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固收】结构性分化致经济恢复有所放缓——2021年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光大固收】结构性分化致经济恢复有所放缓——2021年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公众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标题:结构性分化致经济恢复有所放缓——2021年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4月16日 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联系人:李枢川 执业证书编号:S0930119120016 摘要 事件 2021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 1)初步核算,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 2)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 3)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是2.9%; 4)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两年平均增速为6.3%。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速为4.2%。 点评 经济恢复有所放缓,名义与实际GDP增速差为2019年以来新高。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两年平均增长5.0%,低于市场预期,说明经济修复的速度趋缓。从供需端的结构表现来看,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由结构性分化带来。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与实际GDP增速差值为2019年以来新高。经济增速趋缓但通胀上行的环境,对后续经济继续修复并不太理想。 工业生产方面,环比增速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制造业生产增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其他门类生产增速不及疫情前水平。从数据表现来看,目前工业生产已基本恢复至疫情水平,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从门类来看,制造业生产比较旺盛,但其他两个门类生产增速并不及疫情前水平,说明工业生产已经呈现结构性分化的特点。制造业生产的旺盛与强劲出口相互印证,也与3月信贷结构中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情况相匹合。 两年平均增速和环比增速验证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制造业投资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3月基建投资表现不差。与2019年3月相比,固定资产投资三大项的增速排序为地产、基建和制造业。目前,制造业呈现需求尤其是外需旺盛,供给强劲,但投资弱的状况。在杠杆修复阶段,需求强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强,两者的正相关关系,需要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到水平才会清晰的呈现。 消费目前仍处于修复过程中,服务类消费是关键。3月社消同比增速为34.2%,两年平均增速为6.3%,目前消费仍处于修复过程中,与疫情前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预计后续修复的速度也将减慢。不同消费品种受疫情的影响程度不同,收入的变化对其影响也不同。目前必选消费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甚至稍高,可选消费也整体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19年餐饮消费增速为9%左右,而目前两年平均增速不到1%,说明后续消费恢复主要看服务类消费的恢复情况。 债市观点 一季度经济数据稍不达市场预期,但也很难驱动政策出现明显调整。目前政府债券发行的速度正在加快,4月的税期也正在临近,银行资产扩张等因素也会持续压低超储水平,下阶段DR007等资金利率很可能小幅上行、波动率亦会适度扩大。我们不认为利率债市场有多大的风险,但收益率同样也很难形成明显的下行趋势。未来一段时间10Y国债收益率将运行于[3.0%,3.3%]之间,大幅向上和向下突破的难度均较大。 风险提示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范围在扩大,但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后续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后续也有不少不确定性,疫情带来的衍生风险不能忽视。 1、事件 2021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 1)初步核算,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 2)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 3)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是2.9%; 4)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两年平均增速为6.3%。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速为4.2%。 2、点评 2.1、经济恢复有所放缓,名义与实际GDP增速差为2019年以来新高 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此前1-2月经济数据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两年平均增长8.1%,且考虑到今年3月紧挨春节假期之后,按照往年情况,一般均呈现供需两旺局面,因此对于一季度经济增速,市场普遍认为可能达到20%左右。且该预期在3月进出口数据公布之后,进一步得到强化。3月出口尽管增速稍不及市场预期,但同比增速(以人民币计价,下同)仍达到了20.7%,且一季度出口增速到达了38.7%。 而从最终数据表现来看,一季度经济数据,无论从同比还是环比来看,均低于市场预期,说明经济修复的速度趋缓: 从同比来看,尽管Q1经济增速创下了1992年有当季同比统计数据以来新高,但这主要是去年低基数造成的。