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策略】把握科技大牛市
(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西南策略】把握科技大牛市》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1/06/14—2021/06/18 西南策略 2021年6月 摘要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科技行业加速发展,至少经历了3轮大的科技浪潮,分别是:以PC为代表的的信息化浪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浪潮和以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周期。与之相对,也诞生了如英特尔、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苹果等多只万亿市值牛股。近几年来随着5G到来、摩尔定律的演绎和深度学习的进化,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已经开启,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科技浪潮的再次来袭,有七大科技领域值得关注。一是半导体景气先行;二是5G为网,连接万物;三是IoT爆发,数据触手范围越来越大;四是AI加码,机器和人再近一步;五是能源革命,未来30年人类的重大主题;六是无人驾驶,下一个人机交互的爆点场景;七是虚拟现实,让现实走进虚拟。 投资策略: 七大领域中,建议关注各细分板块的龙头标的 半导体:建议关注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电科技、闻泰科技、华润微、士兰微等;设备厂商北方华创、华峰测控等;本土化机会中环股份、沪硅产业、江丰电子、三利谱、立昂微等。 5G:建议关注主设备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光模块供应商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数据中心关注宝信软件、易华录等。 IoT:建议关注网络层芯片、模组供应商乐鑫科技、移远通信、泰晶科技等;操作系统供应商中科创达、涂鸦智能;应用层小米集团、鸿泉物联、华测导航、移为通信等。 AI:建议关注语音识别龙头科大讯飞;AI芯片领域寒武纪、北京君正等;视觉识别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等。 新能源:光伏领域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风电企业金风科技、天顺风能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璞泰来、天奈科技、欣旺达、华友钴业、赣锋锂业等;整车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蔚来、小鹏汽车等。 智能驾驶:感知层供应商大族激光、禾赛科技、德赛西威、路畅科技、道通科技、舜宇光学、欧菲光、联创电子、星网宇达等;地图供应商四维图新、北斗星通等;平台及整车广汽集团、北汽蓝谷、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百度等。 虚拟现实:建议关注代工龙头歌尔股份、光源成像技术龙头光峰科技等。 西南策略 风险提示: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1 月度观察:把握科技创新新周期的投资机会 新一轮科技周期的开启: 万物互联与智能化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科技行业加速发展,至少经历了3轮大的科技浪潮,分别是:以PC为代表的的信息化浪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浪潮和以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周期。与之相对,也诞生了如英特尔、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苹果等多只万亿市值牛股。近几年来随着5G到来、摩尔定律的演绎和深度学习的进化,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已经开启,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 1. 1990年-2000年:PC时代 随着PC普及率提升,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当时最先进的处理器制造商Intel、操作系统开发商Microsoft和领先的计算机生产厂商IBM等主导了计算机产业链,形成了Wintel为主的PC架构并延续至今。随后,雅虎、新浪、搜狐等门户型网站崛起,进入信息爆炸时期,互联网迅速普及,美国ICT行业总市值占比从约6%提升至约30%。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纳指最高涨幅接近10倍,也出现了多只十几倍至百倍涨幅的牛股,期间Intel、Microsoft市值分别上涨了约70倍、103倍。 2. 2002年-2008年:互联网时代 这一时期互联网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逐渐取代了门户网站,同时多家浏览器巨头如IE,Safari,FireFox,Opera崛起。同时用户交互逐渐深化,电子商务、线上社交等应用飞速发展,亚马逊、淘宝、当当网等电商企业和Facebook、QQ等平台迅速做大。同时,随着通信技术发展,2G、3G技术出现并普及,也带动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为互联网走向移动端奠定了基础。期间,纳指从2002年10月触底反弹到2007年10月次贷危机爆发期间上涨了115%,也诞生了如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等诸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 3. 2009年-2018年: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硬件功能升级和软件生态的发展,手机作为更便捷的人机接口迅速普及,全球智能手机年出货量从2009年的1.7亿部增至近年来约14亿部的水平。