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专项债绩效管理闭环落地 | 宏观周报

专项债绩效管理闭环落地 | 宏观周报

作者: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宏观】/ 发布时间:2021-07-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专项债绩效管理闭环落地 | 宏观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专项债绩效管理闭环落地 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23期 秦泰 博士 首席宏观分析师 贾东旭 / 屠强 宏观分析师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周关注:专项债绩效管理闭环落地,货币政策例会导向中性呵护 7月1日,财政部发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继续强化专项债资金穿透式监管的政策导向。与此同时,本周公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则明确传达出“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的呵护信号。 《办法》构成闭环,专项债项目绩效不佳将承担责任。1)《办法》突出强调专项债项目收益考核,构成绩效评估、监控、评价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意在避免纳入政府显性资产负债表的专项债资金,未来再度形成潜在的不良债务问题。2)事前绩效评估:强化项目收益预测合理性要求,专项债发行需有可靠依据,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上马项目的冲动预计将有所降温。3)绩效运行监控:对于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双监控”,偏离目标或存在严重问题项目将被暂停资金乃至追回资金。4)绩效评价:绩效目标未能按计划完成,可能影响以后年份的专项债限额,主管人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办法》是年初以来强化专项债监管政策的延续。1月财政部出台《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4月以来财政部强调“专项债穿透式监测”。1)《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的出台规定了地方政府需要强制性披露地方政府债券的相关信息,是专项债加强监管的第一步。2)在《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实施后 ,4月份财政部就在发布会上强调“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实行穿透式监管”,在5月则明确表示实施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 专项债监管趋严,适逢工业品通胀,基建投资前景平平。1)年初以来专项债绩效监管日趋严格,上半年专项债发行缓慢,年内预计地方政府对基建投资态度相对谨慎,专项债可能首次出现发行显著低于新增限额的情况。短期内地方政府按限额发行的必要性或将让位于项目自身现金流测算的合理性。2)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强化,适逢工业品通胀飙升令现值投资成本大幅提升,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长前景平平。若3.47万亿新增专项债全部发行完毕,本有望支撑5%以上的基建投资增速;但若工业品通胀持续高位,使得本身就要求严格的绩效管理更加难以满足,新增专项债发行的迟缓可能拖累全年基建投资增速至4.0%左右。 央行例会释放货币政策中性呵护信号。6月28日央行公布21Q2例会内容,释放了货币政策整体中性并较为呵护的信号。1)强调“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央行21Q2以来的货币操作实际上是中性略松的。2)货币政策目标新增“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在稳定宏观杠杆率的压力明显减小、内需恢复受高通胀扰动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后续并无大幅收紧的必要。3)会议提出“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预计后续流动性供给维持合理充裕,资金利率中枢预计不会大幅上行,维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4)“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在美联储QETaper确定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预计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风险将有所加大。 国内宏观数据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钢材价格有所回落 需求:乘用车批发明显改善。供给:螺纹钢产量小幅回落,钢材库存回升。食品价格:猪肉零售二十周连跌,水果小幅下降。工业品价格:油价持续高位运行,钢价有所回落。 货币与流动性:短端利率上行,长端利率基本稳定。汇率: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基本稳定。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通胀数据 以下为正文 周关注:专项债绩效管理闭环落地,货币政策例会导向中性呵护 7月1日,财政部发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继续强化专项债资金穿透式监管的政策导向。与此同时,本周公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则明确传达出“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的呵护信号。 1.《办法》构成闭环,专项债项目绩效不佳将承担责任 一、《办法》突出强调专项债项目收益考核,构成绩效评估、监控、评价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办法》要求“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强化绩效管理监控评价,“推动提升债券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要求“坚持‘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强化专项债的项目收益考核导向,意在避免纳入政府显性资产负债表的专项债资金,未来再度形成潜在的不良债务问题。 二、事前绩效评估:强化项目收益预测合理性要求,专项债发行需有可靠依据,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上马项目的冲动预计将有所降温。《办法》要求将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收益合理性及偿债计划可行性等八个方面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评估情况需纳入专项债券项目实施方案。