以2019年为起点,两年平均只有5%,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从环比来看,2015-2019年,1季度GDP环比增速的均值为1.9%,今年只有0.6%,也说明经济恢复的速度在放缓。 从供需端的结构表现来看,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由结构性分化带来。后文将对此展开。 初步测算,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为21.2%,比实际GDP增速高2.9个百分点,两者的差值是2019年以来新高。我们在3月物价点评报告中提到,后续CPI将呈现缓步向上修复态势,而PPI在二季度将继续攀升,因此后续通胀中枢将继续提升。因此,目前这种经济增速趋缓但通胀上行的基本面环境,对后续经济继续修复并不太理想。 展望后续,目前经济仍处于在复苏阶段,要想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尚需一定时间。尽管全年来看,通胀整体温和的概率较大,但如何应对当前存在的名义与实际GDP增速差较高的问题,是决策层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2.2、工业生产方面,环比增速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制造业生产增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其他门类生产增速不及疫情前水平 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0.6%。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比2019年同期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6.8%。 从数据表现来看,3月工业生产有以下特点: 1)从数据表现来看,目前工业生产已基本恢复至疫情水平,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以2019年3月为基期,今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为6.2%,比2019年四季度平均增速(5.9%)稍高,但是低于2019年12月(疫情发生前一月)当月增速(6.9%)。环比增速方面,3月环比增速与前三个月相比,有所降低,但基本与2019年四季度水平持平,且高于2019前三个季度的工业增加值环比均值。整体来看,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至疫情水平,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2)从门类来看,制造业生产比较旺盛,但其他两个门类生产增速并不及疫情前水平,说明工业生产已经呈现结构性分化的特点。 分三大门类看,工业生产目前相对较高的增速水平主要由制造业生产带来。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制造业增长1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9%。与2019年同期比较,两年平均增速方面,则分别为3.5%、6.4%和5.9%,制造业生产增速最高。2019年4季度,三大门类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分别为5.1%、6%和6.7%,目前只有制造业生产的增速高于这一时期水平,其他两个门类则较这一时期有所下降。由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需求主要集中在国内,而制造业工业则同时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从这两者的分化来看,内外需也呈现一定的分化。 3)制造业生产的旺盛与强劲出口相互印证,也与3月信贷结构中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情况相匹合。 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中,外需是重要的一环,制造业生产的旺盛与出口的强劲是相互印证的。3月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9%(2020年3月为增长3.1%),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金融数据来看,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增速比2月末有所回落;但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依然强劲,当月新增规模1.33万亿元,环比多增2300亿元,同比多增3657亿元。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从制造业生产这个角度来看,是有支撑的。 展望后续,目前国内需求仍在恢复,外需也仍然较为强劲,因此工业生产预计在短时间内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后续制造业生产的情况则主要取决于出口的走势。 2.3、两年平均增速和环比增速验证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制造业投资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3月基建投资表现不差 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同比增长25.6%,但这主要是由基数效应导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仍属于恢复进程中。从两年平均增速情况来看,2021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比2019年1-3月份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是2.9%。而疫情前的2018、2019年,这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5.9%、5.4%,2018、2019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是7.5%、6.3%,2.9%的平均增速并不高。从环比来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1.51%,与2月基本持平,比疫情前0.3-0.4%左右的增速仍高不少,也验证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恢复过程中。 