同时4G的普及和移动交互高频应用场景的不断出现催生了云计算的需求,亚马逊(AWS)、谷歌(GAE)、微软(Azure)和阿里巴巴(阿里云)、腾讯(腾讯云)等科技巨头纷纷涉足云计算市场,云计算市场进入集中爆发期。随着移动应用的不断深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PC,Android+ARM和IOS开始挑战Wintel的地位。这一时期,纳指开始了一个新的上涨周期,从2009年2月至2018年8月高点,纳指上涨了将近5倍,谷歌、苹果、阿里巴巴、腾讯最大市值涨幅分别达到了约6倍、19倍、3.5倍和52倍。 根据AlixPartners的统计,全球缺芯将导致2021年汽车厂商的营收损失1100亿美元,超过了此前610亿美元的预期;产量将减少390万辆,大约占到其预测的8460万辆汽车总产量的4.6%。 4. 新周期开启:万物互联+智能化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边端一体+智能化成为可能。目前我们正处于新周期的起点,半导体制程和产能提升带来了更强的算力,半导体化也赋予了更多行业新的生命力,物联网的扩展进一步收窄了人机交互的边界,深度学习赋予了机器更接近于人脑的能力,万物互联+智能化引领的新科技创新周期已经开启。 根据信通院的预测,预计未来10年,我国5G设备年支出额将从2020年的580亿元增加至2030年的5253亿元,云计算市场未来几年仍会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半导体行业已经开启新的景气周期,无人驾驶会成为下一个爆点应用,能源革命也会成为未来三十年人类的主题之一。 智慧物联在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均会产生巨大的投资价值,建议密切关注半导体、5G、IoT、AI、新能源、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从底层到应用, 科技浪潮再次到来 1. 半导体景气先行 作为“工业的粮食”,半导体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不断提升的算力需求驱动半导体产业发展,一方面,半导体行业仍然大力攻克先进制程,另一方面异构集成、第三代半导体、光子芯片等后摩尔时代的颠覆性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多个关键材料等方面仍依赖进口,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我们在报告《产业观察:“缺芯”带来的投资机遇》中详细分析了半导体缺芯的演绎过程,并且预计下半年半导体行业将进入补库存周期,芯片供需失衡的状况将延续到2022年,结构性的短缺可能持续存在:(1)供给端,疫情背景下,车规级芯片产能受挤兑,“芯片荒”开启;(2)需求端,5G、PC、新能源车、云计算、能源等行业维持高景气,预计行业将在下半年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芯片出货量将实现量价齐升;(3)供需错配掀起全球芯片涨价潮。2020年疫情冲击影响了晶圆厂扩产能的节奏,新一轮产能预计明年Q1-Q2才能充分释放,行业供不应求的状态仍将持续。叠加今年商品价格大幅上行的影响,涨价从晶圆代工环节开始逐步传导,封测、材料等环节企业纷纷涨价。 2. 5G为网,连接万物 5G网络建设推进加速。5G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当前我国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已建成5G基站近85万个,形成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行业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 5G商用步伐加快,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取得突破。5G三大特性(海量连接、超大宽带、超低时延)赋能万物互联,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诸多创新技术,助力个人消费、垂直行业、社会民生等领域高质量发展。自2019年5G商业应用以来,在工业互联网、信息消费、车联网等下游应用不断取得突破,行业融合进一步深化。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5G应用成效凸显。例如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等。 3. IoT爆发,数据触手范围越来越大 随着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升级,物联网应用已落地了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场景,万物联网逐步上升到万物互联的阶段。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的基本框架,作用于实现人、机、物三方在不同场景下的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利用通信、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来助力城市各个功能的协调运作,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物联网技术也已较成熟地运用于家电、家居设备,推动了智能家居从家居单品逐步向全屋智能迈进;智慧交通的应用已经普及,未来电子车牌的推进和视觉识别技术的加持会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智慧医疗方面目前已经实现了远程会诊、电子手术室、互联网医院等基础功能,未来在远程手术、护理等领域仍有巨大价值。 从技术架构上看,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数字信号获取的元器件包括各类芯片、传感器、二维码等;传输层主要通信网络和通信模组,用来传输数据;平台层是数据汇总、处理和存储的平台;应用层是广义上物联网所应用的领域,是物联网中数据价值的直接体现。 近期华为发布了HarmonyOS,作为全球第一个基于微内核全分布式的操作系统,华为鸿蒙(HarmonyOS)支持多种协议混合适配不同场景,利用“1+8+N”模式将各终端硬件的能力虚拟成可共享的能力资源池,通过分布式架构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协同。