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消费品出口强劲,显示欧日生产恢复遭遇疫情阻滞 | 3月进出口数据速评

消费品出口强劲,显示欧日生产恢复遭遇疫情阻滞 | 3月进出口数据速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宏观】/ 发布时间:2021-04-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消费品出口强劲,显示欧日生产恢复遭遇疫情阻滞 | 3月进出口数据速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消费品出口强劲,显示欧日生产恢复遭遇疫情阻滞 3月进出口数据速评 秦泰 博士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3月进出口均超预期,贸易顺差收窄:欧日疫情反扑,发达国家消费品缺口扩大拉动我国出口;大宗商品价格前期上涨导致集中进口。3月我国出口同比(美元计价)30.6%,小幅高于我们预期的23.8%。剔除春节效应,1-3月出口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9.4%、28.8%和28.0%,未有明显的1-2月提前交付现象。3月欧日供需缺口超预期扩大拉动我国消费品出口。3月进口同比38.2%,主因前期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3月贸易顺差较1-2月大幅收窄至138亿美元。 欧日疫情再现高峰,生产恢复路径推迟,拉动我国消费品出口普遍性的超高增速延续。美国消费品供需缺口较年初有小幅收窄,而欧日供需缺口超预期扩大。3月至今,欧盟、日本均出现新一轮疫情高峰,多国再度启动较为严格的封锁措施,欧日年初已现疲态的工业生产恢复之路再遭延迟,本地进口商进一步积极备货满足消费品需求,对我国消费品出口形成较强的普遍拉动。主要消费品出口商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31.0%,剔除春节因素后和2019年相比,下同)、家用电器(56.0%)、手机(27.3%)、家具(39.4%)等附加值率相对较高的领域延续了20H2以来的普遍高增趋势,服装(16.9%)出口有所回暖但增速仍明显低于高附加值品类。 对东盟、韩国的中间品为主的出口结构,3月此起彼伏,1季度整体高增,预计自2季度起协同供给链条对我国中间品出口的拉动作用有所降温。我国对东盟、韩国等伙伴出口以中间品为主,形成协同供给关系,从而与对发达国家出口消费品不同,东盟、韩国工业生产恢复速度形成对我国出口的正相关拉动关系。2月以来东盟工业生产从过热回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韩国工业生产虽2月小幅走强,但后续全球需求趋稳的态势下,小幅偏热格局也难延续很长时间,我国中间品出口链条预计自2季度起较快回落至正常趋势。3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剔除春节效应较19年同期增长达55.5%,显示出近期中韩电子产业链紧密协同的明显拉动。 进口高增主要来自原油、铁矿石、铜等各类大宗商品进口的拉动,显示前期大宗价格持续走高导致进口短期集中。加工贸易直接相关的进口趋势稳定。前期大宗商品价格普遍的一轮上涨驱动了进口商集中进货,以避免后续价格上行更多。此外大豆进口单月同比高达129.0%,或显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仍在执行。加工贸易所需进口趋势稳定,3月高基数下增速小幅回落,集成电路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等合计进口约同比增23.5%左右。 欧日疫情三轮高峰可能已经是年内发达国家消费品供需缺口总量最大的阶段,自20Q2起,我国出口增速将主要由结构性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所支撑,维持Q2-Q4我国出口同比19.0%、0.5%、-3.8%左右的预期不变。 以下为正文 一、3月进出口均超预期,贸易顺差收窄:欧日疫情反扑,发达国家消费品缺口扩大拉动我国出口;大宗商品价格前期上涨导致集中进口。 3月我国出口同比(美元计价)30.6%,小幅高于我们预期的23.8%。剔除春节效应,1-3月出口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9.4%、28.8%和28.0%,未有明显的1-2月提前交付现象。3月欧日供需缺口超预期扩大拉动我国消费品出口。3月进口同比38.2%,主因前期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3月贸易顺差较1-2月大幅收窄至138亿美元。 二、欧日疫情再现高峰,生产恢复路径推迟,拉动我国消费品出口普遍性的超高增速延续。 