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高位抑制需求,降准必要性可行性均有提升——通胀数据简析(21.06)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PPI高位抑制需求,降准必要性可行性均有提升——通胀数据简析(21.06)》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PPI高位抑制需求,降准必要性可行性均有提升 通胀数据简析(21.06) 秦泰 博士 首席宏观分析师 屠强 宏观分析师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6月PPI同比虽迎来全年拐点,但仅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8.8%,煤炭冶金产业链价格高位仍是主要推升因素。CPI回落0.2个百分点至1.1%,但不意味着PPI向CPI的传导阻断,工业品通胀抑制国内消费、投资需求恢复的风险链条仍在强化。 PPI:煤炭增产保供尚未明显见效,全球原油供给不确定性推升油价,PPI高点已过但尚未进入快速回落通道。6月PPI同比仅较5月高点回落0.2个百分点至8.8%,环比仍增0.3%,高于我们的预期。结构上本月PPI呈现三大仍然偏高的特征:1)钢铁现货价格回落幅度(6月环比-0.7%)明显小于期货价格,显示压降钢铁产量的政策导向仍令市场相信钢价后续仍有支撑;2)煤炭增产保供政策尚未明显见效,高温天气带来的动力煤季节性需求旺季仍带来较大的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环比涨幅(5.2%);3)下半年全球原油供给不确定性加大,油价近期再度上行,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价格普遍再度环比上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2.5%)、石油加工(3.1%)环比涨幅均再度处于正区间。6月PPI同比的小幅下行幅度仍小于翘尾因素降温的幅度,本轮工业品通胀仍在持续而并未进入快速回落通道。 消费品(剔除食品)CPI持续受PPI强传导,而整体CPI因受食品和服务价格走低拖累而同比回落。6月消费品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至1.1%,但并不意味着伴随PPI迎来拐点、PPI向耐用消费品CPI的传导已阻断,导致CPI走低的更多是食品和服务价格。伴随猪肉供给的持续快速释放,食品CPI环比大跌-2.2%,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至-1.7%。国内疫情零星散发,短期对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构成扰动,令不含房租的其他服务环比(-0.2%)单月偏低,房租则继续平稳。而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则在油价持续高位传导下、继续上行2.3个百分点至23.6%。此外,我们测算的其他工业制成品价格同比继续处于1.0%的较高水平,交通工具(-0.8%)上行0.1个百分点,家用器具(1%)持平上月,空调、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及住房装潢材料等同比涨幅均在1.8%—3.2%之间。这也意味着,虽然PPI迎来拐点,且整体CPI也有所下行,但并不说明耐用消费品价格受工业品过快通胀的风险链条被阻断,后续国内消费需求恢复仍将受到工业品通胀的直接抑制。 工业品通胀高位徘徊、CPI耐用品涨价,呈现明显的抑制需求效应,旨在稳定投资需求的货币偏松操作必要性提升;而总体CPI的走弱则为货币边际偏松操作提供了可行性。6月通胀数据显示“工业品过快通胀——传导至耐用消费品价格、提升投资成本——商品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受抑制”的风险链条继续演绎,煤炭冶金产业链价格持续偏高,仍将直接通过抬升投资成本的方式,对基建投资需求构成抑制。此外,虽然PPI迎来全年拐点、CPI也有所下行,但耐用消费品价格仍受到工业品高通胀的传导、风险链条并未阻断,下半年国内消费需求的恢复也不容乐观。在食品CPI的持续拖累下,初步预测7月CPI同比0.8%,全年CPI同比均值预测下修至0.9%。我们在中期宏观展望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已率先1-2年完成正常化,去杠杆紧迫性事实上大幅缓解的背景下,投资前景一旦出现偏冷迹象,央行料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不顾总需求而采取紧缩操作。近日国常会明确指出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抑制需求的背景下,应“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其对于需求端的稳定作用才是政策微调的最重要原因。6月工业品通胀高位徘徊、CPI耐用品涨价,呈现明显的抑制需求效应,旨在稳定投资需求的货币偏松操作必要性提升;而总体CPI的走弱则为货币边际偏松操作提供了可行性。 以下为正文 6月PPI同比虽迎来全年拐点,但仅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8.8%,煤炭冶金产业链价格高位仍是主要推升因素,且继续向耐用消费品价格形成传导,工业品通胀抑制国内消费投资需求的风险链条或将强化。