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创·周知道】基金仓位掉头,后市或不能轻易看空(20210426)

【华创·周知道】基金仓位掉头,后市或不能轻易看空(20210426)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创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周知道】基金仓位掉头,后市或不能轻易看空(20210426)》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一周观点汇总 【华创宏观】风险偏好回升,二级市场大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210425 【华创固收】外贸维持高景气,土拍热度小降温——每周高频跟踪20210424 【华创金工】华创金工周报(20210419-20210423):基金仓位掉头,后市或不能轻易看空 【华创建筑建材】建筑装饰行业周报(20210419-20210425):江浙两地发布重要文件,建筑业转型势在必行 【华创环保公用】环保与公用事业行业周报(2021年第16期):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支撑新能源快速发展 【华创交运】交通运输行业周报(20210419-20210425):聚焦快递业:浙江省快递促进条例(草案)指明行业政策方向,低价竞争将受监管 【华创有色】有色金属行业周报(20210419-20210423):铝短期去库叠加长期碳中和继续推荐,锂矿短期短缺叠加长期稀缺持续推荐 【华创非银】非银金融行业周报(20210419-20210423):短期健康险迎停售潮,市场进一步规范 【华创传媒】传媒周观察(20210419-20210423):快手召开光合大会,多家影视公司针对未授权短视频再发倡议 【华创通信】通信行业周报(20210419-20210423):中国移动联合发布5G车联网白皮书,加速车联网应用落地 【华创家电】家用电器行业双周报(20210412-20210423):潮湿盛夏即将来袭,干衣机赛道再迎发展契机 【华创食饮】食品饮料行业周报(20210418-20210425):持仓环比略降,超配仍有必要——食品饮料板块2021Q1基金持仓分析暨最新投资建议 【华创轻工纺服】轻工制造行业周报(20210419-20210425):地产竣工数据向好,继续推荐家居板块投资机会 一周 热点 01 【华创金工】2021年一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 从一季报披露的数据中分析,偏股型公募基金整体规模明显减少,相比较2020四季报总体规模减少3651.92亿。其中制造业减少最多为3083.91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规模增加最大,相比2020四季报增加88.07亿。 中信一级行业分布 从中信一级行业分布来看,2021年一季报相对2020年四季报,公募基金权益十大重仓股总规模略增536.93亿,其中规模增长最多的行业为:银行、医药、电子、消费者服务,规模下降最多的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非银金融、计算机。公募基金重仓的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医药、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银行,其中前五个行业的十大重仓股持仓规模均在1000亿以上,食品饮料行业仍为偏股主动型基金配置最多的行业。公募基金持仓最小的行业为纺织服装、商贸零售、综合金融、综合。 另外,对比沪深300的行业分布,其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医药超配为3.76%、5.74%、5.52%,银行、非银金融低配-8.21%、-10.2%。 持仓个股分析 从持仓个股规模来看,贵州茅台持有规模最大为1385.64亿,五粮液为995.27亿、海康威视为598.35亿、中国中免为245.65亿、中国平安为534.03亿。从持仓个股的增加比例来看,有50个个股增加比例均在5%以上,美迪西、恒玄科技、三利谱、百润股份增加比例最大为17.98%、13.76 %、12.68 %、11.36%。 南下资金持仓分析 2021年一季度十大重仓股中所有偏股主动型基金共持有港股规模达3189.18亿,相比四季度2135.97增加1053.22亿,其中腾讯控股占比达33.14%,美团-W占比达13.43%。按照QDII基金公布的重仓股名单,其持仓最多个股仍为腾讯控股、美团-W持有规模分别为17.32亿、11.54亿。