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电子】覆铜板专题报告: 覆铜板已进入溢价阶段,中短期受益确定性强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国金电子】覆铜板专题报告: 覆铜板已进入溢价阶段,中短期受益确定性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覆铜板已进入溢价阶段,中短期受益确定性强 行业观点 ? 三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预计铜箔和树脂价格将保持在高位 电子铜箔价格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在2021年1月超过了2017年的高位,从低点至2021年3月已累计上涨60%;常用的环氧树脂价格在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上行,至2021年1月价格超过2018年的价格高点,从低点至2021年3月累计上涨61%;常用的电子玻纤布价格在2020年第四季度才开始上涨,从低点至2021年3月累计上涨31%,至今价格未超过2017~2018年高点。从三大材料涨价原因、供需关系我们判断电子铜箔和环氧树脂预期都会继续保持涨价态势,电子玻纤布价格会在三季度松动,整体来看覆铜板成本压力仍大。 ? 覆铜板是否受益和是否溢价,关键看单位毛利和毛利率 覆铜板在材料涨价行情中会经历盈利承压、转嫁成本、加价溢价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对于覆铜板厂商来说能否转嫁成本是决定其在涨价行情中是否受益的关键,而能否加价溢价是决定其在涨价行情中受益程度的关键。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引入单位毛利和毛利率作为核心指标,并且通过量化方式得出结论(设原材料涨价幅度为X,覆铜板涨价幅度为Y):当Y/X=1-原毛利率时,单位毛利与涨价前水平相当,覆铜板厂商刚好转嫁成本;当1-原毛利率<Y/X<1时,单位毛利高于涨价前水平,覆铜板厂商受益于涨价行情;Y/X≥1时,毛利率高于涨价前水平,覆铜板实现涨价溢价。 ? 覆铜板已溢价,能见度和交期拉长保证确定性 综合三大原材料涨幅,估算薄板和厚板覆铜板综合原材料成本从2020年最低点至今已经上涨47%和49%,由此推出薄板和厚板覆铜板营业成本上涨41%和43%,最后估算出薄板和厚板的价格只需要上涨30%~32%和31%~34%就能够保证单位产品毛利润保持不变,上涨41%~43%则能够实现加价溢价(毛利率提高)。根据我们的模型和我们对8大主流覆铜板厂商的调研情况,我们发现当前覆铜板行业: 1)最低涨价10%,最高涨价达到100%,大多数不仅已经实现成本转嫁,更是存在较高的溢价; 2)常规情况下覆铜板能见度不超过1个月,但目前能见度最短1个月,最长甚至达到了4个月之长,平均能见度2~3个月; 3)交期最短拉长1周,最长拉长至1个月,也就是说目前覆铜板厂商的交期是往常的2~4倍。由此可见覆铜板涨价受益确定性高。 投资建议 ? 行业策略 在涨价行情中,当前主流覆铜板厂商都已经成功实现涨价,并且大部分厂商已经进入加价溢价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覆铜板厂商订单能见度和交期仍在拉长,至少到今年二季度覆铜板行业景气度都处于高水平,涨价溢价有望持续,最终兑现至业绩增长幅度和确定性都较高,行业值得高度关注。 ? 推荐组合 我们认为从当前产业链反馈情况来看,覆铜板环节已经进入了受益阶段,中短期确定性较高。从大陆覆铜板厂商来看,大陆覆铜板厂商产品结构中FR4类产品占比高、客户结构较分散,可以说大陆覆铜板厂商是极大受益于涨价行情的,我们建议关注具有龙头优势的覆铜板厂商生益科技,在涨价行情中有新产能开出以提升市占率的华正新材和南亚新材。 风险提示 ? 原材料涨价幅度超预期;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无法出货;涨价进度推进不及预期;高价对需求造成负反馈;库存超备形成产业链库存压力。 前言:原材料涨价来袭,覆铜板受益几何? 随着新冠疫情负面影响逐渐减弱,全球经济稳步恢复,商品价格开始反弹,作为覆铜板主要原材料的铜箔、环氧树脂、玻纤布等上游大宗商品同样不例外。我们观察到上游原材料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持续涨价至今,近期更是导致覆铜板开始涨价,涨价之势非常火热。那么当前价格涨幅到底有多少?价格传导节奏如何?相较历史,各类材料价格处于什么位置?覆铜板厂商受益或受损情况如何?本文将以数据观察和逻辑推演的方式来说明上游原材料涨价现状、覆铜板涨价周期研究框架和当前覆铜板损益情况。 1、三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预计铜箔和树脂价格将保持在高位 1.1、铜箔:20Q2至今上涨60%,今年预计价格维持在高位 1)铜箔的定价主要分为两部分:铜价和加工费 铜箔定价主要由铜价和加工费组成,其中铜因应用广泛,价格受到全球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而加工费是铜箔厂商和覆铜板厂商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磋商的价格,因此加工费是体现覆铜板产业链供需关系的关键。 2)铜箔价首先由铜价催化,而后铜价和加工费共推升 电子铜箔价格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在2021年1月超过了2017年的高位,从低点至2021年3月已累计上涨60%。其中,铜价是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反弹,在2020年第四季度价格超过2017年高点,从低点至2021年3月已累计上涨52%;加工费是2020年第四季度才开始反弹,从低点至2021年3月已累计上涨80%,但价格尚未超过2017年的高位。从价格上涨节奏可以看出:本次铜箔涨价首先是由铜价上涨催化,加工费是等到备货需求高峰期才开始反弹;而后铜价和加工费继续坚挺共同推升了铜箔价格上行。 从涨价幅度、价格位置和涨价原因判断今年铜箔价格会维持在高位 1) 铜价上涨主要因为全球经济恢复、货币政策宽松和疫情导致停工停产,当前价格已经突破历史高位,随着疫情负面影响减弱后价格有望松动; 2) 前期电子铜箔价格低盈利弱、环保政策对电子铜箔增产管控严格,最终导致国内铜箔厂商纷纷加码锂电铜箔而鲜少扩产电子铜箔,并且电子铜箔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高位,因此在需求迅速上升时供给难以应对,从而使得加工费剧烈上涨。当前加工费尚未超过2017年的高点,并且根据产业链调研,产业内电子铜箔新产能要等到Q3开出、Q4完全释放,因此我们认为铜箔加工费上涨趋势会持续至至少Q4; 3) 综合铜价和加工费的判断,我们认为今年铜箔价格仍然会维持在高位。 1.2、环氧树脂:20Q2至今上涨61%,美国寒潮导致产能持续紧缺 ? 