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研究 7月2日最新观点:政策支持促进自免检测发展,技术迭代推动进口替代进程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7月2日最新观点:政策支持促进自免检测发展,技术迭代推动进口替代进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7月2日早间新闻精选】 1、财政部公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要求对新增专项债券和再融资专项债券等实行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2、发改委、卫健委等四部委共同编制《“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3、深圳证监局7月1日消息,今年协助完成多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公司、上游软件开发公司的收网抓捕。 4、阿联酋突然变卦,OPEC+产量决策会议推迟一天;此前媒体称OPEC+将在8~12月每月增产40万桶/日。 5、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1.70%,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43个百分点,不过涨幅仍处于近五年较低水平。 6、深圳同威投资董事长李驰清仓中国平安引发价值投资圈的广泛热议。李驰表示,首先清仓中国平安不是在最近;其次,清仓的逻辑是有了更好的投资标的。 7、世卫组织要求到年底每个国家至少40%的人口接种疫苗。2022年中期,每个国家至少70%的人口接种疫苗。 8、亚玛顿公告,与淮海基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9、中国石油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750亿-90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中国石化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65亿元到385亿元,较2020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增长约594亿元到614亿元。华昌化工公告,上半年预盈8.5亿元-9亿元,同比增6078%-6442%。明牌珠宝公告,预计上半年盈利3.5亿元-4亿元,同比增长2368.28%-2720.89%。华熙生物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3.47亿元至3.74亿元,同比增加30%到40%。 10、小鹏汽车6月交付6565辆,同比增长617%,创月度交付历史新高。蔚来6月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8083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6.1%,环比增长20.4%。 11、美股三大指数周四小幅收涨,标普500指数涨0.52%,道指涨0.38%,纳指涨0.13%。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续创2018年10月以来新高,美油期货涨2.4%,布油期货涨1.63%。COMEX黄金期货8月合约结算价涨0.29%。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医药】政策支持促进自免检测发展,技术迭代推动进口替代进程 报告摘要 本周周报我们讨论国内自身免疫疾病诊断试剂企业的发展逻辑。 政策鼓励风湿免疫科建设,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迎来快速发展良机 全球自身抗体检测市场预计将以8.9%的CAGR增长至2021年的43.46亿美元,我国自身抗体检测市场预计将以14.0%的CAGR增长至2021年的仅17.14亿元,不及全球市场的7%。多数二级及以下医院尚不具备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能力,同时低诊断水平导致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低确诊率,致使我国还存在庞大的潜在患者群体。 2019年10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指出,具备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原则上应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科,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科,同时医院应具有独立的检验科,支持风湿免疫疾病的常规检查。国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持续重视与大力建设,有望推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市场的快速发展。 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方法的逐级技术迭代,推动国产优秀企业的进口替代进程 以德国欧蒙为首的欧美进口品牌从1999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几乎实现垄断;2010年前后,以亚辉龙、科新生物、浩欧博为主的国产品牌快速崛起,当前占据超过20%的市场份额。 虽然定性的免疫印迹法目前仍占据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主流,但是当前我国自身免疫诊断产品正处于从定性方法(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方法(酶联免疫法)向定量方法(免疫荧光层析法、化学发光法)进行技术迭代的过程。国产企业有望结合政策利好、技术迭代,在前期已有的市场增速基础上,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相关标的:亚辉龙、浩欧博、透景生命 (1)亚辉龙:基于酶联免疫、免疫印记、化学发光等多种方法学平台,实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初筛、确诊、检测到预后观察的管理需求。从国产品牌的自身免疫诊断试剂的收入体量及增长水平来看,亚辉龙均领先于同行企业。 (2)浩欧博:已覆盖自身免疫性疾病40余种检测项目,检测技术也由酶联免疫法等定性检测逐步发展了酶联免疫捕获法、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等定量检测技术。 (3)透景生命:利用流式荧光技术开发了十六项自身抗体谱检测试剂盒、运用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开发单指标检测产品,形成了多指标联检使用流式荧光、单指标使用化学发光的协同互补平台组合,可覆盖几乎所有的免疫检测项目。 行情回顾:本周生物医药板块上涨3.73%,跑赢沪深300指数1.04pct,跑赢创业板指数0.39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涨幅为中上水平。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普涨,其中医疗服务和中成药涨幅靠前,分别上涨7.42%和5.74%。医药板块核心资产基本面优异、业绩增长明确,随着21年估值逐渐切换,显现出较好的配置价值。基于赛道和业绩增长,我们建议紧抓服务+CXO两条投资主线,关服务领域如眼科(爱尔眼科、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牙科领域(通策医疗、正海生物、奥精医疗、时代天使)以及CXO赛道(如药明生物、康龙化成等)。 投资建议: 医药板块核心资产基本面优异、业绩增长明确,随着21年估值逐渐切换,显现出较好的配置价值。继续推荐迈瑞医疗、康泰生物和药明康德等。 1、迈瑞医疗:全球知名度提升为海外发展铺路;疫情后国内迎发展新机遇(公立医院扩容、绩效考核改革、建设智慧医院);PMLS、IVD、MIS等核心产线各有亮点。 2、康泰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纳入紧急使用,业绩兑现加速,大品种进展催化——公司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经国家卫健委提出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临床数据优秀,产品竞争力强,大品种进展催化。 3、药明康德:小分子CDMO业务进入加速期,细胞和基因治疗CTDMO打开中长期天花板。 4、天坛生物:新获批6个浆站以及1个分站进一步验证了公司持续不断获批更多的浆站的能力,天坛采浆量具备持续成长性,稀缺的具有持续成长性血制品公司,成长路径清晰,确定性高。 5、键凯科技:国内客户增长确定性高;海外客户想象空间足;mRNA疫苗LNP递送系统证明PEG修饰技术应用空间广阔。 中长期投资建议: 一、供给侧的创新是夯实竞争力、提升竞争壁垒的核心要素 创新药产业链:研发投入及投融资高景气,“卖水人”订单持续旺盛;创新医疗器械:国产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升级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创新疫苗:市场天花板高、创新意愿强,供给需求有望长期保持高景气。 二、需求端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寻找高成长的好赛道 连锁医疗服务:宽赛道、高壁垒;药店:处方外流带来市场扩容,药店龙头市占率将持续提升;消费升级下的壁垒高格局好、渗透率低、具备长期成长的企业;血制品:浆站资源高壁垒,国内血制品企业具有长足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价格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风险,扩张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境外新冠病毒疫情的不确定性,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等风险。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机械】迈为股份(300751)公司点评: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异质结设备先发优势明显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2.30亿元~2.70亿元,同比增长21.52%~42.65%;预计2021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1亿元~2.63亿元,同比增长52.68%~81.70%。按此推算,预计Q2单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0亿元~1.42亿元,同比增长23.5%~75.2%,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异质结行业高景气提振订单。电池片行业2020年进行了大规模产能扩张,公司积累丰厚的在手订单,支撑今年业绩较快增长。行业正在经历向异质结电池技术的革新,华晟今年6月发布数据显示,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24.71%、单片最高效率也达25.06%,进步迅速,目前产能正按规划爬升中,预计在Q3达到满产。通威去年招标的异质结产线也将在下半年投入运营,本周金刚玻璃公告将投建1.2GW大尺寸半片超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异质结行业投建及产业化快速推进。公司率先具备异质结设备整线供应能力,单GW订单额比PERC时代大幅增长,先发优势明显。 技术实力强, OLED新产品进展顺利。公司现掌握的控制、定位、恒压力技术在激光开槽、激光切割等设备中得以延伸,公告显示20年公司OLED激光设备已获得客户正式验收,目前继续开拓新客户。OLED激光设备处于国产化大浪潮,公司作为实力强劲厂商,发展潜力巨大。 盈利性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1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2.90亿元、46.50亿元、66.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6亿元、8.10亿元和10.8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5.49元、7.86元和10.5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太平洋电子】明微电子:驱动 IC 厚积薄发,电源管理空间广阔 事件 明微电子发布 2021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 2021 年上半 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27,000 万元到 30,000 万元, 同比增长 832.38%到 935.98%。 