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创新低,生娃焦虑现象凸显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出生人口创新低,生娃焦虑现象凸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覃汉、石玲玲 出生人口创新低,生娃焦虑现象凸显.mp3 From 覃汉投资笔记 00:00 07:27 周二债市大涨,国债期货高开后维持震荡,尾盘再次拉升。通胀数据基本符合预期,债市利空出尽演绎为利好,隔夜资金上行30bp至1.90%附近,股债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国债期货T主力合约收涨0.28%,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下行1bp。 股市方面,隔夜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大跌2.55%,早盘A股周期股大跌几乎演绎成“小股灾”,截止收盘,沪深创三大指数分别+0.40%、+0.35%、-0.01%。板块方面,白酒板块反弹,周期股领跌,受人口数据影响,养老概念股爆发,二胎和辅助生殖概念股下跌。 万众瞩目中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终于公布,2020年全国人口14.12亿人,出生人口1200万人为历史次低点,仅高于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出生人口连续4年下降,出生率降至8.50‰,为1952年该数据存在以来最低值。从人口结构来看,0-14岁人口和60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上升1.35%和5.44%。 与此前普遍预期的“老龄人口上升+少儿人口占比下降”不同,此次人口普查数据“老龄人口占比加速上行+少儿人口占比提升”略超市场预期。A股养老概念板块短线爆发,宜华健康涨停,延华智能、悦心健康等跟涨,二胎和辅助生殖相关概念股大跌,爱婴室、锦欣生殖、康芝药业等一度接近跌停。 少儿人口占比回升主要受益于2016年以来二胎政策的放开,2017年育龄妇女生育率(+47.03%)和二孩生育率(+24.36%)大幅提高,带来了紧缺优质教育资源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近期引起热议的电视剧《小舍得》反映的“小升初”只是开端,《小别离》、《小欢喜》中探讨的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等接踵而至的竞争压力,更是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敢生娃。 全民“鸡娃”反映了社会对稀缺教育资源的极致竞逐,是大城市崛起后新兴中产对“后代可能不如父母一代”的顶级焦虑。那么,随着出生人口数量创新低,是否意味着年轻一代能够走出焦虑式生娃? 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人口老龄化加速上行,一个是出生人口创新低。 ①“人口红利”加速演变为“老龄化”压力: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65岁人口占比13.5%,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划分标准(65岁以上占比7%)和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标准(60岁以上占比10%),我国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历史上1949-1959、1962-1973、1985-1990年三次“婴儿潮”带来的人口红利已经演变为潜在“老龄化”压力。 2020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至68.55%,已经低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人口红利高点70%,与美国长期维持在66%-67%的劳动人口比例基本相当,人口红利削弱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就意味着经济周期波动也将随之收敛。 此外,“老龄化”加速和“少子化”并存,加剧了未来10年潜在的社保收支矛盾。2018-2020年社保收支结余11622、8411、-6219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均为负数,分别对应-5155、-10692、-27166亿元。未来十年,随着1962-1973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45-54岁人口开始进入退休年龄,2019年该部分人口占比超过总人口的17%,而5-14岁即将步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比仅10%,7%的人口占比错位将对未来10年社保收支构成极大挑战。 ②“少子化”困境源于“生得起、养不起”:比“老龄化”更需要担忧的是“少子化”,一般定义人口出生率在17.0‰~15.0‰为正常,15.0‰~13.0‰为少子化,13.0‰~11.0‰为严重少子化,11.0‰以下为超少子化,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仅8.50‰,为1952年有统计以来最低值,我国从2018年起就已经进入“超少子化”阶段。 从绝对数量来看,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仅高于1961年自然灾害时期,为历史第二低点,2016-2019年分别对应1786万、1723万、1523万、1465万,连续四年下降。2016年二胎政策对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提振已经逐步衰退,30-34岁登记结婚的女性占比由2005年的10%上升至2019年的18%,二孩生育率由2017年的24.36%持续下降至2019年的20.21%,反映的还是住房、教育、医疗等成本高企对适龄人口结婚和生育行为的限制,以及优质资源的高密度竞争压力。 落脚到债市,发达国家老年人抚养比率和10年美债收益率负相关,随着老年人抚养比率的上升,美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从1982年的7.98%持续上行至2019年的18.8%,总抚养比自2010年起也步入上行通道。在人口周期趋于收敛的大背景下,经济周期收敛、政策周期收敛,那么利率波动性随之收敛、利率中枢持续下移也是大概率事件。(完)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quakeqin21)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国君研究所”)固定收益团队(以下简称“国君固收研究”)依法设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团队负责人覃汉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4060011。 本订阅号不是国君固收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君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固定收益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君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君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出生人口新低,你愿意生娃吗?欢迎留言互动
