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0408 | 钢铁行业专题、上港集团(600018)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晨报0408 | 钢铁行业专题、上港集团(600018)》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晨报0408.mp3 From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00:00 06:19 【钢铁】新周期起点,钢铁继续进攻 钢材需求已超往年平均水平。截至21年3月31日建材日均成交量为25.44万吨,建材需求已回升到往年同期水平。上周五大品种社会、钢厂库存分别下降107.85、63.36万吨,库存下降速度进一步加快。上周螺纹钢钢厂、社会库存分别下降38.71、59.01万吨,热卷钢厂库存降5.92万吨、社会库存降20.52万吨。上周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1222.56万吨,较2016-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高174.28万吨,创2016年以来同期表观需求的新高,我们判断全年需求平稳。 我们正站在钢铁行业新繁荣的起点。我们认为碳中和并非主题性投资,而是确认了钢铁行业过去二十年产能扩张周期和产量增长的结束。展望未来十年,我们认为当下正是钢铁行业新繁荣的起点。钢铁行业新繁荣将呈现以下特征: 1)随着城镇化深入和制造业的继续发展,钢铁需求仍将以每年2%的增速上升,行业将迎来供需长周期的错配,钢价大幅波动结束,未来钢价易涨难跌。 2)兼并重组的加速推进,行业龙头优势更加明显。国有、民营企业开始追求存量产能下的产能扩张,行业集中度快速上升,龙头企业议价权快速提升。行业龙头通过持续的优化管理、变革激励机制、提升效率最终降低成本,同时科技将持续赋能制造,而环保和绿色发展将拉开龙头公司与其他企业的成本差距,龙头将产生超额收益。且随着产能周期的结束,扩产能的重资产发展模式不再,未来行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分红上升,行业逐渐向轻资产转变。 3)电炉快速发展,电炉钢占比提升,由于电炉开启灵活的特点,供给端的波动匹配需求,价格波动性下降。 4)优特钢的持续发展,我们看到中信特钢、ST抚钢等个股,估值从周期品切换到成长逻辑。 5)行业中长期盈利中枢的上修,ROE上升。 压减粗钢产量政策大概率严格执行,行业或迎来供需缺口。上周5大品种钢材周产量1051.35万吨,环比上周降2.2万吨。受环保政策影响,全国高炉开工率59.94%,较上上周下跌1.94个百分点。上周全国电炉开工率70.51%,较上上周上升2.56个百分点。根据中钢协数据,2021年1月到2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7亿吨左右,较20年同期上升明显。假设21年粗钢产量同比持平,则21年3-12月粗钢产量将同比下降。而全球复苏背景下,美国钢价大幅上涨,国内钢材需求良好,钢铁行业将出现供需缺口。看好钢铁板块大机会。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21年钢铁行业或出现供需缺口。长期看,行业二十年产能扩张大周期基本结束,钢铁行业正站在新繁荣的起点,板块迎来重要投资机会。重点推荐板材三大龙头华菱钢铁、宝钢股份、新钢股份,受益南钢股份;螺纹三小龙方大特钢、三钢闽光、韶钢松山。从电炉钢占比上升的角度,推荐成长股方大炭素。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新周期起点,钢铁继续进攻》,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交运】上港集团(600018):降费影响盈利,2021年有望回升 港口降费政策导致盈利下滑,维持目标价6.77元,维持“增持”评级。2020年疫情导致吞吐量增速下滑,降费政策导致单箱收入下降,上港集团归母净利润下降8%,符合预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2021年吞吐量增速上升,单箱收入有望恢复,推动盈利较快增长。维持2021-22年预测EPS为0.42、0.45元,增加2023年预测EPS为0.50元。根据DCF估值法和可比公司平均PB,维持目标价6.77元。 2017-20年港口降费导致利润持续下降。2017年港口反垄断、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港口收费改革、2020年应对疫情都导致港口降费,上港集团的平均单箱收入从2016年的339元/TEU下降到2020年的307元/TEU,净利润也持续下降。 2021年吞吐量回升,费率和盈利有望恢复。2020年下半年疫情缓解后,集装箱吞吐量回归增长。2021年全球库存周期上行,吞吐量有望加快增长,费率有望顺周期回升。2020年为应对疫情的降费政策已经到期,2021年费率已经恢复。年初上港集团和客户更新服务合同时,大概率以减少优惠的方式实现单箱收入上升。 投资收益增加,助推盈利增长。2021年对上海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投资收益有望加快增长,对东方海外的投资收益有望大幅增长,对宁波港的投资收益将增加,从而推动整体投资收益增长28%左右。 风险分析。全球贸易增速下降,集装箱港口费率继续下滑,上海房价下跌,再投资回报率下降。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上港集团(600018):降费影响盈利,2021年有望回升》,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银行】国际及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解读:监管框架逐步清晰,催化银行利润释放 事件背景:2021年4月2日,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稿》),明确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0.25%-1.5%的附加资本要求。本篇报告基于国际和国内的监管经验,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其影响进行测算分析。