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东吴晨报0414】【策略】【固收】【行业】电新、银行【个股】拓尔思、通威股份、启明星辰、健帆生物、高能环境、卓胜微

【东吴晨报0414】【策略】【固收】【行业】电新、银行【个股】拓尔思、通威股份、启明星辰、健帆生物、高能环境、卓胜微

作者:微信公众号【东吴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1-04-1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414】【策略】【固收】【行业】电新、银行【个股】拓尔思、通威股份、启明星辰、健帆生物、高能环境、卓胜微》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10414 From 东吴研究所 00:00 07:15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策略 公募分化收敛,散户情绪回升 东吴策略·市场温度计 机构行为:最近一周资金分化有所收敛,市场仍无明显风格偏好。外资偏好机械、电子、家电等,对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汽车等行业相对谨慎。公募基金分化收敛,风格无明显偏向,行业偏向消费板块。 股市流动性:最近一周市场情绪维持低位,A股资金净流入-59亿元,前值-96亿元。其中公募基金发行持续放缓,新成立偏股型公募基金114亿元,前值139亿元。此外,散户情绪回暖,杠杆资金在连续两周净流出后转为净流入,银证转账指数由负转正为0.48,前值-0.11。 情绪与估值:主板和创业板的融资买入额、主板成交额、创业板成交额等情绪指标均下降;行业间的分化较上周显著上升。 风险提示:资金入市规模为大致估算,仅供投资者参考;疫情二次爆发造成企业业绩不及预期;通胀上行超预期。 (分析师 姚佩) 固收 3月金融数据点评 高基数叠加强监管,信贷社融纷纷回落 事件 数据公布:2021年4月12日,央行公布2021年3月金融数据。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86.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8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初步统计,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 观点 信贷:新增信贷略超预期,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3月实际信贷数值在去年高基数效应下略超市场预期,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约1.9万亿,为新增信贷做出主要贡献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信贷结构。第一,企业方面,短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增长,其中相对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表现更为明显。我们认为原因有二:1)需求方面,经济明显好转,企业发展情况向好,虽然信贷额度偏紧,但考虑到经济生产处于稳定发展态势,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长期融资需求持续上升;2)供给方面,去年疫情后政策支持信贷大量投放,今年虽有所回落,但政策仍稳步回转,银行受政策引导加大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第二,居民方面,3月短中长期贷款皆同比多增,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我们分析原因如下:1)短期贷款方面,去年3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下降明显,短期贷款降幅较大,而今年3月国内宏观经济表现稳定,PMI服务业指数显著回升,意味着服务消费有所回升,居民新增短贷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2)中长期贷款方面,虽然中央多次强调房住不炒政策,但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热情仍延续,克而瑞研究中心4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百强房企3月单月全口径销售金额环比增长24.8%,同比增长60.3%,较2020年月均销售金额增长13.2%。 社融:政策边际收紧叠加高基数,社融如期暂时回落。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84万亿元,如期回落;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从存量的拉动情况来看,3月社融存量增速为12.32%,增速环比呈现下降态势。其中信贷3月对社融拉动达7.02%,较2月下降1.1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对社融存量拉动达1.00%,较上月下降0.42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对社融存量拉动为2.51%,较上月下降0.49个百分点。政府债券方面,专项债开始陆续发行,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政府债券净融资额明显少于去年同期水平。 M2: M2与社融增速相匹配而小幅下行。2021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1.6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65万亿元,同比增长4.2%。对于M1而言,3月制造业PMI指数收得51.9,环比上行1.3个百分点,回升有力支撑M1增速。同时在强调实体经济支持的金融政策环境下,3月央行加强了多地经营贷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的监管,M1因此略微下调。3月份央行流动性投放保持平稳,对于流动性总量的投放较为谨慎,叠加资金监管加强,M2与社融增速相匹配而小幅下行。 风险提示:房价或引政策调控,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国内外疫情扰动。 (分析师 李勇) 行业 电新: 电动车3月销量点评 A00及高端车型需求强劲,销量超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电动车3月销量超市场预期,环比翻番以上。