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东吴晨报0331】【策略】【固收】【行业】环保【个股】蓝月亮集团、周大生、九毛九、建科机械、光威复材、华兰生物、沛嘉医疗-B

【东吴晨报0331】【策略】【固收】【行业】环保【个股】蓝月亮集团、周大生、九毛九、建科机械、光威复材、华兰生物、沛嘉医疗-B

作者:微信公众号【东吴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1-03-3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331】【策略】【固收】【行业】环保【个股】蓝月亮集团、周大生、九毛九、建科机械、光威复材、华兰生物、沛嘉医疗-B》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10331 From 东吴研究所 00:00 08:35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策略 资金分化明显,市场无一致风格选择 ——东吴策略·市场温度计 机构行为:最近一周资金分化明显,市场无一致风格选择。外资偏好医药、基础化工、银行等行业,对消费者服务、钢铁、家电等行业相对谨慎。公募基金抱团进一步减弱,市场风格分化明显。 股市流动性:最近一周市场情绪轻微回暖,A股市场资金净流入370亿元,前值194亿元。其中新成立偏股型公募基金361亿元,前值337亿元。 头尾部对比:从绝对股价、净利润同比增速、市盈率角度来看,均为头部跑赢尾部。 情绪与估值:主板和创业板的融资买入额、主板成交额等情绪指标均有下降,创业板成交额小幅回升;行业间的分化较上周上升。 风险提示:资金入市规模为大致估算,仅供投资者参考;疫情二次爆发造成企业业绩不及预期;通胀上行超预期。 (分析师 姚佩) 固收 市场出清与否决定通胀压力强弱 ——溯源系列2 报告摘要 理解通胀形成的微观路径。 (1)宏观路径。这一条路径以货币数量方程式为理论基底:MV=PY,若满足货币中性假说(即P不影响Y)以及货币流通速度恒定的假设(即V不变)的情况下,P将仅由M决定;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总量路径”。 (2)微观路径。这一路径从宏观、总量层面下沉到中、微观层面,价格指数P是各个市场价格的某种加权均值,那么各个市场价格由什么来决定?在均衡理论中由市场出清价格给出,也就是让各个市场出清的价格。一般来说,市场接近出清,通胀压力也会抬升;而市场如果距离完全出清较远,供过于求,存在大量过剩产能,那么通缩压力就会增大。 衡量市场出清与否的三大指标: (1)产出缺口(Output gap)。 (2)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NAIRU)。 (3)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 产能利用率重要性不亚于失业率、M2及其他指标。 (1)预测通胀的潜在指标包括:大宗商品价格(原油、铜等)、金价、货币供给量(M1、M2)、利率、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工资指数、贸易量加权汇率、周工作时长指数、就业人口、失业率以及产能利用率。 (2)1980-90年代这一段时期关于通胀的大量研究显示,产能利用率作为对通胀的预测指标,在重要性上不亚于其它潜在指标。市场出清与否是决定通胀压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论及展望: (1) 通胀首先很难以被预测,即使利用当前各种预测指标,但市场出清指标让显示出通胀压力是相对偏小的;同时考虑到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过程仍处在进行时当中,核心通胀环比大概率并不会加速。 (2) 基数效应是确定存在的,这意味着即使核心通胀环比不加速,而维持前期均速,核心物价指数同比仍大概率在2021年4-5月达到年内峰值(大约在2.01-2.47%)之后出现回落,全年或呈现N型、M型、倒U型。 风险提示:(1)“再通胀”超预期;(2)联储应对延宕;(3)地缘风险超预期。 (分析师 李勇) 行业 环保: 东吴碳中和系列报告(七) 碳如何核算?IPCC方法学与MRV体系 投资要点 与市场不同的观点之一: 碳核算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所有工作的基础。碳核算1)依据来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IPCC清单指南,为世界各国提供清单编制的方法学依据;2)保障来自碳排放可检测、可报告、可核查体系(MRV体系),保障形成准确可靠的碳排放数据。中国碳排放数据标准的统一与数据质量的控制,可实现1)与全球碳排放体系的统一;2)碳交易市场可顺利运行激发活力;3)从源头对减排路径研究开发;4)对减排效果量化评估。 与市场不同的观点之二:中国碳排放核算标准需进一步明晰,MRV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对比欧盟、美国,中国1)碳排放清单编制还不够完善,企业指南涉及行业不够全面,需进一步明晰行业企业碳减排,加快减排进;2)MRV体系并不完善,报告与核查制度在建立时间短,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不断完善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管理体系,形成高质量第三方机构,保障碳交易落地激发活力。 