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君宏观】通胀勿过忧,高点看5月——2021年1月通胀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通胀勿过忧,高点看5月——2021年1月通胀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宏观长春】/ 发布时间:2021-02-1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宏观】通胀勿过忧,高点看5月——2021年1月通胀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联系人:花长春 董琦 陈礼清 张怀志 导读 CPI、核心CPI不及预期,PPI如期回升,主因是春节错月叠加就地过年。通胀高点看5月,当前不是货币政策掣肘。 摘要 春节错月叠加疫情反复,CPI低于预期。1月CPI同比-0.3%,小幅下降,主因菜肉提前涨价不及春节错月效应拖累。 1)食品涨势偏强,菜价领衔,猪价反弹但仍在下行周期; 2)非食品项较弱,交运、“接触式”服务是两大拖累项。疫情反复、就地过年导致出行受限,接触式服务受压制,其中交运同比-4.6%,其他服务(旅馆住宿、美容美发等接触式服务)同比-0.9%。此外,基期轮换首月也调高了非食品项权重而使拖累加重。 3)核心CPI同比创新低,录得有数据以来首负,印证消费需求修复仍然疲弱。 就地过年生产强,海内补库共振中,PPI走出通缩。1月PPI同比升至同比0.3%,延续“直线拉升”强劲态势。 1)上中下分化趋弱,涨价集中三大类:一为油价提振相关“黑色系”,二为“就地过年”生产偏强拉动的中游金属类,三为“冷冬”的取暖和用电需求相关; 2)除食品外的下游生活资料仍弱,呼应CPI服务类、核心CPI走弱。 展望2021,通胀关注高点在5月,一季度通胀尚不是风险。 1)涨价动能最强劲时刻已过,1月涨价为提前涨价,2月环比难续升; 2)而非食品项中的交运、“接触式”服务项将随着疫情好转而边际修复;叠加春节错月效应过去,高基数效应减退,二季度后交运服务类涨价将是CPI温和回归的主动力。 3)新型“猪瘟疫苗毒”拉升CPI较为有限。“新毒株”或致猪周期下行阶段斜率走平,但中性测算下2021年CPI中枢也仅拉升0.3个百分点至2%。 4)2021年,修复性涨价下的“再通胀”正在归来, CPI和PPI高点仍在5月前后,不是当前货币政策掣肘。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大超预期;猪肉价格超预期上行。 正文 1 菜肉提前涨价不及春节错月效应,服务 价格仍弱 1月CPI同比-0.3%,环比上涨1%,同比主要是春节错月效应(翘尾影响-1.3个百分点)拖累。从CPI环比季节性看,春节和环比高点往往在同一月份。若春节在1月份(17和20年),环比高点一般也在1月份,若春节在2月份(16、18和19年),环比高点在2月份,21年春节在2月,20年春节在1月,存在春节错月效应(图1)。 受节日临近、局部地区疫情和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节前涨价提前到1月,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以除夕为锚点观察价格走势,猪肉蔬菜价格启动明显早有往年(图2-图3),1月食品各项环比均涨,菜价领衔,环比上涨19%,猪肉价格1月环比也明显反弹,但仍在下行周期。从同比看,除猪价全月下降外,鲜菜、粮食、鲜果、蛋类均上涨,整体贡献CPI同比约+0.4个百分点。 1月涨价提前,预计2月CPI环比再次上行可能性不大。从历史规律看,随着春节接近,多数农产品价格环比涨幅越来越小,最典型的是蔬菜和水果,18、19年农产品批发200指数走势也基本符合此规律(图4)。2020年11月底以来批农产品200指数一路上升,当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涨价压力得到释放,且有见顶迹象。综合往年季节性规律、绝对水平高位及近期走势,预计农产品价格环比涨幅最大时刻已经过去。另外根据经验,1月和2月CPI环比通常只有1个超过1%(13年除外),我21年1月环比为1%,2月环比再次上升可能性很小。 非食品和服务类价格仍低迷,交运、其他服务是两大拖累项,显示消费疲软。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4.6%和0.9%,降幅明显,主要受冬季疫情反复及就地过年影响较大,接触性服务和出行类价格下降,比如其他服务中美发价格同比下降1.3%,家庭服务价格同比涨幅则从去年的3.5%回落至今年的0.9%。