根据中汽协数据,国内3月电动车销量22.6万辆,同环比+239%/+106%,超预期。3月新能源汽车车产量为21.6万辆,同比增长247%,环比增长75%;销量为22.6万辆,同比增长239%,环比提升106%。1-3月累计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3.3万辆,同比增长318.6%;销量为51.5万辆,同比增长279.6%。3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1.2万辆,同比上升250.1%,环比上升100%;产量为20.1万辆,同比上升255.1%。1-3月累计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9万辆,同比增长298.4%;产量为50.7万辆,同比上升337.1%。3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1.4万辆,同比提升127.1%,环比提升287.3%;产量为1.5万辆,同比提升167.2%,环比上升277.8%。1-3月累计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96.8%;产量为2.6万辆,同比提升130.8%。 分车企类型看,自主车企市占率回升,特斯拉季末冲量。3月自主车企销11.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61%,市占率60%,环比增长3pct,累计市占率达61%;3月新势力销2.73万辆,同比+695%,市占率14%,环比持平,累计市占率14%;合资车企3月销1.52万辆,同比872%,市占率为8%,环比降低2pct,累计市占率达9%;特斯拉3月销3.55万辆,同比增长370%,市占率18%,环比持平,累计市占率达15%。 从车企角度来看,上通五菱、特斯拉、比亚迪稳居前3,新势力表现亮眼。上通五菱3月销量4.15万辆,同比大增2565%,环比增长99%,位居第一名,占比21%;Q1累计销量10.1万辆,同比大增2946%;特斯拉中国3月销量3.55万辆,同比大增249%,环比+94%,市占率18%,位居第二,主要受Model3和ModelY拉动;Q1累计销量6.93万辆,同比大增315%;比亚迪3月销量2.39万辆,同比增加96%,环比增长133%,占比12%,位居第三;Q1累计销量5.45万辆,同比增加144%;自主品牌中,长城汽车3月销量1.3万辆,同比大幅增加1038%,环比增长88%,市占率6%;上汽乘用车3月销量1.27万辆,同比提升229%,环比增长88%,市占率6%;广汽新能源3月销量7013辆,同比增加100%,环比增长117%,本月市占率3%;新势力销量超预期,蔚来汽车3月销量7257辆,同比增加373%,环比增长30%,本月市占率4%;Q1销量2万辆,同比大增423%;小鹏汽车3月销量5102辆,同比增加547%,环比增长130%,本月市占率3%;Q1销量1.33万辆,同比大增1591%;理想汽车3月销量4900辆,同比增加239%,环比提升113%,本月市占率2%;Q1销量1.26万辆,同比上涨334%。 投资建议:3月全球电动车销量均超预期,国内22.6万辆,Q1合计51.5万辆,我们预计全年240-250万辆;美国3月5万辆,Q1销12.5万辆,我们预计全年上修至55万辆以上;欧洲3月20万辆,Q1销39万辆,我们预计全年200万辆,+57%。4月排产环增5%,持续增长,继续强烈推荐三条主线:一是特斯拉及欧洲电动车供应商(宁德时代、天赐材料、容百科技、亿纬锂能、新宙邦、恩捷股份、璞泰来、科达利、中伟股份、当升科技、三花智控、宏发股份、汇川技术);二是供需格局扭转/改善而具备价格弹性(天赐材料、华友钴业,关注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多氟多、天际股份);三是国内需求恢复、量利双升的国内产业链龙头(比亚迪、星源材质,关注德方纳米、诺德股份、嘉元科技、天奈科技、中科电气、国轩高科、孚能科技) 风险提示:政策支持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 银行: 2021/03社融&金融数据点评 企业中长贷再放量,坚定看好银行股! 数据:2021年3月社融新增3.34万亿,同比少增1.84万亿,存量同比增速12.3%;人民币贷款新增2.73万亿,同比少增1200亿元。M1同比增速7.1%,较上月回落0.3pct;M2同比增速9.4%,较上月回落0.7pct。 投资要点 3月社融在高基数下同比少增符合市场预期,但信贷绝对增量仍在高水平。 由于去年3月疫情期间,货币政策“非常态化”宽松,信贷及社融大幅放量,因此今年3月社融各项指标均同比少增,符合市场预期。不过,人民币贷款仍保持高体量,实体融资需求继续旺盛。 ①3月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新增2.75万亿,同比少增2885亿,主要因为去年3月为3.04万亿的高基数,也是历史上3月信贷峰值,因此同比少增符合市场预期。实际上,今年3月人民币贷款绝对量明显高于2019年3月的1.96万亿,说明实体信贷需求仍然非常旺盛。此外,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1~2月大幅扩张以后,3月缩减2297亿元。 ②直接融资方面,3月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分别新增3557亿元和3130亿元,增量有所回升,但由于去年基数高,同比大幅少增6374亿元和3214亿元。实际上,3月债券融资增量均接近于2019年同期。 ③表外融资方面,委托+信托贷款合计继续缩减1832亿元,其中主要是信托贷款本月缩减力度超市场预期。一方面与到期规模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前期监管层也明确了今年继续大力压降融资类信托的导向,我们预计后续非标融资仍将保持收缩的趋势。 2021年一季度合计来看,社融新增10.24万亿,同比少增8730亿,其中主要是企业债券+政府债券+信托贷款合计少增2.18万亿,反映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的导向。不过,人民币贷款一季度合计新增7.91万亿,同比多增6589亿元,较2019年一季度6.29万亿更是大幅多增,充分反映了实体经济短期强劲复苏,信贷需求旺盛。 金融数据反映一季度信贷结构优化,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仍然显著。 3月金融数据口径的人民币信贷新增2.73万亿,同比少增1200亿,主要受到去年同期企业短贷高基数的影响。但信贷绝对量仍位于历史较高水平,同时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放量,居民消费信贷也复苏。 ①企业贷款方面,中长期贷款继续放量,3月新增1.33万亿,同比多增3657亿。一季度合计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4.47万亿,同比大幅多增1.43万亿,相比之下,2019、2020年一季度新增量仅为2.57万亿和3.04万亿。