IPCC方法学是碳核算的依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缔约方定期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IPCC为各国编制清单提供方法学,IPCC清单指南为各国提供可靠估算方法,兼容性强。1)欧盟:通常采用欧洲环境署(EEA)方法编制,后转换为IPCC格式提交年度温室气体清单和库存报告。2)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排放清单改进计划(EIIP)与IPCC兼容,部分是对IPCC的改良。3)中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主要参考IPCC技术报告和方法指南,编制的气候变化国家信息通报由生态环境部提交。我国清单编制活动主要是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清单编制体系已初步形成相对稳定,先后颁布24个行业企业指南。 MRV是碳核算的保障。1)欧盟是目前国际上开展碳交易工作较早且较为成熟的组织,其MRV设计框架为监测、报告、核查、质量控制和免责机制五部分。2)美国MRV体系主要包括监测、核算与报告、核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四部分。欧盟和美国都出台了专门的MRV法规,从法律层面对MRV各个环节进行规定。3)中国MRV处于起步阶段,碳交易试点地区实施良好。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颁布,进一步规范MRV。各试点基本覆盖报告,监测和核查覆盖还不够全面。核查资金投入主要有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市场化是未来趋势。 碳中和背景下投资框架构建与环保产业映射。碳核算作为碳减排一切工作的基础,随方法学明晰与MRV完善,确保碳排放数据的质量,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从前端能源替代、中端节能减排、后端循环利用三方面构建投资框架,梳理环保产业映射,包括1)能源替代:新能源环卫装备,可再生能源(生活垃圾焚烧、生物质利用等),甲烷利用(污水处理、填埋气资源化),碳交易兑现碳减排附加价值;2)节能减排:环境咨询指导环保节能减碳、合同能耗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减排设备、升级工艺流程;3)循环利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 重点推荐:1、固废:【瀚蓝环境】、【高能环境】;2、环卫电动化:【盈峰环境】、【ST宏盛】、【龙马环卫】;3、再生资源:【中再资环】;4、工业节能:【维尔利】。 建议关注:环境咨询:【南大环境】。 风险提示:碳减排政策低于预期,碳交易市场建设运行低于预期,宏观政策超预期收紧。 (分析师 袁理) 个股 蓝月亮集团(06993) 2020年报点评 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21.3% 看好公司多品类多渠道持续发力 业绩简评 20年收入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21.3%,基本符合预期:20年公司实现收入69.96亿港元,同比增速-0.8%,净利润13.09亿港元,同比增速+21.3%,公司拟派息6.9港仙/股,以最近一日收盘价对应股息率为0.6%。 20年毛利率与19年基本持平,销售费用率有较大改善,管理费用率略有上升:2020年公司毛利率64.5%,与19年基本持平,销售费用率28.8%,同比改善4.13pct,主要因为公司人员成本支出有较大改善,同比节省了22.5%,管理费用率11.8%,同比增加1.15pct。 疫情下个人清洁和家居清洁护理产品表现出色:2020年疫情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仍有较大影响,分版块来看,1)衣物清洁护理产品受影响较大,2020年收入为55.96亿港元,同比-9.4%,主要因为受疫情影响,个人外出减少,衣物清洁需求减少;2)个人清洁护理产品得益于疫情期间清洁卫生意识的提升,带动洗衣液销量大增,拉动整个板块达到收入8.4亿港元,同比增速+99.7%;3)家居清洁护理产品同样受益于疫情下消毒水销量的大致,整个板块实现收入5.65亿港元,同比+24.5%。 线下渠道进一步扩充和优化,线上销售占比大幅提升:公司一直在积极优化线下渠道,截至2020年末线下经销商数量达到1400多家,未来也将进一步扩充和优化,下沉到低线市场。公司布局线上渠道较早,且一直是公司重点发力方向,2020年末线上电商合作平台增加到90多家,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贡献力量,2020年电商实现收入37.7亿港元,同比增速13.4%,占比由2019年的47.2%提升到2020年的53.9%。2019年洗衣液和洗手液的线上市场份额均位列第一。2020年双11, 618购物节,蓝月亮均位列衣物清洁品类品牌成交额第一名。此外公司线上也在积极拓展新兴电商渠道,包括社交平台,生鲜电商渠道等。 