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煤炭行业2020、2021Q1经营总结:复苏起点,进攻开始【国君煤炭翟堃】

煤炭行业2020、2021Q1经营总结:复苏起点,进攻开始【国君煤炭翟堃】

作者:微信公众号【煤市乾坤】/ 发布时间:2021-05-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煤炭行业2020、2021Q1经营总结:复苏起点,进攻开始【国君煤炭翟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报告导读: 2020年业绩下降,但展现极强韧性;2021Q1量价双升业绩大幅提升,现金流维持优质,税费持续优化;短期弹性为王,龙头中长期具备可观绝对回报。 摘要: 商品牛市下煤炭股投资纬度:短期区域分级、弹性为王,龙头具备长期绝对回报。1)价格复苏:强需求和弱供给、煤焦价格全年均将维持高位,其中强需求是核心逻辑,供给波动带来价格和市场情绪的波动。下游火电、钢铁产量超预期助价格淡季上涨,动力煤维持强势、焦炭大幅反弹,价格将全年维持高位;2)盈利复苏:“稳煤价”“保安全”多重政策目标影响作用,龙头公司量价双增,将实现相对行业的超额盈利,2021Q1已验证高煤价下高经营杠杆、高成本的煤企业绩弹性最大;3)估值进攻:行业当前PE/PB分别是9.92、1.09倍融资预期好转,煤炭集团债务问题逐渐解决;现金创造、资本开支下行、大股东持股高等因素保证高分红可持续,助力板块估值上行。 推荐顺序:1)弹性为王,首推以资产质量相对优质但成本较高的河南山西煤炭开采公司,平煤股份、山西焦煤、潞安环能,受益标的晋控煤业;2)推荐焦炭龙头中国旭阳集团,以及业务包含大型煤化工的煤炭公司,中煤能源、兖州煤业、宝丰能源、金能科技;3)短期或受制于区域政策等因素,远期具备盈利释放空间的公司,推荐盘江股份、靖远煤电;4)推荐强盈利能力的陕西煤业、淮北矿业、中国神华,具备可观绝对收益。 业绩概览:2020年下降,2021Q1大幅提升。1)煤炭全行业2020、2021Q1利润总额增速-21.5%、+92.1%,上市公司2020、2021Q1归母净利增速-3.9%、+63.4%,上市公司占全行业利润总额比重2020年上升,2021Q1下降;2)2020年板块中盈利增速下降企业数量增加,2021Q1企业整体大幅增长,需求超预期下,全行业2021年2月亏损面下降至32%;3)资产减值规模2020年同比下降24.0%,行业资产结构逐步完成优化。 财务指标分析:现金流维持优质,税费持续优化。1)2020年煤炭板块整体经营现金流逆势提升,投资现金流略有收缩,筹资现金流有所提升,行业依然有强大的现金制造属性;2)费用率持续下行,其中管理、销售费用率降幅明显,行业在费用端管控具备持续优化空间;3)板块负债率降至48.7%,分红率普遍大幅提升;4)所得税率受西部开发政策断档影响20年升至23.9%,2021Q1恢复至20.7%,未来15%的优惠税率将延续。 经营数据分析:20年毛利下降,21Q1量价双升。1)2020年上市公司自产煤板块整体毛利下降,主要由于售价下降叠加会计准则变动带来的成本提升,26家煤炭开采企业中12家单位销售成本上升,华东地区、山西地区、陕西煤业自产煤单位净利润上升;2)根据披露Q1经营数据的21家企业中,有13家公司实现了量价双升。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2)进口煤大规模进入;3)非煤炭领域转型失败。 1.业绩梳理:20年因疫情影响而蛰伏,但展现强大韧性,21年向上周期开启 1.1.上市公司业绩波动性相对较小 2020年煤炭全行业受疫情影响业绩有所收缩。根据统计局全国规模以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经营情况的数据,受疫情冲击,2020年全行业实现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2.00、0.22万亿元,同比下降19.3%、21.5%。2020H1受疫情影响煤价快速下降至绿色区间以下,伴随国内疫情控制得当,下半年得益于需求端的恢复,煤价开始稳步回升,但全年均价有所下降,行业利润下降。 2021Q1得益于下游火电需求超预期,叠加煤炭主产地保供任务结束产量下降,煤价淡季不淡,持续快速上涨,行业营收及利润大幅提升。2021 年第Q1行业营业收入5621亿,同比提升31.0%,利润总额809亿,同比提升92.1%。 上市公司2020年及2021Q1业绩波动性相对行业较小。从煤炭A股上市企业视角,煤炭板块(中信)2020年实现收入规模合计11,096亿元,同比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919亿元,同比下降3.9%。2021Q1煤炭板块收入3027亿元,同比增加25.3%,归母净利326亿元,同比增加63.4%,主因是同期煤价同比大幅提升。 2020年上市公司占全行业营收、利润比重继续提升。