价格已上涨61%,主要受风电抢装和美国寒潮影响 从价格走势上来看,常用的环氧树脂价格在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上行,至2021年1月价格超过2018年的价格高点,从低点至2021年3月累计上涨61%。从季度/月度的环比增长情况来看,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3月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原因主要在于: 1) 风电抢装抢占环氧树脂产能。环氧树脂除了用于覆铜板以外还有其他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风电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在2020年下半年我国电力行业开始抢装(2020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167万千瓦,超过了17~19年总和),占用了较大部分的环氧树脂产能,从而对覆铜板用环氧树脂产生了挤兑,供不应求下价格开始攀升; 2) 美国寒潮致环氧树脂减产62%。春节后受美国寒潮影响,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这两大全球化工能源基地产能受到严重影响,根据CNBC报告,环氧树脂减产幅度达到62%,并且全球环氧树脂最大生产商OLIN和亨斯迈相继宣布其在得克萨斯州自由港生产的环氧树脂产品产能受损;同时,据亨斯迈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披露,公司年末库存处于低位,由此可见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使得环氧树脂产能受到严重损失。 ? 供应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供需紧张预计会继续维持数月 原本由风电抢装导致的环氧树脂产能不足在春节到来之后已经逐渐缓解,但美国寒潮导致的产能减损使得整个环氧树脂供需缺口加大;虽然多数化工装置检修只需要1-2个月,但是集中检修必然导致检修工人短缺,参考美国2020年9月飓风“劳拉”带来的化工产能减损恢复历时4个月的情况,预计环氧树脂供需紧张还会维持3~4月,价格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1.3、电子玻纤布:20Q3至今上涨31%,下半年供应增加将缓解涨价压力 从价格走势上来看,常用的电子玻纤布价格在2020年第四季度才开始上涨,从低点至2021年3月累计上涨31%,至今价格未超过2017~2018年高点。从季度/月度的环比增长情况来看,电子玻纤布价格主要是在2021年才开始加大幅度上涨,上涨较慢的原因在于电子玻纤布产能没有大规模退出且没有其他需求挤兑供给力,价格反弹原因主要是前期价格太低(根据宏和科技的价格走势,不同产品单价同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厂商亏损有产能退出动作并且备货需求旺盛。考虑到全球主要7628生产厂商中国巨石今年下半年将开出3亿米的电子玻纤布(产能增幅30%),供应的增加将缓解价格増势。 总的来看,覆铜板上游三大原材料价格基本上都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迅速上涨阶段,并且根据供需关系来看,铜箔和树脂涨价之势未尽,覆铜板厂商上游成本压力可见一斑。 2、研究框架:单位毛利决定是否受益,毛利率决定是否溢价 2.1、覆铜板涨价分为三阶段:盈利承压,转嫁成本,加价溢价 落脚到覆铜板行业环节,一般情况下覆铜板厂商在涨价行情里面会经历几个阶段: ? 阶段一:盈利承压,原材料上涨而覆铜板价格不变阶段 覆铜板上游三大原材料均属于大宗商品(铜箔虽主要特用于覆铜板/PCB、锂电池,但铜箔主要材料铜属于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全球经济影响,一般来说涨价较剧烈、速度较快,导致下游覆铜板厂商来不及转嫁价格,从而盈利承压; ? 阶段二:以转嫁成本为主要目的涨价阶段 原材料经历过一段时间价格上涨之后,覆铜板厂商会开始谋求将原材料压力转嫁到下游客户,此阶段覆铜板厂商仅仅是基于转嫁成本的目的与下游客户磋商价格,最好的结果即是将成本完全转移给客户以保证自己利润不受上游原材料厂商侵蚀; ? 阶段三:能够实现涨价溢价的阶段 在供需力量不对称的情况下,覆铜板厂商除了转嫁成本外,还能够向下游客户更多要价以增厚自身盈利的能力,此阶段覆铜板开始受益于涨价行情,业绩也将能够实现快速增长。 2.2、单位毛利决定是否受益,毛利率决定是否溢价 那么,应该用什么指标去度量不同阶段呢?市场上以往多以单价和毛利率对涨价行情去解读,我们认为这两个指标并不全面,原因在于:覆铜板单价上涨多迫于原材料成本上涨,难以通过单价的高低来说明覆铜板厂商是否受益;毛利率的上涨虽然能够说明覆铜板受益于涨价行情,但毛利率下降却不能够对称地说明覆铜板受损于涨价行情,因为此时很有可能单价同比处于高位而毛利率略微下滑,综合来看公司仍然是受益的,所以并不能因为毛利率下滑就说明公司受损。鉴于此,我们认为应当引入一个更为直观、符合现实理解、能够将单价和毛利率串联起来的变量,以清晰判断涨价行情对覆铜板是损是益,最终我们选取了【单位毛利】这一变量。单位毛利是指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毛利,我们认为对于覆铜板厂商来说,涨价行情中只要保持单位毛利不变,则意味着每销售一张覆铜板所获得的盈利没有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单位毛利是衡量覆铜板厂商是否受益于涨价行情的关键指标,而毛利率是衡量覆铜板厂商是否在涨价行情中溢价的关键指标。 那么这一变量如何串联整个研究框架?结合覆铜板涨价行情的3个阶段,我们根据单价、单位毛利、毛利率变化情况对覆铜板涨价行情进行分拆。 ? 阶段一:单价不变,单位毛利下行,毛利率下行,此阶段覆铜板受损于涨价行情 原材料涨价初期,因涨价速度迅猛而剧烈,覆铜板厂商来不及反应且价格难以同步向下转移,因此此时覆铜板厂商面临的局面是原材料价格已上涨而自身单价不变,相应单位产品销量的毛利势必下行,毛利率也下滑,此阶段覆铜板受损于涨价行情。 ? 阶段二:转嫁成本过程复杂,应分成三步来看 在覆铜板厂商感受到原材料持续上涨的压力之后势必会谋求向下游转嫁成本。这一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设覆铜板成本合计上涨幅度为X,覆铜板单价上涨幅度为Y,则有, 原单价*(1+Y)-原营业成本*(1+X)=原单价-原营业成本 化简则有, Y/X=原营业成本/原单价=1-原毛利率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结论,当【Y/X=1-毛利率】时,单位毛利率将保持与原材料涨价之前的同等水平。根据Y/X和原毛利率的关系,我们认为转嫁成本可以分为三步: 1) 第一步:Y/X<1-原毛利率,单位毛利和毛利率未恢复,覆铜板利润受损。