产品拓展+升级持续进行中:1)公司将对现有产品的配方和包装升级,切合更多消费场景;2)拓展新品类,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公司2020年新推出的月亮小屋洗碗网花、泡沫抑菌洗手液和蓝月亮浓缩柔顺剂等产品均取得了不错的反馈;3)强化高端产品线,通过包装迭代吸引更多高消费人群,不断巩固“蓝月亮”的中高端,优品质的品牌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蓝月亮作为国内衣物清洁品牌的龙头,有较强的品牌认知度,未来拓品类和产品升级可期,有望带来更多收入增量,我们将公司21-22年归母净利润从15.2/17.1亿港元上调至18.0/21.9亿港元,预计23年净利润25.7亿港元,同比+38%/22%/17%,最新收盘价对应21-23财年PE分别为39/32/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推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分析师 吴劲草、张家璇、汤军) 周大生(002867) 20年报点评: 疫情下收入-6.5%,净利润+2.2% 疫情后看好公司加盟店高速扩张 业绩简评 公司收入-6.5%,净利润+2.2%,下半年恢复强劲,表现符合预期: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50.8亿元,同比下降6.5%,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3.5%。公司收入出现下滑主要因2020年受疫情影响,门店销售,门店拓展和供应链等主要经营活动均受到较大限制。但下半年以来恢复常态,2020H2实现收入34.1亿元,同比+11.8%。 镶嵌类贡献主要收入和毛利润,品牌使用费和管理服务费100%贡献利润,疫情下表现亮眼:1)镶嵌类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贡献了主要收入和毛利润,其中收入22.1亿元,同比-26.35%,毛利润6亿元,毛利率27.1%,;2)品牌使用费和管理服务费100%贡献利润,2020年实现收入5.5亿元和2.1亿元,同比分别为+37.7%和-1%;3)素金类产品作为公司的引流产品,主要以扩大终端零售规模为目的,2020年实现收入16.8亿元,同比+5.7%,毛利润3.8亿元,毛利率22.7%。 线下门店受疫情影响较大,线上业务表现亮眼:分渠道来看,2020年加盟业务收入32.0亿元,同比-11.6%,自营业务收入7.2亿元,同比-34.3%,电商渠道收入9.7亿元,同比+93.9%。虽然疫情对线下门店销售的冲击较大,但线上表现亮眼,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疫情的影响。 门店拓展已在逐步恢复中,Q4加盟店重回高速扩张中:虽然公司上半年门店拓展受到一定限制,但下半年终端门店拓展已在逐步恢复,截至2020年末,公司终端门店数达到4189家,其中加盟门店3940家,自营门店249家,分别同比净增加207家和净减少29家,其中Q4单季度分别净增加了172家和减少了3家。 随着收入结构的变化,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随着收入结构的变化,公司2020年毛利率达到41.03%,同比提升了5.05pct,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3.1%和1.9%,同比+2.35pct和-0.2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有所上升主要因电商渠道费用的增长,公司整体仍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2020年加权ROE达到20.15%,连续10年保持在20%以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规模优势明显,持续享受渠道下沉的市场红利,保持未来3-5年15%-20%高增速,未来主要通过不断开新加盟店实现增长,综合考虑2020年疫情的影响,我们将公司21-22年归母净利润从13.3/16亿元下调至13.1/15.7亿元,预计23年净利润18.9亿元,同比+29%/20%/20%,最新收盘价对应21-23年PE分别为19/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门店拓展不及预期,加盟店标准化管理和品控风险等。 (分析师 吴劲草、张家璇) 九毛九(09922) 2020年业绩点评 20年业绩略超市场预期 看好太二扩张潜力 事件:2020年公司营收27.15亿元(yoy+1.02%),其中餐厅经营收入22.13亿元(yoy-9.31%),外卖服务4.74亿元(yoy+121.62%)。实现归母净利1.24亿元(yoy-24.5%)。20H2公司实现营收17.65亿元(yoy+21.73%),归母净利2.10亿元(yoy+192.21%),下半年业绩较快增长,表现亮眼。 投资要点 品牌端:九毛九餐厅战略收缩,太二逆势高增,持续亮眼表现。 九毛九餐厅:2020年九毛九餐厅营收7.16亿元(yoy-47.84%),收入占比26.36%(-24.69pct)。受疫情影响,公司同店收入为3.69亿元(yoy-34%)。门店收缩至广东、海南两省,2020年底为98家(净减少45家),整体翻座率达1.7次/天,为2019年的74%,客单价提升至60元(yoy+3.4%)。