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周报:上海“十四五”万亿汽车产业目标, 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首秀【国信汽车】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周报:上海“十四五”万亿汽车产业目标, 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首秀【国信汽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上海“十四五”万亿汽车产业目标,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首秀 行业前瞻:能源-运动-交互,智能电动构成核心增量 展望未来,智能汽车大致可以分为底盘之上及底盘之下,整车端的核心三要素即能源、运动、交互。能源端,碳中和背景下汽车电动化加速渗透,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同比+29%。运动端,汽车电子电器架构革命来临,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汽车的大脑,基于高算力芯片迭代无人驾驶算法,感知-决策-执行并行实现汽车运动端革命。交互端,智能座舱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场所,除屏幕外,车机、玻璃、车灯等均有望成为未来座舱端的核心产品。 行情复盘:本周CS汽车上下滑4.01%,弱于大盘 本周CS汽车增长下滑4.01%,CS乘用车下滑7.17%,CS商用车下滑1.16%,CS汽车零部件下滑2.17%,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滑0.65%,CS摩托车及其他下滑0.02%,新能源车指数增长2.05%,智能汽车指数下滑1.35%,总结来看,汽车板块本周(20210712-20210718)弱于大盘,CS汽车指数变动幅度分别弱于沪深300和上证综合指数4.51/4.44pct,年初至今增长9.29%。 数据追踪:汽车产销略下滑,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12% 6月汽车产销同比下滑,根据中汽协,2021年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194.3/201.5万辆,同比分别-16.5%/12.4%,较于2019年同期产量同比+2.4%,销量同比-2.2%,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156.9/44.6/25.6万辆,同比-11.1%/-16.8%/+139.3%,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12%。2021年1-6月汽车累计产销为1256.9/1289.1万辆,同比分别+24.2%/25.6%。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00.7/288.4/120.6万辆,分别同比+27.0%/20.9%/201.5%。6月汽车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橡胶、钢铁同比上涨、环比下降,铝锭、玻璃、锌锭同比、环比均上涨。 风险提示 汽车芯片产能风险,销量下行风险,传统企业变革风险。 投资建议:电动化、智能化及存量市场 能源端宁德时代、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运动端德赛西威、科博达等;交互端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华阳集团等;整车端:上汽、广汽、长城、长安、比亚迪、宇通等;存量市场玲珑轮胎、骆驼股份等。 投资建议:智能电动加速升级,精选五条主线 行业前瞻 展望未来汽车,大致可以分为底盘之上及底盘之下两部分,底盘之上是智能座舱打造的个人定制空间,是人机交互的实现场景,细分产业链为“座舱芯片(CDC计算平台)-操作系统(Carplay/鸿蒙OS等)-软件应用(各类app)-显示硬件(屏幕)”,大部分科技企业从产业链的操作系统端率先切入,除屏幕以外,车载语音、玻璃、车灯(氛围灯、外饰灯)等均有望成为未来座舱端的核心交互产品。底盘之下主要为智能电动和智能驾驶两大板块,智能电动集成三电系统,以VDC计算平台辅助能量回收,作为整车运动的核心能源支撑;智能驾驶主要是基于“传感器-MDC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算法”作用到执行层面(刹车、转向等)实现横向和纵向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总结而言,未来智能汽车整车端核心三要素即能源、运动、交互。 能源端:碳中和成全球共识,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并明确表示2025年BEV和PHEV年销量占汽车总销量15%-25%,BEV占新能源销量的90%以上。截至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同比+29.18%,占国内汽车总量的2%。受益于供需端、政策端持续提振,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维持上行态势,预计2021新能源乘用车将实现销量172.8万辆,同比+38.6%。 运动端:汽车EE架构整合了各类传感器、ECU和线束拓扑等电气分配系统。分布式EE架构主要用于智能驾驶L2级别以下车型;从L3级别开始,集中式的域控制器走上舞台。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汽车的大脑,基于高算力芯片迭代无人驾驶算法,感知-决策-执行并行实现汽车运动端革命。 交互端:智能座舱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场所。除屏幕以外,车机、玻璃、车灯(氛围灯、外饰灯)等均有望成为未来座舱端的核心交互产品。车机是座舱电子核心组件,是未来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的入口;车灯作为人机交互的“眼睛”,LED灯备受车企欢迎,ADB灯开始崭露头角。汽车玻璃量价双升,玻璃车顶快速渗透提升单车面积,HUD、调光玻璃等高附加值玻璃不断升级。 研究复盘:2018年10月我们撰写深度《模块化平台,车企竞争根基》提出车企从单一车型研发,向模块化平台升级,并成为车企竞争根基;12月团队在行业产销持续下滑背景下撰写深度报告《转型升背景下汽车零部件研究框架探讨与投资机会》,提出零部件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面临电动、智能升级机遇,筛选了具备ASP加速的赛道,叠加进口替代加速,优质赛道中龙头零部件率先逆势企稳;2019年7月在行业持续走弱背景下,我们发布报告《存量与增量:汽车行业空间与机会》提出汽车行业销量尚未见顶,保有量、年产销仍具有较大空间。期间撰写系列深度报告,对车灯(星宇)、热管理(三花)、轮胎(玲珑)、玻璃(福耀)、域控制器(西威)等赛道,以及特斯拉、华为汽车、新势力、大众MEB等产业链进行梳理;2020年,我们撰写了《华为汽车业务现状、竞争格局和产业链机遇》以及《特斯拉复盘、竞争优势与投资机遇》,对华为汽车产业链和特斯拉产业链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国信证券汽车前瞻研究系列(九):量变与质变,汽车玻璃添灵魂》以单车用量和每平米价值量同步提升的逻辑重点推荐了福耀玻璃,同时撰写了《深度|复盘与展望:数字化变革下宇通客车新机遇》,提出客车行业来到了触底反弹的新机遇期,重点推荐宇通客车。在整车企业方面看好比亚迪、宇通、长城、上汽、广汽,在汽车电子方面看好德赛西威、星宇股份和热管理领域的三花智控,在其它零部件方面看好福耀玻璃、玲珑轮胎、骆驼股份,在技术服务方面看好中国汽研。 投资思路 经历2019-2020年的行业销量大幅下滑,库存下降,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复苏迹象较为显著,叠加汽车技术升级和保有量增加。2021年的投资主要围绕1)能源端: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2)运动端:智能驾驶产业链;3)交互端:智能座舱产业链;4)整车端:自主品牌崛起;5)存量赛道:汽车后市场标的。 1)能源端: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热管理龙头三花智控、NVH龙头拓普集团等。 2)运动端: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德赛西威、科博达等。 3)交互端: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华阳集团等。 4)整车端: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宇通客车等。 5)存量市场: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玲珑轮胎、安车检测、骆驼股份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 我们认为2021年会延续乘用车需求复苏趋势,预计2021年乘用车板块销量增速约10%,年销量达到约2220万辆。商用车由于其具备周期性,预计明年维持5%小幅度同比增长,年销量达到539万辆,汽车板块整体同比上升9.01%,年销量达到2759万辆。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刺激汽车行业的强有效消费政策颁布。 第二,宏观经济复苏带动终端需求回暖。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车市销量持续低迷,整车行业面临销量下行风险和价格战风险,零部件行业面临排产减少和年降压力。 第二,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后,部分机械式零部件行业(比如内燃机系统)的消失。 本周行情回顾 行业涨跌幅:CS汽车下滑4.01%,汽车板块弱于大盘 本周CS汽车增长下滑4.01%,CS乘用车下滑7.17%,CS商用车下滑1.16%,CS汽车零部件下滑2.17%,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滑0.65%,CS摩托车及其他下滑0.02%,新能源车指数增长2.05%,智能汽车指数下滑1.35%,同期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增长0.50%和0.43%。总结来看,汽车板块本周(20210712-20210718)弱于大盘,CS汽车指数变动幅度分别弱于沪深300和上证综合指数4.51/4.44pct,年初至今增长了9.29%。 