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月以来为何市场“预期的利空”没有成为利空?——敏思笃行系列报告之二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专题】3月以来为何市场“预期的利空”没有成为利空?——敏思笃行系列报告之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0年11月我们发布的2021年策略会报告明确提出了从2020年四季度到2021年底的市场波动节奏和方向: 第一个波段:四季度10债收益率达到3.3后有波段机会,时间持续到1月中旬。主要原因:经济对债市冲击减弱+资金利率高位稳住+风险资产阶段性调整,11月中旬永煤事件后我们也提示资金将边际宽松。该波段已经完美兑现。 第二个波段:1月中旬到3月初债市调整,调整目标位预计10年国债收益率达到3.3%左右,引发调整的原因是资金利率上行和风险资产上涨。该波段已经完美兑现。 第三个波段:3月变盘至2季度,债券收益率将再次拐头回落,再次呈现一个熊市中的波段。主要带动因素是:紧信用信号明确+经济数据难超预期+风险资产下跌通胀预期缓解。如果给力的话,10年国债收益率有望回落至3%左右的低位。当前正处于该阶段。 第四个波段:3季度至4季度,10年国债收益率将创新高,见到3.6%的高点。引发调整的因素是:经济+通胀+政策从紧超预期。 2月25日,我们发布《都在讲“再通胀”,还有啥预期差?——敏思笃行系列之一》,重点提示市场即将进入变盘时间点,债券将呈现走强格局。 但从实际交流中发现,市场对2季度债市整体都较为谨慎,认为利空较多,但实际从3月至今债券整体走强,市场担忧的利空并未成为真正的利空,原因何在?我们逐一分析。 市场预期的利空(1):债券供给增加带动资金上行。 我们的观点:从复盘看,债牛时期债券供给都很大,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而债熊时期,债券供给都很少。在我们看来,供给并不是影响债市的主因。供给的增加以及缴税等因素并不必然带来资金的上行,这只是影响资金的因素之一。 我们判断2季度资金利率预计整体稳中略有上行,对债市负面影响有限,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保持资金的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当前尚不具备大幅提升资金利率的条件。主要原因是:第一,当前疫情仍在反复,对经济的影响仍在;第二,上半年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而从季调后的走势看,经济有阶段性走弱的迹象,1季度PMI的季节性环比表现也弱于往年正常水平。第三,虽然开启紧信用,但是至少不会对信贷、信托、债券等全面大幅的收紧,加之2季度信用债到期量也较大,在对贷款和信托从严得情况下,预计资金会相对稳,以稳定信用债发行。 市场预期的利空(2):通胀数据走高及通胀预期升温 我们的观点:CPI和PPI数据因为基数因素走高,这在去年都已经成为市场一致预期了,到2季度并不是新增信息,投资者也会理性看待这个数据,当然也不会出现因为2季度物价数据的走高而倒逼货币政策收紧,统计局对数据分析也会分拆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 通胀预期也不会因为通胀数据走高而持续发酵,原因是我们发现通胀预期与大宗绝对价格走势更相关,而我们判断从3月至2季度,大宗价格出现回调,此前讲的两个逻辑:一个是因为美国经济向好、疫苗推广积极以及美债收益率上行较快支撑美元在上半年出现反弹,从而对大宗价格形成牵制;二是判断伴随疫情推广以及疫情改善,大宗商品供给会有所释放,从OPEC会议情况看,供给确实有所改善,另外的情况是疫情的反复对需求造成了压力,也拖累了大宗价格。目前工业品大宗确实从3月开始出现回调。继续观察,只要在2季度不是出现工业品大宗价格的单边上行,预计通胀预期在2季度就不会对债市造成大的利空。 市场预期的利空(3):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我们的观点:市场对美债收益率上行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亮点:一是情绪传染;二是外资对国内债市的配置压力。 首先,从情绪角度看,一定程度上确实会有影响,但是国内债券市场走势还是以国内为主,从中美债券收益率对比可以看到,即使是这轮调整,二者的节奏也是有明显差别的。国内债市从去年5月就开始调整,但是美债收益率从9月份才开始明显上行;去年11月中旬至今年1月中旬,国内债券阶段性走强而美债持续调整;进入今年,美债大幅调整,而国内债市整体盘整。 其次,伴随中美利差从高位回落,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阶段性放缓,外资配置国内债券的动力确实有边际减弱,但是考虑到中美利差仍在100bp以上的高水平,人民币也未出现一致性的贬值预期,不会引发外资大规模撤出的情况。