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核心目的是解决金融危机期间出现的银行“大而不能倒”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以及首批共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目前国有四大行在名单当中,同时还有五家中资银行的评分已经接近入选G-SIBs的门槛。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正在制定完善中,预计2021年可落地。我国目前有银保监会和央行MPA两套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规定,但与国际通行的监管规则之间存在差异。从2020年开始,央行及银保监会一方面完善G-SIBs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加紧制定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监管体系。预期在2021年,我国的G-SIBs与D-SIBs的名单及监管细则都将落地。 针对G-SIBs的TLAC要求是主要压力来源。对于G-SIBs,达标压力主要在于TLAC要求。静态测算显示,当前四大行的TLAC缺口为2.18-3.56万亿元。如果单纯依靠利润内生补充,则四大行可能要被迫降低资产增速。对于D-SIBs而言,目前上市银行短期没有达标压力。从实际经营角度看,有7家样本银行存在1199亿资本缺口。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可能进一步催化银行之间的分化。①对于受到TLAC约束的大行,以及纳入D-SIBs但资本相对紧张的银行而言,可能会为满足监管要求而适度放慢资产增长;②对于盈利能力突出的股份行,以及未被纳入D-SIBs的精品中小银行而言,不存在额外的监管达标压力,竞争格局边际改善。 投资建议:本次《意见稿》出台,意味着银行盈利释放、市值管理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逻辑进一步强化。随着2021年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落地,银行资本补充的意愿将更加强烈,从而对潜在的盈利释放和市值管理有着更强的正向催化,这是2021年银行股投资逻辑的重要一环。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收紧强于预期;系统重要性监管的影响超出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国际及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解读:监管框架逐步清晰,催化银行利润释放》,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备注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国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国泰君安证券销售交易部: 华北地区:莫言钧 010-83939863 华东地区:潘一楠 021-38676548 华南地区:刘令仪 0755-23976062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硏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节选和修改。
晨报0408.mp3 From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00:00 06:19 【钢铁】新周期起点,钢铁继续进攻 钢材需求已超往年平均水平。截至21年3月31日建材日均成交量为25.44万吨,建材需求已回升到往年同期水平。上周五大品种社会、钢厂库存分别下降107.85、63.36万吨,库存下降速度进一步加快。上周螺纹钢钢厂、社会库存分别下降38.71、59.01万吨,热卷钢厂库存降5.92万吨、社会库存降20.52万吨。上周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1222.56万吨,较2016-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高174.28万吨,创2016年以来同期表观需求的新高,我们判断全年需求平稳。 我们正站在钢铁行业新繁荣的起点。我们认为碳中和并非主题性投资,而是确认了钢铁行业过去二十年产能扩张周期和产量增长的结束。展望未来十年,我们认为当下正是钢铁行业新繁荣的起点。钢铁行业新繁荣将呈现以下特征: 1)随着城镇化深入和制造业的继续发展,钢铁需求仍将以每年2%的增速上升,行业将迎来供需长周期的错配,钢价大幅波动结束,未来钢价易涨难跌。 2)兼并重组的加速推进,行业龙头优势更加明显。国有、民营企业开始追求存量产能下的产能扩张,行业集中度快速上升,龙头企业议价权快速提升。行业龙头通过持续的优化管理、变革激励机制、提升效率最终降低成本,同时科技将持续赋能制造,而环保和绿色发展将拉开龙头公司与其他企业的成本差距,龙头将产生超额收益。且随着产能周期的结束,扩产能的重资产发展模式不再,未来行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分红上升,行业逐渐向轻资产转变。 3)电炉快速发展,电炉钢占比提升,由于电炉开启灵活的特点,供给端的波动匹配需求,价格波动性下降。 4)优特钢的持续发展,我们看到中信特钢、ST抚钢等个股,估值从周期品切换到成长逻辑。 5)行业中长期盈利中枢的上修,ROE上升。 压减粗钢产量政策大概率严格执行,行业或迎来供需缺口。上周5大品种钢材周产量1051.35万吨,环比上周降2.2万吨。受环保政策影响,全国高炉开工率59.94%,较上上周下跌1.94个百分点。上周全国电炉开工率70.51%,较上上周上升2.56个百分点。根据中钢协数据,2021年1月到2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7亿吨左右,较20年同期上升明显。假设21年粗钢产量同比持平,则21年3-12月粗钢产量将同比下降。而全球复苏背景下,美国钢价大幅上涨,国内钢材需求良好,钢铁行业将出现供需缺口。看好钢铁板块大机会。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21年钢铁行业或出现供需缺口。长期看,行业二十年产能扩张大周期基本结束,钢铁行业正站在新繁荣的起点,板块迎来重要投资机会。重点推荐板材三大龙头华菱钢铁、宝钢股份、新钢股份,受益南钢股份;螺纹三小龙方大特钢、三钢闽光、韶钢松山。从电炉钢占比上升的角度,推荐成长股方大炭素。