靓丽业绩源于需求高成长及公司自身前瞻布局。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1 年以来,随着整体需求回温,LED 显示屏市场产值将有望上升至 62.7 亿美元,年增 13.5%。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至 2026 年,中国 mini LED 市场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50%。作为行业“卖水人”, 为显示屏提供驱动 IC 的明微电子,将充分享受下游需求的高速成长。 此外,2021 年恰逢十年一遇的半导体行业超级周期,产能保障能力成 为设计公司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明微电子此前深度布局的 8 寸工 艺往 12 寸工艺升级,以及前瞻性布局封测基地,今年正好可一展用 武之地。这也侧面印证出公司管理层超前的格局和视野,并夯实公司长期稳健成长的基础。 电源管理 IC 稳扎稳打,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受益于 AIoT、移动终端、 家电、工业、汽车需求拉动,全球电源管理需求稳步成长。新思界产 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6 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将达 到 570 亿美元左右,我国电源管理芯片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675 亿元左右。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及国内 PMIC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美 国 TI、ADI 等海外企业,国产份额寥寥。明微电子作为国内较早从事 PMIC 业务开发的设计公司,其产品涵盖 AC-DC、DC-DC、LDO 等品 类,具有十余年技术沉淀,且客户群体涉及白电、黑点、小家电等领 域。随着公司上市以来不断加码该部分研发投入,将显著受益于 PMIC 的国产化趋势以及快速成长的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新兴市场。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实现归 母净利润 8.54、10.43、12.71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4.84、 20.34、16.69 倍。考虑到下游 mini LED 行业的高成长性,公司产品 及客户结构持续升级,以及 PMIC 明确的国产化趋势,参考市场其他 同类 IC 设计公司,给与明微电子 2021 年 50 倍 PE,对应目标市值 427 亿。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线性驱动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3)行业竞 争格局恶化;4)市场拓展不及预期;5)晶圆产能受限。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7月2日早间新闻精选】 1、财政部公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要求对新增专项债券和再融资专项债券等实行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2、发改委、卫健委等四部委共同编制《“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3、深圳证监局7月1日消息,今年协助完成多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公司、上游软件开发公司的收网抓捕。 4、阿联酋突然变卦,OPEC+产量决策会议推迟一天;此前媒体称OPEC+将在8~12月每月增产40万桶/日。 5、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1.70%,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43个百分点,不过涨幅仍处于近五年较低水平。 6、深圳同威投资董事长李驰清仓中国平安引发价值投资圈的广泛热议。李驰表示,首先清仓中国平安不是在最近;其次,清仓的逻辑是有了更好的投资标的。 7、世卫组织要求到年底每个国家至少40%的人口接种疫苗。2022年中期,每个国家至少70%的人口接种疫苗。 8、亚玛顿公告,与淮海基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9、中国石油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750亿-90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中国石化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65亿元到385亿元,较2020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增长约594亿元到614亿元。华昌化工公告,上半年预盈8.5亿元-9亿元,同比增6078%-6442%。明牌珠宝公告,预计上半年盈利3.5亿元-4亿元,同比增长2368.28%-2720.89%。华熙生物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3.47亿元至3.74亿元,同比增加30%到40%。 10、小鹏汽车6月交付6565辆,同比增长617%,创月度交付历史新高。蔚来6月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8083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6.1%,环比增长20.4%。 11、美股三大指数周四小幅收涨,标普500指数涨0.52%,道指涨0.38%,纳指涨0.13%。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续创2018年10月以来新高,美油期货涨2.4%,布油期货涨1.63%。COMEX黄金期货8月合约结算价涨0.29%。