从全行业看,汽车行业本周涨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中排第30位,排名最后,年初至今涨跌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中排第9位,排名靠前。 个股涨跌幅:板块整体回调,江淮汽车领涨 本周(20210712-20210717)重点关注公司中,汽车及相关板块本周回调明显。乘用车板块,吉利汽车上涨2.96%,其他均有不同程度下跌;零部件板块,华阳集团涨幅13.70%,宝隆股份涨幅3.77%,华懋科技涨幅9.67%;主要下跌公司有德赛西威(下跌13.33%),精锻科技(下跌10.56%)。 年初至今,乘用车板块,江淮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为涨幅前三,分别上涨37.03%、23.87%和19.33%;商用车板块,宇通客车下跌了25.46%;零部件板块,华懋科技涨幅97.11%,骆驼股份涨幅44.57%,飞龙股份涨幅49.89%;汽车服务板块,中国汽研涨幅18.10%。 从本周个股表现看,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中鼎股份、继峰股份、豪能股份、均达股份、江淮汽车;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八菱、德赛西蓝黛传动、中通客车、兴民智通。年初至今,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众泰、小康股份、ST八菱、富临精工、大东方;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夏利、中通客车、钱江摩托、天成自控、卡倍亿。 估值:汽车行业估值处于中等水平,年后略有回落 分行业看,本周沪深300市盈率为14.31,低于大部分中信一级行业。汽车行业市盈率为36.79,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中排第13,估值处于中等水平。 汽车行业估值上,汽车汽配板块估值从19年初逐渐回升,汽配板块回升快,CS乘用车回升幅度最大。国内汽车销量18年7月以来开始下滑并呈现加速下滑趋势,而国内汽车汽配板块估值自18年年初即开始下滑,2018年底至今估值基本稳定并逐渐回升,2020年初至今CS汽车零部件PE开始逐步回升(一定程度上电动智能产业链拉动效应)。2021年2月底,CS汽车PE值为45.74倍,估值水平较年初下降;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49.07倍,估值水平较年初疫情期间也有所下降;CS乘用车PE值为42.15倍,估值水平较年初回升;CS商用车PE值为31.81倍,估值水平较年初略有下滑。本周(截至2021年7月16日),按最新年报口径,CS汽车PE值为50.57倍,较上周53.44倍有所下降;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65.30倍,较上周66.82倍有所下降;CS乘用车PE值为54.81倍,较上周59.57倍下降;CS商用车PE值为25.02倍,较上周25.60倍下降。 数据跟踪 销量:6月汽车产销同比下滑,新能源汽车6月渗透率超12% 因缺芯及原材料涨价等影响,6月汽车产销同比下滑,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94.3/201.5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6.5%/12.4%,相较于2019年同期产量同比+2.4%,销量同比-2.2%。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56.9/44.6/25.6万辆,分别同比-11.1%/-16.8%/+139.3%,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约为12%。2021年1-6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256.9/128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25.6%,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4%/4.4%。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00.7/288.4/120.6万辆,分别同比+27.0%/20.9%/201.5%。6月汽车产销同比环比均小幅下滑,与2019年同期相比小幅增长,疫情之后的汽车消费已恢复至稳态水平,新能源汽车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7月第一周(20210701-20210711)零平稳,批发有所放缓。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第一周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销量为3.0万辆,同比2020年7月的第一周下降0%,表现相对平稳,但环比6月同期下降7%的表现仍偏弱。7月第一周日均批发2.9万辆,同比2020年6月同期下降18%,走势相对放缓。相对于今年6月第一周的销量增长1%。7月初厂商产销相对平淡,但6月初因休假因素导致批发偏低,因此对比6月同期的批发表现相对较好。由于目前“缺芯”的影响仍在延续,因此部分厂商的7月初产销节奏相对偏慢。随着芯片供给的改善,月末产销表现有望有所恢复。 库存: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同比下降0.7pct,库存压力合理范围 通过梳理历年库存周期,我们发现2018年下半年以来汽车库存持续高位,经销商库存系数2018年6月-12月均维持了2014年以来的新高,2019年以来库存情况同比改善,2020年12月经销商库存系数1.80,同比大幅上升35%,环比上升5%(豪华、合资品牌延续前期增长态势加上年末冲刺补库所致),月库存预警指数60.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 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同比下降0.7pct,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环比下降。2021年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1%,较上月增长3.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6月车市进入淡季,芯片短缺对汽车产能和批发量有直接影响,不少厂家放缓生产节奏,提前进入高温休假,并放宽对经销商提车量的考核,经销商绝对库存水平进一步下降,为了冲击半年度目标,6月经销商也适度被动补库。另外,经销商热销车型紧缺,交付时间无法确定,导致消费者购车延后或取消订单,经销商经营利润有所下降。6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8,由于2020年高基数影响,同比-14.9%,环比-2.0%,库存系数回落至警戒线下方。销量预计环比5月下滑约10-15%,绝对库存水平在220万辆左右。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库存水平大幅下滑40.5%。分品牌看,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40,环比-2.1%;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46,环比-5.8%;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59,环比持平。全球性芯片短缺对于豪华、合资品牌汽车供给影响较大,库存水平下降;自主品牌的汽车对进口芯片依赖程度较低,整体库存水平较为稳定。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6月原材料价格同比持续上扬 原材料价格指数:下游需求稳定,6月原材料价格同比持续上涨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受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政策影响,铝锌和钢铁等金属的价格从2016年初就开始持续上涨,到2017年汽车配件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处于高位,2018年随着环保侧去产能脚步的缓和,汽车配件主要原材料价格在2018年基本趋稳并小幅回落。2019年除玻璃外其他原材料价格指数均有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大幅下降,原材料价格全线下滑,5月开始终端需求逐渐恢复,部分原材料价格呈现提升。2021年6月下旬橡胶类价格46.36,环比2021年5月下旬的48.16有所下降,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33.03有所上升;2021年6月下旬钢铁类价格指数151.03,环比2021年6月下旬的153.53有所下降,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108.48明显上升;浮法平板玻璃2021年6月下旬的市场价格为2856.90,环比2021年5月下旬的2782.20有所上升,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1568.70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铝锭A00在2021年6月下旬的价格18,820.00,环比2021年5月下旬的19,702.10明显上升,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13,930.40明显上升;锌锭0# 2021年6月下旬价格22,560.00,高于2021年5月下旬的22,421.30,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16,745.90较大幅度的上升。总体来看6月汽车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橡胶、钢铁同比上涨、环比下降,铝锭、玻璃、锌锭同比、环比均上涨。 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2016人民币呈现持续贬值态势,2017年人民币升值,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逐渐平稳。2018年下半年由于贸易战影响人民币持续贬值,2019年呈先贬值后升值的趋势;欧元兑人民币在2016年基本保持平稳,2017年小幅升值,2018年延续了区间内小幅震荡的趋势,2019年呈现先降后涨态势。