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以来碳中和债发行超600亿——信用风险监测(20210328)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2月以来碳中和债发行超600亿——信用风险监测(20210328)》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申万宏源债券】孟祥娟 姚洋 赵宇璇 武文凯 摘要 热点解析:2月以来碳中和债发行超600亿 截止3月27日,已发行和正在发行中的碳中和债共36只,发行金额合计605.5亿元,平均期限3.14年,平均发行利率3.49%。碳中和中票发行金额和发行数量均最多。公用事业行业是碳中和债发行的绝对主力,金额占比达到72%。碳中和债发行主体均为国有企业,除广西广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为AA+,债项评级也为AA+外,其余碳中和债的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A,且都没有担保。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项目建设和置换或偿还借款是最主要的用途,从资金投向上看,有一半以上是投向特高压和水电项目,风电光伏项目占12.0%,近30%碳中和债没有明确投向的领域。未来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碳中和债的发行人、评级、资金用途和投向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工具对于低碳发展的支持作用,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产业债策略:我们认为当前产业债投资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一方面,货币和信用双紧,利差处于历史低位,有较大上行风险,不宜拉长久期;另一方面,国企“刚兑”可能继续被打破,民企受融资环境收紧影响,资质下沉时机未到。我们建议2季度逢低减仓中高等级品种,落袋为安,行业配置逐渐由建筑公用等防御性板块转向中游制造业,变相资质下沉,以更好的防御利率上行风险,在警惕“僵尸”国企的信用风险的同时关注被错杀的强周期行业优质主体。行业配置上,我们建议下半年重点配置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强周期板块精选个券,重点关注盈利获现能力,煤炭债须优中优选,关注被错杀的优质钢铁债,优选盈利获现能力强的国企主体。 城投债策略:经济向好的局面下,预计2021年地方融资政策将偏紧。当下的格局下,东部沿海地区城投债收益率较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债务率较高,更加推荐长江经济带上的城投。区域下沉需适度,建议向大城市的区县级城投要收益,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长沙市等。 行业景气高频追踪: 高频追踪:上行:NEWC动力煤、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螺纹钢期货价格、LME铅、铝、全国水泥均价;持平:环渤海动力煤、焦煤坑口价、焦煤车板价、一级冶金焦平仓价、螺纹钢现货价格、BRENT原油、苯、甲苯、LLDPE、PTA、涤纶长丝、PVC、纯碱、LME铝;下行:一级冶金焦车板价、WTI原油、乙烯、丙烯、PX、MDI、LME铜、LME锌、铜、锌、铅、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信用债周度回顾: 产业债——市场:上周信用利差有所分化,等级利差有所分化,期限利差总体上行。具体来看,信用利差中,5年期中票(A+)、(A)上行最多,为5BP;1年期短融(AA)、3年期中票(A+)、(A)下行最多,为4BP。等级利差中,1年期下行6BP,3年期、5年期等级利差上行1BP、2BP。期限利差中,A+:5年-3年、A:5年-3年上行最多,均为9BP;其次为AA:5年-1年,上行6BP。上周19个行业中6个行业超额利差上行,其中电气设备上行幅度最大,为8.71BP;其次为煤炭行业,上行7.15BP。13个行业超额利差下行,其中水泥行业下行幅度最大,为3.83BP;其次为航空运输行业,下行3.34BP。 城投债——市场:本周产业债表现整体好于城投债, 5年期、7年期产业债表现好于城投债,1年期、3年期、10年期产业城投表现持平。 信用债风险警示:“20华夏幸福MTN001”实质违约。 正文 1. 2月以来碳中和债发行超600亿 碳中和债是绿色债券的一种,是指在现行绿色债券政策框架下,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根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版)》(征求意见稿)中的分类,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包括能效提升类、可持续建筑类、绿色交通类、清洁能源类、生态保护与建设类等。 