HarmonyOS不仅是一个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更是一个开源的物联网平台,未来有望构建全场景的HarmonyOS生态,推动物联网发展,创造投资价值。 4. AI加码,机器和人再近一步 从语音识别到AI+视频,从简单的人机对话到无人驾驶,近年来,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的进拉近了人脑和机器的边界。 从产业架构上看,AI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技术、硬件、算法及应用。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发展方向。《规划》从战略态势、总体要求、资源配置、立法、组织等各个层面阐述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投融资金额达到1748亿元人民币,根据《规划》,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5. 能源革命,未来30年人类的主题之一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次能源革命,当今世界正站在第三次能源革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能源)的末端与第四次能源革命(清洁能源)的开端。石油等矿物能源由于储量有限,且会造成严重污染,未来注定会被淘汰,而以水电能、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能源,既可再生且又清洁,必然会一步步登上主舞台。 随着本轮科技革命的逐步深化,一方面,整个社会体系对于电能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加大,新能源发电量占整个电能供给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新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存在重大机会,2020年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会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迈向智能化,汽车智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同时我国把加快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些趋势正在引领汽车行业发生深远变革,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开始高速增长。 目前多国已经出台了新能源产业规划:欧洲多国已经宣称将禁售燃油车时限提前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海南省也计划2030年开始禁售燃油车。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从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类型结构看,纯电动汽车销售量超过80%,混动汽车销售量为18%,氢能汽车受制于成本,出货量较小。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提升和无人驾驶的加持,预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保持快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产业链持续景气。 6. 无人驾驶,下一个人机交互的爆点场景 无人驾驶是建立在AI、5G、高精度地图、传感器等多种核心技术之上的综合应用,是人机交互的下一个爆点场景。 按照自动化程度分,根据SAE的分类,自动驾驶可以分为0-5六个层次。 基于机器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智能决策领域的巨大进步,5G的普及以及传感器技术和工艺的提升,目前L2级别辅助驾驶在高端车型中已经基本实现,L3级别的车型有望放量,L4级别的自动驾驶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2025年L5级别无人驾驶有望实现。 按照产业链分,无人驾驶可以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感知层主要是环境信息和车辆信息的感知、高精地图等,汽车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感知环境,并通过高精地图获取路况信息,并传达给决策层;决策层主要是自动驾驶控制平台,包括车联网、ADAS等,主要通过芯片与算法实现;执行层主要是车辆的物理控制,包括动力、制动、转向、灯光等。 目前全球范围内智能驾驶渗透率仍然非常低,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欧美日ADAS渗透率约在8%-12%,我国ADAS渗透率仅2%-5%,应用范围最广的功能只是自动化级别较低的盲区监测、AEB和其他预警系统等。 过去几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快速成长,但是规模仍较小,随着高级别无人驾驶的实现和渗透率提升,无人驾驶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巨大的投资价值。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11个国家部委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扶持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并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和高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2035年我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政策利好无人驾驶的发展,未来新技术、新场景、新产品有望持续落地。 7. 虚拟现实:让现实走进虚拟 随着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应用的普及,虚拟现实技术终于也来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拐点期。