2020年随着海外疫情在美国的扩散和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降。截至2021年7月17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至6.47,环比2021年6月小幅上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64,环比2021年6月汇率小幅下降。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核心 7月17日,特斯拉中国光储一体化充电桩落户上海;7月16日,上汽将全年海外出口目标调高至55万辆,较此前增长10%;7月16日,威马发布双LOGO品牌战略首款轿车M7年内发布;三星电子为大众汽车供应汽车芯片;7月16日,通用汽车宣布推出车队充电服务Ultium Charge 360;7月13日,小鹏免费充电政策调整:老车主3千度不变;7月12日,华为与广汽埃安携手共同研制中大型纯电SUV;7月10日,极狐汽车携国网首家开通即插即充功能。 7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7月16日,上海“十四五”规划 2025年实现万亿级汽车产业;7月16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告。 1、车企动态 特斯拉中国光储一体化充电桩落户上海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 根据特斯拉官方消息,今日特斯拉中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正式落地上海,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智慧湾科创园,临近地铁 1 号线呼兰路站。这一充电站设有特斯拉自家的四大系统,包含太阳能光伏系统、特斯拉储能系统、超级充电桩以及特斯拉目的地充电桩。这一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能够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并储存在特斯拉储能系统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有助于环保。据IT之家了解,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已达 7 年。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已经建设了 870 多座超级充电站,700 座以上目的地充电站。这一光储能充电站的落成,同样也标志着 Powerwall 储能电站正式登陆国内。截至目前,特斯拉中国官网已经出现 Powerwall 界面,其能源储量为 13.5kWh,充放电循环效率可达 90%,连续输出功率 5kW。目前,该产品还未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布。 上汽将全年海外出口目标调高至55万辆,较此前增长10% 上汽集团(600104.SH)近日宣布,该企业将全年海外出口目标调高至55万辆,较此前增长10%。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海外零售销量达到26.5万辆,同比增长112.8%,在中国82.8万辆的汽车总出口量中占比达到32%。其中,MG品牌海外零售销量超过13万辆,同比翻番;上汽大通海外总销量近2.2万辆,同比增长281%。奇瑞集团上半年出口量也同比暴涨了1.7倍,为11.87万辆,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量(2020年出口量为11.4万辆)。长城汽车6月海外销售达到13702辆,同比增长281.5%,上半年海外累计销量61672辆,同比增长200%。长安汽车上半年海外市场累计销量也达到了63673辆,同比增长143%。今年上半年,上汽自主品牌在上汽海外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超过60%,新能源车销量达到2万辆。而据余德预测,今年名爵仅MG ZS预计在海外的销量就将超过十万辆。此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市场,上汽大通的皮卡也已经成为当地消费者选择的主流产品。“到‘十四五’末,海外市场要占到上汽集团整体销量的15%,自主品牌海外和国内的销量结构希望能达到1:1。”余德谈到。我国汽车出口在2012年增长至百万辆,随后一直“停滞不前”。2020年疫情暴发、芯片短缺乃至全球市场电气化的提速,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骤变,反而给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布局带来机会。如何才能把握住机会?上汽欧洲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宇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产品、服务和品牌力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海外市场虽然巨大,但每一个市场的消费者需求都各不相同,车企要去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车企海外经营来说,最关键也最具挑战的是,文化的融合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这是所有中国品牌做好海外经营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威马发布双LOGO品牌战略 首款轿车M7年内发布 7月15日消息,威马在北京举办年中媒体沟通会,官方公布了2021年下半年的公司重要举措以及轿车战略规划。威马还公布了双LOGO战略,全新超椭圆LOGO发布;威马首款纯电动轿车也计划于2021年内发布,官方表示该车将会配备多激光雷达并拥有500-1000TOPS的算力。在本次会议上,威马汽车首先着重介绍了2021年上半年推出的纯电动SUV威马W6,该车凝聚了威马汽车对未来行业趋势、用户需求、技术迭代的深度思考,该车搭载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实现一键泊车入库、驶出车库;拥有全新SOA电子电气架构,该车目前已开放25项能力,可自由组合超200项功能;此外,该车还搭载了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支持自然唤醒、关键词唤醒、快捷指令唤醒等多种交互方式,同时具备左右音区识别、自由打断等能力。在新技术方面,威马表示正在持续研发OTA技术,目前已构建软硬件深度融合的全域OTA,覆盖7大控制器的18大功能模块,从而使车辆能够通过OTA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同时满足高效率、高安全、高覆盖的技术目标。目前,威马EX5已完成11次更新:自2018年9月交付,一直保持着3个月一次OTA升级的频率,为用户新增、优化了千余项功能。不久后,威马W6也将迎来上市后首次OTA,使娱乐性、便利性以及智能表现上得到提升。至于未来的OTA方向,威马表示将会"季季有更新",主要针对语音助手、控车助手、泊车助手、驾驶助手以及在线娱乐这五大方向进行升级。 三星电子为大众汽车供应汽车芯片 据外媒报道,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正在迅速扩大在汽车芯片市场的份额,继奥迪之后,大众汽车也加入了该公司的客户名单。7月14日,据多位制造业消息人士透露,自今年年初以来,三星电子的Samsung System LSI业务部门一直在为大众汽车提供最新的系统芯片Exynos Auto,用于车载信息和娱乐系统。Exynos Auto是三星电子独立的系统芯片组件,也是其发布的首款汽车信息娱乐应用。它提供给德国奥迪的产品系列帮助汽车控制车辆状态、导航和多媒体。当前,所有的奥迪最新车型都应用了Exynos汽车芯片。此前就有传言称,三星电子很可能会为奥迪的母公司、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提供汽车用芯片,但这是消息人士首次证实这一消息。在为大众供应车用芯片的同时,三星电子正在努力发展其车载芯片业务,试图将其作为未来的增长引擎之一。三星电子计划在其基于Exynos Auto的非存储产品组合中添加更多汽车用芯片。该公司已将其产品范围扩大到图像传感器、信息娱乐用SoC和LED芯片。汽车芯片作为一种单独的产品带来的盈利空间相对较小,但它们正成为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不可或缺的下一代组件,其需求也将与日俱增。 通用汽车宣布推出车队充电服务Ultium Charge 360 据外媒报道,通用汽车(GM)及其新成立的电动汽车业务部门BrightDrop将推出一项车队充电服务,以此来加大对联网和电动商用车的投入。这项名为Ultium Charge 360的汽车充电服务旨在向GM新电动架构和电池提供服务,这将是GM未来电动汽车计划的基础。该服务提供了许多商业交付、销售或拼车业务可能需要的工具。另外,它还包括为驾驶者增加家庭充电选项。这项充电服务是BrightDrop于今年1月推出的最新产品。该业务部门为商业客户--从联邦快递开始--提供一个电力和联网产品的生态系统。BrightDrop表示,它将首先推出两款主要产品:一款名为EV600的电动货车,预计行驶里程为250英里,另一款名为EP1、类似吊舱的电动托盘。GM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在全球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BrightDrop就是其中之一。眼下,GM和BrightDrop正在跟杜克能源公司eTransEnergy、EVgo、In-Charge Energy和Schneider Electric共同推出充电服务,这四家公司可以提供维持商务车正常供电所需的基础设施。在家用充电方面,GM表示将扩大跟Qmerit的现有协议。该服务旨在为车队运营商提供工具。 小鹏免费充电政策调整:老车主3千度不变 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在后期的用车成本上,也是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使用家用充电桩,一度电0.6元来计算,电动车的出行成本还不到一公里一毛钱。同时,当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普遍都已到达了3、400公里以上,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车主的市区通勤需求。