截止3月27日,已发行和正在发行中的碳中和债共36只,发行金额合计605.5亿元,平均期限3.14年,平均发行利率3.49%。 碳中和中票发行金额和发行数量均最多。从债券类型来看,现有的碳中和债包括短期融资券、公司债、中期票据和资产支持证券,其中中票发行14只,发行金额占总金额48%;公司债发行12只,发行金额占总金额25%;资产支持证券发行8只(含优先级与次级),发行金额占总金额15%;短期融资券发行2只,发行金额占总金额12%。 公用事业行业是碳中和债发行的绝对主力。从行业来看,公用事业占碳中和债的绝大多数,共发行21只,发行金额占总金额72%。非银金融和交通运输也是碳中和债发行的主要行业,发行数量均为6只,金额占比分别为10.1%和7.5%。采掘行业虽然只发行了1只碳中和债,但金额达到50亿元,占比8.3%。房地产和综合行业发行碳中和债较少。 碳中和债发行主体均为国有企业。目前有23个主体已成功发行或正在发行碳中和债,其中央企14家,发行金额519.4亿元,地方国企9家,发行金额86.1亿元。从发行人所属行业来看,14家央企中有11家属于公用事业行业,2家属于非银金融行业,1家属于采掘行业;9家地方国企中5家属于交通运输行业,其余公用事业、非银金融、房地产和综合行业各1家。 在有外部评级的碳中和债中,仅有广西广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为AA+,债项评级也为AA+,其余碳中和债的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A,且都没有担保。 特高压、水电和风电光伏是碳中和债主要投向领域。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项目建设和置换或偿还借款是最主要的用途,也有用于收购或注资新能源企业的股权投资以及用于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融资租赁款。从资金投向上看,有一半以上是投向特高压和水电项目,风电光伏项目占12.0%,近30%碳中和债没有明确投向的领域,其余轨交、核电、绿色建筑等占比较小。 整体来看,碳中和债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发行规模超过600亿元,发展速度较快,发行主体均为国有企业,且绝大多数评级都是AAA,资金投向也是以清洁能源为主,暂未涉及工业企业能效提升类项目。未来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碳中和债的发行人、评级、资金用途和投向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工具对于低碳发展的支持作用,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信用债风险警示 3.行业新闻追踪
【申万宏源债券】孟祥娟 姚洋 赵宇璇 武文凯 摘要 热点解析:2月以来碳中和债发行超600亿 截止3月27日,已发行和正在发行中的碳中和债共36只,发行金额合计605.5亿元,平均期限3.14年,平均发行利率3.49%。碳中和中票发行金额和发行数量均最多。公用事业行业是碳中和债发行的绝对主力,金额占比达到72%。碳中和债发行主体均为国有企业,除广西广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为AA+,债项评级也为AA+外,其余碳中和债的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A,且都没有担保。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项目建设和置换或偿还借款是最主要的用途,从资金投向上看,有一半以上是投向特高压和水电项目,风电光伏项目占12.0%,近30%碳中和债没有明确投向的领域。未来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碳中和债的发行人、评级、资金用途和投向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工具对于低碳发展的支持作用,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产业债策略:我们认为当前产业债投资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一方面,货币和信用双紧,利差处于历史低位,有较大上行风险,不宜拉长久期;另一方面,国企“刚兑”可能继续被打破,民企受融资环境收紧影响,资质下沉时机未到。我们建议2季度逢低减仓中高等级品种,落袋为安,行业配置逐渐由建筑公用等防御性板块转向中游制造业,变相资质下沉,以更好的防御利率上行风险,在警惕“僵尸”国企的信用风险的同时关注被错杀的强周期行业优质主体。行业配置上,我们建议下半年重点配置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强周期板块精选个券,重点关注盈利获现能力,煤炭债须优中优选,关注被错杀的优质钢铁债,优选盈利获现能力强的国企主体。 城投债策略:经济向好的局面下,预计2021年地方融资政策将偏紧。当下的格局下,东部沿海地区城投债收益率较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债务率较高,更加推荐长江经济带上的城投。