2021年,虚拟现实的终端产品供给更加丰富,需求端也开始爆发:5G云VR业务带动VR用户数增长,“VR/AR+”应用场景加速落地,虚拟现实硬件、软件、内容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与此同时,虚拟现实的标准体系也开始确立,相关的软硬件生态、技术架构,开始逐步完善。 未来,虚拟现实有望形成一套完整的硬件、软件标准。同时,与移动互联网、智能驾驶等诸多产业浪潮相结合,全面渗透到商业、传媒、娱乐、家居生活、通讯等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投资策略: 半导体:建议关注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电科技、闻泰科技、华润微、士兰微等;设备厂商北方华创、华峰测控等;本土化机会中环股份、沪硅产业、江丰电子、三利谱、立昂微等。 5G:建议关注主设备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光模块供应商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数据中心关注宝信软件、易华录等。 IoT:建议关注网络层芯片、模组供应商乐鑫科技、移远通信、泰晶科技等;操作系统供应商中科创达、涂鸦智能;应用层小米集团、鸿泉物联、华测导航、移为通信等。 AI:建议关注语音识别龙头科大讯飞;AI芯片领域寒武纪、北京君正等;视觉识别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等。 新能源:光伏领域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风电企业金风科技、天顺风能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璞泰来、天奈科技、欣旺达、华友钴业、赣锋锂业等;整车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蔚来、小鹏汽车等。 智能驾驶:感知层供应商大族激光、禾赛科技、德赛西威、路畅科技、道通科技、舜宇光学、欧菲光、联创电子、星网宇达等;地图供应商四维图新、北斗星通等;平台及整车广汽集团、北汽蓝谷、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百度等。 虚拟现实:建议关注代工龙头歌尔股份、光源成像技术龙头光峰科技等。 风险提示: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2 本周市场行情 本周(6月15日至6月18日),上证综指下跌1.80%,深证成指下跌1.47%,沪深300下跌2.34%,创业板指下跌1.80%,科创50上涨4.07%。恒生指数下跌0.14%,标普500下跌0.60%,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65%,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90%。 申万行业中,电子(+3.79%)领涨,国防军工(+2.00%)、通信(+1.99%)、综合(+1.39%)、汽车(+1.05%)涨幅居前;休闲服务(-6.10%)、钢铁(-6.06%)、有色金属(-4.91%)、建筑材料(-4.79%)、农林牧渔(-3.91%)跌幅居前。 3 股市流动性追踪 北上资金:本周北上资金净流出50亿元,北上资金净流入最多的个股是牧原股份、士兰微、东方财富,分别流入7亿元、7亿元和5亿元。 基金发行:本周新成立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47只,规模329亿元;上周新成立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52只,规模613亿元。 融资余额:截至6月10日,两市融资余额15923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7%。 新股上市:本周上市新股13家,增发与IPO共募资144亿元。 限售股解禁:本周限售股解禁787亿元,预计下周解禁1169亿元。 ★ ★ ★ 4 板块及行业估值水平 全部A股当前PE(TTM,整体法)为17.38,上周为17.62,下降0.24;全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当前PE(TTM,整体法)为25.30,上周为25.58,下降0.28;创业板当前PE(TTM,整体法)为50.41,上周为50.76,下降0.35;科创板当前PE(TTM,整体法)为60.13,上周为58.21,上升1.92。 5 政策及重要事件回顾 6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端午假期88.6%的游客出行距离在300公里以内。经该中心测算,端午假期三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8913.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4.3亿元,同比增长139.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4.8%。 6月15日,由易方达、南方、华夏等公募基金公司申报的首批中证科创创业50交易型开放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双创50ETF”)获批。 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经济数据。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7%、6.8%。从生产数据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基本达到疫情前水平,工业增速甚至明显超过前些年正常水平。 作者介绍 朱斌,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具有理工科与经济学交叉背景。曾就职于体制内智库上海社科院,从事宏观与产业研究,之后进入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从事宏观研究、策略研究。2015年加入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具有宽广的研究视野,对宏观经济、行为金融学有深入研究;对国家政策动向,市场资金博弈十分敏感。曾获得2016年彭博通讯社A股最准策略分析师称号,2017年天眼最佳策略分析师称号,2019年“慧眼”行业配置策略分析师第4名。 常潇雅,策略组分析师,克拉克大学金融学硕士。多年行业研究经验,对科技板块产业链、大金融板块等都有深刻理解,擅长行业比较和主题研究。 实习生周鑫雨、高凡对本文亦有贡献。
