时并网的作用。未来随着新能源发电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分布式光伏装机的快速增长,提高光伏能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光伏+储能有望成为最优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我们看到,随着光伏与电化学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储能系统这一能源解决方案,已在海外多个高电价的国家已经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商业模式开始逐渐成熟。 在国内,分布式光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8.9GW,同比增长97.5%,其中户用装机5.9GW,同比大幅增长280%,预期全年将达到17GW以上。我们认为,随着这次峰谷电价差异拉大的政策出台,国内的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将逐渐清晰,市场有望快速启动。 第二,从销售渠道来看,逆变器产品与储能产品的重合度非常的高,逆变器企业可以通过现有的销售渠道,实现其储能产品的推广和覆盖。从目前的商业模式来看,逆变器厂商开展储能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通过外采电芯做pack,直接向客户提供储能一体机;第二是通过与储能企业开展合作,提供PCS的模式。 从价值量和利润来看,储能逆变器可达到光伏逆变器的2-3倍,而如果是储能一体机的模式,则可以获得的盈利将显著更高,因而,储能业务的发展,对于逆变器企业的成长空间和业绩弹性都非常巨大。 我们观察到,逆变器企业开始逐渐向储能领域发力,上半年逆变器龙头企业的储能业务,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高速增长,也反应了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和龙头企业在其中的持续受益。 此外,除了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量以外,国产逆变器还持续受益于多重逻辑催化。 1. 持续受益于海外渗透率的提升,我们预计逆变器市场将会逐渐向组件市场格局演化,国产逆变器全球市占率有望达到85%甚至以上。预计今年,国产逆变器市占率将继续从2020年的60%向70-75%提升。凭借优异的成本控制和可靠的产品品质,海外逆变器市场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市场,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将保持持续强劲。 2. 受益下半年装机旺季需求启动,以及户用分布式市场大幅增长,逆变器下半年需求有望持续旺盛。 综上,逆变器板块持续受益于储能市场的启动,成长空间和业绩弹性都非常巨大;此外,还持续收益海外渗透率提升和下半年装机需求旺盛,行业有望持续高速增长,龙头企业业绩高增可期。 我们继续重点推荐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同时建议投资者关注德业股份和上能电气。 【国君有色:锂价看新高,重视锂资源板块配置】 一、上周的变化 ①Pilbara的拍卖,锂精矿创历史新高 事件:澳洲主力锂矿Pilbara 于2021年7月29日在BMX电子平台上拍卖锂精矿,30余家企业参与,最终锂精矿价格拍出1250USD/t(FOB),加65运费为1315USD/t (CIF 中国),拍出历史新高。氧化锂品位:5.5%作为投标基准,最终品位上下浮动在0.1%之内,最终价格不变,超过0.1%上下浮动按照比例增减单价。按此计算碳酸锂成本在9.7万元/吨,已经超过了碳酸锂的现货市场价格9万/吨。 上游资源紧张,议价能力加强。上一轮周期,锂盐价格最高到18万/吨,当时锂精矿价格高点为1000-1100美元/吨,这次Pilbara以拍卖的形式,创下锂精矿的历史新高价格,区别于大部分长单价格,更体现锂精矿市场供需的紧张状态。根据供需的分析,我们认为锂精矿和锂盐价格的主升浪刚刚开始,下半年锂价的全面上涨拉开序幕。 ②宁德落地江西,和江西政府签战略合作协议 具体细则还没有出来,大体的思路是江西政府给宁德提供宜春锂云母的资源保障,宁德在江西建厂。一直强调,盐湖、云母、锂辉石,没有上下之分,不要有对资源的偏见,再整个行业都紧张的状态下,锂云母一样也是下游锂电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依旧说明一件事情:锂很紧张,锂资源很紧张。 二、锂价看18w,为什么18w+?下半年节奏怎么样? 逻辑:供需,还是供需,下半年的无解状态。2021年下半年是近几年锂行业供需最紧张的一段时间。需求端,预计下半年锂电需求环比上半年增加50%左右,锂电需求逐季逐月抬升。反观供给端,短期供给刚性,下半年刚好遇上新增供给释放真空期,2021年Q3Q4的季度供给基本持平Q2,鲜有增量。锂精矿创历史新高,体现了锂矿是最短的短板。下半年,整个锂电产业链缺锂,整个锂行业缺矿,成为最明显的特征。 为什么18w??调高锂价预测至历史前高18万/吨。目前电碳价格普遍在9万/吨左右,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在10万/吨左右,需求起量,供给紧张,产业链的采购逐步趋于紧张,锂精矿和锂盐价格的上涨在7月份拉开帷幕,我们预计,锂行业在下半年或进入硬短缺,随着下游企业锂的采购量增加,下游企业未来主要目标保增长,保份额。锂盐的市场博弈从上下游对价格接不接受的博弈,转向下游和下游抢货的博弈,就如锂矿山和冶炼厂的价格博弈转变为冶炼厂之间的抢货竞价博弈。供需的紧张程度和锂价变化是非线性的,根据对锂市场上下游更强的理解和感知,我们认为下半年锂价高度将超市场预期,我们调高下半年锂价预测至历史前高18万/吨。 如果锂价只到12-13w,说明对周期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三、标的配置: 一直强调重板块配置,有锂就好,核心是锂的仓位有多少,本身是一个大beta行情,自上而下的史诗级别行情。 我们也做过一个回测:过去9个月,每1-2礼拜,锂板块领涨的标的都要换一波。 标的:优先资源。天齐锂业、赣锋、江特电机、天华超净、雅化集团、融捷、永兴、西藏矿业、中矿、盛新锂能、科达、藏格。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