20H2九毛九餐厅边际复苏持续,下半年营收4.49亿元(yoy-34.9%),整体翻座率2.1次/天,同比19年复苏至91%。自20年9月以来陆续新增/改造9家新版本门店,试运营坪效提升15%左右,但由于门店样本较少,在未来单店模型成熟后或迎二次扩张。 太二酸菜鱼:2020年太二全年收入达19.62亿元(yoy+53.62%,收入占比达到72.26%),营收得益于疫情下外卖业务增长、同店快速复苏及门店持续扩张,实现逆势高增。2020年太二酸菜鱼门店达233家(净增107家,yoy+84.9%),我们预计21年将新增125家门店。20年同店收入为8.87亿元(yoy-9.3%),整体翻座率3.8次/天,客单价则提升至79元(yoy+4.2%)。20H2太二酸菜鱼营收12.9亿元(yoy+74.59%),餐厅经营利润2.65亿元(经营利润率20.5%,环比H1提升12.8pct)。同店收入+3.9%,整体翻座率达4.4次/天,约恢复至19年同期94%。 其他品牌:2020年合计营收3751万元(yoy-2.7%),主要系疫情停业及两颗鸡蛋煎饼关店影响。公司于8月推出怂重庆火锅厂品牌,门店试运营情况良好,我们预计翻台率在4.7次/天。据微信公众号数据显示,其12月单月营业额达200万元,截至20年底共两家门店,21年有望于一线城市购物中心持续试水扩张,我们预计将新增4-6家。 疫情下费用小幅提升,人力成本优化,现金流充沛。2020年公司利润率因疫情有所下行,20H2环比改善。全年毛利率61.5%(-1.86pct),经营利润率12.8%(-5.1pct)。分品牌看:九毛九餐厅经营利润率4.56%(-12.1pct);太二经营利润率16.2%(-4.6pct)。公司20年销售费用率38.52%(+1.86pct),管理费用率26.72%(+0.91pct),因疫情小幅提升。20H2人力成本占收入比为23.1%(同比-2.7pct,环比-10.4pct),主要系疫情营收复苏及人效优质的太二收入占比提升所致。伴随太二扩张持续,人力成本占比有望持续优化。截至20年底公司现金及定期存款达25.1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5.46亿元,充沛现金流蓄力公司长期扩张势能。 供应链建设持续推进,护航公司长期发展。 1)公司此前公告募资8.3亿港元,其中4.56亿港元将用于投资鲈鱼、酸菜等原料供应商。该计划于20年底逐步落地,公司已与两家鲈鱼供应商成立JV(公司将不会控股),一间公司尚处基建阶段,另一间已着手进行养殖。合营公司已于今年Q1开始供应鲈鱼。同时公司与若干酸菜供应商通过预付货款方式以获得折扣并保障高质量酸菜供应,伴随计划逐步推进,我们预计明年有望成立酸菜合营企业进行品牌专供。2)公司近日宣布变更佛山新央厨募资用途,拟于广州横沥建设多功能全国供应链中心基地,基地将包括新央厨、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研发中心等多项设施,投资额不低于5亿元,总占地面积达3.95万平。此外,伴随太二门店全国扩张,公司或于华东、华北持续推进央厨建设计划。 伴随餐饮行业竞争加剧及集中度提升,品牌竞争已从前端门店延伸至后端供应链体系。我们认为九毛九通过上游原料、中游央厨等环节切入供应链布局将利于其保证食材出品及稳定成本,提升品牌形象。稳定供应也将为九毛九餐厅、太二酸菜鱼、怂重庆火锅等品牌后续扩张与加密提供有力支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太二持续扩店及公司经营情况动态调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1-23年公司总营收53.22亿元、71.88亿元、94.27亿元,同比增速为96.0%、35.0%、31.1%;基于太二持续快速扩张下带来业绩增长,我们将21-22年归母净利润4.25亿元、6.36亿元上调至4.72亿元、6.53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280.5%、38.4%,我们预计23年归母净利将达9.17亿元,同比增速40.3%,当前股价对应21-23年动态PE 78、56、40倍,看好公司未来3年业绩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带来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品牌推广、扩张、盈利能力不及预期风险。食品安全与负面新闻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分析师 汤军) 建科机械(300823) 2020年报点评 全年净利润增速回正 基建需求旺盛拉动盈利回升 事件:公司2020年营收4.66亿,同比-1.88%;归母净利润0.90亿,同比+6.64%,符合我们预期;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83亿,同比+2.97%。公司拟每10股派发4.28元现金红利,股息率为1.56%(按年报披露前一日股价计算)。 投资要点 Q4净利润同比大增56%,全年净利润增速回正 单季度来看:公司Q4收入同比增速12%,净利润同比增速达56%,单季收入创下新高,业绩复苏态势良好,符合我们此前需求延后的判断。分业务来看:2020年公司单件成型机/组合成型机/强化机械/备件及其他业务同比增速分别为-2.78%/-3.41%/-16.02%/ +16.35%,其中单件及组合成型机合计收入占比达85.97%。相较2020年半年报,公司两大主营产品降幅明显收窄。