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本报告中基金持仓数据均为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23日发布的报告《2021年一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 》 02 【华创宏观】中国的“碳”都在哪里——迈开碳中和的脚步系列四 前言: 本篇报告重点关注全球的碳排放概况、中国碳排放的区域、行业分布,并以此来分析,2030年碳达峰压力下,可能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区域。以及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可能路径。 行业角度,我们发现与全球相比,中国的碳排放来源既有类似的地方(电热行业排放了四成以上的碳),也有差异。中国除了电热行业之外,一些高耗能制造业也贡献了较多的碳。而全球,第二大碳排行来源是交通运输业。 这意味着,中国的碳减排,既会与全球一样,发展零碳电力。也会结合自身国情,对一些高耗能行业施加减排压力。 区域角度,中国目前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内部分省来看,山东、江苏、河北和内蒙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高。宁夏、内蒙古、新疆和山西的碳排放强度最高。宁夏和内蒙古碳排放年复合增速最高。后续受影响最大的省份,可能更多取决于中央对各省的减排目标是控总量、还是控强度、还是控碳排放增速,亦或三者都有。但大体而言,碳排放总量大、强度大、增速快的省份,或者产业结构过于依赖高耗能行业的省份,受政策冲击可能会较大。 全球视角看碳排放的来源 (一)分国别:从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看,中国现在是最大的碳排放国。2019年,全球排放二氧化碳364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102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27.9%。但从累积角度(1750年以来),中国并不是最大的碳排放贡献国。从人均碳排放的角度,中国人均碳排放不算最高。 (二)分行业:据IEA统计,全球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贡献42%的二氧化碳排放,工业、交通运输业分别贡献为18.4%和24.6%。中国的情况是,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贡献51.4%,工业、交通运输业分别贡献27.9%、 9.7%。中国碳排放来自电热、工业的占比相比全球更高。 中国视角看碳排放的来源 (一)总体看:未来十年,随着经济增速中枢继续下行,碳排放强度目标(2030年相比2005年碳排放强度降低65%以上)的逐步实现,碳排放增速中枢将进一步降低。 (二)分行业看: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是高耗能行业,尤其是电热气水生产业。据CEADs数据统计,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其中电热气水生产占比最高,2017年占总排放量的46.6%,较2000年占比还增加3.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17年占比在18.9%,且较2000年占比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他四个高耗能行业排放2017年合计占比是18.1%,较2000年占比降低了0.9个百分点。 预计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最易受到政策影响。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2021年发布的《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给出了更具体的减排测算,预计未来电力生产等能源活动将承担总减排量之比的81%。 (三)分区域看:我们分析各省的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单位GDP排放量)、排放增速,“三高省市”(总量高、强度高和年复合增长率高)有内蒙古和新疆,“三低省市”(总量低、强度低和年复合增长率低)有北京,总量低、强度高和年复合增长率高的代表性省市有宁夏。后续受影响最大的省份,可能更多取决于中央对各省的减排目标是控总量、还是控强度、还是控碳排放增速,亦或三者都有。若是控强度为主,则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依赖度较高的省份,会受政策冲击较大。