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降准后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熊园,新华社经参头版)

降准后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熊园,新华社经参头版)

作者:微信公众号【熊园观察】/ 发布时间:2021-07-1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降准后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熊园,新华社经参头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本文刊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头版(2021.7.12,熊园);原标题《全面降准支持实体经济,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2、更为详细的分析,请参见【国盛宏观熊园团队】的相关报告:《这次不一样——对全面降准的5点理解》。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综合来看,本次降准是因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小微企业成本上升,后续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未转变,仍将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具体将表现为“稳货币+紧信用+严监管”。 各方对于本次降准的真实原因有各种推测。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认为国家可能对下半年经济比较担心,但央行的降准公告以及答记者问应是不太支持:和4月份以来政治局会议等一系列高层会议的表态一致,央行继续重申“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虽有放缓,但更大程度是回到疫情前状态,我国经济仍处于“潜在增速附近”,总体并不差。 相比之下,本次降准的直接原因就是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小微企业成本上升。央行指出“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降准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此前,国常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直接要求实施好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落实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等政策,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 央行选择了全面降准,并非普遍认为的结构性降准或普惠降准,彰显了国家呵护实体经济和降成本的决心。根据央行公告,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量,一部分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一部分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 至于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央行直接指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和此前的国常会一样,央行重申“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并延续了6月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等一些说法,再次强调“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 因此,本次降准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更大意图是相机抉择,下半年政策主基调可能仍是“稳货币+紧信用+严监管”,央行后续会更加突出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的结构性支持。需要关注的是,下半年对于房地产调控、地方债务化解、表外融资压缩等领域,可能会面临较为严格的监管,对应的就是信用收缩可能会加大。 相关文章: [1]《这次不一样——对全面降准的5点理解》,2021-07-09 [2]《分化下的预期差—2021年中期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展望》,2021-06-08 [3]《“紧信用+稳货币”进一步确认——4月信贷社融点评》,2021-05-13 [4]《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7大信号》,2021-05-12 [5]《把握三重“窗口”—逐句解读4.30政治局会议》,2021-05-01 [6]《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7大信号》,2021-02-09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