外资持有的国内债券的规模占国内债券市场的比重不到4%,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看,也相对较小。 最后,如我们此前判断2季度美债预计会出现盘整走势,中美利差也不会持续压降,主要原因:(1)伴随大宗价格回调,海外通胀预期预计也会阶段性缓解。(2)本轮美债收益率的快速上行背后的另外原因是担心政策的收紧,而美联储不断释放宽松政策不会很快退出的信号,市场对政策的从紧预期也会出现阶段性的修正。 市场预期的利空(4):出现违约风险带动债市出现调整 我们的观点:永煤事件后,债券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加之2季度信用债到期量较大,投资者担心2季度出现违约风险带动债市调整。如前面分析,2季度只要资金稳定,债券的发行预计会有改善,出现债券到期无法续发引发违约的概率较低。同时永煤事件后造成了市场的恐慌以及信用债发行的大规模取消,为维稳市场,资金利率也出现了明显回落,当前信用市场刚刚稳定不久,再次出现上述格局的概率低。 我们看多3月至2季度债市波段机会的主要逻辑,就是此前讲的三个预期差: 第一,在市场对经济预期都非常乐观的情况下,预计经济难超预期甚至低于预期。 目前从1-2月经济数据、3月高频以及1季度PMI数据的表现看,经济整体出现阶段性走弱的迹象。即将公布的1季度GDP数据可以再次加以验证。 第二,紧信用推进,无论信号还是数据佐证紧信用,对风险资产利空,对债市利多,因为紧信用推进意味着社融和经济下行压力更大。 春节后至今,我们看到政策重点明显在稳杠杆、防风险:对经营贷消费贷的严查、对信托的严监管、国常会提政府杠杆率下降、对地产的进一步从严等。社融增速的回落也佐证紧信用的推进。 第三,3月至2季度大宗价格回调,通胀预期阶段性缓解。 3月至今确实呈现的是美元反弹、风险资产下跌、通胀走高但是债券走强,通胀预期并未持续发酵。 除了以上三个利多因素外,还有就是资金从2月至今整体处于宽松格局。 3月变盘月验证我们的判断,债券收益率下行,风险资产下跌。进入4月至今,从公布的通胀数据、金融数据及市场走势看,我们对第三和第二个预期差的判断继续兑现,接下来重点关注即将公布的1季度和3月经济数据。 当前继续维持2020年Q4至2021年底市场的方向及四个波段走势的判断不变,维持3月至2季度为第三波段的观点不变,本波段10年国债收益率低点预计到3%左右。 关于2021年债市的最新观点详见我们3月发的春季策略报告,利率债观点详见《债熊未完,关注第三、第四波段—2021年春季利率债投资策略》。 往期专题回顾: 《都在讲“再通胀”,还有啥预期差?——敏思笃行系列之一》 《债熊未完,关注第三、第四波段—2021年春季利率债投资策略》
2020年11月我们发布的2021年策略会报告明确提出了从2020年四季度到2021年底的市场波动节奏和方向: 第一个波段:四季度10债收益率达到3.3后有波段机会,时间持续到1月中旬。主要原因:经济对债市冲击减弱+资金利率高位稳住+风险资产阶段性调整,11月中旬永煤事件后我们也提示资金将边际宽松。该波段已经完美兑现。 第二个波段:1月中旬到3月初债市调整,调整目标位预计10年国债收益率达到3.3%左右,引发调整的原因是资金利率上行和风险资产上涨。该波段已经完美兑现。 第三个波段:3月变盘至2季度,债券收益率将再次拐头回落,再次呈现一个熊市中的波段。主要带动因素是:紧信用信号明确+经济数据难超预期+风险资产下跌通胀预期缓解。如果给力的话,10年国债收益率有望回落至3%左右的低位。当前正处于该阶段。 第四个波段:3季度至4季度,10年国债收益率将创新高,见到3.6%的高点。引发调整的因素是:经济+通胀+政策从紧超预期。 2月25日,我们发布《都在讲“再通胀”,还有啥预期差?——敏思笃行系列之一》,重点提示市场即将进入变盘时间点,债券将呈现走强格局。 但从实际交流中发现,市场对2季度债市整体都较为谨慎,认为利空较多,但实际从3月至今债券整体走强,市场担忧的利空并未成为真正的利空,原因何在?我们逐一分析。 市场预期的利空(1):债券供给增加带动资金上行。 我们的观点:从复盘看,债牛时期债券供给都很大,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而债熊时期,债券供给都很少。在我们看来,供给并不是影响债市的主因。供给的增加以及缴税等因素并不必然带来资金的上行,这只是影响资金的因素之一。 我们判断2季度资金利率预计整体稳中略有上行,对债市负面影响有限,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保持资金的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当前尚不具备大幅提升资金利率的条件。主要原因是:第一,当前疫情仍在反复,对经济的影响仍在;第二,上半年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而从季调后的走势看,经济有阶段性走弱的迹象,1季度PMI的季节性环比表现也弱于往年正常水平。