从分项来看,与2019年3月相比,三大项的增速排序为地产、基建和制造业,制造业投资目前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基建投资3月表现并不差。仍以两年平均增速来观察固定资产投资三大类的增长情况。初步测算,2021年3月当月地产、制造业、基建投资比2019年3月分别增长了16.0%、-0.7%和11.8%,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7%、0%和5.8%。从排序来看,地产投资最有韧性,基建投资表现不差,但制造业投资可能并不理想。 展望后续,固定资产投资目前仍处于修复过程中,地产投资在严监管背景下,尽管整体仍有韧性,但全年大概率难有太好表现,地产投资增速后续将呈现阶段性下降;基建投资优质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也预计难有太高表现。制造业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高(30-40%),且是经济修复的内生动力,因此制造业修复速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目前,制造业呈现需求尤其是外需旺盛,供给强劲,但投资弱的状况。2020年1、2季度,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提升明显,目前企业仍处于杠杆修复阶段,因此尽管需求旺盛,但在杠杆修复阶段,需求强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强,两者的正相关关系,需要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到水平才会清晰的呈现。 2.4、消费目前仍处于修复过程中,服务类消费是关键 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万亿元,同比增长33.9%;比2019年1-3月相比,两年平均增速为4.2%(1-2月为3.2%)。3月社消同比增速为34.2%,比2019年3月份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速为6.3%。相较于2018、2019年的全年9.7%、8.2%(名义)的增速,社消两年平均增速仍然较低,印证目前消费仍处于修复过程中,与疫情前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预计后续修复的速度也将减慢。 不同消费品种受疫情的影响程度不同,收入的变化对其影响也不同。我们将消费区分为必选消费、可选消费以及服务类消费。必选消费受疫情影响最小,受收入变动的影响也较小;可选消费和服务均受疫情影响,收入的变化对其影响也较大,但社交隔离对可选消费的影响要弱于服务。我们以粮油、食品类来指示必选消费,以汽车、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和家电类来指示可选消费,以餐饮类来指示服务。 我们测算了各行业的2年平均增速,全部消费,粮油、食品类,汽车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家电,餐饮业增速分别为6.3%、13.6%、10.3%、13.2%、14.7%、-1.2%和0.96%。从数据表现来看,必选消费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甚至稍高,而可选消费中,汽车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均恢复的较好(家电恢复情况一般),说明可选消费目前也整体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19年餐饮消费为增速为9%左右,而目前两年平均增速不到1%,说明后续消费恢复主要看服务类消费的恢复情况。 而居民收入情况,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速方面,名义增速为7.0%,实际增长4.5%。2018、2019两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分别为8.7%、8.9%,实际增速分别为6.5%和5.8%。目前来看,居民收入增速提升的空间尚存,但整体并不大。 债市观点 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稍不达市场预期,但也很难驱动政策出现明显的调整。目前政府债券发行的速度正在加快,4月的税期也正在临近,此外,银行资产扩张等因素也会持续压低超储水平。随着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正常回落,下阶段DR007等资金利率很可能小幅上行、波动率亦会适度扩大。站在这个时间点,我们不认为利率债市场有多大的风险,但收益率同样也很难形成明显的下行趋势。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10Y国债收益率将运行于[3.0%,3.3%]之间,大幅向上和向下突破的难度均较大。 风险提示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范围在扩大,但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后续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后续也有不少不确定性,疫情带来的衍生风险不能忽视。 往期研报精选 ?利率债(张旭/李枢川) 深度 · LPR改革的逻辑与成效 无需担心经济过热,下半年机会更多——利率债2021年投资策略 技术性的资金紧张 是否应取消“存款利率指导”? 以数量+利率的角度分析OMO、MLF和降准 不宜对流动性报有过于宽松的预期 10Y国债的估值正处于舒适区间 债券市场正走在统一监管的大路上 量变终会引起质变,LPR的下降已不远 莫担心,政策不会急转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之二 MLF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此时不妨乐观一点 写在永煤违约一个月之际 解析首只中小银行专项债 交易所资金为何波动? 合适的期限,合适的时点 从银行股大涨说起 为何9月的贷款利率上升了? 正面的信息越来越多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沿革、当前问题与后续展望 期待LPR的进一步下降 超额续作凸显呵护流动性的意图 无序违约提高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信用债(危玮肖/董乃睿) 违约承压,长期向好——2021年信用债投资策略 债基风云 ——债券型基金研究专题 是否应严禁“红色”地区的城投债融资? 宏桥的“大气”提振市场信心 一文综述地方金控平台——城投债专题研究之十二 山西省管煤企经营现状——产业债信用观察之山西煤企 房地产企业信用分析框架 当前时点如何看贵州城投债? 江苏省城投债发行人研究 刻不容缓!288个地级市政府债务全扫描 企业的金融资产该如何审查? 融资担保债券怎么看?——融资担保债券特点及代偿能力分析 破产重整的理想与现实——债券违约专题研究之八 ?可转债(方钰涵) 挖掘中低评级券价值,把握优质标的机会——可转债周报