而整体CPI回落0.2个百分点至1.1%,更多受到食品价格快速回落影响,以及疫情散发短期压制服务消费需求的扰动。 一、PPI:煤炭增产保供尚未明显见效,全球原油供给不确定性推升油价,PPI高点已过但尚未进入快速回落通道。 6月PPI同比仅较5月高点回落0.2个百分点至8.8%,环比仍增0.3%,高于我们的预期。结构上本月PPI呈现三大仍然偏高的特征:1)钢铁现货价格回落幅度(6月环比-0.7%)明显小于期货价格,显示压降钢铁产量的政策导向仍令市场相信钢价后续仍有支撑;2)煤炭增产保供政策尚未明显见效,高温天气带来的动力煤季节性需求旺季仍带来较大的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环比涨幅(5.2%);3)下半年全球原油供给不确定性加大,油价近期再度上行,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价格普遍再度环比上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2.5%)、石油加工(3.1%)、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0.2%)环比涨幅均再度处于正区间。6月PPI同比的小幅下行幅度仍小于翘尾因素降温的幅度,本轮工业品通胀仍在持续而并未进入快速回落通道。 二、消费品(剔除食品)CPI持续受PPI强传导,而整体CPI因受食品和服务价格走低拖累而同比回落。 6月消费品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至1.1%,但并不意味着伴随PPI迎来拐点、PPI向耐用消费品CPI的传导已阻断,导致CPI走低的更多是食品和服务价格。伴随猪肉供给的持续快速释放,猪肉价格(环比-13.6%)连续第四个月呈现单月-10%以上的下跌、且跌幅进一步扩大,虽然鲜果(环比-4.5%)基本持平季节性、鲜菜(环比-2.3%)跌幅甚至低于往年同期水平,食品CPI仍环比大跌-2.2%,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至-1.7%。国内疫情零星散发,短期对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构成扰动,令不含房租的其他服务环比(-0.2%)单月偏低,房租则继续平稳。伴随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续服务消费有望积极恢复,服务环比偏低仅是单月现象。 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则在油价持续高位传导下、继续上行2.3个百分点至23.6%。此外,我们测算的其他工业制成品价格同比继续处于1.0%的较高水平,交通工具(-0.8%)上行0.1个百分点,家用器具(1%)持平上月,空调、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及住房装潢材料等同比涨幅均在1.8%—3.2%之间。这也意味着,虽然PPI迎来拐点,且整体CPI也有所下行,但并不说明耐用消费品价格受工业品过快通胀的风险链条被阻断,后续国内消费需求恢复仍将受到工业品通胀的直接抑制。 三、工业品通胀高位徘徊、CPI耐用品涨价,呈现明显的抑制需求效应,旨在稳定投资需求的货币偏松操作必要性提升;而总体CPI的走弱则为货币边际偏松操作提供了可行性。 6月通胀数据显示“工业品过快通胀——传导至耐用消费品价格、提升投资成本——商品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受抑制”的风险链条继续演绎,煤炭冶金产业链价格持续偏高,仍将直接通过抬升投资成本的方式,对基建投资需求构成抑制。此外,虽然PPI迎来全年拐点、CPI也有所下行,但耐用消费品价格仍受到工业品高通胀的传导、风险链条并未阻断,下半年国内消费需求的恢复也不容乐观。在食品CPI的持续拖累下,初步预测7月CPI同比0.8%,全年CPI同比均值预测下修至0.9%。 我们在中期宏观展望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已率先1-2年完成正常化,去杠杆紧迫性事实上大幅缓解的背景下,投资前景一旦出现偏冷迹象,央行料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不顾总需求而采取紧缩操作。中国央行从扩表放缓、杠杆率稳中小幅压降到银行间资金面一度小幅紧张,已经随经济基本面复苏节奏而领先发达国家1-2年完成正常化。去年以来发达国家宏观杠杆率上行幅度明显大于我国,令今年去杠杆的紧迫性事实上大幅缓解。“不急转弯”和“合理充裕”本来就是今年央行恪守中性、稳定投资需求前景的精确描述,而一旦央行着力稳定的投资出现偏冷迹象,触发央行中性偏松操作的概率将远大于边际收紧。 近日国常会明确指出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抑制需求的背景下,应“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其对于需求端的稳定作用才是政策微调的最重要原因。6月工业品通胀高位徘徊、CPI耐用品涨价,呈现明显的抑制需求效应,旨在稳定投资需求的货币偏松操作必要性提升;而总体CPI的走弱则为货币边际偏松操作提供了可行性。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PPI高位抑制需求,降准必要性可行性均有提升——通胀数据简析(21.06)》 证券分析师:秦泰 研究支持:屠强 发布日期:2021.07.09