第三,虽然开启紧信用,但是至少不会对信贷、信托、债券等全面大幅的收紧,加之2季度信用债到期量也较大,在对贷款和信托从严得情况下,预计资金会相对稳,以稳定信用债发行。 市场预期的利空(2):通胀数据走高及通胀预期升温 我们的观点:CPI和PPI数据因为基数因素走高,这在去年都已经成为市场一致预期了,到2季度并不是新增信息,投资者也会理性看待这个数据,当然也不会出现因为2季度物价数据的走高而倒逼货币政策收紧,统计局对数据分析也会分拆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 通胀预期也不会因为通胀数据走高而持续发酵,原因是我们发现通胀预期与大宗绝对价格走势更相关,而我们判断从3月至2季度,大宗价格出现回调,此前讲的两个逻辑:一个是因为美国经济向好、疫苗推广积极以及美债收益率上行较快支撑美元在上半年出现反弹,从而对大宗价格形成牵制;二是判断伴随疫情推广以及疫情改善,大宗商品供给会有所释放,从OPEC会议情况看,供给确实有所改善,另外的情况是疫情的反复对需求造成了压力,也拖累了大宗价格。目前工业品大宗确实从3月开始出现回调。继续观察,只要在2季度不是出现工业品大宗价格的单边上行,预计通胀预期在2季度就不会对债市造成大的利空。 市场预期的利空(3):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我们的观点:市场对美债收益率上行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亮点:一是情绪传染;二是外资对国内债市的配置压力。 首先,从情绪角度看,一定程度上确实会有影响,但是国内债券市场走势还是以国内为主,从中美债券收益率对比可以看到,即使是这轮调整,二者的节奏也是有明显差别的。国内债市从去年5月就开始调整,但是美债收益率从9月份才开始明显上行;去年11月中旬至今年1月中旬,国内债券阶段性走强而美债持续调整;进入今年,美债大幅调整,而国内债市整体盘整。 其次,伴随中美利差从高位回落,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阶段性放缓,外资配置国内债券的动力确实有边际减弱,但是考虑到中美利差仍在100bp以上的高水平,人民币也未出现一致性的贬值预期,不会引发外资大规模撤出的情况。外资持有的国内债券的规模占国内债券市场的比重不到4%,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看,也相对较小。 最后,如我们此前判断2季度美债预计会出现盘整走势,中美利差也不会持续压降,主要原因:(1)伴随大宗价格回调,海外通胀预期预计也会阶段性缓解。(2)本轮美债收益率的快速上行背后的另外原因是担心政策的收紧,而美联储不断释放宽松政策不会很快退出的信号,市场对政策的从紧预期也会出现阶段性的修正。 市场预期的利空(4):出现违约风险带动债市出现调整 我们的观点:永煤事件后,债券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加之2季度信用债到期量较大,投资者担心2季度出现违约风险带动债市调整。如前面分析,2季度只要资金稳定,债券的发行预计会有改善,出现债券到期无法续发引发违约的概率较低。同时永煤事件后造成了市场的恐慌以及信用债发行的大规模取消,为维稳市场,资金利率也出现了明显回落,当前信用市场刚刚稳定不久,再次出现上述格局的概率低。 我们看多3月至2季度债市波段机会的主要逻辑,就是此前讲的三个预期差: 第一,在市场对经济预期都非常乐观的情况下,预计经济难超预期甚至低于预期。 目前从1-2月经济数据、3月高频以及1季度PMI数据的表现看,经济整体出现阶段性走弱的迹象。即将公布的1季度GDP数据可以再次加以验证。 第二,紧信用推进,无论信号还是数据佐证紧信用,对风险资产利空,对债市利多,因为紧信用推进意味着社融和经济下行压力更大。 春节后至今,我们看到政策重点明显在稳杠杆、防风险:对经营贷消费贷的严查、对信托的严监管、国常会提政府杠杆率下降、对地产的进一步从严等。社融增速的回落也佐证紧信用的推进。 第三,3月至2季度大宗价格回调,通胀预期阶段性缓解。 3月至今确实呈现的是美元反弹、风险资产下跌、通胀走高但是债券走强,通胀预期并未持续发酵。 除了以上三个利多因素外,还有就是资金从2月至今整体处于宽松格局。 3月变盘月验证我们的判断,债券收益率下行,风险资产下跌。进入4月至今,从公布的通胀数据、金融数据及市场走势看,我们对第三和第二个预期差的判断继续兑现,接下来重点关注即将公布的1季度和3月经济数据。 当前继续维持2020年Q4至2021年底市场的方向及四个波段走势的判断不变,维持3月至2季度为第三波段的观点不变,本波段10年国债收益率低点预计到3%左右。 关于2021年债市的最新观点详见我们3月发的春季策略报告,利率债观点详见《债熊未完,关注第三、第四波段—2021年春季利率债投资策略》。 往期专题回顾: 《都在讲“再通胀”,还有啥预期差?——敏思笃行系列之一》 《债熊未完,关注第三、第四波段—2021年春季利率债投资策略》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