由于去年1季度我国基数扰动较大,我们用剔除春节效应后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增速来观察出口变化。3月我国对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出口剔除春节效应后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8.1%、36.9%和11.9%,分别较1-2月回落4.5、上行8.1和4.8个百分点,显示美国消费品供需缺口较年初有小幅收窄,而欧日供需缺口超预期扩大。3月至今,欧盟、日本均出现新一轮疫情高峰,多国再度启动较为严格的封锁措施,欧日年初已现疲态的工业生产恢复之路再遭延迟,本地进口商进一步积极备货满足消费品需求,对我国消费品出口形成较强的普遍拉动。主要消费品出口商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31.0%,剔除春节因素后和2019年相比,下同)、家用电器(56.0%)、手机(27.3%)、家具(39.4%)等附加值率相对较高的领域延续了20H2以来的普遍高增趋势,服装(16.9%)出口有所回暖但增速仍明显低于高附加值品类。 三、对东盟、韩国的中间品为主的出口结构,3月此起彼伏,1季度整体高增,预计自2季度起协同供给链条对我国中间品出口的拉动作用有所降温。 我国对东盟、韩国等伙伴出口以中间品为主,形成协同供给关系,从而与对发达国家出口消费品不同,东盟、韩国工业生产恢复速度形成对我国出口的正相关拉动关系。3月我对东盟、韩国出口,剔除春节效应后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0.0%和29.3%,分别较1-2月回落9.6、上行13.6个百分点,1季度整体增速较高。而2月以来东盟工业生产从过热回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韩国工业生产虽2月小幅走强,但后续全球需求趋稳的态势下,小幅偏热格局也难延续很长时间,我国中间品出口链条预计自2季度起较快回落至正常趋势。3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剔除春节效应较19年同期增长达55.5%,显示出近期中韩电子产业链紧密协同的明显拉动。 四、进口高增主要来自原油、铁矿石、铜等各类大宗商品进口的拉动,显示前期大宗价格持续走高导致进口短期集中。加工贸易直接相关的进口趋势稳定。 3月进口同比(美元计价)高达38.2%,较1-2月大幅上行16个百分点,亦明显强于20Q4。其中最主要的拉动来自进口各类大宗商品的单月普遍高增,进口数量同比来看,3月我国进口原油(20.8%)、铁矿砂及精矿(18.9%)、铜矿砂及其精矿(22.0%)增速均较1-2月有所抬升,而进口金额同比更是分别达到32.7%、112.5%、65.6%,前期大宗商品价格普遍的一轮上涨驱动了进口商集中进货,以避免后续价格上行更多。此外大豆进口单月同比高达129.0%,或显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仍在执行。加工贸易所需进口趋势稳定,3月高基数下增速小幅回落,集成电路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等合计进口约同比增23.5%左右。 五、欧日疫情三轮高峰可能已经是年内发达国家消费品供需缺口总量最大的阶段,自20Q2起,我国出口增速将主要由结构性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所支撑,维持Q2-Q4我国出口同比19.0%、0.5%、-3.8%左右的预期不变。 自20Q2起,我国出口呈现出与发达国家供需缺口正相关(即与工业生产恢复情况负相关)、与东盟、韩国等协同生产地工业生产正相关的复杂结构。3月中旬美国1.9万亿财政补贴计划落地之后,供需缺口整体较大、集中于Q1的格局已经明确;而欧日超预期的疫情三轮高峰对生产恢复的阻滞是暂时性拉动我国3月消费品出口好于预期的主要原因。但随着21Q2欧日防控政策、疫苗接种的逐步见效,工业生产年内仍将趋于逐步恢复,从而全球消费品总量缺口最大的时点就是21Q1,自21Q2起,我国出口增速行将趋于回落,但出口规模仍然强劲,高附加值的家电、家具、便携电脑等消费品、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器件等相对高端的中间品、以及工业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出口,预计将结构性地支撑我国出口保持较为旺盛的趋势。对于今年出口竞争力的详细分析,参见《豹变——中国出口的国际环境与竞争力报告(2015-2021)》。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消费品出口强劲,显示欧日生产恢复遭遇疫情阻滞——3月进出口数据速评》 证券分析师:秦泰 发布日期:2021.04.13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