将上市公司数据与全行业数据比较,2020年煤炭板块营业收入占行业比重55.5%,较上年同期提升10.7PCT;利润总额占行业比重41.4%,较上年同期提升7.6PCT。2020年煤炭行业受疫情影响整体有所收缩,全年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表现均优于全行业,收入、利润占行业比重持续提升,一方面表现在上市公司优质资产属性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表现在煤炭集团层面资产证券化率持续提升。 2021Q1上市公司占全行业营收、利润比重有所回落,因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弹性小于行业平均。2021Q1煤炭板块营业收入行业占比 53.8%,较上年同期下降1.7PCT;归母净利行业占比40.3%,同比下降1.1PCT。Q1煤价同比大幅上涨,行业高景气,上市公司因长协煤等因素业绩增长弹性低于行业平均,营收和利润占比有所回落。 1.2.需求超预期引领2021Q1煤炭全行业业绩大爆发 需求超预期引领2021Q1煤炭全行业业绩大爆发。2020下半年以来得益于需求的恢复,煤价开始持续上涨,伴随经济的全面回暖,煤炭供小于求的局面逐渐加剧,2021Q1甚至部分地区出现电荒煤荒,行业也开启了保供增产,结合春节的季节性因素影响,随后煤价有所回落,但在3月份后开启反弹。2021Q1全国煤炭行业实现收入5621亿元,同比增加31.0%、环比下降4.0%;利润总额809亿元,同比增加92.1%%、环比增加19.2%,整个行业2021Q1表现出了量价双升的高景气。 将各公司的非经常损益因素综合考虑后,2021Q1板块扣非归母净利润规模合计255.0亿元,较2020Q4的158.8亿元环比增长60.6%、较2020Q1的192.8亿元同比增长32.2%。 2021Q1焦炭板块营收净利增幅最大。从细分板块来看,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焦炭板块2021Q1收入规模合计分别为2135、143、549、184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24.0%、+31.7%、+18.7%、+74.9%,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规模合计分别为238、9、54、24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45.2%、+88.5%、+71.8%、+985.9%。煤炭所有子行业2021Q1营收和归母净利均大幅增长,其中焦炭涨幅最大,主因为焦炭自2020年7月起连续提涨14轮,经测算2021Q1行业平均毛利785元/吨同比提升711元/吨。 1.3.盈利、减值等指标均大幅向好 2020年上市公司中多数业绩同比下滑,2021Q1多数同比大幅提升。细化到上市公司角度,在2017年板块分别有19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超过100%增长,而在2018~2019年,符合这一指标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下降至7家和4家;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年仅有3家上市公司实现100%利润增长,而利润降幅超20%的有15家,占比达42%。2021Q1全行业得益于量价双升,共有16家上市公司实现利润翻番,且净利润降幅超20%企业数仅剩2家。 2021Q1焦炭上市公司基本均实现业绩翻番或大幅扭亏,剔除焦炭企业后煤炭企业实现业绩翻番的主要为1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2021Q1有3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提升,较2020年全年的数量大幅增加。我们对净利润增长发生变化的企业进一步分析,Q1盈利增长100%以上的企业中,市值(截至2021年4月30日)超过100亿的有6家,低于100亿的有10家,且8家A股焦炭上市公司中除ST云维(同比-45.4%)均实现盈利同比翻番。剔除焦炭公司外仅有3家1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实现业绩翻番为永泰能源(378亿)、中煤能源(928亿)、潞安环能(268亿),其余公司市值均在100亿元以下。在煤炭行业高景气条件下,龙头公司因长协煤比例较高且产量稳定通常业绩弹性较小,而高固定成本的煤企具有更高的业绩弹性。 2020H1后全行业亏损面持续下行。