我们判断,宏观经济复苏背景下,企业信贷结构优化,制造业资本扩张需求持续旺盛。此外,由于中长期贷款额度趋紧,造成短期企业贷款增量较少,3月新增3748亿,在去年非常态高基数下,同比少增5004亿元。票据融资3月继续缩减1525亿元,贴现利率高位震荡。 ②居民贷款方面,3月短期贷款新增5242亿元,同比微幅多增,春节后复苏反弹。一季度居民短期贷款合计新增5829亿,去年受疫情影响为负值,但高于2019年一季度的4292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3月新增6239亿,同比多增1501亿,整个一季度新增1.98万亿,同比多增7200亿元,我们判断楼市仍是重要支撑,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增速可以印证。 M2与社融增速如期回落,展望后市坚定看好贷款利率回升,把握2021年银行业基本面核心拐点。 M2增速2月小幅反弹后,3月重新回落至9.4%,与1月同比增速持平,主要因为去年3月起基数走高,降速符合市场预期。存量社融同比增速同样回落至12.3%,较2月末降低1pct,自去年10月见顶后持续回落,考虑去年4月至10月高基数,判断后续社融也将延续降速趋势。 展望后市,我们反复强调,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背景下,贷款利率回升是较为确定性方向。判断依据:①一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旺盛,信贷资源供不应求自然推高利率;②前期监管已表态“贷款利率可能回升或调整”;③我们一季度微观层面调研银行也得到反馈和印证;④近期监管层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点差考核”适度松绑,也说明贷款利率有回升诉求。我们据此判断,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新发贷款利率有望回升,贷款利率回升+净息差企稳将是今年商业银行核心的基本面拐点。 投资建议:明确看好国有大行上涨行情,首推建设银行(A/H股)。 宏观层面,一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放量,创历史新高,实体融资需求旺盛的经济现状,不仅推动银行信贷规模放量,同时有利于资产质量修复,相当利好银行基本面。同时,贷款利率回升带动商业银行净息差企稳,构成银行今年基本面核心拐点。 投资层面,我们重点推荐:①当前基本面趋势与估值市场预期差最大的国有大行,建议坚定布局贷款利率企稳上行逻辑下,国有大行的上涨行情,重点推荐建设银行。②看好头部零售银行近期回调后重新上涨,重点推荐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风险提示:1)资产质量指标再度波动;2)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造成利差进一步收窄;3)房地产贷款监管造成新增贷款投放压力。 (分析师 马祥云) 个股 拓尔思(300229) 2020年年报和2021一季报点评 年报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Q1核心业务营收增速仍较快 事件: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13.09亿元,同比增长35.37%,归母净利润为3.19亿元,同比增长103.03%,扣非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111.48%,符合我们预期。 投资要点 Q4业绩高速增长:全年核心主业(不含房地产销售收入)实现营收9.11亿元,同比下降5.83%,核心主业(不含房地产销售收入)扣非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7.32%。2020年Q4单季度营收7.49亿元,同比增长128.96%,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139.79%。分业务,软件产品营收1.21亿元,同比下降19.10%,毛利率67.12%(同比-5.42pct),安全产品营收1.32亿元,同比下降1.98%,毛利率79.33%(同比-0.63pct),技术服务营收2.29亿元,同比下降11.51%,毛利率64.58%(同比+3.01pct), 安全产品和技术服务收入的下滑主要系部分公司业务升级转型,一部分业务由云和数据服务替代。云和数据服务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50.95%,毛利率62.75%(同比-20.79pct),云和数据业务增长较快,是最大亮点,表明公司战略转型取得较好成效。 Q1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营收实际增速仍较快:公司2021年Q1实现营收1.54亿元,同比增长10.81%,和19年Q1同比下降25.24%。营收下降主要系公司于20年12月转让控股子公司耐特康赛10%股权,不再将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若剔除耐特康赛影响,2021Q1核心业务营收的实际增速预计超过35%。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增长47.21%,和2019Q1相比增长74.60%。归母净利润高增主要是得益于低毛利率的互联网营销业务的剥离。 抓紧行业刚需热点,重点领域同频共振:政府网站集约化业务:到2020年上半年,国家试点单位中有7家采用公司产品进行建设。2020年也新承接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政府网站集约化以及政府大数据或内网信息创新应用项目,保持了领先地位。媒体融合业务:2020年承建的新疆“石榴云”项目和经济日报社全媒体采编项目成为业内典型。在行业融媒体和政企融媒体市场,签约了中国电力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等影响力客户。网络舆情业务:陆续承揽9家省级互联网空间治理技术系统和服务项目,其中某地项目单一合同金额超5500万元。云和数据服务:2020年云和数据服务收入3.32亿元,占除房地产外营业收入的36.48%,占比同比提升13.72pct。“信创”业务:公司产品已与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全面适配,以公司信创产品为核心的党政内网门户解决方案等典型应用场景已落地具体项目并形成规模化销售收入。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将2021-2022年的EPS从0.41/0.52元下调至0.37/0.50元,预计2023年EPS为0.65元,PE分别为26/20/15倍。