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星辰大海,3600亿光伏龙头果断杀入!这个板块涨疯了,成为两市最靓的仔!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10万亿星辰大海,3600亿光伏龙头果断杀入!这个板块涨疯了,成为两市最靓的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3600亿光伏巨头入局氢能,创始人亲自带队!概念股欢呼雀跃。 最新消息显示,3600亿光伏龙头——隆基股份已正式入局氢能,旗下氢能科技公司于3月31日注册成功,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 今早一开盘,隆基股份大超6%,氢能源板块掀起涨停潮!厚普股份涨20%封板,雪人股份、新天绿能、豫能控股等近10股集体涨停。 隆基股份到底为何进军氢能源,这事究竟靠不靠谱呢? 01 光伏大哥进军氢能,众小弟纷纷涨停 在近期股价大幅回调之后,光伏龙头隆基股份有了大动作,正式进军氢能领域。 4月5日,工商注册系统显示,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31日注册成功,股东为西安隆基绿能创投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标志着光伏龙头——隆基正式入局氢能。 李振国表示: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碳中和及风光平价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方式,市场前景广阔。 隆基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下一步将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受利好消息提振,今天氢能源板块成为沪深两市最亮的仔,隆基股份开盘后一度大涨超6%,市值突破3600亿。 板块个股掀起涨停潮,厚普股份率先封20%涨停板,富瑞特装涨超19%,深冷股份涨超13%,首航高科、天沃科技、美锦能源、时代新材、雪人股份等十多只概念股涨停。 02 为何此时进军氢能源,有何深意?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氢能: 氢在宇宙中分布广泛,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氢能是氢(H)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气的来源多样,可利用化石燃料生产,也可电解水生产;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 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隆基入局氢能绝非偶然,业内人士分析,这或许与当前光伏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有关。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报告显示,十四五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70GW-90GW。光伏装机量的不断攀升,使得消纳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制约光伏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之一。而“光伏+制氢”模式,将有效解决消纳问题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瓶颈,还可有效解决制氢成本高和绿色生产的问题。 氢能与光伏的最大关系是光伏制氢,即利用光伏发电,再电解水制氢。光伏制氢的优势主要有:1、平抑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2、储能效用。利用氢能的储能效用,将光伏发电转换为氢能,以低于化学储能的成本,实现跨天、跨周甚至跨月跨季度的储能。 据初步计算,在光照好的地方,光伏制氢的电力成本约1毛5分钱,大幅低于现在制氢的电力成本,光伏制氢的竞争力也将逐渐增强,市场空间也将全面展现。 隆基股份产业研究专业总监白云飞表示,光伏制氢为光伏发电创造了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目前全球氢气需求量约6千万吨/年,如果全部由光伏发电来生产,需要超过1500GW的光伏。未来三十年氢的年均新增需求在2000吨以上,每年需要新增约900GW光伏装机。 分析人士认为,隆基将光伏与制氢深度融合,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制氢,不仅代表光伏制氢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还能为光伏发展之困提供新思路。随着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的逐渐降低,光伏制氢将成为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又一生力军。 03 氢能源有前途吗? 关于氢能源的未来,有金融机构认为: 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氢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脱碳社会的重要能源。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氢能路线图,加快推进氢能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2019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1805亿元。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氢能投资金额仍有1600亿元,市场对于氢能产业依旧充满信心。 我国氢气生产以西北、华北为主,主要来自化石能源:2020年我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已突破25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氢大国。从区域分布看,氢能生产主要产生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产量超过400万吨的省份有内蒙和山东,产量超过300万吨的省份有新疆、陕西和山西。 氢能源按生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目前,我国氢气主要来自灰氢。未来与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的电解水制绿氢将成为发展趋势。 氢能用于交通领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商业化初期,截至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预计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比例19%,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 国内车企也将氢能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长城汽车于3月29日举办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长城汽车将在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落地全球首个100辆49吨氢能重卡;2022年并行氢燃料电池多种清洁应用项目群;2023年实现主要系统集成商推广数量国内领先;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整车厂中,除了长城汽车,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还包括宇通客车和上汽集团。前者是国内首家通过燃料电池商用车资质认证的企业,其公交车已在多个城市运营;后者具有近 20 年积累经验,已有申沃客车、荣威和大通等品牌的量产车型。 也有券商观点认为,从供给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制氢发展潜力大。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产能超过2000万吨每年。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生产的氢气占了将近70%,工业副产气体制得氢气约占30%,电解水占不到1%。我国制氢潜力巨大,煤炭、天然气制氢几乎不受资源约束,焦炭、氯碱、甲醇、合成氨的副产氢气产能也超过千万吨。发展氢能是我国优化目前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经之路,通过煤制氢、煤焦炉气制氢等方式,实现对现有煤炭资源的绿色应用。 2050年绿氢占比将达到47.5%,电解水制氢空间广阔。根据BP《2020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能源快速转型以及净零情景下,2050年超过95%的氢来自于绿氢和蓝氢,其中蓝氢(通过天然气SMR以及煤制氢结合碳捕捉CCUS技术制取)和绿氢(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约为1:1。剩下5%为由化石能源不结合CCUS技术制取的灰氢。相较我国目前电解水制氢仅1%的占比而言,电解水制氢有望在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产业的带动下进入降本轨道,电气化的普及也促使了绿氢成为碳中和时代主流的二次能源。 所以从需求端看,氢能在发电、工业以及交运等领域运用前景广阔。 *来源:雪球、证券时报网