从统计局发布的行业亏损企业数据来看,受疫情带来的产量下降、疫情过后煤价下跌,行业在2020年5月、6月的亏损面分别达到38%、40%,亏损面远高于上一波景气最低点,随后煤价波动向上行业亏损面也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2月行业亏损面已降至32%较高点下降8PCT。 2017年以来行业资产减值整体趋于下降状态。煤炭行业自 2016 年景气回升开始产生了较大规模的资产减值,核心原因在于行业景气高点时过度投资以及应收账款按照账龄计提规模的增加。2020年行业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减值损失之和为79亿元,较2019年的104亿元下降24.0%,且自2016年起整体规模持续下降,其中2020年资产减值下降至48亿,较2016年下降67.3%,上市公司整体的资产质量在供给侧改革后逐步得到优化。未来减值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也将逐步下降。 2020年有多家此前计提规模减值较大的公司出现了减值的下降且减值计提趋于0,如中煤能源、潞安环能等,其中中煤能源资产减值计提稳步下降,2017至2020年分别为19.7、11.1、5.9、0.6亿。但也有部分公司,如美锦能源、山西焦化、陕西煤业、露天煤业等公司出现了减值规模的增加。虽然根据不同企业发展历史和经营所属环境的不同,资产减值的计提顺序有先后,但随着行业景气的回升、企业盈利回暖和前几年减值的集中计提,2020年减值也回归到正常水平。 2.财务分析:现金流稳中向好,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2.1.经营现金流维持优质,投融资现金流有所反复 2020年煤炭板块现金流维持向好。2020年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合计分别2,075、-517、-864亿元,同比增长6.1%、44.9%、25.2%。经营净现金流维持优质,规模有所上升;筹资现金流为负值表明上市公司偿还债务、进行股东回馈,绝对值降低表明受疫情影响公司去杠杆力度相对变缓;投资活动净现金流绝对值下降,投资现金流出端观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2020年合计888亿元,较2019年上涨12.1%,则2020年煤炭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入端收回投资现金增多,加速了现金回流。 2021Q1煤炭板块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合计分别458、-87、-45亿元,同比增长-2.2%、-279.6%、-148.4%。其中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有所下降主因板块未结算应收账款较多,同期收现比仅为93.9%;筹资活动净现金负向增加表明上市公司积极去杠杆;投资活动负向增加表明得益于行业高景气,板块公司投资增加。 从细分板块来看,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焦炭2020年经营净现金流分别为1675、64、298、30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3.9%、+42.2%、-4.3%、+83.6%。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焦炭2020年经营净现金流/营业收入比率分别为9.7%、2.6%、-18.1%、-1.8%,除炼焦煤板块外,其他板块该比值较2020年均提升或微降,整体维持稳健。2021Q1以上四各细分行业经营净现金流分别为397、20、41、11亿元,同比-9.7%、25.0%、104.3%、-27.1%。 从投资活动现金流角度来看,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焦炭板块 2020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合计分别为-133、-62、-228、-93亿元,同比下降5.5%、146.2%、64.4%、978.7%;2021Q1投资活净现金流合计分别为-35、4、-49、-8亿元,同比下降分别为199.1%、7.7%、175.2%、32.4%。 从筹资活动现金流角度来看,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焦炭板块 2020年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合计分别为-851、8、-79、65亿元,同比下降81.9%、48.9%、87.0%、106.1%;2021Q1投资活净现金流合计分别为-47、28、-16、-5亿元,同比下降分别为128.9%、113.7%、2.2%、-47.7%。 