此阶段虽已经开始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压力(单位毛利和毛利率开始上行),但每销售一张覆铜板获得的利润仍低于正常水平,因此此阶段覆铜板厂商仍然是受损的。 2) 第二步:Y/X=1-原毛利率,单位毛利恢复而毛利率未恢复,覆铜板利润刚好转嫁成本。此阶段单位毛利等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前的正常水平,但此时单价已经上涨,因此毛利率仍然是下滑的。不过我们认为虽然毛利率下滑,但每销售一张覆铜板获得的利润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覆铜板厂商来说利润是未受损的,因此此阶段覆铜板厂商不受涨价行情影响。 3) 第三步:1-原毛利率<Y/X<1,单位毛利超原水平,毛利率趋于恢复,覆铜板利润受益。当覆铜板厂商单位毛利达到正常水平时,覆铜板厂商尚未完成成本转嫁的意愿,因为在涨价的第一阶段覆铜板厂商独自承担了原材料成本压力、损失了利润,所以要想完全转嫁成本,则需要力求提升毛利率水平至原水平。此阶段虽然毛利率仍然小于或等于原毛利率水平(也即是说覆铜板厂商还未溢价),但因为单位毛利已经超过原有水平,单看利润的话该时期覆铜板厂商已实现增长,也就是说覆铜板趁着原材料涨价的机会,在毛利率未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增长,这一阶段的情况无论是对覆铜板厂商还是对下游客户都是极易接受的状态,可以说此阶段开始覆铜板厂商已经受益于涨价行情的阶段。 ? 阶段三:Y/X≥1,单位毛利远超原水平,毛利率超原水平,覆铜板实现溢价。 第三阶段已经跨过仅希望转嫁成本的阶段,未来如果供需关系有利,覆铜板厂商仍然可能溢价加价以谋求更多的利润;一旦进入这一阶段,覆铜板厂商不仅单位毛利大幅增长,并且毛利率也会开始攀升,覆铜板厂商正式进入涨价溢价的阶段,利润将大幅受益。 我们建立了以单位毛利和毛利率为核心变量、以是否受益和是否溢价为落脚点的涨价研究框架,后续只需要根据覆铜板成本变化情况以及覆铜板厂商涨价的数量关系就能够判断当前覆铜板厂商正处于涨价行情的什么阶段。 3、覆铜板已溢价,能见度和交期拉长保证确定性 3.1、原材料涨价致覆铜板营业成本增41%~43% ? 覆铜板综合原材料成本上涨47%~49% 根据第一章中提到的上游原材料涨价情况,再结合覆铜板成本结构来看,铜箔、树脂、玻纤布成本占比分别为40%、25%、25%,对于覆铜板厚板来说,铜箔、树脂、玻纤布成本占比分别为35%、30%、30%,根据前文所述,铜箔、树脂、玻纤布自2020年价格低点以来分别上涨60%、61%和31%,不考虑其他材料成本上涨的情况,并且假设价格上涨不会导致原材料成本占比变化,最终估算薄板和厚板覆铜板综合原材料成本从2020年最低点至今已经上涨47%和49%。 ? 原材料涨价致营业成本增41%~43% 根据各覆铜板公司公告数据,覆铜板营业成本中约有88%是原材料成本,剩下12%是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不考虑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上涨的情况,并且假设价格上涨不会导致营业成本占比变化,最终可估算薄板和厚板覆铜板营业成本上涨41%和43%。 3.2、单价+30~34%→转嫁成本,单价+41%~43%→加价溢价 ? 覆铜板单价上涨30~34%即可转嫁成本 根据前文研究框架,当Y/X=1-原毛利率时覆铜板厂商刚好转嫁成本,因此计算可得,在当前薄板和厚板覆铜板营业成本上涨41%和43%的情况下,考虑到覆铜板毛利率范围为20%~28%,因此薄板和厚板的价格只需要上涨30%~32%和31%~34%就能够保证单位产品毛利润保持不变,即此时公司就能够完全转嫁成本。 ? 覆铜板单价上涨41%~43%即可实现加价溢价 根据前文研究框架,当Y/X=1时覆铜板厂商能够实现溢价,在当前薄板和厚板覆铜板营业成本上涨41%和43%的情况下,则只需要单价上涨超过41%和43%即可实现加价溢价。 综合来看,本次原材料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合计上涨41%~43%,假设覆铜板厂商毛利率为20~28%,则有:1)当薄板和厚板的单价上涨幅度小于30%~32%和31%~34%时,则覆铜板厂商成本还未转嫁,尚受损于此次涨价;2)当薄板和厚板的单价上涨幅度等于30%~32%和31%~34%时,则覆铜板厂商刚好完全转嫁价格,利润未受损;3)当薄板和厚板的单价上涨幅度大于30%~32%和31%~34%、但小于41%和43%时,覆铜板厂商利润走阔但毛利率仍然低于正常水平,此时覆铜板厂商虽受益于涨价行情,但还未实现溢价;4)当薄板和厚板的单价上涨幅度大于或等于41%和43%时,覆铜板厂商利润继续走阔并且毛利率已经高于正常水平,此时覆铜板厂商能够在涨价行情里面实现加价溢价,利润增长将非常迅速。 3.3、历经数月,部分厂商已进入溢价阶段 一般来说,涨价行情来临之后覆铜板厂商会依次经历前文所述的三阶段(盈利承压→转嫁成本→加价溢价),只是持续的时间会根据供需关系延长或缩短。根据公司公告和产业链调研信息,我们观察到: ? 20Q3~20Q4,覆铜板厂商一直停留在第一阶段 1) 2020年第三季度涨价初期,覆铜板自己消化成本压力。原材料价格基本上都是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上涨,并且涨价势头迅猛,但因覆铜板厂商仍有部分前期低价原材料存货并且原材料涨价初期客户价格接受度较低,因此除了部分覆铜板厂商涨价动作较快之外, 2020年三季度上游原材料的压力主要由覆铜板厂商自己消化,从覆铜板厂商2020年第三季度单季的毛利率可以看出大部分覆铜板厂商毛利率承压下降。 2) 2020年第四季平均上涨5~10%,高价库存致盈利继续承压。进入第四季度后原材料价格继续坚挺,覆铜板开始逐渐给上游原材料涨价,根据产业链调研第四季度大陆覆铜板厂商平均涨价幅度为5~10%。不过涨价也无法消除覆铜板盈利压力,原因在于一方面客户接受价格是逐渐接受的,并且部分客户通过减少备货以抵制涨价,另一方面在第四季度使用的存货几乎全是在第三季度高价购入的存货,因此毛利率仍然继续下行。从华正新材年报和生益科技业绩快报可以看到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环比Q3是继续下滑的。 综合来看,虽然原材料价格从三季度开始上涨,但因覆铜板厂商有部分存货,因此覆铜板厂商要到第四季度才完全体现原材料成本压力,因此2020年下半年两个季度都是演绎了单价未即使上涨带来的单位毛利和毛利率下降阶段,即覆铜板涨价行情中的第一阶段。 ? 截至2021年3月,大部分厂商已经进入溢价阶段 随着笔电、家电、汽车、消费电子等需求的继续火热,涨价行情仍在持续,我们通过对全球覆铜板8大厂商(8大厂商市占率合计超过60%)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从涨幅、转嫁成本溢价程度、产品交期和订单能见度四个方面来看: 1) 涨价幅度差异大,主要因为产品结构不同。