但是,充电方便与否,正逐渐成为消费者是否选购电动车的首要因素。为此,各个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积极推行自己的品牌充电站,为车主带来更佳的充电体验。此前,小鹏汽车宣布推出免费充电政策,每位非营运车主,每年可享受3千度免费充电优惠。不过,而今,随着车主群体的扩大,和充电优惠政策的调整,这项政策也迎来了变动。日前,小鹏汽车免费充电政策官宣调整:1、8月1日后下定的客户,免费充电额度降至每年1000度;2、7月31日前下定的客户,免费充电额度仍然是每年3000度;3、P5作为还未交付的全新车型,政策也较为特殊。已经完成P5预定的,不受影响;未来是不是调整待定。对于老车主来说,免费充电政策没有改变,而新车主则缩水为1/3。 华为与广汽埃安携手 共同研制中大型纯电SUV 7月9日晚,广汽集团(601238)发布公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华为(AH8车型)项目的实施。根据合作协议,广汽埃安与华为项目,将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据悉,该项目为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型,项目总投资7.88亿元,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极狐汽车携国网首家开通即插即充功能 7月10日,极狐汽车与国家电网联合宣布:全国首家公共充电网络即插即充服务正式启用。即日起,极狐汽车用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国家电网公共直流充电桩使用“即插即充”功能,享受快速便捷的充电服务,目前该服务已覆盖219座城市6602个充电站42187根公共直流充电桩。“即插即充”简而言之就是“一键充电,无感支付“。对于极狐用户来说,通过极狐APP的“即插即充”选项,用户可以事先绑定车型开通即插即充功能,即可在全国任何一个国网公共直流充电桩上直接插枪充电,免除了扫二维码等繁琐操作步骤,充电完成后通过手机远程即可在极狐APP账户进行结算,实现无感支付。国网(北京)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琪表示:“此次国网电动和极狐汽车即插即充合作,是国网公司全国首家基于车企端APP的示范应用。极狐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不仅拥有先进的智能产品与技术,还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不断践行和完善生态服务体系。国网电动和极狐汽车已完成超4.2万根公共充电桩即插即充升级,以全力保障极狐用户的使用,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会打造出更卓越的充电服务体系。” 2.政府新闻 上海“十四五”规划 2025年实现万亿级汽车产业 7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智慧出行、汽车金融等服务领域。抓住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调整的窗口期和机遇期,推动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智能制造、出行服务等全产业链能级;支持本市汽车龙头企业加快战略转型,增强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拓展国际主流市场,培育壮大新势力车企;促进汽车与5G通信、物联网、智能交通等融合发展,实现万亿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整车及零部件方面。以加快转型、提升品牌为重点,在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同时,推动传统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强化研发创新,突破整车以及先进变速器、高效内燃机、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优化自主品牌产品结构,不断推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车型;支持本市龙头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布局海外整车及零部件业务,形成技术、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全球高端车型在上海首发。到2025年,努力提升汽车全球话语权和市场份额,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十四五”是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窗口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汽车产业不仅要发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作用,还肩负着拉动科技创新等时代使命。基于产业革命与历史变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分发挥产业与政府、市场与政策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作为,积极研究产业中长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集合行业智慧,就“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谋篇布局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实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双碳”战略等上位规划及国家发展战略。六项对应规划建议目标的措施建议:1、全面推进汽车产业低碳发展;2、加大对中国品牌专项支持;3、科学施策,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4、把握智能网联汽车先发优势,促进智能汽车规范有序发展;5、凝聚行业合力,助推产业链自主可控;6、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全球化发展支持力度。四项共性措施建议:1、加强市场支持力度,促进产业持续发展;2、完善产业治理体系,着力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3、推动产业进一步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软实力。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告 7月16日,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20年度中国境内137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1983.02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行业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510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61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36.74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1171.4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437.00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106.55万分。其中,116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1896.85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491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5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31.94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1091.4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431.59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100.07万分。21家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进口乘用车86.17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933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01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80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80.00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5.41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6.48万分。 7月上市车型梳理 7月上市的新车型见下表,核心关注比亚迪秦PLUS、比亚迪元Pro、荣威RX5、吉利星越S、吉利星越L等。 公司重要公告 本周(2021年7月12日-07月16日),星宇股份发布可转债赎回公告,长安汽车、奥特佳、华阳集团、中通客车发布2021H1业绩预告。 特别提示: 【1】根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8号)第十二条的规定,我公司特披露:截至2021年07月19日,我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持有“广汇汽车”(600297)117325048股。 分析师承诺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资格的机构及其咨询人员为证券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的相关信息、分析、预测或建议,并直接或间接收取服务费用的活动。 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周俊宏 手机/微信:13641845878 邮箱:zhoujunhong@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0070002