2.2.负债率保持持续优化,分红率普遍提升 煤炭行业负债率持续优化,子行业除无烟煤外,2021Q1各板块资产负债率均下降。在行业相对艰难的2020年负债率相较2019年的49.7%有所下降,为49.2%,2021Q1煤炭板块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至48.7%。从细分板块来看,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焦炭2021Q1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4.6%、57.8%、60.2%、44.7%。在相对稳健的煤价和可控的资本开支大背景之下,结合行业稳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预计行业负债率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优质现金流推升板块现金价值持续凸显。煤炭板块2021Q1末货币资金总额为3614亿元,较2020年末的3345亿元增加269亿元。2020年全年板块财务费用规模合计226亿元,较2019年的279亿元同比下降19.0%。此外,上市公司2018年以来财务费用率不断优化,至2021Q1已降至1.8%,且部分煤企利息收入已经大于支出。 2020年动力煤子行业在手现金积累较快,2021Q1则变为无烟煤子行业。从细分板块来看,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焦炭2020年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合计分别2641、118、587、123亿元,同比增长32.3%、-44.6%、-0.1%,11.6%;2021Q1末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合计分别2885、174、590、102亿,较2020年末增长9.2%、46.7%、0.5%、-16.6%。 2021Q1煤炭各子板块财务费用占利润比重均下行。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焦炭,2020年财务费用/净利润分别为13.7%、57.1%、46.2%、28.4%,无烟煤、炼焦煤板块的财务费用对利润侵蚀相对较大,其中炼焦煤板块主要由于永泰能源高额财务费用的拖累,无烟煤板块主因除华阳股份外板块公司盈利整体不佳。 2020年多数上市公司分红率提升或持平。煤炭板块财务方面的改善还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分红中,从2020年分红数据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分红率依然在提升,36家上市公司中,7家公司分红率下降、15家公司分红率维持不变、14家公司分红率增长,其中行业龙头中国神华在2020年报进行每股1.81元的高额分红,首次将分红率提升至92%(港股准则下为103%),冀中能源分红率也首次提升至180%,此外兖州煤业继2019年89%分红率后,2020年分红率仍为77%的高水平。 2.3.管理销销售费用持续下降,所得税率略有增长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2020年煤炭板块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2%、2.1%,较2019年分别下降0、0.9PCT,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主因新会计准则下将原来计入销售费用的运输费调整至营业成本。2021Q1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7%、2.0%。 2020年煤炭板所得税率(所得税/利润总额)23.9%,较2019年的23.1%上升0.8PCT,主因西部大开发优惠税率在2020年有所中断,当年原优惠煤矿税率按25%计算。2021年后优惠税率获得重启,2021Q1板块所得税率下降至20.7%。考虑到新税率为3月份后开始执行,预计全年所得税率较一季度仍有一定下降空间。 随着2017~2020年成本费用恢复性增长时期结束,煤炭上市公司在费用管控上很难再进一步增加。2020年管理费用下降幅度较大的分别为昊华能源(-3.0亿)、上海能源(-1.5亿),提升幅度较大的为兖州煤业(+11.3亿)、ST大有(+5.2亿)。 2020年所得税规模合计增加2.7亿元,主要由于行业两大动力煤龙头陕西煤业(+14.9亿)、中国神华(+2.1亿),其中陕西煤业所得税增加主要是由于投资隆基收益结算及2020年西部开发优惠税率取消。