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因病毒变异和灾难来袭而崩溃 中国原油进口增速可能降至20年低点
(以下内容从冠通期货《全球供应链因病毒变异和灾难来袭而崩溃 中国原油进口增速可能降至20年低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简讯必读 中央电视台周一报导,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天津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会谈时表示,中美关系目前陷入僵局,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谢尔曼与中国国务委员暨外交部长王毅周一在天津举行会谈。美国高级官员上周六表示,华府欢迎与北京进行竞争,但同时需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护栏,以确保竞争不会改变方向演变为冲突。 据证券时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表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涉及到碳达峰、碳中和全国和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政策措施。这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将很快发布。 中办厅、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包括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中国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威胁数据安全、违反资源和资质管理规定等四方面八类问题。工信部官网周一刊登通知称,在威胁数据安全方面,重点整治企业在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及对外提供等环节,未按要求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等问题,包括数据传输时未对敏感信息加密、向第三方提供数据前未征得用户同意等场景。 世界钢铁协会(WSA)周五的数据显示,6月全球粗钢产量上升至1.679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6%。中国粗钢产量增加1.5%至9,390万吨。 专题资讯 中电联:中国2021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煤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周五在一份报告中说,2021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煤电。预估到2021年底,中国的总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370GW。其中,煤电装机容量1,100GW,而包括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核电和生物质发电等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将达到约1,120GW。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降低煤炭消费在其能源系统中的份额。但在需求高峰期,煤炭仍将在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电力供应中扮演重要角色,部分原因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储能设施不足,无法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中电联预测,预计中国2021年下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全年用电量增长10%-11%。 全球供应链因病毒变异和灾难来袭而崩溃 据公司、经济学家和航运专家称,COVID-19病毒变异、中国和德国的洪水灾害、南非开普敦和德班的集装箱港口遭到网络攻击等事件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走向崩溃,威胁到脆弱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消费品的流动。 冠状病毒的变种已经危害亚洲部分地区,并促使许多国家切断了水手的陆地通道。这让船长们无法轮换疲惫的船员,大约100,000名海员在他们的任期结束后被困在海上,回到 2020 年和封锁的高度。鉴于船舶运输了全球约90%的贸易,船员危机正在扰乱从石油和铁矿石到食品和电子产品的一切供应。德国集装箱航运公司赫伯罗特(HLAG.DE)将这种情况描述为“极具挑战性”。“船舶运力非常紧张,空集装箱稀缺,某些港口和码头的运营情况并没有真正改善,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第四季度——但很难预测。” 与此同时,经济巨头中国和德国的致命洪水进一步破坏了尚未从第一波大流行中恢复的全球供应线,损害了依赖它们的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中国的洪水正在减少来自内蒙古和山西等矿区的煤炭运输,就像发电厂需要燃料来满足夏季高峰需求一样。在德国,货物的公路运输明显放缓。根据供应链跟踪平台FourKites 的数据,在 7 月 11 日这一周,随着灾难的展开,延迟发货量比前一周增长了 15%。 中国打击原油进口配额交易 进口增速可能降至20年低点 北京打击不当使用进口配额的行为,加上原油价格高企的影响,可能会使中国的石油进口增长在2021年降至20年来的最低点,尽管下半年的炼油厂开工率预计会上升。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和安迅思(ICIS)发现,今年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炼油国的进口量可能保持稳定,或增加至多2%至略高于1,100万桶/日。这将是自2001年以来最慢的增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的原油进口年均增长率为9.7%。 由OPEC+联盟计划在8月至12月每月将石油产量提高约40万桶/日。该决定引发了本周指标原油价格的下挫。过去10年,中国一直是全球石油需求的推动者。自2015年政府开始向独立炼油商发放进口配额以来,中国占全球石油进口增长的44%。尽管OPEC+增加产量,但分析师预计今年全球原油市场仍将供应不足。不过,中国对原油进口配额交易的调查,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独立炼油商的进口分配减少,已经使这个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五分之一的炼厂群体的需求降温。“这可能意味着我们过去看到的中国原油进口快速增长的情况将终结,”一位驻北京的分析师说。 分析师和贸易商表示,尽管进口放缓,但由于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型私营炼油企业的运营率更高并且购买更多原油,抵消独立炼油业务下降的影响,中国的原油加工量今年可能再创历史新高。中石化和中石油可能会巩固其作为中国顶级原油贸易商的地位,独立炼厂被边缘化。他们与其他炼厂一道提高产量,以因应轻质循环油和混合芳烃的供应减少。自6月新税生效以来,混合芳香烃的进口大幅下滑。Rystad Energy、FGE和Energy Aspects预测,下半年的炼油量将增至1,450万至1,460万桶/日,进口量在1,085万至1,150万桶/日之间。咨询公司SIA Energy预测,2021年下半年的加工量为1,600万桶/日,同比增长6.8%,导致进口量为1,248万桶/日,增长15%。对于中国是否会重复导致2020年进口创纪录的大规模储备行动,分析师看法不一。预计2021年将有超过1亿桶的储油设备投入使用,但目前的市场逆价差结构阻碍贸易商持有库存。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版权归冠通期货所有。未经我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
