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市综述】国内商品期市收盘多数品种下跌,菜粕、尿素、纤维板跌停
(以下内容从中原期货《【收市综述】国内商品期市收盘多数品种下跌,菜粕、尿素、纤维板跌停》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 综 述 2月26日周五,国内商品期市收盘多数品种下跌,菜粕、尿素、纤维板跌停,20号胶跌逾6%,橡胶跌逾5%,沪锡、豆粕跌逾4%,沪银跌近4%;苯乙烯涨5%,菜籽涨3.7%,乙二醇涨3.2%,红枣涨1.7%。 黑色系方面 山西部分钢厂开启第二轮提降,同时这也是本周以来钢厂第二次提降,降价的速度快于市场之前预期,钢厂对焦炭控制到货的意愿已经明确,这对焦炭现货价格形成压力,同时亦令焦煤价格承压下行。 昨日夜盘,焦炭期货重回疲态,期价重回2600关口下方,今日盘初,焦炭期货延续弱势,主力合约跌幅一度超过3.50%,9点50分之后,期价重心开始有所上移,但截至收盘,仍较昨日结算价下跌2.95%,终收于2531.5点。 当前山西地区焦企开工基本持稳,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开工维持高位;焦企出货积极性较高,总体库存小幅下降,个别焦企有累库情况。下游钢厂采购节奏稍有放缓,厂内库存维持正常水平,焦价下行情况下,补库意愿不强。而港口现货弱稳运行,贸易商集港意愿弱,可售资源较少。 锰硅、硅铁期货昨日均重回前高位置,但呈现长阴下挫。此前,内蒙古、甘肃等地出台针对高耗能行业电价的差别化定价通知,供给侧影响面扩大,市场认为会对铁合金产量构成冲击。但随着近期碳中和文件频出,高炉炼钢比重或有下降,合金需求预期随之降低。 铁矿石期货再次成为黑色系领头羊,主力合约早间随大宗商品一同下挫,午前快速拉涨并一路震荡走高,尾盘下挫后小幅拉起,最终收涨1.72%报1151元/吨,成交量小增4.3万手,持仓随盘面走势先降后增,日环比累积增加超1.44万手。 本周港口铁矿石库存本周止增转降,而且是在钢厂港口采购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与此同时钢厂高炉铁水产量连增三周,铁矿需求未减。因而即便盘面早间受外围市场干扰大幅下挫,但供需双侧均对铁矿形成支撑,其价格快速反弹。虽限产消息不断,河北五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对原料需求构成明显利空。但是本周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245.63万吨,环比增0.25万吨,同比增加32.52万吨,且钢厂铁矿石日耗亦增加1.59万吨至305.93万吨,目前来看限产政策影响较为有限,铁矿需求端仍存支撑。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2021年2月份能源论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煤炭产量为5.39亿短吨(以下计量单位相同,约合4.89亿公吨),同比减少1.67亿吨,下降23.7%。2021年1月份,美国煤炭产量继续大幅下降,当月产量4856.5万吨,同比减少704.7万吨,下降12.7%。 贵金属方面 隔夜美债收益率上扬,早盘亚太市场日本、澳大利亚债券收益率跟涨,打击金价。据外媒报道,①金价在周五触及一周低点后小幅走高,但连续第二周和月度下跌,因经济前景明朗和通胀担忧支撑美债收益率。②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Jeffrey Hley表示,随着发达市场经济体重新开放,市场价格上涨,通胀预期上升,这推高了收益率,给黄金带来压力。尽管周末金价在一些风险对冲下小幅上涨,但整体情况看起来很糟糕,如果收益率再次上升,金价目前面临实质性走低的危险。③菲利普期货(Phillip Futures)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联储表示不担心美债收益率上升使金价承压,并补充,1760美元的水平仍是金价的主要支撑。 