上海“十四五”万亿汽车产业目标,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首秀 行业前瞻:能源-运动-交互,智能电动构成核心增量 展望未来,智能汽车大致可以分为底盘之上及底盘之下,整车端的核心三要素即能源、运动、交互。能源端,碳中和背景下汽车电动化加速渗透,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同比+29%。运动端,汽车电子电器架构革命来临,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汽车的大脑,基于高算力芯片迭代无人驾驶算法,感知-决策-执行并行实现汽车运动端革命。交互端,智能座舱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场所,除屏幕外,车机、玻璃、车灯等均有望成为未来座舱端的核心产品。 行情复盘:本周CS汽车上下滑4.01%,弱于大盘 本周CS汽车增长下滑4.01%,CS乘用车下滑7.17%,CS商用车下滑1.16%,CS汽车零部件下滑2.17%,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滑0.65%,CS摩托车及其他下滑0.02%,新能源车指数增长2.05%,智能汽车指数下滑1.35%,总结来看,汽车板块本周(20210712-20210718)弱于大盘,CS汽车指数变动幅度分别弱于沪深300和上证综合指数4.51/4.44pct,年初至今增长9.29%。 数据追踪:汽车产销略下滑,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12% 6月汽车产销同比下滑,根据中汽协,2021年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194.3/201.5万辆,同比分别-16.5%/12.4%,较于2019年同期产量同比+2.4%,销量同比-2.2%,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156.9/44.6/25.6万辆,同比-11.1%/-16.8%/+139.3%,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12%。2021年1-6月汽车累计产销为1256.9/1289.1万辆,同比分别+24.2%/25.6%。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00.7/288.4/120.6万辆,分别同比+27.0%/20.9%/201.5%。6月汽车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橡胶、钢铁同比上涨、环比下降,铝锭、玻璃、锌锭同比、环比均上涨。 风险提示 汽车芯片产能风险,销量下行风险,传统企业变革风险。 投资建议:电动化、智能化及存量市场 能源端宁德时代、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运动端德赛西威、科博达等;交互端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华阳集团等;整车端:上汽、广汽、长城、长安、比亚迪、宇通等;存量市场玲珑轮胎、骆驼股份等。 投资建议:智能电动加速升级,精选五条主线 行业前瞻 展望未来汽车,大致可以分为底盘之上及底盘之下两部分,底盘之上是智能座舱打造的个人定制空间,是人机交互的实现场景,细分产业链为“座舱芯片(CDC计算平台)-操作系统(Carplay/鸿蒙OS等)-软件应用(各类app)-显示硬件(屏幕)”,大部分科技企业从产业链的操作系统端率先切入,除屏幕以外,车载语音、玻璃、车灯(氛围灯、外饰灯)等均有望成为未来座舱端的核心交互产品。底盘之下主要为智能电动和智能驾驶两大板块,智能电动集成三电系统,以VDC计算平台辅助能量回收,作为整车运动的核心能源支撑;智能驾驶主要是基于“传感器-MDC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算法”作用到执行层面(刹车、转向等)实现横向和纵向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总结而言,未来智能汽车整车端核心三要素即能源、运动、交互。 能源端:碳中和成全球共识,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并明确表示2025年BEV和PHEV年销量占汽车总销量15%-25%,BEV占新能源销量的90%以上。截至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同比+29.18%,占国内汽车总量的2%。受益于供需端、政策端持续提振,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维持上行态势,预计2021新能源乘用车将实现销量172.8万辆,同比+38.6%。 运动端:汽车EE架构整合了各类传感器、ECU和线束拓扑等电气分配系统。分布式EE架构主要用于智能驾驶L2级别以下车型;从L3级别开始,集中式的域控制器走上舞台。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汽车的大脑,基于高算力芯片迭代无人驾驶算法,感知-决策-执行并行实现汽车运动端革命。 交互端:智能座舱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场所。除屏幕以外,车机、玻璃、车灯(氛围灯、外饰灯)等均有望成为未来座舱端的核心交互产品。车机是座舱电子核心组件,是未来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的入口;车灯作为人机交互的“眼睛”,LED灯备受车企欢迎,ADB灯开始崭露头角。汽车玻璃量价双升,玻璃车顶快速渗透提升单车面积,HUD、调光玻璃等高附加值玻璃不断升级。 研究复盘:2018年10月我们撰写深度《模块化平台,车企竞争根基》提出车企从单一车型研发,向模块化平台升级,并成为车企竞争根基;12月团队在行业产销持续下滑背景下撰写深度报告《转型升背景下汽车零部件研究框架探讨与投资机会》,提出零部件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面临电动、智能升级机遇,筛选了具备ASP加速的赛道,叠加进口替代加速,优质赛道中龙头零部件率先逆势企稳;2019年7月在行业持续走弱背景下,我们发布报告《存量与增量:汽车行业空间与机会》提出汽车行业销量尚未见顶,保有量、年产销仍具有较大空间。期间撰写系列深度报告,对车灯(星宇)、热管理(三花)、轮胎(玲珑)、玻璃(福耀)、域控制器(西威)等赛道,以及特斯拉、华为汽车、新势力、大众MEB等产业链进行梳理;2020年,我们撰写了《华为汽车业务现状、竞争格局和产业链机遇》以及《特斯拉复盘、竞争优势与投资机遇》,对华为汽车产业链和特斯拉产业链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国信证券汽车前瞻研究系列(九):量变与质变,汽车玻璃添灵魂》以单车用量和每平米价值量同步提升的逻辑重点推荐了福耀玻璃,同时撰写了《深度|复盘与展望:数字化变革下宇通客车新机遇》,提出客车行业来到了触底反弹的新机遇期,重点推荐宇通客车。在整车企业方面看好比亚迪、宇通、长城、上汽、广汽,在汽车电子方面看好德赛西威、星宇股份和热管理领域的三花智控,在其它零部件方面看好福耀玻璃、玲珑轮胎、骆驼股份,在技术服务方面看好中国汽研。 投资思路 经历2019-2020年的行业销量大幅下滑,库存下降,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复苏迹象较为显著,叠加汽车技术升级和保有量增加。2021年的投资主要围绕1)能源端: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2)运动端:智能驾驶产业链;3)交互端:智能座舱产业链;4)整车端:自主品牌崛起;5)存量赛道:汽车后市场标的。 1)能源端: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热管理龙头三花智控、NVH龙头拓普集团等。 2)运动端: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德赛西威、科博达等。 3)交互端: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华阳集团等。 4)整车端: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宇通客车等。 5)存量市场: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玲珑轮胎、安车检测、骆驼股份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 我们认为2021年会延续乘用车需求复苏趋势,预计2021年乘用车板块销量增速约10%,年销量达到约2220万辆。商用车由于其具备周期性,预计明年维持5%小幅度同比增长,年销量达到539万辆,汽车板块整体同比上升9.01%,年销量达到2759万辆。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刺激汽车行业的强有效消费政策颁布。 第二,宏观经济复苏带动终端需求回暖。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车市销量持续低迷,整车行业面临销量下行风险和价格战风险,零部件行业面临排产减少和年降压力。 第二,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后,部分机械式零部件行业(比如内燃机系统)的消失。 本周行情回顾 行业涨跌幅:CS汽车下滑4.01%,汽车板块弱于大盘 本周CS汽车增长下滑4.01%,CS乘用车下滑7.17%,CS商用车下滑1.16%,CS汽车零部件下滑2.17%,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滑0.65%,CS摩托车及其他下滑0.02%,新能源车指数增长2.05%,智能汽车指数下滑1.35%,同期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增长0.50%和0.43%。总结来看,汽车板块本周(20210712-20210718)弱于大盘,CS汽车指数变动幅度分别弱于沪深300和上证综合指数4.51/4.44pct,年初至今增长了9.29%。 从全行业看,汽车行业本周涨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中排第30位,排名最后,年初至今涨跌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中排第9位,排名靠前。 