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或在于零碳电力 我国零碳电力的现状、可能的发展路径,参见正文。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碳中和进度超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20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中国的“碳”都在哪里——迈开碳中和的脚步系列四》 03 【华创汽车】汽车行业跟踪报告:上海车展,智能电动原力觉醒 上海车展开幕,智能电动新车瞩目。4月19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车展开幕,这是今年首个大型车展,上市车型77款,首发60款、全球首发47款,总量虽较往届不算多,但这次多款智能电动重磅车型的推出,使之成为一届标杆车展,这包括蔚来ET7、小鹏P5、吉利极氪001、上汽智己L7、比亚迪X Dream、福特电马、凯迪拉克Lyriq、极狐αS(北汽-华为)等诸多车型。各家的智能/电动车在介绍时间、展览空间、以及宣发重点中的占比都很高,很多以独立品牌、独立展馆或显眼位置展出(如7号展馆),媒体热度也远高于传统车。 智能电动方向,自主领跑、合资追赶。智能电动领跑的依然是自主(新势力、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华为等),部分合资也开始加快追赶,如宝马(iX)、大众(ID系列)、福特(电马)的旗舰电动车出现在了展台最瞩目位置。 从本次车展以及前后相关活动上,我们认为已经可清晰看到,智能电动车的竞争将开始演化成三个维度的缠斗: 电动化/硬件,差距缩减中:相较于两年前,同级电动车型间的加速、续航、操控等基本参数差距在缩减,电动化宣传的篇幅比例下降,优秀的电动车型竞争已跨过直白的参数对比阶段。当然,合资品牌电动车的基本参数并未追赶上第一梯队。电动化竞争逐渐隐没于成本端,检验车企的定价和盈利。 智能化/软件,差距增加中:领先车企再度汇报了很多实现智能化的路径、节奏和产品,华为作为Tier 0.5将其数字化架构和智能系统的细节公开展览,展示了自动驾驶上的方案成熟度,也诠释了“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定位。华为inside已和北汽、长安、广汽深度合作,未来在业内横向、纵向的议价能力我们认为可能持续提升。通往L4的赛道很长,用户体验完善空间则更大。后续还会有外资车企、Tier 1供应商(博世、大陆)、消费电子厂商(苹果、小米)、互联网企业(滴滴、美团)等众多对手加剧竞争,需求定义软件、软件定义汽车的竞争已吹响前哨。 用户运营/模式,差距增加中,大部分车企还未有清晰认知: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代的超级流量入口,因而吸引众多科技公司加入竞争。除却燃油车和电动车在硬件、软件上的差异,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也面临重大冲击、等待觉醒: ToB、ToC的思维切换:传统车企更偏向于ToB制造业,ToC服务依赖经销商落地,在用户运营思维上与新势力、互联网企业差异大。当特斯拉、新势力通过直营模式构建壁垒时,传统车企却需要权衡直营与经销体系的利弊。目前,部分车企已意识到用户运营思维不仅带来了品牌、服务的软实力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直接触达客户将汽车消费与使用变成高频、优质和多元的流量来源。上汽、吉利、比亚迪等车企已开始推出独立品牌和营销架构,效仿蔚来打造更具黏性和扩散性的用户运营体系。类比智能手机行业的直营与生态模式,我们认为ToB到ToC的思维切换是车企在智能电动时代觉醒的必经之路。 盈利模式的重心切换:产品上,硬件盈利正逐步被白热化的配置竞争所稀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却将更加细致检视产品硬、软、服务的方方面面。一方面,良好的用户运营通过口碑效应将直接带来量的扩增与价的支撑。另一方面,未来车企的利润重心更可能偏向于差异化,通过产品的差异化获取核心流量,利用服务的差异化尝试变现。例如,蔚来所推出的BaaS换电服务、NAD自动驾驶租赁服务、汽车生活周边产品售卖、积分交易和兑换活动等等。汽车产品本身可能会成为车企盈利的成本中心和流量入口,服务盈利带来边际增量。 投资建议:本次智能电动新车大概率在4Q21至1Q22期间放量,将进一步推动销量和热度的上行,我们上调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至240万辆/+75%。短期,虽然有芯片短缺的影响,但不影响优秀车企的筛选以及他们份额成长的路径。中长期,我们坚定看好自主车企通过性价比、智能电动带来的全球份额提升。