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持仓较上日下降6.12吨,当前持仓量为1100.24吨。 周五,贵金属大幅下挫,沪银主力重挫3.89%,沪金主力跌1.75%。投资者对全球疫情进一步消退、经济加速复苏预期的押注进一步发酵,美债收益率飙升,这对贵金属价格形成压制。而大宗商品普遍下滑亦对工业属性较强的白银形成压制。今晚美国国会众院开始表决新版财政纾困法案。 当前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预期良好,而最新公布发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也证实了美国经济确实处于回暖之中,投资者对全球疫情进一步消退、经济加速复苏预期的押注进一步发酵,国债标售超低认购的刺激下,美国国债价格大跌,收益率强势攀升,10年期公债收益率触及1.614%的一年高位。这对贵金属价格形成压制。虽然人们通常寻求黄金作为对冲通胀的工具,但债券收益率上升削弱了这一地位,因为这增加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 能化品方面 据外媒报道,①随着全球市场趋紧,石油价格将连续第四个月上涨,投资者正在等待下周的OPEC+会议,关注油价飙升后产量战略的任何变化。上周五,虽然原油遭遇大举抛售,但WTI原油期货在本月仍上涨了21%,布伦特原油在2021年上涨了近30%,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好的一年开局。②随着北海油田的大规模维护,供应的稀缺程度将在未来几个月加深。据彭博社,五种北海关键原油的出口量将在4月份跌至每日78万桶的五个月低点。③据美国钻探商,上周寒流导致共损失了近600万桶石油,而维多集团(Vitol Group)表示,随着库存继续以200到300万桶/日的速度下降,市场反映出全球短期内将出现巨大供应缺口。 据外媒报道,据知情人士称,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合计已增至100天的净进口量。他表示,库存储备波动不定,但一直保持在100天或以上的净进口量的水平,之前一度升至120天的净进口量。 截止本周苯乙烯主流产销依旧保持极丰厚的获利空间,所以2月开工率一直保持稳定,三大下游出现较大波动的EPS节后多数装置重启,回暖逾50%,仍存上升空间。PS开工亦小幅回暖。一直很稳的ABS开工环比小降,因周内天津大沽装置检修停车两天,目前开工满负荷运行。此前受原油、原料、苯乙烯外盘价格大涨影响,国内苯乙烯价格快速补涨,节节攀升创上市新高,市场内做多力量强势。当前因国际苯乙烯市场供应仍有缺口,人民币苯乙烯出口增多,加剧国内货源偏紧格局,苯乙烯期货价格维持偏强震荡。 昨日升至前高附近后,甲醇获利了结情绪浓厚,早盘跳水近3%,最低报2442元/吨。本周西北企业出货情况不一,贸易商谨慎操作。下周两会召开,环保、安监等方面力度或加大,影响部分下游开工。但周度甲醇期现市场表现良好,2月伊朗装船量偏少对市场心态支撑较强,加之宏观因素,期货盘面冲至前期高点。港口库存方面,本周继续去库,抵港量偏少以及转口和船发终端助力去库。 LPG的回调压力,一方面来自成本端原油的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气温回暖对下游需求影响或导致LPG现货价格仍存顶部阻力,同时外围市场和原油的带动,由于港口方的相对弱势而对国提振有限。 隔夜美股暴跌,宏观氛围偏空,沪胶新高后获利了结情绪较浓,早盘跌超4.5%,最低报16125元/吨,伴随一定幅度减仓。目前橡胶的期现结构仍背负期货高升水的压力,若宏观出现波折,未来需求增量的变化就会出现较大变数。 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5日,国内轻质纯碱报价1477元/吨,较上月上调11.39%;重质纯碱报价1576元/吨,较上月上调8.76%。期货方面,今日纯碱主力合约收报1836元/吨,中原期货分析师研究认为,光伏玻璃新增产能的投产,已经成为纯碱行业边际增量的主要驱动。预计到2022年上半年,光伏玻璃产能将较现在翻倍,带动纯碱需求增加至少200万吨。而今年纯碱的新增产能约为60万吨,供需错配结构显著。 