2021/06/14—2021/06/18 西南策略 2021年6月 摘要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科技行业加速发展,至少经历了3轮大的科技浪潮,分别是:以PC为代表的的信息化浪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浪潮和以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周期。与之相对,也诞生了如英特尔、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苹果等多只万亿市值牛股。近几年来随着5G到来、摩尔定律的演绎和深度学习的进化,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已经开启,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科技浪潮的再次来袭,有七大科技领域值得关注。一是半导体景气先行;二是5G为网,连接万物;三是IoT爆发,数据触手范围越来越大;四是AI加码,机器和人再近一步;五是能源革命,未来30年人类的重大主题;六是无人驾驶,下一个人机交互的爆点场景;七是虚拟现实,让现实走进虚拟。 投资策略: 七大领域中,建议关注各细分板块的龙头标的 半导体:建议关注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电科技、闻泰科技、华润微、士兰微等;设备厂商北方华创、华峰测控等;本土化机会中环股份、沪硅产业、江丰电子、三利谱、立昂微等。 5G:建议关注主设备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光模块供应商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数据中心关注宝信软件、易华录等。 IoT:建议关注网络层芯片、模组供应商乐鑫科技、移远通信、泰晶科技等;操作系统供应商中科创达、涂鸦智能;应用层小米集团、鸿泉物联、华测导航、移为通信等。 AI:建议关注语音识别龙头科大讯飞;AI芯片领域寒武纪、北京君正等;视觉识别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等。 新能源:光伏领域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风电企业金风科技、天顺风能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璞泰来、天奈科技、欣旺达、华友钴业、赣锋锂业等;整车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蔚来、小鹏汽车等。 智能驾驶:感知层供应商大族激光、禾赛科技、德赛西威、路畅科技、道通科技、舜宇光学、欧菲光、联创电子、星网宇达等;地图供应商四维图新、北斗星通等;平台及整车广汽集团、北汽蓝谷、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百度等。 虚拟现实:建议关注代工龙头歌尔股份、光源成像技术龙头光峰科技等。 西南策略 风险提示: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1 月度观察:把握科技创新新周期的投资机会 新一轮科技周期的开启: 万物互联与智能化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科技行业加速发展,至少经历了3轮大的科技浪潮,分别是:以PC为代表的的信息化浪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浪潮和以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周期。与之相对,也诞生了如英特尔、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苹果等多只万亿市值牛股。近几年来随着5G到来、摩尔定律的演绎和深度学习的进化,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已经开启,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 1. 1990年-2000年:PC时代 随着PC普及率提升,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当时最先进的处理器制造商Intel、操作系统开发商Microsoft和领先的计算机生产厂商IBM等主导了计算机产业链,形成了Wintel为主的PC架构并延续至今。随后,雅虎、新浪、搜狐等门户型网站崛起,进入信息爆炸时期,互联网迅速普及,美国ICT行业总市值占比从约6%提升至约30%。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纳指最高涨幅接近10倍,也出现了多只十几倍至百倍涨幅的牛股,期间Intel、Microsoft市值分别上涨了约70倍、103倍。 2. 2002年-2008年:互联网时代 这一时期互联网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逐渐取代了门户网站,同时多家浏览器巨头如IE,Safari,FireFox,Opera崛起。同时用户交互逐渐深化,电子商务、线上社交等应用飞速发展,亚马逊、淘宝、当当网等电商企业和Facebook、QQ等平台迅速做大。同时,随着通信技术发展,2G、3G技术出现并普及,也带动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为互联网走向移动端奠定了基础。期间,纳指从2002年10月触底反弹到2007年10月次贷危机爆发期间上涨了115%,也诞生了如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等诸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 3. 2009年-2018年: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硬件功能升级和软件生态的发展,手机作为更便捷的人机接口迅速普及,全球智能手机年出货量从2009年的1.7亿部增至近年来约14亿部的水平。同时4G的普及和移动交互高频应用场景的不断出现催生了云计算的需求,亚马逊(AWS)、谷歌(GAE)、微软(Azure)和阿里巴巴(阿里云)、腾讯(腾讯云)等科技巨头纷纷涉足云计算市场,云计算市场进入集中爆发期。