未来随着下游基建开工推进,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盈利能力保持高水平,费用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5.63 %,同比小幅-2.45 pct;销售净利率19.57 %,同比+ 1.42pct;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至20.23%,同比-3.8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2.70/-0.98/+1.30/-1.45pct。销售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系人员出差减少;研发费用同比逆势增长27.20%,高技术壁垒及利润率有望保持。 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64亿元,同比-30.87%,降幅持续缩窄;Q4单季原材料采购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22亿元,同比-20.28%。 基建需求旺盛+钢筋加工自动化趋势,公司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公司作为国内数控钢筋加工设备龙头,下游主要应用于公路铁路、装配式建筑、桥梁轨交等基建项目:(1)短期受益于下游基建需求旺盛:据基建通大数据(cnsuido01)统计,截至3月初,全国已有28省市发布2021年基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总额达3.2万亿。2021年1-2月,全国基建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34.95%,内循环下各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中长期受益钢筋加工自动化大逻辑:目前我国数控钢筋加工渗透率仅1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随着用人工资增长,数控钢筋加工装备逐步替代人力及半自动化装备成为必然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随着基建项目开工、钢筋加工自动化推进,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考虑到机器替人周期较长,我们将2021-2022年的EPS从1.27/1.73元下调至1.27 /1.56元,预计2023年EPS为1.85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20/17/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项目开工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分析师 陈显帆、黄瑞连) 光威复材(300699) 2020年年报及2021年Q1预告点评 碳纤维业务快速发展,Q1业绩稳健增长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1.16亿元,同比+23.36%;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22.98%。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590.40万元-22,306.27万元,同比增长约20%-30%。 投资要点 碳纤维与织物收入同比增长35%,碳梁业务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6亿元,同比+23.36%。1)碳纤维及织物:2020年碳纤维及织物实现销售收入10.78亿元,同比+35.11%,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4.43pcts至50.95%,其中与客户A签订的两个总金额为99,772.62万元的重大合同完成率为98.20%,T700S产品实现对外销售过千吨。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各款T800级、T1000级以及高强高模系列碳纤维在国防及高端装备应用中的产品准备和应用验证,我们认为随着下游装备放量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范围的拓展,公司碳纤维及织物业务有望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2)碳梁:2020年风电碳梁业务受到了国外疫情和国内外碳纤维供需关系紧张的双重不利影响,全年碳梁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18亿元,同比+6.61%,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5.33pcts至33.93%。公司现有碳梁业务产能850万米,产能利用率85.52%,另有170万米在建产能预计2021年投产,新建产能投产后有望为碳梁业务的扩张奠定基础。 综合毛利率继续提升,加强研发投入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2020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22.98%。