基本金属方面 据外媒报道,随着避险情绪趋强,铜价受到了打击,这一回落为想要利用这一蓬勃走势的交易的买入者提供了一个机会。铜价的反弹是建立在坚实的基本面基础上的,且现货铜和基准期货之间的价差已经扩大到两年来的最大水平。这表明市场将更加紧张,铜价的疲软不太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隔夜LME金属刷新高点后回落,夜盘国内金属也再现回调姿态,早间沪镍领跌。美债收益率急升且美股重挫,商品多头情绪也明显降温,多数金属再度回调。此外,最近期价涨势过快,部分金属现货升水转为贴水状态,下游接受意愿明显不足,后续还需继续关注金属下游恢复情况。受成本下行及整个市场情绪影响,不锈钢(SS)主力合约下破万五关口,跌超3.5%。 据外媒报道,随着供应紧张推动铜价出现史诗级上涨,中国废铜市场也开始走牛,贸易商囤积废铜,押注价格进一步上涨。周四,精炼铜相对废铜的溢价跌至每吨3934元人民币,约为610美元,较周一创下8年高点下跌10%。 沪铜早间低开低走,午后加速下挫,收盘下跌2.06%,国际铜下跌1.44%。美债收益率的上涨和股市的全面下挫给金融市场带来压力,金融属性较强的铜价难免承压。 早间国内商品全面下挫,沪铝受累小幅飘绿,午后期价大幅拉升,收盘上涨1.36%。关于内蒙古有铝厂可能减产的传闻令铝市多头氛围仍然浓厚,今日逆势走强。 农产品方面 国内商品市场释放悲观情绪,春节之后积累的大量多头获利盘集体出逃,午后开盘大量空头集中入场打压,一举将菜粕压至跌停位置。 据外媒报道,①CBOT大豆周五下滑,因对南美供应的担忧导致价格攀升至六年多来最高水平后,美国每周销售额数据下降,显示需求疲软。CBOT玉米和CBOT小麦价格有所回落,但这两个市场预计将在2月底上涨。②经纪商Ikon Commodity表示,市场存在一些获利了结,但整体上我们仍看涨,尤其是大豆和玉米。北半球即将进入关键的3-5月种植季节,因此前方风险很大。③CBOT大豆已经连续9个月上涨,而CBOT玉米自8月份以来一直在上涨,CBOT小麦市场有望连续第三个月上涨。以最大进口国中国为首的强劲需求,以及对南美和黑海地区供应的担忧,将小麦价格推高至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红枣期货主力合约涨停,涨幅5.03%,创合约去年五月以来新高。现货市场上,节后新疆产区红枣交易陆续展开,部分客商前来收货。销区方面,贸易商卖货心态尚可,交易多是刚需补货成交以质论价,大量走货还未开始。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近期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国产大豆价格形成支撑。当前农户手上余粮不多,节后下游需求转淡,加之目前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各方观望心态较重,市场购销较为清淡。临储大豆去库存结束,大豆供应减少,国产大豆市场供应偏紧,预计后期价格将保持坚挺。 隔夜由于谷物和股市的抛售盖过了美元走疲和周度出口销售增加的影响,ICE棉花自高位下跌逾4%。外盘回落给国内市场带来拖累,郑棉前期部分看涨资金撤离,主力合约今日早间降幅一度超过4.1%,期价最低触及16000元吨。 美债收益率持续飙升引发投资者对于高风险资产估值的不安情绪,隔夜VIX恐慌指数涨超30%,美股及大宗商品全线重挫,市场宏观风险加剧,利空盘面情绪。加之经过前期连续的上涨市场积累大量获利盘,资金获利兑现意愿较强。周五三大油脂全线低开,花生期货亦跟随走低。 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全国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暨2021年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快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统筹做好动物防疫、生猪调运监管和产销衔接等工作。要扎实开展春秋季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指导养殖场户切实做好仔猪腹泻防控,严打非法生产经营使用非洲猪瘟疫苗的行为。 