此外基期轮换也调高了交通通信(+0.9%)、居住(+2.1%)等非食品项目权重,使得拖累加重。 就地过年影响部分显现,后续利好线上购物、手游等“宅经济”。从CPI相关分项看,疫情和就地过年对交运、线下接触类服务和旅游行业冲击已经显现;线上购物和配送将迎来意外利好,食品类售卖或最为受益,PPI食品类环比涨幅居前;“宅经济”有望再现热潮,长短视频、手游类应用或迎来下载高峰(参见报告“从无法复工到坚持留守,就地过年经济影响几何”)。 2 核心CPI同比创新低,主因在局部散发 疫情、“就地过年”政策和“春节基数” 核心CPI环比0.1%,弱于往年同期(图5),本轮经济修复中服务业本就较弱,1月受局部散发疫情影响,居民出行及线下接触式服务消费下降,另外“就地过年”政策对出行和服务也有拖累,因此出行类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 核心CPI同比创历史新低,还有春节错月带来的高基数因素,20年春节在1月份,新冠疫情影响未显现,服务类需求仍较旺盛,而21年2月份春节,存在错月效应。 3 PPI走出通缩,上游大宗贡献大,但上中 下游分化减轻 PPI同比升至0.3%,走出通缩,且环比动能不弱(+1.0%),延续2020年12月底“直线拉升”的强劲态势,六成(62.5%)行业价格环比继续上涨。 除食品外的下游生活资料仍弱。1月PPI生活资料环比0.2%,同比-0.2%,仍在通缩区间,与核心CPI和CPI服务类呼应,显示消费疲软,其中食品环比涨0.7%,反应了疫情反复下利好宅经济,一般耐用品涨0.1%%,衣着与耐用品环比分别降0.2%、0.1%。 海外及国内需求普遍改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升,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普涨。同比看生产资料由降转涨(+0.5%),采掘、加工是主力(+1.0%),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8%。分行业中,涨价集中在三大类,行业分化减弱。一为油价相关。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8.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1.0%)。二为“就地过年”生产偏强拉动的中游金属相关。黑色压延(+3.8%)、有色压延(+0.9%)(图8)。三为“冷冬”的取暖需求、生产偏强的耗电提升相关。煤炭开采和洗选(+6.4%)、燃气生产(+3.9%)。此外,涨幅扩大的行业主要是黑色压延、煤炭开采、有色压延、化学原料。(3) 生活资料同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至-0.2%。食品价格是上涨主力(+1.6%),衣着、耐用消费品价格分别下降1.3%、1.8%。 就地过年作用部分显现,预计对2月生产仍有一定拉动作用。利好中游通用需求,比如用电需求和煤炭需求,上游原材料用途更广泛品种可能更有利,比如铜铝等工业金属,下游需求不支撑提价,外需相关行业受益更大(参见报告“从无法复工到坚持留守,就地过年经济影响几何”)。 4 2月CPI环比趋弱,通胀尚不是风险, 高点在5月前后 食品项1月提前涨价,2月高频显示蔬菜、水果涨幅已趋弱,猪肉价格已经开启下行,预计2月CPI环比趋降难升。而非食品项中的交运、“接触式”服务项将随着疫情好转而边际修复;叠加春节错月效应过去,高基数效应减退,二季度后交运服务类涨价将是CPI温和回归的主动力。 “猪瘟疫苗新毒株”,或提升CPI中枢,但影响不大。展望全年,若按照前期生猪价格23元/公斤的中性预测,2021年CPI中枢为1.7%,若上调到27元/公斤,CPI中枢会上调到2%,整体仍较温和。“新毒株”度供给节奏影响仍有待观察,结合基数效应,预计CPI高点仍在5月前后。 2021年修复性涨价下的“再通胀”正在归来,预计CPI和PPI高点仍在5月前后(图9、图10),当前央行对物价判断仍是“物价涨幅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通胀并非当前货币政策主要考量因素,通胀不是当前货币政策掣肘。 5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大超预期; 猪肉价格超预期上行。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