随着移动应用的不断深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PC,Android+ARM和IOS开始挑战Wintel的地位。这一时期,纳指开始了一个新的上涨周期,从2009年2月至2018年8月高点,纳指上涨了将近5倍,谷歌、苹果、阿里巴巴、腾讯最大市值涨幅分别达到了约6倍、19倍、3.5倍和52倍。 根据AlixPartners的统计,全球缺芯将导致2021年汽车厂商的营收损失1100亿美元,超过了此前610亿美元的预期;产量将减少390万辆,大约占到其预测的8460万辆汽车总产量的4.6%。 4. 新周期开启:万物互联+智能化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边端一体+智能化成为可能。目前我们正处于新周期的起点,半导体制程和产能提升带来了更强的算力,半导体化也赋予了更多行业新的生命力,物联网的扩展进一步收窄了人机交互的边界,深度学习赋予了机器更接近于人脑的能力,万物互联+智能化引领的新科技创新周期已经开启。 根据信通院的预测,预计未来10年,我国5G设备年支出额将从2020年的580亿元增加至2030年的5253亿元,云计算市场未来几年仍会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半导体行业已经开启新的景气周期,无人驾驶会成为下一个爆点应用,能源革命也会成为未来三十年人类的主题之一。 智慧物联在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均会产生巨大的投资价值,建议密切关注半导体、5G、IoT、AI、新能源、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从底层到应用, 科技浪潮再次到来 1. 半导体景气先行 作为“工业的粮食”,半导体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不断提升的算力需求驱动半导体产业发展,一方面,半导体行业仍然大力攻克先进制程,另一方面异构集成、第三代半导体、光子芯片等后摩尔时代的颠覆性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多个关键材料等方面仍依赖进口,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我们在报告《产业观察:“缺芯”带来的投资机遇》中详细分析了半导体缺芯的演绎过程,并且预计下半年半导体行业将进入补库存周期,芯片供需失衡的状况将延续到2022年,结构性的短缺可能持续存在:(1)供给端,疫情背景下,车规级芯片产能受挤兑,“芯片荒”开启;(2)需求端,5G、PC、新能源车、云计算、能源等行业维持高景气,预计行业将在下半年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芯片出货量将实现量价齐升;(3)供需错配掀起全球芯片涨价潮。2020年疫情冲击影响了晶圆厂扩产能的节奏,新一轮产能预计明年Q1-Q2才能充分释放,行业供不应求的状态仍将持续。叠加今年商品价格大幅上行的影响,涨价从晶圆代工环节开始逐步传导,封测、材料等环节企业纷纷涨价。 2. 5G为网,连接万物 5G网络建设推进加速。5G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当前我国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已建成5G基站近85万个,形成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行业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 5G商用步伐加快,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取得突破。5G三大特性(海量连接、超大宽带、超低时延)赋能万物互联,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诸多创新技术,助力个人消费、垂直行业、社会民生等领域高质量发展。自2019年5G商业应用以来,在工业互联网、信息消费、车联网等下游应用不断取得突破,行业融合进一步深化。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5G应用成效凸显。例如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等。 3. IoT爆发,数据触手范围越来越大 随着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升级,物联网应用已落地了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场景,万物联网逐步上升到万物互联的阶段。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的基本框架,作用于实现人、机、物三方在不同场景下的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利用通信、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来助力城市各个功能的协调运作,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物联网技术也已较成熟地运用于家电、家居设备,推动了智能家居从家居单品逐步向全屋智能迈进;智慧交通的应用已经普及,未来电子车牌的推进和视觉识别技术的加持会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智慧医疗方面目前已经实现了远程会诊、电子手术室、互联网医院等基础功能,未来在远程手术、护理等领域仍有巨大价值。 从技术架构上看,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数字信号获取的元器件包括各类芯片、传感器、二维码等;传输层主要通信网络和通信模组,用来传输数据;平台层是数据汇总、处理和存储的平台;应用层是广义上物联网所应用的领域,是物联网中数据价值的直接体现。 近期华为发布了HarmonyOS,作为全球第一个基于微内核全分布式的操作系统,华为鸿蒙(HarmonyOS)支持多种协议混合适配不同场景,利用“1+8+N”模式将各终端硬件的能力虚拟成可共享的能力资源池,通过分布式架构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协同。HarmonyOS不仅是一个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更是一个开源的物联网平台,未来有望构建全场景的HarmonyOS生态,推动物联网发展,创造投资价值。 