EN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 综 述 2月26日周五,国内商品期市收盘多数品种下跌,菜粕、尿素、纤维板跌停,20号胶跌逾6%,橡胶跌逾5%,沪锡、豆粕跌逾4%,沪银跌近4%;苯乙烯涨5%,菜籽涨3.7%,乙二醇涨3.2%,红枣涨1.7%。 黑色系方面 山西部分钢厂开启第二轮提降,同时这也是本周以来钢厂第二次提降,降价的速度快于市场之前预期,钢厂对焦炭控制到货的意愿已经明确,这对焦炭现货价格形成压力,同时亦令焦煤价格承压下行。 昨日夜盘,焦炭期货重回疲态,期价重回2600关口下方,今日盘初,焦炭期货延续弱势,主力合约跌幅一度超过3.50%,9点50分之后,期价重心开始有所上移,但截至收盘,仍较昨日结算价下跌2.95%,终收于2531.5点。 当前山西地区焦企开工基本持稳,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开工维持高位;焦企出货积极性较高,总体库存小幅下降,个别焦企有累库情况。下游钢厂采购节奏稍有放缓,厂内库存维持正常水平,焦价下行情况下,补库意愿不强。而港口现货弱稳运行,贸易商集港意愿弱,可售资源较少。 锰硅、硅铁期货昨日均重回前高位置,但呈现长阴下挫。此前,内蒙古、甘肃等地出台针对高耗能行业电价的差别化定价通知,供给侧影响面扩大,市场认为会对铁合金产量构成冲击。但随着近期碳中和文件频出,高炉炼钢比重或有下降,合金需求预期随之降低。 铁矿石期货再次成为黑色系领头羊,主力合约早间随大宗商品一同下挫,午前快速拉涨并一路震荡走高,尾盘下挫后小幅拉起,最终收涨1.72%报1151元/吨,成交量小增4.3万手,持仓随盘面走势先降后增,日环比累积增加超1.44万手。 本周港口铁矿石库存本周止增转降,而且是在钢厂港口采购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与此同时钢厂高炉铁水产量连增三周,铁矿需求未减。因而即便盘面早间受外围市场干扰大幅下挫,但供需双侧均对铁矿形成支撑,其价格快速反弹。虽限产消息不断,河北五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对原料需求构成明显利空。但是本周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245.63万吨,环比增0.25万吨,同比增加32.52万吨,且钢厂铁矿石日耗亦增加1.59万吨至305.93万吨,目前来看限产政策影响较为有限,铁矿需求端仍存支撑。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2021年2月份能源论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煤炭产量为5.39亿短吨(以下计量单位相同,约合4.89亿公吨),同比减少1.67亿吨,下降23.7%。2021年1月份,美国煤炭产量继续大幅下降,当月产量4856.5万吨,同比减少704.7万吨,下降12.7%。 贵金属方面 隔夜美债收益率上扬,早盘亚太市场日本、澳大利亚债券收益率跟涨,打击金价。据外媒报道,①金价在周五触及一周低点后小幅走高,但连续第二周和月度下跌,因经济前景明朗和通胀担忧支撑美债收益率。②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Jeffrey Hley表示,随着发达市场经济体重新开放,市场价格上涨,通胀预期上升,这推高了收益率,给黄金带来压力。尽管周末金价在一些风险对冲下小幅上涨,但整体情况看起来很糟糕,如果收益率再次上升,金价目前面临实质性走低的危险。③菲利普期货(Phillip Futures)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联储表示不担心美债收益率上升使金价承压,并补充,1760美元的水平仍是金价的主要支撑。 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持仓较上日下降6.12吨,当前持仓量为1100.24吨。 周五,贵金属大幅下挫,沪银主力重挫3.89%,沪金主力跌1.75%。