PPI高位抑制需求,降准必要性可行性均有提升 通胀数据简析(21.06) 秦泰 博士 首席宏观分析师 屠强 宏观分析师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6月PPI同比虽迎来全年拐点,但仅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8.8%,煤炭冶金产业链价格高位仍是主要推升因素。CPI回落0.2个百分点至1.1%,但不意味着PPI向CPI的传导阻断,工业品通胀抑制国内消费、投资需求恢复的风险链条仍在强化。 PPI:煤炭增产保供尚未明显见效,全球原油供给不确定性推升油价,PPI高点已过但尚未进入快速回落通道。6月PPI同比仅较5月高点回落0.2个百分点至8.8%,环比仍增0.3%,高于我们的预期。结构上本月PPI呈现三大仍然偏高的特征:1)钢铁现货价格回落幅度(6月环比-0.7%)明显小于期货价格,显示压降钢铁产量的政策导向仍令市场相信钢价后续仍有支撑;2)煤炭增产保供政策尚未明显见效,高温天气带来的动力煤季节性需求旺季仍带来较大的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环比涨幅(5.2%);3)下半年全球原油供给不确定性加大,油价近期再度上行,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价格普遍再度环比上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2.5%)、石油加工(3.1%)环比涨幅均再度处于正区间。6月PPI同比的小幅下行幅度仍小于翘尾因素降温的幅度,本轮工业品通胀仍在持续而并未进入快速回落通道。 消费品(剔除食品)CPI持续受PPI强传导,而整体CPI因受食品和服务价格走低拖累而同比回落。6月消费品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至1.1%,但并不意味着伴随PPI迎来拐点、PPI向耐用消费品CPI的传导已阻断,导致CPI走低的更多是食品和服务价格。伴随猪肉供给的持续快速释放,食品CPI环比大跌-2.2%,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至-1.7%。国内疫情零星散发,短期对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构成扰动,令不含房租的其他服务环比(-0.2%)单月偏低,房租则继续平稳。而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则在油价持续高位传导下、继续上行2.3个百分点至23.6%。此外,我们测算的其他工业制成品价格同比继续处于1.0%的较高水平,交通工具(-0.8%)上行0.1个百分点,家用器具(1%)持平上月,空调、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及住房装潢材料等同比涨幅均在1.8%—3.2%之间。这也意味着,虽然PPI迎来拐点,且整体CPI也有所下行,但并不说明耐用消费品价格受工业品过快通胀的风险链条被阻断,后续国内消费需求恢复仍将受到工业品通胀的直接抑制。 工业品通胀高位徘徊、CPI耐用品涨价,呈现明显的抑制需求效应,旨在稳定投资需求的货币偏松操作必要性提升;而总体CPI的走弱则为货币边际偏松操作提供了可行性。6月通胀数据显示“工业品过快通胀——传导至耐用消费品价格、提升投资成本——商品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受抑制”的风险链条继续演绎,煤炭冶金产业链价格持续偏高,仍将直接通过抬升投资成本的方式,对基建投资需求构成抑制。此外,虽然PPI迎来全年拐点、CPI也有所下行,但耐用消费品价格仍受到工业品高通胀的传导、风险链条并未阻断,下半年国内消费需求的恢复也不容乐观。在食品CPI的持续拖累下,初步预测7月CPI同比0.8%,全年CPI同比均值预测下修至0.9%。我们在中期宏观展望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已率先1-2年完成正常化,去杠杆紧迫性事实上大幅缓解的背景下,投资前景一旦出现偏冷迹象,央行料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不顾总需求而采取紧缩操作。近日国常会明确指出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抑制需求的背景下,应“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其对于需求端的稳定作用才是政策微调的最重要原因。6月工业品通胀高位徘徊、CPI耐用品涨价,呈现明显的抑制需求效应,旨在稳定投资需求的货币偏松操作必要性提升;而总体CPI的走弱则为货币边际偏松操作提供了可行性。 以下为正文 6月PPI同比虽迎来全年拐点,但仅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8.8%,煤炭冶金产业链价格高位仍是主要推升因素,且继续向耐用消费品价格形成传导,工业品通胀抑制国内消费投资需求的风险链条或将强化。而整体CPI回落0.2个百分点至1.1%,更多受到食品价格快速回落影响,以及疫情散发短期压制服务消费需求的扰动。 