在乘用车板块,我们继续推荐优秀自主:长城汽车H/A、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智能电动零部件领域,推荐拓普集团,建议关注银轮股份、中科创达(计算机覆盖)。 (完整研报及投资建议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低于预期、短期芯片产能恢复过慢、智能电动进程过缓等。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20日发布的报告《汽车行业跟踪报告:上海车展,智能电动原力觉醒》 04 【华创计算机】创业慧康(300451)深度研究报告:从美国电子病历发展和结果,看公司未来发展空间 美国经验:高等级电子病历实为刚需,等级提升推动双龙头格局。欧洲及美国医疗机构通常会拿收入/支出2~4%做信息化建设,而我国目前这一数字仅为1%左右,行业存在扩容空间。从美国发展来看,政策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剂,在2009年开始奖惩结合的政策催化下,美国医院基础电子病历渗透率从2008年的9%上升到了2015年的84%;并且,使用深度不断加深,电子病历平均等级从2006年的1.6级提升到了2017年近5级,高等级电子病历切实提升临床效果得到验证。我国与美国的电子病历等级评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我国目前电子病历平均等级仅为2.3级,后续提升空间较大。竞争格局方面,行业头部公司加速发展,Epic、Cerner2009-2015年收入复合增速分别高达约20%、18%,二者主攻大型医院,凭借大型医院客户优势在医院合并浪潮中持续受益,市占率从2010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9年的55%,行业双龙头格局稳固。 公司为医疗IT头部企业,增速领跑行业、新产品保持旺盛竞争力。2019年,公司“一体两翼”+医保战略板块形成,在保持传统医卫领域优势下,发力医疗物联网、医疗互联网以及医保建设。近些年,公司医疗行业收入以远超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2019年医疗行业收入增速高达40%。订单方面,公司20年千万级订单数量创新高,21年一季度订单持续向好,较2020/2019年均有增长,验证公司加速发展逻辑。在2月行业报告中,我们明确指出2021年行业高景气一方面来自疫情后医院运营正常化带来信息化投入恢复,另一方面来自公卫医疗补短板等带来新增需求。公司在医卫领域产品布局全面,拥有八大系列300多个自主研发的产品。并且,2020年1月,公司就发布全新一代医健卫产品体系发展战略(HDAI),发布四大产品线,包括数据中台、支持SOA集中部署与微服务部署的新一代平台型HIS系统等。 医疗互联网:“健康中山”模式开启复制;医疗物联网:慧康物联深度布局。公司以单体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健康中山”为代表的城市级互联网医疗平台方式接入互联网医疗。目前“健康中山”运营逐步成熟,日活与积累的健康档案数均有较高增长。后续拿下的自贡、温州健康城市建设覆盖人群扩大,在数据运营方面有更深的合作。在公司“百城云平台”战略之下,“健康中山”模式有望快速拓展到公司已有的340个区域平台项目中。医院智慧管理评级催化医院物联网建设,慧康物联深度布局,公司2019年中标江阴市人民医院“基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系统升级改造和服务项目”具有标杆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医疗信息化景气度高,公司“一体两翼”战略具备竞争实力。我们调整预计公司21-23年:营收为21.43亿元、28.01亿元、36.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49亿元、6.02亿元、7.92亿元;EPS为0.38元、0.50元、0.66元。(原21-22年预测值:营业收入为24.35/32.4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81/6.59亿元;EPS为0.40/0.55元)。以4月22日收盘价计算市盈率分别为29/22/17倍,维持“推荐”评级。 (完整研报及投资建议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传统医疗信息化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互联网运营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23日发布的报告《创业慧康(300451)深度研究报告:从美国电子病历发展和结果,看公司未来发展空间》 05 【华创食饮】食品饮料行业3月线上数据分析专题:高基数影响增速,子行业呈现分化 事件:3月阿里线上电商数据披露,我们重点对白酒、乳制品、调味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及奶粉等子板块线上销售情况进行分析。