投资者对全球疫情进一步消退、经济加速复苏预期的押注进一步发酵,美债收益率飙升,这对贵金属价格形成压制。而大宗商品普遍下滑亦对工业属性较强的白银形成压制。今晚美国国会众院开始表决新版财政纾困法案。 当前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预期良好,而最新公布发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也证实了美国经济确实处于回暖之中,投资者对全球疫情进一步消退、经济加速复苏预期的押注进一步发酵,国债标售超低认购的刺激下,美国国债价格大跌,收益率强势攀升,10年期公债收益率触及1.614%的一年高位。这对贵金属价格形成压制。虽然人们通常寻求黄金作为对冲通胀的工具,但债券收益率上升削弱了这一地位,因为这增加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 能化品方面 据外媒报道,①随着全球市场趋紧,石油价格将连续第四个月上涨,投资者正在等待下周的OPEC+会议,关注油价飙升后产量战略的任何变化。上周五,虽然原油遭遇大举抛售,但WTI原油期货在本月仍上涨了21%,布伦特原油在2021年上涨了近30%,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好的一年开局。②随着北海油田的大规模维护,供应的稀缺程度将在未来几个月加深。据彭博社,五种北海关键原油的出口量将在4月份跌至每日78万桶的五个月低点。③据美国钻探商,上周寒流导致共损失了近600万桶石油,而维多集团(Vitol Group)表示,随着库存继续以200到300万桶/日的速度下降,市场反映出全球短期内将出现巨大供应缺口。 据外媒报道,据知情人士称,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合计已增至100天的净进口量。他表示,库存储备波动不定,但一直保持在100天或以上的净进口量的水平,之前一度升至120天的净进口量。 截止本周苯乙烯主流产销依旧保持极丰厚的获利空间,所以2月开工率一直保持稳定,三大下游出现较大波动的EPS节后多数装置重启,回暖逾50%,仍存上升空间。PS开工亦小幅回暖。一直很稳的ABS开工环比小降,因周内天津大沽装置检修停车两天,目前开工满负荷运行。此前受原油、原料、苯乙烯外盘价格大涨影响,国内苯乙烯价格快速补涨,节节攀升创上市新高,市场内做多力量强势。当前因国际苯乙烯市场供应仍有缺口,人民币苯乙烯出口增多,加剧国内货源偏紧格局,苯乙烯期货价格维持偏强震荡。 昨日升至前高附近后,甲醇获利了结情绪浓厚,早盘跳水近3%,最低报2442元/吨。本周西北企业出货情况不一,贸易商谨慎操作。下周两会召开,环保、安监等方面力度或加大,影响部分下游开工。但周度甲醇期现市场表现良好,2月伊朗装船量偏少对市场心态支撑较强,加之宏观因素,期货盘面冲至前期高点。港口库存方面,本周继续去库,抵港量偏少以及转口和船发终端助力去库。 LPG的回调压力,一方面来自成本端原油的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气温回暖对下游需求影响或导致LPG现货价格仍存顶部阻力,同时外围市场和原油的带动,由于港口方的相对弱势而对国提振有限。 隔夜美股暴跌,宏观氛围偏空,沪胶新高后获利了结情绪较浓,早盘跌超4.5%,最低报16125元/吨,伴随一定幅度减仓。目前橡胶的期现结构仍背负期货高升水的压力,若宏观出现波折,未来需求增量的变化就会出现较大变数。 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5日,国内轻质纯碱报价1477元/吨,较上月上调11.39%;重质纯碱报价1576元/吨,较上月上调8.76%。期货方面,今日纯碱主力合约收报1836元/吨,中原期货分析师研究认为,光伏玻璃新增产能的投产,已经成为纯碱行业边际增量的主要驱动。预计到2022年上半年,光伏玻璃产能将较现在翻倍,带动纯碱需求增加至少200万吨。而今年纯碱的新增产能约为60万吨,供需错配结构显著。 基本金属方面 据外媒报道,随着避险情绪趋强,铜价受到了打击,这一回落为想要利用这一蓬勃走势的交易的买入者提供了一个机会。铜价的反弹是建立在坚实的基本面基础上的,且现货铜和基准期货之间的价差已经扩大到两年来的最大水平。