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三个部分,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公益性、收益性;2)项目收入、成本、收益预测合理性;3)偿债计划可行性和偿债风险点。事前绩效评价较为严格的要求直接提高地方政府申报项目的难度。 三、绩效运行监控:对于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双监控”,偏离目标或存在严重问题项目将被暂停资金乃至追回资金。《办法》明确“对严重偏离绩效目标的项目要暂缓或停止拨款,督促及时整改。项目无法实施或存在严重问题的要及时追回专项债券资金并按程序调整用途。” 四、绩效评价:绩效目标未能按计划完成,可能影响以后年份的专项债限额,主管人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强调“将评估结果作为是否获得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项目完成后,将绩效评价结果直接与专项债额度分配挂钩,强调“财政部在分配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时,将财政部绩效评价结果及各地监管局抽查结果等作为分配调整因素。”换句话说,专项债项目绩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各省级地方政府后期专项债额度的分配,同时也关系到额度在市级等更细分行政区划级别内的分布。而对于资金使用严重低效无效并造成重大损失的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办法》提出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2.《办法》是年初以来强化专项债监管政策的延续 1月财政部出台《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4月以来财政部强调“专项债穿透式监测”。 《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的出台规定了地方政府需要强制性披露地方政府债券的相关信息,是专项债加强监管的第一步。要强化对于专项债的管理首先就要保证专项债项目信息的可得性和真实性和完整性,《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的出台目的就是解决这个首要问题。文件明确“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办法等制度规定,在公开平台相应栏目及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项目、还本付息、重大事项、存续期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财政状况等相关信息。”至今,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平台的相关网站上已经覆盖地方政府债券的月度发行、余额等相关数据,同时囊括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各类信息,已经达到文件的要求。 在《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实施后,4月份财政部就在发布会上强调“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实行穿透式监管”,在5月则明确表示实施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专项债穿透式监管始发于2020年7月27日下发的《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随着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的建立,财政部的穿透式监管便很快提上日程。5月财政部转载《中国财政》的文章中进一步明确“实施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一是对无收益等不具备发行条件的项目暂不允许地方发行;二是通过完善信息化手段,对专项债券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建设进度、运营管理等情况,防范法定债券风险;三是合理把握发行节奏,避免债券资金沉淀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专项债监管趋严,适逢工业品通胀,基建投资前景平平 年初以来专项债绩效监管日趋严格,上半年专项债发行缓慢,年内预计地方政府对基建投资态度相对谨慎,专项债可能首次出现发行显著低于新增限额的情况。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约1.01万亿,仅完成全年计划的29.3%,而专项债安排有提前下达的2019、2020年,仅2季度发行量就占当年新增限额的38.8%和30.6%。根据最新公布情况,22个省市三季度计划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规模不到1.3万亿,累计与全年新增限额还相差1.5万亿,计划发行非常缓慢。短期内地方政府按限额发行的必要性或将让位于项目自身现金流测算的合理性。 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强化,适逢工业品通胀飙升令现值投资成本大幅提升,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长前景平平。若3.47万亿新增专项债全部发行完毕,本有望支撑5%以上的基建投资增速;但若工业品通胀持续高位,使得本身就要求严格的绩效管理更加难以满足,新增专项债发行的迟缓可能拖累全年基建投资增速至4.0%左右。 4. 央行例会释放货币政策中性呵护信号 6月28日央行公布21Q2例会内容,释放了货币政策整体中性并较为呵护的信号。 强调“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央行21Q2以来的货币操作实际上是中性略松的。例会对上一阶段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描述,从“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改为“大力服务实体经济”,表明央行认为21Q2以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弱于21Q1,甚至有所加强。虽然信用增速在基数走高的背景下有所下滑,但2季度企业中长贷高基数下同比多增,可能更好地体现了央行操作的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新增“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在稳定宏观杠杆率的压力明显减小、内需恢复受高通胀扰动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后续并无大幅收紧的必要。20Q4我国稳定宏观杠杆率就已经取得明显成果,21Q1随着名义GDP的高增,宏观杠杆率大概率将进一步下行,今年下半年压降信用增速和稳定宏观杠杆率的压力其实较小。