4. AI加码,机器和人再近一步 从语音识别到AI+视频,从简单的人机对话到无人驾驶,近年来,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的进拉近了人脑和机器的边界。 从产业架构上看,AI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技术、硬件、算法及应用。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发展方向。《规划》从战略态势、总体要求、资源配置、立法、组织等各个层面阐述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投融资金额达到1748亿元人民币,根据《规划》,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5. 能源革命,未来30年人类的主题之一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次能源革命,当今世界正站在第三次能源革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能源)的末端与第四次能源革命(清洁能源)的开端。石油等矿物能源由于储量有限,且会造成严重污染,未来注定会被淘汰,而以水电能、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能源,既可再生且又清洁,必然会一步步登上主舞台。 随着本轮科技革命的逐步深化,一方面,整个社会体系对于电能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加大,新能源发电量占整个电能供给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新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存在重大机会,2020年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会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迈向智能化,汽车智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同时我国把加快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些趋势正在引领汽车行业发生深远变革,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开始高速增长。 目前多国已经出台了新能源产业规划:欧洲多国已经宣称将禁售燃油车时限提前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海南省也计划2030年开始禁售燃油车。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从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类型结构看,纯电动汽车销售量超过80%,混动汽车销售量为18%,氢能汽车受制于成本,出货量较小。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提升和无人驾驶的加持,预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保持快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产业链持续景气。 6. 无人驾驶,下一个人机交互的爆点场景 无人驾驶是建立在AI、5G、高精度地图、传感器等多种核心技术之上的综合应用,是人机交互的下一个爆点场景。 按照自动化程度分,根据SAE的分类,自动驾驶可以分为0-5六个层次。 基于机器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智能决策领域的巨大进步,5G的普及以及传感器技术和工艺的提升,目前L2级别辅助驾驶在高端车型中已经基本实现,L3级别的车型有望放量,L4级别的自动驾驶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2025年L5级别无人驾驶有望实现。 按照产业链分,无人驾驶可以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感知层主要是环境信息和车辆信息的感知、高精地图等,汽车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感知环境,并通过高精地图获取路况信息,并传达给决策层;决策层主要是自动驾驶控制平台,包括车联网、ADAS等,主要通过芯片与算法实现;执行层主要是车辆的物理控制,包括动力、制动、转向、灯光等。 目前全球范围内智能驾驶渗透率仍然非常低,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欧美日ADAS渗透率约在8%-12%,我国ADAS渗透率仅2%-5%,应用范围最广的功能只是自动化级别较低的盲区监测、AEB和其他预警系统等。 过去几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快速成长,但是规模仍较小,随着高级别无人驾驶的实现和渗透率提升,无人驾驶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巨大的投资价值。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11个国家部委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扶持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并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和高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2035年我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政策利好无人驾驶的发展,未来新技术、新场景、新产品有望持续落地。 7. 虚拟现实:让现实走进虚拟 随着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应用的普及,虚拟现实技术终于也来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拐点期。2021年,虚拟现实的终端产品供给更加丰富,需求端也开始爆发:5G云VR业务带动VR用户数增长,“VR/AR+”应用场景加速落地,虚拟现实硬件、软件、内容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与此同时,虚拟现实的标准体系也开始确立,相关的软硬件生态、技术架构,开始逐步完善。 