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医药】政策支持促进自免检测发展,技术迭代推动进口替代进程 报告摘要 本周周报我们讨论国内自身免疫疾病诊断试剂企业的发展逻辑。 政策鼓励风湿免疫科建设,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迎来快速发展良机 全球自身抗体检测市场预计将以8.9%的CAGR增长至2021年的43.46亿美元,我国自身抗体检测市场预计将以14.0%的CAGR增长至2021年的仅17.14亿元,不及全球市场的7%。多数二级及以下医院尚不具备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能力,同时低诊断水平导致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低确诊率,致使我国还存在庞大的潜在患者群体。 2019年10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指出,具备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原则上应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科,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科,同时医院应具有独立的检验科,支持风湿免疫疾病的常规检查。国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持续重视与大力建设,有望推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市场的快速发展。 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方法的逐级技术迭代,推动国产优秀企业的进口替代进程 以德国欧蒙为首的欧美进口品牌从1999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几乎实现垄断;2010年前后,以亚辉龙、科新生物、浩欧博为主的国产品牌快速崛起,当前占据超过20%的市场份额。 虽然定性的免疫印迹法目前仍占据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主流,但是当前我国自身免疫诊断产品正处于从定性方法(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方法(酶联免疫法)向定量方法(免疫荧光层析法、化学发光法)进行技术迭代的过程。国产企业有望结合政策利好、技术迭代,在前期已有的市场增速基础上,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相关标的:亚辉龙、浩欧博、透景生命 (1)亚辉龙:基于酶联免疫、免疫印记、化学发光等多种方法学平台,实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初筛、确诊、检测到预后观察的管理需求。从国产品牌的自身免疫诊断试剂的收入体量及增长水平来看,亚辉龙均领先于同行企业。 (2)浩欧博:已覆盖自身免疫性疾病40余种检测项目,检测技术也由酶联免疫法等定性检测逐步发展了酶联免疫捕获法、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等定量检测技术。 (3)透景生命:利用流式荧光技术开发了十六项自身抗体谱检测试剂盒、运用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开发单指标检测产品,形成了多指标联检使用流式荧光、单指标使用化学发光的协同互补平台组合,可覆盖几乎所有的免疫检测项目。 行情回顾:本周生物医药板块上涨3.73%,跑赢沪深300指数1.04pct,跑赢创业板指数0.39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涨幅为中上水平。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普涨,其中医疗服务和中成药涨幅靠前,分别上涨7.42%和5.74%。医药板块核心资产基本面优异、业绩增长明确,随着21年估值逐渐切换,显现出较好的配置价值。基于赛道和业绩增长,我们建议紧抓服务+CXO两条投资主线,关服务领域如眼科(爱尔眼科、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牙科领域(通策医疗、正海生物、奥精医疗、时代天使)以及CXO赛道(如药明生物、康龙化成等)。 投资建议: 医药板块核心资产基本面优异、业绩增长明确,随着21年估值逐渐切换,显现出较好的配置价值。继续推荐迈瑞医疗、康泰生物和药明康德等。 1、迈瑞医疗:全球知名度提升为海外发展铺路;疫情后国内迎发展新机遇(公立医院扩容、绩效考核改革、建设智慧医院);PMLS、IVD、MIS等核心产线各有亮点。 2、康泰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纳入紧急使用,业绩兑现加速,大品种进展催化——公司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经国家卫健委提出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临床数据优秀,产品竞争力强,大品种进展催化。 3、药明康德:小分子CDMO业务进入加速期,细胞和基因治疗CTDMO打开中长期天花板。 4、天坛生物:新获批6个浆站以及1个分站进一步验证了公司持续不断获批更多的浆站的能力,天坛采浆量具备持续成长性,稀缺的具有持续成长性血制品公司,成长路径清晰,确定性高。 5、键凯科技:国内客户增长确定性高;海外客户想象空间足;mRNA疫苗LNP递送系统证明PEG修饰技术应用空间广阔。 中长期投资建议: 一、供给侧的创新是夯实竞争力、提升竞争壁垒的核心要素 创新药产业链:研发投入及投融资高景气,“卖水人”订单持续旺盛;创新医疗器械:国产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升级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创新疫苗:市场天花板高、创新意愿强,供给需求有望长期保持高景气。 二、需求端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寻找高成长的好赛道 连锁医疗服务:宽赛道、高壁垒;药店:处方外流带来市场扩容,药店龙头市占率将持续提升;消费升级下的壁垒高格局好、渗透率低、具备长期成长的企业;血制品:浆站资源高壁垒,国内血制品企业具有长足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价格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风险,扩张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境外新冠病毒疫情的不确定性,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等风险。