1)毛利率:2020年综合毛利率同比+1.80pcts至49.81%,其中碳梁业务毛利率为21.64%与上年基本持平,因低毛利的民用碳纤维销售规模大幅增加,产品结构变化导致碳纤维及织物毛利率同比下降4.01pcts至75.28%。2)费用端:2020年期间费用率控制在19.4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74pcts,其中研发费用达到2.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27%。公司在继续贯彻“两高一低”发展战略的同时,在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成果显著,有利于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协同资源和各项资质条件,强化公司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全产业链布局的竞争优势。 军用碳纤维核心供应商地位稳固,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市场的高景气 公司碳纤维产品在国内军用市场占有率超过70%,T300级碳纤维已稳定供货十余年,作为唯一供应商的T800级产品已小批量验证应用。目前国内J-10/J-11/J-15等系列军用飞机复材用量仅为10%-15%左右,相比国外先进战机36%的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下游先进战机列装的加速,以T800级碳纤维为增强基的第三代韧性材料成熟后军机复材用量的提高,军用高性能碳纤维产品需求量有望显著增加,将带动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1-2022年净利润预测8.74/11.40亿元,预计2023年净利润15.06亿元,对应2021-2023年EPS为1.69/2.20/2.90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43/33/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及交付不及预期;碳梁业务恢复进度不及预期。 (分析师 陈显帆、刘中玉) 华兰生物(002007) 2020年年报点评: 疫苗业务快速放量,血制品业务有望企稳回升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25.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8.8%;公司拟每10股派发3元现金红利,股息率为0.7%。 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其中疫苗业务快速放量,血制品业务有望企稳回升:2020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83.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103.0%。分业务板块来看:1)疫苗业务,2020年实现营收24.2亿元(同比+132.1%),全年流感疫苗批签发2315.3万剂,占全国流感疫苗批签发的40.2%,其中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2062.4万剂(同比+143.6%),占全国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量的61.4%,我们认为在疫情影响下,2021年流感疫接种有望持续火爆;2)血制品业务,2020年实现营收25.9亿元(同比-2.0%),其中人血白蛋白实现营收9.6亿元(同比-2.2%),静丙实现营收8.2亿元(同比-7.5%),其他血制品实现营收8.1亿元(同比+4.6%),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公司全年采浆约1000吨,与2019年采浆量基本持平,我们预计随着疫情逐步缓解,血制品业务有望企稳回升。毛利率方面:2020年公司血制品业务毛利率为57.1%,疫苗业务毛利率为89.5%。费用率方面:2020年销售费用率为16.7%,同比2019年提升2.6个百分点,预计主要系疫苗销售推广增加所致。 生物药逐步进入兑现期,未来有望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在生物药领域,参股公司基因公司目前共有7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正在按计划开展临床试验,其中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德尼单抗、帕尼单抗和伊匹单抗已经进入I期临床,重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已取得临床批件,另有多个处在不同研发阶段的单抗药物正在稳步推进。