公司客户刚需属性强,政府网站集约化、融媒体、网络舆情等细分领域处于高景气阶段,信创业务带来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融媒体、网站集约化、舆情监管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云和数据服务业务转型不及预期。 (分析师 张良卫) 通威股份(600438) 20年报&21年一季报点评 电池盈利底部确定,硅料盈利加速提升 融资助力再扩张 投资要点 20年归母净利润同增36.9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增87.7%,超过我们的预期: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年内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17.6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6.08亿元,同比增长36.95%。其中2021Q1,实现营业收入106.18亿元,同比增长35.69%,环比下降15.21%;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47亿元,同比增长145.99%,环比增长207.73%。 硅料业务盈利环比加速提升,21年全年看好:20年硅料销量8.66万吨,同比增长35.79%,其中Q4硅料销量3.1万吨,环比增长130.4%,同比增长17.4%,20年硅料价格低位震荡,20年平均出货均价7万元/吨左右,生产成本3.87万元/吨,同比下降15%,全年毛利率35%+。21Q1公司硅料出货2.3-2.4万吨,根据硅业分会报价,硅料报价逐月走高,我们预计公司Q1硅料毛利率50%左右。 Q1电池盈利底部,看好大尺寸下半年盈利能力:20年公司电池出货21.37GW(组件出货1.2GW),同比增长59%,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多晶3.05GW,单晶18.32GW,综合毛利率14.54%,测算全年平均单瓦净利约5分/W。Q1产业链博弈明显,电池介于硅片与组件环节两头受压,盈利能力处于底部位置,我们预计随着博弈的明朗及下半年行业大尺寸比例的提升,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大尺寸出货占比,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可转债募资120亿,扩产提速:4月12日晚,公司发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公开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2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光伏硅材料制造技改项目(二期高纯晶硅项目)(总投资40.10亿元,内部收益率25.22%,投资回收期4.91年)、光伏硅材料制造项目(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总投资41.35亿元,内部收益率23.98%,投资回收期5.08年)、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总投资44.05亿元,内部收益率17.76%,投资回收期5.97年)以及补流。 硅料+电池加速扩产,龙头地位持续强化:硅料端,截止20年末公司设计产能8万吨,实际产能9万吨+,21年Q4乐山二期5万吨、保山5万吨项目投产;22年包头二期5万吨、晶科参股项目5万吨投产;后续公司乐山三期、保山二期等项目接连投产,未来几年通威在硅料环节有望脱颖而出,成为硅料环节绝对龙头。电池端,21年眉山二期7.5GW,金堂一、二、三期各7.5GW大尺寸电池投产,我们预计年底电池产能达到57.5GW,其中大尺寸产能达到37.5GW,占比约2/3,大尺寸产能数量、比例均行业领先。公司硅料+电池加速扩产,龙头地位持续强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硅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为:65.29/80.56/90.46亿元(前值21年为58.24亿,22年为70.34亿),同比+81.0%、+23.4%、+12.3%,给予目标价43.5元,对应21年3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光伏政策超预期变化。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启明星辰(002439) 2021年1季度业绩预告点评 营收增长略超预期,全年高景气厚积薄发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1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7300万元至-7800万元,亏损同比减少1.67%至8%。同时公司预告2021Q1营收同比增长约120%,同比2019年增长45%,收入增长略超我们预期。 投资要点 加强市场拓展,Q1单季营收大幅增长:2021Q1营收较上年同比增长约120%,同比2019年增长45%,主要原因为公司前期加强区域市场、行业市场拓展以及信创业务取得明显成效。营收高增的同时净利润相对变动较小,主要系公司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增长明显;同时,本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约1,900万元,对本期的利润构成一定影响。 网安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在政策、信创、攻防演习、新兴赛道和新技术需求释放等多因素推动下,结合十四五规划和数字化经济的持续转型,我们预计网安公司高景气度仍将继续维持,实现快速增长。IDC最新发布的《IDC全球网络安全支出指南, 2021V1》中,IDC预测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支出将达到102.2亿美元,2020-2024年预测期内的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8%,增速继续领跑全球网络安全市场。到2024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2.7亿美元。 转型迎来厚积薄发,全年业绩高增长可期:最近几年公司处于转型之中,加强了收入端营销投入与考核,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相关投入在2021Q1有效转化为收入,迎来厚积薄发。