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新周期起点,钢铁继续进攻》,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交运】上港集团(600018):降费影响盈利,2021年有望回升 港口降费政策导致盈利下滑,维持目标价6.77元,维持“增持”评级。2020年疫情导致吞吐量增速下滑,降费政策导致单箱收入下降,上港集团归母净利润下降8%,符合预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2021年吞吐量增速上升,单箱收入有望恢复,推动盈利较快增长。维持2021-22年预测EPS为0.42、0.45元,增加2023年预测EPS为0.50元。根据DCF估值法和可比公司平均PB,维持目标价6.77元。 2017-20年港口降费导致利润持续下降。2017年港口反垄断、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港口收费改革、2020年应对疫情都导致港口降费,上港集团的平均单箱收入从2016年的339元/TEU下降到2020年的307元/TEU,净利润也持续下降。 2021年吞吐量回升,费率和盈利有望恢复。2020年下半年疫情缓解后,集装箱吞吐量回归增长。2021年全球库存周期上行,吞吐量有望加快增长,费率有望顺周期回升。2020年为应对疫情的降费政策已经到期,2021年费率已经恢复。年初上港集团和客户更新服务合同时,大概率以减少优惠的方式实现单箱收入上升。 投资收益增加,助推盈利增长。2021年对上海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投资收益有望加快增长,对东方海外的投资收益有望大幅增长,对宁波港的投资收益将增加,从而推动整体投资收益增长28%左右。 风险分析。全球贸易增速下降,集装箱港口费率继续下滑,上海房价下跌,再投资回报率下降。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上港集团(600018):降费影响盈利,2021年有望回升》,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银行】国际及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解读:监管框架逐步清晰,催化银行利润释放 事件背景:2021年4月2日,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稿》),明确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0.25%-1.5%的附加资本要求。本篇报告基于国际和国内的监管经验,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其影响进行测算分析。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核心目的是解决金融危机期间出现的银行“大而不能倒”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以及首批共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目前国有四大行在名单当中,同时还有五家中资银行的评分已经接近入选G-SIBs的门槛。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正在制定完善中,预计2021年可落地。我国目前有银保监会和央行MPA两套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规定,但与国际通行的监管规则之间存在差异。从2020年开始,央行及银保监会一方面完善G-SIBs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加紧制定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监管体系。预期在2021年,我国的G-SIBs与D-SIBs的名单及监管细则都将落地。 针对G-SIBs的TLAC要求是主要压力来源。对于G-SIBs,达标压力主要在于TLAC要求。静态测算显示,当前四大行的TLAC缺口为2.18-3.56万亿元。如果单纯依靠利润内生补充,则四大行可能要被迫降低资产增速。对于D-SIBs而言,目前上市银行短期没有达标压力。从实际经营角度看,有7家样本银行存在1199亿资本缺口。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可能进一步催化银行之间的分化。①对于受到TLAC约束的大行,以及纳入D-SIBs但资本相对紧张的银行而言,可能会为满足监管要求而适度放慢资产增长;②对于盈利能力突出的股份行,以及未被纳入D-SIBs的精品中小银行而言,不存在额外的监管达标压力,竞争格局边际改善。 投资建议:本次《意见稿》出台,意味着银行盈利释放、市值管理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逻辑进一步强化。随着2021年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落地,银行资本补充的意愿将更加强烈,从而对潜在的盈利释放和市值管理有着更强的正向催化,这是2021年银行股投资逻辑的重要一环。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收紧强于预期;系统重要性监管的影响超出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国际及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解读:监管框架逐步清晰,催化银行利润释放》,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备注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国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国泰君安证券销售交易部: 华北地区:莫言钧 010-83939863 华东地区:潘一楠 021-38676548 华南地区:刘令仪 0755-23976062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硏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节选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