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CPI:非食品同比回落是基期轮换导致的暂时性正常现象

CPI:非食品同比回落是基期轮换导致的暂时性正常现象

作者: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宏观】/ 发布时间:2021-02-1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CPI:非食品同比回落是基期轮换导致的暂时性正常现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CPI:非食品同比回落是基期轮换导致的暂时性正常现象 通胀数据简析(21.1) 秦泰 博士 屠强 / 贾东旭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1月为新基期下的第一个月度CPI数据,单月CPI同比-0.3%,尽管食品涨幅较大,但仍较12月回落0.5个百分点,略低于我们预期(-0.2%)。非食品的同比大幅回落,较大程度上体现出基期轮换、新增部分商品和服务的暂时性影响,并非需求出了什么问题。PPI则继续在油价和严寒的推动下持续改善,同比大幅上行0.7个百分点至0.3%符合预期。 严寒推升生鲜价格、肉类供给偏紧,1月食品涨幅偏高。继12月之后,1月食品环比再度上涨4.1%,涨幅明显高于春节在2月的历年平均季节性,高基数下同比上行0.4个百分点至1.6%。主要原因在于1月上中旬全国各地普遍持续严寒、降温及雨雪天气推升生鲜供给运输成本,鲜菜(19%)创16年3月以来最大单月环比涨幅,猪肉(5.6%)环比涨幅仍然较大。而1月下旬以来天气正常回暖,加之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人数较多,预计春节前食品需求平缓,不会过度集中于节前,2月食品价格环比或弱于春节所在月的季节性。 基数轮换增加新兴商品和服务导致非食品同比偏低,为新基期之初正常现象,并非需求出了问题。1月非食品CPI同比大幅下行0.8个百分点至-0.8%,幅度超出基数、春节错位原因可以解释的范畴。但这一现象更多与基期轮换、增加了新兴商品和服务消费有关,是正常现象,而并不说明非食品价格出现断崖。具体来看,在近期油价上涨、就地过年人数增加的带动下,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涨4.1% ) 、租赁房房租(正常春节前环跌-0.1%)表现均较为合理。但我们测算的制成品消费的环比涨幅(0.2%)稍强的情况下,同比涨幅却反常大幅下滑,成为非食品价格跌幅较大的主要原因,而这可能与基期轮换增加了新能源小汽车等新的商品类别直接相关,属于正常现象。除房租外的其他服务价格跌幅也小幅大于环比,或也是类似的原因。整体来看,1月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趋势稳健,并未下滑。 PPI:原油减产、上半月严寒令国际、国内两条工业价格主线再度共振,PPI同比转正。1月PPI环比1.0%,同比回升0.7个百分点至0.3%,疫情以来首次转正。其中生产资料环涨1.2%幅度较大,生活资料环涨0.2%。原油减产协议延长、执行力度较好,国际油价前期大幅反弹,向国内石油化工产业链价格传导,石油和天然气开采(8.2%)、化学纤维(3.6%)环比继续上行,石油加工(5.3%)持平高位。在严寒天气影响下,煤炭价格1月中上旬再度大幅上行,钢价亦随之小幅走高,此后有所回落,煤炭开采(6.4%)环比涨幅显著,黑色金属(3.8%)环比小幅上行。 本次基期轮换剔除了疫情影响,不会导致明显的权重扭曲,预计全年CPI、PPI均处于温和通胀区间,通胀不会触发国内货币政策收紧。统计局明确表示本轮基期轮换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这意味着18年4季度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并不会额外推升CPI中的食品权重,此外新冠疫情也不会导致服务消费的权重被过度挤压。本轮基期轮换仍是沿着潜在产出路径所对应的消费结构进行的调整,总体来说,商品消费(包括食品)权重小幅下降,服务消费权重有所抬升。 考虑到服务消费已经进入了需求持续稳定恢复阶段,2020年受挫最严重的房租也从20Q4开始进入环比恢复通道;加之食品价格年初的上涨暂时性特征明显预计不可持续,预计全年新基数下CPI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同比均值全年预计为1.2%左右。 