个股涨跌幅:板块整体回调,江淮汽车领涨 本周(20210712-20210717)重点关注公司中,汽车及相关板块本周回调明显。乘用车板块,吉利汽车上涨2.96%,其他均有不同程度下跌;零部件板块,华阳集团涨幅13.70%,宝隆股份涨幅3.77%,华懋科技涨幅9.67%;主要下跌公司有德赛西威(下跌13.33%),精锻科技(下跌10.56%)。 年初至今,乘用车板块,江淮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为涨幅前三,分别上涨37.03%、23.87%和19.33%;商用车板块,宇通客车下跌了25.46%;零部件板块,华懋科技涨幅97.11%,骆驼股份涨幅44.57%,飞龙股份涨幅49.89%;汽车服务板块,中国汽研涨幅18.10%。 从本周个股表现看,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中鼎股份、继峰股份、豪能股份、均达股份、江淮汽车;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八菱、德赛西蓝黛传动、中通客车、兴民智通。年初至今,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众泰、小康股份、ST八菱、富临精工、大东方;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夏利、中通客车、钱江摩托、天成自控、卡倍亿。 估值:汽车行业估值处于中等水平,年后略有回落 分行业看,本周沪深300市盈率为14.31,低于大部分中信一级行业。汽车行业市盈率为36.79,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中排第13,估值处于中等水平。 汽车行业估值上,汽车汽配板块估值从19年初逐渐回升,汽配板块回升快,CS乘用车回升幅度最大。国内汽车销量18年7月以来开始下滑并呈现加速下滑趋势,而国内汽车汽配板块估值自18年年初即开始下滑,2018年底至今估值基本稳定并逐渐回升,2020年初至今CS汽车零部件PE开始逐步回升(一定程度上电动智能产业链拉动效应)。2021年2月底,CS汽车PE值为45.74倍,估值水平较年初下降;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49.07倍,估值水平较年初疫情期间也有所下降;CS乘用车PE值为42.15倍,估值水平较年初回升;CS商用车PE值为31.81倍,估值水平较年初略有下滑。本周(截至2021年7月16日),按最新年报口径,CS汽车PE值为50.57倍,较上周53.44倍有所下降;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65.30倍,较上周66.82倍有所下降;CS乘用车PE值为54.81倍,较上周59.57倍下降;CS商用车PE值为25.02倍,较上周25.60倍下降。 数据跟踪 销量:6月汽车产销同比下滑,新能源汽车6月渗透率超12% 因缺芯及原材料涨价等影响,6月汽车产销同比下滑,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94.3/201.5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6.5%/12.4%,相较于2019年同期产量同比+2.4%,销量同比-2.2%。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56.9/44.6/25.6万辆,分别同比-11.1%/-16.8%/+139.3%,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约为12%。2021年1-6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256.9/128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25.6%,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4%/4.4%。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00.7/288.4/120.6万辆,分别同比+27.0%/20.9%/201.5%。6月汽车产销同比环比均小幅下滑,与2019年同期相比小幅增长,疫情之后的汽车消费已恢复至稳态水平,新能源汽车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7月第一周(20210701-20210711)零平稳,批发有所放缓。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第一周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销量为3.0万辆,同比2020年7月的第一周下降0%,表现相对平稳,但环比6月同期下降7%的表现仍偏弱。7月第一周日均批发2.9万辆,同比2020年6月同期下降18%,走势相对放缓。相对于今年6月第一周的销量增长1%。7月初厂商产销相对平淡,但6月初因休假因素导致批发偏低,因此对比6月同期的批发表现相对较好。由于目前“缺芯”的影响仍在延续,因此部分厂商的7月初产销节奏相对偏慢。随着芯片供给的改善,月末产销表现有望有所恢复。 库存: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同比下降0.7pct,库存压力合理范围 通过梳理历年库存周期,我们发现2018年下半年以来汽车库存持续高位,经销商库存系数2018年6月-12月均维持了2014年以来的新高,2019年以来库存情况同比改善,2020年12月经销商库存系数1.80,同比大幅上升35%,环比上升5%(豪华、合资品牌延续前期增长态势加上年末冲刺补库所致),月库存预警指数60.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 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同比下降0.7pct,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环比下降。2021年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1%,较上月增长3.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6月车市进入淡季,芯片短缺对汽车产能和批发量有直接影响,不少厂家放缓生产节奏,提前进入高温休假,并放宽对经销商提车量的考核,经销商绝对库存水平进一步下降,为了冲击半年度目标,6月经销商也适度被动补库。另外,经销商热销车型紧缺,交付时间无法确定,导致消费者购车延后或取消订单,经销商经营利润有所下降。6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8,由于2020年高基数影响,同比-14.9%,环比-2.0%,库存系数回落至警戒线下方。销量预计环比5月下滑约10-15%,绝对库存水平在220万辆左右。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库存水平大幅下滑40.5%。分品牌看,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40,环比-2.1%;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46,环比-5.8%;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59,环比持平。全球性芯片短缺对于豪华、合资品牌汽车供给影响较大,库存水平下降;自主品牌的汽车对进口芯片依赖程度较低,整体库存水平较为稳定。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6月原材料价格同比持续上扬 原材料价格指数:下游需求稳定,6月原材料价格同比持续上涨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受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政策影响,铝锌和钢铁等金属的价格从2016年初就开始持续上涨,到2017年汽车配件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处于高位,2018年随着环保侧去产能脚步的缓和,汽车配件主要原材料价格在2018年基本趋稳并小幅回落。2019年除玻璃外其他原材料价格指数均有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大幅下降,原材料价格全线下滑,5月开始终端需求逐渐恢复,部分原材料价格呈现提升。2021年6月下旬橡胶类价格46.36,环比2021年5月下旬的48.16有所下降,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33.03有所上升;2021年6月下旬钢铁类价格指数151.03,环比2021年6月下旬的153.53有所下降,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108.48明显上升;浮法平板玻璃2021年6月下旬的市场价格为2856.90,环比2021年5月下旬的2782.20有所上升,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1568.70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铝锭A00在2021年6月下旬的价格18,820.00,环比2021年5月下旬的19,702.10明显上升,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13,930.40明显上升;锌锭0# 2021年6月下旬价格22,560.00,高于2021年5月下旬的22,421.30,同比2020年6月下旬的16,745.90较大幅度的上升。总体来看6月汽车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橡胶、钢铁同比上涨、环比下降,铝锭、玻璃、锌锭同比、环比均上涨。 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2016人民币呈现持续贬值态势,2017年人民币升值,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逐渐平稳。2018年下半年由于贸易战影响人民币持续贬值,2019年呈先贬值后升值的趋势;欧元兑人民币在2016年基本保持平稳,2017年小幅升值,2018年延续了区间内小幅震荡的趋势,2019年呈现先降后涨态势。2020年随着海外疫情在美国的扩散和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降。截至2021年7月17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至6.47,环比2021年6月小幅上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64,环比2021年6月汇率小幅下降。