同时,公司在安全运营、工业互联网安全、云安全等三大战略新业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在行业正处于高景气度阶段,公司作为网安行业龙头,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和创新,同时积极加大投入营销和渠道端建设,在Q1取得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全年有望能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2020年EPS0.85元,上调为2021-2022年EPS为1.21(1.18)/1.60(1.54)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7/26/20倍。2021年网安景气度有望进一步上行,同时今年安全运营、工业互联网安全、云安全等三大战略新业务仍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1年新安全业务收入15亿,给予15倍PS,对应市值225亿元。传统安全产品35.22亿元,按照20%左右的净利率,给予40倍PE,对应市值281.76亿元,合计506.76亿元,对应目标价54.2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单一行业采购进度不确定。 (分析师 张良卫) 健帆生物(300529) 2021年一季报点评 业绩符合我们预期,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 投资要点 事件:2021Q1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52.8%;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53.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45.1%,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业绩高速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各地医院经营状况受到了很大影响,尽管公司核心产品血液灌流器属于刚需产品,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冲击。2021Q1在疫情趋稳的情况下,公司销售显著恢复,一季度实现收入增长52.8%,我们预计灌流器收入增长在50%左右。公司2021Q1公司销售费用为1.1亿元,同比增长64.7%,销售费用率为19.52%,同比上升1.41个百分点,主要是市场投入费用相应增加所致;管理费用为2719万元,同比增长+16.2%,管理费用率为4.7%,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为2.3亿元,同比增长56.9%,主要是销售回款增加所致。 研发持续加码,奠定长远发展基础:2021Q1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2091万元,同比增长71.7%。未来公司将通过载体制备平台技术、配基改造平台技术、接枝平台技术、生物相容性检测平台技术等的建立,研发出多种血液净化产品,为危重及疑难病症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重点研究开发炎症介质、免疫、胆红素、内毒素、降血脂、体外循环动力类器械等系列产品,结合公司研发储备,针对市场需求,布局血液净化全产业链相关产品,使公司产品线逐步实现系列化、专业化的发展规划目标,为公司未来的长远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股权激励方案发布,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2021年2月公司实施了新一期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对应业绩考核目标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5%、83%、150%,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5.7%,充分彰显了公司对未来业绩的信心。本次激励计划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稳定性,同时有效激发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助力公司业绩继续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2/16.24/21.9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56/41/30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质量和医疗事故的风险等。 (分析师 朱国广、刘闯) 高能环境(603588) 2020年报&2021一季报点评 一季报超预期 危废资源化大增运营占比提升加速 投资要点 事件: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68.27亿元,同增34.51%;归母净利润5.50亿元,同增33.51%;扣非归母净利润5.43亿元,同增38.23%,符合我们预期;加权平均ROE同比提高0.24pct,至14.25%。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3股。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65亿元,同增55.57%;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增69.22%;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增77.52%,超出我们的预期;加权平均ROE同比提高0.26pct,至2.49%。 危废资源化战略重点营收大增94%,在手项目投运生活垃圾处理营收高增210%。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2020年营收13.67亿元,同比大增93.64%,毛利率同升0.43pct至26.27%。靖远高能、阳新鹏富业绩平稳增长,高能中色生产线运行良好,当期业绩有较大提升,收购杭州新材料公司增加部分收入利润。生活垃圾处理2020年实现营收3.61亿,同比大增209.65%,主要系投运项目增加。2020年在手垃圾焚烧项目均已进入建设或投入运营,在手规模10700吨/日,已投运规模8500吨/日。 结构持续优化,运营收入/毛利占比达31%/44%。公司固废危废处理与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运营模式为主,两块业务的高增长促公司收入利润结构改善。