2020年所得税规模下降较快的分别为兖州煤业(-5.2亿)、新集能源(-2.3亿)、华阳股份(-2.3亿),其中兖州煤业主因澳洲沃特马克煤矿计提大额减值导致当年业绩下滑所得税下降。2021Q1行业所得税同比增加32.9亿,预计后续随着西部开发优惠税率重启,后续所得税费用率规模将在此基础上维持稳健。 3.经营数据分析:2020年单位毛利有所下滑,单位净利出现分化 根据我们对煤炭开采企业自产煤业务进行分析,2020年 26 家A 上市公司自产煤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5%、成本同比增长5.2%,毛利同比下降9.0%,煤炭价格下行主导了收入的下降,叠加同期成本有所增加(主因为会计准则变化运费由销售费用转记到营业成本),致使毛利下降。 26家A 股煤炭开采上市公司中,有12家单位销售成本下降,此外中国神华、新集能源的成本基本持平,其余12家单位成本有所提升。综合来看行业成本上升增速趋缓,但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仍在持续。 根据我们对煤炭上市公司按区域划分后与个大型企业进行对比,对单位毛利和单位净利(还原减值和营业外收支后)进行计算: 自产煤单位毛利除了露天煤业(+13.3%)、平煤股份(+5.4%)之外,均有所下降,但不同公司降幅也有所差异,其中冀中能源(-1.0%)、大有能源(-3.1%)、中国神华(-5.7%)、靖远煤电(-5.9%)降幅较小,处于6%以内的可控水平,东北地区、兖州煤业、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山西地区降幅相对较大。 除华东地区(32.8%)、山西地区(15.7%)、陕西煤业(4.7%)之外,大部分区域企业自产煤单位净利润(税后净利润-剔除减值和营业外收支)下滑,其中东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露天煤业、中国神华、兖州煤业单位净利降幅在10%以上。 4.行业展望及投资建议:复苏起点,进攻开始 4.1.价格复苏:强需求和弱供给、煤焦价格全年均将维持高位 Q1以来煤焦市场波动剧烈,尤其是1月份动力煤价格冲高回落、2月份焦炭价格冲高回落后,动力煤、焦炭价格在3月份、4月份均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且目前仍在持续反弹趋势之中。关于商品价格的强势,我们认为需求是核心根本驱动力,而供给端相对难以放量,虽然在此基础上供给端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波动(动力煤增产保供、进口放松预期、焦炭产能投放等),但由于行业全年均存在产能缺口,供给端的波动或将造成价格的短期调整或上涨受限,但全年价格大幅高于往年同期的大方向并不会发生变化。 强需求助力价格淡季持续上涨, Q1火电发电量14379亿度同比+25.7%,较1~2月累计同比+18.4%的增速增加7.3PCT,Q1生铁产量2.2亿吨同比+8.0%,累计增速增加1.6PCT。2021Q1GDP同比增长18.3%,2021年3月PMI51.9、4月51.1,宏观经济增速较快工业品指数持续提升。 供给端,3月煤炭产量3.41亿吨(-0.2%),Q1产量累计增速16.0%,增速下降9.0PCT,进口量0.27亿吨(-1.8%)均下降,其中往年的核心煤炭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自2020年12月以来,连续四个月煤炭零进口,蒙古煤炭进口亦难以放量,全年弱供给支撑价格强势。 焦炭方面,Q1累计产量增加8.6%,累计增速较1-2月下降1.7个百分点,当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导致盈利快速下滑后,内蒙、山西的部分焦企开始积极减产,使得价格底部出现较强支撑,结合钢铁价格持续上涨和消费量提升,中期来看,政策对于诸如焦炭等高能耗行业的审核会越发严格,产能扩张空间非常有限,且存量项目的投产也或将不及预期,支撑价格和盈利依然将维持在相对高位。 4.2.盈利复苏:龙头迎量价双升,高经营杠杆企业弹性优势显现 虽然市场担忧发改委进行价格调控,但由于近期煤矿事故频发,考虑到安全生产形势,只能通过国有大型煤企增产,由此带来龙头量价齐升。以动力煤龙头陕西煤业、中国神华、中煤能源等为例,2021Q1陕西煤业煤炭产量同比提升34.0%,煤炭均价同比提升16.3%,中煤能源分别提升11.9%、16.9%,中国神华分别提升4.8%、16.9%。 煤炭企业多为重资产,2021Q1上市公司非流动资产占比均值68%、中位数71%,从Q1盈利同比情况来看,高经营杠杆公司将具备更高盈利弹性。2021Q1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75%以上的公司共有10家,同期CS煤炭开采行业中归母净利同比增速最高的前5名全部位于这10家公司里,分别为新集能源、永泰能源、昊华能源、中煤能源、兰花科创。