本公众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标题:结构性分化致经济恢复有所放缓——2021年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 报告发布日期:2021年4月16日 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联系人:李枢川 执业证书编号:S0930119120016 摘要 事件 2021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 1)初步核算,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 2)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 3)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是2.9%; 4)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两年平均增速为6.3%。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速为4.2%。 点评 经济恢复有所放缓,名义与实际GDP增速差为2019年以来新高。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两年平均增长5.0%,低于市场预期,说明经济修复的速度趋缓。从供需端的结构表现来看,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由结构性分化带来。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与实际GDP增速差值为2019年以来新高。经济增速趋缓但通胀上行的环境,对后续经济继续修复并不太理想。 工业生产方面,环比增速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制造业生产增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其他门类生产增速不及疫情前水平。从数据表现来看,目前工业生产已基本恢复至疫情水平,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从门类来看,制造业生产比较旺盛,但其他两个门类生产增速并不及疫情前水平,说明工业生产已经呈现结构性分化的特点。制造业生产的旺盛与强劲出口相互印证,也与3月信贷结构中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情况相匹合。 两年平均增速和环比增速验证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制造业投资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3月基建投资表现不差。与2019年3月相比,固定资产投资三大项的增速排序为地产、基建和制造业。目前,制造业呈现需求尤其是外需旺盛,供给强劲,但投资弱的状况。在杠杆修复阶段,需求强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强,两者的正相关关系,需要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到水平才会清晰的呈现。 消费目前仍处于修复过程中,服务类消费是关键。3月社消同比增速为34.2%,两年平均增速为6.3%,目前消费仍处于修复过程中,与疫情前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预计后续修复的速度也将减慢。不同消费品种受疫情的影响程度不同,收入的变化对其影响也不同。目前必选消费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甚至稍高,可选消费也整体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19年餐饮消费增速为9%左右,而目前两年平均增速不到1%,说明后续消费恢复主要看服务类消费的恢复情况。 债市观点 一季度经济数据稍不达市场预期,但也很难驱动政策出现明显调整。目前政府债券发行的速度正在加快,4月的税期也正在临近,银行资产扩张等因素也会持续压低超储水平,下阶段DR007等资金利率很可能小幅上行、波动率亦会适度扩大。我们不认为利率债市场有多大的风险,但收益率同样也很难形成明显的下行趋势。未来一段时间10Y国债收益率将运行于[3.0%,3.3%]之间,大幅向上和向下突破的难度均较大。 风险提示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范围在扩大,但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后续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后续也有不少不确定性,疫情带来的衍生风险不能忽视。 1、事件 2021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 1)初步核算,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 2)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 3)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是2.9%; 4)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两年平均增速为6.3%。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速为4.2%。 2、点评 2.1、经济恢复有所放缓,名义与实际GDP增速差为2019年以来新高 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此前1-2月经济数据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两年平均增长8.1%,且考虑到今年3月紧挨春节假期之后,按照往年情况,一般均呈现供需两旺局面,因此对于一季度经济增速,市场普遍认为可能达到20%左右。且该预期在3月进出口数据公布之后,进一步得到强化。3月出口尽管增速稍不及市场预期,但同比增速(以人民币计价,下同)仍达到了20.7%,且一季度出口增速到达了38.7%。 而从最终数据表现来看,一季度经济数据,无论从同比还是环比来看,均低于市场预期,说明经济修复的速度趋缓: 从同比来看,尽管Q1经济增速创下了1992年有当季同比统计数据以来新高,但这主要是去年低基数造成的。以2019年为起点,两年平均只有5%,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从环比来看,2015-2019年,1季度GDP环比增速的均值为1.9%,今年只有0.6%,也说明经济恢复的速度在放缓。 