2020年实现运营服务收入21.19亿元,同增94.91%,运营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0pct到 31.03%;运营毛利占比同比提升14pct至43.69%。随着2021年投入运营的项目增加,公司预计2021年全年运营收入占比将达到50%。 一季报表现亮眼,收入增速达56%,归母净利润大增69%。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2.65亿元,同增55.57%,营收大幅增长主要系垃圾焚烧运营收入增长和20年同期危废业务低基数21年运营收入大增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增69.22%,业绩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危废产能再翻番,“雨虹基因”再造危废资源化龙头。20年公司在手危废处置规模56.553万吨/年,资源化占比达90%。随重庆、贵州项目建成,21年底产能有望突破100万吨/年,资源化占比超95%。公司重点布局危废资源化,资源化具备“类制造业”属性,市场化程度高企业竞争优势更易体现。资源化行业依赖上游原料采购渠道与上中游精细化管理优势。公司董事长实控人李卫国,同为东方雨虹董事长实控人,东方雨虹依托精细化管理与渠道优势实现防水行业市占率第一。商业模式与工业管理存在协同,东方雨虹有望进一步赋能高能环境,助力高能腾飞。 盈利预测:考虑公司危废资源化业务大增&运营业务占比提升加速,我们将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7.0/9.1/11.8亿元上调至7.3/9.5/12.0亿元,对应2021-2023年EPS分别为0.90/1.17/1.49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 21/17/13倍。公司有望复制东方雨虹精细化管理能力,造就危废资源化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危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 卓胜微(300782) 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点评 射频龙头效应凸显,业绩高速增长 事件:公司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81-4.96亿元,同比增长216.85%-226.73%。 投资要点 射频产品布局日趋完善,公司2021年Q1业绩高速增长:公司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6.85%-226.73%,环比增长35.49%-39.72%。公司业绩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5G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射频前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抓住5G和国产替代发展机遇,不断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在保持射频分立器件竞争优势的同时,持续推进射频模组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射频技术平台战略持续推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公司是国内领先推出适用于5G通信制式sub-6GHz高频产品及射频模组产品并市场化推进的企业之一,并且不断丰富和优化射频产品矩阵,已基本完成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SAW、IPD)、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模组等射频前端产品和低功耗蓝牙微控制器芯片的全面布局,并向射频滤波器/模组的晶圆制造、封测等产业链积极延伸,提升产品工艺技术和规模量产能力,产品应用市场也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通信基站、汽车电子、无人飞机、蓝牙耳机和网通组网设备等领域持续拓展。公司天线开关产品对标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多增益LNA已在知名手机厂商量产导入,有望进入批量生产和供货;射频模组产品形态丰富(包括DiFEM/LFEM/LNA bank等),覆盖接收端的完整应用,目前已在多家智能手机厂商量产出货,成本优势显著,是业内少数能够提供射频模组产品的厂商之一;Wifi FEM产品已在移动智能终端及网通组网设备客户实现量产出货,WiFi6连接模组产品已开始向客户送样。公司各类射频产品形成了高效协同效应,持续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研发创新实力强化竞争优势,把握5G和射频芯片国产替代机遇:通过高效推进研发创新,公司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和迭代速度,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提升了产品的差异化水平,能够全面地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产品的成本优势显著,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强化。目前,公司客户覆盖三星、HMOV等全球主要安卓手机厂商,随着5G市场加速扩容和射频芯片国产替代进程的推进,公司长期成长动能充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随着各类射频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客户拓展的推进,公司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我们将2021-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从12.72/16.04上调至20.18/28.27亿元,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36.1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68/48/3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品推出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分析师 王平阳) 四月十大金股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