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机械】迈为股份(300751)公司点评: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异质结设备先发优势明显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2.30亿元~2.70亿元,同比增长21.52%~42.65%;预计2021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1亿元~2.63亿元,同比增长52.68%~81.70%。按此推算,预计Q2单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0亿元~1.42亿元,同比增长23.5%~75.2%,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异质结行业高景气提振订单。电池片行业2020年进行了大规模产能扩张,公司积累丰厚的在手订单,支撑今年业绩较快增长。行业正在经历向异质结电池技术的革新,华晟今年6月发布数据显示,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24.71%、单片最高效率也达25.06%,进步迅速,目前产能正按规划爬升中,预计在Q3达到满产。通威去年招标的异质结产线也将在下半年投入运营,本周金刚玻璃公告将投建1.2GW大尺寸半片超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异质结行业投建及产业化快速推进。公司率先具备异质结设备整线供应能力,单GW订单额比PERC时代大幅增长,先发优势明显。 技术实力强, OLED新产品进展顺利。公司现掌握的控制、定位、恒压力技术在激光开槽、激光切割等设备中得以延伸,公告显示20年公司OLED激光设备已获得客户正式验收,目前继续开拓新客户。OLED激光设备处于国产化大浪潮,公司作为实力强劲厂商,发展潜力巨大。 盈利性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1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2.90亿元、46.50亿元、66.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6亿元、8.10亿元和10.8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5.49元、7.86元和10.5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太平洋电子】明微电子:驱动 IC 厚积薄发,电源管理空间广阔 事件 明微电子发布 2021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 2021 年上半 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27,000 万元到 30,000 万元, 同比增长 832.38%到 935.98%。 靓丽业绩源于需求高成长及公司自身前瞻布局。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1 年以来,随着整体需求回温,LED 显示屏市场产值将有望上升至 62.7 亿美元,年增 13.5%。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至 2026 年,中国 mini LED 市场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50%。作为行业“卖水人”, 为显示屏提供驱动 IC 的明微电子,将充分享受下游需求的高速成长。 此外,2021 年恰逢十年一遇的半导体行业超级周期,产能保障能力成 为设计公司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明微电子此前深度布局的 8 寸工 艺往 12 寸工艺升级,以及前瞻性布局封测基地,今年正好可一展用 武之地。这也侧面印证出公司管理层超前的格局和视野,并夯实公司长期稳健成长的基础。 电源管理 IC 稳扎稳打,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受益于 AIoT、移动终端、 家电、工业、汽车需求拉动,全球电源管理需求稳步成长。新思界产 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6 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将达 到 570 亿美元左右,我国电源管理芯片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675 亿元左右。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及国内 PMIC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美 国 TI、ADI 等海外企业,国产份额寥寥。明微电子作为国内较早从事 PMIC 业务开发的设计公司,其产品涵盖 AC-DC、DC-DC、LDO 等品 类,具有十余年技术沉淀,且客户群体涉及白电、黑点、小家电等领 域。随着公司上市以来不断加码该部分研发投入,将显著受益于 PMIC 的国产化趋势以及快速成长的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新兴市场。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实现归 母净利润 8.54、10.43、12.71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4.84、 20.34、16.69 倍。考虑到下游 mini LED 行业的高成长性,公司产品 及客户结构持续升级,以及 PMIC 明确的国产化趋势,参考市场其他 同类 IC 设计公司,给与明微电子 2021 年 50 倍 PE,对应目标市值 427 亿。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线性驱动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3)行业竞 争格局恶化;4)市场拓展不及预期;5)晶圆产能受限。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