从供需端的结构表现来看,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由结构性分化带来。后文将对此展开。 初步测算,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为21.2%,比实际GDP增速高2.9个百分点,两者的差值是2019年以来新高。我们在3月物价点评报告中提到,后续CPI将呈现缓步向上修复态势,而PPI在二季度将继续攀升,因此后续通胀中枢将继续提升。因此,目前这种经济增速趋缓但通胀上行的基本面环境,对后续经济继续修复并不太理想。 展望后续,目前经济仍处于在复苏阶段,要想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尚需一定时间。尽管全年来看,通胀整体温和的概率较大,但如何应对当前存在的名义与实际GDP增速差较高的问题,是决策层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2.2、工业生产方面,环比增速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制造业生产增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其他门类生产增速不及疫情前水平 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0.6%。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比2019年同期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6.8%。 从数据表现来看,3月工业生产有以下特点: 1)从数据表现来看,目前工业生产已基本恢复至疫情水平,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以2019年3月为基期,今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为6.2%,比2019年四季度平均增速(5.9%)稍高,但是低于2019年12月(疫情发生前一月)当月增速(6.9%)。环比增速方面,3月环比增速与前三个月相比,有所降低,但基本与2019年四季度水平持平,且高于2019前三个季度的工业增加值环比均值。整体来看,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至疫情水平,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2)从门类来看,制造业生产比较旺盛,但其他两个门类生产增速并不及疫情前水平,说明工业生产已经呈现结构性分化的特点。 分三大门类看,工业生产目前相对较高的增速水平主要由制造业生产带来。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制造业增长1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9%。与2019年同期比较,两年平均增速方面,则分别为3.5%、6.4%和5.9%,制造业生产增速最高。2019年4季度,三大门类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分别为5.1%、6%和6.7%,目前只有制造业生产的增速高于这一时期水平,其他两个门类则较这一时期有所下降。由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需求主要集中在国内,而制造业工业则同时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从这两者的分化来看,内外需也呈现一定的分化。 3)制造业生产的旺盛与强劲出口相互印证,也与3月信贷结构中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情况相匹合。 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中,外需是重要的一环,制造业生产的旺盛与出口的强劲是相互印证的。3月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9%(2020年3月为增长3.1%),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金融数据来看,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增速比2月末有所回落;但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依然强劲,当月新增规模1.33万亿元,环比多增2300亿元,同比多增3657亿元。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从制造业生产这个角度来看,是有支撑的。 展望后续,目前国内需求仍在恢复,外需也仍然较为强劲,因此工业生产预计在短时间内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后续制造业生产的情况则主要取决于出口的走势。 2.3、两年平均增速和环比增速验证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制造业投资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3月基建投资表现不差 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同比增长25.6%,但这主要是由基数效应导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仍属于恢复进程中。从两年平均增速情况来看,2021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比2019年1-3月份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是2.9%。而疫情前的2018、2019年,这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5.9%、5.4%,2018、2019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是7.5%、6.3%,2.9%的平均增速并不高。从环比来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1.51%,与2月基本持平,比疫情前0.3-0.4%左右的增速仍高不少,也验证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恢复过程中。 从分项来看,与2019年3月相比,三大项的增速排序为地产、基建和制造业,制造业投资目前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基建投资3月表现并不差。仍以两年平均增速来观察固定资产投资三大类的增长情况。