未来,虚拟现实有望形成一套完整的硬件、软件标准。同时,与移动互联网、智能驾驶等诸多产业浪潮相结合,全面渗透到商业、传媒、娱乐、家居生活、通讯等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投资策略: 半导体:建议关注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电科技、闻泰科技、华润微、士兰微等;设备厂商北方华创、华峰测控等;本土化机会中环股份、沪硅产业、江丰电子、三利谱、立昂微等。 5G:建议关注主设备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光模块供应商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数据中心关注宝信软件、易华录等。 IoT:建议关注网络层芯片、模组供应商乐鑫科技、移远通信、泰晶科技等;操作系统供应商中科创达、涂鸦智能;应用层小米集团、鸿泉物联、华测导航、移为通信等。 AI:建议关注语音识别龙头科大讯飞;AI芯片领域寒武纪、北京君正等;视觉识别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等。 新能源:光伏领域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风电企业金风科技、天顺风能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璞泰来、天奈科技、欣旺达、华友钴业、赣锋锂业等;整车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蔚来、小鹏汽车等。 智能驾驶:感知层供应商大族激光、禾赛科技、德赛西威、路畅科技、道通科技、舜宇光学、欧菲光、联创电子、星网宇达等;地图供应商四维图新、北斗星通等;平台及整车广汽集团、北汽蓝谷、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百度等。 虚拟现实:建议关注代工龙头歌尔股份、光源成像技术龙头光峰科技等。 风险提示: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2 本周市场行情 本周(6月15日至6月18日),上证综指下跌1.80%,深证成指下跌1.47%,沪深300下跌2.34%,创业板指下跌1.80%,科创50上涨4.07%。恒生指数下跌0.14%,标普500下跌0.60%,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65%,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90%。 申万行业中,电子(+3.79%)领涨,国防军工(+2.00%)、通信(+1.99%)、综合(+1.39%)、汽车(+1.05%)涨幅居前;休闲服务(-6.10%)、钢铁(-6.06%)、有色金属(-4.91%)、建筑材料(-4.79%)、农林牧渔(-3.91%)跌幅居前。 3 股市流动性追踪 北上资金:本周北上资金净流出50亿元,北上资金净流入最多的个股是牧原股份、士兰微、东方财富,分别流入7亿元、7亿元和5亿元。 基金发行:本周新成立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47只,规模329亿元;上周新成立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52只,规模613亿元。 融资余额:截至6月10日,两市融资余额15923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7%。 新股上市:本周上市新股13家,增发与IPO共募资144亿元。 限售股解禁:本周限售股解禁787亿元,预计下周解禁1169亿元。 ★ ★ ★ 4 板块及行业估值水平 全部A股当前PE(TTM,整体法)为17.38,上周为17.62,下降0.24;全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当前PE(TTM,整体法)为25.30,上周为25.58,下降0.28;创业板当前PE(TTM,整体法)为50.41,上周为50.76,下降0.35;科创板当前PE(TTM,整体法)为60.13,上周为58.21,上升1.92。 5 政策及重要事件回顾 6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端午假期88.6%的游客出行距离在300公里以内。经该中心测算,端午假期三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8913.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4.3亿元,同比增长139.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4.8%。 6月15日,由易方达、南方、华夏等公募基金公司申报的首批中证科创创业50交易型开放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双创50ETF”)获批。 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经济数据。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7%、6.8%。从生产数据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基本达到疫情前水平,工业增速甚至明显超过前些年正常水平。 作者介绍 朱斌,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具有理工科与经济学交叉背景。曾就职于体制内智库上海社科院,从事宏观与产业研究,之后进入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从事宏观研究、策略研究。2015年加入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具有宽广的研究视野,对宏观经济、行为金融学有深入研究;对国家政策动向,市场资金博弈十分敏感。曾获得2016年彭博通讯社A股最准策略分析师称号,2017年天眼最佳策略分析师称号,2019年“慧眼”行业配置策略分析师第4名。 常潇雅,策略组分析师,克拉克大学金融学硕士。多年行业研究经验,对科技板块产业链、大金融板块等都有深刻理解,擅长行业比较和主题研究。 实习生周鑫雨、高凡对本文亦有贡献。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