根据产业链调研结果,部分公司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达到了100%,但部分厂商仅涨价10%左右,造成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在于两方面: ※ 不同厂商的产品结构不同:本次涨价的品种主要是基础的FR4品类(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覆铜板),其他高端产品所用树脂和电子玻纤布与FR4存在较大差异而涨价不多(高端覆铜板产品树脂主要用PPO等非环氧树脂,电子玻纤布也用1080等薄类产品),并且越低端的产品涨幅越大,部分厂商FR4产品占比高或者中低端产品占比高而导致涨幅较大,另一部分厂商高端类产品占比较高从而涨幅较小; ※ 不同厂商大客户占比不同:由于覆铜板厂商跟大客户都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一般情况下覆铜板厂商难以给大客户过多涨价。部分厂商大客户占比较高,从而平均涨价幅度较低。 2) 基本都能转嫁成本,大部分能够实现溢价。根据前文的量化计算,在截至2021年3月的原材料涨价幅度下,覆铜板厂商涨价30~34%即可转嫁成本,涨价41%~43%即可实现溢价。按此标准最终得出的结论(见图表22各厂商涨幅与临界点的位置关系)和我们通过调研访谈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ABC三家公司最大,目前已经实现高溢价;EF两个公司实现了溢价,但溢价幅度适中;D公司目前涨价刚好转嫁成本;GH公司因产品结构较高端并且大客户议价能力强,因此目前涨价尚未转嫁成本。综合来看8大覆铜板厂商目前的单价上涨幅度基本都已经实现了成本转嫁的目的,大部分也实现了溢价,行业景气度向好。 3) 能见度普遍能看到二季度末,上半年需求景气确定性高。正常情况下,覆铜板厂商的订单能见度为半个月,部分特殊产品最多不过1个月,但从3月各大覆铜板厂商订单能见度情况来看,能见度最短1个月,最长甚至达到了4个月之长,大多数厂商基本上能够看到2~3个月之后的订单,可见当前行业需求旺盛,今年上半年需求景气确定性高。 4) 交期大幅拉长体现供应紧张。在需求景气的情况下,上半年鲜有新增产能开出,供应能力有限使得覆铜板交期变长。从8大覆铜板厂商当前的交期情况来看(正常情况下交期不到1周),最短拉长1周,最长拉长至1个月,也就是说目前覆铜板厂商的交期是往常的2~4倍,可见供应紧张程度。 综合来看,当前主流覆铜板厂商都已经成功实现涨价,并且大部分厂商已经进入涨价溢价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覆铜板厂商订单能见度和交期仍在拉长,证证明至少到今年二季度覆铜板行业景气度都处于高水平,涨价溢价有望持续,最终兑现至业绩增长幅度和确定性都较高,行业值得高度关注。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覆铜板并非在涨价行情中任何阶段都受益,但从当前产业链反馈情况来看,覆铜板环节已经进入了受益阶段,中短期确定性较高。从大陆覆铜板厂商来看,大陆覆铜板厂商产品结构中FR4类产品占比高、客户结构较分散,可以说大陆覆铜板厂商是极大受益于涨价行情的,我们建议关注具有龙头优势的覆铜板厂商生益科技,在涨价行情中有新产能开出以提升市占率的华正新材和南亚新材。 4、风险提示 4.1、原材料涨价幅度超预期 当前覆铜板厂商能够实现成本完全转嫁和加价溢价是基于当前原材料价格涨幅来确定的,如若后续原材料涨价幅度继续扩大,覆铜板厂商盈利会受损,最终导致业绩不及预期。 4.2、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无法出货 目前原材料涨价的原因包括原材料供应存在较大的问题,以电子铜箔为例,过往铜箔厂商基于盈利性和环保政策的考虑扩产电子铜箔较少,导致电子铜箔供应困难,并且从供应链关系来看,大陆厂商原材料购买是存在风险的,原因在于全球前几大铜箔厂商中,电子铜箔第一大厂商建滔铜箔和第二大厂商南亚铜箔都有自己的覆铜板厂,他们原材料会首先满足自身出货需求,韩系厂商铜箔产能基本用于自用,日台厂商从地缘经济来说更优先供应日台地区的覆铜板厂商,由此可见大陆覆铜板厂商在原材料供应商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后续原材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则可能出现大陆覆铜板厂商拿不到原材料的风险,存在出货量和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4.3、涨价进度推进不及预期 覆铜板能够实现涨价溢价主要源于需求、议价能力等因素,但未来需求可能出现不及预期,或覆铜板厂商新产能提前释放环节了供应压力,这样会导致覆铜板厂商向下游客户提价不顺的状况,最终导致业绩不及预期。 4.4、高价对需求造成负反馈 当前原材料价格处于较高的位置,如果后期继续涨价将会对终端厂商的成本造成压力,终端厂商再向消费者涨价,则会冲击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最终导致需求衰减。 4.5、库存超备形成产业链库存压力 在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产业链会放大库存备货的需求,并且放大的程度会自下游到上游逐级放大,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上游原材料超备,最终在需求有所松动时形成去库存冲击,对产业链上各厂商的价格和竞争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公司投资评级的说明: 买入: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上涨幅度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上涨幅度在5%-15%; 中性: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变动幅度在 -5%-5%; 减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下跌幅度在5%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的说明: 买入: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上涨幅度超过大盘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上涨幅度超过大盘在5%-15%; 中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变动幅度相对大盘在 -5%-5%; 减持: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下跌幅度超过大盘在 5%以上。 创新技术研究团队: 樊志远(电子首席) / 邓小路 / 刘妍雪 欢迎阅读【国金电子】每日行情资讯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声明:本公众号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人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公众号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覆铜板已进入溢价阶段,中短期受益确定性强 行业观点 ? 