PPI方面,原油价格经过2个月持续大幅上涨后,可能触发年内新一轮产量竞争,后续预计高位企稳一段时间后有一定下行压力;供给侧改革之后钢铁煤炭产量协调强度较大,投资需求重回平稳趋势,后续价格进一步上行的压力不大,从而全年预计PPI为低基数下的温和增长。CPI、PPI飙升风险相对较小,通胀预计不是影响2021年货币政策的主线逻辑。 以下为正文 1月为新基期下的第一个月度CPI数据,单月CPI同比-0.3%,尽管食品涨幅较大,但仍较12月回落0.5个百分点,略低于我们预期(-0.2%)。非食品的同比大幅回落,较大程度上体现出基期轮换、新增部分商品和服务的暂时性影响,并非需求出了什么问题。PPI则继续在油价和严寒的推动下持续改善,同比大幅上行0.7个百分点至0.3%符合预期。 一、严寒推升生鲜价格、肉类供给偏紧,1月食品涨幅偏高。 继12月之后,1月食品环比再度上涨4.1%,涨幅明显高于春节在2月的历年平均季节性,高基数下同比上行0.4个百分点至1.6%。主要原因在于1月上中旬全国各地普遍持续严寒、降温及雨雪天气推升生鲜供给运输成本,鲜菜(19%)创16年3月以来最大单月环比涨幅,猪肉(5.6%)环比涨幅仍然较大。而1月下旬以来天气正常回暖,加之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人数较多,预计春节前食品需求平缓,不会过度集中于节前,2月食品价格环比或弱于春节所在月的季节性。 二、基数轮换增加新兴商品和服务导致非食品同比偏低,为新基期之初正常现象,并非需求出了问题。 1月非食品CPI同比大幅下行0.8个百分点至-0.8%,幅度超出基数、春节错位原因可以解释的范畴。但这一现象更多与基期轮换、增加了新兴商品和服务消费有关,是正常现象,而并不说明非食品价格出现断崖。具体来看,在近期油价上涨、就地过年人数增加的带动下,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涨4.1% ) 、租赁房房租(正常春节前环跌-0.1%)表现均较为合理。但我们测算的制成品消费的环比涨幅(0.2%)稍强的情况下,同比涨幅却反常大幅下滑,成为非食品价格跌幅较大的主要原因,而这可能与基期轮换增加了新能源小汽车等新的商品类别直接相关,属于正常现象。除房租外的其他服务价格跌幅也小幅大于环比,或也是类似的原因。整体来看,1月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趋势稳健,并未下滑。 三、PPI:原油减产、上半月严寒令国际、国内两条工业价格主线再度共振,PPI同比转正。 1月PPI环比1.0%,同比回升0.7个百分点至0.3%,疫情以来首次转正。其中生产资料环涨1.2%幅度较大,生活资料环涨0.2%。原油减产协议延长、执行力度较好,国际油价前期大幅反弹,向国内石油化工产业链价格传导,石油和天然气开采(8.2%)、化学纤维(3.6%)环比继续上行,石油加工(5.3%)持平高位。在严寒天气影响下,煤炭价格1月中上旬再度大幅上行,钢价亦随之小幅走高,此后有所回落,煤炭开采(6.4%)环比涨幅显著,黑色金属(3.8%)环比小幅上行。 四、本次基期轮换剔除了疫情影响,不会导致明显的权重扭曲,预计全年CPI、PPI均处于温和通胀区间,通胀不会触发国内货币政策收紧。 统计局明确表示本轮基期轮换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这意味着18年4季度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并不会额外推升CPI中的食品权重,此外新冠疫情也不会导致服务消费的权重被过度挤压。本轮基期轮换仍是沿着潜在产出路径所对应的消费结构进行的调整,总体来说,商品消费(包括食品)权重小幅下降,服务消费权重有所抬升。 考虑到服务消费已经进入了需求持续稳定恢复阶段,2020年受挫最严重的房租也从20Q4开始进入环比恢复通道;加之食品价格年初的上涨暂时性特征明显预计不可持续,预计全年新基数下CPI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同比均值全年预计为1.2%左右。 PPI方面,原油价格经过2个月的持续大幅上涨之后,可能触发年内新一轮产量竞争,后续预计高位企稳一段时间后有一定下行压力;供给侧改革之后钢铁煤炭产量协调强度较大,投资需求重回平稳趋势,后续价格进一步上行的压力不大,从而全年预计PPI为低基数下的温和增长。CPI、PPI飙升风险相对较小,通胀预计不是影响2021年货币政策的主线逻辑。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CPI:非食品同比回落是基期轮换导致的暂时性正常现象——通胀数据简析(21.1)》 证券分析师:秦泰 研究支持:屠强、贾东旭 发布日期:2021.02.10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