这表明市场将更加紧张,铜价的疲软不太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隔夜LME金属刷新高点后回落,夜盘国内金属也再现回调姿态,早间沪镍领跌。美债收益率急升且美股重挫,商品多头情绪也明显降温,多数金属再度回调。此外,最近期价涨势过快,部分金属现货升水转为贴水状态,下游接受意愿明显不足,后续还需继续关注金属下游恢复情况。受成本下行及整个市场情绪影响,不锈钢(SS)主力合约下破万五关口,跌超3.5%。 据外媒报道,随着供应紧张推动铜价出现史诗级上涨,中国废铜市场也开始走牛,贸易商囤积废铜,押注价格进一步上涨。周四,精炼铜相对废铜的溢价跌至每吨3934元人民币,约为610美元,较周一创下8年高点下跌10%。 沪铜早间低开低走,午后加速下挫,收盘下跌2.06%,国际铜下跌1.44%。美债收益率的上涨和股市的全面下挫给金融市场带来压力,金融属性较强的铜价难免承压。 早间国内商品全面下挫,沪铝受累小幅飘绿,午后期价大幅拉升,收盘上涨1.36%。关于内蒙古有铝厂可能减产的传闻令铝市多头氛围仍然浓厚,今日逆势走强。 农产品方面 国内商品市场释放悲观情绪,春节之后积累的大量多头获利盘集体出逃,午后开盘大量空头集中入场打压,一举将菜粕压至跌停位置。 据外媒报道,①CBOT大豆周五下滑,因对南美供应的担忧导致价格攀升至六年多来最高水平后,美国每周销售额数据下降,显示需求疲软。CBOT玉米和CBOT小麦价格有所回落,但这两个市场预计将在2月底上涨。②经纪商Ikon Commodity表示,市场存在一些获利了结,但整体上我们仍看涨,尤其是大豆和玉米。北半球即将进入关键的3-5月种植季节,因此前方风险很大。③CBOT大豆已经连续9个月上涨,而CBOT玉米自8月份以来一直在上涨,CBOT小麦市场有望连续第三个月上涨。以最大进口国中国为首的强劲需求,以及对南美和黑海地区供应的担忧,将小麦价格推高至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红枣期货主力合约涨停,涨幅5.03%,创合约去年五月以来新高。现货市场上,节后新疆产区红枣交易陆续展开,部分客商前来收货。销区方面,贸易商卖货心态尚可,交易多是刚需补货成交以质论价,大量走货还未开始。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近期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国产大豆价格形成支撑。当前农户手上余粮不多,节后下游需求转淡,加之目前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各方观望心态较重,市场购销较为清淡。临储大豆去库存结束,大豆供应减少,国产大豆市场供应偏紧,预计后期价格将保持坚挺。 隔夜由于谷物和股市的抛售盖过了美元走疲和周度出口销售增加的影响,ICE棉花自高位下跌逾4%。外盘回落给国内市场带来拖累,郑棉前期部分看涨资金撤离,主力合约今日早间降幅一度超过4.1%,期价最低触及16000元吨。 美债收益率持续飙升引发投资者对于高风险资产估值的不安情绪,隔夜VIX恐慌指数涨超30%,美股及大宗商品全线重挫,市场宏观风险加剧,利空盘面情绪。加之经过前期连续的上涨市场积累大量获利盘,资金获利兑现意愿较强。周五三大油脂全线低开,花生期货亦跟随走低。 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全国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暨2021年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快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统筹做好动物防疫、生猪调运监管和产销衔接等工作。要扎实开展春秋季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指导养殖场户切实做好仔猪腹泻防控,严打非法生产经营使用非洲猪瘟疫苗的行为。 EN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