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报业绩延续回升,结构调整中紧抓高景气赛道

中报业绩延续回升,结构调整中紧抓高景气赛道

作者:微信公众号【海通证券e海通财】/ 发布时间:2021-07-1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中报业绩延续回升,结构调整中紧抓高景气赛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1年中报业绩预告已全部出炉,根据披露的预告,A股上半年的业绩延续升势,行业持续复苏。回顾上半年的市场,涨幅靠前的基本以高景气行业为主,中报业绩能否支撑起他们的高估值?展望后市,下半年的投资机会又在哪里? 中报业绩延续回升,科创板最为强劲 截止7月15日,共有1370家(预告1342家、快报28家,剔除ST公司)披露了2021年中报业绩预告,披露家数占比约为33%。由于中报业绩预告并不存在硬性披露要求,因此中报预告的披露率并不高,主板披露家数占比为36%,创业板为26%,科创板20%。 根据统计,已披露业绩预告的全部A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181%(一季度为412%),剔除金融后为226%(一季度为756%),可以看到增速较去年大幅放缓,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去年一季度的基数非常低,如果将其剔除,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业绩的回升趋势仍在延续。 具体而言,2021年上半年相对2019年上半年的年化复合增速为35%(Q1同样为35%),剔除金融后的两年年化增速为38%(Q1为40%)。分板块来看,主板为35%(34%),创业板为38%(38%),科创板为92%(89%),所以,今年上半年较一季度业绩改善幅度最大的是科创板。 金融地产强势复苏,大消费稍显低迷 行业层面,我们将行业板块分为五个大类:消费、科技、制造、金融地产、能源材料。2021年上半年较一季度业绩改善最明显的是金融地产,其上半年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两年年化增速分别为10%和0%(二者差值+10%),其次是科技(计算机、传媒、通信、电子),增速分别为48%和45%(差值+3%),剩余大类能源材料(采掘、化工、钢铁、有色、交运、公用、建筑材料),制造(国防军工、建筑装饰、电气设备、汽车、机械设备),消费(农林牧渔、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轻工制造、医药生物、商业贸易、休闲服务)的差值均为负。 至于细分行业,休闲服务、有色金属、传媒、房地产、计算机五个行业的增速有明显改善,而农林牧渔、商业贸易、电气设备、综合、国防军工五个行业的增速下滑显著。具体行业的详细利润增速可查阅下表。 那么,随着2021年中报业绩的披露完毕,结合上半年的市场表现我们一起回顾下哪些行业更为受到关注~ 2021上半年高景气行业享更多风险溢价 今年年初,因国内的宏观流动性边际逐步收紧,很多投资者都在担心高估值板块可能会遭遇到杀估值的行情,但时至今日,我们通过Wind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以来股价涨幅最大的仍是高估值板块,尤其集中在新能源、半导体和医疗美容三大主线领域中。例如,动力电池指数的年初估值是179.1倍,而年初以来涨幅高达72.8%;第三代半导体指数的年初估值是100倍,年初以来涨幅达48%;医美指数的年初估值是63.4倍,年初以来涨幅达49.2%,同期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的涨幅分别是2.7%和18.5%。 同时,通过对比新能源、半导体、医疗美容概念指数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和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发现,动力电池指数净利润增速241%,年初以来涨幅达72.8%;半导体指数净利润增速117.2%,年初以来涨幅达30.3%;CRO的净利润增速248.5%,年初以来涨幅达52.4%;而茅指数净利润增速42.3%,年初以来的涨幅却只有6.0%。 由此可见,今年上半年市场风险偏好较高,市场倾向于追逐高景气赛道,即便高景气行业的估值较高,市场仍愿意给予其更多的溢价空间。那么,这几大板块未来的景气度能否延续?还有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静待高景气行业估值消化后的延续 新能源汽车:短期内,需要关注海内外新能源车的销量数据以及美国新能源车相关政策落地时间和支持力度,如果不及预期将可能是中短期景气度出现拐点的重要信号。从中长期来看,目前我国新能源车普及相对欧洲国家依然存在差距。截止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2.7%,而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渗透率在20%左右。那么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目标, 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需达到20%, 因此新能源车长期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同时,随着优质的新能源车产品的相继推出,叠加电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未来均有望持续刺激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 半导体:短期内,在终端需求不减且中上游涨价延续的情况下,半导体产业景气度有望延续,但需要关注2个风险点:1)随着终端需求集中释放,以及产能逐渐恢复,需要关注未来终端销量是否会出现超预期下滑;2)今年下半年科创板半导体板块的解禁规模有1717亿元,占全部科创板的18%,可能会对板块造成冲击。长期来看,当前我国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率依然较低,普遍在10%-20%左右,同时2019年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那么,如果要实现2020年8月国务院提出的,未来5年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的话,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创新必须加速推进,因此中国半导体制造未来可期。 CRO:短期内,需要重视CRO行业的监管政策,例如前不久CDE刚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同时,需要持续关注医药研发投入和研发外包订单可能不达预期的风险。长期来看,Frost&Sullivan预测2023年全球CRO渗透率将提升到49.3%,中国将提升到46.7%。2024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22 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达26.7%。从当前国内CRO 相关的企业来看,我国CRO相关公司在国际上已经占据一定地位,但跟CRL等国际巨头相比依然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无论是从行业发展和国产崛起的角度看,中国CRO行业依然前景广阔。 医美:医美行业因仍存在较多的非法机构和产品,短期内需要重点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例如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长期来看,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我国轻医美用户数量为1520万人,同比增速为35.8%,预计2023年用户数量将达到2354万人,2025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或将达4102亿元,未来5年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达15.7%。结构上,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医美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未来随着国内医美公司产品线日益丰富,品质逐步提高,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因此,在国内消费升级和颜值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医美行业空间十分广阔。 茅指数:2016年以来茅指数总体呈现锯齿形向上的长牛慢牛趋势,估值中枢从2009年的 15.7倍上移至现在的28.8倍。自今年春节以来,在通胀的影响下,茅指数的回调只是性价比的自我修正。因此,随着下半年通胀压力的逐渐缓解,茅指数有望回到前期高点。同时,当前北上资金中茅指数成分股持仓占比为46.7%,公募基金为32.1%,均远高于A股中茅指数成分股市值占比21.0%。那么在此背景下,随着未来存量经济时代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优质龙头公司的基本面将会更优,茅指数出色的盈利水平或将持续。 综上所述,新能源车、半导体、CRO和医美赛道的景气度会将延续,但当前这些高景气板块的估值已经处于高位,未来可能会借助市场调整的契机去消化估值,待估值消化后将重拾升势,从长远看高景气赛道的成长空间广阔。同时,优质的龙头公司同样值得持续关注。 名人堂 | 投资工具 | 基金 股票组合 | 风险关注 | 投资策略 更多推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