同时这5家业绩增速最快的公司大多具备较高的煤炭生产成本,新集能源、永泰能源的吨煤生产成本分别为291、326元。 4.3.估值进攻:融资预期好转,分红比率提升 煤炭集团债务问题迎转机,助力板块估值进攻。4月至今可看到五个积极的信号: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改革重生方案》、山西副省长王一新与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举行工作会谈、华阳集团将所属阳煤化工等化工资产整体划转(移交)至潞安化工集团、银保监会发布《关于筹建山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山西省召开金融机构进晋入企大会。伴随债务问题解决的预期转好,将解除压制高成本煤企估值的因素,助力估值回升。 融资层面,受益于行业盈利整体向好及债务问题迎转机,行业融资压力逐步下降。其中较直观的数据是13平煤债和17冀中01债在受永煤违约影响后收盘价已持续反弹。 煤炭板块的高分红可以维持。上市公司持续高分红的原因主要有四点:a)维持较强的现金创造能力;b)资产结构合理,债务规模无需超预期下降;c)未来资本开支趋势下行或稳健;d)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或有较强资金需求。我们认为,当前煤炭行业在煤价向下空间有限的判断之下,现金流未来依然能维持在相对稳健水平,且负债率可控,在手项目完成后基本没有新的资本支出,结合煤炭企业多为国企、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将有充足的分红意愿和动力,分红率和股息率具备长期吸引力。 煤炭板块市净率仍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截至2021年4月30日收盘市净率为1.09,而2020年盈利虽有下降仍处于2011~2012年水平,2021Q1全行业盈利同比大幅提升,板块估值进攻蓄势待发。 4.4.商品牛市下煤炭股投资纬度:短期区域分级、弹性为王,龙头具备长期绝对回报 我们认为,煤炭板块Q1的亮眼表现并不是结局,行业目前正站在复苏的起点,短期来看,强势的需求和受控制的供给带来确定的供需缺口,将使得全年商品价格和企业盈利维持在历史相对高位,对于过去受高成本影响难以释放利润的企业,高经营杠杆将带来充分的盈利弹性;中长期来看,碳中和大方向下行业格局优化思路不变,优质公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备可观的价值回报。 我们认为煤炭股在当前时点重点的关注依然在于弹性,从推荐顺序上,可分为两个层次: 1. 以资产质量相对优质但成本较高的河南山西煤炭开采公司、焦炭公司、业务包含大型煤化工的煤炭公司,由于具备高成本、高经营杠杆,在煤价上行期间具备可观的盈利,属于明显的相对收益品种。推荐:平煤股份、山西焦煤、潞安环能、中煤能源、兖州煤业、中国旭阳集团,受益标的包括晋控煤业、陕西黑猫. 2. 其他短期或受制于区域政策等因素,但远期具备盈利释放空间的公司,未来也将具备跑出相对收益的基础。主要包括:盘江股份、靖远煤电。 以陕西煤业、淮北矿业、中国神华等为代表的高ROE公司,在市场景气度较差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相对收益,但由于单位盈利能力较强,且长协比例较高,短期在煤价上行阶段盈利弹性相对较小;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其所在区域优、运输配套好、盈利能力强,分红层面将为市场提供可观回报。推荐作为板块贝塔配置的绝对收益品种。 5.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2021Q1GDP同比增速达18.3%,宏观经济表现出强劲地增长,也带动了煤炭下游需求的超预期。因2020年上半年经济基数不高,叠加全球疫苗推广速度加快经济逐步复苏,2021年国内经济有望持续蓬勃发展,但是倘若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则煤炭需求量将会受到影响,整个行业的利润将会下降。 2)进口煤大规模进入。受地缘政治影响,2021年国内澳煤进口量骤降,自2020年12月以来,连续四个月煤炭零进口,蒙古煤炭进口亦难以放量,进口煤供给端的缩量也助推了国内煤炭的高景气。倘若进口煤大规模进入,那么国内煤炭市场将受到冲击,行业利润将受到影响。 3)非煤炭领域转型失败。碳中和的目标加速了煤炭公司转型的进程,新能源发电、氢能源、煤化工、新能源上游电池等一系列方向都是当前煤企正在尝试转型的领域。煤企的低资本开支和现金牛赋予了自身充足的资金以实现转型,但是非煤领域转型仍有风险,倘若转型失败将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