但与此同时,由于高通胀已经对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一定抑制,如果货币政策延续收紧,本就恢复偏弱的投资需求进一步受抑制,造成GDP增速因为货币政策收紧而加速下行,在疫后重要的经济恢复期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会议提出“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预计后续流动性供给维持合理充裕,资金利率中枢预计不会大幅上行,维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1Q1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仅较20Q4低位小幅上行7BP,2季度例会上央行继续表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表明央行无意抬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避免对融资需求形成抑制。而为避免贷款利率大幅上行,预计央行将维持资金利率中枢相对稳定,维持流动性供给相对充裕。 “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在美联储QE Taper确定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预计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风险将有所加大。例会对于21Q2人民币汇率的描述由“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改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显示出央行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有所加大;例会对于外部环境描述也新增了“防范外部冲击”,“促进内外平衡”的表述。后续随着美联储QETaper的预期不断增强,美元指数或仍趋于上行;加之超高工业品通胀给内需恢复带来了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风险或有所加大。但例会同时强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预计后续国内货币政策走势仍将由内需变化决定。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钢材价格有所回落 1. 需求:乘用车批发明显改善 1)商品房成交持续回暖。6月30日当周,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继续回暖1.6个百分点至-9.6%。2)“缺芯”问题缓解,乘用车批发明显改善、零售小幅回暖。6月21-27日,乘用车批发同比大幅上升60个百分点,乘用车零售同比则小幅上升2个百分点。3)淡季大片匮乏,电影票房持续低迷。6月30日当周电影票房周平均与2019年比,增速较上周回落22.6个百分点至-60.4%。4)疫苗接种速度维持高位。6月24日-6月30日,新冠疫苗接种达1.5亿剂次,6月30日当日接种疫苗达1894万剂次,我国累计接种也超12.4亿剂次。 2. 供给:螺纹钢产量小幅回落,钢材库存回升 1)高炉开工率基本稳定。本周高炉开工率60.9%,整体基本稳定,汽车半钢胎开工率44.8%,较上周下降14.2pct。2)螺纹钢产量同比有所回落,线材小幅回升。6月25日当周,螺纹钢产量同比增速下降1.6pct至-5.7%,线材产量同比增速上升2.9pct至7.7%。3)主要钢材库存有所回升。6月25日当周,主要钢材库存同比回升0.9pct至0.9%,铁矿石库存同比增速小幅下行1.0pct至12.9%。6月30日当周,沥青库存率小幅回升1.4pct至50.9%。 3. 食品价格:猪肉零售二十周连跌,水果小幅下降 1)供给持续释放,猪肉零售连续第二十周下跌,跌至19年5月底水平。截至6月23日,猪肉零售均价环跌6.2%至24.6元/公斤,同比增速下行5.1pct至-50.7%;生猪出场价格环跌11.0%至14.1元/公斤,同比增速下行6.9 pct至-58.2%。 2)蔬菜周均价小幅上涨,水果价格小幅下跌。截至7月1日,蔬菜周均价环涨1.1%至4.19元/公斤,同比增速下行2.1个百分点至-1.5%;水果周均价环跌1.4%至5.93元/公斤,同比增速下行0.2个百分点至8.2%。 4. 工业品价格:油价持续高位运行,钢价有所回落 1)原油库存减量持续超预期。美国至6月25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减少671.8万桶,市场预期减少468.7万桶;美国原油产量1110万桶/日、持续低位。2)布油价格高位运行。截止7月1日,OPEC+月会尚未对增产达成统一意见、会议延期,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布伦特原油现货价一度突破77.0美元/桶。周均价方面,布伦特原油、WTI轻质原油分别环涨1.8%、1.1%至76.3美元/桶、73.7美元/桶。3)煤炭价格有所上行。截至7月1日,动力煤周均价环涨0.3%至987.5元/吨,二级冶金焦周均价环涨3.4%至2723元/吨。4)钢铁价格小幅回落。螺纹钢周均价环跌0.7%至4955.7元/吨,热轧周均价持平5460.4元/吨,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环涨1.3%。5)水泥价格下跌,有色金属、PTA价格小幅上涨,PVC价格基本稳定。 5. 货币与流动性:短端利率上行,长端利率基本平稳 本周央行净投放200亿,跨季资金需求旺盛,短端利率周中明显上行,月初大幅回落;长端利率基本平稳,PMI数据显示生产偏弱,数据公布当日长端利率小幅下行。本周央行投放7天逆回购资金1100亿,利率维持2.20%不变,在资金面跨过半年时点后,7月1日逆回购规模回归百亿;同时本周到期900亿,净投放200亿。本周周中,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受跨季资金需求高峰而有所收紧,短端利率明显上行,R007于29日报收高点3.3838%,但月初大幅回落;本周三6月PMI数据公布,显示生产已经有所降温,10Y国债收益率当日有小幅下行。截至7月1日,R007、DR007分别为2.1985%、2.1117%,10Y国债收益率为3.0878%。 6. 汇率: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基本稳定 美国就业及PMI有所走强,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周中温和贬值,与上周相比基本稳定。本周公布的美国初次申请失业人数低于市场预期,ADP新增69.2万人,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小幅跌至60.6但仍处于高景气区,美国就业市场及其他经济活动指标有所改善支撑美元指数上涨;本周公布的国内6月PMI数据显示生产缓慢走弱,人民币周中温和贬值,与上周相比小幅升值0.1%。截至7月1日,美元指数报收92.597,较上周上行0.8%;欧元、英镑兑美元汇率(英镑数据截至6月30日)分别报收1.1884、1.3819,分别较上周贬值0.4%和1%;美元兑加元的汇率(截至30日)报收1.2394,较上周贬值0.9%。CNY、CNH(CNH数据截至30日)分别报收6.4640、6.4628,分别较上周升值0.1%和0.3%。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通胀数据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专项债绩效管理闭环落地——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23期》 证券分析师:秦泰 研究支持:贾东旭 / 屠强 发布日期:2021.07.04 实习生邵一彬对本报告亦有贡献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