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赢家点金】机构看2021:抱团的成因、规律及演绎

【赢家点金】机构看2021:抱团的成因、规律及演绎

作者:微信公众号【东方证券财富管理】/ 发布时间:2021-02-0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赢家点金】机构看2021:抱团的成因、规律及演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的本信息,仅面向东方证券客户中不低于中低风险承受级别的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风险承受级别的投资者,请勿阅读、转发或使用本信息。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 从去年12月开始,市场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白酒以及军工板块的抱团现象愈演愈烈,所谓的核心资产股价持续创新高,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下近10年新高; 与此同时,“要你命3000”行情同时演绎,年初时常出现 “指数上涨,但绝大多数个股下跌”的现象,中证1000指数持续走低,长江证券的研报显示,现阶段的大小盘指数的背离情况已经达到历史极端水平。 此外,从基金已披露的四季度持仓也可以发现,基金的抱团行为正在不断强化。国泰君安证券以基金持仓的标准差及偏度来监测抱团现状,发现全行业基金持仓的标准差4.56%、偏度2.08,延续上行趋势,当前基金的抱团程度已超越历史的80%。 公司层面的持仓集中度已连升四个季度,若综合考量其持续时长与抬升幅度,实为近四年来首次。分风格看,周期板块的抱团在行业与公司层面的差异不大,消费板块抱团程度加深,成长板块抱团仅在公司层面出现。 为何近些年来机构如此热衷抱团呢?即使在部分区域出现明显的估值泡沫化的情况下,机构为何依旧选择重仓? 首先是抱团品种具备一定的“盈利溢价”。方正证券认为,从大的环境看,中国经济进入存量博弈时代,大企业占据有利地位,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加大;表现在微观层面,最直接的就是龙头加速崛起,业绩表现极为突出近年来; 叠加A股机构化加速,以外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占比不断提升,市场开始更加注重基本面投资,对高景气度方向以及业绩确定性较高的大市值品种呈现出较大的偏好。 其次就是抱团品种具备一定“估值溢价”。长江证券认为,这其中一方面是行业头部企业的永续增长被认可,体现在资产的久期被拉长;另外一方面,就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疫情所带来的宏观巨震,全球大规模放水,无风险利率大幅下行,提升了对利率水平更为敏感的资产估值。 以网上讨论较多的海天味业为例,按照永续增长模型,给定1%的无风险利率,对于酱油这种高度确定的品类,只加上比较低的2%的股权风险溢价,再假定酱油市场份额不变,靠跟随CPI提价,能实现等同长期平均CPI 的,2%的永续增长。那么,合理的PE是:1/((1+2%)-2%)=100,这就是所谓“估值溢价”效应。 最后就是从交易层面来看,抱团所带来的赚钱效应呈现正向反馈。国泰君安研究发现,基金的集中抱团往往会进一步催化赚钱效应,从而进一步驱动基金强化抱团行为。 通过两个维度来定量观测基金赚钱效应的绝对水平与历史位置,第一维度为基金重仓前一百大个股绝对及超额收益情况,发现基金重仓TOP100个股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水平来看均处历史高位,自 2013 年以来的历史分位数均达85%以上。 另一维度为区分不同抱团参与度来看基金的收益率情况,从 Q4 基金抱团参与度来看,参与度越高净值增长率越高,区分抱团参与度等级来看,收益率基本呈阶梯状。 其实抱团现象也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历史也曾多次出现机构抱团取暖的情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以金融、地产、煤炭、钢铁、有色为主线的 “五朵金花”行情。 从历年A股走势看,类似于近期极端分化行情特征,几乎在每一年都会发生,只不过分化程度有轻重之分。国信证券研究了以往的分化行情可以发现: (1)这种极端分化抱团行情出现在岁末年初(11月至次年1月)的概率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年末机构排名战引发的抱团行情,年初基金追求开门红,大量发行强化持仓股行情,以及业绩真空期,抱团品种业绩的向好预期难以被证伪。 (2)此类行情分化特征并不是未来行情变化的充分条件,或者说这种极端分化并没有很强的风险提示作用,过去历史上最极端的两次分化行情(2006年12月和2014年11-12月)均处于牛市中期; (3)极端分化抱团行情持续时间以往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后续行情大概率会扩散或板块轮动。 在两次极端抱团行情中,2006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11月至12月,非银、银行板块持续暴涨,引发了连续两个月的大盘股行情,但随后行情便会扩散或者出现明显的板块轮动。 以2014年11-12月份的抱团为例,抱团结束后,小盘股补涨,中证1000接下来几个月内涨幅大幅领先沪深300指数。 