三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预计铜箔和树脂价格将保持在高位 电子铜箔价格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在2021年1月超过了2017年的高位,从低点至2021年3月已累计上涨60%;常用的环氧树脂价格在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上行,至2021年1月价格超过2018年的价格高点,从低点至2021年3月累计上涨61%;常用的电子玻纤布价格在2020年第四季度才开始上涨,从低点至2021年3月累计上涨31%,至今价格未超过2017~2018年高点。从三大材料涨价原因、供需关系我们判断电子铜箔和环氧树脂预期都会继续保持涨价态势,电子玻纤布价格会在三季度松动,整体来看覆铜板成本压力仍大。 ? 覆铜板是否受益和是否溢价,关键看单位毛利和毛利率 覆铜板在材料涨价行情中会经历盈利承压、转嫁成本、加价溢价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对于覆铜板厂商来说能否转嫁成本是决定其在涨价行情中是否受益的关键,而能否加价溢价是决定其在涨价行情中受益程度的关键。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引入单位毛利和毛利率作为核心指标,并且通过量化方式得出结论(设原材料涨价幅度为X,覆铜板涨价幅度为Y):当Y/X=1-原毛利率时,单位毛利与涨价前水平相当,覆铜板厂商刚好转嫁成本;当1-原毛利率<Y/X<1时,单位毛利高于涨价前水平,覆铜板厂商受益于涨价行情;Y/X≥1时,毛利率高于涨价前水平,覆铜板实现涨价溢价。 ? 覆铜板已溢价,能见度和交期拉长保证确定性 综合三大原材料涨幅,估算薄板和厚板覆铜板综合原材料成本从2020年最低点至今已经上涨47%和49%,由此推出薄板和厚板覆铜板营业成本上涨41%和43%,最后估算出薄板和厚板的价格只需要上涨30%~32%和31%~34%就能够保证单位产品毛利润保持不变,上涨41%~43%则能够实现加价溢价(毛利率提高)。根据我们的模型和我们对8大主流覆铜板厂商的调研情况,我们发现当前覆铜板行业: 1)最低涨价10%,最高涨价达到100%,大多数不仅已经实现成本转嫁,更是存在较高的溢价; 2)常规情况下覆铜板能见度不超过1个月,但目前能见度最短1个月,最长甚至达到了4个月之长,平均能见度2~3个月; 3)交期最短拉长1周,最长拉长至1个月,也就是说目前覆铜板厂商的交期是往常的2~4倍。由此可见覆铜板涨价受益确定性高。 投资建议 ? 行业策略 在涨价行情中,当前主流覆铜板厂商都已经成功实现涨价,并且大部分厂商已经进入加价溢价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覆铜板厂商订单能见度和交期仍在拉长,至少到今年二季度覆铜板行业景气度都处于高水平,涨价溢价有望持续,最终兑现至业绩增长幅度和确定性都较高,行业值得高度关注。 ? 推荐组合 我们认为从当前产业链反馈情况来看,覆铜板环节已经进入了受益阶段,中短期确定性较高。从大陆覆铜板厂商来看,大陆覆铜板厂商产品结构中FR4类产品占比高、客户结构较分散,可以说大陆覆铜板厂商是极大受益于涨价行情的,我们建议关注具有龙头优势的覆铜板厂商生益科技,在涨价行情中有新产能开出以提升市占率的华正新材和南亚新材。 风险提示 ? 原材料涨价幅度超预期;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无法出货;涨价进度推进不及预期;高价对需求造成负反馈;库存超备形成产业链库存压力。 前言:原材料涨价来袭,覆铜板受益几何? 随着新冠疫情负面影响逐渐减弱,全球经济稳步恢复,商品价格开始反弹,作为覆铜板主要原材料的铜箔、环氧树脂、玻纤布等上游大宗商品同样不例外。我们观察到上游原材料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持续涨价至今,近期更是导致覆铜板开始涨价,涨价之势非常火热。那么当前价格涨幅到底有多少?价格传导节奏如何?相较历史,各类材料价格处于什么位置?覆铜板厂商受益或受损情况如何?本文将以数据观察和逻辑推演的方式来说明上游原材料涨价现状、覆铜板涨价周期研究框架和当前覆铜板损益情况。 1、三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预计铜箔和树脂价格将保持在高位 1.1、铜箔:20Q2至今上涨60%,今年预计价格维持在高位 1)铜箔的定价主要分为两部分:铜价和加工费 铜箔定价主要由铜价和加工费组成,其中铜因应用广泛,价格受到全球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而加工费是铜箔厂商和覆铜板厂商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磋商的价格,因此加工费是体现覆铜板产业链供需关系的关键。 2)铜箔价首先由铜价催化,而后铜价和加工费共推升 电子铜箔价格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在2021年1月超过了2017年的高位,从低点至2021年3月已累计上涨60%。其中,铜价是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反弹,在2020年第四季度价格超过2017年高点,从低点至2021年3月已累计上涨52%;加工费是2020年第四季度才开始反弹,从低点至2021年3月已累计上涨80%,但价格尚未超过2017年的高位。从价格上涨节奏可以看出:本次铜箔涨价首先是由铜价上涨催化,加工费是等到备货需求高峰期才开始反弹;而后铜价和加工费继续坚挺共同推升了铜箔价格上行。 从涨价幅度、价格位置和涨价原因判断今年铜箔价格会维持在高位 1) 铜价上涨主要因为全球经济恢复、货币政策宽松和疫情导致停工停产,当前价格已经突破历史高位,随着疫情负面影响减弱后价格有望松动; 2) 前期电子铜箔价格低盈利弱、环保政策对电子铜箔增产管控严格,最终导致国内铜箔厂商纷纷加码锂电铜箔而鲜少扩产电子铜箔,并且电子铜箔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高位,因此在需求迅速上升时供给难以应对,从而使得加工费剧烈上涨。当前加工费尚未超过2017年的高点,并且根据产业链调研,产业内电子铜箔新产能要等到Q3开出、Q4完全释放,因此我们认为铜箔加工费上涨趋势会持续至至少Q4; 3) 综合铜价和加工费的判断,我们认为今年铜箔价格仍然会维持在高位。 1.2、环氧树脂:20Q2至今上涨61%,美国寒潮导致产能持续紧缺 ? 价格已上涨61%,主要受风电抢装和美国寒潮影响 从价格走势上来看,常用的环氧树脂价格在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上行,至2021年1月价格超过2018年的价格高点,从低点至2021年3月累计上涨61%。