初步测算,2021年3月当月地产、制造业、基建投资比2019年3月分别增长了16.0%、-0.7%和11.8%,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7%、0%和5.8%。从排序来看,地产投资最有韧性,基建投资表现不差,但制造业投资可能并不理想。 展望后续,固定资产投资目前仍处于修复过程中,地产投资在严监管背景下,尽管整体仍有韧性,但全年大概率难有太好表现,地产投资增速后续将呈现阶段性下降;基建投资优质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也预计难有太高表现。制造业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高(30-40%),且是经济修复的内生动力,因此制造业修复速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目前,制造业呈现需求尤其是外需旺盛,供给强劲,但投资弱的状况。2020年1、2季度,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提升明显,目前企业仍处于杠杆修复阶段,因此尽管需求旺盛,但在杠杆修复阶段,需求强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强,两者的正相关关系,需要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到水平才会清晰的呈现。 2.4、消费目前仍处于修复过程中,服务类消费是关键 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万亿元,同比增长33.9%;比2019年1-3月相比,两年平均增速为4.2%(1-2月为3.2%)。3月社消同比增速为34.2%,比2019年3月份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速为6.3%。相较于2018、2019年的全年9.7%、8.2%(名义)的增速,社消两年平均增速仍然较低,印证目前消费仍处于修复过程中,与疫情前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预计后续修复的速度也将减慢。 不同消费品种受疫情的影响程度不同,收入的变化对其影响也不同。我们将消费区分为必选消费、可选消费以及服务类消费。必选消费受疫情影响最小,受收入变动的影响也较小;可选消费和服务均受疫情影响,收入的变化对其影响也较大,但社交隔离对可选消费的影响要弱于服务。我们以粮油、食品类来指示必选消费,以汽车、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和家电类来指示可选消费,以餐饮类来指示服务。 我们测算了各行业的2年平均增速,全部消费,粮油、食品类,汽车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家电,餐饮业增速分别为6.3%、13.6%、10.3%、13.2%、14.7%、-1.2%和0.96%。从数据表现来看,必选消费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甚至稍高,而可选消费中,汽车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均恢复的较好(家电恢复情况一般),说明可选消费目前也整体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19年餐饮消费为增速为9%左右,而目前两年平均增速不到1%,说明后续消费恢复主要看服务类消费的恢复情况。 而居民收入情况,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速方面,名义增速为7.0%,实际增长4.5%。2018、2019两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分别为8.7%、8.9%,实际增速分别为6.5%和5.8%。目前来看,居民收入增速提升的空间尚存,但整体并不大。 债市观点 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稍不达市场预期,但也很难驱动政策出现明显的调整。目前政府债券发行的速度正在加快,4月的税期也正在临近,此外,银行资产扩张等因素也会持续压低超储水平。随着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正常回落,下阶段DR007等资金利率很可能小幅上行、波动率亦会适度扩大。站在这个时间点,我们不认为利率债市场有多大的风险,但收益率同样也很难形成明显的下行趋势。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10Y国债收益率将运行于[3.0%,3.3%]之间,大幅向上和向下突破的难度均较大。 风险提示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范围在扩大,但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后续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后续也有不少不确定性,疫情带来的衍生风险不能忽视。 往期研报精选 ?利率债(张旭/李枢川) 深度 · LPR改革的逻辑与成效 无需担心经济过热,下半年机会更多——利率债2021年投资策略 技术性的资金紧张 是否应取消“存款利率指导”? 以数量+利率的角度分析OMO、MLF和降准 不宜对流动性报有过于宽松的预期 10Y国债的估值正处于舒适区间 债券市场正走在统一监管的大路上 量变终会引起质变,LPR的下降已不远 莫担心,政策不会急转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之二 MLF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此时不妨乐观一点 写在永煤违约一个月之际 解析首只中小银行专项债 交易所资金为何波动? 合适的期限,合适的时点 从银行股大涨说起 为何9月的贷款利率上升了? 正面的信息越来越多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沿革、当前问题与后续展望 期待LPR的进一步下降 超额续作凸显呵护流动性的意图 无序违约提高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信用债(危玮肖/董乃睿) 违约承压,长期向好——2021年信用债投资策略 债基风云 ——债券型基金研究专题 是否应严禁“红色”地区的城投债融资? 宏桥的“大气”提振市场信心 一文综述地方金控平台——城投债专题研究之十二 山西省管煤企经营现状——产业债信用观察之山西煤企 房地产企业信用分析框架 当前时点如何看贵州城投债? 江苏省城投债发行人研究 刻不容缓!288个地级市政府债务全扫描 企业的金融资产该如何审查? 融资担保债券怎么看?——融资担保债券特点及代偿能力分析 破产重整的理想与现实——债券违约专题研究之八 ?可转债(方钰涵) 挖掘中低评级券价值,把握优质标的机会——可转债周报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