作者:覃汉、石玲玲 出生人口创新低,生娃焦虑现象凸显.mp3 From 覃汉投资笔记 00:00 07:27 周二债市大涨,国债期货高开后维持震荡,尾盘再次拉升。通胀数据基本符合预期,债市利空出尽演绎为利好,隔夜资金上行30bp至1.90%附近,股债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国债期货T主力合约收涨0.28%,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下行1bp。 股市方面,隔夜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大跌2.55%,早盘A股周期股大跌几乎演绎成“小股灾”,截止收盘,沪深创三大指数分别+0.40%、+0.35%、-0.01%。板块方面,白酒板块反弹,周期股领跌,受人口数据影响,养老概念股爆发,二胎和辅助生殖概念股下跌。 万众瞩目中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终于公布,2020年全国人口14.12亿人,出生人口1200万人为历史次低点,仅高于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出生人口连续4年下降,出生率降至8.50‰,为1952年该数据存在以来最低值。从人口结构来看,0-14岁人口和60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上升1.35%和5.44%。 与此前普遍预期的“老龄人口上升+少儿人口占比下降”不同,此次人口普查数据“老龄人口占比加速上行+少儿人口占比提升”略超市场预期。A股养老概念板块短线爆发,宜华健康涨停,延华智能、悦心健康等跟涨,二胎和辅助生殖相关概念股大跌,爱婴室、锦欣生殖、康芝药业等一度接近跌停。 少儿人口占比回升主要受益于2016年以来二胎政策的放开,2017年育龄妇女生育率(+47.03%)和二孩生育率(+24.36%)大幅提高,带来了紧缺优质教育资源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近期引起热议的电视剧《小舍得》反映的“小升初”只是开端,《小别离》、《小欢喜》中探讨的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等接踵而至的竞争压力,更是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敢生娃。 全民“鸡娃”反映了社会对稀缺教育资源的极致竞逐,是大城市崛起后新兴中产对“后代可能不如父母一代”的顶级焦虑。那么,随着出生人口数量创新低,是否意味着年轻一代能够走出焦虑式生娃? 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人口老龄化加速上行,一个是出生人口创新低。 ①“人口红利”加速演变为“老龄化”压力: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65岁人口占比13.5%,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划分标准(65岁以上占比7%)和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标准(60岁以上占比10%),我国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历史上1949-1959、1962-1973、1985-1990年三次“婴儿潮”带来的人口红利已经演变为潜在“老龄化”压力。 2020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至68.55%,已经低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人口红利高点70%,与美国长期维持在66%-67%的劳动人口比例基本相当,人口红利削弱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就意味着经济周期波动也将随之收敛。 此外,“老龄化”加速和“少子化”并存,加剧了未来10年潜在的社保收支矛盾。2018-2020年社保收支结余11622、8411、-6219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均为负数,分别对应-5155、-10692、-27166亿元。未来十年,随着1962-1973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45-54岁人口开始进入退休年龄,2019年该部分人口占比超过总人口的17%,而5-14岁即将步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比仅10%,7%的人口占比错位将对未来10年社保收支构成极大挑战。 ②“少子化”困境源于“生得起、养不起”:比“老龄化”更需要担忧的是“少子化”,一般定义人口出生率在17.0‰~15.0‰为正常,15.0‰~13.0‰为少子化,13.0‰~11.0‰为严重少子化,11.0‰以下为超少子化,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仅8.50‰,为1952年有统计以来最低值,我国从2018年起就已经进入“超少子化”阶段。 从绝对数量来看,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仅高于1961年自然灾害时期,为历史第二低点,2016-2019年分别对应1786万、1723万、1523万、1465万,连续四年下降。2016年二胎政策对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提振已经逐步衰退,30-34岁登记结婚的女性占比由2005年的10%上升至2019年的18%,二孩生育率由2017年的24.36%持续下降至2019年的20.21%,反映的还是住房、教育、医疗等成本高企对适龄人口结婚和生育行为的限制,以及优质资源的高密度竞争压力。 落脚到债市,发达国家老年人抚养比率和10年美债收益率负相关,随着老年人抚养比率的上升,美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从1982年的7.98%持续上行至2019年的18.8%,总抚养比自2010年起也步入上行通道。在人口周期趋于收敛的大背景下,经济周期收敛、政策周期收敛,那么利率波动性随之收敛、利率中枢持续下移也是大概率事件。(完)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quakeqin21)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国君研究所”)固定收益团队(以下简称“国君固收研究”)依法设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团队负责人覃汉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4060011。 本订阅号不是国君固收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君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固定收益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君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君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出生人口新低,你愿意生娃吗?欢迎留言互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