血制品业务领域,采用层析纯化工艺和纳米膜过滤+低pH孵放双重去除病毒工艺技术研制的新一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取得《临床试验通知书》,有望成为未来又一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流感疫苗将持续放量,血制品业务有望持续改善,我们维持2021-22年净利润分别为18.4/22.2亿元,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25.6亿元,对应2021-2023年EPS为1.01/1.22/1.40元,对应估值分别为40倍、33倍和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分析师 朱国广) 沛嘉医疗-B(09996) 2020年年报点评 神经介入收入快速增长,TAVR产品即将商业化 投资要点 事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866万元,同比增长106.7%;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符合我们预期。 下半年收入继续高速增长,非经常性损益拖累业绩:公司2020H2实现收入2442万元,同比增长82.6%。2020年公司产生亏损20.7亿元,主要是由于金融工具应占公允价值亏损16.8亿元及汇兑亏损2.2亿元所致。2020年公司管理费用为1.2亿元,同比下降32%;财务费用为-1059万元,同比增长239.2%。 心脏瓣膜在研产品有序推进,TAVR产品即将商业化:公司第一代TAVR产品TaurusOne?于2020年9月提交注册申请,公司预计在2021Q2有望获批,同时公司具有可回收功能的第二代产品TaurusElite?已完成临床试验的受试患者招募工作,预计2021Q3有望获批。公司第三代TAVR产品TaurusNXT?完成动物试验及型式试验,并预计在2021Q2开展临床试验。2020年12月,公司与法国医疗器械公司HighLife SAS订立许可协议,获得对方采取经房间隔的TMVR产品在大中华区权益。除与Highlife合作外,公司内部正在研发经心尖的TMVR产品,另外公司的冲击波系统预计也将在2021Q2或Q3开始人体试验。 神经介入收入快速增长,全产品线布局构建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收入全部来自于神经介入业务,2020年实现收入3866万元,同比增长106.7%,其中出血类产品收入3368万元,缺血类产品收入279万元,2020年公司推出首款针对缺血性中风领域产品球囊扩张导管及中间导管,产品线持续得到补充。同时公司远端通路导引导管、血栓抽吸导管、超软可电解脱弹簧圈均已提交注册申请,另一款主要在研产品申翼支架取栓器也已于2021年1月完成临床试验入组。公司子公司加奇医疗深耕行业十多年,产品线和在研管线全面涵盖出血类、缺血类和通路类,未来有望凭借不断丰富的产品线,加快进口替代趋势,实现神经介入业务持续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1-2022年收入预测1.01/3.10亿元,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4886万元,对应 2023年EPS为0.0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72倍。考虑到1、TAVR手术渗透率仍低,潜在市场空间广阔;2、同时公司布局了二尖瓣和三尖瓣治疗领域,有望在2025年后贡献收入;3、神经介入市场持续扩容和进口替代,公司业绩2025年后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等。 (分析师 朱国广、刘闯) 信邦制药(002390) 信邦制药年报点评 费用端明显改善 医疗服务内生增长与盈利提升可期 投资要点 事件: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58.46亿元(-12.16%),归母净利润1.74亿元(-26.57%),扣非归母净利润1.99亿(-13.90%)。收入略低于我们预期,主要由于医药流通业务受疫情影响叠加药店终端退出等原因;利润基本符合预期。 毛利率略有下降,费用端明显改善:2020年公司销售毛利率21.42%(-0.59pp),主要由于疫情导致经营成本上升、防疫物资投入等,销售净利率3.77%(-0.19pp)。费用端:公司现金流改善,财务费用约8275万(-44.26%),财务费用率约1.42%(-0.81pp);财务费用下降主要由于贷款贴息增加、新增银行贷款利率下降等。研发费用1056万元(-71.12%),研发费用率0.18%(-0.37pp),主要由于剥离中肽生化相关资产减少了研发投入。另外销售费用率6.83%(+0.33pp)、管理费用率6.44%(-0.49pp)。随着对医院体系的集团化管理与精细化运营推进,我们预计公司在成本和费用管控、盈利提升方面有望取得显著成效。 战略聚焦医疗服务,医院板块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2020年公司医疗服务板块受到疫情影响,全年实现收入19.68亿元(+1.27%);包含内部配送的收入比重26.42%(+3.44pp);减去内部配送的收入比重33.66%%(+4.47pp)。其中,肿瘤医院实现收入10.53亿元;白云医院实现收入5.25亿元;根据公司公告乌当医院2019年收入约1.5亿元,我们估计2020年乌当医院收入基本持平;其他四家县级医院收入合计约2.4亿元。此外,肿瘤医院净利率约4.1%,仍具较大提升空间;安居医院净利率约10.7%,已进入较好经营状态;医疗服务板块内生增长与盈利提升可期。 