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核心 7月17日,特斯拉中国光储一体化充电桩落户上海;7月16日,上汽将全年海外出口目标调高至55万辆,较此前增长10%;7月16日,威马发布双LOGO品牌战略首款轿车M7年内发布;三星电子为大众汽车供应汽车芯片;7月16日,通用汽车宣布推出车队充电服务Ultium Charge 360;7月13日,小鹏免费充电政策调整:老车主3千度不变;7月12日,华为与广汽埃安携手共同研制中大型纯电SUV;7月10日,极狐汽车携国网首家开通即插即充功能。 7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7月16日,上海“十四五”规划 2025年实现万亿级汽车产业;7月16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告。 1、车企动态 特斯拉中国光储一体化充电桩落户上海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 根据特斯拉官方消息,今日特斯拉中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正式落地上海,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智慧湾科创园,临近地铁 1 号线呼兰路站。这一充电站设有特斯拉自家的四大系统,包含太阳能光伏系统、特斯拉储能系统、超级充电桩以及特斯拉目的地充电桩。这一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能够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并储存在特斯拉储能系统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有助于环保。据IT之家了解,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已达 7 年。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已经建设了 870 多座超级充电站,700 座以上目的地充电站。这一光储能充电站的落成,同样也标志着 Powerwall 储能电站正式登陆国内。截至目前,特斯拉中国官网已经出现 Powerwall 界面,其能源储量为 13.5kWh,充放电循环效率可达 90%,连续输出功率 5kW。目前,该产品还未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布。 上汽将全年海外出口目标调高至55万辆,较此前增长10% 上汽集团(600104.SH)近日宣布,该企业将全年海外出口目标调高至55万辆,较此前增长10%。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海外零售销量达到26.5万辆,同比增长112.8%,在中国82.8万辆的汽车总出口量中占比达到32%。其中,MG品牌海外零售销量超过13万辆,同比翻番;上汽大通海外总销量近2.2万辆,同比增长281%。奇瑞集团上半年出口量也同比暴涨了1.7倍,为11.87万辆,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量(2020年出口量为11.4万辆)。长城汽车6月海外销售达到13702辆,同比增长281.5%,上半年海外累计销量61672辆,同比增长200%。长安汽车上半年海外市场累计销量也达到了63673辆,同比增长143%。今年上半年,上汽自主品牌在上汽海外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超过60%,新能源车销量达到2万辆。而据余德预测,今年名爵仅MG ZS预计在海外的销量就将超过十万辆。此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市场,上汽大通的皮卡也已经成为当地消费者选择的主流产品。“到‘十四五’末,海外市场要占到上汽集团整体销量的15%,自主品牌海外和国内的销量结构希望能达到1:1。”余德谈到。我国汽车出口在2012年增长至百万辆,随后一直“停滞不前”。2020年疫情暴发、芯片短缺乃至全球市场电气化的提速,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骤变,反而给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布局带来机会。如何才能把握住机会?上汽欧洲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宇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产品、服务和品牌力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海外市场虽然巨大,但每一个市场的消费者需求都各不相同,车企要去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车企海外经营来说,最关键也最具挑战的是,文化的融合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这是所有中国品牌做好海外经营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威马发布双LOGO品牌战略 首款轿车M7年内发布 7月15日消息,威马在北京举办年中媒体沟通会,官方公布了2021年下半年的公司重要举措以及轿车战略规划。威马还公布了双LOGO战略,全新超椭圆LOGO发布;威马首款纯电动轿车也计划于2021年内发布,官方表示该车将会配备多激光雷达并拥有500-1000TOPS的算力。在本次会议上,威马汽车首先着重介绍了2021年上半年推出的纯电动SUV威马W6,该车凝聚了威马汽车对未来行业趋势、用户需求、技术迭代的深度思考,该车搭载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实现一键泊车入库、驶出车库;拥有全新SOA电子电气架构,该车目前已开放25项能力,可自由组合超200项功能;此外,该车还搭载了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支持自然唤醒、关键词唤醒、快捷指令唤醒等多种交互方式,同时具备左右音区识别、自由打断等能力。在新技术方面,威马表示正在持续研发OTA技术,目前已构建软硬件深度融合的全域OTA,覆盖7大控制器的18大功能模块,从而使车辆能够通过OTA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同时满足高效率、高安全、高覆盖的技术目标。目前,威马EX5已完成11次更新:自2018年9月交付,一直保持着3个月一次OTA升级的频率,为用户新增、优化了千余项功能。不久后,威马W6也将迎来上市后首次OTA,使娱乐性、便利性以及智能表现上得到提升。至于未来的OTA方向,威马表示将会"季季有更新",主要针对语音助手、控车助手、泊车助手、驾驶助手以及在线娱乐这五大方向进行升级。 三星电子为大众汽车供应汽车芯片 据外媒报道,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正在迅速扩大在汽车芯片市场的份额,继奥迪之后,大众汽车也加入了该公司的客户名单。7月14日,据多位制造业消息人士透露,自今年年初以来,三星电子的Samsung System LSI业务部门一直在为大众汽车提供最新的系统芯片Exynos Auto,用于车载信息和娱乐系统。Exynos Auto是三星电子独立的系统芯片组件,也是其发布的首款汽车信息娱乐应用。它提供给德国奥迪的产品系列帮助汽车控制车辆状态、导航和多媒体。当前,所有的奥迪最新车型都应用了Exynos汽车芯片。此前就有传言称,三星电子很可能会为奥迪的母公司、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提供汽车用芯片,但这是消息人士首次证实这一消息。在为大众供应车用芯片的同时,三星电子正在努力发展其车载芯片业务,试图将其作为未来的增长引擎之一。三星电子计划在其基于Exynos Auto的非存储产品组合中添加更多汽车用芯片。该公司已将其产品范围扩大到图像传感器、信息娱乐用SoC和LED芯片。汽车芯片作为一种单独的产品带来的盈利空间相对较小,但它们正成为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不可或缺的下一代组件,其需求也将与日俱增。 通用汽车宣布推出车队充电服务Ultium Charge 360 据外媒报道,通用汽车(GM)及其新成立的电动汽车业务部门BrightDrop将推出一项车队充电服务,以此来加大对联网和电动商用车的投入。这项名为Ultium Charge 360的汽车充电服务旨在向GM新电动架构和电池提供服务,这将是GM未来电动汽车计划的基础。该服务提供了许多商业交付、销售或拼车业务可能需要的工具。另外,它还包括为驾驶者增加家庭充电选项。这项充电服务是BrightDrop于今年1月推出的最新产品。该业务部门为商业客户--从联邦快递开始--提供一个电力和联网产品的生态系统。BrightDrop表示,它将首先推出两款主要产品:一款名为EV600的电动货车,预计行驶里程为250英里,另一款名为EP1、类似吊舱的电动托盘。GM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在全球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BrightDrop就是其中之一。眼下,GM和BrightDrop正在跟杜克能源公司eTransEnergy、EVgo、In-Charge Energy和Schneider Electric共同推出充电服务,这四家公司可以提供维持商务车正常供电所需的基础设施。在家用充电方面,GM表示将扩大跟Qmerit的现有协议。该服务旨在为车队运营商提供工具。 小鹏免费充电政策调整:老车主3千度不变 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在后期的用车成本上,也是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使用家用充电桩,一度电0.6元来计算,电动车的出行成本还不到一公里一毛钱。同时,当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普遍都已到达了3、400公里以上,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车主的市区通勤需求。但是,充电方便与否,正逐渐成为消费者是否选购电动车的首要因素。为此,各个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积极推行自己的品牌充电站,为车主带来更佳的充电体验。此前,小鹏汽车宣布推出免费充电政策,每位非营运车主,每年可享受3千度免费充电优惠。不过,而今,随着车主群体的扩大,和充电优惠政策的调整,这项政策也迎来了变动。