从3月线上销售情况来看,受去年疫情背景下高基数影响,多数行业增速放缓,且子行业间呈现分化,白酒、调味品、乳业、保健品等子行业线上维持增长,具体而言: 白酒:板块保持增长,均价持续提升。根据阿里平台数据,2021年3月酒类线上销售额10.86亿,同增32.90%,销售量647.57万件,同增7.62%,均价167.65元,同增23.49%。白酒行业线上销售额5.05亿元,同增72.53%,销售量129.35万件,同增11.28%,均价390.46元,同增55.04%。五粮液维持高增,老窖同比有所下降。从销售额排名来看,3月茅台、五粮液、龙瓷占据前三。分品牌看,3月份茅台销售额同增46.19%,五粮液销售额同增202.62%,洋河销售额同增69.16%,汾酒销售额同增62.83%,泸州老窖销售额同降32.21%,预计与去年疫情期间线上投放较多,造成基数影响有关。 乳制品:销售额同比保持上涨,白奶均价上升、酸奶均价下降。3月液奶行业线上销售额为13.10亿元,同增27.51%,销售量2159.30万件,同增25.82%,平均产品价格60.67元,同增1.35%。分子品类来看,白奶销售额为7.60亿元,同增43.18%,均价77.06元,同增6.05%;酸奶销售额为2.41亿元,同降2.54%,均价54.83元,同降6.29%。与去年3月相比,白奶销售额占比有所增长,由51.67%增至58.01%;酸奶销售额占比出现回落,由24.04%下降到18.37%。 调味品:行业销售额增速放缓,头部集中度有所下降。3月阿里渠道日常调味品子行业销售额为1.37亿元,同增9.18%。增速略有放缓,主要系受春节错位影响,节前囤积产品仍在消化所致。分品牌来看,海天、千禾、太太乐销售额位居前3名,分别占比19.25%、10.87%、6.28%,前三中集中度环比均有所下降。从主要调味品牌来看,海天销售额为2640.50万元,同增1.21%;千禾销售额为1491.39万元,同降8.16%;李锦记销售额为834.26万元,同增1.37%;厨邦销售额为457.74万元,同降16.38%;欣和销售额为428.15万元,同降13.40%。 保健食品:板块量价齐升,需求趋势向好。3月阿里渠道保健品销售额28.36亿元,同增32.11%,增速保持平稳,销售均价159.29元,同增14.34%。保健食品维持量价齐升态势,需求趋势持续向好。海外保健品(包括丽人海外膳补、海外保健机能食品、海外运动纤体食品等)3月销售额13.61亿元,同增23.44%。分渠道看,天猫渠道销售额达10.49亿元,同增20.92%;淘宝渠道实现销售额3.12亿元,同增32.73%;天猫渠道销售占比77.06%,同降1.61pcts,品牌店占比保持稳定。 休闲食品:行业以价换量,集中度延续分散态势。3月阿里系休闲食品线上销售额51.81亿元,同降11.85%;销量为2.41亿件,同增6.94%;均价21.51元,同降17.57%。线上流量红利流失,渠道流量向线下转移。去年受疫情影响,休闲食品线上需求旺盛;叠加今年春节错位,零食类产品3月进入淡季,导致销售同比有所下滑。3月行业线上集中度较上月有所降低,CR3为15.67%,环比下降6.21pcts,主要系受直播带货影响,小品牌发展势头强劲,逐步蚕食龙头市场。分子行业看,3月糕点类销售额12.29亿元,同降4.76%,位居行业第一;卤味零食类销售额8.74亿元,同降3.92%,位居行业第二;饼干类销售额8.27亿元,同降24.76%,位居行业第三。 奶粉:飞鹤销售额同比上升,多数品牌销量有所下滑。3月阿里渠道婴幼儿牛奶粉子行业销售额8.80亿元,同降21.94%,销售量303.85万件,同降20.85%,均价289.49元/件,同降1.38%。受疫情影响,19年2月、3月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08.30%、43.16%,基数较大导致20年3月线上奶粉增速有所下滑。分品牌来看,3月爱他美、飞鹤、美素佳儿销售额位居前3名,分别占比20.54%、13.51%、6.12%。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阿里数据代表性欠佳,食品安全风险,宏观经济下滑。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20日发布的报告《食品饮料行业3月线上数据分析专题:高基数影响增速,子行业呈现分化 》 本周热门电话会议 06 本周热门电话会议 【华创固收周观点】第59期:债市“钱多”来自哪里? 【华创宏观·张瑜旬度交流思考】第8期:疫周年,经济、政策何去何从? 【华创能源化工】宝丰能源一季报解读 【华创建筑建材】四川路桥2020年业绩交流会 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