医药流通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医药工业中药饮片快速增长。2020年医药流通板块实现收入48.55亿元(-13.97%);减去内部抵消后实现收入32.53亿元(-15.34%)。医药流通收入低于预期,主要由于疫情及终端药店退出等影响。但等级医院开户数量增加了30余户,高毛利的专业耗材、器械品种销售占比稳步提升至16.94%(+4.91pp),收入结构继续优化。2020年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5.74亿元(-31.22%),中药饮片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约52%;中成药收入3.38亿元,同比下滑约18%,我们预计医药工业板块整体保持稳健。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医疗服务板块内生增长与盈利提升潜力较大,医药流通收入结构优化,我们将公司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2.80/3.61亿元调整至2.80/3.60亿元,2023年预计为4.49亿元,2021-2023年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52X/40X/3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盈利能力提升不及预期;医疗事故风险等。 (分析师 朱国广) 华友钴业(603799) 2020年年报点评 全面开花,一体化锂电材料龙头初现 投资要点 2020年归母净利11.65亿元,同比增长874.5%,符合市场预期。2020年公司营收21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母净利润11.65亿元,同比增长874.5%;扣非净利润11.24亿元,同比增1549.03%。公司2020年毛利率为15.66%,同比增加4.49pct;净利率5.31%,同比增加4.74pct,景气周期下业绩大幅改善。 Q4持续向好,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0Q4公司实现营收63.48亿元,同比增加31.43%,环比增长9.70%;归母净利润4.78亿元,同比增长1685.89%,环比增长41.90%,扣非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增长1918.08%,环比增长48.65%。盈利能力方面,Q4毛利率为16.5%,同比增长4.8pct,环比持平;净利率7.53%,同比增长6.98pct,环比增长1.71pct;Q4扣非净利率7.81%,同比提升7.30pct,环比提升2.05pct,其中Q4计提0.24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主要为坏账准备),冲回0.29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整体对业绩影响不大。 绑定LG,三元前驱体市占率大幅提升。公司2020年前驱体营收25.32亿元,同比+120%,毛利率17.3%,同比+1.38pct,单吨毛利1.3万/吨,基本持平,其中20H2收入15.75亿元,环比+65%,毛利率19.23%,环比+5.13pct。公司2020年生产前驱体3.47万吨,同比大增163.7%,销售前驱体3.33万吨,同比增长136.13%,华海新能源2020年营收19.18亿元,净利润0.48亿元,同比+242%,净利率达2.5%,后续提升空间较大。公司深度绑定LG,并与POSCO及其关联企业签订了合计约9万吨的长期供货合同;其他大客户拓展顺利,多元高镍新产品已分别进入CATL、比亚迪等重要客户及汽车产业链;根据物理化学协会数据计算,公司2020年市占率提升至11%,同比+6pct,市占率提升明显。 公司合资产能顺利推进,远期产能规划庞大。2020年底5.5万吨自营三元前驱体产能投产,浦华、乐友项目2020年下半年完成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华浦项目部分产线于2021年一季度开始批量生产,华金项目今年上半年完成认证,全年有效产能我们预计达7-8万吨左右,我们预计2021年公司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爆发及LG持续高增,三元前驱体出货有望超6万吨,同比翻番。此外公司募投项目扩建5万吨高镍前驱体产能,我们预计于2022年建成投产。未来三年,公司规划自营产能提升至15万吨以上,合资产能提升至13万吨(LG10万吨+浦项3万吨)以上,产能扩张迅速。 盈利预测:行业景气度持续,铜、钴、镍价格较20年上涨,我们上修公司2021-22年归母净利润21/29亿至26.7/32.8亿,预期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41亿,同比增长129%/23%/25%,EPS为2.2/2.88/3.59元,对应PE为32x/24x/19x,给予2021年45xPE,对应目标价9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及销量不达预期。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 三月十大金股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