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光大固收】CPI供需两端均有所走弱,PPI后续需关注回落速度——2021年6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

【光大固收】CPI供需两端均有所走弱,PPI后续需关注回落速度——2021年6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

作者:微信公众号【债券人】/ 发布时间:2021-07-0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光大固收】CPI供需两端均有所走弱,PPI后续需关注回落速度——2021年6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公众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标题:CPI供需两端均有所走弱,PPI后续需关注回落速度——2021年6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7月9日 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分析师:李枢川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40004 摘要 事件 2021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6月CPI和PPI数据:2021年6月CPI同比上涨1.1%,5月为上涨1.3%;核心CPI同比增长0.9%,5月为0.9%;PPI同比上涨8.8%,5月为9%。 点评 CPI供需两端均有所走弱,可能折射消费修复的减速。6月CPI同比上涨1.1%,增速比5月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降幅比5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结构来看,食品价格是6月CPI走弱的最大原因。从核心CPI的角度来看,6月核心CPI同比为0.9%,离疫情发生前仍有一定距离;环比为-0.1%,而5月为0.1%,连续两个月下降,且6月重新转负。结合食品和核心CPI,可以看到CPI的走弱是供需两端同时走弱带来的,背后可能折射消费修复的减速,需要引起警惕。后续CPI的走势将主要受到需求端的影响,我们认为目前可能需要消费政策适当发力,以更好的支撑消费的修复。 PPI高点已过,更需关注后续回落的速度。6月PPI同比上升8.8%,涨幅比5月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涨幅比5月下降1.3个百分点,环比回落较快,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后续对PPI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后续PPI的走势,此前需求集中释放带来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减弱,后续大宗商品价格很难出现趋势性向上的走势,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其回落的速度。二是上游价格向中下游的传导仍然不畅,价格上升仍主要集中在上游(采掘、原材料),而制造业成品端的价格上升较慢,这样的价格格局会侵蚀制造业企业利润,企业亟待多个层面降低成本。 债市观点 通胀对债市的影响,取决于后续大宗价格的走势,也取决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率,目前来看这两个因素都难以影响到利率的走势。 7日国务院常务会关于降准的说法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仍是“稳”字当头的。“降准”与“稳”两者并不矛盾,不应简单地将降准理解为总量上的放松。下半年政府债券供给压力较大,但央行依然会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熨平短期扰动因素,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相信两者的利差将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这样的流动性格局下,同时考虑到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等因素,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可能继续在[3.0%,3.3%]内窄幅震荡,大幅向上和向下的概率均有限。 风险提示 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后续仍有不少不确定性。 1、事件 2021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6月CPI和PPI数据:2021年6月CPI同比上涨1.1%,5月为上涨1.3%;核心CPI同比增长0.9%,5月为0.9%;PPI同比上涨8.8%,5月为9%。 2、点评 2.1、CPI供需两端均有所走弱,可能折射消费修复的减速 2021年6月CPI同比上涨1.1%,增速比5月(1.3%)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降幅比5月扩大0.2个百分点。 从季节性来看,无论环比还是同比,与5月相比,近年来6月CPI的走势均没有出现明显走弱的情况,因此今年6月CPI同比和环比的走弱并不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从结构来看,6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2%,降幅比5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0个百分点,因此食品价格是6月CPI走弱的最大原因。扣除食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从环比来看,其他项的价格基本维持不变。另外,从核心CPI的角度来看,6月核心CPI同比为0.9%,离疫情发生前仍有一定距离;环比为-0.1%,而5月为0.1%,连续两个月下降,且6月重新转负。结合食品和核心CPI,可以看到CPI的走弱是供需两端同时走弱带来的,背后可能折射消费修复的减速,需要引起警惕。 展望后续,从2020年9月开始,由于食品价格走弱,叠加同期基数相对较高,CPI同比持续走弱,进而在当年11月转负,2020年12月CPI同比虽重新转正,但不改CPI整体演变趋势,因此今年1月CPI同比重新转负,2月降幅稍有收窄,3月CPI同比转正,4月走向向上通道,5月CPI食品同比上涨0.3%,而6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7%(6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3.6%),食品端价格给整体CPI带来的下降压力在6月有所加强,但从高频数据来看,似有趋稳态势,供给端给食品端带来的下降压力将趋弱。