一、PPI:煤炭增产保供尚未明显见效,全球原油供给不确定性推升油价,PPI高点已过但尚未进入快速回落通道。 6月PPI同比仅较5月高点回落0.2个百分点至8.8%,环比仍增0.3%,高于我们的预期。结构上本月PPI呈现三大仍然偏高的特征:1)钢铁现货价格回落幅度(6月环比-0.7%)明显小于期货价格,显示压降钢铁产量的政策导向仍令市场相信钢价后续仍有支撑;2)煤炭增产保供政策尚未明显见效,高温天气带来的动力煤季节性需求旺季仍带来较大的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环比涨幅(5.2%);3)下半年全球原油供给不确定性加大,油价近期再度上行,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价格普遍再度环比上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2.5%)、石油加工(3.1%)、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0.2%)环比涨幅均再度处于正区间。6月PPI同比的小幅下行幅度仍小于翘尾因素降温的幅度,本轮工业品通胀仍在持续而并未进入快速回落通道。 二、消费品(剔除食品)CPI持续受PPI强传导,而整体CPI因受食品和服务价格走低拖累而同比回落。 6月消费品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至1.1%,但并不意味着伴随PPI迎来拐点、PPI向耐用消费品CPI的传导已阻断,导致CPI走低的更多是食品和服务价格。伴随猪肉供给的持续快速释放,猪肉价格(环比-13.6%)连续第四个月呈现单月-10%以上的下跌、且跌幅进一步扩大,虽然鲜果(环比-4.5%)基本持平季节性、鲜菜(环比-2.3%)跌幅甚至低于往年同期水平,食品CPI仍环比大跌-2.2%,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至-1.7%。国内疫情零星散发,短期对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构成扰动,令不含房租的其他服务环比(-0.2%)单月偏低,房租则继续平稳。伴随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续服务消费有望积极恢复,服务环比偏低仅是单月现象。 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则在油价持续高位传导下、继续上行2.3个百分点至23.6%。此外,我们测算的其他工业制成品价格同比继续处于1.0%的较高水平,交通工具(-0.8%)上行0.1个百分点,家用器具(1%)持平上月,空调、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及住房装潢材料等同比涨幅均在1.8%—3.2%之间。这也意味着,虽然PPI迎来拐点,且整体CPI也有所下行,但并不说明耐用消费品价格受工业品过快通胀的风险链条被阻断,后续国内消费需求恢复仍将受到工业品通胀的直接抑制。 三、工业品通胀高位徘徊、CPI耐用品涨价,呈现明显的抑制需求效应,旨在稳定投资需求的货币偏松操作必要性提升;而总体CPI的走弱则为货币边际偏松操作提供了可行性。 6月通胀数据显示“工业品过快通胀——传导至耐用消费品价格、提升投资成本——商品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受抑制”的风险链条继续演绎,煤炭冶金产业链价格持续偏高,仍将直接通过抬升投资成本的方式,对基建投资需求构成抑制。此外,虽然PPI迎来全年拐点、CPI也有所下行,但耐用消费品价格仍受到工业品高通胀的传导、风险链条并未阻断,下半年国内消费需求的恢复也不容乐观。在食品CPI的持续拖累下,初步预测7月CPI同比0.8%,全年CPI同比均值预测下修至0.9%。 我们在中期宏观展望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已率先1-2年完成正常化,去杠杆紧迫性事实上大幅缓解的背景下,投资前景一旦出现偏冷迹象,央行料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不顾总需求而采取紧缩操作。中国央行从扩表放缓、杠杆率稳中小幅压降到银行间资金面一度小幅紧张,已经随经济基本面复苏节奏而领先发达国家1-2年完成正常化。去年以来发达国家宏观杠杆率上行幅度明显大于我国,令今年去杠杆的紧迫性事实上大幅缓解。“不急转弯”和“合理充裕”本来就是今年央行恪守中性、稳定投资需求前景的精确描述,而一旦央行着力稳定的投资出现偏冷迹象,触发央行中性偏松操作的概率将远大于边际收紧。 近日国常会明确指出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抑制需求的背景下,应“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其对于需求端的稳定作用才是政策微调的最重要原因。6月工业品通胀高位徘徊、CPI耐用品涨价,呈现明显的抑制需求效应,旨在稳定投资需求的货币偏松操作必要性提升;而总体CPI的走弱则为货币边际偏松操作提供了可行性。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PPI高位抑制需求,降准必要性可行性均有提升——通胀数据简析(21.06)》 证券分析师:秦泰 研究支持:屠强 发布日期:2021.07.09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