从季度/月度的环比增长情况来看,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3月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原因主要在于: 1) 风电抢装抢占环氧树脂产能。环氧树脂除了用于覆铜板以外还有其他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风电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在2020年下半年我国电力行业开始抢装(2020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167万千瓦,超过了17~19年总和),占用了较大部分的环氧树脂产能,从而对覆铜板用环氧树脂产生了挤兑,供不应求下价格开始攀升; 2) 美国寒潮致环氧树脂减产62%。春节后受美国寒潮影响,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这两大全球化工能源基地产能受到严重影响,根据CNBC报告,环氧树脂减产幅度达到62%,并且全球环氧树脂最大生产商OLIN和亨斯迈相继宣布其在得克萨斯州自由港生产的环氧树脂产品产能受损;同时,据亨斯迈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披露,公司年末库存处于低位,由此可见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使得环氧树脂产能受到严重损失。 ? 供应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供需紧张预计会继续维持数月 原本由风电抢装导致的环氧树脂产能不足在春节到来之后已经逐渐缓解,但美国寒潮导致的产能减损使得整个环氧树脂供需缺口加大;虽然多数化工装置检修只需要1-2个月,但是集中检修必然导致检修工人短缺,参考美国2020年9月飓风“劳拉”带来的化工产能减损恢复历时4个月的情况,预计环氧树脂供需紧张还会维持3~4月,价格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1.3、电子玻纤布:20Q3至今上涨31%,下半年供应增加将缓解涨价压力 从价格走势上来看,常用的电子玻纤布价格在2020年第四季度才开始上涨,从低点至2021年3月累计上涨31%,至今价格未超过2017~2018年高点。从季度/月度的环比增长情况来看,电子玻纤布价格主要是在2021年才开始加大幅度上涨,上涨较慢的原因在于电子玻纤布产能没有大规模退出且没有其他需求挤兑供给力,价格反弹原因主要是前期价格太低(根据宏和科技的价格走势,不同产品单价同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厂商亏损有产能退出动作并且备货需求旺盛。考虑到全球主要7628生产厂商中国巨石今年下半年将开出3亿米的电子玻纤布(产能增幅30%),供应的增加将缓解价格増势。 总的来看,覆铜板上游三大原材料价格基本上都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迅速上涨阶段,并且根据供需关系来看,铜箔和树脂涨价之势未尽,覆铜板厂商上游成本压力可见一斑。 2、研究框架:单位毛利决定是否受益,毛利率决定是否溢价 2.1、覆铜板涨价分为三阶段:盈利承压,转嫁成本,加价溢价 落脚到覆铜板行业环节,一般情况下覆铜板厂商在涨价行情里面会经历几个阶段: ? 阶段一:盈利承压,原材料上涨而覆铜板价格不变阶段 覆铜板上游三大原材料均属于大宗商品(铜箔虽主要特用于覆铜板/PCB、锂电池,但铜箔主要材料铜属于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全球经济影响,一般来说涨价较剧烈、速度较快,导致下游覆铜板厂商来不及转嫁价格,从而盈利承压; ? 阶段二:以转嫁成本为主要目的涨价阶段 原材料经历过一段时间价格上涨之后,覆铜板厂商会开始谋求将原材料压力转嫁到下游客户,此阶段覆铜板厂商仅仅是基于转嫁成本的目的与下游客户磋商价格,最好的结果即是将成本完全转移给客户以保证自己利润不受上游原材料厂商侵蚀; ? 阶段三:能够实现涨价溢价的阶段 在供需力量不对称的情况下,覆铜板厂商除了转嫁成本外,还能够向下游客户更多要价以增厚自身盈利的能力,此阶段覆铜板开始受益于涨价行情,业绩也将能够实现快速增长。 2.2、单位毛利决定是否受益,毛利率决定是否溢价 那么,应该用什么指标去度量不同阶段呢?市场上以往多以单价和毛利率对涨价行情去解读,我们认为这两个指标并不全面,原因在于:覆铜板单价上涨多迫于原材料成本上涨,难以通过单价的高低来说明覆铜板厂商是否受益;毛利率的上涨虽然能够说明覆铜板受益于涨价行情,但毛利率下降却不能够对称地说明覆铜板受损于涨价行情,因为此时很有可能单价同比处于高位而毛利率略微下滑,综合来看公司仍然是受益的,所以并不能因为毛利率下滑就说明公司受损。鉴于此,我们认为应当引入一个更为直观、符合现实理解、能够将单价和毛利率串联起来的变量,以清晰判断涨价行情对覆铜板是损是益,最终我们选取了【单位毛利】这一变量。单位毛利是指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毛利,我们认为对于覆铜板厂商来说,涨价行情中只要保持单位毛利不变,则意味着每销售一张覆铜板所获得的盈利没有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单位毛利是衡量覆铜板厂商是否受益于涨价行情的关键指标,而毛利率是衡量覆铜板厂商是否在涨价行情中溢价的关键指标。 那么这一变量如何串联整个研究框架?结合覆铜板涨价行情的3个阶段,我们根据单价、单位毛利、毛利率变化情况对覆铜板涨价行情进行分拆。 ? 阶段一:单价不变,单位毛利下行,毛利率下行,此阶段覆铜板受损于涨价行情 原材料涨价初期,因涨价速度迅猛而剧烈,覆铜板厂商来不及反应且价格难以同步向下转移,因此此时覆铜板厂商面临的局面是原材料价格已上涨而自身单价不变,相应单位产品销量的毛利势必下行,毛利率也下滑,此阶段覆铜板受损于涨价行情。 ? 阶段二:转嫁成本过程复杂,应分成三步来看 在覆铜板厂商感受到原材料持续上涨的压力之后势必会谋求向下游转嫁成本。这一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设覆铜板成本合计上涨幅度为X,覆铜板单价上涨幅度为Y,则有, 原单价*(1+Y)-原营业成本*(1+X)=原单价-原营业成本 化简则有, Y/X=原营业成本/原单价=1-原毛利率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结论,当【Y/X=1-毛利率】时,单位毛利率将保持与原材料涨价之前的同等水平。根据Y/X和原毛利率的关系,我们认为转嫁成本可以分为三步: 1) 第一步:Y/X<1-原毛利率,单位毛利和毛利率未恢复,覆铜板利润受损。此阶段虽已经开始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压力(单位毛利和毛利率开始上行),但每销售一张覆铜板获得的利润仍低于正常水平,因此此阶段覆铜板厂商仍然是受损的。 