总结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抱团的形成与板块投资逻辑的市场认可度息息相关,而抱团的瓦解往往意味着投资逻辑逐步被证伪。国金证券认为,典型的机构抱团行为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1)在“集中加仓”阶段,板块投资机会获得大部分投资者认可,投资者集中加仓推动板块走势上行; 2)在“持有观望”阶段,加仓的节奏有所放缓,已经建仓的机构维持仓位相对稳定,而还没有买入的投资者仍处在观望当中; 3)在“抱团松动”阶段,随着板块估值泡沫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忧估值过高和交易拥挤等问题,板块仓位逐步从高位下降; 4)在“抱团瓦解”阶段,受事件型和基本面等负面冲击影响,集中减仓导致板块走势“踩踏式下跌”。 目前看,我们认为,本轮抱团有可能正处于从抱团观望到抱团松动的过渡阶段。 首先,随着今年以来抱团品种的股价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市场对于抱团板块的估值泡沫争议不到,从逆向投资高手邓晓峰的“2021或与市场共识存在严重偏差”言论到去年股票型基金冠军陆彬的“2021风险主要来自估值,机构抱团股要时刻保持警惕”的观点,无不说明机构间分歧已足够大。 其次,随着年报预报披露完毕,抱团领域中的部分二三线品种业绩大幅低于预期,比如光伏板块的东方日升,食品饮料板块的天味食品,以及消费电子中的大牛股歌尔股份,都出现业绩不及预期或者其他风险事件,导致股价大幅下挫,这种高景气预期一旦被市场证伪,则对抱团品种的估值和业绩下杀力度不会弱。 那如果抱团瓦解之后,市场会怎样呢?是泥沙俱下还是风格切换呢? 中金公司对历史上“抱团”解散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抱团瓦解后,对主动公募基金的影响其实相对有限。 历史上机构大的长周期“抱团”共发生三次(2006.12-2010.9抱团金融,2011.9-2014.3抱团消费,以及2014.6-2016.12抱团TMT)。 三次机构“抱团”结束前一段时间,对应板块指数及市场指数表现弱势。 具体第一次“抱团”结束前一个月行业指数及市场指数基本横盘;第二次及第三次“抱团”结束前数月,行业指数及市场指数均出现一定程度下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主动基金难以独善其身,但收益均能跑赢对应“抱团”行业指数; 三次“抱团”结束期间,除第三次机构“抱团”外,其余两次“抱团”结束时主动公募基金收益均跑赢沪深300指数。第三次“抱团”结束期间虽然主动公募收益不及沪深300,但仅累计跑输约5%,相对跑输程度较低。 “抱团”解散后主动公募都买了什么?中金公司研究发现, “抱团”解散前市场投资主线较为散乱,“抱团”解散后主动公募基金对大市值、高B/P、高ROE 及高净资产增长率个股有较高偏好,三次“抱团”解散后,主动公募资金流行“四高”个股的比例分别为37.1%、45.2%及20.2%,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个股。 由此可见,即使抱团瓦解之后,公募基金依旧偏好高质量成长的龙头个股,资金对于高确定性、高成长性的品种偏好不会发生变化,这也对我们个人投资者后续的选股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投资顾问:朱红亮 执业编号:S0860618080006 财富管理业务总部 资产配置团队 电话:+86.21.63325888-3492 邮箱:zhuhongliang@orientsec.com.cn 【免责声明】 本报告(或刊物、资讯,以下统称:报告)由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总部编撰、制作及发布本营业部的客户。 本报告是基于本部门认为可靠的或目前已公开的资讯、信息进行摘录、汇编或撰写,本部门对报告所载内容始终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信息来源主要有wind资讯、东方财富网、中财网、证券之星等各大财经网站,本报告不能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请投资者阅读时注意风险。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信息、意见、推测或观点仅反映本部门于发布报告当日的判断,且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发出邀请。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产品服务,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借鉴、参照报告所载信息、意见或观点,独立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应风险。 在任何情况下,本部门及其员工不对任何人因援引、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及后果负有任何责任。 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本部门事先许可不得就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擅自引用、刊发或转载,亦不得将报告内容作为诉讼、仲裁、传媒所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赢利或其他未经允许的用途。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