区域下沉需适度,建议向大城市的区县级城投要收益,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长沙市等。 行业景气高频追踪: 高频追踪:上行:NEWC动力煤、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螺纹钢期货价格、LME铅、铝、全国水泥均价;持平:环渤海动力煤、焦煤坑口价、焦煤车板价、一级冶金焦平仓价、螺纹钢现货价格、BRENT原油、苯、甲苯、LLDPE、PTA、涤纶长丝、PVC、纯碱、LME铝;下行:一级冶金焦车板价、WTI原油、乙烯、丙烯、PX、MDI、LME铜、LME锌、铜、锌、铅、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信用债周度回顾: 产业债——市场:上周信用利差有所分化,等级利差有所分化,期限利差总体上行。具体来看,信用利差中,5年期中票(A+)、(A)上行最多,为5BP;1年期短融(AA)、3年期中票(A+)、(A)下行最多,为4BP。等级利差中,1年期下行6BP,3年期、5年期等级利差上行1BP、2BP。期限利差中,A+:5年-3年、A:5年-3年上行最多,均为9BP;其次为AA:5年-1年,上行6BP。上周19个行业中6个行业超额利差上行,其中电气设备上行幅度最大,为8.71BP;其次为煤炭行业,上行7.15BP。13个行业超额利差下行,其中水泥行业下行幅度最大,为3.83BP;其次为航空运输行业,下行3.34BP。 城投债——市场:本周产业债表现整体好于城投债, 5年期、7年期产业债表现好于城投债,1年期、3年期、10年期产业城投表现持平。 信用债风险警示:“20华夏幸福MTN001”实质违约。 正文 1. 2月以来碳中和债发行超600亿 碳中和债是绿色债券的一种,是指在现行绿色债券政策框架下,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根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版)》(征求意见稿)中的分类,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包括能效提升类、可持续建筑类、绿色交通类、清洁能源类、生态保护与建设类等。 截止3月27日,已发行和正在发行中的碳中和债共36只,发行金额合计605.5亿元,平均期限3.14年,平均发行利率3.49%。 碳中和中票发行金额和发行数量均最多。从债券类型来看,现有的碳中和债包括短期融资券、公司债、中期票据和资产支持证券,其中中票发行14只,发行金额占总金额48%;公司债发行12只,发行金额占总金额25%;资产支持证券发行8只(含优先级与次级),发行金额占总金额15%;短期融资券发行2只,发行金额占总金额12%。 公用事业行业是碳中和债发行的绝对主力。从行业来看,公用事业占碳中和债的绝大多数,共发行21只,发行金额占总金额72%。非银金融和交通运输也是碳中和债发行的主要行业,发行数量均为6只,金额占比分别为10.1%和7.5%。采掘行业虽然只发行了1只碳中和债,但金额达到50亿元,占比8.3%。房地产和综合行业发行碳中和债较少。 碳中和债发行主体均为国有企业。目前有23个主体已成功发行或正在发行碳中和债,其中央企14家,发行金额519.4亿元,地方国企9家,发行金额86.1亿元。从发行人所属行业来看,14家央企中有11家属于公用事业行业,2家属于非银金融行业,1家属于采掘行业;9家地方国企中5家属于交通运输行业,其余公用事业、非银金融、房地产和综合行业各1家。 在有外部评级的碳中和债中,仅有广西广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为AA+,债项评级也为AA+,其余碳中和债的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A,且都没有担保。 特高压、水电和风电光伏是碳中和债主要投向领域。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项目建设和置换或偿还借款是最主要的用途,也有用于收购或注资新能源企业的股权投资以及用于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融资租赁款。从资金投向上看,有一半以上是投向特高压和水电项目,风电光伏项目占12.0%,近30%碳中和债没有明确投向的领域,其余轨交、核电、绿色建筑等占比较小。 整体来看,碳中和债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发行规模超过600亿元,发展速度较快,发行主体均为国有企业,且绝大多数评级都是AAA,资金投向也是以清洁能源为主,暂未涉及工业企业能效提升类项目。未来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碳中和债的发行人、评级、资金用途和投向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工具对于低碳发展的支持作用,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信用债风险警示 3.行业新闻追踪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