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君宏观】收入端改善体现复苏分化,支出端动能提升在即——1-2月财政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收入端改善体现复苏分化,支出端动能提升在即——1-2月财政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宏观长春】/ 发布时间:2021-03-1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宏观】收入端改善体现复苏分化,支出端动能提升在即——1-2月财政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导读 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进度均较快,经济复苏和支出刚性是主因;政府性基金收支不匹配,与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较晚有关。财政收入的持续改善将为财政支出节奏提升打开空间,但需关注政府降杠杆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摘要 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完成全年预算数的14.3%,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我们对财政政策“退坡有限”的基本判断: 1)民生类支出刚性是造成支出进度较快的主要原因; 2)基建类支出仍偏弱,或与冷冬和年初疫情反复有关; 3)债务付息支出高企反映政府债务负担较重。 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完成进度为近年来最高值,体现经济恢复较为强劲;但从分税种来看,经济复苏的微观结构分化明显: 1)增值税恢复斜率高于消费税,验证“就地过年”下生产偏强、消费偏弱的特征; 2)进出口相关税种表现强势,反映内外需共振修复; 3)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收入高增,与年初汽车消费表现抢眼、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火爆相互印证。 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高增,但支出同比负增,收支不匹配: 1)即使剔除低基数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仍不弱,但随着“三道红线”落实,预计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将难以支撑持续高增; 2)政府性基金支出偏慢则主要由于2021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较晚,拖累支出节奏,未来随着新增专项债发行步入正轨,基建投资有望逐步恢复,两新一重、民生工程依然是重点。 开年财政盈余积累为后续的财政扩张打开空间,随着经济名义增速回升,收入端改善也将延续,但需关注国常会对“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的要求,未来对隐性债务化解与管控,中央或进一步通过转移支付以及加杠杆等方式对冲部分影响。 感谢实习生黄汝南对本报告的贡献。 目录 正文 1 一般公共财政支出进度较快,验证财政 “退坡有限” 2021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3573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5%,完成全年预算数的14.3%,略高于2019年的14.2%,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支出进度较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政政策“退坡有限”的基本判断。 民生类支出刚性是造成支出进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6.2%、10.5%和13.2%,均持平或高于总支出增速。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与2020年12月基本持平;卫生健康支出增速在2020年2月高基数的基础上依然高于总支出,表明围绕疫情防控的政府支出依然较大;教育支出同比增速比2020年12月提高11.8个百分点,为上升最快的分项。 基建类支出仍偏弱,或与冷冬和年初疫情反复有关。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累计同比分别为13.0%,2.8%和-7.1%,除城乡社区事务在2020年低基数影响下增速较快之外,其他两项基建相关支出表现均较弱,我们猜测可能与今年冬季偏冷和疫情零星爆发延误工期有关。预计随着天气转暖和疫情控制,基建类支出会有较快恢复。 债务付息支出高企反映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债务付息支出累计同比增长17.7%,为2019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债务付息支出不断走高反映政府债务负担仍较重,结合3月15日国常会提出“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后续需关注压降政府债务给财政支出节奏带来的扰动。 2 税收收入持续回升,分税种反映经济复苏 结构分化 2020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4180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8.7%。其中税收收入37064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8.9%;非税收入474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6.8%。我们采用历史平均环比推算2020年2月累计“正常”值和计算两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两种方式,得出剔除基数效应的2021年2月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在3.4%-3.6%之间;虽然增速不算太高,但收入进度已完成全年预算的21.2%,明显高于近年同期水平。因此财政收入回升反映了经济恢复较为强劲。 但从分税种来看,经济复苏的微观结构分化明显。 增值税恢复斜率高于消费税,验证“就地过年”下生产偏强、消费偏弱的特征。国内增值税和国内消费税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9.9%和10.1%。增值税恢复斜率明显高于消费税是对就地过年下生产偏强、消费偏弱的又一佐证,同时也可能与年初疫情冲击消费有关。 进出口相关税种表现强势,反映内外需共振修复。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累计同比分别增长26.9%,23.2%和16.5%,表现较为强势,印证进出口高景气,主要与内需和海外产能修复、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贸易额增加等因素有关。 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收入高增,反映经济复苏进程中的结构分化。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52.9%、40.2%和65.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90.5%,为1-2月增速最快的几大税种。需要指出的是,仅有车辆购置税具有低基数效应。2021年前两个月社零数据中汽车消费表现突出;土地增值税高增则是年初房地产市场火热的直观体现;而证券交易印花税在2020年同期增长77.2%的基础上再度实现90%以上的增长率,反映过去一年来二级市场交易持续火爆。 3 政府性基金收支不匹配,专项债提前批额度 下达较晚或是主因 2020年1-2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1258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63.7%,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67.1%。与之相对的是,全国政府性政府基金支出仅为10977亿元,累计同比-14.8%。政府性基金收支不匹配一方面反映土地交易市场火爆,另一方面则是2021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较晚拖慢支出节奏。 即使剔除低基数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仍不弱,但随着房地产融资“三道红线”落实,预计土地出让收入高增将难以持续。政府性基金收入高增一方面受2020年低基数的影响,但即使剔除低基数,收入增长仍然较强,反映了2020年年底以来土地市场火热。考虑到土地出让收入对土地交易的反映具有滞后性,随着2021年1月房地产融资“三道红线”落实,后续土地出让金高增或难以持续。这一点从2月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同比增速边际趋缓也可看出端倪。 政府性基金支出偏慢则主要由于2021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较晚,拖累了支出节奏,未来随着新增专项债发行步入正轨,基建投资有望逐步恢复。2021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在3月初才下达,而2019和2020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分别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下达,主要原因或是2020年部分专项债资金闲置。这导致2021年前两个月专项债发行类型全部为再融资债券。3月初,财政部已按程序提前下达各地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7700亿元。随着新增专项债发行步入正轨,预计3月开始政府性基金支出将逐步恢复,基建投资也有望明显回升。 4 财政收入将随名义增速回暖持续改善, 地方政府去杠杆节奏仍需观察 2020年1-2月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两本账共积累财政盈余7680亿元,其中既有经济修复带来的政府收入回升、也有专项债发行节奏对支出的拖累。开年的盈余积累将为后续的支出扩张打开空间。 3月15日国常会要求“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体现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是财政工作关注的重点,隐性债务化解提速、压降政府杠杆的力度仍需进一步观察。我们在前期报告(“政府杠杆率“新提法”的实现与寓意”-20210318)中指出,压降显性债务杠杆率实属困难,政策指向严控隐性债务规模,以及降低杠杆率增速。未来中央转移支付力度提升(2021年预算草案中继续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剔除特殊转移支付后实际增长7.8%),而且中央杠杆率向上空间仍然存在,将对地方降杠杆进行对冲。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