整体来看,后续CPI的走势将主要受到需求端的影响,而这也是债市更为关心的因素,我们认为目前可能需要适当从政策层面对消费予以支持,以更好的支撑消费的修复。 2.2、PPI高点已过,更需关注后续回落的速度 6月PPI同比上升8.8%,涨幅比5月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涨幅比5月下降1.3个百分点,环比回落较快,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从数据表现来看,在5月PPI同比和环比均创近年来新高后,6月PPI环比、同比增速的下降应在预料之中。根据统计局的测算,在6月份8.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4%,新涨价影响约为6.4个百分点(比5月扩大0.4个百分点)。 从债市的角度来看,后续对PPI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后续PPI的走势。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作用下,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较5月出现了明显回调,螺纹、热卷、铜等商品的价格较5月中旬的高点回落超过了10%,较年初涨幅收窄到20%左右。随着疫苗接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生产的进一步放开,此前需求集中释放带来的供需矛盾也进一步减弱,后续大宗商品价格很难出现趋势性向上的走势,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其回落的速度。 二是上游价格向中下游的传导。1-6月,PPI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8%,生活资料上升只有0.1%;6月当月分别为11.8%、0.3%。PPI中生产资料价格向生活资料的传导并不顺差,这个情况也体现在当前PPI和CPI走势的分化。在生产资料内部,1-6月,采掘、原材料、加工三项分别上升18.5%、10.4%和4.3%;6月当月同比则分别为35.1%、18%和7.4%,环比则分别为3.9%、0.2%和0.3%。采掘业无论从同比还是环比增速仍高于其他两项,原材料年内增速也较加工高出不少。这均说明,当前工业品价格上升仍主要集中在上游(采掘、原材料),而制造业成品端的价格上升较慢,这样的价格格局会侵蚀制造业企业利润,企业亟待多个层面降低成本。 整体来看,在5月PPI同比环比均近年来创新高后,6月同比和环比均现回落,均预示年内PPI的高点已过,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掉头向下的概率可能更大,后续需要关注回落的速度;而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很难传导到下游,供给端带来的价格变化很难影响需求层面的价格变化,当前PPI层面的变化对债市的影响程度有限。 债市观点 5我们在多篇报告中提到,利率很少会响应供给端带来的价格变化;后续通胀对债市的影响,取决于后续大宗价格的走势,也取决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率,从目前数据表现来看,这两个因素都难以影响到利率的走势。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到,“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说法,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仍是“稳”字当头的。“降准”与“稳”两者并不矛盾,不应简单地将降准理解为总量上的放松,而应清醒地意识到本次降准是为了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而不是为了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因此其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属性,且很可能不会释放太多的流动性。二季度将有1.7万亿元的MLF到期,降准与MLF到期相配合,可以做到在不大水漫灌的基础上实现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的目标。 下半年政府债券供给压力较大,但央行依然会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熨平短期扰动因素,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相信两者的利差将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这样的流动性格局下,同时考虑到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等因素,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可能继续在[3.0%,3.3%]内窄幅震荡,大幅向上和向下的概率均有限。 风险提示 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后续仍有不少不确定性。 往期研报精选 ?利率债(张旭/李枢川) 深度 · LPR改革的逻辑与成效 无需担心经济过热,下半年机会更多——利率债2021年投资策略 技术性的资金紧张 是否应取消“存款利率指导”? 以数量+利率的角度分析OMO、MLF和降准 不宜对流动性报有过于宽松的预期 10Y国债的估值正处于舒适区间 债券市场正走在统一监管的大路上 量变终会引起质变,LPR的下降已不远 莫担心,政策不会急转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之二 MLF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此时不妨乐观一点 写在永煤违约一个月之际 解析首只中小银行专项债 交易所资金为何波动? 合适的期限,合适的时点 从银行股大涨说起 为何9月的贷款利率上升了? 正面的信息越来越多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沿革、当前问题与后续展望 期待LPR的进一步下降 超额续作凸显呵护流动性的意图 无序违约提高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信用债(危玮肖/董乃睿) 违约承压,长期向好——2021年信用债投资策略 债基风云 ——债券型基金研究专题 是否应严禁“红色”地区的城投债融资? 宏桥的“大气”提振市场信心 一文综述地方金控平台——城投债专题研究之十二 山西省管煤企经营现状——产业债信用观察之山西煤企 房地产企业信用分析框架 当前时点如何看贵州城投债? 江苏省城投债发行人研究 刻不容缓!288个地级市政府债务全扫描 企业的金融资产该如何审查? 融资担保债券怎么看?——融资担保债券特点及代偿能力分析 破产重整的理想与现实——债券违约专题研究之八 ?可转债(方钰涵) 挖掘中低评级券价值,把握优质标的机会——可转债周报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