2) 第二步:Y/X=1-原毛利率,单位毛利恢复而毛利率未恢复,覆铜板利润刚好转嫁成本。此阶段单位毛利等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前的正常水平,但此时单价已经上涨,因此毛利率仍然是下滑的。不过我们认为虽然毛利率下滑,但每销售一张覆铜板获得的利润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覆铜板厂商来说利润是未受损的,因此此阶段覆铜板厂商不受涨价行情影响。 3) 第三步:1-原毛利率<Y/X<1,单位毛利超原水平,毛利率趋于恢复,覆铜板利润受益。当覆铜板厂商单位毛利达到正常水平时,覆铜板厂商尚未完成成本转嫁的意愿,因为在涨价的第一阶段覆铜板厂商独自承担了原材料成本压力、损失了利润,所以要想完全转嫁成本,则需要力求提升毛利率水平至原水平。此阶段虽然毛利率仍然小于或等于原毛利率水平(也即是说覆铜板厂商还未溢价),但因为单位毛利已经超过原有水平,单看利润的话该时期覆铜板厂商已实现增长,也就是说覆铜板趁着原材料涨价的机会,在毛利率未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增长,这一阶段的情况无论是对覆铜板厂商还是对下游客户都是极易接受的状态,可以说此阶段开始覆铜板厂商已经受益于涨价行情的阶段。 ? 阶段三:Y/X≥1,单位毛利远超原水平,毛利率超原水平,覆铜板实现溢价。 第三阶段已经跨过仅希望转嫁成本的阶段,未来如果供需关系有利,覆铜板厂商仍然可能溢价加价以谋求更多的利润;一旦进入这一阶段,覆铜板厂商不仅单位毛利大幅增长,并且毛利率也会开始攀升,覆铜板厂商正式进入涨价溢价的阶段,利润将大幅受益。 我们建立了以单位毛利和毛利率为核心变量、以是否受益和是否溢价为落脚点的涨价研究框架,后续只需要根据覆铜板成本变化情况以及覆铜板厂商涨价的数量关系就能够判断当前覆铜板厂商正处于涨价行情的什么阶段。 3、覆铜板已溢价,能见度和交期拉长保证确定性 3.1、原材料涨价致覆铜板营业成本增41%~43% ? 覆铜板综合原材料成本上涨47%~49% 根据第一章中提到的上游原材料涨价情况,再结合覆铜板成本结构来看,铜箔、树脂、玻纤布成本占比分别为40%、25%、25%,对于覆铜板厚板来说,铜箔、树脂、玻纤布成本占比分别为35%、30%、30%,根据前文所述,铜箔、树脂、玻纤布自2020年价格低点以来分别上涨60%、61%和31%,不考虑其他材料成本上涨的情况,并且假设价格上涨不会导致原材料成本占比变化,最终估算薄板和厚板覆铜板综合原材料成本从2020年最低点至今已经上涨47%和49%。 ? 原材料涨价致营业成本增41%~43% 根据各覆铜板公司公告数据,覆铜板营业成本中约有88%是原材料成本,剩下12%是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不考虑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上涨的情况,并且假设价格上涨不会导致营业成本占比变化,最终可估算薄板和厚板覆铜板营业成本上涨41%和43%。 3.2、单价+30~34%→转嫁成本,单价+41%~43%→加价溢价 ? 覆铜板单价上涨30~34%即可转嫁成本 根据前文研究框架,当Y/X=1-原毛利率时覆铜板厂商刚好转嫁成本,因此计算可得,在当前薄板和厚板覆铜板营业成本上涨41%和43%的情况下,考虑到覆铜板毛利率范围为20%~28%,因此薄板和厚板的价格只需要上涨30%~32%和31%~34%就能够保证单位产品毛利润保持不变,即此时公司就能够完全转嫁成本。 ? 覆铜板单价上涨41%~43%即可实现加价溢价 根据前文研究框架,当Y/X=1时覆铜板厂商能够实现溢价,在当前薄板和厚板覆铜板营业成本上涨41%和43%的情况下,则只需要单价上涨超过41%和43%即可实现加价溢价。 综合来看,本次原材料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合计上涨41%~43%,假设覆铜板厂商毛利率为20~28%,则有:1)当薄板和厚板的单价上涨幅度小于30%~32%和31%~34%时,则覆铜板厂商成本还未转嫁,尚受损于此次涨价;2)当薄板和厚板的单价上涨幅度等于30%~32%和31%~34%时,则覆铜板厂商刚好完全转嫁价格,利润未受损;3)当薄板和厚板的单价上涨幅度大于30%~32%和31%~34%、但小于41%和43%时,覆铜板厂商利润走阔但毛利率仍然低于正常水平,此时覆铜板厂商虽受益于涨价行情,但还未实现溢价;4)当薄板和厚板的单价上涨幅度大于或等于41%和43%时,覆铜板厂商利润继续走阔并且毛利率已经高于正常水平,此时覆铜板厂商能够在涨价行情里面实现加价溢价,利润增长将非常迅速。 3.3、历经数月,部分厂商已进入溢价阶段 一般来说,涨价行情来临之后覆铜板厂商会依次经历前文所述的三阶段(盈利承压→转嫁成本→加价溢价),只是持续的时间会根据供需关系延长或缩短。根据公司公告和产业链调研信息,我们观察到: ? 20Q3~20Q4,覆铜板厂商一直停留在第一阶段 1) 2020年第三季度涨价初期,覆铜板自己消化成本压力。原材料价格基本上都是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上涨,并且涨价势头迅猛,但因覆铜板厂商仍有部分前期低价原材料存货并且原材料涨价初期客户价格接受度较低,因此除了部分覆铜板厂商涨价动作较快之外, 2020年三季度上游原材料的压力主要由覆铜板厂商自己消化,从覆铜板厂商2020年第三季度单季的毛利率可以看出大部分覆铜板厂商毛利率承压下降。 2) 2020年第四季平均上涨5~10%,高价库存致盈利继续承压。进入第四季度后原材料价格继续坚挺,覆铜板开始逐渐给上游原材料涨价,根据产业链调研第四季度大陆覆铜板厂商平均涨价幅度为5~10%。不过涨价也无法消除覆铜板盈利压力,原因在于一方面客户接受价格是逐渐接受的,并且部分客户通过减少备货以抵制涨价,另一方面在第四季度使用的存货几乎全是在第三季度高价购入的存货,因此毛利率仍然继续下行。从华正新材年报和生益科技业绩快报可以看到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环比Q3是继续下滑的。 综合来看,虽然原材料价格从三季度开始上涨,但因覆铜板厂商有部分存货,因此覆铜板厂商要到第四季度才完全体现原材料成本压力,因此2020年下半年两个季度都是演绎了单价未即使上涨带来的单位毛利和毛利率下降阶段,即覆铜板涨价行情中的第一阶段。 ? 截至2021年3月,大部分厂商已经进入溢价阶段 随着笔电、家电、汽车、消费电子等需求的继续火热,涨价行情仍在持续,我们通过对全球覆铜板8大厂商(8大厂商市占率合计超过60%)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从涨幅、转嫁成本溢价程度、产品交期和订单能见度四个方面来看: 1) 涨价幅度差异大,主要因为产品结构不同。