简讯必读 中央电视台周一报导,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天津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会谈时表示,中美关系目前陷入僵局,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谢尔曼与中国国务委员暨外交部长王毅周一在天津举行会谈。美国高级官员上周六表示,华府欢迎与北京进行竞争,但同时需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护栏,以确保竞争不会改变方向演变为冲突。 据证券时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表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涉及到碳达峰、碳中和全国和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政策措施。这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将很快发布。 中办厅、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包括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中国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威胁数据安全、违反资源和资质管理规定等四方面八类问题。工信部官网周一刊登通知称,在威胁数据安全方面,重点整治企业在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及对外提供等环节,未按要求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等问题,包括数据传输时未对敏感信息加密、向第三方提供数据前未征得用户同意等场景。 世界钢铁协会(WSA)周五的数据显示,6月全球粗钢产量上升至1.679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6%。中国粗钢产量增加1.5%至9,390万吨。 专题资讯 中电联:中国2021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煤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周五在一份报告中说,2021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煤电。预估到2021年底,中国的总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370GW。其中,煤电装机容量1,100GW,而包括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核电和生物质发电等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将达到约1,120GW。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降低煤炭消费在其能源系统中的份额。但在需求高峰期,煤炭仍将在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电力供应中扮演重要角色,部分原因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储能设施不足,无法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中电联预测,预计中国2021年下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全年用电量增长10%-11%。 全球供应链因病毒变异和灾难来袭而崩溃 据公司、经济学家和航运专家称,COVID-19病毒变异、中国和德国的洪水灾害、南非开普敦和德班的集装箱港口遭到网络攻击等事件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走向崩溃,威胁到脆弱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消费品的流动。 冠状病毒的变种已经危害亚洲部分地区,并促使许多国家切断了水手的陆地通道。这让船长们无法轮换疲惫的船员,大约100,000名海员在他们的任期结束后被困在海上,回到 2020 年和封锁的高度。鉴于船舶运输了全球约90%的贸易,船员危机正在扰乱从石油和铁矿石到食品和电子产品的一切供应。德国集装箱航运公司赫伯罗特(HLAG.DE)将这种情况描述为“极具挑战性”。“船舶运力非常紧张,空集装箱稀缺,某些港口和码头的运营情况并没有真正改善,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第四季度——但很难预测。” 与此同时,经济巨头中国和德国的致命洪水进一步破坏了尚未从第一波大流行中恢复的全球供应线,损害了依赖它们的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中国的洪水正在减少来自内蒙古和山西等矿区的煤炭运输,就像发电厂需要燃料来满足夏季高峰需求一样。在德国,货物的公路运输明显放缓。根据供应链跟踪平台FourKites 的数据,在 7 月 11 日这一周,随着灾难的展开,延迟发货量比前一周增长了 15%。 中国打击原油进口配额交易 进口增速可能降至20年低点 北京打击不当使用进口配额的行为,加上原油价格高企的影响,可能会使中国的石油进口增长在2021年降至20年来的最低点,尽管下半年的炼油厂开工率预计会上升。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和安迅思(ICIS)发现,今年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炼油国的进口量可能保持稳定,或增加至多2%至略高于1,100万桶/日。这将是自2001年以来最慢的增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的原油进口年均增长率为9.7%。 由OPEC+联盟计划在8月至12月每月将石油产量提高约40万桶/日。该决定引发了本周指标原油价格的下挫。过去10年,中国一直是全球石油需求的推动者。自2015年政府开始向独立炼油商发放进口配额以来,中国占全球石油进口增长的44%。尽管OPEC+增加产量,但分析师预计今年全球原油市场仍将供应不足。不过,中国对原油进口配额交易的调查,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独立炼油商的进口分配减少,已经使这个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五分之一的炼厂群体的需求降温。“这可能意味着我们过去看到的中国原油进口快速增长的情况将终结,”一位驻北京的分析师说。 分析师和贸易商表示,尽管进口放缓,但由于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型私营炼油企业的运营率更高并且购买更多原油,抵消独立炼油业务下降的影响,中国的原油加工量今年可能再创历史新高。中石化和中石油可能会巩固其作为中国顶级原油贸易商的地位,独立炼厂被边缘化。他们与其他炼厂一道提高产量,以因应轻质循环油和混合芳烃的供应减少。自6月新税生效以来,混合芳香烃的进口大幅下滑。Rystad Energy、FGE和Energy Aspects预测,下半年的炼油量将增至1,450万至1,460万桶/日,进口量在1,085万至1,150万桶/日之间。咨询公司SIA Energy预测,2021年下半年的加工量为1,600万桶/日,同比增长6.8%,导致进口量为1,248万桶/日,增长15%。对于中国是否会重复导致2020年进口创纪录的大规模储备行动,分析师看法不一。预计2021年将有超过1亿桶的储油设备投入使用,但目前的市场逆价差结构阻碍贸易商持有库存。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版权归冠通期货所有。未经我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