3600亿光伏巨头入局氢能,创始人亲自带队!概念股欢呼雀跃。 最新消息显示,3600亿光伏龙头——隆基股份已正式入局氢能,旗下氢能科技公司于3月31日注册成功,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 今早一开盘,隆基股份大超6%,氢能源板块掀起涨停潮!厚普股份涨20%封板,雪人股份、新天绿能、豫能控股等近10股集体涨停。 隆基股份到底为何进军氢能源,这事究竟靠不靠谱呢? 01 光伏大哥进军氢能,众小弟纷纷涨停 在近期股价大幅回调之后,光伏龙头隆基股份有了大动作,正式进军氢能领域。 4月5日,工商注册系统显示,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31日注册成功,股东为西安隆基绿能创投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标志着光伏龙头——隆基正式入局氢能。 李振国表示: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碳中和及风光平价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方式,市场前景广阔。 隆基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下一步将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受利好消息提振,今天氢能源板块成为沪深两市最亮的仔,隆基股份开盘后一度大涨超6%,市值突破3600亿。 板块个股掀起涨停潮,厚普股份率先封20%涨停板,富瑞特装涨超19%,深冷股份涨超13%,首航高科、天沃科技、美锦能源、时代新材、雪人股份等十多只概念股涨停。 02 为何此时进军氢能源,有何深意?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氢能: 氢在宇宙中分布广泛,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氢能是氢(H)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气的来源多样,可利用化石燃料生产,也可电解水生产;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 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隆基入局氢能绝非偶然,业内人士分析,这或许与当前光伏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有关。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报告显示,十四五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70GW-90GW。光伏装机量的不断攀升,使得消纳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制约光伏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之一。而“光伏+制氢”模式,将有效解决消纳问题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瓶颈,还可有效解决制氢成本高和绿色生产的问题。 氢能与光伏的最大关系是光伏制氢,即利用光伏发电,再电解水制氢。光伏制氢的优势主要有:1、平抑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2、储能效用。利用氢能的储能效用,将光伏发电转换为氢能,以低于化学储能的成本,实现跨天、跨周甚至跨月跨季度的储能。 据初步计算,在光照好的地方,光伏制氢的电力成本约1毛5分钱,大幅低于现在制氢的电力成本,光伏制氢的竞争力也将逐渐增强,市场空间也将全面展现。 隆基股份产业研究专业总监白云飞表示,光伏制氢为光伏发电创造了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目前全球氢气需求量约6千万吨/年,如果全部由光伏发电来生产,需要超过1500GW的光伏。未来三十年氢的年均新增需求在2000吨以上,每年需要新增约900GW光伏装机。 分析人士认为,隆基将光伏与制氢深度融合,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制氢,不仅代表光伏制氢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还能为光伏发展之困提供新思路。随着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的逐渐降低,光伏制氢将成为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又一生力军。 03 氢能源有前途吗? 关于氢能源的未来,有金融机构认为: 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氢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脱碳社会的重要能源。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氢能路线图,加快推进氢能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2019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1805亿元。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氢能投资金额仍有1600亿元,市场对于氢能产业依旧充满信心。 我国氢气生产以西北、华北为主,主要来自化石能源:2020年我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已突破25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氢大国。从区域分布看,氢能生产主要产生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产量超过400万吨的省份有内蒙和山东,产量超过300万吨的省份有新疆、陕西和山西。 氢能源按生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目前,我国氢气主要来自灰氢。未来与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的电解水制绿氢将成为发展趋势。 氢能用于交通领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商业化初期,截至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预计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比例19%,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 国内车企也将氢能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长城汽车于3月29日举办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长城汽车将在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落地全球首个100辆49吨氢能重卡;2022年并行氢燃料电池多种清洁应用项目群;2023年实现主要系统集成商推广数量国内领先;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整车厂中,除了长城汽车,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还包括宇通客车和上汽集团。前者是国内首家通过燃料电池商用车资质认证的企业,其公交车已在多个城市运营;后者具有近 20 年积累经验,已有申沃客车、荣威和大通等品牌的量产车型。 也有券商观点认为,从供给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制氢发展潜力大。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产能超过2000万吨每年。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生产的氢气占了将近70%,工业副产气体制得氢气约占30%,电解水占不到1%。我国制氢潜力巨大,煤炭、天然气制氢几乎不受资源约束,焦炭、氯碱、甲醇、合成氨的副产氢气产能也超过千万吨。发展氢能是我国优化目前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经之路,通过煤制氢、煤焦炉气制氢等方式,实现对现有煤炭资源的绿色应用。 2050年绿氢占比将达到47.5%,电解水制氢空间广阔。根据BP《2020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能源快速转型以及净零情景下,2050年超过95%的氢来自于绿氢和蓝氢,其中蓝氢(通过天然气SMR以及煤制氢结合碳捕捉CCUS技术制取)和绿氢(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约为1:1。剩下5%为由化石能源不结合CCUS技术制取的灰氢。相较我国目前电解水制氢仅1%的占比而言,电解水制氢有望在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产业的带动下进入降本轨道,电气化的普及也促使了绿氢成为碳中和时代主流的二次能源。 所以从需求端看,氢能在发电、工业以及交运等领域运用前景广阔。 *来源:雪球、证券时报网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