根据产业链调研结果,部分公司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达到了100%,但部分厂商仅涨价10%左右,造成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在于两方面: ※ 不同厂商的产品结构不同:本次涨价的品种主要是基础的FR4品类(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覆铜板),其他高端产品所用树脂和电子玻纤布与FR4存在较大差异而涨价不多(高端覆铜板产品树脂主要用PPO等非环氧树脂,电子玻纤布也用1080等薄类产品),并且越低端的产品涨幅越大,部分厂商FR4产品占比高或者中低端产品占比高而导致涨幅较大,另一部分厂商高端类产品占比较高从而涨幅较小; ※ 不同厂商大客户占比不同:由于覆铜板厂商跟大客户都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一般情况下覆铜板厂商难以给大客户过多涨价。部分厂商大客户占比较高,从而平均涨价幅度较低。 2) 基本都能转嫁成本,大部分能够实现溢价。根据前文的量化计算,在截至2021年3月的原材料涨价幅度下,覆铜板厂商涨价30~34%即可转嫁成本,涨价41%~43%即可实现溢价。按此标准最终得出的结论(见图表22各厂商涨幅与临界点的位置关系)和我们通过调研访谈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ABC三家公司最大,目前已经实现高溢价;EF两个公司实现了溢价,但溢价幅度适中;D公司目前涨价刚好转嫁成本;GH公司因产品结构较高端并且大客户议价能力强,因此目前涨价尚未转嫁成本。综合来看8大覆铜板厂商目前的单价上涨幅度基本都已经实现了成本转嫁的目的,大部分也实现了溢价,行业景气度向好。 3) 能见度普遍能看到二季度末,上半年需求景气确定性高。正常情况下,覆铜板厂商的订单能见度为半个月,部分特殊产品最多不过1个月,但从3月各大覆铜板厂商订单能见度情况来看,能见度最短1个月,最长甚至达到了4个月之长,大多数厂商基本上能够看到2~3个月之后的订单,可见当前行业需求旺盛,今年上半年需求景气确定性高。 4) 交期大幅拉长体现供应紧张。在需求景气的情况下,上半年鲜有新增产能开出,供应能力有限使得覆铜板交期变长。从8大覆铜板厂商当前的交期情况来看(正常情况下交期不到1周),最短拉长1周,最长拉长至1个月,也就是说目前覆铜板厂商的交期是往常的2~4倍,可见供应紧张程度。 综合来看,当前主流覆铜板厂商都已经成功实现涨价,并且大部分厂商已经进入涨价溢价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覆铜板厂商订单能见度和交期仍在拉长,证证明至少到今年二季度覆铜板行业景气度都处于高水平,涨价溢价有望持续,最终兑现至业绩增长幅度和确定性都较高,行业值得高度关注。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覆铜板并非在涨价行情中任何阶段都受益,但从当前产业链反馈情况来看,覆铜板环节已经进入了受益阶段,中短期确定性较高。从大陆覆铜板厂商来看,大陆覆铜板厂商产品结构中FR4类产品占比高、客户结构较分散,可以说大陆覆铜板厂商是极大受益于涨价行情的,我们建议关注具有龙头优势的覆铜板厂商生益科技,在涨价行情中有新产能开出以提升市占率的华正新材和南亚新材。 4、风险提示 4.1、原材料涨价幅度超预期 当前覆铜板厂商能够实现成本完全转嫁和加价溢价是基于当前原材料价格涨幅来确定的,如若后续原材料涨价幅度继续扩大,覆铜板厂商盈利会受损,最终导致业绩不及预期。 4.2、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无法出货 目前原材料涨价的原因包括原材料供应存在较大的问题,以电子铜箔为例,过往铜箔厂商基于盈利性和环保政策的考虑扩产电子铜箔较少,导致电子铜箔供应困难,并且从供应链关系来看,大陆厂商原材料购买是存在风险的,原因在于全球前几大铜箔厂商中,电子铜箔第一大厂商建滔铜箔和第二大厂商南亚铜箔都有自己的覆铜板厂,他们原材料会首先满足自身出货需求,韩系厂商铜箔产能基本用于自用,日台厂商从地缘经济来说更优先供应日台地区的覆铜板厂商,由此可见大陆覆铜板厂商在原材料供应商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后续原材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则可能出现大陆覆铜板厂商拿不到原材料的风险,存在出货量和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4.3、涨价进度推进不及预期 覆铜板能够实现涨价溢价主要源于需求、议价能力等因素,但未来需求可能出现不及预期,或覆铜板厂商新产能提前释放环节了供应压力,这样会导致覆铜板厂商向下游客户提价不顺的状况,最终导致业绩不及预期。 4.4、高价对需求造成负反馈 当前原材料价格处于较高的位置,如果后期继续涨价将会对终端厂商的成本造成压力,终端厂商再向消费者涨价,则会冲击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最终导致需求衰减。 4.5、库存超备形成产业链库存压力 在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产业链会放大库存备货的需求,并且放大的程度会自下游到上游逐级放大,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上游原材料超备,最终在需求有所松动时形成去库存冲击,对产业链上各厂商的价格和竞争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公司投资评级的说明: 买入: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上涨幅度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上涨幅度在5%-15%; 中性: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变动幅度在 -5%-5%; 减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下跌幅度在5%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的说明: 买入: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上涨幅度超过大盘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上涨幅度超过大盘在5%-15%; 中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变动幅度相对大盘在 -5%-5%; 减持: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下跌幅度超过大盘在 5%以上。 创新技术研究团队: 樊志远(电子首席) / 邓小路 / 刘妍雪 欢迎阅读【国金电子】每日行情资讯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声明:本公众号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人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公众号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