日前,小鹏汽车免费充电政策官宣调整:1、8月1日后下定的客户,免费充电额度降至每年1000度;2、7月31日前下定的客户,免费充电额度仍然是每年3000度;3、P5作为还未交付的全新车型,政策也较为特殊。已经完成P5预定的,不受影响;未来是不是调整待定。对于老车主来说,免费充电政策没有改变,而新车主则缩水为1/3。 华为与广汽埃安携手 共同研制中大型纯电SUV 7月9日晚,广汽集团(601238)发布公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华为(AH8车型)项目的实施。根据合作协议,广汽埃安与华为项目,将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据悉,该项目为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型,项目总投资7.88亿元,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极狐汽车携国网首家开通即插即充功能 7月10日,极狐汽车与国家电网联合宣布:全国首家公共充电网络即插即充服务正式启用。即日起,极狐汽车用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国家电网公共直流充电桩使用“即插即充”功能,享受快速便捷的充电服务,目前该服务已覆盖219座城市6602个充电站42187根公共直流充电桩。“即插即充”简而言之就是“一键充电,无感支付“。对于极狐用户来说,通过极狐APP的“即插即充”选项,用户可以事先绑定车型开通即插即充功能,即可在全国任何一个国网公共直流充电桩上直接插枪充电,免除了扫二维码等繁琐操作步骤,充电完成后通过手机远程即可在极狐APP账户进行结算,实现无感支付。国网(北京)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琪表示:“此次国网电动和极狐汽车即插即充合作,是国网公司全国首家基于车企端APP的示范应用。极狐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不仅拥有先进的智能产品与技术,还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不断践行和完善生态服务体系。国网电动和极狐汽车已完成超4.2万根公共充电桩即插即充升级,以全力保障极狐用户的使用,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会打造出更卓越的充电服务体系。” 2.政府新闻 上海“十四五”规划 2025年实现万亿级汽车产业 7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智慧出行、汽车金融等服务领域。抓住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调整的窗口期和机遇期,推动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智能制造、出行服务等全产业链能级;支持本市汽车龙头企业加快战略转型,增强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拓展国际主流市场,培育壮大新势力车企;促进汽车与5G通信、物联网、智能交通等融合发展,实现万亿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整车及零部件方面。以加快转型、提升品牌为重点,在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同时,推动传统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强化研发创新,突破整车以及先进变速器、高效内燃机、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优化自主品牌产品结构,不断推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车型;支持本市龙头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布局海外整车及零部件业务,形成技术、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全球高端车型在上海首发。到2025年,努力提升汽车全球话语权和市场份额,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十四五”是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窗口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汽车产业不仅要发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作用,还肩负着拉动科技创新等时代使命。基于产业革命与历史变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分发挥产业与政府、市场与政策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作为,积极研究产业中长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集合行业智慧,就“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谋篇布局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实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双碳”战略等上位规划及国家发展战略。六项对应规划建议目标的措施建议:1、全面推进汽车产业低碳发展;2、加大对中国品牌专项支持;3、科学施策,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4、把握智能网联汽车先发优势,促进智能汽车规范有序发展;5、凝聚行业合力,助推产业链自主可控;6、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全球化发展支持力度。四项共性措施建议:1、加强市场支持力度,促进产业持续发展;2、完善产业治理体系,着力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3、推动产业进一步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软实力。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告 7月16日,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20年度中国境内137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1983.02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行业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510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61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36.74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1171.4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437.00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106.55万分。其中,116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1896.85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491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5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31.94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1091.4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431.59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100.07万分。21家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进口乘用车86.17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933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01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80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80.00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5.41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6.48万分。 7月上市车型梳理 7月上市的新车型见下表,核心关注比亚迪秦PLUS、比亚迪元Pro、荣威RX5、吉利星越S、吉利星越L等。 公司重要公告 本周(2021年7月12日-07月16日),星宇股份发布可转债赎回公告,长安汽车、奥特佳、华阳集团、中通客车发布2021H1业绩预告。 特别提示: 【1】根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8号)第十二条的规定,我公司特披露:截至2021年07月19日,我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持有“广汇汽车”(600297)117325048股。 分析师承诺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资格的机构及其咨询人员为证券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的相关信息、分析、预测或建议,并直接或间接收取服务费用的活动。 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周俊宏 手机/微信:13641845878 邮箱:zhoujunhong@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0070002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